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粮食情况

时间:2019-05-14 19:3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的粮食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的粮食情况》。

第一篇:我国的粮食情况

我国的粮食情况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达到温饱水平,2004年总产量9380亿斤,消费量9978亿斤,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粮食局确定今年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每一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第二篇:如何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如何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应该立足国内粮食生产,开展多边粮食贸易。严格保护生产资源,倍增农业投入力度。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完善仓储物流体系,提高粮食周转效率。促进粮食文明消费,调控饲料工业用粮。树立食物安全观念,提高食物质量安全。

实行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要保证耕地供应和粮食生产,就必须改变我们的城市化、工业化模式,对开发区进行综合治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遏制耕地锐减趋势。

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业的人力资本投入。要提高农民素质,除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之外,还必须彻底改革原有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农村教育面向农村的现实需要,更好地为农村服务。

增加对农业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农业也不例外,当今的农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农业科技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因此,要发展农业就必须大力引进和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大力推广,以早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

进一步充实农村的社会资本,稳定农村、发展农村。中国的城市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的稳定至关重要。必须借助新农村建设的东风,进一步推行村民自治,组织农民,合乡并村,组建生态优美、邻里和谐、富裕文明的新社区。在发展农村物质文明的同时,抓紧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粮食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延伸农业产业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农民增收的基础上。只有协调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不断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粮食安全才有长期的保障。

只有对农村进行深刻的变革,标本兼治,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转变农业生产模式,扭转粮食生产的下降趋势,保障国家未来的粮食安全,从而为国家的现代化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第三篇:我国粮食直补

浅析我国粮食直补

谭春荐

(班级:农学08-2 学号:20080377)

摘要: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是一项影响巨大的深刻的变革,自粮食直补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继续强化粮食直补政策,并改善其不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就我国粮食直补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作了简单的讨论。关键词:粮食直补,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粮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食物,粮食消费需求始终呈刚性增长,粮食生产具有重大意义。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非常之大,所以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始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就目前的中国国情而言,农民仍然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城务工,许多种植粮食的田地变为了荒地。究其原因,主要是粮食生产本生就是非常低效率的产业,加之我国粮价始终比较低,农民在城里务工挣的钱自然要比在农村务农多。所以,很多年轻的农民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只剩老人和孩子,自然就使很多庄稼地变得荒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取消农业四税(农业税、除烟叶外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和屠宰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政策。对稻谷、小麦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了对种粮农民的保护机制,市场粮价基本稳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投入倾斜力度,初步建立了稳定的农业和粮食生产投入增长机制。其中粮食直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1 粮食直补 1.1 粮食直补的概念

粮食直补,全称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粮食直补是指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就是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原则上按粮食种植面积把粮食补贴直接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1.2 粮食直补的意义

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是继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又一项影响巨大深刻的变革,是随着国家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将国家对粮食的补贴由间接补贴流通环节的国有粮食企业改为直接补贴给生产环节的粮食生产者—农民,也就是所谓的“暗补改明补”。中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动用国家财政资金给广大种粮农民直接发放补贴,做出了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其积极意义在于它为中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其影响是划时代的。粮食直补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1 粮食直补的实施及成效

我国从2004年开始对种粮农民实施了粮食直补,旨在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保证粮食生产。粮食直补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很大的成效。

(1)据有关数据显示,从开始粮食直补的那年,即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恢复到4694.5亿公斤,比2003年增产387.5亿公斤,增产量创历史新高,扭转了粮食产量持续下滑的局面。

(2)粮食直补,与没有直补前相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以前嘛,你种多少、收多少就是多少,现在国家还对应的给一些补贴,可谓是额外的收获。

(3)粮食直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这种事以前的农民是绝对想都不敢想的。我在农村,也经常听到农民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还是有不少农民愿意从城里返回农村种粮。

(4)粮食直补,体现了国家、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和投入,对稳定粮食生产,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大意义。2.2 粮食直补存在的问题

粮食直补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 粮食直补的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总量较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从资金来源上看,直接补贴的金额强烈依靠中央财政支持,中央投入占补贴总额的88.8%,这很难满足中国现在的状况。从资金量来看,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缺口还很大。2.2.2 补贴范围难以确定

由于农民都有自己承包的土地,很多地方,不管农民是否种植粮食,只要有耕地就进行补贴。这样一来,很多农民不种地,而是进城务工还照样能拿到补贴,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影响了粮食的生产。2.2.3 补贴没有固定标准

