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榆林现代煤炭物流园区发展对策研究》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19:4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榆林现代煤炭物流园区发展对策研究》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榆林现代煤炭物流园区发展对策研究》读后感》。

第一篇:《推进榆林现代煤炭物流园区发展对策研究》读后感

《推进榆林现代煤炭物流园区发展对策研究》读后感

学习了系统工程原理,学习了系统就是又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有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和适应性的特性。

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说明,具有独立功能的系统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协调存在于系统整体之中。层次性:从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的诸要素的总体来看,他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

相关性: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相关性说明这些联系之间的特定关系和演变规律。

目的性:通常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为达到既定的目的,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而这正是区别这一系统和那一系统的标志。

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之中,因此,它必然要与外界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内各要素的变化。

一、环境:煤炭采掘业规模化扩张,第三方物流业发挥明显滞后,物流运作体系分散化、物流运作模式囿于传统方式,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滞后于煤炭采掘业的现代水平。

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系统与外部条件之间相互联系。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的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能够经常与外界环境保持最优适应状态的系统,才是具有不断发展势头的理想系统。榆林煤炭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没能适应榆林煤炭采掘业的发展,所以导致利润空间低,物流管理停滞不前的状况。

二、目标:解决榆林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滞后:(技术领域的目标冲

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不配套,对用户不提供查询、跟踪等服务,自动化信息程度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

三、可行方案:榆林现代煤炭物流园区发展对策

1、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性,扩大需求与优化供给双

管齐下。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各个子系统)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物流业是一个系统,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个行业共同组成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务院在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时明确提出了“加强石油、煤炭······”以及各政府出台的鼓励政策都为政策环境,对于煤

炭物流业这个系统来说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适应好政策环境,甚至说利用好政府的鼓励政策,使运输、仓储、货代、联运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强各种运输企业的相互协调,使系统的整体更加协调,使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面向榆林市及省内外周边煤炭企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一体化、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

2、以现代物流业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做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一是合理选址,整合资源。二是科学规划,完善功能。三是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这些都是为了是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更确切的说是系统工程的最优化特点,通过协调系统各部分的关系,使系统整体目标达到最优,是各个功能都达到最优化。

3、市场化推进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园区。

当然任何企业都是为了盈利,所以物流也不例外。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经济系统的问题,对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战略、综合发展计划、经济指标体系、投入产出分析、积累与消费分析、消费结构分析、价格系统分析、投资决策分析、资源合理配置、经济政策分析、税收分析、引资分析等等。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现代煤炭物流服务业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总结的来看,物流业是一个由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等各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系统,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共同适应环境的变化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共同进步。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对于环境的分析制定目标及运行方案,来使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地优化系统,最终实现目标。

第二篇:现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甘肃现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甘肃能否抓住机遇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发展现代物流是关键。为此,甘肃要打破原有物流格局,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和政策平台,培植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和人才队伍,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覆盖全省、辐射西北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把甘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甘肃物流状况 甘肃现代物流

在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整个经济结构都需要根本性的调整。其中,现代物流是调整产业结构、激发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甘肃能否借助开发大西北的平台,顺应经济一体化趋势,实现“十一五”计划,腾飞甘肃经济,发展甘肃现代物流是关键。但物流业这几年我们一直尝试着“东施效颦”。物流有着鲜明的个性化,不能生搬硬套向国外学习,作为大西北开发区的甘肃,物流必须是建立在甘肃本土化的现代物流。所以有必要分析甘肃的产业结构与物流状况。甘肃产业环境与物流

物流的发展,可以起到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的作用,可以发现现实产业布局的问题并予以反馈,但是,更加重要的是,物流必须适应国情,必须在现实条件下努力做好自已的工作。所以生产产业地理,是物流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全国的产业布局看可分为四类物流产业环境:农业环境;原、材、燃料工业环境;装备工业环境;轻工业环境。甘肃省拥有河西走廊的粮食作物及其地产特产农产品、敦煌的长绒棉及其产品、甘南地区的畜牧业产品等农业产品;酒钢等地区的钢铁及有色金属产品、靖远的煤炭、兰炼兰化的化工产品、兰州平板玻璃厂的建材制品、长庆油田石油工业制品等原、材、燃料工业产品;兰通厂的机械制造产品等装备工业产品;三毛纺织制品及其原料运输、张掖地区的酒制品、兰州卷烟厂及其所属厂的烟制品、佛慈制药厂及其他在兰投资制药厂药品、以及各大小在兰投资建厂生产的家电产品等轻工业产品。可见,四大产业布局分布全省各地,甘肃物流内容丰富、地域广泛,且对物流需求都很大,技术要求高、物流质量难度大且多样等。

甘肃的现代物流具有如下特征:行业多元化、功能集成化、运营信息化、手段技术化、管理科学化、设施自动化、服务个性化、合作紧密化、范围全球化。而甘肃的物流现状却不容乐观,须加以分析,做现实的调整。

甘肃物流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甘肃物流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以原甘肃省商业、物资、外贸粮食等系统内仓储分拨为主的物流服务企业;二是以铁路运输部门为主,开办的三产物流企业;

三是以全省交通运输和航空运输部门所属企业与有关企业联合形成的物流配送企业,它们多为商业、物流、外贸、粮食等贸易或生产型企业,在甘肃物流市场上所占份额不算太大;

四是以私营、个人等形成的非专业物流零散业主,这是一个较大的甘肃物流队伍,在物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甘肃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传统物流企业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子商务发展滞后,影响了甘肃省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按照目前的物流水平,一方面外省物流企业很有可能抢滩陇原,另一方面,根据中美WTO协议有关物流的承诺,我国将于3年内取消分销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和我国制造的产品。甘肃省物流企业的压力巨大,面临严峻挑战。

甘肃物流存在的问题

就甘肃省物流的现状看,现代物流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规模、物流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物流企业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体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企业对物流重视不够。全省大部分企业缺乏对企业内部物流业务进行主动整合重组的热情,企业管理模式和思想意识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产、运、销一条龙的模式中转变过来。

