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州家电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郑州家电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韩小燕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经济系,河南,郑州,450006)
摘要:笔者通过对郑州家电市场的调查发现,郑州现有的家电连锁卖场竞争激烈,同时也由于过度扩张引发了诸如单店业绩下降等问题。笔者认为,家电商应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降低风险,并且在扩张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做大”与“做强”同样重要;店铺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同样重要;销售增长与利润增长同样重要。针对郑州家电卖场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要体现营销差异化、注重改善供零关系等发展对策,期望能为郑州家电市场良性和谐发展提供些许帮助。关键词:郑州家电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一、郑州家电市场情况调查
郑州家电市场最早兴起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郑州的本土家电卖场有通利家电、东亮家电和八方电器。直至20世纪末期,郑州家电市场的竞争也仅在这3家展开。进入21世纪,家电连锁在全国兴起,全国性的家电卖场相继进驻郑州,并通过开新店、并购、收购等手段逐渐加速扩张,导致郑州家电市场竞争加剧。2001年,国美在二七商圈德化街开店,同年河南通利跟进竞争将卖场开在二七商圈内的商城大厦。2003年,河南八方入驻天然商厦。2005年江苏五星租下郑州亚细亚店面,进入郑州市场。2005年江苏苏宁电器进入郑州绿城,并在2008年进驻二七商圈内友谊商厦,开张3C旗舰店,争夺郑州最核心商圈市场份额。2008年大商集团将其旗下大商电器在其新玛特购物广场内开张。2009年11月15日,永乐电器在花园路新开张了一家全美式家电卖场。
二、郑州家电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2001年以来,郑州各大家电卖场为求生存与发展进行着一系列的速度战、价格战和规模战。历经近十年的激烈竞争,目前郑州家电市场隐藏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扩张过度,导致单店业绩下滑。近几年各大家电连锁卖场争先跑马圈地,在打价格战的同时,追求速度与规模,随之而来的经营管理并没有跟上,仅仅是粗糙地为先占领店面而草草开店,却忽视了作为企业命脉的业绩销售额和利润,仅仅靠资本不断投入开辟新店来维持利润,而单店的销售利润不断下降,尾大不掉、内功缺乏成为众多家电连锁企业的通病。他们没有注意到:人们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已经由过去基础需求的功能型消费转变为享受体验式的品质型消费。产品价格不再是消费者购买家电的惟一决定性因素,品牌的知名度、时尚的外观、良好的售后和增值服务等成为影响消费导向的重要因素。除了打折,消费者还需要商店整体布局与陈列、明晰的标志与指引、温馨的购物环境与氛围。
其次,为争夺商业资源,导致过密建设和重复建设,以及店面同质化。各家电卖场为争夺消费者,往往扎堆开店,造成店面成本的急剧上扬的同时,在地理位置上过于紧密,导致业态相近、商业重复建设。比如碧沙岗商圈内就有五星、永乐、国美3家家电卖场肩并肩毗邻而立,而一个路口之隔又有苏宁棉纺路旗舰店。
对于百货业来说,其经营的商品千差万别,服务内容也多种多样,每家百货店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氛围,吸引目标客群。而且扎堆会丰富商圈整体的商品种类、服务内容,提升购物氛围,各大卖场彼此之间可以实现客源的共享。然而家电卖场在品牌资源、商品种类等方面则要少得多。对消费者而言,同一款产品,无论在国美买还是苏宁买,差别基本不大。而且几大卖场在营销、服务、售后等方面也基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此,扎堆的结果不仅无法实现各店之间客源共享的效益,还只会分流各个卖场的客源,造成单店利润下降。而且极易引发恶性竞争,对整个行业造成损害。
最后,家电零售话语权重,供零关系紧张。家电连锁卖场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国美、苏宁、永乐三强争霸的局面演变成为现在国美、苏宁双寡头之间的竞争。而两大资本缺乏相互之间的制约,家电连锁企业逼迫上游供应商的事件不断传出,上游供应商叫苦不迭,而连锁卖场竞争双方却大举价格屠刀,家电连锁恶性竞争加剧。比如,国美、苏宁现在还是靠挤压供应商的利润来赚钱,非主营业务收入有时比主营业务获得的利润还多。
二、郑州家电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零售业是一个进入和推出壁垒相对较低的行业,由于零售商相互之间容易模仿,如果一种经营模式要等到完全成熟,零售商才考虑扩张,也许会因为等的太久而被别人抢先,从而失去竞争优势。而且,零售业也是一种规模出效益的行业,但过度扩张将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零售商应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降低风险。郑州家电零售商应该注意到:“做大”与“做强”同样重要;店铺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同样重要;销售增长与利润增长同样重要。针对郑州家电卖场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对策,期望能为郑州家电市场良性和谐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第一,在选址方面,择地经营,避免扎堆。首先,家电连锁可以从核心商圈走向社区。郑州二七商圈、碧沙岗商圈、花园路商圈、大学路商圈等核心商圈固然客流量大,但家电卖场相对饱和,再加上同质化严重,重复建设过度,而郑州三环以外新楼盘俱增,新房里要添置新家居新家电,比如欧凯龙家居今年十一在北环路新开张一家店面,方便了北环以北新社区的居民消费,若是家电卖场通过调整商品组合,也能从核心商圈走向郑州四郊新社区,既避开了核心商业区内激烈的竞争,又方便了社区消费者对家电的购买需求。再有,目前郑州家电连锁除了大商电器依托大商商场之外,大都单店独立经营。家电连锁卖场若能牵手各大购物中心、百货商厦,达成一体化多业态经营,分享商场客流,增加销量同时提高利润。
第二,在经营管理方面,全面提升单店形象,提高卖场单平方产出。家电连锁卖场在郑州的过度扩张导致单店业绩下降,目前其发展应从量变向质变过渡。单店的业绩越高,可能获得的利润就越高。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已经着手通过创建旗舰店来改善卖场购物环境与氛围,提升商店形象提高单店业绩。比如,苏宁将棉纺路店改造升级为3C旗舰店;国美将二七店规划改善为“国美二七新活馆”;五星电器几次整修二七亚细亚店面;永乐在花园路推出重服务的全美式家电卖场等。但仅仅靠一家旗舰店来提升家电连锁的整体形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所有单店的业绩提升才能带来利润的提升。所以在创建旗舰店的同时,不能忽略其他店面的经营,应通过网络优化、门店改造、品类组合和精细化管理,不断
提升所有单店经营能力和渠道竞争力。比如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消费模式,将门店细分为旗舰店、标准电器店、超市电器店及专业品类电器店四种形态,来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对家电的不同需求,从而提高卖场单平方产出。
第三,在营销方面,体现差异化。一是商品差异化,根据不同区域消费者的特点来组合商品,在旗舰店陈列相对丰富的家电产品,在标准店陈列常用规格的家用电器,在社区店陈列较多的小型家用电器等等。同时,在商品的宽度及深度开发上,以“新增品类”和“增值服务”充实卖场商品线,满足消费者家电及家电关联品消费一站到位的需求,从而最终实现经销商、供应商、消费者三赢。二是促销方式差异化,尽量作到不跟风,不抄袭。传统的满就送、打折、返券等促销手段已不再新颖,也失去了一定的诱惑力,家电零售商应想出新的有效的促销方法。比如,国美的“72小时不打烊”消费新体验;苏宁的“婚庆整套家电”销售狂潮等。三是销售方式差异化,家电卖场通过合作模式的差异化创新,进行采销模式的型,通过与厂家开展单品的定制、包销合作,提高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让惠于消费者。四是服务差异化,对于大家电来说,除了价格外,消费者另一个重要购买因素就是售后服务问题,因为家电产品属于耐用消费品,相对使用寿命和频率会较高,价格上也较高,万一出现质量问题,退换货和维修就成了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
第四,在供应链方面,团结供应商,改善零供关系。零供关系的矛盾一直被看成是家电零售业的诟病,而改善零供关系应着眼合作共赢。家电连锁企业专注渠道的扩建和销售服务,厂商专注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改善,在各自的专业范围内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多赢的合作模式。而且零售商和供应商本身同在一条产业链上,只是不同的环节而已,零售与供应同样重要,零售商不应该凭借自己强大的话语权来压榨供应商。无论是采用“定制承销”,还是取消进场费,都是改善零供关系的新尝试。对于零售商、厂商、消费者而言,如果真正能促进供应商、零售商与消费者的“供需链”上的每个环节更紧密配合,实现多方共赢,才是有益的合作模式。所以,家电连锁零售商要逐步转变盈利模式,不能像以往那样靠扩张规模、挤压供应商来盈利,要改善零供关系并切实提升主营业务的利润水平。
参考文献:
[1]肖怡:《零售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李民:中国家电企业的技术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导报》2008.02
[3]庞亚辉:家电连锁蜂拥横向扩张 导入升级战略成关键 《数字商业时代》2005.07
[4]陈宏付: 构建本土零售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9.10 [5]喻吉梅 郭珊珊 :现阶段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趋势探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11
[6]李斌:浅析零售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9.12 作者简介:韩小燕(19
84—),女,河南安阳人,教师,主要从事零售教学与研究。
第二篇:郑州外贸现状及发展对策
郑州外贸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郑州市作为河南的省会,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区外贸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近些年来,郑州市的对外贸易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但出口产品的规模增加,质量提高,外贸企业也相应的增加。但是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2015年,国家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政策,这将为郑州市外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市政府必须积极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明确认识我市外贸经济发展的现状,重视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新的解决办法和思路。论文首先对郑州市外贸出口产品,出口规模,出口企业以及出口国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郑州市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本土企业竞争力不强、出口产业、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抵抗力不强、外贸政策运用和外贸体系运行控制力不足以及外贸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比如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大力支持本土企业,提高外贸民营企业管理素质、均衡外贸进出口发展、建立多元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外贸服务体系以及出口管理措施等。