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
*
曾寅初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提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改革试点中实行的与计税面积与计税常产挂钩的粮食直接补贴方案存在的政策隐患,提出了利用中央和地方储备粮体系,在储备粮轮换收购时实行与商品粮挂钩的直接补贴新思路。认为,必须进一步明确粮食直接补贴作为保障农民收入和实现粮食供求平衡的主要目标,实行针对商品粮农户和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的有限度、有条件的直接补贴。同时,要在稳定粮食长期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可以对粮食供求进行双向微调的政策机制。
关键词:体制改革;粮食流通政策;农业补贴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是党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2004年1号文件中明确确定的粮食补贴改革的方向。然而对于如何进行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实现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特别是部分地区现行的改革试点存在着明显的政策隐患。本文的目的,主要是结合作者2003年8月至9月间,先后到吉林省、安徽省和浙江省进行的调查研究,对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 本文得到教育部“十五”“211工程”《流通经济与物流管理》项目的资助。
一、试点方案的潜在问题与确定改革思路的原则
从2002年开始,安徽省天长市、来安县和吉林省东丰县,开始了粮食直接补贴的改革试点。由于试点是在小范围放开、粮食总体市场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的,试点实行的直接补贴方式起到了使农民收入有所增加、财政负担有所降低的效果,也形成了促使国有粮食企业进行体制被迫改革的客观条件。
但是,当普遍实行后,从长远来看,目前的试点方案是存在问题的。首先,试点地区到农户的补贴按照各农户的计税面积分配,无论是种植何种作物,还是不种植作物,都可以获得相同的补贴数量。这种做法,在目前粮食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虽然可以起到促进生产结构调整的作用,但是从长期上看无法保证主产区稳定的粮食供给能力,留下粮食安全的隐患。其次,没有为可能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提供对策。粮食直接补贴在把国有粮食部门推向市场的同时,也把农民推向了市场。现有的粮食直接补贴方案虽然解决了保护价与市价的价格差额问题,但是与原有的保护价收购政策相比,却没有了保证粮食销售变现的功能。在粮食市场主体发育不全、或者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由于收购主体不确定,农民的“卖粮难”问题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仅仅得到较少的直接补贴款,而粮食销售不能实现,农民的利益根本无法得到保证。而现有试点方案中对农民“卖粮难”问题,没有提供任何对策。第三,长期上看,还存在着财政负担重新膨胀的可能性。根据现有的方案,在粮食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必然下降,一方面使得根据保护价(或目标价)与市场价的差价确定的粮食直接补贴部分的财政支出剧增,另一方面当出现农民“卖粮难”时,如果政府入市收购,则又将付出巨大的财政支出。更有可能的是,差价直补与政府入市收购,具有与保护价收购政策相同的功能,无法做到预先调减供给,将极可能使得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持续下去,使得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试点方案之所以会存在上述政策风险,主要是因为对我国粮食基本供求基本格局的判断、对粮食直接补贴的目的和作用的认识、对粮食直接补贴与国有粮食流通企业改革的关系的认识不清的缘故。因此,确定合适的粮食直接补贴改革方案,也必须从理清思路开始。第一,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必须使种粮农民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的同时,提高补贴的财政效率。
第二,我国的粮食已经从过去完全供不应求的局面进入了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并存的局面,因此,我们设计的粮食直接补贴方案必须能够同时适应这样的两种局面。
第三,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必须要有利于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第四,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必须要有利于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
二、粮食直接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以上基本原则,我们可以提出如下的粮食直接补贴新思路:
第一,进一步明确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目标,实行有限度、有条件的直接补贴。
