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毁灭全球文明?

时间:2019-05-14 19:3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粮食危机毁灭全球文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粮食危机毁灭全球文明?》。

第一篇:粮食危机毁灭全球文明?

粮食危机毁灭全球文明?

发布时间:2013-09-27 08:05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作 者:莱斯特·R·布朗

在过去的9年中,有6年世界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粮食储备量不断减少。长期以来都没能解决的环境恶化问题,正在动摇这个世界的粮食经济体系。最重要的是,地下水位正在下降,土壤正在流失,气温正在升高..在过去的9年中,有6年世界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粮食储备量不断减少。长期以来都没能解决的环境恶化问题,正在动摇这个世界的粮食经济体系。最重要的是,地下水位正在下降,土壤正在流失,气温正在升高

预见事物的突然变化,是人们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通常,我们将过去的趋势外推,以此来预测未来的情况。许多时候,这种方法能够奏效,但有时候这种方法却明显不管用,比如当前的经济危机就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

“文明本身可能崩溃”这种想法,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非常荒谬。对于这种完全背离我们日常生活预期的事情,谁会觉得认真思考起来将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什么样的证据会让我们留意到如此可怕的预警?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个警告?对一长串可能性极小的灾难,我们太不以为然了。对于它们,我们实际上只是摆摆手,根本不当回事儿:不错,我们的文明有可能陷入混乱——就连地球都有可能因为一颗小行星的撞击而毁于一旦呢!

我花了几年时间来研究全球农业、人口、环境、经济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趋势的综合效应以及由此导致的政治紧张状况都表明,政府崩溃和社会崩溃是极有可能发生的。然而,对于“粮食短缺不仅能导致单个政府倒台,而且能毁灭全球文明”的观点,我也曾经极力反对。

但我不能再对这种危险视而不见了。长期以来都没能解决的环境恶化问题,正在动摇这个世界的粮食经济体系——最重要的是,地下水位正在下降、土壤正在流失、气温正在升高——这迫使我得出结论:全球崩溃是有可能发生的。

失败国家的问题

哪怕粗略研究一下现实世界秩序的“生命体征”,都会找到证据支持我的结论,尽管这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三十多年来,环保人士记录到了环境恶化的各种趋势,却没有看到全世界为扭转哪怕一个趋势而付出过任何重大努力。

过去的9年中,有6年世界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粮食储备量不断减少。2008年粮食开始收获的时候,世界粮食库存量仅够维持62天,几乎接近历史最低库存记录。因此,去年春夏粮食价格创下了最高价的纪录。

粮食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粮食供应的情形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粮食价格飞涨将严重威胁处于混乱边缘的国家的政府。饥饿的人们买不到或种不出所需的粮食,就开始走上街头。实际上,在2008年粮食价格暴涨之前,失败国家(failing state)的数量就在不断增多。这些国家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源于未能控制人口增长。如果粮食形势继续恶化,这些国家都将加速崩溃。地缘政治(geopolitics)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20世纪,国际安全的主要威胁是超

级大国冲突;如今,国际安全的主要威胁是失败国家。使我们处于危险之中的不是权力集中,而是权力缺位。

当一个国家的政府不能保障个人安全和粮食安全,不能提供教育和卫生保健等基本社会服务时,这个国家就失败了。失败国家常常失去对部分或全部领土的控制。当政府失去权力垄断时,法律和秩序就开始瓦解。超过某个临界点,这个国家就会变得非常危险,连粮食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救援工作也会被迫中止。比如在索马里和阿富汗,不断恶化的形势已经使粮食救援工作处于危险之中。

失败国家引起国际关注,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可能成为恐怖分子、毒品、武器和难民的滋生地,威胁着世界各地的政治稳定。索马里位列2008年失败国家名单之首,已经成为一个海盗窝子;伊拉克位列第5,是恐怖分子训练的温床;阿富汗位列第7,是世界主要的海洛因供应地;卢旺达1994年大规模种族屠杀之后,难民(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武装士兵)对邻国刚果民主共和国(位列该名单第6)的动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的全球文明建立在一个由政治健全的国家构成的运作网络基础之上,这个网络控制传染病传播、管理国际货币体系、遏制国际恐怖主义,实现大量其他的共同目标。如果控制小儿麻痹症、SARS或禽流感等传染病的体系崩溃了,人类就将陷入困境;一旦国家失败,就没有任何人对其外部债务承担偿还责任;如果崩溃国家达到一定数量,就将威胁全球文明的稳定。

