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老机构在处理意外事故中应注意的事项
养老机构在处理意外事故中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查看老人入会所协议和补充协议
老人入会所都与会所签署入会所协议,入所时间、场地、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时为规避服务风险,会所还会与老人和亲属签署一些补充协议。这些协议是处理意外事故纠纷的有力法律依据,他明确了老人入会期间可能发生的意外、处理方法以及免责条款。只要会所认真履行了服务协议,无过错,就应当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之,如果在服务过程中确实存着一些疏忽、过失,则应勇敢地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以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2、做好来访接待工作
来访接待是意外事故纠纷的一项重要工作。老人及家属来访反映的问题,应按照归口原则,制定一个部门负责接待,并坚持文明接待。
由于意外事故引发的纠纷问题比较复杂,处理时科学性和政策性比较强,因此,负责接待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的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知识,对问题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善于通过交谈,掌握来访者的真实动机和要求,因地制宜地做好疏导工作,争取把问题解决在来访之中。
养老机构意外事故引发的纠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应认真研究总结,例如,养老机构较常出现的纠纷是跌倒骨折、突发疾病病死亡和自杀事件,由于家属没有思想准备,事故发生后,来访者往往表现为情绪激动,个别人甚至是粗鲁、谩骂,要求养老机构尽快答复老人受伤、死亡的原因,并承认“过错”。接待这类人员要沉着、冷静,态度热情、诚恳,对来访者表示深慰问的同时,要宣传有关政策,解释老人受伤、死亡的内在原因,并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突然死亡的老人,如果调解不成,应建议亲属进行尸体解剖检验(简称“尸检”),讲清尸检的重要性。
尸检一般在老人死亡48小时内提出,应由具有时间资格的单位进行,对于拒绝尸检的家属应签字留据,以备查证。总之,通过交谈,让来访者稳定情绪,便于向缓和方向转化。
由于意外事故纠纷错综复杂,接待工作还应注意一下几方面。
(1)比较重大的意外事故纠纷应该有当时部门负责人和会所领导参加,若要求有关当事
人对质应予避免。在接待处理某一起意外事故纠纷时,接待人员要相对固定,以免人员更换,情况不熟,造成前后答复解释不一致而引发新的纠纷。
(2)接待出访者要耐心倾听,让来访者把想说的话全部陈述出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取得来访者的信任,不要轻易打断谈话,以免对方产生“官官相护”的错觉。同时,通过来访者的陈述了解纠纷的症结所在和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能提供证据,更要认真查验,尽量收集与意外事故纠纷的有关材料,为进一步调查提供依据。
(3)不立即作肯定回答。对来访者提出的问题不轻易表态,需要经过调查核实后,再作
解答。、(4)对于一些比较激烈的意外事故纠纷,接待者要有正面接触的勇气,以消除对方猜疑,赢得信任,缓和紧张气氛。而对极个别存有不良动机、失去理智、聚众吵闹,有冲砸养老机构,殴打工作人员可能的亲属,应有所防范。要协调保卫部门配合,以避免事态恶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谨慎接受媒体调查
一些重大意外事故引发的纠纷常常引起媒体的关注。对于媒体的调查,养老机构应当高度重视,一方面对于他们的介入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另一方面,在事故原因尚未查清,做出定论之前,原则上谢绝采访,以免影响正常调查。为此,要求媒体调查必须经过正规途
径、履行相关手续并征得院长同意。所有接受采访调查的部门和人员要态度诚恳、实事求事、出言谨慎,不知道的不说,知道的不乱说。
4、病历、护理记录集原始资料的保管及现场处理
病历、健康档案及护理记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纠纷发生前,一般不存在病历、健康档案、护理记录虚构的问题,最大的可能是记录不完整,一旦发生纠纷,情况就可能发生变化。病历、健康档案护理记录及相关资料应妥善保管,或移送指定部门封存保管,以避免丢失、抢夺、涂改、伪造、销毁的事件发生。亲属如需要复制病历、健康档案、护理记录等相关资料应按照正规程序办理复印手续
在发生意外事故纠纷之前,医护人员正常补记抢救及护理记录不属于涂改范围。当发生意外事故纠纷之后,如发现原始记录有差错或笔误,可在一定场合说明,但不能再修改原有记录。
5、现场维护及物证保管
对老人抢救的现场、死亡后的尸体,如条件允许应尽量让死者亲属目睹现场,由有关人员做好现场整理和记录后,将尸体移送殡仪馆保存。对于在会所内活动期间发生的自伤、自杀、他杀、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后,如有抢救希望,应立即组织现场抢救,此时,移动老人并非是破坏现场,这种行为时合法的。若老人无救治的可能,暂时不应移动,可通过公安部门勘察现场。对可能导致老人致伤、致残死的物品要妥善保管,残留液、血液、呕吐排泄液要留样备查。
第二篇:养老机构在处理意外事故时应注意的问题
养老机构在处理意外事故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查看老人入住协议和补充协议
老人入住时都会与养老机构签署入住协议,入住时间场、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时,为规避服务风险,养老机构还会与老人和亲属签署一些补充协议。这些协议是处理意外事故纠纷的有力法律依据,他明确了老人入住期间可能发生的意外、处理方法以及免责条款。只要养老机构认真履行了服务协议,无过错,就应当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之,如果在服务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疏忽、过失,则应勇敢地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以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2、做好来访接待工作