目前我国粮食直接补贴试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安徽省天长市、来安县和吉林省东丰县等粮食主产区采用的方案。其共同特点是,首先,将过去粮食保护价与市场价之间差价额,按照前几年的商品粮收购量分配到各县(市);然后,采取与计税面积和计税常产挂钩的方法,通过财政部门直接补贴给农民。在粮食总体市场稳定的情况下,小范围的试点避免了补贴资金的中间流失,提高了补贴效率,也形成了促使国有粮食企业进行体制被迫改革的客观条件。
但是,试点地区各部门对粮食直接补贴的目标,认识并不一致。政府财政部门是为了甩掉国有粮食部门的财政负担,也是为了便于农业税的征收。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则主要是为了鼓励农业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农民是“给钱就好,只能多不能少”,而且要求政府必须解决“卖粮难”问题。多元化的政策目标,与国家希望通过改革要实现粮食供求平衡,保证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有偏差。
实际上,从粮食风险基金支出的粮食直接补贴主要目标,只能是减少粮农的市场风险,使粮农无论面临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的局面下,都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从而实现粮食生产供应的相对稳定,实现我国粮食的长期供求平衡。(1)不能完全指望通过粮食直接补贴来解决农民收入提高趋缓的问题,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财政承受能力来看,还没有到达可以对所有的农民通过直接支付的方式提供收入保护的阶段;(2)粮食直接补贴不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粮食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剩,但是并不能保证粮食从此一直过剩,粮食直接补贴也没有到达就是为了减少粮食生产的阶段;(3)粮食直接补贴也不是为了一味地降低财政支出,而是要提高财政补贴的效率,特别是在市场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减少财政支出与提高农民收入是两个不可能同时实现的目标。
因此,在现阶段的我国粮食直接补贴必须是有限度、有条件的补贴:
(1)直接补贴的对象不是一般农民,而应该是限定为种粮农民,特别是提供商品粮的种粮农民;
(2)直接补贴的范围不是所有的粮食,而应该是限定为粮食主产区(包括主销区的粮食主产县、市)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
(3)直接补贴的标准应该是弹性的,为市场价格与粮食目标价格(相当于保护价)的差价额。当市场价格等于或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实行补贴。直接补贴与提供的商品粮食挂钩。
第二,启用两级储备粮体系,利用储备粮轮换实现与商品粮挂钩的粮食直接补贴。
粮食直接补贴在把国有粮食部门推向市场的同时,也把农民推向了市场。现有的粮食直接补贴试点方案虽然解决了保护价与市价的价格差额问题,但是与原有的保护价收购政策相比,却没有了保证粮食销售变现的功能。在粮食市场主体发育不全、或者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由于收购主体不确定,农民的“卖粮难”问题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仅仅得到较少的直接补贴款,而粮食销售不能实现,则农民的利益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看,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的前提条件,是要将其所承担的政策性责任与经营性业务完全分开,这就要求粮食直接补贴不能再依赖原有的国有粮食企业。然而,国有粮食企业的解体是一个快变量,而多元化的粮食市场主体的形成是一个慢变量。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已有的政策性调控体系,实现政策性功能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级粮食储备体系的作用,改变其单纯的储备粮保管职能,利用储备粮食的轮换机制,具体实施粮食的直接补贴。
通过价外直补、同时结算的方法,对于储备粮轮换收购部分的粮食实行直接补贴。在储备粮轮换收购粮食时,储备粮系统或者委托收购单位按照市场价格支付价款,而财政部门同时按照补贴标准支付直接补贴,同时结算,一并支付给粮农。
为此,首先必须改变储备粮随时轮换的做法,在粮食收获季节集中进行粮食收购轮换。同时,储备粮的轮换收购应该向粮食产地倾斜。中央储备粮的轮换收购应该主要向粮食主产省区集中,体现中央对粮食主产省区的支持。主销省区的地方储备粮轮换收购也应该向主产县市集中,或者采取产销区合作的方式到主产省区进行定向轮换。中央与地方两极储备粮轮换收购的数量,虽然比现在的保护价收购数量有所减少,但是仍然可以达到全国商品粮食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不仅保证了相当部分粮食的销售变现,还可以起到价格托市的作用。
第三,在保持粮食长期供给能力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建立可以双向微调的政策机制。
我国的粮食已经从过去完全供不应求的局面进入了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并存的局面,因
此,我们设计的粮食直接补贴方案必须能够同时适应这样的两种局面。也就是说,一方面必须有利于我国粮食长期供给能力的稳定提高,避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方案也应该具有降低粮食短期供给的手段。