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物流企业组织(包括传统的运输和仓储等流通企业和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竞争力。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首先是观念上的不适应。传统的流通企业还缺少竞争意识以及市场需要、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其次是人才队伍的不适应。过去主要是从事简单的购销业务,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知识结构很不全面,具有信息、金融、管理、法律等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奇缺,特别是第三方物流设计与管理人才更是难予觅得;三是管理制度不适应。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无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十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物流行业的管理机构不健全。物流活动各环节分属于商贸、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多个管理领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甘肃物流体系,管理体制比较分散,法规、政策、利益部门条块分割化,在物流规划、建设中难以科学、有效、统一地配置资源,管理和协凋难度较大。

物流中心无规模效益。据初步统计,全省90%的仓库、80%的铁路专用线、60%的运输车辆分散在商业、物资、粮食、供销、外贸五大系统的批发和零售企业里,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大而全、小而全”作坊式的经营方式,重复布点,重复投资,不是社会的合理分工,而是一种分散、低效率、高耗能的物流组织形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务流程跨行业、多元化的需要。同时还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动作的综合物流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难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物流作业效率不高。在货物运输设施和装备方面、铁路的货运重载、高速、自动化管理,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且区域布局不尽均衡;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合理分工关系,企业在同类货源上进行盲目竞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等等,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运输、储存、搬运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提高,对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的利用率方面影响较大。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一方面,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甚至连最基本的条形码技术、物资采购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软件的应用水平也比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公众物流信息平台,造成服务与需求信息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共享、共用的目标。

发展甘肃现代物流的思考

针对甘肃的产业特征及其物流状况,应充分利用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发挥甘肃省有较好工业基础和交通枢纽的条件,在全省主要城市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和物流政策平台,培育一批大型骨干现代物流企业和人才队伍,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覆盖全省、辐射西北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把甘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具体对策如下:

根据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物流结构。根据甘肃省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分为五个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和定西地区;河西经济区,包括金昌、嘉峪关、武威、张掖和酒泉五个地级城市;陇东经济区,包括平凉、庆阳两个地区;陇东南经济区,包括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民族经济区,包括临夏、甘南两个民族自治州。作为甘肃经济腾飞点——现代物流,应围绕各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并在城市数集中的地区,如兰州-白银地区、酒泉-嘉峪关-玉门地区,发挥城市群体的综合功能,形成点(城市)-轴开发格局。依托铁路、国道公路,加快沿线经济的发展,尽快形成物流、商流、信息流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工业、商贸、运输、仓储等部门如何合理布局,如何有效连接,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整合以上几种类型物流企业的现有物流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力,避免存量资源闲置,增量资源浪费,共享物流规模效益;二是不论国有、民资、外资,要转变传统观念,改革传统的自我服务模式,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同时必须注重培植龙头企业;三是将原分属于各公司企业的运营功能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分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的共同化、合理化,积极推进综合配送和第三方配送;四是在资源整合和重组的基础上,要正确引导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和物流企业的服务供给。建立一批物流配送中心。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对联结生产和消费,降低营销成本起着重要作用。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抓紧规划建设和完备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构筑物流基础平台,使大型连锁企业统一采购、配送的比重分别达到100%和80%。在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建造对中小企业配送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

总之,重点打造以农资、建材、汽车等物资商品为主的西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和以东部市场群等生活资料为主的东部生活资料物流园区,以把握和应对经济

全球化的机会和制约。

积极进行物流的技术改造。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支柱,特别是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地等,按照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发展要求,重新规划和构筑仓储、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切忌“一哄而起”。从总体上看,甘肃省的物流仓储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物流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应当把新建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重组、挖潜相结合,以较小的投入和代价,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如果说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的建立是物流的基础格局,那么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是物流经济有序运行的保证。为此要促进企业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ERP、MRP等在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在运输、仓储、分拣、装卸、加工、整理、配送、调度等方面,通过公众信息网络平台,联结信息技术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与物流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和连通、综合调度,对物流各个环节及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避免空载、漏运等现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以物流电子网络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

建立完善统一的政策体系。各经济区应建立物流行业领导机构,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分工,统一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备标准,不断完善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废除不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法律规章;同时政府应设置综合信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制定有序竞争的法律法规,对各经济区进行全局的协调调度,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制环境,以避免物流竞争的负面效应。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服务。物流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流的物流人才,难以建设一流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流的物流平台。甘肃现代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既懂物流、商流、又懂信息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是发挥甘肃物流“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动员各方力量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院校设置“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培养高中级物流专业人才;另-方面,全省要开展统一的物流人才培训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尤其要加强物流企业、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加大物流产业的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物流企业在甘肃发展物流业。我国加入WTO后,物流市场已开放,要积极引进、利用外资改造和重组甘肃原有的以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企业,利用其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来促动甘肃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政府部门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业设施的建设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营造内外双重竞争环境,消除瓶颈环节,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跨地区、跨行业、统一的现代物流大市场。

努力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客户为中心展开物流。“随需而动”是对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要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要赢得更多的客户,就必须洞悉客户外包物流的主要原因,如降低物流成本,或强化核心业务,还是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等。另外还要了解客户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所考虑的一些主要因素,是首先注重行业与运营经验,或是注重品牌声誉,抑或是注重网络

覆盖率,还是注重较低的价格等。据此制定个性化的竞争策略,可在品牌经营、科技应用、网络运作、系统管理等方面,依照现代物流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成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区域或服务领域内形成一定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物流能力。

充分发挥甘肃“口岸物流”的作用。将甘肃打造成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提升通关速度,利用现代仓储和跨国公司区域配送等功能,形成集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国际货运代理于一体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江超群,董威.现代物流运营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策研究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策研究

现代物流是指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仓储、配送为一体的新型流通方式,我县优越的地理位臵、一流的发展环境、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服务体系、宽松的政策支持为加快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今年,县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我县建成河西走廊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于2012年7月,对全县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翻阅资料的方式,全面细致的掌握了全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提出部分针对性较强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县立足区位、地域优势,充分利用我县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全面调动各方积极性,以发展辐射全县的大商贸、大物流体系建设为目标,积极推进乡镇农贸市场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全面加快全县物流业发展水平。止目前,全县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有:新合作百惠商贸有限公司、天鼎家电有限公司、惠丰物流有限公司、金桥农资公司、益民食品有限公司、圆通快递公司、邮政快递公司、申通快递公司8家企业。主要从事日用百货、农资、化肥、生活必需品等的配送,为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力度加大。止目前,新华镇农产品