希望这些建议能为郑州市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好的方法以及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现状;发展政策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对外贸易越发达标志着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外向度越高,出口依存度越大,标志着这个国家、地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上的参与性、竞争性就越强,从中得到的利益也越多,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明显。对外贸易发展程度往往被用来衡量国家、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参与国际贸易不仅能很大限度的解决城市的就业问题,还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是推动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郑州经济要保持持续高速发展,就必须不断强化企业开放意识,重视国际贸易的发展,引导企业走向世界,让郑州经济与世界接轨。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郑州一直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与到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地处中原的郑州对外贸易发展近几年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无论是从出口规模还是企业数量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为中原经济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郑州对外贸易的发展起步晚,并且在地理位置上相对偏远,所以仍有很大的差距。
2015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政策,海陆两条通向欧洲鹿特丹港的“丝绸之路”,为郑州的对外贸易发展迎来来了巨大的机遇。“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为郑州乃至整个中原地区带来搭建一个更广阔的对外贸易平台,为我市带来更多的外商引进及出口途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它也是提升郑州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2015年是郑州经济发展的机遇之年,我们必须冷静头脑。客观看待我市经济外贸发展的现状,正确分析我市外贸经济发展现状的问题与优势,借鉴沿海发达城市的外贸发展策略,并针对我市现状积极提出外贸发展的新方法和策略[1]。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
(1)本文在回顾郑州市近几年对外贸易发展的商品以及总额的分析,来解读近几年郑州发展的现状。
(2)本文结合典型案例揭露郑州市外贸过度单一,以及传统外贸方式对我市外贸经济长远发展的阻碍,提出要大力提倡经济创新,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科技含量。
第1页
(3)本文通过对上述现状的分析,深刻剖析,发现郑州是贸易发展的问题,并结合2015年国家的新政策,提出郑州外贸发展的新出路。
二、郑州市贸易发展现状
(一)出口产品
近年来,郑州市的外贸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改革开放初期,郑州市出口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随着外贸经济发展的进步,郑州市越来越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培育,出口产品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同时,本市加大了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农副产品等的市场开发,使本市的大宗出口商品数量明显增多。
2014年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45.1亿美元,增长6.2%;加工贸易出口21.9亿美元,增长7.7%;机电产品出口236.7亿美元,增长7.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5.5亿美元,增长6.8%。在2013年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42.5亿美元,增长7%;加工贸易出口203.7亿美元,增长26.8%;机电产品出口219.7亿美元,增长2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1.8亿美元,增长27.1%。(见表1)
表1 2012年—2013年出口产品分类
类别
纺织品、鞋帽等制品类 化学、化工矿产类 机械、设备类 皮革、木制品 动植物、食品类
杂制品
2013年 20914 41168 25553 9704 18079 25066
资料来源:2012-2013 郑州市年鉴统计
占总额比列
48% 9.6% 55% 2.5% 4.2% 5.8%
(二)出口规模
改革开放30年,郑州市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与河南省经济同步发展,郑州市进出口贸易额在逐年突破性增长,出口地区也越来越广泛。郑州市自开始进行对外贸易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数据显示:2013年郑州市实际到位域外资金1497亿元,是2008年的3.4倍;实际利用外资33.2亿美元,是2008年的2.4倍。来郑投资或设立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83家,比2008年增加64家。而2014年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郑州市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50.3288亿元,年均增长52%[]。
2015年1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51.1亿美元,同比增长31.0%。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6.5和5.2个百分点,进出口和出口总额均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首位,实现了开门红。继2015年1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后,上月我市外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约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进口33.4亿美元,增长45.3%;出口50.6亿美元,增长33.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5和1.9个百分点;进出口和出口总额继续位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首位。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发生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增加,其中,有外贸出口业绩的企业达126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75家,进口业务企业345家,同比增加37家。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附加值继续提升[6]。
(三)出口企业
第2页 郑州市的出口企业涵盖了外商投资,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等各种性质的企业。但市内自主企业比例低,外商投资企业领军郑州市外贸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幅较大。2011年数据统计,全市国有企业出口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3.7%;民营企业出口2.3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809.2%,占全市出口额79.3%,外商投资企业继续领军郑州市外贸出口。2012年1月份,郑州市外贸进出口完成26亿美元,其中出口16.2亿美元,实现大幅增长。而外贸出口的“开门红”的实现主要依靠富士康,其出口达到12.4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76.9%。得益于富士康出口的强力带动,郑州市外贸快速增长。但受上年出口基数上升因素的影响,郑州市出口增速放缓。剔除富士康因素,郑州市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外部需求低迷,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都将影响郑州市外贸出口的增长。
(四)出口国家
目前郑州市的外贸出口市场遍及世界各地,对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其他国家都保持这较快的出口增长率。但从总体而言,郑州市对传统市场依赖性过大,新兴市场出口额过低。2011年我市对欧盟出口16780万美元,对美国出口11797万美元,对日本出口4582万美元,对东盟出口8269万美元,对非洲出口7034万美元,对拉美出口7206万美元。西亚、大洋洲、中东以及东欧、独联体市场还未开拓。2015年对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出口有升有降。全市对欧盟出口6.06亿美元,同比增长862.8%;对美国出口4.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10.0%;对日本出口0.13亿美元,同比下降20.4%;对东盟出口0.37亿美元,同比增长3.0%,对非洲出口0.39亿美元,同比增长62.6%。(表2)
表2 向各大洲出口总额
地区 亚洲 非洲 欧洲 拉丁美洲 北美洲 大洋洲
2013年 632418 63426 682633 121407 976386 30164
资料来源:2013-2014郑州年鉴统计
所占总额比例
25% 2.5% 27% 4.8% 38% 1.2%
三、郑州外贸展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通过表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郑州市外贸出口产品比例分布:制造业和重工业商品是郑州市的主要出口商品,制造品占到出口总额的48%,而重工业产品比列占到出口总额的55%。其次是化学、化工类等资源消耗品。食物以及动植物等绿色产品只占出口总额的4%。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郑州市的出口产品的结构是非常不合理的。
1.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附加值低。郑州市外贸出口依然离不开传统制造业,制造业在外贸出口初期可能会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促进就业,繁荣当地经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弊端大于其带来的效益。首先,制造业属于加工业,处于商品价值链的最低端,效益低下,从长期来说,它不能带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其次,制造业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价格越来越高,制造业了能面临破产。最后,我市制造业大多属于来料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没有自主品牌,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竞争力[7]。
2.绿色产品比重小,重工高污染产品比例大。重工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环境的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郑州市出口产品重工业比列大,但是食品类出口发
第3页 展却很慢。作为农业大省的中心城市,郑州市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这些产品深加工后有高的附加值。因此,必须均衡重工与绿色产业的发展[2]。
(二)本土外贸企业竞争力不强