试点地区的粮食直接补贴按照各农户的计税面积分配,无论是种植何种作物,还是不种植作物,都可以获得相同的补贴数量。这种“普惠式”的补贴,在目前粮食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虽然可以起到促进生产结构调整的作用,但是从长期上看无法保证主产区稳定的粮食供给能力,留下粮食安全的隐患。因此,必须将有限的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种植粮食、特别是提供商品粮的农民,使粮农形成相对稳定的种粮收入预期。
而在粮食出现连续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则可以选定一定范围的主产区,进行以耕地整治、水利建设等为内容的粮食供给能力提高计划。对计划实施地区的农户,发放一定数量的补偿性补贴和劳务性补贴。藏粮于地的成本要小于藏粮于仓,由于避免了财政将在过剩粮食购入时和过剩粮食处理时所要支付的双重补贴,这样的计划具有较高的财政补贴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粮食主产区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向何处去——对吉林省长春市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6期,第51~57,72页
[2]郭玮《农业补贴的政策转型与具体操作》[J],《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10期,第61~64,71页
[3]李经谋《对新形势下粮食补贴问题的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2003年第2期,第16~18页
[4]农业部政策法规司课题组《粮食补贴方式改革探讨》 [J],《农业经济问题》2003第5期,第4~9页
[5]沈启地《对吉林省东丰县粮食改革试点的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2003年第8期,第9~12页
[6]张传权《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改间接补贴为直接补贴》[J],《中国粮食经济》2003年第8期,第13~14页(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本文首先内部刊载于《粮食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后发表于《现代商贸工业》2004
年第9期)
第二篇:财政粮食直接补贴工作总结
xxx乡2006年直补工作总结
xxx乡辖xx个行政村,xxx个自然村,xxx个村民组,xxx户,xxx口人,xxx亩耕地。今年的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工作由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财政所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经过政策宣传、张榜公示、编制方案、兑现补贴四个阶段,圆满完成了直补任务。全乡共发放直补存款折xxxx份,兑付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xxx万多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乡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涉及xxx户,x万多农民的切身利益,任务艰巨。为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政策落实好,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直补工作。成立由乡长陈杰任组长的直补工作领导小组,书记、乡长亲自过问,每天听取直补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亲自进村入户向农民宣传直补政策,检查督促直补工作,并要求我们财政所人员把工作做细做实,把直补存款折不折不扣地交到农户手中,让农民切实得到实惠。并设立了直补办公室,设置了监督电话和热线电话,做到24小时不断岗、热线电话不离人。对农民来访来电,我们都热情接待,耐心解释,认真解答群众疑问,有些群众愤愤而来,大都满意而去。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人员到村、到户检查,对确有违反政策规定的严肃处理。由于我们工作细致扎实,对每一个信访案件都做了妥善处理,我乡无一例上访和违背政策的人和事。全面确保了直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广泛宣传、政策到户
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乡、村两级干部专题会,以及党员、群众代表会、广播会,组织宣传车一辆,进行逐村宣传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政策,并张贴过街横幅标语xx多幅,刷写墙壁标语xx幅。通过多种形式、多角位、全方位的宣传,真正把直补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张榜公示、接受监督
我们首先根据市、县实施方案,本着对党负责、对农民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细,广泛听取农民意见,落实好补贴土地面积,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补贴落实方案。由于我们工作认真负责,上报实事求是,我乡直补方案实现了一次报批成功。
我们严格遵循批复方案,认真做好张榜公示工作。直补公示是直补政策透明的重要环节,公示表的打印和张贴成为公示一环的重中之重。在打印公示表过程中,我乡微机操作员,连续2天日夜不停地工作。并实行分片包干,以村民组为单位,多处在村民明显的地方进行张榜公示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金额,并利用广播反复再次进行政策宣传,接受群众监督,并把我所XXX同志的手机号码一并张贴,设置为监督电话,对群众提出的异议,进行深入核查和落实,直到群众认可为止,受到群众的好评。