粮食短缺新类型

2007年和2008年世界粮食价格猛涨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威胁,性质与过去的粮食价格上涨截然不同,更加棘手。20世纪后半叶,粮食价格有过几次大涨。例如1972年,苏联提前预见该国粮食减产,悄悄囤积小麦。结果,其他地方的小麦价格增加了一倍以上,稻米和玉米价格也水涨船高。不过此次和其他几次粮食价格上涨,都是由特定事件驱动的,比如苏联干旱、印度季风季节灾害和高温造成的美国玉米减产等;而且这类价格上涨都是短暂的,通常在下一个收获季节,价格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2007年开始的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却是由趋势本身驱动的:趋势不逆转,价格就不可能下降。就粮食需求而言,这些趋势包括:全球人口每年持续增加7,000万以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把食物链升级到耗用大量粮食的畜产品(参见《环球科学》2009年3期《吃1千克肉=开车70千米》一文);美国把大量粮食用于生产燃料乙醇。

与富裕程度提高有关的额外粮食需求,在各个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印度等低收入国家,人们所需热量的60%由谷物提供,每人每天直接消耗谷物略多于1磅(0.45千克)。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富裕国家,每人每天谷物消费量几乎为印度的4倍,但90%的消费量为间接消费,即用谷物饲喂动物来生产肉、奶和蛋。

随着低收入国家消费者收入提高,未来谷物潜在消费量非常巨大。但是,这种潜在消费量与汽车燃料作物的无止境需求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今年,美国谷物产量的四分之一都将用于生产汽车燃料;按目前的消费水平,这些谷物足以养活1.25亿美国人或者5亿印度人。然而,即使将美国收获的谷物全部用于生产乙醇,最多也只能满足美国汽车燃料需求的18%。生产乙醇装满一个25加仑(约95升)的SUV汽车油箱,所需的谷物就足够一个人吃上一年。

粮食经济与能源经济的合并意味着,如果谷物的粮食价值低于燃料价值,市场就会把谷物用于能源经济。这种双重需求导致汽车和人对谷物供给的激烈竞争,并引发史无前例的政治和道德问题。美国打算利用谷物生产燃料来降低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程度,这是误入歧途的做法,正在制造前所未有的全球粮食危机。

水资源短缺=粮食短缺

粮食供应情况如何?前面提到的三个环境趋势——全球变暖引起的淡水资源短缺、表土流失和温度升高(及其他影响),使全球粮食供应增长越来越难以赶上需求增长。其中,水资源普遍短缺是最直接的威胁。灌溉是最大的挑战,占用了全球淡水用量的70%。在许多国家,数以百万计的灌溉水井抽取地下水的速度超过了降雨对地下水的补充速度。结果造成组成世界一半人口的国家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这些国家中包括中国、印度和美国三个粮食生产大国。

通常,蓄水层(aquifer)是可以补充的,但是一些最重要的蓄水层——“化石”蓄水层,却是不可补充的。之所以称为“化石”蓄水层,是因为它们存储远古的水,并且不能被补充。美国大平原(Great Plains)地下巨大的奥加拉拉蓄水层(Ogallala Aquifer)、沙特蓄水层和中国华北平原地下的深蓄水层都属于“化石”蓄水层,它们的枯竭就意味着无水可抽。在干旱地区,地下水枯竭也预示农业将完全终结。

华北平原的小麦产量占中国全国一半以上,玉米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那里的地下水位下降迅速。过度抽取地下水已经耗尽了该地区浅蓄水层的大部分水,迫使打井者瞄准深蓄水层,而深蓄水层是不可补充的。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预测,如果水供需不能快速恢复平衡,“将对子孙后代造成灾难性后果”。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和灌溉水井干涸,自1997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23亿吨以来,中国的小麦产量已经下降了8%。同期中国水稻产量下降4%。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可能很快就需要进口大量粮食。

印度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令人担忧。粮食消费和生存需要之间的余地更加狭小。数百万口灌溉水井几乎使印度每个邦的地下水位全部下降。弗雷德·皮尔斯(Fred Pearce)在《新科学家》杂志中报道:

印度一半的传统手打井和数百万口浅层管井已经干涸,大量以此为生的人因此自杀。在印度的许多邦,大面积断电正在成为家常便饭,因为那里超过半数电量都要用于从1千米之下抽取地下水。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指出,15%的印度粮食是靠抽取地下水生产的。换句话说,1.75亿印度人所需粮食的生产用水来自灌溉水井,而这些水井会很快干涸。持续水资源供应短缺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粮食短缺和社会冲突。