来访接待是处理意外事故纠纷的一项重要工作。老人及家属来访反映的问题,应按照归口原则,指定一个部门负责接待,并坚持文明接待。由于意外事故引发的纠纷问题比较复杂,处理时科学性和政策性比较强,因此,负责接待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的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知识,对问题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善于通过交谈,掌握来访者的真实动机和要求,因地制宜地做好疏导工作,争取把问题解决在来访之中。
养老机构意外事故引发的纠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应认真研究总结,例如,养老机构较常出现的纠纷是跌倒骨折、突发疾病死亡和自杀事件,由于家属没有思想准备,事故发生后,来访者往往表现为情绪激动,个别人甚至是粗鲁、谩骂,要求养老机构尽快答复老人受伤、死亡的原因,并承认“过错”。接待这类人员要沉着、冷静,态度热情、诚恳,对来访者表示深切慰问的同时,要宣传有关政策,解释老人受伤、死亡的内在原因,并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突然死亡的老人,如果调解不成,应建议亲属进行尸体解剖检验(简称“尸检”),讲清尸检的重要性。尸检一般在老人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应由具有时间资格的单位进行,对于拒绝尸检的家属应签字留据,以备查证。总之,通过交谈,让来访者稳定情绪,便于向缓和方向转化。
由于意外事故纠纷错综复杂,接待工作还应注意一下几方面。
(1)比较重大的意外事故纠纷应该有当时科室负责人和院领导参加,若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质应予避免。在接待处理某一起意外事故纠纷时,接待人员要相对固定,以免人员更换,情况不熟,造成前后答复解释不一致而引发新的纠纷。
(2)接待出访者要耐心倾听,让来访者把想说的话全部陈述出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取得来访者的信任,不要轻易打断谈话,以免对方产生“官官相护”的错觉。同时,通过来访者的陈述了解纠纷的症结所在和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能提供证据,更要认真查验,尽量收集与意外事故纠纷的有关材料,为进一步调查提供依据。
(3)不立即作肯定回答。对来访者提出的问题比轻易表态,需要经过调查核实后,再作解答。
(4)对于一些比较激烈的意外事故纠纷,接待者要有正面接触的勇气,以消除对方猜疑,赢得信任,缓和紧张气氛。而对极个别存有不良动机、失去理智、聚众吵闹,有冲砸养老机构、殴打工作人员可能的亲属,应有所防范。要协调保卫部门配合。适当控制来访人数,必要时,与当地公安派出所联系、配合,以避免事态恶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谨慎接受媒体调查
一些重大意外事故引发的纠纷常常引起媒体的关注。对于媒体的调查,养老机构应当高度重视,一方面对于他们的介入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另一方面,在事故原因尚未查清、做出定论之前,原则上谢绝采访,以免影响正常调查。为此,要求媒体调查必须经过正规途径、履行相关手续并征得院长同意。所有接受采访调查的部门和人员要态度诚恳、实事求是、出言谨慎,不知道的不说,知道的不乱说。
3、病历、护理记录及原始资料的保管及现场处理
病历、健康档案及护理记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纠纷发生前,一般不存在病历、健康档案、护理记录虚构的问题,最大的可能是记录不完整,一旦发生纠纷,情况就可能发生变化。病历、健康档案护理记录及相关资料应妥善保管,或移送指定部门封存保管,以避免丢失、抢夺、涂改、伪造、销毁的事件发生。亲属如需要复制病历、健康档案、护理记录等相关资料应按照正规程序办理复印手续。
在发生意外事故纠纷之前,医护人员正常补记抢救及护理记录不属于涂改范围。当发生意外事故纠纷之后,如发现原始记录有差错或笔误,可在一定场合说明,但不能再修改原有记录。
现场维护及物证保管
对老人抢救的现场、死亡后的尸体,如条件允许应尽量让死者亲属目睹现场,由有关人员做好现场整理和记录后,将尸体移送殡仪馆保存。对于住院期间发生的自伤、自杀、他杀,医护人员一旦发现后,如有抢救希望,应立即组织现场抢救,此时,移动老人并非是破坏现场,这种行为时合法的。若老人无救治的可能,再是不应移动,可通过公安部门勘察现场。对可能导致老人致伤、致残、致死的物品要妥善保管,残留药液、血液、呕吐排泄液要留样备查。
第三篇:化学实验中安全问题及意外事故处理
子 龙 辅 导 中 心
化学实验中安全问题及意外事故处理
1一、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1)加热固体防回流。
(2)易溶于水的气体经导管进入水或加热装置经导管连接水溶液防倒吸。
(3)有毒或可燃性气体或有腐蚀性液体防泄漏。
(4)加热液体加入沸石或用玻璃棒搅拌防暴沸。
(5)可燃性气体点燃火加热前一定要验纯,防爆炸。
(6)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堵塞管口。
(7)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时,要有为其处理装置,防污染。
(8)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要用灯冒盖灭以防失火。
(9)家庭用的煤气、天然气或石油液化气等,如果泄露的话,可燃性气体聚集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有限空间里,一经点燃就急剧的燃烧,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而造成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
(10)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要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以防接触明火发生爆炸危险。