15个直营店和180个农家店。今年4月份,省商务厅下达我县农家店改造建设指标10个,目前已由实施企业新合作百惠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已在沙河镇布点4个、新华镇布点1个、鸭暖乡布点4个、板桥镇布点1个。至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毕,9月初通过市上验收,10月份迎接省商务厅复验。

三、流通企业冷链工程加速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牵头与县农委和县供销社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2012年县委一号文件有关对农产品流通企业果蔬销售扶持政策的说明的通知》,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组织、物流企业、运销大户建设农产品冷链工程、包装运输等设施。2012年,全县共新建和改扩建冷链工程建设项目5项,库容达16000吨。止目前,惠丰公司2000吨冷链工程已投入使用、新华物流园4000吨、兰化农产品物流园5000吨冷链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的订购、安装等,平川镇芦湾村3000吨、倪家营乡汪家墩村2000吨冷链工程已与7月中旬开工建设,这些工程的建成极大的方便了我县鲜活农产品储存、销售、外运。有利于提高我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客户满意度。

四、供销新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是围绕农村流通市场,以商贸流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新农村服务工程。县供销社通过开发利用门面、仓库、院落等社有资产的支持和争取政策申报项目支持,组建的金桥农资日杂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具有农资商品批发、配送及零售业务、超市经营、农副产品收购、房地产开发建设能力的企业。公司农资配送中心辖蓼泉、沙河两个化肥批供站,占地6000㎡、营

鼎家电公司投资建设的天鼎日用品配送中心升级改造正在积极建设之中,预计年内可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积极督促新合作百惠商贸有限公司、天鼎家电有限公司、供销百信商贸有限公司、新时代生活馆4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减少了企业的流通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目前,网络购物已成为当今社会,最新型的购物方式之一,它以快捷、方便的运行方式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必将发展成为消费市场的生力军。

七、积极争取项目解决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先后通过县财政及农口部门为新合作百惠公司兰化农产品物流园向省财政厅、省供销社、省商务厅等部门申报了新网工程连锁配送网点建设项目、专业合作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已初步通过了省级部门的审批,近期即可拨付扶持资金;今年6月份,积极与农委等部门沟通、配合,及时向省农牧厅上报了百信公司4000吨、百惠公司5000吨冷链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目前,项目已报省农牧厅,项目资金指标文件年内下达;平川镇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已于7月中旬会同平川镇负责人赴省商务厅进行了衔接,省厅领导表示今年将会对此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还不完善,部分鲜活农产品加工、销售还没有形成规模,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二是农村鲜活农产品集贸市场改造资金筹措难度大,依赖

心”等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以“农超对接”为主的销售服务网络,拓展农产品在大中城市的直销渠道,使临泽的农副产品在高端市场有口碑,中端市场有份额,一般市场有规模,畅通市场链接,带动产品集散,努力形成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同时,积极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做好新华物流园区4000吨、兰化农产品物流园区5000吨、惠丰公司2000吨、汪家墩村2000吨冷链工程、平川镇芦湾村9000平方米的鲜活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争取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步伐。按照完善市场体系、繁荣城乡商贸的要求,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城乡联动服务体系,构建大网络,搞活大流通。一是提升改造东关综合农贸市场和蓼泉、新华等乡镇集贸市场,重点抓好平川、板桥等2个乡镇集贸市场的建设完善和新华农产品物流园区、兰化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续扩建工作。严格功能划分,明确市场定位,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供物流平台。二是加快建设流通网络市场体系。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为抓手,以连锁企业为载体,改造建设以农家店、直销店、连锁加盟店等为主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市场体系。建设以种子加工、食品加工、粮食加工、商贸流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业园区物流仓储区;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坚持劳动力与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具有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组织、运销大户和物流企业,通过农超对接、贴牌、直销、配送等方式,建设从基地、加工、配送到

第四篇:煤炭产业目前的发展瓶颈以及对策研究

煤炭产业目前的发展瓶颈以及对策研究

姓名:唐彧钦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位于内蒙古西南部的鄂尔多斯,面积为8.7万平方公里,70%的土地下面都埋有煤层。本世纪初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里曾经迎来过“大干快上”,繁荣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整体经济增长的放缓,煤炭的产能过剩,从而导致其价格一路下跌,各大矿厂利润大幅缩水,这就导致一个现象,煤炭卖的和往年的一样多,但所获得钱却一年比一年少,矿厂的利润少了,发给工人的工资也少了,长此以往,煤矿为了减少开支,就要裁人,那些矿工又将何去何从?!一系列的问题将会出现!这座产量和储量均在全国占比六分之一的煤城,正在面临着怎样的挑战?鄂尔多斯这座代表了中国煤炭产业未来方向的城市代表,又将如何做出表率,走出现有的困境呢?

关键词:煤炭产能过剩;产业工人再就业;产业结构优化;煤炭的就地转化;企业改革措施;产业链

1.中国煤矿的发展困境缩影。

1.1 丁家渠煤矿位于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核定产能是每年180万吨,属于地下开采的井工煤矿。一年半之前,这家煤矿就因陷入亏损而停产。

煤炭行业最红火的日子是在2012年之前,一直往前推 十年到2002年,在这十年里,煤炭供不应求,利润丰厚,是煤炭企业最挣钱的时候,因此这十年也被业内称为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那个时候,丁家渠煤矿和其他煤矿一样红火,可是如今好景不再,这里显得冷冷清清,原本350人的生产队伍,只剩下了20多人值守

丁家渠煤矿现在属于临时停产状态,虽然没有出煤,但井下的供电通风和排水系统仍然需要正常的维护运行。1.2 早在2014年底,他们所生产的动力煤价格已经从2011年的最高点下降超过40%,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矿上条件最好的厚煤层被开采完,下一步需要开采的是条件较差的薄煤层,所以这就直接导致了开采成本的提高,再加上煤价的持续走低,双重因素的叠加,导致了丁家渠煤矿的亏损。