土壤更少,饥饿更多

第二个令人烦恼的趋势——表土流失的范围也很惊人。大约世界三分之一的耕地,表土侵蚀速度快于新土形成速度。这层植物必需的、薄薄的营养物质,是文明的基础,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但通常只有15厘米厚。风蚀和水蚀引起的表土层流失曾经毁灭过多个早期文明。

2002年,一个联合国小组评估了莱索托的粮食形势(莱索托是一个小小的内陆国家,四周被南非环抱,人口200万)。这个小组得出的结论非常明确:“莱索托的农业濒临崩溃,作物生产不断萎缩。如果不采取措施扭转土壤侵蚀、土壤退化和土壤肥力下降的趋势,莱索托大片土地将无法进行作物生产。”

海地地处西半球,是第一批公认的失败国家之一。40年前,海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但从那以后,海地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森林和大部分表土,一半以上的粮食要依赖进口。

地球表面温度不断上升是粮食安全的第三个环境威胁,可能也是最普遍的威胁,能够影响世界各地的作物产量。世界许多国家都是在最适宜或接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植作物,哪怕生长季节的温度细微上升,都可能导致作物收成减少。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一项研究已经证实了作物生态学家的经验法则:温度相对于正常气温每上升1℃,小麦、水稻和玉米产量就会下降10%。

过去应对粮食需求不断增长的措施是,采用各种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产量。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化肥、灌溉、高产小麦及水稻品种的应用革新创造的“绿色革命”,就是最著名的案例。但这一次,许多最有效的农业技术早已投入使用,土地长期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正在缓慢降低。1950年—1990年期间,世界粮食亩产量年增长率达到2%以上,超过人口增长率。但是从那以后,粮食单产年增长率降到了1%多一点。一些国家的粮食单产——包括日本和中国的水稻单产,似乎已经接近了可能的极限。

一些评论者把转基因作物当作走出困境的途径。遗憾的是,没有任何转基因作物可以使单产有令人惊喜的提高,能够与“绿色革命”期间小麦和水稻单产翻一番的情况一较高下。以后似乎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根本原因在于,常规作物育种技术已经开发了作物单产的大部分提升潜力。

粮食争夺

随着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粮食短缺的危险政治角力将开始大行其道:单个国家按照狭隘的私利行动,实际上会使更多国家的处境不断恶化。这种趋势始于2007年,当时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小麦主要出口国限制或者禁止粮食出口,希望借此保证本国粮食供应,从而降低国内粮食价格;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越南,也以同样的理由禁止稻米出口好几个月。这些举措可能保证出口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却在那些必须依赖当期世界可出口粮食余量生活的粮食进口国造成了恐慌。

为了应对这些限制措施,粮食进口国试图签订长期双边贸易协定,从而保证未来粮食供应安全。由于不能再依靠世界市场获得大米,菲律宾最近与越南达成了一项三年交易协议,保证每年获得150万吨稻米。对粮食进口的忧虑甚至催生了全新的解决方法:进口国去其他国家

购买或者租赁农用地。

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许多国家仍然深受粮食价格飙升和饥荒蔓延之苦,社会秩序也被严重破坏。在泰国的几个省,“盗米贼”活动猖獗,村民们不得不在夜间荷枪实弹守卫稻田;在巴基斯坦,每辆运粮卡车都有一名武装士兵护送;2008年上半年,苏丹83辆运粮卡车在到达尔富尔救济营前遭到劫持。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免遭粮食供应紧张形势的影响,甚至世界粮仓美国也不能幸免。如果中国像最近解决大豆问题那样,面向世界市场寻求大量粮食,就不得不向美国购买粮食。这意味着美国国内的消费者将跟13亿收入飞速增长的中国消费者争夺美国的谷物收成——这绝对会是一场恶梦。在这种情况下,限制出口将是美国很乐意干的一件事情——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谷物和大豆价格飙升时,他们就是这样做的。但面对中国,限制出口根本不可能行得通。如今,中国投资者手里掌握着1万亿多美元,还是美国为解决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国债的主要国际买家。因此不管粮食价格涨到多高,美国消费者都不得不与中国消费者分享粮食。

B计划:我们的唯一选择

既然世界粮食短缺是大势所趋,要解决粮食危机,就必须扭转导致这些问题的环境趋势。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采取极其严格的措施,要求大大超越“常规做法”(我们地球政策研究所称之为A计划),而采用挽救文明的B计划。