1.本土外贸企业发展缓慢,外贸企业占主导地位。我市外贸企业涵盖了国企,民企和外资企业,从范围上来说比较广泛,但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而自主企业外贸竞争力非常弱小。郑州市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富士康出口的强力带动是主因。“快也富士康,慢也富士康”,这是郑州市外贸增速的真实写照,郑州市患上富士康依赖症。自引进富士康之后,河南省外贸排名从2009年在湖北释安徽省之后的中部六省第三名,跃居中部六省之首,创历史新高。而根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郑州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富士康出口额41.9亿美元,增长30.6%,占全市总额82.6%,由此可见郑州市外贸的发展对富士康的依赖度,但富士康的高依赖度对于郑州市外贸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2.在对外贸易企业发展中,大多企业缺乏贸易风险控制力。郑州市企业企业目前的主要出口地仍为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尽管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变化不大,风险评价的差异也不大,但伴随着郑州市企业外贸业务区域的进一步拓展,面临的贸易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目前企业出口风险不仅有反倾销风险、汇率风险,产品责任风险也日益成为影响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由于近年来欧美法庭倾向于对消费者进行保护,只要消费者遭受损害的事实存在,不管厂家是否有疏忽都会被判败诉,甚至经常出现天价赔偿,不少企业因为产品责任问题在欧美市场成为被告。2005欧盟非食品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中,701宗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商品涉及中国制造产品的占49.4%。郑州不少中小型企业虽然多是进行来料加工、贴牌生产,但今后仍然要承担出口后可能产生的产品责任风险。
3.外贸人力资源控制力较低,外贸企业管理能力不足。郑州外向型企业的发展,直接拉动了社会对涉外经贸人才的需求。但是,在人才市场上却出现了外贸专业本科以上高学历学生没有大中专生抢手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是本科以上的高学历外贸专业学生一般不愿到民营企业工作,但是伴随着民营企业得自营进出口权的增多,这些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相比之下,大中专学生的适应面更广,要求的福利待遇也较为合理,因此普遍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郑州市许多民营外企大多数还是处于家族式管理体制中,公司中出现高层家族垄断现象,没有公正的晋升制度,这也是导致民营企业留不住优秀人才的主要原因,优秀外贸人才的缺乏,导致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得不到及时更新培养,整体素质无法提高。
(三)出口产业结构不合理
1.从产业结构上来看,郑州市外贸发展主要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处于外贸商品价值链的最低端,而这些发展因素又是极其不稳定的,随着郑州市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以及资源成本都会不断上升,郑州市自身产业层次以及工业水平又比较低,一旦失去价格优势,对郑州市外贸发展是相当不利的。而且郑州市在中心城市优势产业的培养扶植方面与发达的城市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产品的竞争力与发达地区相比是先天不足的。2.从出口企业的角度来看,郑州市外贸企业除了外资企业规模比较大以外,大部分是家族管理式的中小名营企业,这些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整体管理素质不高,大多数没有自己的品牌以及核心竞争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品牌建设意识,效益低下。在对外出口中,经常出现贴牌、印牌现象,甚至无牌状态。虽然部分企业对自有产品进行了品牌认证和境外商标注册,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出口品牌化战略无法得到实施。
3.从出口产品方面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低附加品产品在郑州市出口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产品结构不合理。总体上来看郑州市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终端产品少的第4页 问题相当严重。这些低附加值产品不仅利润低,还极易受到出口国家的反倾销威胁。从而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足[5]。
(四)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
长期以来,“重出口,轻进口”的观念作用下,郑州市进出口比列严重失调。虽然国家提出实施进出口均衡的对外贸易政策,但其比列仍然严重失调。据郑州市统计局统计2014年郑州市全年直接进出口总额46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进口197.7亿美元,增长11.9%;出口266.6亿美元,增长6.4%,进出口差距很大。截至2014年12月31日,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项目监管进出口商品总值累计达到10718.03万元,突破亿元大关,征收税款共计931.36万元。其中,进口商品主要包括化妆品、母婴用品、保健食品等。据悉,自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获批以来,郑州海关不断适应新兴业态,及时优化监管方案,完善信息化系统,在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为跨境电子商务商品快速通关营造了方便快捷的环境。截止2015年前2个月,全市发生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增加。据统计,同期全市有外贸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126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75家,全市发生进口业务的企业有345家,同比增加37家[4]。
在外贸活动中处于顺差地位,表面上看对于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其中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对于郑州的外貌现状来说,首先,“重出口,轻进口”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郑州市人口密集,资源紧张,重出口会加大资源紧张,抬高本市物价,这是不利于民生的。其次,一旦本市物价上涨,势必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那么郑州市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就会减弱,那么对外资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减少;同时,我市廉价制造品出口到国外就没有利润可言,而制造品价格提高,又会使我市产品在国外失去市场和竞争力。
(五)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抵抗力不强
我市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郑州市外贸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欧洲及其大洋洲。在北美洲市场主要是美国,欧洲的主要市场则集中在欧盟地区,在亚洲则主要是日本、韩国等地区。另外就是中国的香港地区。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近来由于这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不景气纷纷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郑州市政府近几年不断鼓励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在刚刚落幕的华交会上,郑州部分县市区商务局和40余家外贸企业参加,接待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1300余人次,分别与日本、韩国、阿联酋、马来西亚、欧盟、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草签了出口意向和合作意向为我市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总体来讲,我市外贸市场还是十分集中,对于传统市场的依赖依然居高不下,虽然在大洋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市场不断发展扩大,但其发展的速度依然比较缓慢[9]。
出口市场的高度集中使得郑州市的出口贸易极易受到出口地区经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经济危机的所带来的影响,大大提高了郑州市外贸的风险。以近几年的欧债危机为例,由于欧洲经济环境的影响,郑州市外贸出口总额出现大幅度下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郑州外贸市场的过度集中化,使得缓解的余地很小。此外,部分出口产品的廉价销售容易引起国外市场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及反倾销活动的抵制。由于外贸市场的高度集中,一旦外贸市场开始反倾销或实行保护政策,我市的外贸销售就会收到致命的打击[15]。
(六)外贸政策运用和外贸体系运行控制力不足
为了优化我国的外贸结构,提高我国的外贸商品质量,我国颁布了很多关于外贸的法律措施。比如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调整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的通知》,纺织品出口退税下调了2个百分点;五矿化工类产品的退税率下调幅度较大;税率调整最大的是陶瓷产品,陶瓷卫浴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8%;此次调整还涉及
第5页 资源性产品和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降低甚至取消锌粉等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退税,表明了国家限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导向;另外,调高了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率,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应该说,每一次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对郑州企业和外贸商务管理部门而言都是一次考验,对这些政策的理解和运用水平直接影响着郑州外贸控制力的发展水平。从郑州外贸实践来看,郑州商务部门缺乏对企业的有效指导,而很多外贸企业缺乏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导致贸易中调整和反应能力低下,外贸业务受此影响较大。
随着河南对外贸易的发展,从医药到木材,从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到纺织品,河南企业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将会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河南出口迅猛增长,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出口产品结构的档次不高,劳动力优势仍然是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优势,对其他国家相关产业及就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而招致频繁的反倾销指控;二是企业缺乏自律,出口秩序混乱,价格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三是河南尚未形成有效的反倾销应对机制,企业应诉不力,行业协会组织不力,商业中介机构服务不力,政府支持不力。所以,从总体上看,河南商务部门和企业在外贸政策运用和外贸体系运行上显示出控制力不足[2]。