(11)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并不断地搅拌。以防水沸腾,酸液溅出。
(12)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保证导管畅通,以防堵塞爆炸。
二、意外事故处理
①实验中药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药液,药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②万一酒精灯有机物燃烧,失火时,应迅速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盖。
③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1 酸氢钠溶液。④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⑤误食用重金属盐,应立即服用鸡蛋白或生牛奶。
⑥少量汞洒在地上,撒上硫粉,并打开下部排气扇。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五日星期日
第四篇:探讨国办养老机构在社会化进程中功能定位
[摘要]:随着**市提前进入老年化社会,且老年人口高龄化、社会家庭空巢化、子女赡养能力逐步弱化等现状,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面对此状况, 制定了一系列养老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委《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中要求“国家举办的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
础。”我市现已形成国办、民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养老模式并存的养老机构网络,其旨在大力推进养老社会化进程。那么国办养老福利机构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与挑战,怎样准确定位?发挥其骨干、示范作用?笔者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国办福利机构 功能定位 思考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落实,养老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正逐步形成国办、民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养老服务模式。社会福利事业是国家为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制度。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市已进入老龄社会,随着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老年人口高龄化、家庭子女赡养老人能力弱化,我市养老服务工作任重道远。国办养老机构因其成立时间早,国家投入资金及设施相对充足,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在养老服务工作及在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一、养老工作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据市老龄办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市60岁以上老年人60万,占总人口的14.84%,65岁以上老年人44.8万,占总人口的11.06%,按照10%标准线,**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我市出现了下列特征。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口比重加大,特别是老年人口高龄化现象严重,高龄老人大多是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天天需要照料。痴呆老人照料难度也非常大,这样导致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家庭能够提供的养老资源正在逐步弱化。“四、二、一” 家庭结构的不断形成,子女数量减少,子女离巢时间的提早和增多,导致子女照料老人的能力减弱和空巢家庭的出现,也导致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增多。
现阶段我市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形式。据调查数据显示:**市现有养老机构 33 家,其中国办养老机构 16 家,民办养老机构 17 家。共有床位数2425 张,平均每100名老人占有床位 4 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00名老人占有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要。
根据目前现状,各级政府对养老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保护政策,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同时,加大对国办福利养老机构的资金、人力等多方面投入。近几年来,在养老护理整体水平上有显著提高,但是,离我们社会养老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大多数养老机构规模小、设施设备简陋,无正规房屋、土地供给,管理不太规范,这样导致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差,机构本身抗风险能力弱,老人的生存质量和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和提高。
