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实现财政管理精细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实现财政管理精细化的几点思考
行政政法处李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我是行政政法处的李伟。今天,我要感谢厅党组把这个讲台交给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经办人员,让我们这些小兵有机会站在这里,思考和回答谢部长、友志厅长出的这个大题目:财政管理的精细化问题。
古人曾经说过,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择细壤,方能就其高。这几年,我们很多人都读过一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他们讲述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欲成大事,须把大事做小、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好。财政乃国家肌体的命脉,政权运行的物质基础,位置特殊,责任重大。我们财政干部天天干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通过决定数字来管理财政收支,通过财政收支来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我们,每个人、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必须精益求精,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今天,借此机会,结合我处工作,向大家汇报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思考之一:什么是财政管理的精细化?有人说,精细化就是把任何事做得越细越好。我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其一,精细化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我们在财政收
入的征管上锱铢必较,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这就是精细化;我们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坚持依法依规依程序、公开公平公正,不搞主观臆断,杜绝感情因素,这就是精细化;我们在财政监督上敢于坚持原则、能够秉公执法,坚持与违纪违规行为做斗争,这就是精细化。其二,精细化是一种对财政运行进行规范管理的过程。说到规范二字,规就是建章建制立规矩,范就是实施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和办事程序,并通过细节管理来实现精细化。具体到财政工作,就是要针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监督的每一个环节,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并把这些制度贯穿到每项政策的制定、每个数据的审核、每项指标的拨付,落实到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全过程,最终实现财政运行的精细化目标。其三,精细化是一种使事物经过科学决策加正确执行后达到的良好结果。推进精细化管理,应该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围绕获得最佳效果,恰到好处地推动工作。推进精细化应当是立足于把复杂的事搞简单,而不是把简单的事搞复杂,或者把复杂的事搞得更加复杂。推进精细化应当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内涵。如果你是一位财政决策者,更多的时候需要以登临绝顶的眼界、闲庭信步的气度、大刀阔斧的手法,来集中精力谋全局、掌方向,而不能被太多的具体细节遮蔽耳目、裹足不前、贻误时机。如果你是一位财政政策执行者,在领导决策之前,你必须开展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当好参谋。在领导决策之后,则必须紧紧围绕领导决策的意图,细致严谨地组织落实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决策达到最佳效果。
思考之二:现行财政管理还有哪些不够精细化的地方?当前,我们各项财政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部门预算、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等重大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绩效评价开始试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初步建立,财政体制机制的调整完善取得明显成效。但关起门来反思,以高标准来衡量,我们的财政管理还有许多不够科学精细的地方。一是财政法律法规约束力有待增强,特别是有些法律法规与预算法相违背冲突,弱化了预算约束;二是财力与资源配置不均衡,保上紧下的现象仍然存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而道远;三是支出管理欠规范,年初预算到位率不高,年中年底追加较多,“会哭的孩子多喝奶”仍然比较普遍;四是财政管理技术手段不完善,金财工程几大系统之间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集约化程度低,没有达到提高效率、促进工作的预期目标;五是内设机构分工有待优化,沟通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单位反映,到财政部门办事要找的部门太多,办事效率不高;六是财政资金追踪问效尚未取得重大突破,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七是财政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
神有待增强,老一代财政干部那种勇于坚持原则、善于精打细算、甘于清贫奉献的可贵精神,在年轻一代财政干部身上逐渐淡化,工作中和稀泥、做好人、少担当、图享受的现象有所抬头,等等。这些都是实现财政管理精细化的阻力和障碍,必须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思考之三: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我们该怎么做?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是每个财政干部的应尽职责,是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追求,归根到底,就是要把每个人自己的事做好,具体到我们行政政法处,作为财政厅的一个窗口处室,联系50多家省直预算单位,我们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些单位的正常运转和本厅的形象。为此,我们要以本次报告会为契机,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以改进作风为前提,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以完善信息平台为支撑,服务全局,扎实工作,努力实现行政政法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培养精细化的工作团队。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工作扎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干部作风;要通过技能培训,增强对财政工作基本规律的认识,促进财政干部掌握工作方法和基本工作技能;要通过廉政勤政教育,培养勤政廉洁、甘于清贫的干部队伍。
二是着力建章建制,构筑精细化的制度基础。近几年来,围绕我处的管理范围和服务部门,制定了包括专项经费、公
务开支、内部管理等方面的40多项管理制度和办法,并编印成册。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对这些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特别是针对当前我们正在推行的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基层政权建设、执法部门收支脱钩等方面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重新制定开支标准、资金分配办法和绩效考评制度,使经费管理和日常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三是完善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精细化的工作平台。今年以来,我们抽调专业人员,正在开发行政政法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这个平台包括电子邮件系统、内部公文流转系统、指标管理系统、单位基本信息库。随着这个平台的建成,有望实现与上下左右的方便快捷联系,有望动态掌握预算单位各种基本信息,有望实现处内公文的快速流转,有望掌握各类支出指标的结构和流向,最终实现行政政法财务管理的优质和高效。