四、直补兑现、落实到户
做好粮食补贴资金兑付工作是粮食直补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为确保粮食直补资金在5月20日前发放到农民手中,我所人员统一思想、严明纪律、严格政策,确保直补资金一分不少地兑现到农民手中。在兑付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农民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薄领取《粮食直补存款折》,并在《粮食补贴兑付底册》上签字、按指印,不准集体代领、代签,严禁抵扣各种收费和债务,切实做到“四到户”、“六不准”。每日兑付结束后由乡长、财政所长和直补监督员共同在《粮食兑现底册》上签字。
由于我所有4名同志请假,在直补工作中,没有全部到岗到位,刚到的2名女同志又不熟悉我乡地形,人员少,副所长xxx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自直补工作开始以来,他全身心投入到直补工作中,整天思的想的全是直补,节假日从没休息过,白天带领两位女同志逐村逐户进行《粮食直补存款折》发放,夜里要在存款折上加盖“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印章,有时工作到12点以后,困了在桌子上趴一会儿,洗把脸继续投入工作中。在发放xxx行政村存款折时,正赶上雨天,他带领两名工作人员冒着雨,踏着泥泞,带病徒步到距乡政府5公里的xxx村为农户送去《粮食直补存款折》,受到群众的好评。两位刚分配的女同志,脸也晒黑了,人也变瘦了,嗓子也累哑了,为直补工作倾注了全部心血。经过我所人员7个白天黑夜的共同努力,于5月15日全部把《粮食直补存款折》发放到农户手中,使农民朋友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密切基层干群关系,真正做到了农民种粮,国家补钱。
五、坚持做到“回头看”
为确保直补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农户,不留死角,在直补兑现结束后,我所按照市、县直补办“回头看”的工作精神和要求,乡财政所工作人员,分片包干进行“回头看”,逐项进行检查,并开展了自查,做到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部分全家外出务工和《直补资金存折》丢失的农户,逐户登记造册,补发了存款单,并由他本人或亲属签字代领。通过这次“回头看”,我乡补贴资金全部兑现落实到户,操作程序规范,手续完善;《补贴资金兑现底册》装订成册,整理规范,归档有序,专人管理,专柜存放。
第三篇: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浅析
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浅析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在继取消农业税之后,果断出台了对种粮农民予以补贴的又一重大惠农政策,至今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已持续5年。纵观这5年的历程,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经历了由弱变强、由局部试点到全国施行、由手工发放到一卡式发放、补贴内涵更加丰富、监管机制相对健全、各项措施逐渐完善的过程,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框架已基本成形,政策深入人心,并在鼓励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今年的全球性粮食恐慌面前,我国的粮食市场却平静如水,粮食补贴政策对此功不可没。但也正是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的各种弊病也开始逐一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粮食补贴的种类过于繁多。综合一下我国已出台的粮食补贴的种类主要有粮食直接补贴、农资补贴、良种补贴(分早、中、晚三季)、良种良法示范户补贴(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等。过多的粮食补贴种类已产生了诸多问题:
各种粮食补贴依据各不相同,给基层对补贴依据的核实工作带来难度,有的甚至无法核实,容易引发干群矛盾。各地通行的做法是采用以土地面积(种植粮食的土地面积或承包的土地面积)为补贴依据,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群众容易理解、接受,但却使政策的调控目标与实际操作产生了偏差。
由于基层施行的基本上都是以土地面积为发放依据单一的粮食补贴政策,粮食补贴政策分类越多,与实际操作偏离越远,也会淤生多次的粮食补贴资金的发放过程,无形中增加了粮食补贴资金的监管和发放环节,既浪费财力、人力,也加大了补贴资金完全落实到位的风险,同时又给腐败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本就不足的粮食补贴资金经过多次分解后,各种粮食补贴政策的引导功能也大大削弱。尤其是各种良种补贴,杯水车薪的补贴资金根本无法左右农民的选择。事实上,市场调节是调整种植结构的最有效手段,各种粮食作物收益的大小才是决定农民种植选择的真正动力。农民种何种作物、特别是种哪种粮食作物,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过多的对粮食品种的引导,只会破坏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让少数种子公司在其中大发横财,腐败也会随之而来。
二、严重挫伤了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本人在《对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与粮食补贴的思考》一文中已作详细阐述,不再赘述)。