补贴的标准很难确定,如果按种植面积补贴,那么农民承包的土地不一定都种植,反正都可以领导补贴,少种一点也无所谓。如果按产量补贴,根本没法确定农户的产量。所以补贴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一般都是按计税面积进行补贴。2.2.4 补贴金额普遍偏低

由于国家财政的投入非常有限,粮食直补的补贴金额是很低的,再加上粮价涨幅很慢,远远跟不上农药、化肥、农具等的涨幅,农民种粮很有可能出现亏损。还存在有的地方补贴金较高,而有的地区却很低,这样很难体现公平原则。2.2.5 补贴的作物比较单一

目前,粮食直补的地对象主要限于粮食作物,而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与经济作物等其他作物相比又比较低,这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国家资源的分配。

2.2.6 存在虚报冒领的现象

有的地方政府,发展其他产业占用了很多耕地,但假报耕地面积,以套取粮食直补金。还有的农民,已经转让了土地,但还是领取粮食直补。这样不仅造成了国家财政的浪费,还会滋生腐败,同时降低农民的积极性。3 解决的措施

3.1 增加对粮食直补的投入

在国家财政允许的范围内,适量增大国家投入,并且集结社会基金加大对农民的补贴,真正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3.2 控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物品价格

种子、农药、化肥、农具等一系列物品涨价的涨幅总是粮食涨幅的好几倍,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此类用品的物价,保护农民的利益。

3.3 提高粮食价格

光靠粮食直补是很难保障农民的利益的,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应该提高粮食的价格,让农民在粮价中获利,利用市场来提高粮农的积极性。3.4 制定补贴标准

补贴应与粮食种植面积或销售数量挂钩,地方政府确实落实每户农民的实际种植面积或销售粮食量,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补贴,而不是盲目的按计税面积进行补贴。3.5 增大直补的品种范围

除粮食作物外,对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及要用作物也进行相应的补贴,使农产品多样化,同时提高非粮食种植户的积极性。3.6直补要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

现代农业生产,不仅仅是以提高产量为目的了,还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所以,粮食直补也应该重视这些方面,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3.7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

粮食主产区是粮食的主要来源,对粮食的总产量具有很大的贡献力度,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力度对保证粮食生产时很有必要的。对粮食主产区课适当加大补贴金额量,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时比较稳定的,不存在无标准补贴的问题。4 对粮食直补的一些思考

粮食直补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国家实行粮食直补政策,这是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推行的一项重大举措。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些东西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任何一件事,都有积极地一面也有他不好的一面。粮食直补,既产生一些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假象,目的是把农民束缚在农村;也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能够帮助农民增收、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社会稳定的一项措施。

作为一名农业高校的学生,我更应该关注这类问题,我认为,就目前而言,我国粮食直补总体形势是良好的,但国家确实还应该增加投入。另一方面来讲,粮食直补政策起步比较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发展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应该支持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当然,要想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的利益,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提高粮食价格,但这在中国,至少目前不太可能,所以粮食直补以及后面的一些补贴政策应该算是目前相对较好的一些保障粮食安全措施。

第四篇:我国粮食物流园区运作研究

第06卷第06期中国水运(学术版)Vol.6No.06 2006年06月China Water Transport(Academic Version)June2006

我国粮食物流园区运作研究

张莉莉余建伟张宏伟

摘要:随着粮食物流业的发展,粮食物流园区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做好具有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念的粮食物流园区运作,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粮食物流园区运作的几点建议。关键词:粮食物流园区运作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06)06-0006-0

一、物流园区及粮食物流园区概述

物流园区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东京,被称为“物流团地”(Distribution Park);在德国,物流园区被称为“货运村”(Freight Village);在我国,物流园区是在90年代末引入的,有的也被称为“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对于其内涵,目前国内尚无一明确、统一的界定。

各国和各地区物流园区的类型和分类标准也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按照行业导向不同,可以分为各种专业型的物流园区。如果以粮食为主导产业,便出现了粮食物流园区。粮食物流园区是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产物,它可以将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和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各环节的局部统一,集现代物流功能于一体,具有集约化、协同化、专业化等特点,在粮食物流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粮食物流园区有时也被称为粮食物流中心,在本文中,对两个称呼不作区别。

二、我国粮食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势在必行

(1)构建粮食物流园区有利于粮食产销结合。粮食在省内区域间、国内省市间以及国际市场流通,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必然要求改变计划经济时代分散的、落后的、低效的、高耗的粮食物流形态。构建粮食物流园区,形成区域性商流中心,将促进粮食物流的集散,在粮食产区和销区架起一座桥梁,促进产销结合。