2014年11月份,丁家渠煤矿宣布正式停产,不过因为井下还剩有2500万吨煤炭储量,他们随时做着复工的准备。到了2015年底,也就是丁家渠煤矿临时停产后的一年,动力煤的价格比一年前又下降了30%。因为迟迟不能复工,煤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完全靠集团公司的补贴,维持运营,所以矿上的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直接受到了影响。

1.3丁家渠煤矿原来有35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管理和关键的技术岗位的60多人,属于煤矿的正式员工,他们和上级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煤矿停产后,他们会被作为储备人才分流到上级公司下属的其他生产煤矿,或者留在公司总部,而其余300多名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作人员则是和另外一家矿业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由这家矿业公司以劳务合作的方式,再次将他们派遣到别的煤矿工作。这家矿业公司与鄂尔多斯地区的很多煤矿都有劳务合作关系,他们本来派遣到丁家渠煤矿的270多人大多数被分流到和他们有业务合作的包括大地精煤矿在内的其他三座生产煤矿,但是也有十几人,不愿意继续从事煤炭工作,而自动离职。因为劳务派遣的矿工流动性大,他们每年都要招聘新人,当人员富余时,他们则会停止招聘。这样一来,人员的分流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压力。只不过现在煤炭价格形势不好的背景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生产成本。

2.煤炭产业再就业难题

2.1 面对煤炭市场的巨大冲击,因为煤炭停产而导致职工在就业的问题。对此,多数鄂尔多斯煤炭企业的具体做法是,将企业的正式职工在公司进行内部消化,而对于劳务输出的职工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向用工单位进行再次劳务派遣。

目前,大多数停产煤矿工人被安置到生产煤矿,这同时也导致了生产煤矿因为生产成本的提高而面临更加严峻的经营形势。煤炭企业首先希望保住自己的劳动力,以待市场回暖的时候,能够顺利恢复生产。但是。煤炭市场会不会不断恶化,煤炭企业保人的做法,能否经得住考验?

化解过剩产能,这会涉及到产业调整,人员变动,职工就业这是社会最为关心的部分。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资金和人员的安置上,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奖金,按规定统筹对地方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配置给与奖补,要把职工安置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

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采取协商薪酬、灵活工时、培训转岗等方式,稳定现有工作岗位,对采取措施不裁员或少裁员的生产经营困难企业,通过失业保险基金发放稳岗补贴。支持创业平台建设和职工自主创业,积极培育适应煤矿职工特点的创业创新载体,将返乡创业试点范围扩大到矿区,通过加大专项建设基金投入等方式,提升创业服务孵化能力,培育接续产业集群,引导职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做好再就业帮扶。通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方式,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或自主创业。对就业困难人员,要加大就业援助力度,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予以帮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

3.煤炭产业链的延伸与煤炭的就地转化

3.1 自从2012年以来,全球煤炭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煤炭价格一路下滑,从环渤海发热量5500大卡的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来看,已经从2011年10月最高点的850多元每吨下降到了2016年3月份380多元每吨,相当于打了4折。

伊泰集团是丁家渠煤矿和大地精煤矿的上级公司,这家鄂尔多斯地区最大的民营能源公司,首当其冲受到了煤炭市场不景气的冲击。

酸刺沟煤矿核定生产能力是每年1200万吨,是伊泰集团现有产量最大的,效益最好的煤矿之一。该煤矿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开采,采煤工艺,采煤设备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即使是设备先进,开采工艺高超的伊泰公司,他的利润从2012年的近70亿,到13年的40亿,14年的20亿,再到2015年的6.5亿。在整个煤炭行业的亏损率达到全行业的80%以上的大背景下,伊泰集团能够实现微利,本身已经难能可贵。

在酸刺沟煤矿的边上,是一家伊泰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办的一家火电厂。坑口电厂,煤矿上生产的煤,直接输送到电厂发电,这能够有效的消化掉煤矿的部分产能。据了解,酸刺沟煤矿年产1200万吨动力煤,坑口电站就地消化掉年产量的六分之一,也就是200万吨,这200万吨里主要包括低热值煤,煤泥,矸石为主,这些都是煤场外销不了的副产品。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煤炭的内销,也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对缓解目前的产能过剩有很大的帮助。凭借着一系列的优势,2015年,酸刺沟煤矿实现一亿元的盈利。

截止到2015年底,鄂尔多斯地区共有248座生产煤矿,煤炭企业亏损面达到80%左右。

虽说伊泰集团在如此不景气的市场背景下获得了盈利,但利润率相比过去,下降的幅度还是很大的。让伊泰集团管理层感到担心的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他们公司已经有了超过1000亿元的资产,如果煤炭市场继续恶化,他们的财务负担会越来越重,因为现在的大企业都是依靠银行的资金来超前运营的,煤炭行业不景气,银行势必会为了降低自生风险,不给煤炭企业贷款,如果公司的资金链断裂,后果可想而知!

3.2 其实伊泰集团也是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里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富含低硫,低磷,低灰,中高热量的优质煤炭资源,同时煤炭埋藏浅,瓦斯含量少,容易开发。目前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2071亿吨,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然而这样的优势在煤炭行业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带来好的效益。

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国家那时候的政策是“有谁快流”。当时煤矿的数量是960多座,遍布鄂尔多斯,其中最大的产量不过30万吨,最小的也不过3万吨,机械化水平也只有不到10%,几乎是手工劳作,安全保障程度非常差,百万吨死亡率非常高,而且资源回采率非常低,只有30%,也就是说采出30%的煤炭,要浪费掉70%。

为了改变最初的乱象,当地政府部门开始对煤炭行业进行治理整顿。如今,煤炭的总量从1900多座减少到248座,煤炭企业也减少到了146家。根据鄂尔多斯煤炭局的统计,当地煤炭全部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机械化开采率达到了95%,回采率达到了75%,百万吨煤的死亡率为0.0016,这些指标都远远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虽说现在的煤炭市场下行,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当初煤炭企业不进行自身的技术改革,对煤炭开采设施进行机械化改革以及规模化经营,到那时的状况要比现在还要糟糕的多得多!