三、责任不明,工作效率低下。当前普遍认为,惠农资金的管理与发放,其主管部门是各级财政部门,一旦惠农政策的落实发生了偏差,负首要责任的首先是相关财政部门,认为财政部门做了手脚。而事实并非如此,财政部门实际上对补贴情况了解甚少,补贴给谁、补贴多少,最初都是由相关职能部门或相关村、居调查登记后形成资料,经过逐级审核后,最后才交由财政部门实施资金发放。由于补贴对象往往涉及千家万户,财政部门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对这些资料逐一核实,发放补贴资金时只能依据这些资料进行,财政监督功能在庞大的工作量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惠农政策是一项庞大的社会性系统工程,需要各单位、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仅靠财政部门的一已之力是无法做好的。但当前有失公正的责任追究制度却自始至终把财政部门推在了风尖浪口,让各级财政部门时时刻刻如坐针毡,各相关单位、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也因此变得相对淡薄,遇事向财政部门推诿、扯皮、踢皮球现象严重,使得能够办好事的人不想办事,难办好事的人硬着头皮乱办事,以致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在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而由粮食补贴政策所引起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而且相对于我国还比较拮据的财政状况而言,每年近千亿元的巨大财政投入,需要我们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问题。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急需改革、创新,去弊存精,使粮食补贴政策既要达到促进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要求,又要能够实现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利于补贴资金监管发放的根本目标(具体建议详见拙作《对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与粮食补贴的思考》),从而保证我国农业稳定、健康发展。
第四篇:关于认真做好粮食直接补贴工作的通知
石府发〔~〕16号
石河镇人民政府
关于切实做好粮食直接补贴工作的通知
各村支部、村委会、各单位,镇级各部门:
为了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会议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对粮食直接补贴工作(以下简称“粮食直补”)的领导,镇上成立粮食直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仕元(镇长)
副组长:张敬(副镇长)
成员:吴彦奎赵林侯文科
张莉张宪林李解
二、强化宣传政策到户
除了在镇广播电视台进行专题宣传外,各村、各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粮食直补有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力度,各村和单位要开办粮食直补宣传专栏,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召开广播大会和群众大会,书写和张贴标语,将省委省政府《致全省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张贴在醒目位置,发放到每一户人,将“两放开、一调整”的精神传达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
三、严明纪律规范操作
在粮食直补操作中,要严格按照省上制定的办法执行,做到计税面积、享受补贴的粮食数量、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准确无误。并实现“五个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布到户、通知发放到户、资金兑付到户。
在纪律要求上,必须做到“六个不准”:
1、不准抵扣农业税及附加等任何款项;
2、不准拖延兑付时间;
3、不准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
4、不准擅自改动补贴通知书的内容;
5、不准村、组集体代领;
6、不准以任何理由借机增加农民负担。
时间要求:4月30日之前,全镇所有直补金必须发到农民手中,对确属全家外出的,由信用社开具该户活期存单,由镇财政代为保管至该户回家为止。
二oo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经济粮食直补实施通知
抄送:县粮食直补领导小组办公室
南部县石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年4月24日印
(共印30份)
第五篇:市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工作情况总结
文章标题:市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工作情况总结
**市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工作情况**市财政局
按照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的通知精神,我市粮食补贴方式补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粮食改革领导小组和财政、粮食、发行、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配合指导下,全市各级政府精心组织,高度重视,周密安