(七)出口贸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郑州市出口贸易产品繁多,规模小,程序复杂、无计划导致在国际贸易上恶性竞争。为了小额的外贸业务,在程序上要经过诸多的管理部门,手续繁复,耗时费力。可见,我市民营中小企业出口管理体制产生的高成本,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消减。单个的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在科技、营销方面迫切需要整合,这就需要专业中介组织的社会化服务,通过行业协会结成利益联盟。当前郑州市的中小企业服务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规模实力不强,还不能履行其服务职能,内部管理职责不清,体制、机制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有的明显存在行政管理模式。这必然制约着社会中介组织的职能的履行及其发展,由于中小企业在出口方面缺乏社会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中小企业出口及生产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16]。
此外,郑州市的外贸政策与法律服务体系也有待完善,该体主要基于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风险而提供的政策咨询、法律预警、法律援助与经济等服务。郑州自入世以来,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海外频频遭遇各国多种贸易壁垒的阻碍以及反倾销等一系列的侵权诉讼,这些诉讼成本大、困难多,对于资金本来就比较困难以及专业法律诉讼人才比较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些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许多企业在面临国外的诉讼时,连应诉的勇气都没有。从2005年至今,郑州市企业在外遭受贸易摩擦的案件也在不断增多,涉案金额不断加大。仅2005年,郑州就有10起贸易摩擦案件发生。到了2006年上半年,这种贸易摩擦又呈上升趋势。据河南省商务厅提供的资料,2006年1-6月份,有关案件发生3起,涉案企业9家,涉案金额4395万美元,而上一年同期涉案金额只有58万美元,涉案金额翻了75倍。这是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到不到应有的保障。
四、郑州市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外贸出口产品结构
“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于地处内陆的郑州来说是全新的一次改革开放,让中原腹地与世界有了更加便利的接轨途径,在这样的形势下,依赖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发展外贸的方式已经不能持续促进我市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10]。所以我市必须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提出技术、品牌创新,优化外贸出口产品结构,促进我市外贸经济的可持续高速
第6页 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完善进口税收政策、扩大先进技术、促进资源进口多元化、大幅度的减少对进口的限制。
1.针对资源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大的现状。总体来说,应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大经贸战略,有效发挥郑州市比较优势,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优先发展重点产业,迅速壮大机电产品出口;积极孵化新兴产业,引导培育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逐步实现由主要出口初加在制成品向出口深加工制成品为主转变,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提高郑州市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增强对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2.要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的研发活动,增强在中高端产品上的竞争力,我国承接的主要是劳动密集阶段的组装和生产,处于分工链的低端和较低端,核心技术往往由境外公司拥有。而要在国际分工重组中占据有利位置,我市的企业必须要在中高端产品上具有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增大对研发的投入,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开发新品,特别是要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建立起竞争优势。
3.抓重点商品,培育支柱企业和国际名牌产品。抓好龙头型出口企业引进和培育,健全出口型项目联系制度,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航空港区多引进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同时鼓励和培育现有外贸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出口品牌建设,促进宇通客车、河南省光大纺织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南东润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壮大出口规模。此外,还将狠抓大型出口基地建设,壮大加工贸易出口基地规模;提升汽车及零部件和铝深加工2个省级出口基地,重点建设纺织服装、电线电缆、机电和农产品出口基地[3]。
(二)大力支持本土企业,提高外贸民营企业管理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为郑州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郑州市经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外贸发展起步比较晚的省份,随着我市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民营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部分中小企业已能在更为广阔的世界经济舞台崭露头角并初步具备了开展国际竞争的特有优势。但相对于发达省份,我市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外贸发展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在管理和应对外界纠纷上缺乏经验。所以,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必须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素质,加强企业实力建设。
首先,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建立现代化公司制度。目前,郑州大部分名民营企业仍是家族制企业,但该体制只适用于企业前期发展,随着企业的发展,该体制出现的弊端会影响企业的规模扩大。所以中小型企业要改革企业管理制度,简政放权,建立公平合理的晋升制度,唯才是用,避免亲人垄断高层。
其次,建立人才保障体系。企业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新型人才培育、吸引、开发和管理机制,培育和引进一批既懂经营、会管理,又熟悉国际贸易的通行准则,既谙熟外贸业务、会外语,又精通产业知识的复合型、外向型、国际通用型高级人才。通过挑选年轻、有培养前途的企业经理、业务骨干离岗培训,形成一支过得硬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同时还要抓好职工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普遍提高员工业务素质。通过择优录用、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各类专门人才。加大对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扩大出口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员的奖励力度,鼓励新产品研发。
(四)均衡外贸进出口发展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根据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原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的进口 水平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的。经济发展的越好,进口的需求量和速度也就越大。进 口的扩大对国内也有很大的好处,它能够缓解资源的紧张状况,改善生态环境的问题、维护宏观经济的均衡、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过去对外贸易的发
第7页 展一味的追求高出口额,追求顺差,严重影响了郑州市对外贸易总体规模的扩大,现在 这种观念正在转变,越来越重视进口和保持进出口的平衡。
所以郑州市必须不断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坚持出口和进口协调发展,适度扩大进口总量,特别是注重增加从自贸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我市逆差较大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优化贸易收支结构。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提高政策透明度,为进口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和公共信息服务。
目前,我国的外贸环境优越,外汇储备雄厚、利用外汇的条件宽松,人民币也在不 断升值,所以郑州市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扩大出口,积极引进对省内经济社会发展有 利的资源、能源,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关键设备,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对那些 大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引进之后要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使河南省的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政府要对 进口做出有力的支持,同出口一样,将进口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出台进口支持服务 政策,完善进口服务体系;鼓励大宗商品的进口,积极协助其解决商品进口过程中遇到 的难题[11]。
(五)建立多元化市场体系
为了我市外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降低出口市场的集中度,减少对主要出口市场的依赖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出口市场集中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郑州市应大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经济策略,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
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开拓国际市场工作的组织和引导,并牢牢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围绕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国际综合交通信息枢纽,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物流网络,构建以开放经济和智慧经济为统领、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塑造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谋划推进中国郑州自贸区,全力推动国际商都规划建设,同步推进编制“十三五”规划,力争郑州自贸区获批,使我市成为中西部地区率先获批内陆型自贸区的城市。