3.3 神华准能集团黑岱沟煤矿是神华下属的一家央企,这家煤矿上世纪90年代建成投产。核定产能每年3400万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生产水平最先进的露天煤矿之一。2015年,集团在煤炭这一项目上,盈利和亏损相持。今年因为煤炭价格继续下降,亏 损已成定局,今年总共出了3400万吨煤,亏损13.8个亿。

虽说煤矿一直在亏损,但是却一直维持在一个满负荷的生产状态。越生产越亏损,那他为什么还要坚持满负荷生产?这家公司有员工16000人,每年将近20个亿的工资,一旦停产,大批工人将会失业,这便是企业责任意识的体现。而且,准能公司是集煤炭开采,铁路运输,矸石发电,另外还有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为一体的能源企业。虽然去年受到煤炭市场下行的影响,但是去年全集团仍然盈利了8个亿。为了保证铁路运输能够正常的运行,还有国家大的发电厂能够正常的发电,尽管是在煤炭这一板块亏了一些,但是煤炭还是要继续生产,因为煤炭不可或缺。凭借着煤电路一体的运营优势。2015年,神华准能集团取得盈利。但是,让管理层担心的是,如果煤炭价格继续下跌,集团公司难免会陷入亏损的命运,面对压力,神华准能集团开始想方设法控制生产成本。

尽量减少每一个环节的消耗,去年的成本预算是147块每吨,今年又在去年147元每吨的基础上降到了124块,相比降了23块钱,压力很大。所以,公司就把这些成本核到班组,班组下去又核到每一个人的头上。例如,采煤需要挖掘机,挖掘机消耗的是柴油,损耗的是轮胎,就把这个指标定到一个司机的头上,今天你拉了多少车,耗了多少油,超过那个标准的,由负责的司机买单。

正是因为矿上推行的降本增效,直接影响到了矿上工人的收入。3.4 从煤炭企业到政府的各个方面也在担心,目前鄂尔多斯煤炭行业已经出现80%的面,如果市场一直低迷下去,他们的亏损面势必会扩大,煤炭行业的亏损程度会愈来愈严重,目前企业自身的降本增效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困难局面,那么煤炭行业如何走出困境,出路又在何方呢?!

4.延长煤炭的产业链,增加煤炭产业的附加值

4.1.伊泰煤制油公司的最新产品费托合成油,就是用煤炭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制成的无色无味的合成柴油,F-T合成柴油,主要成分为C-C烷烃。十六烷值高达80,硫含量5PPM以内,使用该柴油汽车尾气排放低于国家平均标准,具备国家要求发展的清洁燃料,主要作为调和柴油的原料。在2009年3月27日,第一桶成品油研制成功!

想从煤炭中提取出油,一开始并不容易,当时伊泰集团的效益并不好,但是却从当年总收益中,拿出了六分之一,也就是1800万人民币,来作为科研资金,与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合作,一起开发煤制油的技术,当时很长一段时间,研究都没有任何成果,1800万眼看就要打水漂,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幸运的,煤制油的技术最后被成功的开发出来。现在的煤炭不景气的形势下,这项技术对于伊泰集团无疑是雪中送炭!

现在,伊泰集团的费托合成油已经被北京的怀柔环保车所使用,以及山东,河南河北地区的化学品加工,提取企业所收购。所以说,煤制油不单单是造出油,他还能发展出很多化学品,这在石油级中是从未有过的。长远看来,从煤炭中所提取的油的市场还是很广阔的。

到目前为止,伊泰集团的费托合成装置并不多,也就只有一座当初2006年投入50个亿的16万的装置,但是该装置一年就可以消化800万吨的煤炭,该装置在2015年就已经实现了盈利3000万,就靠这个年产合成油16万吨的装置。按照现在内蒙古地区的煤炭市场价格,再把他的成本按现在煤价的平均水平计算,应该是在2500到2900元每吨,如果是在2500,现在市场上的柴油,在内蒙古地区是5100元一吨,退一步说,就是在减2000块的税,还有3000块的收益。

现在伊泰集团正在规划建设四个百万吨级以上的煤制油项目,不过因为国家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这些项目还能不能顺利的投产,该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根据全国工业协会煤炭生产能力有40亿吨,在建规模已达到11亿吨。在今年2月5号,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意见》,从2016年开始,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退出煤炭过剩产能5亿吨,煤制油达到140万吨,煤制气达到1.4亿立方米,对于煤炭的其他方面的转化利用达到1000万吨。

在今天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就地转化产能,通过煤电联营,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气),降低过剩产能,缓解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形势严峻,但不得不说,在这一段时间,对于我国的煤炭企业以及整个行业来说,正是一个优胜劣汰,生死考核期,所以煤炭企业要不断地苦练内功,盯住不断变化的市场,排兵布局,在优质,高效环保,特色和低成本等方面再下气力。

5.煤炭能源仍将是我国一段时期内的主要能源之一。

2015年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均价370元/吨,已跌至2004年水平,煤炭行业亏损面超过90%。行业不景气的背后,核心是供需关系的失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分析,一方面,受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变化、生态环境约束等因素影响,2012年以来煤炭需求增速放缓,2014年煤炭需求减少2.9%,2015年预计下降4%左右;另一方面,近10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目前现有生产能力40亿吨左右,在建规模11亿吨。与煤炭消费需求相比,煤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受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未来较长一个时期,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将占主导地位。煤炭工业的发展,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第五篇: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对策与研究

信阳市转变渔业发展思路,发展现代渔业的几点思考

到2010年底,河南全省水产养殖水面达259898公顷,~2001年增加83466公顷、增长47.3%,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9.4万吨,LL2OO1年增3168.5万吨、增长221.7%,水产行