以上资料显示,养老问题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为老人营造安度晚年之家,为子女解除照顾父母的后顾之忧,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作为国家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势必担当起养老服务工作的重任,明确功能定位,充当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头羊。
二、国办养老福利机构发展趋势
(一)规范内部管理,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1、实行“一院两型、分类管理”的科学管理模式,构建多功能服务体系。
“一院两型”是指具备福利院和医院两种功能;“分类管理”是指福利院和医院分区域,各自按照行业标准要求规范运行;“一条龙”服务是指住院老人分区域管理,但不影响养老、医疗、护理、康复全方位服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寿命增加,老年人就医需求不断加大。国办养老机构应该改变传统的福利院有养没医,传统的医院有医没养的状况,使老年人服务工作全面向“六个老有”深化发展;向颐养、医疗、护理、康复、科研多功能服务发展转变,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完善。
2、实行医、护、卫分类管理。
老人护理按生活类、保洁类和医护类进行分类管理。就是把老人房间卫生、环境卫生、洗衣维修、绿化环境等实行专项管理,承包给物业管理公司完成;老人的生活照料、心理、亲情等贴
第五篇: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事故处理办法
加快社会养老服务立法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事故处理办法
中国《社会福利》2003年第七期
刘曙亮
近年来,随着养老机构的迅猛发展和服务对象维权意识的增强,老人或家属与养老机构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有的已对簿公堂。此事已引起了养老机构、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养老机构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给老人造成伤害、残疾、甚至死亡,这不仅给老人本人及亲属带来了终身不幸和痛苦,而且也给养老机构及工作人员造成管理上的不安和压力。由于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尚没有一部专门以养老机构和托养老人关系作为调整对象,涵盖养老服务全过程法律法规,老人和养老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得不到规范和保证,一旦发生事故,性质的认定,责任的承担,赔偿原则和标准都难以确定,影响了事故的处理和解决,这已成了养老机构与老人亲属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造成老人伤害事故和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发生范围和种类也比较复杂。从养老机构方面来看,主要原因有管理不完善,服务不到位,个别护理员职业道德欠缺,态度不佳,又缺乏人际沟通技巧而造成关系对立;其次是建筑不规范,设施和环境与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要求不相符而引发的。从老人及其家属方面看,主要原因有对养老服务的特点缺乏了解,期望值过高,对老人在生活中易发生事故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过分强调自身利益;有的却是因老人疾病或心理因素及家庭、社会方面等外来因素引发的意外事故;更要指出的是
有些媒体对院内事故发生的不符事实、不负责任的渲染报道,也对纠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老年人是一个生理上,心理上较为脆弱的特殊群体,老年人在社会养老机构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事故是难以绝对避免的,正确对待和处理院内事故,不仅涉及到事故本身的公平公正原则,而且存在一个社会导向问题,对维护老人和养老机构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方面对院内事故发生的认识分歧,法律法规不健全及个别司法处理有失公正等原因,导致事故处理不正常、不合理的现象时有出现:
1、非养老院责任事故被当作养老院责任事故。相当多的亲属认为,出钱将老人托养给养老院,在养老院发生的任何伤害事故都该由养老院负责,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和有关部门往往出于同情而认为,老人是弱者,养老院是单位,老人在接受服务时受到伤害,养老院肯定是难辞其咎,都应该由养老院负责,但却忽视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也应同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的事实(最高人民法律已明确规定把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等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和民政部门主管的福利企业列入了司法救助的范围)。有的亲属不愿诉诸于法律,却天天纠缠,搅得养老院无法正常工作,有的养老院尽管没有任何责任,但为息事宁人,只得出钱买太平,即使通过司法途径,也会追究所谓“连带责任”,弄得养老院无所适从,莫衷一是。
2、养老院对老人伤害事故中的经济赔偿或补偿不堪重负。如果
确因养老院的过错而发生老人伤害事故,则依法合理确定赔偿、补偿额度,是完全应该的,但现在问题是,一旦发生老人伤害事故,受害方往往无视院方责任大小,在赔偿问题上常“狮子大开口”,开出“天价”,使问题很难协调和处理,一旦形成诉讼,法院在判定赔偿数额问题上,因无确切的法律规定可循,判决往往失当。