其次,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拓国际市场。采取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小型携样巡回展销会、国际博览会、出国小组推销等传统营销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要学习运用新的营销方式,努力发展一批较大的国外代理商、批发商和零发商,特别是努力打入国际连锁集团的采购系统和大型超级市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价格竞争力。
最后,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和设计企业网络连接窗口。通过建立企业网站在海外与拓展客户,并在著名的贸易网站上进行大量的品牌宣传以及贸易活动。
(六)不断完善政府外贸服务体系
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面实施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全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机场二期建成投用,配合推进米字形高铁网建设,开工建设高铁南站,郑州东站至机场城际铁路、机场高速改扩建等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大力拓展“空海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持续提升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能力。
其次,要构建完善外贸法律维权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维权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设立统一的服务热线,建立网上咨询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咨询。
最后,要提高政府外贸机构的服务意识,简化外贸出口手续的办理,确保出口退税的及时办理。积极推广网上支付关税业务,减少核税环节,缩短办理交纳税费的时间;减少费用,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安全系数,减少资金流转环节代企业应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优质、高
第8页 效服务;货代企业应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公布代理报关、报检及仓储等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防止暗箱操作和不公平竞争,引导货代企业规范经营。
(七)完善鼓励外贸出口政策
我市鼓励外贸发展的政策要同国际接轨。目前有些补贴政策仍未符合国际规范,一些政策虽然符合国际规范,但不能稳定落实,如出口退税机制仍不完善,跟不上外贸发展的需要。根据上述情况我认为在对外贸易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进一步完善鼓励外贸发展的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严格禁止对出口进行补贴。所以今后作为鼓励出口的补贴政策必须改变为用汇率、利率和税率等经济杠杆来调节。今后我市政府的补贴应向初级生产要素、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投入。人才和高新技术的丰缺是企业在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但企业缺乏资金又承担不了对高新技术投资所带来的风险,所以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投资开发进行补贴对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很有必要。
2.我市应重视对外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增加进口原料和高新技术,满足市场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双边不平衡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不断深入开拓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尤其是加大对我市有贸易顺差国家的出口。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市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加大原料和高新技术的进口,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我市国际竞争力。
3.加强对外出口产品价格的指导和调节,加大出口市场规范化管理力度,建立出口市场中介并增强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商会的指导、管理和协调功能。不仅以法律加以规范,还要借助中介组织来协调和管理,出口企业必须接受协调,以防止低价竞争,自相残杀。为了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我市必须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对低价竞争的企业进行处罚,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正常的经营秩序[8]。
五、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外贸的发展对于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郑州市要想成为一线发达城市必须重视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本文对郑州市外贸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介绍郑州市出口产品的规模、产品以及出口企业、国家的状况,并深刻剖析了郑州市对外贸易发展的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本土企业竞争力不强、出口产业结构矛盾,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外贸政策运用和外贸体系运行控制力不足、以及外贸社会服务体系不完整等。
郑州市在以后外贸指导工作中,应对上文中所提到的问题给予重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大好机遇,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城市的外贸发展经验,不断完善我市的外贸发展体系,不断缩小我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以国际贸易的发展带动中原大省的发展。为此,郑州市在外贸出口方面一定要做到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大力提倡创新,创立自己的品牌;大力支持本土企业,提高外贸民营企业管理素质。重视外贸人才的培养,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新生力量;均衡外贸进出口发展,合理利用境外资源;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多元化市场,积极开拓新客户,在管理上要改革传统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同时政府要不断完善外贸社会服务体系以及鼓励出口的政策,努力实现中原经济区向外贸大省,经济强市的转变。
第9页
参考文献
[1]杨虹.“一带一路”对郑州经济的影响[N].郑州晚报,2015-04-13(5).[2]金晖.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①.[J].中国商贸,2012,(2):22-53.[3]胡方荣.我国中部地区对外贸发展对策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134-216.[4]徐冉.河南省开放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64-65.第10页 [5]成燕.郑州市航空港建设分析[N].郑州日报,2009-09-13(6).[6]黄大中.近年来郑州市对外贸易的特点[N].郑州经济报,2014-05-20(5).[7]陈萍.城市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2-8.[8]董浩平.郑州经济的管理和发展[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22-26 [9]姜旭朝.2015“一带一路”发展战略[N].参政消息,2015-04-13(4).[10]雷英.加快河南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J].国际经贸论坛,2007,(5):6-8.[11]李红丽.河南经济发展数据[N].河南经济报,2014-01-15(4).[12]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6-128.[13]藤田昌久.空间经济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89-128.[14]奎因.企业应付变化的战略[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23-69.[15]赵秀丽.河南省外贸出口现状[N].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报,2010-04-03(2).Zheng zhou Foreign Trad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As the capital of henan, zhengzhou city, is the co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city, is one of the foreign trad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cities in central China.In recent years zhengzhou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of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not only the size of the export products increase, quality improvement,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lso increased accordingly.Bu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astal cities, there are still a big gap.In 2015, the state government proposed the “area” of economic policy, this will bring the development of zhengzhou city foreign trade unlimi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As a result, the city government must actively respond to thes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learly know the city foreign trade status quo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to find new solutions and ideas.Paper first to zhengzhou city foreign trade export products, export scal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xport enterprises and export countries are analyzed, found in many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oreign trade, such as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domestic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is not strong, the export industry,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export market is too concentrated, resistance is not strong, lack of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system control and imperfect social service system of foreign trade deficiency.