(2)构建粮食物流园区有利于促进粮食产业的发展。构建粮食物流园区可以培育起一批大型粮油经营企业,以这些大型粮油经营企业为核心,调整和改革粮油产品生产的组织方式,扩大生产的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产业化经营水平,对农业产前的生产资料及技术投入和生产工艺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指导,使我国廉价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与发挥,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收稿日期:2006-6-1

3作者简介:张莉莉(1981-)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10046)

余建伟(1982-)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10046)张宏伟(1983-)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本科工商管理专业(210046)

研究方向:现代物流管理;

(3)构建粮食物流园区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首先,构建粮食物流园区,发展各类粮食龙头企业,促进粮食企业引进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念,提升粮食企业素质,打造参与国内、国际商战的巨人型粮食物流企业。其次,构建粮食物流园区,将多个粮食企业集中在一起,实现粮食专业化和优势互补,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最后,构建粮食物流园区,可以优化区域及其辐射地粮食产业的发展,更好的满足区域内对粮食的需求,活跃粮食市场,整体提升区域内粮食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粮食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热火朝天

(1)粮食物流园区成为粮食物流规划中的重中之中。从国家到各个省市和地区,出现了编制和实施粮食现代物流规划的热潮,在这些规划中,粮食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成为其中的重点之一。以安徽省为例,在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规划的目标中,经过“十一五”时期建设,到2010年,要在淮北地区小麦、江淮地区稻谷小麦、沿长江稻谷三大粮食流通通道上建设13个大型物流中心。

(2)多处粮食物流中心建成投产。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粮食物流中心,它在产销之间搭建一条粮食流通高速通道,组成了一个利益相关的粮食物流联合体,形成了统一的商情信息、物流配送、商贸关系网络。2005年11月21日,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华南地区物流模式最先进、仓储配套设施最完善、交易方式最齐全的粮食交易中心。

(3)若干粮食物流中心纳入建设日程。杭州市将在3-5年内,加强粮食流通设施建设,提高流通能力,建设一个大型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计划用3-5年打造全国一流的粮食城,形成全国的粮油交易中心、资金融通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业内认同的“官桥粮油价格”;福建漳州市将在漳州开发区建设招商局(漳州)厦门湾国际

第06期张莉莉等:我国粮食物流园区运作研究19粮食物流园区,预计于2006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

3.我国粮食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1)盲目建设,缺乏规划。在国家大力发展粮食物流的大好形势下,粮食物流园区成为完善粮食物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国家和地方会给予一定的投资和政策扶持,这就难免会出现为了争取相关投资或利益而盲目建设的现象。缺乏有效的、科学的规划,缺乏必要的市场分析和考察,甚至一些只是“面子工程”,这些都不利于粮食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也不能发挥其在粮食物流中应有的作用。

(2)运作主体不清。首先,粮食物流园区具有公益性,加之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其公益性更强,这就决定了园区的建设和运作离不开政府的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其次,粮食物流园区具有企业性,园区要进驻企业,依赖于企业的配合和参与。这就容易导致粮食物流园区的运作主体不清,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目标和定位往往是不同的,一旦企业无利可图便会退出园区,园区就可能面临无法经营的局面,这就对园区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3)存在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信息水平低等问题。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必然涉及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整合,单纯的新建不仅要增加投资,加大投资风险,还会造成原有设施的闲置和浪费,引起重复建设。此外,粮食流通涉及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园区内外的企业之间也需要协调和联系,必须用现代供应链的思路进行管理,较好的信息化将有利于协作交流,并能够提高粮食流通的效率,而我国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粮食物流园区的高效运作。

三、我国粮食物流园区运作的对策与建议 1.自上而下建设粮食物流园区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三种:①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该模式自上而下,由政府出面规划,在政府投资或政策支持下进行,并联合各有关部门进行开发建设、运作管理。②自下而上的企业主导模式。该模式自下而上,由市场形成,一些较有影响力的物流公司、骨干交通运输公司等,或独立或联合或通过招商引资成立物流园区,吸收社会上相关企业加盟,通过集聚的形式整合物流资源,充当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的角色。③多方参与模式。是指政府、企业全部参与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例如BOT(建设-运营-转交)和BOO(建设-拥有-运营)模式。

