第一篇: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
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
导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农村居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地增加。从现实中看,他们已经过上了八十年代他们想要的那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幸福感在很多大媒体的调查中,没有升高反倒在下降。这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哲学原理格格不入,甚是奇怪。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中央在新世纪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精神层面的一个重要的决策。各级镇府在执政过程中,由以前只关注经济发展,到现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并重的局面。到底政策实行的效果如何,农村现在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尤其农村百姓的精神面貌的现状及政策的发展前景成了我们此行调查的重点。
众所周知,目前农村主要面临许多困境,像“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土地抛荒问题”“传统习俗传承问题”等等。我们现在在一些中国传统的节日里,再也看不到全村庆祝的盛况,而人们更多选择待在家中看电视,甚至赌博。农村的节日也因此变得冷冷清清,邻里关系已经很难现“一家有难,四邻相帮”的融洽和谐的场面了。其次,从农村的小孩子的口中说出不文明的词汇也越来越普遍;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也在不断恶化,打架偷盗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从目前所显现的状况来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农村真的被拉下了。农村的经济在城乡经济格局中,已经处劣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相较于物质文明建设更加滞后,情况让人甚忧。哲学上讲:正确的意识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地能动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指导意义。如果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那么其发展的成果也不能够完存,甚至会阻碍进一步的经济发展。鉴如我们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拳拳的爱国之心,以及它在整个宏观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我们做了这次调查。想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现状及农民的真实的想法,为有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此次,我们选择的调查区域是在湖北省黄梅县新开镇下属的几个比较普通的行政村,如宝兴村、邓湾村、汪庙村、郭窑村。这些村有的是在改革开放中抓住好的时机和政策的扶持成了远近文明的富裕村,像宝兴村;有的还只是继续传统的劳作模式,收入微薄的典型贫困村,如汪庙村;另外两个村经济水平不高也不
低,但各具特色。像郭窑村,传统的手工制作技术传承的比较好,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其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浓厚;邓湾村则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所以留守儿
童、空巢老人多,土地抛荒现象比较普遍。选取这四个村庄,我们可以比较宝兴
村和汪庙村由于收入的差异带来人们精神面貌的差异;通过郭窑村,我们可以看
到农村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的多寡;通过邓湾村,我们可以更深刻的体味到外出务工大量增多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影响。通过不
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村庄的详实调查,从而得到各方面资料,可以为下一步的理
论分析和建议的提出提供有力的注脚。
这次调查是在12年8月暑假期间开展的,为时一个星期。我们在调查中采
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一:设计调查问卷,志愿者发放和帮填问卷;二是,村
民走访,深入村民家中和田间地头,对村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进行准确的记录;三是,到当地各级政府中对往期的经济基础建设及农村文化投入进行调查,同时对当地官员经行访谈,了解政府部门对农村现状的看法及应对措施。
下面是这次调查的具体详情:
我此行调查的第一个村是宝兴村,它是新开镇境内最富裕的村,有一家闻名
全县的乡镇企业——宝兴榨油厂,这所企业是属于全村的集体财产。我们查阅了
企业近几年的账目,宝兴村办企业近年来企业效益较好,不仅职工收入颇丰,其
上缴村里的利润分红也很可观,一般的三口之家去年就分得24000元/年(不算
在企业中的劳动所得)。村里有钱了,则村庄在基础建设方面和城市里差距基本
上就看不出明显的不同。很多村民都买了小车,村级公路也宽阔通畅,路灯系统
已覆盖全村的所有道路。近年来,村政府响应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断
加大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添置许多健身器材,与此同时村里修建了一个大戏台,每月定时请进县级黄梅戏剧团来村中进行演出。为了帮助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
识,宝兴村还修建了全县第一座村级图书馆,购进了大量的有关农业的图书杂志
和适合全村村民的图书。村里还修建了养老院,供村里的老人颐养天年。据村委
会蒋叔叔说,在几年前宝兴村的面貌和现在不同。十年前,刚富起来的宝兴人由
于农村娱乐的项目比较少,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赌场。有赌博
存在就会有输赢,有输赢就会几家欢喜几家愁。很多家庭就因赌博搞得不和睦,大架斗殴偷盗的现象很严重,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和幸福指数。自03年开始,国家大力提倡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有幸成为第一批试点村级单位,开始对村里的陋习进行整改,经过尽十年的努力,宝兴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赌博的现象没有了,村里举办的各种活动,比如端午划龙舟,晒瓜果比赛,元宵灯会等。让村民不再闲着无事可干,通过各种活动,村民间交流增多了,邻里间的纠纷也就减少了。村里成立了不正之风纠察队,通过评选“五好家庭”的活动,树立精神文明的典型,从而带动村风建设。村里每年开展1—2次文化体育活动,传统节日主要开展敬老爱老、维护家庭和谐和邻里关系等方面的文化体育活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活动效果较好,得到老百姓的赞同和认可。农闲季节,村委组织志愿者和村组干部开展维修村组泥巴路、清理河沟等公益活动,为本村老百姓提供良好的服务。村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有针对性的开展果树嫁接、管理和种养殖业等先进技术培训,活动次数在5—6次左右,平均每次参加培训的人数都高于50人,这一系列的活动也成为群众最主要的业余文化生活内容文化生活内容。现在宝兴村不仅富起来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更加积极和上进,充满了干劲,村民的生活也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们的第二站是与宝兴村相去不远的郭窑村,郭窑村传统的手工制作技术传承的比较好,已经初步形成了传统手工艺产业,其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浓厚。进村伊始,我们便能看到村中随处挂着的大红灯笼,这些灯笼就是村里自己生产的。这里的村民一般就在自家进行生产活动,但是逢年过节村里的气氛就相当热闹,村民们自发的组织了老年拐棍宣传队、女子秧歌队、腰鼓队、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的第三站和第四站分别去了邓湾村和汪庙村,这两个村庄的情况就和前两个截然不同,邓湾村则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所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多,土地抛荒现象比较普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邓湾村最严重的问题是“留守儿童”问题。父母不在这些孩子身边,大多数被其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抚养,老人们只知道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睡好及保卫孩子的人身安全,对于其他方面就无能为力了。在这种环境下,能健康成长的孩子,确实不简单。这些孩子厌恶学习、迷恋网吧、谈情说爱、打架斗殴,我们调查时做了个统计,该村很多孩子都有犯罪记录。这些数据真的让人很痛心,希望社会能给予这么一个群体更多点关爱。而汪庙村依然是以种田为主,虽然收入不高,但是村里的问题没有邓湾村那么严重,小孩子的教育搞得比较好。村里的基础建设很滞后,没有任何村级文化活动。人们遵循着传统生活着,虽然清苦,但也闲适和恬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暴漏的问题,它们分别是:
一是投入不足,基础薄弱。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这一点汪庙村可以作为典型。
二是缺阵地。边远乡村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边远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队伍不力,主体缺乏。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三是观念不正,陋习抬头。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四是领导干部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村,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村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特别要重视边远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扎扎
实实地把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下面是有关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努力扭转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坚决克服对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观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资金投入到位。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建立各级财政拿一点、后盾单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精神为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
三是工作落实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年底总评。
四是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加大对农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抵制封建迷信及邪教的能力。逐步破除封建迷信,阻止乱建坟墓、庙宇,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陈旧陋习,形成崇尚科学、摒弃陋习、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
五是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
哲学上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要想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必须发展农村经济,经济发展了,村级基础设施就能完善,村民的生活才能改善,才能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村民文化。再由积极文化的引领,从而提高生产能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继而进一步推动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那么我们农村一定会成为中国新世纪变化最大,令人向往的地方。
第二篇: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
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
一、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个方面的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五个要求目标的实现,五个要求紧密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这五方面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统一,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此我们从了解一下家乡福建永春县岵山镇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与人民群众的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和调查,在参考一些资料,展开了解,主要结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方面的要求进行调查。
二、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分析
(一)生产发展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推动农村生产发展。
民以食为天,生产发展是对于人民生活的一种保证,在农村新形势下,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并结合推动生产发展,以达到效果的实现。在岵山镇这几年的发展中。岵山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现在,全镇乡村集体、个体、外资工业企业管理69家,形成了煤炭、电力、陶瓷工艺、建筑装饰、针织制衣、纸箱包装等六大支柱产业。在生产发展推动的结合下,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为主导,让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一个主体,具体内容得以很好的展示出来。不断创新,引进先进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目前永春县岵山镇已经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站19个,实用人才联系点142个,遍布全镇11个村。据了解,目前已开展各类专业培训班15期,受训农民达1000多人次。因此采取任何能够提高农民素质的形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采用手段,通过新的手段去培养新型农民,推动生产的发展。
(二)生活富裕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进农民生活宽裕。
生活的富裕,包括着物质和精神的“双富有”。农民的生活富裕,在这其中,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农民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衡量标准。处于发展中的农村经济,它包含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不能加快。再者,加大科技,文化,教育等的投入,从某个意义上讲,在“十一五”期间,使人民的各项生活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真正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据统计,1999年,岵山镇的乡
1镇企业总值就已经达到2.71亿元。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提高,反映出了一个地区,农村发展的程度的提高。这就是说,当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好的提高,精神文明就相应地提高,生活富裕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据了解,岵山镇在镇辖区内每个村落设置老人会,保证老人们的休闲,并设立了其他文化中心,文化站,文化室,休闲中心,保证全村的主流文化建设。所以以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扶持健康的、有益于农民身心利益的民间文化,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使农民群众享受先进的精神文化大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破。
(三)乡风文明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使乡风文明。
一个社会的道德的优良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地区的乡村文明。乡村文明是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在农村的集中展现,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求村民,村落,形成一股健康的民风民俗。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要不断强化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的建设,提升群众的自律的意识,抵制不良乡风的影响。为此,岵山镇启动了以“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为主题的第三个五年依法治县工作宣传活动。在此,为村民打下很好的法律意识基础,间接着减少了犯罪事件的发生。这就使农村社会环境一年好于一年,用健康的农村社会环境培育新型农民。