业总产值达162.35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o16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492元【1】。水产品总产量在全国内陆省份排名第六位,渔业已成为大农业中最具生机、最富活力的产业之一。)二三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河南省渔业二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拉动全省渔业整体实力提升的一大动 力。全省渔用饲料厂发展到121家,年生产能力150万吨,年产值l5亿元。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2家,生产水产加工品20多种,加工能力达到4万余吨,产值8亿多元。各类休闲、观光、度假、垂钓等休闲渔业企业3000多家,生产基地及经营利用水面达80多万亩,直接安置就业人员1O万多人,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年综合产值2O多亿元。昔日破旧荒凉的养殖场,今天已成为人们节假日游玩休憩的理想之地,休闲渔业正在成为新时期的亮点和水产经济新的增长点。)行业素质明显提高

池塘、网箱集约化养殖生产技术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养殖区优质苗种、优质颗粒饲料及渔 业机械(增氧机、投饵机等)基本普及。养殖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自郑州、洛阳两 个高产连片商品鱼区上世纪末相继出现“拉网队”H 后,主要养殖区的生产作业,基本上实现了社会化服务,从养殖技术咨询到苗种下塘、饲料供应、鱼病防治和产品上市都可以通过电话搞定。水产品生产经营市场化分工越来越细,全省已建成各级各类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50多个(其中农业部定点水产品批发市场2个),在拉动市场供求和水产品价格调节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水产品质量呈现良好局面,全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126个,面积106.32万亩,占全省养殖总水面的27.40%。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水产名特优养殖品种、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均大幅度增长,尤其是黄河鲤鱼、淇河鲫鱼、河蟹、小龙虾、中华鳖、黄鳝、青虾、泥鳅、甲鱼等优质水产品种发展较快,养殖面积达到150多万亩,正在形成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渔业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渔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渔)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发展现代渔业,对促进渔业和渔村经济发展,实现渔民持续增收,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对渔业率先在大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渔业资源处于高负荷、超负荷的运行状态,不仅海洋渔业资源得不到恢复,反而由于渔业回报高、致富快这一产业特性,使得人们热衷于渔业生产和对渔业投资,致使渔业资源日益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现代渔业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者素质,形成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因此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7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这表明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基础条件。

(一)发展现代渔业有利于渔业可持续发展。为保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需发展现代渔业,实现我国渔业从追求产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从扩张规模向提高效益转变,从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变。从渔业的功能上来看,人类动物性蛋白质摄取量的16%由水产品提供,过去一直强调渔业要保障水产品供给,让老百姓特别是传统节日的餐桌上有新鲜美味的水产品。现在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渔法,而且还要创造食鱼文化、海洋信仰和海洋民俗等。同时,现代渔业对渔民生产、渔村生活、生态环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和依赖性,特别是生态环境与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二)发展现代渔业有利于提高渔业产业效能。渔业由于其产业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一直贯穿于第一产业(捕捞和养殖业)、第二产业(造船、渔机、渔具渔网、渔用兽药和饵料制造业以及水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物流、营销和休闲渔业等其他服务业),形成产供销、渔工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结合的渔业产业链体系。在传统渔业中作为第一产业的捕捞和养殖业的发展,明显优于渔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而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且产业间的协同合作能力差,这些严重影响了整个渔业产业的效能的提升。而现代渔业的目的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者素质,形成渔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因此发展现代渔业将有利于提高整个渔业产业链的效能。

(三)发展现代渔业有利于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经济发生了较大变化。渔业产量从536万吨增加到6000万吨,1996年以来渔业产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水产品人均消费量从4.8千克增加到25千克以上,与欧盟国家的消费水平基本持平,居世界第四位,比世界人均消费量16千克高出约56%。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从1979年4.41千克提高到2006年的40.46千克,使我国的水产品市场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供给短缺局面,实现了总体上的供求平衡。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已从单一对数量的要求,提高到包括数量和质量安全的更高层次,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是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目标。

(四)发展现代渔业有利于提高渔民收入。渔业作为大农业重要的组成部份,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末全国有渔业人口2040万人,渔业劳动力近1260万人,渔业总产值44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5%,渔业经济总产值近8580亿元,渔民纯收入6180元。1978年至2006年渔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5%,进出口贸易总额从3.69亿美元增长到136.6亿美元。与此同时,非渔业劳力也大量参与渔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可见渔业发展在增加渔民收入和扩大就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渔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要继续发挥渔业在增加渔民收入和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就必须发展现代渔业,促进渔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五)发展现代渔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现代渔业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改变了过去单纯追求水产品数量和渔业GDP的观念,更加注重渔业、渔民和渔村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现代渔业的发展将有效提高渔区社会组织化程度,从而有利于维护渔民合法权益,实现管理民主、生活宽裕、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渔村。同时,现有渔业经营体制中的水域滩涂、渔业权渔业等权属性质、经营主体以及生产方式,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的基础保障,需加以稳定和完善。要切实考虑渔民的利益,以自愿、平等、有偿、等价和诚信等原则,通过组建法人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实现社会化生产和经营,体现和维护渔民的基本权益。

综上所述,渔业不仅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渔区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只有渔业、渔村、渔民的全面发展和渔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才能加快推进现代渔业的发展。

二、发展现代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虽是世界渔业大国,但不是渔业强国。主要表现在:粗放型渔业发展方式并未完全转变,渔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教育科技投入不足,渔民权益难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渔业产业竞争力相对较低。

(一)粗放型渔业发展方式并未完全转变,渔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我国渔业目前仍以粗放型发展方式为主,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高耗能、数量扩张型的传统生产方式。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仍然处于以渔船和池塘为基本单位,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产业化集中度低、资源利用度低。在海洋捕捞方面,以海洋捕捞为主体的格局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低水平重复投资(小马力、小吨位渔船)和渔业劳动力的过度集中,造成了区域性渔业产业结构趋同,劳动生产率较低等问题。在我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之中,第一产业的产值约占总产值的54%,第二产业为32%,第三产业仅占14%,这表明我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过度集中从事海洋捕捞业造成了渔业资源的枯竭和捕捞效益的下降,同时也造成了资金投入的大量重复和生产力的极大浪费。