B计划的规模和紧迫级别将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动员类似。这个计划由四个部分组成:采取大规模行动,使2020年的碳排放比2006年减少80%;到2040年,把世界人口维持在80亿;消除贫困;恢复森林、土壤和蓄水层。

系统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大规模投资,就能减少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我们还必须禁止全球森林砍伐(已经有几个国家这么做了),并种植数以十亿计的树木固碳。征收碳税可以促进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转变,同时通过降低所得税来抵减碳税。

稳定人口和消除贫困密切相关。实际上,加速向小规模家庭转变是消除贫困的关键;反之亦然。保证所有儿童,不论男女,至少接受小学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另一条措施是提供基本的乡级卫生保健,这样人们才能够确信他们的孩子能够活到成年。世界各地的妇女都必须有享受生殖卫生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的权利。

第四个组成部分是恢复地球自然系统和资源,联合实施一项世界性计划来提高用水效率,阻止地下水位下降。节约每一滴水就是切实有效的行动。这就意味着必须转而采用更有效的灌溉系统,并且种植水利用效率更高的作物。对一些国家而言,这就意味着多种(多吃)小麦,少种(少吃)稻米,因为水稻是高耗水作物。对工业和城市来说,这就意味着不断地循环用水,一些产业和城市已经在这样做了。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采取一项世界性的行动来保护土壤,就像20世纪30年代美国治理尘暴那样。修筑梯田;种植防护林,防止土壤风蚀;采用最低限度的耕作措施,不翻耕土壤,把作物残茬留在田地里,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土壤保护措施。

这四个相互关联的目标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分别讨论它们。实际上,我们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机构来解决其中一些问题,例如建立世界银行来减少贫困。至少就其中一个目标而言,我们在世界部分地方取得了重大进展——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向更小规模家庭转变,这样可以保持人口稳定。

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人,把B计划的四个目标看作是积极正面的发展目标,只要它们的代价不是太大。另一些人把它们看作人道主义目标——政治上正确,道德上正当。如今,第三种更重要的基本理论浮出水面:实现这些目标是防止我们文明崩溃的必要措施。然而,我们预测保护文明的代价每年超不过2,00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全球军费开支的1/6。实际上,B计划是一种新型的安全预算。

时间:最稀缺的资源

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完成B计划,而是要更快速地完成B计划。世界的命运将取决于政策拐点和自然拐点之间的竞赛结果。我们关闭燃煤发电厂的速度能足够快,快到阻止格陵兰冰盖滑入大海,防止海岸线被淹没吗?我们减少碳排放的速度能足够快,快到保护亚洲山地冰川吗?在干旱季节,山地冰川融水供给了印度和中国的主要河流,支撑了数以亿计的人口生存。我们能在印度、巴基斯坦和也门等国家因作物灌溉所需的水资源短缺而毁灭之前使人口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吗?

无论怎样估计我们面临困境的紧迫性,都不会言过其实。遗憾的是,我们并不知道在格陵兰冰盖消失之前,还能有多长时间利用煤炭发电来照亮我们的城市。自然设定了最后期限,自然是计时员;而我们却不能看见她所用的计时器。

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思维方式,一种全新的心态。使我们陷入困境的思维方式,不会帮助我们走出泥潭。《纽约客》杂志作家伊丽莎白·克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在请教能源大师埃默里·罗文斯(Amory Lovins)跳出框框的创新思维时,罗文斯回答:“根本就没有任何框框。”

根本就没有任何框框。如果想要文明延续,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心态。

第二篇:全球粮食危机论文粮食安全论文

全球粮食危机论文

摘要:粮食问题不仅影响国内稳定,更影响国家安全。2007-2008年间的全球粮食危机出现后,非传统安全领域里的粮食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思考。促成全球粮食危机的深层原因包括全球市场上农业领域的分工及人们消费需求的革新;中层原因包括美元贬值和粮食投机;突发原因主要是频发的自然灾害及石油价格的上涨。面对新一轮可能来袭的全球粮食危机,国家行为体应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和更加积极的措施应对威胁。同时,这场粮食危机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一方面应加强农业生产,力主自给自足,同时适当进口,充裕国内粮食储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的资源优势,积极促进和开展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粮食危机;国际合作 1 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全球粮食安全