(四)村容整洁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使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是一个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良好体现。村容村貌村容村貌既有物质建设方面的要求,也有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要求。表面的设施,但其中包含一定的历史文化,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村容的整洁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调动好人民的积极性,这是一个保证好村容整洁的基础。关键就在与群众的配合,所以处理好村容村貌治理中的矛盾,使群众们感受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所带来的享受,成就感。
(五)管理民主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进农村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一个地区得以正常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管理分配制度等新的机制和体制。促使人民互相监督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社会事务。让人民群众学会了民主管理的方式,民主管理的方式,一个民主的地区,井然有序的进行生活,学习,工作。
三、为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建议
(一)具有广泛性,全民性
一个地区的发展,需要群众的集体性,必须让全民广泛的参与。保证全民的素质,广
泛得到提高。这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全民对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二)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设规划
一个好的规划,一个好的开始。规划出基础设施的完整,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为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出台一些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方法,保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倡导全民的积极性
加大力度,向群众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议论的主要话题,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真正把政府要求与农民自觉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其创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达到一个良好的社会范围。
(四)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农村的封建思想可以算上根深蒂固,在加上‘黄赌毒’等社会公害仍未根除,特别是在闽南地区广泛流行的“六合彩”赌博活动甚是严重。所以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应该在人民群众之中,宣传尊重科学、尊重法律的理念,通过制作各类专题宣传片、宣传手册和文艺作品,普及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引导农民反对赌博、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并且严厉打击赌博等一些违法行为。使“黄赌毒”这种社会公害彻底的消失,灭绝。
(五)清理整顿周围的不良环境,达到良好的氛围
村容村貌,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生活,学习,工作。对周围农村文化、商贸、食品、医药市场等等场所进行规划,加大对其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诈经营行为。使人民安安心心的生活。清理周围的垃圾,严禁向河流道垃圾,或者制造一些污染源出来,坚决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是农村有一个美好的空气在流动,保证了人民的精神面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并且严禁乱砍伐树木,保持一片绿水青山。
(六)落实到位,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好的决策,需要一个好的领导,最后的落实到位,才算是圆满的成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认识的到位,组织的到位,资金的到位。加强对领导者的领导,制定严格考核制度。一切落实到位,做出一个好的带头作用。用好的党风带出好的民风。
四、总结
在此次的调查之中,让我了解到很多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信息和资料,得与感谢群众,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作为一个农村来的孩子,更能体会出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的重要性。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期间,要求我们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及时到位,形成了条块结合、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相信在党英明的领导下,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积极性的得到广泛的提高,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以新的工作方式加强创建工作,把“虚”的工作做“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一定实现。
第三篇: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平顶山市煤炭行业发展状况调查
姓名:陈璐 班级:会计一班 学号:100801011017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1.国内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从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煤炭消费量还将持续增加。考虑到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控制PM2.5 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明显下降。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限制粗放型经济对煤炭的不合理需求,降低煤炭消费增速,也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2015 年消费总量宜控制在39 亿吨左右。瓦斯、水害、地温、地压等自然灾害日趋严重,煤矿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更加严格,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东中部煤矿转产和资源型城市转型难度大,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实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任务艰巨。
2.平顶山市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1).煤炭资源分布状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的中南部, 辖二市、四县、四区。平顶山矿区的煤炭资源包括平顶山煤田、韩梁煤田、临汝煤田、禹州煤田的黄道矿和登封煤田的暴雨山矿区, 含煤面积1374km2, 总储8.39Gt(总吨位), 其中国家统配煤矿平煤集团开发区域的储量, 占全市总储量的86.53%。
(2).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平顶山矿区煤炭品种齐全, 煤质好, 开采技术条件优越, 又临近南方缺煤省份, 区位优势明显。多年来,平顶山市原煤产量一直在河南省保持第一位。平顶山市开采的原煤除部分销往外地外, 主要用于发电、炼焦、建材、工业锅炉、取暖和民用
2010年1—12月我国原煤产量
比增长12.7%。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3.15亿吨,同比增长10.5%。2011年上半年全国煤炭销量完成17.1亿吨,同比增长13.8%。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3.08亿吨,同比增长13.6%。煤炭运量快速增加。上半年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完成11.1亿吨,同比增长13.2%。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1.81亿吨,同比增长8.3%。