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such as optimizing export structure, support domestic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of foreign trade management,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mport and export of foreign trade, establish diversified market system,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ervice system of foreign trade and export management measures, etc.Hope these suggestions can provid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economy of zhengzhou city with good method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Foreign trade;Present status;Development policy
第11页
第三篇:开拓我国农村家电市场的研究
开拓我国农村家电市场的探讨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努力开拓和启动农村市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根本目的的要求,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决策部署、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从现实性上来讲,农村市场已经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此时开拓农村家电市场,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怎样了解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如何开拓农村市场,最大程度地释放农村的潜在需求,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我们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综述
(一)农村家电市场的涵义
农村市场是以农村为范围的生产流通领域。关于农村市场的概念,除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之外,亦应包括县、县级市和中小城镇,称之为“大农村市场”。家电是指在家庭及类似场所中使用的各种电器,又称民用电器、日用电器。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小家电。农村家电市场就是以农村为范围的家用电器市场。
(二)开拓我国农村家电市场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产品内销水平,加大国产家电产品市场份额
开拓农村家电市场可以提高产品的内销水平,加大国产家电产品在农村市场的份额。自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实施以来,我国中标家电企业借助“家电下乡”契机,有效解决了企业因需求走弱而开工不足的困境。农村市场需求的启动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找到了一条出路。通过家电下乡,三、四级农村市场启动明显,有效需求正在快速释放,产品销量激增,产品在农村市场的销量和份额普遍提高,内销比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
开拓农村家电市场对全行业产品结构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及家电企业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家电下乡政策对参与企业在管理水平、产品性能、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要求。招标程序对投标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研发、社会责任、资信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客观上促进了家电企业特别是中小家电企业对本企业的各经营环节进行综合梳理,弥补以前由于忙于经营而存在的管理薄弱环节。因此企业投标、中标的过程也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意识,产业升级的过程。
3.有利于落实节能减排
按照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我国现行的“家电下乡”政策中就在产品标准中特别强调了节能,使家电下乡产品成为家电节能减排的先导和示范。其中,家电下乡冰箱、冷柜、彩电比市场同类产品节电20%以上,洗衣机能效等级比市场平均水平高2-3个等级。从消费者角度考虑,这也有利于减少农民家电使用成本、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4.有利于完善农村生产和流通服务体系
开拓农村家电市场,可以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农村市场,不断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的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改变长期形成的以单一供给结构面向差别很大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与农村家电市场相关的主要营销理论
1.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
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的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他认为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场营销活动,意味着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适当的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的行为。4P理论在营销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今仍然是人们思考营销问题的基本模式。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一理论逐渐显示出其弊端:一是营销活动着重企业内部,对营销过程中的外部不可控变量考虑较少,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二是随着产品、价格和促销等手段在企业间相互模仿,在实际运用中很难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
2.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
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它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与产品导向的4P理论相比,4C理论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它重视顾客导向,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这实际上是当今消费者在营销中越来越居主动地位的市场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3.以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为目标的4V理论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高科技企业、高技术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互联网、移动通讯工具、发达交通工具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整个世界面貌焕然一新,原来那种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状态得到改善,沟通的渠道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整合。在这种背景下,4V营销组合论应运而生。4V是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共鸣(Vibration)的营销组合理论。4V营销理论首先强调企业要实施差异化营销,一方面使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树立自己独特形象;另一方面也使消费者相互区别,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其次,4V理论要求产品或服务有更大的柔性,能够针对消费者具体需求进行组合。最后,4V理论更加重视产品或服务中无形要素,通过品牌、文化等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二、我国农村家电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农民对产品功能性的要求
农村是个潜力极大的市场,但需要潜心培养和开发,虽然这些年国民经济每年都以7%-9%的速度增长,市场上许多产品供过于求,但我们的专家、消费者都已经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货源充足,而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农村,不少农民就抱怨现有的本地所销售的产品老,更新换代慢,产品规格、型号、品种不合适等。
由于不少厂商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并不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就一味的让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销售相同的产品。但是,城市市场的家电产品比较追求产品的多功能、追求高附加值,这些设计是城市居民的需求特征,但这些商
品的结构、品种、功能、价格并不适应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如目前销往农村市场电视机功能繁多,价格较高,不易操作,根本不适合农村居民的需要。而我国农村市场(中部地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即比较强调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同样以彩电为例,基本只要图像和声音清晰就可以了,而对丽音系统、画中画、超重低音、环绕立体声等功能则大可省略。农民要求的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产品,而不欢迎功能复杂的产品。
(二)下乡家电产品成本压力大,生产商和经销商利润率低
目前由于国家政策对“家电下乡”产品价格设有上限,并且定价之后不能改变,而近半年来原材料、主要零配件、劳动力等价格却持续上涨,这令制造商承担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再加上服务、销售等实施条件严格,导致厂商、经销商利润率比较低。