呼吁安全研究应超越传统的以国家行为体为中心,过分强调军事、科技因素的范式始于19世纪60年代。冷战结束后,两极对峙体系解体,军事威胁可能性进一步下降,国际安全环境发生变化,发展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与此同时,不同于传统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威胁,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恐怖主义等不断涌现,这些安全威胁由非国家行为体或由非军事性因素促成,被称为非传统安全威胁。各国对持续泛滥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缺乏及时合理的应对措施和合作机制,传统的以军事——政治为核心的国家安全理论

亦不能很好地解释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安全局势。面对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以人文主义关怀,世界主义理念以及非国家中心主义的研究方法为特征的非传统安全研究逐渐渗透到国际政治研究中,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相对独立的次领域。“安全到底是谁的安全”成为主要讨论议题,超越国家间差异重视人的安全、社会安全、以及国际安全的新型安全观逐渐被认可与接受。

尽管非传统安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各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局势也有着种类、程度和认知的差别,但是粮食安全是全球各国和各地区都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特别是2007-2008年间的全球粮食危机出现后,非传统安全领域里的粮食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思考。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被称为“货币的货币”,其生产供给的低弹性和消费需求的刚性决定了国际市场上的供需矛盾。此外,农业劳动力资源的不可储藏性和农业劳动的职业特性也使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技术特征上都比较困难。因此,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正如基辛格所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人民;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粮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以跨国性扩散蔓延为主要特征,一国或一地区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易产生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因此国际市场上粮价的波动将涉及到全球各个开放市场国家,并将影响国际格局的构建与走向。然而,自2007年开始,由于受极端干旱、洪涝灾害等自然环境以

及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粮食生产遭遇威胁。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全球粮食危机愈演愈烈。在去年夏天,俄罗斯部分地区因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引发森林大火,随后俄政府发布禁止粮食出口的命令,北半球的高温干旱天气,印度、巴基斯坦洪灾,以及随后的北欧严寒、北美暴风雪、中国北方产麦大省的持续干旱,澳大利亚洪水飓风、南美地区的洪水和干旱,全球粮食市场掀起新一轮震荡。东非、亚洲、中东和中美洲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粮食饥荒。最近的中东政局动荡,引起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粮食生产、加工、运输成本的增加,给全球粮食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报告,2010年10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上涨至197,只比2008年6月的峰值低16点。而今年2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为236,连续8个月走高,同时也创下该指数1990年创立以来的最高纪录,已经超过了2007年到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的最高点213.5。据粮农组织与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目前全球约有9.25亿人口长期遭受饥饿,每6秒钟就会有一名儿童因食物不足而死亡。与如此紧张的外围环境相比,中国国内也面临着粮价上涨的风潮。

非传统安全研究改变以往安全研究只关注政治、军事的高级政治领域,开始注重包括经济、文化、生态等在内的低级政治领域。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经济领域里的粮食危机问题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们的思考。那么,这种全球性的粮食安全威胁成因何在?本文将从国际政治视角分层次解读粮食危机。粮食危机成因的国际政治层次分析

目前研究全球粮食危机和中国粮食安全的文章达千篇之多,相关的论述著作也是难以穷尽阅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粮食安全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2007-2008年间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更加剧了各国政府、学者和普通民众对粮食安全的关注。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粮食现状、粮食危机成因、中国粮食安全、如何增产增收等问题。且主要从经济、技术、贸易、农业等角度论述,但很少有从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视角来分析粮食危机的文章。“以前的几次粮食危机表现为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而近几年出现的粮价上涨,则表现为结构性、综合性的特点。”除去天气恶劣、可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全球变暖、人口增长等传统性因素外,石油价格上涨引发的外溢影响、发达国家的生物能源计划、粮食金融化以及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失败这些非传统性因素造成了自2007-2008年粮食危机后的又一轮新的全球粮食恐慌。下面将从深层、中层和突发三个层次来分析粮食危机的成因。

首先,从深层原因看,主要是在于全球市场上农业领域的国际分工,部分发展中国家放弃粮食自给自足,转而生产经济作物,加剧了世界粮食市场的供应紧张。发达国家基于强大的经济和财政实力支持国内农业发展并给与高额补贴;此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给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带来不利因素。通过高额的政府补贴和绿色壁垒减少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给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和出口造成了巨大损失,甚至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