二、对于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技术水平整体呈现参差不齐、相对较低的特点,中小型煤炭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但行业内的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具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属于中等偏下,而机械化程度也相对较低。根据煤炭“十一五”规划,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仅达到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40%,而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采煤机械化程度则高达100%。我国尽管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已实现了国产采煤装备的大型化、系统化、现代化,主要煤矿区已基本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高效、安全生产,但从实践看,国产综采装备在整体可靠性、自动化程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矿采用传统的辅助运输方式,与安全高产高效矿井综采综掘的现代化系统很不匹配,存在用人多、效率低、事故率高、设备周转慢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发展的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近年来,世界煤炭行业技术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勘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水平得到提升,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具有电液控制功能的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大运力重型刮板运输机及转载机的应用使得矿井的建设高产、高效;三是洁净煤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煤炭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加快发展。煤炭的洗选加工是洁净煤技术的源头,重介选煤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和广泛推广,实现了传统洗煤工艺的升级和改造。同时,浮选技术也日趋完善,有效地提高了精煤回收率和浮选效果。
煤炭行业景气指数高位运行
构成煤炭行业景气指数的5个指标(经季节调整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中,有2个指标处于上升态势,分别是: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发展速度、煤炭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有3个指标表现出小幅下滑,分别是:煤炭行业产量发展速度、煤炭行业税金总额发展速度、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发展速度。2011年2季度,煤炭行业预警指数的10个构成指标中,有5个指标处于“绿灯区”,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销存比、煤炭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煤炭行业税金总额发展速度、煤炭行业销售收入发展速度;3个指标处于“红灯区”,分别是:煤炭行业产量发展速度、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发展速度和出口额发展速度;1个指标处于“浅蓝灯区”为: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速度。1个指标处于 “黄灯区”,为: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发展速度。总体看来,煤炭行业当前依旧处于偏热状态。
近期国内动力煤价格继续高位运行,显示了国内钢材建材等行业需求保持回升态势,综合来看高耗能行业恢复生产热情,对能耗需求是不会降低的。今年炼焦煤价格具有上涨动力。不过政府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将继续抑制动力煤价格的上涨空间,但旺季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煤价维持高位。春节前运力将继续向电煤倾斜,炼焦煤和无烟煤供应继续受到制约,而节能减排力度放松和钢厂冬储增加部分需求,在国外煤价支撑下,炼焦煤价格具有较强上涨动力。
近期国内动力煤价格继续高位运行,显示了国内钢材建材等行业需求保持回升态势,综合来看高耗能行业恢复生产热情,对能耗需求是不会降低的。今年炼焦煤价格具有上涨动力。不过政府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将继续抑制动力煤价格的上涨空间,但旺季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煤价维持高位。春节前运力将继续向电煤倾斜,炼焦煤和无烟煤供应继续受到制约,而节能减排力度放松和钢厂冬储增加部分需求,在国外煤价支撑下,炼焦煤价格具有较强上涨动力。
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二五末,东部的煤炭产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中部煤炭产产量占35%左右,西部煤炭产量增量占65%。届时,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十一五期间,产业布局则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除了产业布局上的变化,大集团发展、企业兼并重组及小煤矿关停仍为重点。按照十一五的规划,通过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将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然而十一五期间该目标实施较为艰难,这一目标将成为十二五的目标,并将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调整为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不仅如此,十二五规划还将煤矿企业的数量目标控制为4000家,而这也是十一五规划中未曾提出的。这也就是说,十二五将对煤炭企业的总量进行更为具体和准确的控制与定位。小煤矿方面,十二五将继续延续十一五的的关停方针。具体的,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六省将以整合改造为重点,将30万吨/年一下的小煤矿退出生产领域;云南和贵州采取上大压小、整合改造和关闭淘汰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小煤矿数量。特别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和安徽六省由于靠近煤炭主产区,小煤矿十二五期间或大幅减少;而江苏、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重庆8省区市的小煤矿也将逐步关闭和淘汰。根据规划的目标,到2015年,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产量将减少为5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3%。届时,煤炭总产量将达36~38亿吨,大型煤矿占25亿吨,将从十一五期间56%提高到66%,大型煤矿进一步成为产煤主导。
三、对平顶山煤炭行业的发展建议
1.搞好煤炭资源规划, 规范资源开发行为
制定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 必须遵循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的原则。根据发展趋势,提出近期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战略目标和远景目标。在制订规划和计划时, 应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 就清洁生产工艺选择,洁净煤技术利用, 矿井水、煤研石、粉煤灰、煤层气等废物资源化以及复垦土地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形成一批环境效益好、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产业群,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2.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新华区、湛河区与城市中心紧密相连,发展第三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这一区位优势目前没有真正形成经济优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还相当有限。所以,必须变区位优势为经济强势,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第三产业,要突出中心