排,扎实工作,使全市粮食直补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此项改革深受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对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发起到了作用。
一、我市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全面部署粮食直补工作
实行对农民直接补贴改革,是国家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护广大农民利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以,我们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内政发(2003)22号、财政厅等四家联合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内财建二(2003)687号、财政厅《关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的实施办法》内财建二(2004)197号等粮食改革文件,全面开展了粮食补贴方式的改革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粮食直补农民改革,关系到广大农民和切身利益,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因此,我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市政府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财政、粮食、农发行、农业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各旗县区政府及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组织,强化了对改革实施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层层负责的粮食改革工作目标责任制。市政府及各旗县区政府召开了粮食直补农民改革动员大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有关粮食直补改革的精神,要求各级干部提高认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贯彻执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的政策。
2、广泛宣传,使粮食直补农民的改革家喻户晓。
各地充分利用标语、板报、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粮食直补农民政策,各级有关领导专门接受了新闻媒体的采访,一些乡镇利用广播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农民收听粮食直补农政策,各地还印刷了宣传单、宣传册和致农民的一封公开信、出动宣传车等方式,广泛宣传粮食直补农民的政策。
3、组织培训,确保粮食直补工作的全面开展。
为确保直补改革测算工作的全面进行,各级财政部门开展培训工作,对参与粮食直补改革工作的人员、乡镇领导和乡镇财政干部进行具体的培训,重点对测算依据、具体操作办法、粮食补贴方式、工作程序等业务知识进行了系统培训,使参与改革的人员都能够掌握改革政策,为做好粮食直补的具体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深入调研、制定方案,保证粮食补贴工作全面进行
1、为了使粮食直补农民的政策公平合理,我们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开展调研测算工作,并采取“三上三下”的办法,即:补贴政策宣传下去、上报各种基础数字和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测算,提出初步补贴方案;再将方案反馈下去,上报具体测算调研情况,确定补贴方案;再将补贴方案下达各地,并张榜公布,农民无异意后批复方案补贴资金。
2、在改革过程,各级领导多次深化乡镇、村组和农民了解情况,听取乡镇和农民对改革内容、补贴依据、测算办法等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测算,反复比较,使制定的改革方案更加完善。
3、审核批复粮补方案。经过各级政府测算,确定上报方案后并批复后组织实施,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了我市的补贴方案后,市政府认真审定各旗县的补贴方案,并进行了批复。
4、我市粮食直补农民的主要政策及方案内容
⑴自治区批准2004年我市粮食直补农民总额为11,260万元,其中:水稻补贴500万元。粮食直补农民资金10,760万元。
⑵对象补贴的是对种植粮食的农民、国有农场;补贴的品种为小麦、玉米、稻谷三个品种。补贴的标准根据小麦、玉米、稻谷的市场价格及对种植农民保护目标价格确定,每公斤商品粮食补贴6分钱,水稻再按实际种植面积每亩补贴15元。
⑶对农户的补贴办法。
根据我市地理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我们采取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自主选择补贴方式”的办法,根据自治区补贴方式实施方案中的补贴办法,全市12个旗县区都采取了相应的补贴方式,其中,实行按计税面积补贴方式的有:右旗、克旗二个旗县;计税常产补贴方式的有:左旗、林西、红山区、松山区、喀旗五个旗县区;按应征农业税比例方式的有:阿旗、翁旗、元宝山区、宁城、敖汉四个旗县区。直补农民补贴的测算资料,以农村税费改革所确定的各项指标作为粮食直补农民的测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