结构调整,具体表现为农业部门的退化。比如,墨西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华盛顿推动的自由市场政策下,从一个玉米之乡变成了现在的玉米进口国。基于同样的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起,菲律宾也从一个粮食进口国退化成为一个粮食净进口国。同时,在新自由主义政策的鼓动下,发展中国家减少或取消了对农业的补贴,造成国内农业生产的萎缩。并且部分发展中国家专注于生产经济作物,实行出口创汇型农业发展模式,导致国内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最终不得不依赖粮食进口。“新自由主义政策在绝大部分南方国家摧毁了公共能力(尤其是粮食储备),使南方国家加深了对粮食上的依附性。”通过出售廉价劳动力和经济作物,换取外汇来购买粮食和高科技产品,半边缘国家和边缘国家对中心国家的依附性增强,并有进一步被边缘的危险。此外,人们消费需求的改变也加速了粮食的消耗和供应危机。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并且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其对粮食的需求,特别是畜产品的需求不断上扬,加大了国际市场的粮食供应压力。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无限制的间接粮食需求,包括饲料需求和燃料需求引发了全球粮荒。“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富人对肉类、瓜果、生物能源等产品的需求压缩了发展中国家为本国穷人生产粮食的用地,导致全球粮食生产下降”。其次,从中层原因看,主要包括美元贬值和国际市场上粮食的投机炒作,事实上推高了粮价,诱发全球粮食危机。美国有计划地推行美元贬值政策,造成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粮食名义价格上涨。此外,由于美元贬值引起了国际

金融市场的极不稳定,国际投资家们纷纷转移战场,将大量资金投入到风险相对较弱的粮食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而国际市场上的投机炒作行为使粮食向金融化方向逐渐演进。“在某种程度上,粮食已经实现了从商品属性向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双重并重的转换。在全球量化宽松时代,粮食作为”白金“已经成为继主权货币、黑金(石油)等新的泛货币化的价值符号,粮价基本上不是由供求所决定而是由资本和货币所决定。”跨国公司的囤积居奇以及粮食出口国干预粮食出口恶化了国际粮食市场的供应对立关系。传统的粮食出口国限制出口,而部分能自给自足的国家也大量进口粮食,这些因素加剧了粮荒的出现。如中国和阿根廷通过对出口水稻和小麦强制性征税或实施配额的方法来避免本国的粮食短缺。柬埔寨、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则禁止水稻出口。最后,从突发原因看,主要是自然灾害因素导致的粮食减产及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生产成本的增加。2010年6月以来,极端恶劣天气频繁出现,包括洪涝、干旱和飓风等,给全球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备带来了巨大破坏。

此外,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扬不仅直接提高了粮食的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粮价,也促使一些国家加快实行生物新能源计划,减少粮食供应。美国和巴西利用玉米生产清洁能源乙醇,欧盟则采用菜籽来生产生物柴油。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市场上的粮食供应紧张,促使粮价的全球性上涨。最近的中东政局动荡,引起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粮食生产、加工、运输成本的增加,也给国际粮食价

格上涨埋下隐患。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中国的应对

“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潜在性、突发性、扩散性和一时难控等特点,它们时常以危机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挑战政府的治理和控制能力。”此外,持续增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影响性,某国或某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容易蔓延成为整个地区或全球的大灾难。单独的国家行为体可能会对这些问题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相应的治理能力。因此,物质层面的国际合作显得尤为迫切。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仅带来安全威胁的扩散,使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负面影响跨越国界,给整个国际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促使国际合作与共同治理成为可能。主权国家呼吁共同面对新世纪的安全威胁,从对抗走向合作共存。

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包括各主要区域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以联合国和区域内大国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合作尝试,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成就。在国际合作层面上,首先,多国依托联合国所举行的粮食特别会议,及其下设的粮食计划署和粮农组织等实现了合作以缓解国际粮食危机的冲击。其次,二十国集团和八国集团为有效的应对国际粮食危机以稳定国内和国际粮食市场,也进行了多次协商与合作。

与此同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需要用世界上9%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0%的人口。并且面临美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霸权,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中国日后将会面临巨大的粮食供给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此前宣布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并且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比2003年增产2002亿斤。但是正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査道炯告诫道:对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而言,在国内政策选择及中外交流两个层面,粮食安全将一直是个高度敏感的话题。如何使我们的研究有利于国家的政策选择,避免自信过头,将是一个长期的挑战。因此,如何客观认识中国目前粮食生产及储备状况,以及基于对这些客观状况的认知和分析,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世界粮食危机并确保中国粮食安全,都值得我们关注。