城区的商业特色,围绕中心城市建设,依托和发挥传统商品集散地的优势,重点培育一批有较强辐射力的专业市场和商业经营网点,逐步形成以市带县、以城促乡的市场网络,创办一批名牌店、特色店,不断提高商业竞争能力;要突出街道社区的便民特色,着力培育娱乐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夜市一条街、科技一条街等,突出经营特色,扩大知名度及影响力。同时,要拓展新领域,扶持新行业,跳出“商贸型”经营圈子,树立第三产业必须向多领域发展的观念,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其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要重点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千方百计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完善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业体系,使之逐步成为扩大就业的渠道、促进消费的主体、经济增长的载体和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产业。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发展会计、审计、律师等中介服务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业等;抓住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干部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机遇,促进房地产开发业及医疗卫生保健、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切实把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当做一种产业来抓,推动城乡第三产业向多样化、多领域发展。
第四篇:关于北戴河家庭旅馆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整理完毕
关于北戴河家庭旅馆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
2011-7-18至2011-7-28我们团队利用放假时间走访了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的50家家庭旅馆,并且在该区访问了500名外地游客。目的是更多的了解我们北戴河家庭旅馆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北戴河作为京津后花园,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来此休闲度假。家庭旅馆作为旅游住宿业中新兴的一部分,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秦皇岛市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2010年秦皇岛推出“旅游立市”政策以来其发展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以北戴河家庭旅馆为对象展开对其现状的研究分析,并立足对其发展进行规划提出具体措施。
一 北戴河家庭旅馆的概况
“家庭旅馆”源自欧洲,后盛行于美国。2003年夏“家庭旅馆”这一概念被正式引入中国。通常家庭旅馆是一项专门为在城市做短期工的人士提供的贴心住房及生活服务。家庭旅馆有多种类型的房间、灵活的结算方式、多种可选择的贴心服务。是异地短期居住、商务出差、自助旅游、探亲访友时解决吃住的最佳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作为中国首选发展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80年代初在北戴河刘庄由一些本地农民自发的开展了家庭旅馆业。由于起步早,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名气。此外还有单庄、草场、陆庄起步较晚的家庭旅馆业逐步发展起来。家庭旅馆所在位置交通较为发达,其附近有一些夜市、商场、诊所、银行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和市场。发展到今天,家庭旅馆也从原来的平房成为今天的二层、三层的小楼房,房间的设施也从原来的只有床变成了今天的电视、空调、上网、独立卫生间等一应俱全。
2009年初据北戴河区公安分局初步统计,北戴河区现共有家庭旅馆900多家。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刘庄、单庄、陆庄、丁庄、赤土山、草厂、大薄荷寨、小薄荷寨、河东寨、古城等地。截止到2010年9月初北戴河工商行政局提供的最新数据,目前家庭旅馆的数量:滨海分局管辖(刘庄、单庄、赤土山)745家;石塘路分局管辖(草厂、大薄荷寨、小薄荷寨)191家;北戴河分局管辖(河东寨、丁庄、陆庄、古城)280家,共计1216家,占实存4280户个体工商户的28.4%的比例。
二家庭旅馆的作用
1、充分利用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2、促进本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的多样性。
3、促进本区景观的建设,同时也促进居住地环境的改善。并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使当地居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最宝贵的财富,促进他们自觉维护和珍惜环境。
4、缓解了旅游旺季的住宿压力,是酒店宾馆的有效补充。
三、北戴河家庭旅馆劣势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这是我区家庭旅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旅游旺季晚上(用电高峰)经常停电,洗澡没有水,有的甚至用纯净水洗漱,个别街道路面老化,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其发展。
2、娱乐资源缺乏活力
通过我们对家庭旅馆户的走访和亲身考察得出:本区有些地方的夜晚太安静了,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比如文艺表演、歌舞、露天舞会等,过分安静使游客没有真正达到淋漓尽致的全面体验异域风情的目的。
3、宣传方式落后
对家庭旅馆的管理、协调、疏导以及宣传仍有许多不足。目前我区家庭旅馆的营销主要是依靠导游和旅行社,在自主宣传上缺乏手段和力度,网络和宣传资料不完善。
4、产品类型单
一、缺乏特色
在调查统计中,大多数家庭旅馆只设有双人间、三人间,无更多的房型。单一的产品类
型不能真正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大多数家庭旅馆仅限于简单的吃住接待,参与性强、特色性强的娱乐项目较缺乏。
5、档次较低,不够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发展。
6、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家庭旅馆的业主没有经过旅游专业培训教育,在卫生习惯、服务技能、治安等方面缺乏培训。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经营理念和创新思维。
四 北戴河家庭旅馆优势分析
1、成本低,据了解,平均每间房投入约为1—2万人民币,在客房中属于低额投入。
2、就地解决就业,家庭旅馆为的当地居民在自家原用房之处改造翻修而成,就地解决就业。
3、缓解了旅游旺季的住宿压力,是酒店宾馆的有效补充。
4、避暑胜地北戴河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家庭旅馆的兴旺发展提供了充要条件。
5、家庭旅馆的经济实惠满足了多层次旅游需求。
五北戴河家庭旅馆的发展剖析
1、创新和改善经营者的服务
(1)改进经营模式,促进经营模式多样化。
(2)个性化服务:距调查,游客中带孩子的家庭约占三成以上,经营者应增加些针对家庭和儿童的服务;经营者应提供厨房、出租厨具、出售烹饪用品等服务,可以满足游客自己烹饪海鲜的需要。
(3)一体化服务。家庭旅馆可以集住宿、用餐、交通、订票、清洗衣服、旅游咨询等业务于一体,提供一体化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游客,又可以增加经营者的收入,实现双赢。调查刘庄家庭旅馆为饭店旅馆的形式,一楼餐厅、超市,二楼客房。通过调查,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家庭旅馆服务较好。
2、改进宣传方式
(1)扩大宣传渠道,建立信息咨询平台
加强对家庭旅馆的宣传与促销。经营者应注重网络营销,开展全面的网络选产和预订业务。
(2)注重客户口碑宣传:通过调查了解,家庭旅馆的宣传方式中住户口碑宣传仅次于网络营销。因此,经营者应加强与游客的沟通,虚心听取游客的意见,做好相应改进。使其需求尽量得到满足,争取创造回头客。
(3)实行优惠政策
首先对老客户进行优惠,第二对经营合作单位旅行社实行优惠政策。旅游旺季家庭旅馆的客源多由旅行社提供,应注重与其合作,实行优惠政策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入住率。
(4)建立家庭旅馆联盟
建立联盟形成管理网络和体系,利用组织规模化集聚效应提高知名度、创建品牌。
第五篇: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本站推荐)
定义
包括农村思想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它是相对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来讲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发展而发展的。一方面,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思想观念的解放,开拓了视野,渴求建设新生活。另一方面,物质文化建设的发展,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不断提出新任务和要求。二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作用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又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建设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在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爱国主义、纪律的教育。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端正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同时,结合改革开放,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摆脱小农经济思想束缚,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大力普及农村文化科学技术教育,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用例