在水产养殖方面,一直以贝藻类等产值较低的生物作为主要养殖对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内部存在严重趋同和经济效益低下的低水平经营现象,尤其是沿海不同地区养殖单产差异较大的状况,反映了沿海养殖业的粗放经营现象十分普遍。

二是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渔业资源衰退。随着海洋资源环境的恶化和国外市场形势的变化,海洋生态环境存在着保护力度不足、压力过大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全国发生渔业污染事故1089次,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16亿元,对渔业生产、水产资源和渔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同时,近年来水域滩涂围垦、港口船舶工程、水利水电等涉渔建设项目的大量增加,对渔业生产和资源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据资料介绍,像浙江舟山这样以捕为主的重点渔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各种船舶航行频繁,使海域生态环境遭受更为严重的污染。2006舟山海域严重污染面积达7930,占总数的39.26%;中度污染面积达5530,占总数的27.38%;轻度污染面积达3611,占总数的17.88%;三项合计污染面积占总海域面积的84.52%。尤其是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替代产业发展的需要,各地竞相大力发展船舶工业,已建或正在兴建的大型船舶(造船)基地,如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将使海洋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渔业资源进一步衰退,并给渔船生产、补给和渔民生活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在渔业基础设施方面,中央从2004年起连续四年发出一号文件,对新农(渔)村建设、农(渔)民增收、现代农(渔)业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深受渔农民欢迎,极大地调动了渔农民生产积极性。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资源税,与税费改革之前相比,渔民负担进一步减轻;2007年国家用于三农的支出达4318亿元,比2006年增加22.8%;为渔业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此外,“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和地方财政在渔港建设、海域环境污染治理、渔用柴油、渔民培育、渔用饲料、海洋捕捞和养殖业保险等方面,实施直2007年中央财政各项农接投资和综合直接补贴相结合,投入力度逐年扩大,(渔)业补助资金526亿元,其中中央对渔业基本建设投资61.3亿元,仅渔用柴油一项补贴就达54.3亿元,但是国家的各项惠渔政策,很大一部分被渔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所抵消,渔民的实际收入并无明显增加,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并未完全建立。从总体上来看,渔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港口、渔船等设施规模较小,功能陈旧老朽、落后失效等问题比较明显,抵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比较薄弱,渔业发展的承载力比较低下,导致渔村经济整体发展比较缓慢。

(二)教育科技投入不足,渔民权益难以保障。在教育投入方面,政府对渔业劳力的投入严重不足。我国现有渔业劳动力中,有相当数量的文化程度只有初中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渔村人力资源无论是文化程度、专业结构,还是在年龄层次、培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和问题。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2006年舟山全市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为28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为983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为27151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为20763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为864人,分别占渔业劳动力的0.05%,1.97%,54.53%,41.70%和1.75%。2005年,舟山渔区拥有各种人才总数为1387人,其中第一产业757人,占总人数的54.57%;第二产业345人,占总人数的24.87%;其他295人,占总人数的20.56%。从专业结构上看,技术型人才170人,占总人数的12.25%;经营型人才371人,占总人数的26.75%;生产型人才846人,占总人数的61.00%。从年龄层次上来看,40岁以上872人,占总人数的62.87%;40岁以下515人,占总人数的37.13%。从培养方式来看,上述各种人才中仅420人受过培训教育,其中由技术推广机构培训的人员为390人,占总人数28.12%,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仅1人,占总人数的0.07%;渔农业职业学校仅29人,占总人数的2.09%;其余967人则完全依靠自学、师承等方式,占总人数的69.72%。由于渔民教育文化素质低,较难接纳、消化、吸收新的渔业知识和技术,对新事物、新技术、新信息的认识能力相对缺乏,造成许多先进技术和设备无法推进和应用,难以适应现代渔业建设的要求。

在科技投入方面,长期以来,我国渔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队伍比较薄弱。从渔业科技投入来看,2005年中央对渔业财政投入10.8亿元中,仅有3.9%资金用于保护区建设和科教推广,渔业科技投入占渔业总产值比例仅为0.010%(2005年渔业总产值为4180.48亿元),大大低于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可见对渔业科技投入的力度和重视度不够。从渔业科技队伍来看,渔业科技人员流失、经费紧张、队伍不稳,科研工作和技术推广难以展开。从渔业科技成果来看,突出性、应用性科研成果少,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更少,一般性、重复性科研成果多,科研成果鉴定的更多。

在渔民权益方面,长期以来在海域的使用权问题上,一些地方开发无序,使用无偿,利用无度,甚至出现了海洋的“圈地运动”。由于当时为鼓励浅海滩涂的经营开发采取“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政策,且各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普遍低于农地使用价格等因素,各地填海围堤的积极性高涨,围堤造地速度快、范围广、面积大,乱占滥用海岸线和海域资源,这不仅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和空间的巨大浪费,而且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降低了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海域拍卖、滩涂围垦、项目建设等现象逐渐增多,造成渔民“失海、失滩”现象严重,渔民得不到合理补偿,基本生活环境受到严重侵害。加之渔业的比较利益相对低于工业等其他产业和领域,致使港口、海岸线等渔业资源被无偿占用或改作他用,渔业生产条件受到严重影响,生态资源环境破坏严重,渔民合法权益难以保障,严重影响渔业的持续发展和渔区社会安定,进而加剧了渔村、渔民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渔业产业竞争力相对较低。一是行政管理主体责任界限不清,现有监管能力与法律赋予的职责不相适应。对水产品安全在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以及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等原因,造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成本过高。面对众多企业和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和小规模生产方式,我国公布的《食品卫生法》和其它食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责任制度,但概念不完整,难以涵盖食品安全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基本特征,存在着立法内容不全,法律依据不足,处罚力度不强等现象,势必造成安全监督管理的缺位。