比如家电用钢,众所周知家电是主要用钢行业之一,但自2009年4季度以来,国内钢材价格在各方利好推动下不断上涨,主要家电用钢价格创下近两年新高。面对节节攀升的钢价,家电生产厂商苦不堪言,所应得的利润被成本生生拖累。随着钢材价格的上涨,家电生产企业采购成本直接上升,以月采购量5万吨计算,每吨上涨100元,采购成本随之上涨500万元,而在过去半年内,主要家电用钢价格绝对涨幅全面超过500元,总体采购成本增加之大,显而易见。随着钢材采购成本的增加,家电行业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据了解,钢价每上涨10%,家电行业生产成本将增加3%左右,其中对洗衣机成本影响达到3.8%,对空调和冰箱成本的影响在1.5-3.0%左右。很显然,随着钢价不断上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家电行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而当时一些家电企业为了能获得中标资格,将中标标价上压得很低,没有考虑到渠道商和经销商的利益,以至于基层经销商几无利润空间。美菱电器王国智对《电器》记者说:“在给‘家电下乡’产品定价之初,美菱内部就经过数次讨论、核算。再加上自主的渠道空间以及充足的产能支持,美菱基本消化了这部分成本压力,但有些中标企业已经因此而左右为难。”对此,白雪电器总经办主任顾益新感慨道:“考虑到‘家电下乡’的惠民政策是应该大幅让利给农民,所以白雪的中标产品价格定得相当低,基本没有给渠道商的让利空间,同时成本压力又日益增大,所以我们目前正在控制销量。”
(三)农村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渠道网络不畅
农村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渠道网络不畅,农民购物并不方便,严重影响了农民购买愿望。供销社曾经是农村销售网点的主渠道,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早已陷入困境。目前主要是一些分散的个体工商业户活跃于农村市场,但这些个体工商业户大多实力不够、素质不高,假冒伪劣商品多,造成农村部分购买力流向城市,而且个体工商业户在经营、仓储等方面有很大局限性,不具备经营耐用消费品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需要,难以担当开拓农村市场“主力军”的重任。
农村地域面积大,商业网点奇缺,适销对路的商品在农村供应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了限制了农民消费能力的实现,也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增长。尤其是农村市场的复杂性和分散性,使得渠道的建设成为家电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难点和重点。
(四)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
如今一些家电企业,为了摆脱困境,打着“家电下乡”的幌子,将劣质、淘汰的产品卖到乡下。据了解由于原材料涨价,空调整机的制造成本上涨20%。在此种艰难的形势下,那些缺乏品质、规模和品牌实力的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在注重高质优价的一线市场中生存,因此,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低能效比、低性价比、低寿命的“三低”空调不断流入三、四级市场。据了解,“三低”空调的平均寿命在3年左右,大多使用劣质塑料,对消费者及环境的危害都很大。
尤其是国家颁布的空调能效标准规定,从2008年3月1日起,全面停产能效比在2.6以下的空调,2009年9月1日起将全面停售。为了在大限来临之前清空库存的不符合规定的低能效产品,一些企业纷纷将目光从监管相对严格的中心城市转向监管松弛的农村市场,而且一些没有能力生产符合规定的能效比的小空调企业也将农村市场当成了栖身地,企图避开能效标准门槛,使得农村消费者的利益深受侵害。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认为,农村消费者的利益不容侵犯,农村家电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这个市场尤其是农村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非常脆弱,将农村当成城市淘汰家电产品的收容站,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家电产业。
第四篇:中国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对农村居民的家电消费的四个特征进行了阐述,一直以来,家电企业注重城市市场而轻农村市场,使得农村居民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消费特征,市场潜力,绿色营销
随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农村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间接刺激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如何打开农村广大的家电市场,意义重大。
一、农村居民家电消费特征
(一)价格敏感性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人均收入都低于城市,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同比增加766元,增长14.9%。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0.9%,增速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2010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同比上涨1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上年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还是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民在购物消费时,往往货比三家,比较谨慎,价格比较敏感。
(二)消费实用性
我国农村家电市场基本上还是处在注重产品的功能阶段,即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农村居民在选购商品时,要求商品物美价廉、操作简单易学,适用于农村的消费环境。
(三)心理从众性
农村居民在购买商品时比较容易受周围群众的影响,往往喜欢购买其他民众后买的好使用的价格实惠的商品,甚至是超出自己的购买能力,这就是典型的消费的从众性及攀比性。农村居民购买家电时也很看重名牌,特别是家电的质量名牌。如海尔品牌的信誉度在农村市场比较高,产品比
较受他们的欢迎。
(四)时间集中性
农村居民消费往往比较集中,一般是在等农产品卖出去以后,有了一定的收益后进行集中购买,或者是在一些子女嫁娶的日子集中购买。
二、农村家电市场的潜力分析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有效的市场=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望。即有效的市场需求必须同时具备购买力和购买欲望。
(一)从消费主体看
2000年农村市场有8.07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3.91%,有2.38亿个家庭,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从2002年末统计数据看,尽管农村人口有所下降,由2000年末的8.07亿下降到2002年末的7.84亿人;但这并不说明农村市场的消费主体有所减少,而是说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一部分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另一方面,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在下降,2005年农村贫困人口为643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55万人。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农村消费主体大,市场潜力极大1。
(二)从购买潜力来看
随着农村居民每年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购买家电产品的能力也就不断增强。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同比增加766元,增长14.9%。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0.9%,增速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且呈逐渐增加的态势。2002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2%,比上一年降低1.5个百分点。这些资料显示,农村居民的购买潜力很大2。
(三)有购买能力、没有购买欲望,也形不成需求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改善。农村电网改造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使得改造区农村居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了0.1元。2000年乡村水电站发电量205亿千瓦小时,比1995年增长52.9%;2000年,在全国的行政村中自来水受益村所占比重达到46%,1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
比199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全国农村有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公路,比1995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8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话,比1995年提高了两倍。根据安徽蚌埠农村消费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有49%的认为购买家电是因为电力改造、自来水改善、费用降低所致。
三、开拓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产品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载体。企业应该认识到农村居民不是来购买城镇居民淘汰的落后产品。企业应根据农村居民的具体需求来开发适合当地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产品,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二)定价策略
产品生产出来后,定价是否合理,是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和产品的销量。农村居民都是非常务实的人,无论企业的服务有多么的好,无论产品的功能怎样的多怎样的好,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产品价格。
(三)分销策略
又叫分销渠道或贸易渠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生产出来后,需要经过一定的分销渠道,如中间商,仓储公司,保证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从而减少流通的费用,让农村居民以最低的价格购买产品。
(四)促销策略
促销作为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的四大构成要素之一,以其使用的灵活性而受到企业高度重视,且已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城市消费者已习惯于从各种媒介获取有关家电产品的各种信息,而农村居民与此不同,这与其生活范围、媒介接触习惯、文化素质等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在促销策略上应采取与城市消费者不同的方式。
(五)绿色营销 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突出健康和环保将是今后的趋势之一。企业应投身于绿色营销中。企业还
应积极参加市场的公益环保活动,树立企业品牌,增加美誉度。
开发农村家电市场,提供农村居民所需的家电产品,既满足了农村居民的家电消费需求,也提高乐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拉动经济消费增长,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郝朝辉.调整营销策略开发农村消费市场[J],价格与市场,2005年6月.[2] 冯晓波.我国农村市场营销探讨[J].经济管理,2005年.[3] 陈辉.农村家电市场的差异化营销[J].商业时代,2005年.[4] 雷平.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策略[J].商品经济研究,2005年6月.[5] 冯云延,李怀斌.现代营销管理教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209-216,297-310,263-270,187-190.