目前,在农村中抓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抓好乡规民约的制订,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种好形式,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方法;同时还要抓好农村集镇文化中心的建设,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办好农村集镇文化中心势在必行。还要抓好先进典型。争做五好家庭、模范个人的活动在我国广大农村展开,把中华民族崇尚文明、追求文明、建设文明的行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我国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任务。比较低下的农民文化程度;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再加上部分农村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都将严重地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长时间的、极大的努力。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精神文明状况就象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国精神文明的总体状况,同时也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兴衰。我县是贫困山区农业县,农业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农村精神文明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县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
一、基本现状
1、思想观念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农村和农民逐步从封闭、守旧走向开放、开明,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多数农民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一些知晓,对支农惠农政策比较熟悉,对民事方面的法律知识有一定了解,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日渐增强,传统的生育养老观念正悄然变化,有病寻医的观念得到普及。
2、文化素质普遍提升。随着“普九”、扫肓工作的开展和广播、电视的普及,农民接受到的文化信息越来越多,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30岁以下青年农民90%以上接受到初中以上(含初中)教育,30―50岁之间的农民约有75%左右接受过小学(含小学)以上教育,能认识许多基本的常用字,能看读书,能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沟通。
3、娱乐方式日趋多样。随着农村生产的发展,经济收入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对精神方面有了更多追求,休闲方式上以看电视、打纸牌、打麻将居多,看电影、看戏为其次,也有少部分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
4、阵地建设日臻完善。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全县各乡镇文化站办站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一级农家书屋普遍建立,村级文化活动室也在加快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逐步铺开,文体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根本性的转变。
5、文明卫生意识渐浓。农村经济条件的好转带来外部环境的极大改善,近十多年农民建房多数是砖混结构,公路沿线砖混结构房屋比例约点80%左右,既使在最偏远的村,农民的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变化,农民改水、改厕、改厩成效也较明显,农村“脏、乱、差”的形象得到扭转,涌现了不少靓丽新村。农民的着装、饮食、习惯逐步向城市化发展,特别是青壮年农民,文明卫生意识与城市居民意识越发接近。
二、存在问题
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建设新农村的标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乡镇重视程度不高,认识存在偏差。一是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边缘化。竹溪绝大多数农村还比较贫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任务还很重,乡镇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产、抓收入、抓增收的问题上,对精神文明缺乏系统的考虑,甚至认为抓精神文明没有必要,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后会主动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从而推动精神文明进步。二是把农村精神文明的理解简单化。“文明村”在一些干部眼中就是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无违背计划生育政策、无重大信访案件等等部门、行业有硬杠杆衡量的标准,达到标准就是文明村,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软指标缺乏考虑。三是把农村精神文明理解形式化。文明村是什么,在很多地方的主要参照依据是村容村貌,路修得怎么样,新房子盖了多少,改水、改厕、改厩成效如何,以硬件设施去衡量,对村民精神文化、道德层面的东西不加思索。
2、农民生活压力较大,主动性不够。尽管党的利民惠民富民政策很多,但破解“三农”难题并非一日之功,随着生产物资、生活物资价格的上涨,现有的补贴、免税等政策对农民的收入增加作用日渐势微,许多农民在优厚的政策条件下依然感到致富的压力还很大,农民想得最大最多的问题还是如何增加收入,很少去考虑文明创建方面的事情。
3、农村骨干力量锐减,活力性不够。竹溪是山区贫困县,也是劳动力转移大县,打工经济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一方面在给农村带
来大量资金、改善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农村的“空心化”。如今,不论在任何一个乡镇走访调研,最大的感受是农村的“人气不旺”,有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一些村舍人去房空,有人的农户看到最多的也是小孩和老人、妇女,青壮年男女很难谋面,一问,基本众口一辞“出门打工了”。青壮年男女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主力军,没有他们的参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很难开展。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
4、镇村经济空壳严重,无力办事。主要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都没有什么钱,既使有一点小钱也要办其它的事,对于丰富农村精神层面的东西,基本上是上级送什么,就落实什么,上级投入什么,就建什么。
5、资源利用率不高,闲置浪费严重。随着文化惠民的工程的落实,村级图书室、阅报栏、村级健身场所等逐步建立起来,但利用率不高。在多数地方发现,有报无人读、有书无人看、有器械无人健身的情况普遍,许多村经图书室布满灰尘、成捆未读的报纸堆积如山,还有许多村的图书室年年在增添图书,年年书不多,流失严重。
6、好道德传统丢弃,新旧恶习蔓延。由于农村精神文化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缺乏及时的正确引导和干预,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孝老爱亲、邻里和谐的传统在丢弃,淳朴厚道的民风被逐利世俗的“市侩”之风取代,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同时,长期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扭曲错位。很多农村给人的印象是一种“不城不乡、不土不洋”的怪味气息,既没有过去农村那种受传统文化浸染的古朴淳厚的韵味,也没有现代新农村应具有的新风尚。
三、对策建议
1、从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再提认识。各级各部门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坚持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双推进,把精神文明有机融到到农村生产、生活之中。二是资金投入到位。坚持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乡村两级财政预算,重点是加强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农民教育投入和开展活动经费,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三是工作落实到位。规范文明乡镇、文明村组、文明户的评选工作,镇村干部要结合镇村实际,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建立评价标准,认真做好一年一度的评选工作。
