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共)
《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
教学目标: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过程
教学重点: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过程
教学手段:自制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课件,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 教学形式:阅读、提问、观看课件动画、练习巩固等自学方式
设计思想:原子物理是研究微观世界现象的,它不像宏观现象那样摸得见看得着,因此实际教学有一定困难。《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一节又是高中原子物理的开篇。教材从汤姆生实验发现电子到汤氏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发现α粒子散射到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阐述人类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由于无法开展实验的研究与分析,一般教学后,学生只记住了几个结论,对这一物理学研究过程印象不深,理解不透。本课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将微观原子的结构模型,微粒的相互作用实验动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一般教学的不足,达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训练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沿着人类探索微观世界路径去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提出的过程和相关的实验基础,并会用核式结构学说去解释α粒子散射现象。
教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1. 物质的组成如何?就你所知,谈谈你的看法。
2. 电子是谁首先发现的,是如何发现的?电子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附阅读材料:《电子的发现》)
3. 汤姆生是如何描述原子结构的?解决了哪些问题?
展示动画: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
4. 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如何?就当时的认识水平,α粒子具有何性质(电性、质量、动能等)?
展示动画:采取交互式,显示装置图及对应名称。
5. 按汤姆生模型,α粒子穿过金箔后应如何偏转?
展示动画:α粒子散射实验(三维动画)从不同方位观看。然后从显微镜中观看其俯视图。在解释栏中,点击结论,其结果将会动态显示出来。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少数α粒
子,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有的甚至几乎达到能否用汤姆生模型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你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
6.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是怎样的?
展示动画:观看原子结构动态模型(平面),回答下面问题。
7. 卢瑟福核式结构是如何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的?
8. 从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能否估测原子核的大小?大约是多少?(数量级)试与原子
大小相比较,进一步理解实验结果。
9. 从这一探索过程(汤姆生结构 卢瑟福结构),你能总结出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吗?联系以前所学过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附:阅读材料
1、电子的发现
原子不是不可再分的,而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认识是从发现电子开始的。
十九世纪后期,科学家们在研究稀薄气体的放电时发现,当玻璃管内的气体足够稀薄
时,阴极就发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能使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发出荧光,叫做阴极射线。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1897年,他
确认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汤姆生研究了阴极射线 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了这种带电粒子的荷质比e/m。这种测定荷质比的原理,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汤姆生发现,不同物质做成的阴极发出的射线都有相同的e/m值。这表明不同物质都能发射这种带电粒子,它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
汤姆生测得的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大约是当时已知的氢离子的荷质比的二千倍。汤姆生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e很大,或者是它的质量m很小。后来汤姆生测量了氢离子和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虽然测量不很准确,但是足以证明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与氢离子的电荷大小基本上是相同的。由此得出结论,阴极射线粒子的质量比氢离子的质量小得多。后来人们逐渐把这种粒子叫做电子。汤姆生对证实电子的存在有很大的功劳,因而公认他是电子的发现者,以后,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又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量,这样由电子的荷质比和电量就可以算出电子的质量。
2、卢瑟福
卢瑟福出生于新西兰。卢瑟福在英国剑桥大家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了三年,当时领导实验室的是卓越的物理学家汤姆生。
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了铀盐能发射出穿透力很强的辐射。不久卢瑟福就证明了这种“铀射线”与X射线不同,他把能够使大量原子电离但易被吸收的粒子叫α粒子后来证实(α粒子就氦核),α粒子带正电,具有较大的功能,它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
卢瑟福是天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利用当时的实验条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1909年,卢瑟福交给一位新来的学生、青年物理学家马斯登一项简单的任务,要他数一数穿过各种物质薄片(金、铜、铝等)的α粒子,这些薄片是放在放射源和荧光屏之间的,卢瑟福想看一看马斯登能不能看到什么奇异现象,当时大家都接受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按照这种模型,α粒子应该很容易地穿过原子球,不应该发生散射现象,但是马斯登注意到,虽然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了薄片,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散射现象——有一些粒子好像是跳回来了,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卢瑟福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后,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原子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原子核),在核周围的一定轨道上转动着带负电的电子。
1918年,卢瑟福接替退休的汤姆生的职位,担任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他在那里一直工作到逝世。
二、效果检测:
1.有关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不改变方向;
B. α粒子碰到电子后运动方向几乎不发生改变;
C. α粒子散射实验,肯定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D. 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依据。
2.图中的圆点代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原子核,带箭头的曲线代表α粒子的径迹,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B)(C)(D)
3.下列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B. 电子在核外旋转,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C.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 原子核的直径大约为10m
4.假设把原子核放大到一个乒乓球大小(半径约为2cm),那么相应的原子的半径大约在什么范围内?