第五篇:现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甘肃现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甘肃能否抓住机遇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发展现代物流是关键。为此,甘肃要打破原有物流格局,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和政策平台,培植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和人才队伍,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覆盖全省、辐射西北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把甘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甘肃物流状况 甘肃现代物流
在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整个经济结构都需要根本性的调整。其中,现代物流是调整产业结构、激发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甘肃能否借助开发大西北的平台,顺应经济一体化趋势,实现“十一五”计划,腾飞甘肃经济,发展甘肃现代物流是关键。但物流业这几年我们一直尝试着“东施效颦”。物流有着鲜明的个性化,不能生搬硬套向国外学习,作为大西北开发区的甘肃,物流必须是建立在甘肃本土化的现代物流。所以有必要分析甘肃的产业结构与物流状况。甘肃产业环境与物流
物流的发展,可以起到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的作用,可以发现现实产业布局的问题并予以反馈,但是,更加重要的是,物流必须适应国情,必须在现实条件下努力做好自已的工作。所以生产产业地理,是物流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全国的产业布局看可分为四类物流产业环境:农业环境;原、材、燃料工业环境;装备工业环境;轻工业环境。甘肃省拥有河西走廊的粮食作物及其地产特产农产品、敦煌的长绒棉及其产品、甘南地区的畜牧业产品等农业产品;酒钢等地区的钢铁及有色金属产品、靖远的煤炭、兰炼兰化的化工产品、兰州平板玻璃厂的建材制品、长庆油田石油工业制品等原、材、燃料工业产品;兰通厂的机械制造产品等装备工业产品;三毛纺织制品及其原料运输、张掖地区的酒制品、兰州卷烟厂及其所属厂的烟制品、佛慈制药厂及其他在兰投资制药厂药品、以及各大小在兰投资建厂生产的家电产品等轻工业产品。可见,四大产业布局分布全省各地,甘肃物流内容丰富、地域广泛,且对物流需求都很大,技术要求高、物流质量难度大且多样等。
甘肃的现代物流具有如下特征:行业多元化、功能集成化、运营信息化、手段技术化、管理科学化、设施自动化、服务个性化、合作紧密化、范围全球化。而甘肃的物流现状却不容乐观,须加以分析,做现实的调整。
甘肃物流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甘肃物流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以原甘肃省商业、物资、外贸粮食等系统内仓储分拨为主的物流服务企业;二是以铁路运输部门为主,开办的三产物流企业;
三是以全省交通运输和航空运输部门所属企业与有关企业联合形成的物流配送企业,它们多为商业、物流、外贸、粮食等贸易或生产型企业,在甘肃物流市场上所占份额不算太大;
四是以私营、个人等形成的非专业物流零散业主,这是一个较大的甘肃物流队伍,在物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甘肃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传统物流企业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子商务发展滞后,影响了甘肃省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按照目前的物流水平,一方面外省物流企业很有可能抢滩陇原,另一方面,根据中美WTO协议有关物流的承诺,我国将于3年内取消分销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和我国制造的产品。甘肃省物流企业的压力巨大,面临严峻挑战。
甘肃物流存在的问题
就甘肃省物流的现状看,现代物流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规模、物流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物流企业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体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企业对物流重视不够。全省大部分企业缺乏对企业内部物流业务进行主动整合重组的热情,企业管理模式和思想意识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产、运、销一条龙的模式中转变过来。
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物流企业组织(包括传统的运输和仓储等流通企业和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竞争力。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首先是观念上的不适应。传统的流通企业还缺少竞争意识以及市场需要、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其次是人才队伍的不适应。过去主要是从事简单的购销业务,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知识结构很不全面,具有信息、金融、管理、法律等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奇缺,特别是第三方物流设计与管理人才更是难予觅得;三是管理制度不适应。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无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十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物流行业的管理机构不健全。物流活动各环节分属于商贸、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多个管理领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甘肃物流体系,管理体制比较分散,法规、政策、利益部门条块分割化,在物流规划、建设中难以科学、有效、统一地配置资源,管理和协凋难度较大。
物流中心无规模效益。据初步统计,全省90%的仓库、80%的铁路专用线、60%的运输车辆分散在商业、物资、粮食、供销、外贸五大系统的批发和零售企业里,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大而全、小而全”作坊式的经营方式,重复布点,重复投资,不是社会的合理分工,而是一种分散、低效率、高耗能的物流组织形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务流程跨行业、多元化的需要。同时还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动作的综合物流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难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物流作业效率不高。在货物运输设施和装备方面、铁路的货运重载、高速、自动化管理,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且区域布局不尽均衡;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合理分工关系,企业在同类货源上进行盲目竞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等等,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运输、储存、搬运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提高,对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的利用率方面影响较大。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一方面,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甚至连最基本的条形码技术、物资采购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软件的应用水平也比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公众物流信息平台,造成服务与需求信息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共享、共用的目标。
发展甘肃现代物流的思考
针对甘肃的产业特征及其物流状况,应充分利用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发挥甘肃省有较好工业基础和交通枢纽的条件,在全省主要城市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和物流政策平台,培育一批大型骨干现代物流企业和人才队伍,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覆盖全省、辐射西北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把甘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具体对策如下:
根据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物流结构。根据甘肃省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分为五个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和定西地区;河西经济区,包括金昌、嘉峪关、武威、张掖和酒泉五个地级城市;陇东经济区,包括平凉、庆阳两个地区;陇东南经济区,包括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民族经济区,包括临夏、甘南两个民族自治州。作为甘肃经济腾飞点——现代物流,应围绕各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并在城市数集中的地区,如兰州-白银地区、酒泉-嘉峪关-玉门地区,发挥城市群体的综合功能,形成点(城市)-轴开发格局。依托铁路、国道公路,加快沿线经济的发展,尽快形成物流、商流、信息流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工业、商贸、运输、仓储等部门如何合理布局,如何有效连接,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整合以上几种类型物流企业的现有物流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力,避免存量资源闲置,增量资源浪费,共享物流规模效益;二是不论国有、民资、外资,要转变传统观念,改革传统的自我服务模式,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同时必须注重培植龙头企业;三是将原分属于各公司企业的运营功能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分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的共同化、合理化,积极推进综合配送和第三方配送;四是在资源整合和重组的基础上,要正确引导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和物流企业的服务供给。建立一批物流配送中心。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对联结生产和消费,降低营销成本起着重要作用。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抓紧规划建设和完备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构筑物流基础平台,使大型连锁企业统一采购、配送的比重分别达到100%和80%。在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建造对中小企业配送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
总之,重点打造以农资、建材、汽车等物资商品为主的西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和以东部市场群等生活资料为主的东部生活资料物流园区,以把握和应对经济
全球化的机会和制约。
积极进行物流的技术改造。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支柱,特别是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地等,按照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发展要求,重新规划和构筑仓储、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切忌“一哄而起”。从总体上看,甘肃省的物流仓储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物流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应当把新建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重组、挖潜相结合,以较小的投入和代价,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如果说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的建立是物流的基础格局,那么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是物流经济有序运行的保证。为此要促进企业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ERP、MRP等在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在运输、仓储、分拣、装卸、加工、整理、配送、调度等方面,通过公众信息网络平台,联结信息技术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与物流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和连通、综合调度,对物流各个环节及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避免空载、漏运等现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以物流电子网络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
建立完善统一的政策体系。各经济区应建立物流行业领导机构,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分工,统一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备标准,不断完善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废除不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法律规章;同时政府应设置综合信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制定有序竞争的法律法规,对各经济区进行全局的协调调度,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制环境,以避免物流竞争的负面效应。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服务。物流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流的物流人才,难以建设一流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流的物流平台。甘肃现代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既懂物流、商流、又懂信息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是发挥甘肃物流“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动员各方力量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院校设置“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培养高中级物流专业人才;另-方面,全省要开展统一的物流人才培训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尤其要加强物流企业、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加大物流产业的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物流企业在甘肃发展物流业。我国加入WTO后,物流市场已开放,要积极引进、利用外资改造和重组甘肃原有的以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企业,利用其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来促动甘肃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政府部门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业设施的建设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营造内外双重竞争环境,消除瓶颈环节,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跨地区、跨行业、统一的现代物流大市场。
努力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客户为中心展开物流。“随需而动”是对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要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要赢得更多的客户,就必须洞悉客户外包物流的主要原因,如降低物流成本,或强化核心业务,还是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等。另外还要了解客户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所考虑的一些主要因素,是首先注重行业与运营经验,或是注重品牌声誉,抑或是注重网络
覆盖率,还是注重较低的价格等。据此制定个性化的竞争策略,可在品牌经营、科技应用、网络运作、系统管理等方面,依照现代物流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成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区域或服务领域内形成一定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物流能力。
充分发挥甘肃“口岸物流”的作用。将甘肃打造成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提升通关速度,利用现代仓储和跨国公司区域配送等功能,形成集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国际货运代理于一体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江超群,董威.现代物流运营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