我国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应以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为主。因为粮食是一种特殊的物资,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不仅只是着眼于其经济效益,它同时还有更多的宏观上的社会效益,如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此外,我国粮食运行体制还不够完善,粮食市场还不够成熟,很多方面需要政府的调控和干预。因此,我们应当借鉴日本和德国物流园区的经验,重视政府的规划作用,采用由上而下的建设开发模式。当然,随着粮食物流体系和市场的完善,也要对其他的建设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逐渐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开发模式。

2.正确发挥政府在粮食物流园区中的作用

(1)发挥政府职能,科学规划和指导。国家和各级粮食

管理部门要从粮食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对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要有统一的、科学的规划,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防止盲目建设。根据粮食物流的现状,合理规划粮食物流园区的布局、规模,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考虑交通运输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形成一个完善的、适应粮食物流发展的粮食物流园区体系。

(2)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协助。首先,为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园区的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和入驻。其次,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约束粮食物流组织者、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和监督其运作过程。最后,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作需要交通、商业、海关等各部门的配合,政府要充分发挥协调的作用。

(3)制定适当的投资战略,进行必要的资金支持。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往往需要巨大的投资,而且回收期长,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日本东京和平岛物流基地总投资572亿日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70%,东京地方财政出资20%,企业资本只占10%。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既保证园区正常建设和运转,同时也尽量避免投资的无效化。

3.发挥大企业的作用,进行市场化运作

粮食物流园区的发展对市场依赖性非常强,只有粮食物流有关企业进驻园区进行经营,并带来客户和业务才能使其逐步发展。这就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组建粮食物流园区运作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企业是市场运作的主体,在粮食物流园区运作过程中,大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市场化运作的关键是要大企业广泛的参与,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企业在现代粮食物流园区中起着一定的导向与集聚作用,大企业的介入会带动周围一批企业。园区的最终经营主体应是专业粮食物流企业,而非政府部门。

四、结束语

中国的物流园区2001年兴起,2003年掀起建设高潮,并一直持续到今,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粮食物流园区的研究更是如此。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应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企业紧密合作,以带动粮食产业发展的观点。对于粮食物流园区应该怎么样规划、怎样建设、怎样进行调控和管理,怎样才能既实现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又同时兼顾粮食这一物资的特殊性,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通创物流咨询有限公司课题组.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8.

[2] 侯立军.中国粮食物流科学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2002.12.

[3] 陈怀义等.构建杭州粮食物流中心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

管理.2004.1.

[4] 曹永刚.对构建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的思考[J].现代商贸

工业.2004年第11~12期.

20《中 国 水 运》学 术 版第06卷 [5] 李阳等.物流园区投资开发模式研究[J].物流科

技.2005.4.

第五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析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析

提示:在中央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一举扭转了下滑局面,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但与此同时,专家提出,越是形势好,越是不能松劲,当前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将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市场化的思路,协调好粮食增产与粮食优质化的关系。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

设丝毫不能松劲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粮食总产量基本上呈现了“一年减两年增”3年一次的周期性波动。但是,从1997年开始,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都有了明显的负向调整:增产的时间缩短、增产幅度减小,减产的时间拉长、减产幅度变大。从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态势看,近年来,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对于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不可等闲视之。此外,下列三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我国对于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更应未雨绸缪、警钟长鸣,做好预防不测的准备。一是最近二三十年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趋缓、农业技术的增产效应减弱,这种现象极有可能继续下去;二是自1999年以来,各年粮食减产及粮食产不及需的情况,不仅出现在我国,同样出现在世界;三是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我国从世界市场上适度扩大粮食进口,即使不会面临进口总量的限制,也要防止面临运输可能性的制约。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应该突出重点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涉及的内容很多,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应该突出重点。就我国而言,重点应该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稳定或适度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工业化、城镇化过度挤占耕地,破坏基本农田,损害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在此方面,近年来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和治理整顿措施,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应该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

第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我国近10年来各年粮食产量与成灾面积的关系,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国粮食增产的年份,同时也是成灾面积减少的年份;减产幅度比较大的年份,同时也是成灾面积比较大的年份。粮食产量与成灾面积之间呈现了高度一致的反向变动关系。比如,2000年和2003年的粮食减产幅度分别达到9.1和5.8,这两年的成灾面积分别比上年增加764万公顷和520万公顷;2002年的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近1,该年的成灾面积也比上年减少447万公顷。2003年,我国较上年减产粮食2600多万吨。有关专家估计,该年因灾比常年多减产1000万吨。可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对于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

第三,强化科学技术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支撑作用。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制约,可能大于耕地面积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都比较严重的国家;今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还将导致工业与农业之间、城镇与农村之间的水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在普及科学的发展观、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的同时,加大对水资源等紧缺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组装集成及其推广应用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和基本农田的产出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抗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一步为增强粮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