粮食安全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也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鉴于中国在全球事务治理中逐渐上升的影响,并处于应对国内可能的粮食短缺现象的考虑,中国应承担起地区大国的责任,促进粮食领域里的共识与合作。这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而在寻求国际合作之前,中国必须加强粮食生产,力主自给自足。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依赖国际市场的保障。在粮食价格高涨以及供应紧张的国际市场上,充足的粮食储备是保证一国在国际上独立自主行事及维护国内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为保证国内粮食安全,中国政府也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决议和纲要,并就此采取了实际行动。4 结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仅带来安全威胁的扩散,给整个国际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促使国际合作与共同治理成为可能。全球性危机需要也展现出了国家行为体在观念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双重合作。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加强粮食生产和国内储备的同时,中国也积极倡导粮食领域的国际合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参加或主导成立粮食问题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第三篇:浅析粮食危机

浅析粮食危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是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短缺问题正在全球蔓延。

当然,粮食危机并不仅仅由于人口的激增造成的,它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年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温普遍升高、气候变暖现象,使一些病虫害加剧,同时也增大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与强度,比如目前中国西南地区的重大旱灾,使当地的农作物大幅减产。第二,水资源短缺的威胁。全球水资源普遍短缺,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淡水资源不足,甚至严重缺水。水资源的普遍短缺给农作物带来的一个最大威胁就是使农作物难以得到灌溉。世界银行曾指出“15%的印度粮食是靠抽取地下水生产的”,而目前对地下水的抽取已经超过了降雨对地下水的补充速度,对地下水的过度抽取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应的短缺,从而造成粮食短缺,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第三,耕地面积的减少。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土壤的质量,加上过度放牧和砍伐,使地表植被被告破坏,土壤荒漠漠化现象日益严重,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给粮食安全带来最直接的威胁。

如何扭转粮食危机呢?这是人类面临的又一个相当大的课题。从宏观上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及自然生态的失衡主要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所造成,所以我们一定要强化环保的观念和意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以减少碳的排放量。当然,这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第二,要保护土壤和耕地。粮食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就是土壤,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比如植树造林等以防止土壤的沙化,保护土壤,保护耕地,确保耕地面积。

第三,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首先要继续推行人口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其次要完善农业政策,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次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以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确保粮食安全。

第四,树立粮食安全意识,实施节约粮食工程。目前我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加上粮食的连年丰收,使一些人少了危机意识,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频繁的自然灾害及水资源的缺乏等原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应该树立危机意识,保持节约粮食的传统习惯。

总之,应对粮食安全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来化解粮食危机问题。

第四篇:思想汇报——粮食危机有感

思想汇报——粮食危机有感

今天,房地产经济学课上,老师为了给我们开阔视野,让我们在网上看了“世界粮食危机”的视屏纪录片,当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在担心自家的车油箱怎么装满时,非洲国家的居民却为了怎样填饱肚子而犯愁,思想汇报——粮食危机有感。伴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和人们最近热心推广的“生物燃油”是造成粮食短缺的一个大帮凶。加上四大产粮国的出口紧缩,粮食价格一路飙升。其实造成粮食危机的因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第一是人口增加。目前全球人口约为65亿,联合国人口司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第二是消费的升级。人们的消费升级,更多的肉食消费意味着消费更多的粮食。比如,消费1公斤牛肉,约等于消耗掉6公斤的饲料粮;第三是人均耕地的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减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

大米对于我们来说或许不是什么奢侈品,但却是我们生存的必要之物。虽然当前的粮食短缺对我们的生活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落后国家和一些贫穷地区而言,却是致命的灾难。值得反思的是,当前我们身边的浪费之风正日益严重。当那些白花花的米饭被我们倒掉时可以想想一下那些难民,当在网上看到他们无助和悲哀的眼神时,不由得产生一丝丝的罪恶感。我总是在想,如果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这种浪费行为,他们将会有多愤怒并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人们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有些人认为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也许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但是正是这一点点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虽然我没有能力去统计那些浪费的数据,但是从所生活的环境中可以发现我们每天浪费的粮食量是不少的,思想汇报《思想汇报——粮食危机有感》。我相信如果我们把每天浪费的粮食节约下来,便可以减少很多因饥饿引起的疾病和死亡。当然引起粮食危机的原因有很多,光靠我们个人的节约可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是我们能节约的就节约,省下一粒便是一粒,积少就会成多。这不仅仅是为了远方的难民,更多的也是为了我们自己。这也是我们预防物价上涨的一种行为呀。不要等到我们身边粮食严重缺乏,价格飙升的时候才懂得去节约。在这个资源严重缺乏的时代,我们应该提倡全民形成一种节约的良好风尚。