第二篇:第一节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
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卢瑟福出生于新西兰。卢瑟福在英国剑桥大家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了三年,当时领导实验室的是卓越的物理学家汤姆生。
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了铀盐能发射出穿透力很强的辐射。不久卢瑟福就证明了这种“铀射线”与X射线不同,他把能够使大量原子电离但易被吸收的粒子叫α粒子后来证实(α粒子就氦核),α粒子带正电,具有较大的功能,它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
卢瑟福是天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利用当时的实验条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1909年,卢瑟福交给一位新来的学生、青年物理学家马斯登一项简单的任务,要他数一数穿过各种物质薄片(金、铜、铝等)的α粒子,这些薄片是放在放射源和荧光屏之间的,卢瑟福想看一看马斯登能不能看到什么奇异现象,当时大家都接受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按照这种模型,α粒子应该很容易地穿过原子球,不应该发生散射现象,但是马斯登注意到,虽然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了薄片,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散射现象——有一些粒子好像是跳回来了,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卢瑟福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后,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原子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原子核),在核周围的一定轨道上转动着带负电的电子。
1918年,卢瑟福接替退休的汤姆生的职位,担任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他在那里一直工作到逝世。
有关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不改变方向;
α粒子碰到电子后运动方向几乎不发生改变;
α粒子散射实验,肯定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依据。
[作业布置]
第三篇:原子核结构的教案设计
新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原子核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磁场区分质子与中子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1、原子核的组成问提:质子:由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中子:发现的原因是什么?由谁发现的?(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发现原因:如果原子核中只有质子,那么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应等于质子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但实际却是,绝大多数情况是前者的比值大些,卢瑟福猜想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
小结:
①质子(proton)带正电荷,电荷量与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中子(nucleon)不带电,②数据显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十分接近,统称为核子,组成原子核。
提问:③原子核的电荷数是不是电荷量?④原子荷的质量数是不是质量?
提示:③不是,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量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那这个倍数就叫做原子核的电荷数。
④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那这个倍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
小结:③原子核的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④原子核的质量数=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⑤符号表示原子核,X:元素符号;A:核的质量数;Z:核电荷数
一种铀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35,问:它的核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多少?(核子数是235,质子数是92,中子数是143)
2、同位素(isotope)
(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而互称同位素。
(2)性质: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数目,也决定了电子在核外的分布情况,进而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因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提问:列举一些元素的同位素?
提示:氢有三种同位素:氕(通常所说的氢),氘(也叫重氢),氚(也叫超重氢),符号分别是:。
碳有两种同位素,符号分别是。
第四篇:《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教案1
《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
(一)引入 新课 复习提问:
1.卢瑟福通过什么实验产生了质子?试写出这个实验的核反应方程式.质子的发现引导人们更进一步去研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10多年后,科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了原子核中另一种新的基本粒子——中子.(二)教学过程设计 1.中子的发现.(1)卢瑟福的假说.质子发现后,有人提出原子核可能是由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但这设想在解释除氢原子核外的其他原子核时遇到了困难,大多数原子核的电荷数与质量数不相等,如铀238的电荷数为92,若都由质子组成,其质量数也应是92,而除质子外剩下146的质量数是什么呢? 1920年,根据以上分析,卢瑟福曾预言:可能有一种质量与质子相近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存在,他把它叫做中子.(2)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实验.1930年发现,用钋(Po)放出的α粒子轰击铍(Be)时产生一种射线,这种射线贯穿能力极强,能穿透十几厘米厚的铅板,当时人们已知的射线中只有γ射线能穿透铅板,所以认为这种射线为γ射线.1932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这种射线去轰击石蜡(含有大量氢原子),竟从石蜡中打出质子,如图1(用投影幻灯片打出),由于被打出质子能量很大,与γ射线的能量不符合,但这射线究竟是什么?约里奥·居里夫妇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3)查德威克实验.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仔细研究了这种射线,发现它是中性粒子流,在磁场中不偏转,它的速度不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因此排除了它是γ射线的可能.后查德威克用这种射线轰击氢原子和氮原子,结果打击了一些氢核(质子)和氮核,并测量出被打出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由此推算出这种射线的质量.测量结果表明,被打出的原子核的速度是不同的,如被打出的氢核的速度有大有小,查德威克认为其中速度最大的氢核是由于未知射线中的粒子与它正碰的结果,其他速度较小的是由于斜碰的结果.(4)中子的发现.分析:查德威克认为它们之间的碰撞是弹性正碰;设未知粒子质量为m,速度为v,氢核的质量为mH,最大速度为v′H,并认为氢核在打出前为静止的,那么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知:
mv=mv′+mH·v′H,(1)
其中v′是碰撞后未知粒子的速度,由此可得:
同样可求出未知射线与氮原子碰撞后,打出的氮核的速度
查德威克在实验中测得氢核的最大速度为v′H=3.3×109cm/s,氮核的最大速度为 v′N=4.7×108cm/s
(5)
(6)将速度的最大值代入方程(6),可得:
(7)可得:m=1.15mH.查德威克还用别的物质代替氢和氮重做这个实验,可得到同样的结果.后来更精确实验测出,此粒子质量非常接近于质子质量,只比后者大千分之一多(此粒子质量是1.674920×10-27kg,质子质量是1.672614×10-27kg).查德威克发现的这种与质子质量差不多的粒子,由于不带电,所以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证实,从许多原子核里都能打出中子,可见中子也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中子的发现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中子不带电,所以更容易接近或打进原子核.不少科学家用中子轰击原子核,进一步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对近代物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由此也可看出科学的预言和假说的重要作用,它可引导人们发现新的事实和规律.中子的发现的历史事实也使我们明确,在科学研究中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否则会像约里奥.居里夫妇一样与中子这样重要的发现失之交臂.由于发现了中子,查德威克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子的发现是科学假设和理论推证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查德威克与许多物理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查德威克事后说:“先进的科学知识通常是很多人劳动的成果.” 2.原子核的组成.中子发现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看法很快得到了公认.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数为1;中子不带电,质量数也是1.在核中: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个质子,质量数为14,所以中子数为14—7=7,则氮核是由7个质子和7个中子组成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如氘
在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射出的三种射线:α粒子是氦核,它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在一起从核中发射出来的,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β粒子是电子,这是由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γ射线是由光子组成,后面会讲到.(三)课堂小结
1.在原子核由质子组成的说法遇到困难时,卢瑟福预言:原子核中可能存在着与质子质量差不多的不带电粒子,称为中子.2.查德威克通过对许多实验的分析,并运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测量并计算出被一些人误认为γ射线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从而发现了质量与质子差不多,不带电的中性粒子——中子.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它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4.了解同位素的意义.知道天然放射现象中α粒子和β粒子的形成及核反应方程式.(四)复习提问
2.一个中子以速度V0与一静止的原子核作正面弹性碰撞,原子核的质量为A,则该原子核得到的能量E2与中子的起始能量E0之比为
(1)证明上述关系式.根据弹性碰撞的规律可列出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方程:若中子质量为m0.原子核质量为mA=Am0.(1)m0v0=m0v′+mAv,(1)
(2)
(2)因为A=12,则可求
(五)作业
练习二:(2)、、(4)、(5)、(6).(3)
第五篇:递进式结构议论文 (精选)
议论文递进式结构专题
了解高考阅卷的三大关键因素:立意+结构+论证
一、【递进式结构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分论点一:“是什么”——下定义
分论点二:“为什么”——探原因:有这么做的好处
没有这么做的危害
分论点三:“怎么做”——谈做法
精彩范文
孤独与幸福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
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名言引入)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中心论点)
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
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 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诠释论点)孤独是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分论点一回答“是什么”)
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
达与淡泊。(议论)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例证)。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
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
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议例)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分论点二回答“为什么”)
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
越来越远。(议论)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论语》中的睿语无一不是孤
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例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
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
福的条件。(议例)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分论点三答“怎么样”)
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
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议论)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
“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例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
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议论)
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
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
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联系实际)
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辩证思考)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结论)
谈坚持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