3、院内事故处理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由于院内事故引发的纠纷增多,特别是养老机构在无过错的事故中无辜付出高额赔偿,管理者、服务人员受到各种处分和社会舆论指责后,普遍存在着畏难惧险的心理,为了保护自己而变得过分慎重,有的宁愿让床位空闲而拒收病、残、高龄及有意识障碍等事故风险相对集中的高危群体老人;有的对组织老人参与社会活动及实施康复活动等能减则减,能简则简,这种不得已而采取的明哲保身的做法,较大程度影响了入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民政部颁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要求老年福利机构与入院老年人或亲属、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入院协议书”,但却未对协议书的具体内容作出规定。目前,国内各养老机构大多采用的是由本机构根据经验而拟订的格式条款合同,该类合同虽具有条理清晰,手续简便,省时等优点,但也往往具有使制定方处于强者地位,保护单方利益的消极一面。我国民法通则把“公平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地位平等”定为基本原则,《合同法》第53条规定:若格式合同条款造成对方伤害、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或免除提供格式合同一方当事人主要义务、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
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最近,浙江等省、市又对合同行为管理作出明确规定:格式条款合同必须交由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未经审核批准的不受法律保护。由此可见,现各养老机构所自行拟订的格式条款合同由于在客观上都存在着多少不一的主观保护的局限性,一旦发生纠纷,往往因合同有“显失公平”之处,而处于被动。
由此提出建议和对策如下:
1、呼吁加快社会养老服务立法。国办发[2000]19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指出:“要抓紧制定社会福利事业的有关法规,使社会福利事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此,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在《合同法》中增设养老服务合同,规范处理养老服务事故纠纷的办法。发生在养老院的伤害事故究竟适用于何种法律法规处理?从目前探讨养老服务合同法律属性的理论文章来看,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机构无论是国办还是民办,均属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由此认定养老服务的“福利性”要求它不能像商品那样采取随行就市、市场调节的办法,而必须按国家指令性规定,实行低于成本的收费政策。因此,养老服务不是完全意义的商品消费,老人或亲属也不是用等价的价值换取等价的养老服务的商品消费者。适用于调整一般民事性服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能套用于福利型养老服务,老人或亲属与养老机构应是委托和受托的关系,合同的法律属性应为委托合同,委托方和受托方根据各自条件和要求约定服务内容,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承担的责任。因此说:养老服务合同不仅是确定双方关系的法律文书,也是
处理双方纠纷的主要依据。从本中心多年实践工作来看,老人入院时,在签订统一的格式条款协议时,还应该视老人及家庭的个案情况,进行协商一致,补订相应的条款,作为协议的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养老机构在实行社会化服务中要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当前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养老机构要保护好自己。首先是要严格执行民政部颁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行业标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何治疗、护理、康复、安全措施落实。平时坚持向社会宣传及与老人亲属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增强亲和感,对老人在院内极易发生的意外事故应事先告知,耐心解释,以得到社会、亲属和老人对老年服务工作特殊性的理解和体谅,理性地看待事故的风险,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和和睦的休养环境,也就是说提供良好的服务就是最有力的自我保护。其次是规范硬件设施,在新建、改建、扩建中必须严格按民政部、建设部联合颁布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进行设计和施工,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生理特点及对设施、设备、场地的特殊要求,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避免因设施引起致老人伤残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隐患。再次,养老机构要加强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及业务的培训,规范书写记录,增强举证意识,提高举证的基本技能,并要建立老人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制度:如老人走失、精神异常、病危、自伤等不安全现象的有效应对措施,对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必须按规定作及时、详细的记录,并保全书写记录、现场实物、证人证
言、当事人的陈述等举证材料,正确履行举证义务,为依法公正处理各类纠纷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确立,养老机构只有审时度势,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增强法律意识,才能使社会化养老服务在市场化运作中走上法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