2、抓住群众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核心任务。要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加强农民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一是思想教育。借助全省“三万”活动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开展以“进农家、唱红歌、读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二是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三是文明新风教育。加大对农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宣传普及力度。引领导农民逐步破除封建迷信,帮农民认识赌博的危害,倡导红白喜事从简,易风移俗。
3、抓活动载体和活动形式创新。创新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是吸引农民广泛参与的有效手段。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着力点,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一是重视传统“忠孝”文化的传承。以构建文明和谐家庭为基调,在农村积极开展“十佳公婆”、“十佳媳妇”、“十佳丈夫”、“十大孝星”等评选表彰活动,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二是普及文化、科技、卫生知识。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健康等活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农家书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三是抓好“清洁家园、文化乐园、生态田园”建设,做实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工作,把精神文明创建与农民的生产发展结合起来。
4、积极控索打工农民精神文明教育的新途径。在外打工农民工是农村的骨干力量和主导力量,也是农村精神文明进步的希望所在。对农民工的教育管理要从制度上建立以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方式,在家由村委会、居委会管理为主,要抢抓农民工返乡期间开展各类政策法规、文明创建教育、组织文体娱乐活动,逢年过节采取电话慰问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农民工的勾通联络;在外由工会和用人单位管理为主,把农民工视同正式员工同管理、同对待,用人单位必须有专人负责组织管理农民工思想、学习和生活。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加强企业思想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力度,引导农民工参与文明创建活动,使他们受到良好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熏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的新变化,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为了适应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特点,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直接决定着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形成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落实好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有利于普及民主法制观念,稳步有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营造管理民主、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环境,提升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程度;有利于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抵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习气的侵染;有利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经验告诉我们,依靠民力,顺应民意,关注民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实实在在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宝。为此,《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特别强调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将农民工、留守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等社会群体纳入视野,以活动为抓手,以实现农民的切身利益为落脚点,为加快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不断拓展内容和渠道。近年来,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加速建设,为广大农村提供了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文化渠道,“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农村丰富的传统文化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在此基础上,《意见》进一步强调创新文化产品、建设文化设施、加强人才培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载体提供了重要依据。
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建立起坚强的机制保障。资金、人才和制度,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只有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事要怎么干”的问题,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运行发展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获得充足的发展后劲。为此,《意见》不仅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更将其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彰显出国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必将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落到实处。
我们相信,随着《意见》的贯彻落实,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二十字目标”中,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它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农村精神文明是农村发展现阶段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现。在农村发展硬件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把农村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章贡区实际,就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初步探讨。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自1995年中宣部、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以来,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工程,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得到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的文化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上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精神层面上的,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后者是新农村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立足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农村局部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沉渣泛起,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首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引导农民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落后传统观念束缚,增强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第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第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形成“文明乡风”。