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王
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
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坚持是什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
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
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井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
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为什么要坚持)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
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
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坚持需要什么)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鲁迅若不
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
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坚持
要注意什么,即怎样做到坚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 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课堂小结: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总分关系,内容上要紧扣中心论点
分论点间要有关联性。(由课堂练习里的错误搭配引出)
递进式的活用(了解)
日积月累
一滴水固然渺小,但千万滴乃至十亿滴凝聚成的力量却是我们不可小视的。石“穿”对人类来说,办
到它是轻而易举的,可是又有谁愿化作那一滴水的力量去成就这一现象呢?这便告诉我们要学会积累,积
累着看似渺小的的力量,日后将会化作巨大的能量。
积累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就像细密的针线活,要一针一针地慢慢缝好。有些同学可能会厌
恶考试,在考前只能拼命复习,但你们要知道,考试就是对平时所积累的知识的测验,如果没有长时间的 积累,光是“临时抱佛脚”,是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即便是成功,那也是暂时的幸运。这就足以证明
积累的重要性。积累可以将生活经验加以总结、升华成更高的领悟,从而帮助更顺利地学习生活。(“为什
么”)
那么,如何积累呢?(“怎么做”)
首先,我们自身不能小觑渺小的力量。当年秦始皇没有意识到两个农民领导的起义可以推翻自己的霸
权;而现在的蝼蚁筑穴甚至可溃一条江堤。渺小的力量凝聚起来是强大的,可怕的。我们只有正视这些看
似渺小的事物,才懂得在生活中积累不显而易见却正确重要的经验,积少成多,足以水滴石穿。
其次,我们要有一颗恒心。没有毅力的人是无法做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愚公之所以能搬动大山,离不
开他那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决心。只有那一颗充满毅力的恒心,才能日夜把那小小的水滴砸向石
头,若是某一滴水半途而废,则无法成就“石穿”。这便可见得恒心的重要性。
但是,只要不小觑渺小的力量和有一颗恒心我们就能积累力量吗?我们还需要懂得积累适合自己的、正确的经验。若是不在意把错误的经验渐渐积累,那将演变成难以变更的坏习惯,危害自己的生活。所
以,我们还需要一双慧眼,选择正确的经验加以积累,以成大器。
总之,小小的水滴之所以能穿石,那缺少不了渺小的力量的积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要学会拥有
一颗恒心和一双慧眼,积累渺小的力量,让它不断升华,变化成巨大的能量,才能“滴水穿石”。
二、【递进式结构二】从小范围到大范围
层次示例:自然——人——社会,个人——家庭——社会,个人——家族——民族,个人——集体——国家,个人——企业——国家,个人——国家——人类;自己——他人——国家;物质层面——精神层面??
如:中心论点:意气是弥足珍贵的。
分论点:意气是一个人的支撑架。意气是一个集体成功的基石。意气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号角。
精彩范文
诚信
信,乍一品来,无色无味,但这一“人”一“言”,在岁月的冲刷下,方显其骨耿大义。信为何物?商鞅立木于南门,五十金而树立变法之信;尾生抱桥苦等,洪水退去仍坚守桥下树立诺言之信;关云长拒绝上马金下马银树立忠君之信?? 做人诚信,忠于真实,“信”教一个人的灵魂得以净化。
十年“文革”,在那个荒烟蔓草的年代,老舍“坚持说真话”,在浊浪翻涌的世俗中不改作家求真求是的精神,受尽了讥笑嘲讽后仍是挥动手中的如椽巨笔,身行正道笞丑恶。“心存良知璞玉,笔写道德文章。”老舍因其个人的信义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家族诚信,忠于历史,“信”教一个家族的道义得以昭彰。
三百多年前袁崇焕含冤而死的那个夜晚,其帐下谋士余义士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悄悄埋葬了袁将军这位忠心的民族英雄,并立下祖训要后人世世代代为袁守墓。三百年来,余氏家族十七代人坚守着陵园,坚守着三百年来雨打风吹的铮铮道义。
“苦守陵园三百载,谁解我氏心中情?”袁崇焕忠君爱国的信义世人可赞,余氏家族世世代代的坚守更是义薄云天,谱写了家族诚信的大写华章。
民族诚信,忠于正义,“信”教一个民族的形象傲立于世。
二战期间,纳粹的叫嚣震动着整个世界,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然而,当德国人在战后提供波兰援助、清偿欧洲债务时,一个民族的诚信开始使世人重新接纳它。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曾跪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悔悟的一幕永远书写在了民族的诚信榜上。
且看日本,罪恶的法西斯阵营中它也在无辜的人民心脏上猛地扎刀,战后它不但不对中国人民谢罪,反而修改教科书、美化南京大屠杀,失信于历史,失信于世界。因为诚信,跪着的日耳曼人挺直了腰,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失信,站着的大和民族抬不起头,受世人唾弃。
问世间信为何物?秋沙洗月、沧海横流,诚信之人能在淘尽英雄的历史浪涛中留名青史;蒲苇时纫、磐石永坚,诚信民族终能在风口浪尖紧握日月旋转。
坚守诚信,可叹,可赞!
分 享
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阴,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发成果;他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在敬重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不会分享的人只能在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没有分享,便不能开阔心胸,而心胸狭隘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竹林七贤徜徉在山水之间,在分享彼此的志趣之
时升华了各自的情谊;苏轼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却喜欢互相探讨诗词、分享两人的文学见解,因而他们的友情坚如磐石;居里夫妇毫不吝啬各自的一点一滴,无论是财富抑或是科研成果,他们都与世人同享,所以他们成为了我们毕生爱戴尊敬的对象??因为分享,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渐渐消失;因为分享,他们收获了双倍的幸福;因为分享,他们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各国灿烂的文化需要世人共享。回想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文化的趋同与单一会日益严重;再想想二战时期法西斯对于人、对于文化的肆意扼杀几乎将世界一步步推向衰败。现代社会需要和谐,我们应当学会分享。因为分享能让文化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分享能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国际大环境,分享将使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温暖!