用市场化的思路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我国粮食价格长期低迷,而粮食种植成本却在不断攀升,挫伤了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是导致近年来粮食连年减产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有三个。第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其抗灾减灾的能力,以降低农民的粮食生产成本和粮食经营风险。二是加强对种粮农民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如今年出台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业税减免等措施,对于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第三,积极促进粮食的转化和加工,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来拓展粮食的市场空间,提高其增值能力。

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需要协调处理好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之间的关系。粮食主产区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际上是对粮食主销区的粮食安全做贡献。在鼓励粮食主产区稳定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要适度强化主销区在维护国家或省域粮食安全中的责任,包括投入责任;鼓励粮食主销区的地方政府及其储备粮系统,甚至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与主产区之间加强合作,在主产区建立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当然,对于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的定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也应将市场化的思路和国际化的视角结合起来,加强中长期研究。

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要协调处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与粮食增产的关系。各年的粮食产量,不

仅受到粮食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影响,还受到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农民投入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那么,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必然导致一定时期内粮食产量的趋势性上涨。鉴于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减产,2003年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三大主要粮食品种(水稻、玉米和小麦)同时减产的格局。所以,在短期内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回升,是其必要性,但

是,促进粮食产量的稳定回升,应以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农民对粮食种植的选择权为条件;在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同时,对此也应从长计议,由“藏粮于仓”适度转向“藏粮于地”、“藏粮于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藏粮于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藏粮于适应农村发展新阶段要求的健全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将主要通过生产环节要粮食安全,同通过改善粮食物流体系和流通体系要粮食安全有机结合起来,不应苛求通过层层下指标的方式,保证每年的粮食增产。

协调处理粮食增产与粮食优质化的关系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仅是一个数量的概念,也应该包括质量的内容,即粮食优质化、专用化和多样化。协调处理增加粮食产量与粮食优质化的关系,要吸取过去的教训,防止为片面追求粮食增产而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将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与促进粮食向优势产区的集中结合起来。要防止为片面扩大市场短缺品种的粮食生产,而盲目推动这些品种的粮食生产向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过度扩张。为此,要加大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实施力度,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逐步建立鼓励主产区稳定增加粮食生产的内在机制;在粮食主产区重点建设若干个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带和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

防止为片面追求粮食增产而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其重要途径之一是,结合加强农民培训,促进农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推动常规农业和有机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的有效结合和良性互补,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益。当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农业技术体系,大致有常规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技术农业三大类。常规农业技术体系广泛使用化肥、农药,它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虽然促进了农业或粮食增产,却也导致了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的低效高耗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扩大化。目前,我国农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不及发达国家的40,化肥中氮、磷的当季回收率分别仅为30和不足20。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越来越强,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的严重超标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与在我国普遍应用的常规农业技术体系的后续影响有很大关系。有机农业和生物技术农业的技术体系,有利于克服常规农业技术体系的缺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上,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在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和生物技术农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将常规农业和有机农业、生物技术农业有效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三者的互补效应,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持续协调推进。

下载我国的粮食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的粮食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发展的古国,农业一直是我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始终是几......

    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浅析

    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浅析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在继取消农业税之后,果断出台了对种粮农民予以补贴的又一重大惠农政策,至今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已持续5年。纵观这5年的历程,我......

    关于我国粮食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粮食浪费情况的 调研报告院系:电力工程系专业: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姓名:谢翔杰学号:201201090220内容提要: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于现阶段我国粮食问题的思考

    关于现阶段我国粮食问题的思考我讲粮食安全问题,也许有人认为我这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其实不然粮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稳定和安全的......

    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粮食流通流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李静食工095班 摘要 在逐渐激烈的粮食市场竞争条件下,我国粮食流通面临现代物流的挑战,暴露出许多弊端,同时又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得天独厚的条......

    粮食专家谈我国粮食安全对策

    粮产量下降,人口数增加,今后26年需增产3亿吨粮提高单产要靠技术进步,推广技术则靠产业化经营提高单产是必由之路“吨粮田”首创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树安认为,进入21世纪后,粮......

    关于2022年-2024年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关于2022年-2024年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提纲:一、粮食安全要有底气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1.粮食安全体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2.粮食安全奠定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坚实的......

    浅谈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及存在问题1

    浅谈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曹为食工095班090107828 摘要 粮食流通,一般是指粮食商品生产出来以后,通过交换实现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这种转移过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