二是水产品种类繁多,市场集中度低,制造技术的高度化、集约化和水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一旦发生水产品质量事件,追溯原因和环节难度大。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仍然处于以渔船和池塘为基本单位,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缺乏合作经济组织的参与,无法对其生产进行统一规范。另外,生产现场和消费现场的分离也为那些市场经营意识薄弱,诚信意识低下的水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和个人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等不法行为提供了条件。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然影响我国渔业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水产品出口和进口都在增长,但进口增长的幅度明显高于出口,水产品进口总额从1997年的12.2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43.0亿美元,年均增长15.02%;水产品出口总额从1997年的31.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93.6亿美元,年均增长12.9%,出口增长明显低于进口增加,与成为渔业强国的努力目标是不相称的(2006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529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8%)。挪威2005年水产品产量为400万吨,但其出口额达317亿挪威克朗(约为24.27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1%;日本2005年水产品产量为576万吨,但其出口量约为47万吨,约占总产量的8.16%,出口额达174.8亿日元(约合14.57亿美元)。表明我国作为世界最大渔业生产国,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发展现代渔业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渔业

目前,国际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衡量指标是:产业总产出、资本投入、人力投入和制度变量。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以上影响渔业发展方式的因素,来实现渔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是在提高渔业总产出上,要依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渔业发展方式。即通过工厂化养殖、抗风浪网箱养殖等设施来提高养殖水平;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等生产方式来提高渔业产量;通过渔业产业化来重新调整和优化渔业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优质高效渔业来提高渔业产业素质,把水产品加工业、运销业、服务业等三次产业融为一体,延长渔业生产链,形成产业内部的互补机制来提高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渔业总产出。

二是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加大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这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投入与支持,政府可以通过综合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加大对渔业的支持力度,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渔业支持补助制度。同时,政府还要为渔民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渔业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鼓励渔民和社会力量加大对渔业的投入,充分发挥渔民在建设新渔村和发展现代渔业中的主体作用,引导渔民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科学养殖(捕鱼)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三是在人力资本投入方面,要全面提高渔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新渔民。要大力加强渔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逐步建立以县(区)渔业技术推广站为中心,乡镇渔业技术推广员为核心,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增加对渔民多层次的培训,既要面向渔船、池塘提供生产技能培训,使他们了解技术和信息,增加致富机会和本领,又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真正知法、守法、用法,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同时,遵守国际渔业条约和法律法规。

四是在制度建设方面上,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渔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建设。首先要抓好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规范政府、生产者、教育科研、技术推广等主体的行为,形成“依法治渔、以法兴渔”的渔业法律体系,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加强渔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建设,使其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渔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制度保证。

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要大力发展循环渔业,发展循环渔业是渔业生产、资源、环境相互结合、相互协调发展的全新的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渔业经济发展方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向结构优化、规范经营、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逐步扩大渔业生产规模,加强渔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内在联系,培养渔业自我增长机制,实行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在发展的理念上,要改变过去重眼前轻长远、重生产轻环境、重数量轻质量的增长方式。在发展功 能上,要积极推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资源环保型渔业技术。

(二)保护渔民合法权益,增加渔民收入

渔民是建设现代渔业的主体,而水域、滩涂是其基本生产资料,利用水域、滩涂从事渔业生产的权利是其享有的基本生存权利。然而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目前我国渔民“失海失滩”现象非常严重,通常又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和安置。因此要提高渔民收入首先要确保渔民的渔业水域、滩涂经营权和使用权,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一是要运用法律手段,以《物权法》和《渔业法》为依据,切实保护渔民合法权益。二是加强渔业权制度建设,使渔民“捕有其海”、“养有其水”,同时要尽快建立渔业风险防范机制。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渔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渔业保险制度。加强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应急体系的建设,提高渔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在确保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渔民的收入。一是培育龙头企业,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将分散的水产养殖者个体、企业联合起来,实现规模化养殖,实施产加销和渔工贸一体化。二是针对鱼价低、卖鱼难、渔民增收难的现状,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步伐,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体系。三是培育自主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要坚持以质量创名牌,依靠名牌闯市场,以品牌战略带动企业管理,带动市场开发。同时要强化品牌管理,深化品牌意识,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提升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国家要在财政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渔业的支持力度。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对渔业保护政策的做法,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渔业法律法规,形成渔业的长效发展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渔民的利益,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新的财税体系应更加切合国家产业、企业发展要求,制定有利于资源环保型、技术创新型的财政和税收政策体系。

(三)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渔业国际竞争力

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可以依靠水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自律,消费者的市场选择,法律法规三方面的力量得以实现。

一是激励生产经营企业将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GAP(良好农业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等先进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方法引入到生产经营中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培育理性的、挑剔的消费者,使在购买水产品时能够做到优质高价向市场发出正确的信号,防止水产品“柠檬市场”的形成。三是政府要通过法律、法规、标准等正式制度安排,来规范渔业生产者行为,保护渔业资源、生态环境,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加强对水产品供应链的监管来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渔业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业体系的竞争,而不是初级原料的竞争。除水产资源、资本和劳动力外,应包括科技、管理、市场营销和企业家等一系列内在要素的综合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务之急是要从发展现代渔业的关键和薄弱环节抓起,尽快建立产业支撑体系,扩大渔业产业规模,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扭转资源衰退的局面,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安全渔业,推进渔业产业特色化、安全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现代渔业的建设水平。

[1]王建新.河南省“十一·五” 期间渔业发展形势浅析[J].河南水产,201l,(2):4—5.

下载《推进榆林现代煤炭物流园区发展对策研究》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榆林现代煤炭物流园区发展对策研究》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对加快包头市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内蒙古包头市委党校温更新摘要:把改善农牧业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以创新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实施农牧业产......

    基于产业发展的城市物流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产业发展的城市物流园区建设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摘要:本文以西安市为例,通过对西安产业发展的解构以及西安发展现代物流园区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物流园区发展的策......

    现代幼儿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现代幼儿教育问题对策研究摘要: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教育方面,一生之计就是幼儿教育,与之后的教育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带给学生知识的教育不同,幼儿教育更注......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研究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摘要】煤炭资源型城市是一类特殊的城市类型,作为全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煤炭......

    关于推进榆林跨越式发展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榆林跨越式发展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 ------------------------ 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决策咨询委员会日期:2007-3-24 10:39:14 市决......

    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服务业......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

    远景设计研究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从城乡发展差距形......

    电子商务条件下现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电子商务条件下现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一股浪潮迅速发展起来,而落后的物流业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