让我们懂得分享,让我们试着分享,让我们充分发挥分享的魔力,让分享这个神奇的词语在生活中熠熠生辉!
【点评】
文章首段由自然届的分享到人类社会的分享,引出分享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然后从三个方面列出三个分论点分别阐述,即“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这三个分论点逐层推进,由个人的精神,到人与人的相处,再到国家关系,逐层论述,推理缜密,层次井然。
尊严与灵魂
尊严是什么?它是生命的尊贵与庄重,它是不肯弯腰屈膝的坚持与豪放,它是令人仰视的气节与精神??它更是万物之精灵,灵魂之倚仗。
尊严是人的灵魂。
徐悲鸿曾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骨之源,来自于生命的灵魂,正是人本性中的正直与大气,尊严才会如此坦荡。我不免想到了晏子使楚的故事,他的处世不惊、南橘北枳的雄辩赢得了楚王的赏识,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这位出色的外交家的灵魂中,如果没有傲然之骨,怎会有不卑不亢的凛然之辞?所以,尊严是人的灵魂。
尊严是民族的灵魂。
无论是燕赵小国义不赂秦战败而亡的气魄,还是抗日战争中华夏民族在衰败之时发出的沉重的呐喊,一个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灵魂,由此体现。那是坚守节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伫守,那是矜持地立于世界之林的雄壮。毋庸置疑,当一个民族的灵魂不存时,这个民族也将不复存在。她的灵魂不仅来自四海之谋臣、天下之奇才的智慧,更来自贤士豪杰每一份不屈的情怀。正是他们的每一分付出,才得以使一个民族捍卫她的尊严之魂!
尊严是万物的灵魂。
尊严看不见、摸不到,但它却得以在万物之中处处体现。那是梅开林间的傲骨,零落成泥的余香;那是《赤壁赋》的豪迈,《石灰吟》的清冽;那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然,归隐田园的清高;甚至那是负荆请罪的勇敢,逆流而上的执着??万物的灵性,就在于那块沉稳的磐石,在于那道刺穿黑夜的曙光——尊严。
回归人类的本性,灵魂在那条挺直的傲骨边倚仗。尊严太宝贵又太平凡了,平凡在于它几乎处处可见,而宝贵在于,你是否能坚持你的尊严,倚仗它,登上人类灵魂之顶峰。
课堂练习
1.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中心论点,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思路写三个分论点。
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社会不成社会;③没有规矩,国将不国。
2.以“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人。”为中心论点,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思路写三个分论点。
①善待的第一境界是善待自己 ②善待的第二境界是善待亲朋好友
③善待的第三境界是善待陌生之人 ④善待的最高境界是善待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论证方法
同学们议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观点加材料的行文模式居多,议论平面化,论证缺少深度。
通病之一:构思过程中,不是主要运用充分而又深刻的说理来论证,而是用例子来搪塞敷衍。
通病之二:举例不是遵守典型而有针对性的原则,而是在议论文中讲述一个个完整的故事。
通病之三:开篇或完整复述原材料,或叙述一个故事,占去大部分篇幅,使议论无法充分展开。
一、假设分析法
用假设性语言说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假设分析法的语言标志
①如果(假如、假设、假若、要是、倘若)??就?..(那、那么、那就)
②假如??怎能??,若无??怎能??
假设性分析,必须完整地引述事实论据,然后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
正面事例 —— 反面假设
反面事例 正面假设
例1论点:勤能补拙
小时候很笨且屡次失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学生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暗下决心,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学者。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可见,勤奋是能够补拙的。
例2论点:基础训练很重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 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达芬奇这一伟大的艺术家,他在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最终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试想,假如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怎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呢?那“神秘的微笑”绝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之所在。
小结: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标志性词语:如果xx??不??,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因此(由此可见),?? 主要步骤:①列举事例;②反面假设(试想,若(如果)无??);③结果展示;④正面强调(推断事例符合中心论点)
课堂练习:创新是发展的源泉
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及其他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
海尔集团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
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所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正是由于海尔集团的不断创新,打响了“海尔”这个品牌。所以,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例3论点:不盲目模仿(反面例子正面假设)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求真务实 锐意进取新状元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