“村容整洁”是农村的外表,“乡风文明”是农村的灵魂,两者都是农村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计划生育、移风易俗、赡养老人、讲究卫生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坚决遏止封建迷信蔓延、宗族势力抬头、反动邪教渗透的现象,引导农民增强现代文明意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要求,是新时期践行“乡风文明”的基本准则。章贡区在全区各镇村的“社情民意点评栏”中专门开辟“道德评议窗”,制作“八荣八耻”宣传牌、宣传单、宣传画,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介和开展以“一个评议窗、一块指示牌、一个美德袋、一张新课表、一本美德贴、一本美德册、一张格言卡、一张宣传画、一本童谣集、一面美德墙”为内容的“美德十个一”活动,把总书记的要求贯彻到农村,努力营造倡导文明,移风易俗的氛围,并引导农民提高素质,抵制和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文明、进步的风尚占领农村阵地,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推进“文明乡风”的形成,保持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章贡区利用农村“临时法庭”、“模拟法庭”、“道德法庭”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同时积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章贡区各村充分利用戏台、祠堂、学校、广场等阵地搭建起“邻里大家乐”风采展示活动平台,做到“五有、四化、一互动”:即“有一个舞台、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团体、有一个计划、有一个展示;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精品化、参与平民化;台上台下互动”,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大力创新创建载体,丰富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载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抓住农户这个细胞,在入户到人上下功夫;抓住村这个关键,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抓住小城镇这个龙头,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抓住连片创建这个纽带,在整体提高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一是注重发展新型文化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的进村入户以及远程教育的不断延伸,农村接收社会信息的渠道多了,参与社会政治的渠道顺了,了解社会市场的渠道通了,接受社会教育的面更广了,广大农民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方式,有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开始转变观念,从原先的充实“钱袋”到今天的充实“脑袋”,涌现出了许多农村“科技带头人”、“科学种田户”,同时开始追求健康、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章贡区抓住契机,注重培养民间艺人,对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造册,组织引导、农民自发组建了唢呐、二胡、舞龙、腰鼓等演出团体,开展经常性的演出活动;同时充分发挥省、市文明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全面启动“文明帮建”活动,帮助34个自然村建设宣传文化活动室,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群众文化氛围。二是注重培植地方特色文化。农村文化的生命在于特色。近几年,章贡区在巩固和发展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文化,每年举办一次全区农民文化艺术节,在农民文化艺术节上通过举办“沃土欢歌”文艺演出大赛、“新村新貌”书画摄影展、“好戏下乡”专业剧团巡演、“精品回放”电影村组巡映以及“喜运丰收粮”、“喜运丰收果”、“喜夺胜利果”等农民趣味竞技比赛,从多个层面立体展现全区农村农民的文化特色,给农民朋友打造内容丰富的精美文化大餐。各镇村也纷纷结合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培植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风格,自编自导,经常深入各村开展各具特色的表演,把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到千家万户,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助推器”。
三、注重创新工作形式。章贡区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工作形式,在农村文明创建中实现了四个“变”。一是变“普通话”为“地方话”,把政策精神编成“三字歌”、“三句半”、民谣、鼓词说唱等地方形式,使上级文件精神变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听得懂,容易记,增强了政策文件宣传的实效性。二是变“念文件”为“演节目”。一改过去枯燥的“念文件”方式,把要宣传的内容编成戏曲、小品等文艺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寓教于学,让群众愿意来,坐得住,听得进。三是变“被动听”为“主动答”。改变过去“干部在台上宣讲,群众被动接受”的形式,把要让农民知道的内容编成知识竞赛题,通过举办知识抢答赛,或者在文艺演出中穿插有奖问答,让台上台下互动起来。四是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把“一厢情愿”式的灌输教育,变为“听得进去、说得出来”、由一知半解转变为不懂就问的“互动式”。从“我们讲什么群众听什么”,变为“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坐不住、听不懂、学不进”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道德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农村的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协调机制,协调发展。乡风文明与“二十字”目标的其余几项相比较,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不可少的。因此,在工作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完备的制度保证文明创建常抓不懈,农村精神文明才能长足发展,才能始终与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致。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及时总结文明创建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规程序,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章贡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是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依靠群众自治组织,发挥“五老”作用,积极探索形成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革除陋习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评比监督机制。按照《新农村建设公约》和《村民文明卫生公约》等自治章程,在农户中广泛开展“卫生光荣户”、“十佳和谐村庄"、“十佳文明信用农户”、“十佳文明信用村”等群众性创评活动,使创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规范村民日常行为,转变农民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三是建立健全群众性文明创建和自我教育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在全区组织开展以“良好风尚到户、思想教育引导到户、知识信息赠送到户、检查评比到户”等“四到户”和每个村“组建一个倡导新风理事会、演出一台新农村建设专题的文艺节目、每季办好一件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培育宣传好一个典型、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志愿者义务劳动、各镇编写一批村规民约或三字歌、三句半、快板词”等“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4+6”文明创建活动,把突击整治与经常性管理有机结合,有效防止了“集中整治一阵风,长效管理一场空”现象的发生。同时积极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队,长期开展公益活动,形成“村落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