早晚在食堂用餐就会发现这种浪费现象真的是非常严重的,每天总有好多米饭和菜被倒掉,真是太可惜,太令人痛心!浪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犯罪”。凡是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

真正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我们中国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这完全得力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领导,党和政府一直坚持对农业的扶持和补助,认为粮食独立是国家独立的前提,我觉得这是非常有远见的判断。像那些非洲国家,刚开始面对大量涌进国内的廉价粮食时,很是高兴,觉得有了便宜的东西,很划算,但是,当国内的人民选择了国外的粮食时,国内的粮食农民就被迫放弃了农业生产,接着,国外的粮食价格一旦上涨起来,国内的人民就吃不消了,但此时已经晚了,粮食在人家手里,自己国家又没有了粮食,只能去买高价粮食,买不起就得饿肚子,这样生活就陷入危难了。

而我们国家却不是这样,党和政府始终强调粮食自给的重要性,并给予了对“三农”的大量资金补助,所以,我们国家的粮食能够自己自足,因此,不受国外粮食价格的太大影响。对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否则,我也得跟非洲那些国家的人民一样,为了吃粮食而不顾一切了!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可对外开放!

2011-10-25

王琦

第五篇:粮食危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是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短缺问题正在全球蔓延。

当然,粮食危机并不仅仅由于人口的激增造成的,它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年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温普遍升高、气候变暖现象,使一些病虫害加剧,同时也增大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与强度,比如目前中国西南地区的重大旱灾,使当地的农作物大幅减产。第二,水资源短缺的威胁。全球水资源普遍短缺,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淡水资源不足,甚至严重缺水。水资源的普遍短缺给农作物带来的一个最大威胁就是使农作物难以得到灌溉。世界银行曾指出“15%的印度粮食是靠抽取地下水生产的”,而目前对地下水的抽取已经超过了降雨对地下水的补充速度,对地下水的过度抽取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应的短缺,从而造成粮食短缺,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第三,耕地面积的减少。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土壤的质量,加上过度放牧和砍伐,使地表植被被告破坏,土壤荒漠漠化现象日益严重,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给粮食安全带来最直接的威胁。

如何扭转粮食危机呢?这是人类面临的又一个相当大的课题。从宏观上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及自然生态的失衡主要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所造成,所以我们一定要强化环保的观念和意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以减少碳的排放量。当然,这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第二,要保护土壤和耕地。粮食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就是土壤,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比如植树造林等以防止土壤的沙化,保护土壤,保护耕地,确保耕地面积。

第三,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首先要继续推行人口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其次要完善农业政策,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次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以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确保粮食安全。

第四,树立粮食安全意识,实施节约粮食工程。目前我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加上粮食的连年丰收,使一些人少了危机意识,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频繁的自然灾害及水资源的缺乏等原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应该树立危机意识,保持节约粮食的传统习惯。

总之,应对粮食安全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来化解粮食危机问题。

下载粮食危机毁灭全球文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粮食危机毁灭全球文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粮食危机》有感doc

    读《粮食危机》有感 暑假里读了《粮食危机》,震惊之余暗自为国庆幸,幸好中国还不缺粮,不用搞转基因受控于人。读了这本书,联系现实,惊震之余深深为国忧虑,为什么这么一个事关中华......

    政治演讲之粮食危机

    粮食危机席卷全球 “我们的世界面临着如此严重的粮食危机,很多人却没有感受到它的存在。” 10.16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团结起来,战胜饥饿”。 长期以来,饥饿问题一直......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我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巡察部门工作,没有在经济金融部门的工作经历,但经常会看新闻,对于新闻中出现的“供给侧改革”“......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1、近(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

    欧洲信贷危机波及经济打击全球

    目前欧洲信贷危机正在演变成第二次欧洲经济危机,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赛浦路斯、希腊、意大利等6个国家的信用评级先后被调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盟执委会竞争事务......

    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及其经典例题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各种史观:所谓史观,就是人们对于历史的总看法。全球史观: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近(现)代化史观: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

    华夏文明面临的危机

    华夏文明面临的危机 作者:江涌近几十年的持续快速经济增长,令很多国人越来越飘飘然,物质上光鲜靓丽,但精神却空虚颓废。在作者看来,中国若不是经历了一次大战的败绩,在精神上不......

    全球气候危机与百万森林公益活动-宣传单

    低碳 健康 环保 慈善 百万森林 公益活动 绿色地球需要你我共同行动 前言 20年之后您还担心就业,失业率?成家?高房价?养儿育女?高物价吗? 但。。。我告诉您你们会面临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