四是规范内部议事程序,完善精细化的责任机制。为了将精细化的要求落实到政策制定和支出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建立了一套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相互制约的内部议事程序,对部门预算编制、行政基建项目安排、专项经费分配、处内待分配资金研究等重大事项,坚持经办人事先按政策严格审核、分管处长按程序严格把关、处务会集体研究的工作机制,使内部管理形成了人人尽责、个个参与、共同把关的良好局面。
五是注重具体细节,夯实精细化的管理基础。在工作中大力倡导从我做起、从基础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把精细化的要求延伸到每项工作的落实、每个文件的办理。比如:在行政基建经费管理上,我们将管理延伸到各个环节,事前严格审核和控制建设规模和标准,事中严格预算评审和项目调整,事后严格结(决)算评审;在会议经费管理上,实现了会前审核、定点召开,会后经费由国库直接支付到办会宾馆的全程管理。
实现财政管理精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重在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定按照厅领导的要求,自找差距、勇于探索、真抓实干,把这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第二篇:六规范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
六规范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
**财政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规范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到位。**财政将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非税收入纳入预算体系,逐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通过编制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透明度。按照财政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科学划分收入、支出功能和支出经济分类,每年科学测算公用经费等预算定额标准,人员支出、公用支出严格分开,进一步优化收支结构,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财政预算通过综合分析经济预期增长和政策性增减因素情况,协同税务部门确定税收收入计划,根据预算单位近3年非税收入情况,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足额安排部门预算计划。
规范资金流转,制度体系到位。为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规范化管理,制定了《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审批制度》、《局机关内部控制制度》、《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工作程序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大数额资金安排必须集体讨论决定,行政经费指标的管理和审批,必须按照年初市人代会批准的支出预算,经主管股室分配后将指标下达到各单位。资金拨付由主管股室制定全年经费拨款计划,按计划由业务股室开具“经费拨款计划单”,报主管局长审批后,由预算股审核予以拨款。任何一项资金审批、下拨都必须做到有理有据,手续完备,责任到人。
规范平台运行,信息建设到位。不断加快信息化软硬件建设,财政内网实现了与全省各级财政的互联互通。启用网络办公系统,实现网上公文管理、资料查询,实现公文管理无纸化办公。启用财政、人民银行、专业支行等相关部门的网络互联,实现国库支付拨款系统网络的有效联接,进行实时管理,数据共享,对下达的预算指标,上报用款额度,由代理银行垫支,再进行清算资金、会计核算程序。
规范理财方式,创新改革到位。推行行政公务消费“瘦身”,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改革先行一步,共有112个单位、1131名工作人员参加车改,通过实行“领导干部分档、一般干部定额补贴,按月补贴到人,包干使用,节约归己,超支自负”的办法,根据职务、级别共9个等次领交通补贴费。正式启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纳入核算中心核算的预算单位共计149个账户,通过核算中心进行“零余额账户”管理的预算单位共计105个,逐步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财政资金通过该体系直接拨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启动工资统发系统,对财政统发工资人员进行指纹识别管理。
规范财经秩序,财政监督到位。通过开展财政资金检查活动,加强预算执行全过程监管,严把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个关口和财政收支各个环节,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硬化预算约束。加强罚没票据、收费票据管理,加大非税收入检查力度。加强会计执法和建账监管,强化会计管理。严格执行《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试行办法》和《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工作程序(试行)》,完成财政投入专项资金项目预、决(结)算评审工作,为政府节约了大量资金。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成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积极参与资产整合和运营。
规范目标考核,队伍建设到位。近年来,财政局多任领导逐年修改完善股室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财政各项工作梳理归集到考核项目中,以目标考核为主线,贯穿财政整体工作中。将目标考核和各项工作量化分值,另设置精神文明创建、学习培训、招商引资、宣传工作、争取资金、各项文字综合材料报送、财政期刊宣传发行、民主测评等项加分项目适当加分,实行总分突破100分不封顶。年终设置文明股室标兵、文明服务窗口、文明职工标兵、争取资金实绩突出奖、优秀信息员、省财政厅“三优”评选获奖、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表现突出奖等并予以奖励,财政队伍建设有了抓手。
第三篇:科学化精细化财政管理与绩效评价
科学化精细化财政管理与绩效评价(提纲)
李社宁
[背景材料] 1.财政收支规模扩大。1999年10862.58亿元。2003年20017.31亿元。2006年34804.35亿元。2007年45621.97亿元。2008年54223.79亿元。2010年83030亿元,2011年103740亿元
2.财政职能强化。监督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宏观调控 3.财政影响深入。经济-社会-环境 4.财政环境复杂。经济危机
一、科学化、精细化的基本要求
财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过程。财政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效果。要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必须大力推进依法理财,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工作规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岗责体系,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把握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精确、细致、深入地实施管理,并把公开透明体现在各项财政工作中,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做好财税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1.尊重规律 2.理性管理 3.公共理念
(二)精细化的基本要求 1.目标化 2.程序化 3.公开化 4.绩效化
二、我国财政绩效管理的开展情况
近年来,财政部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绩效制度建设,积极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合理应用评价结果。通过几年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树立了重产出和结果的绩效理念,增强了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意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2010年,财政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专门在预算司设立了预算绩效管理处,负责组织、指导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二是稳步推进中央部门绩效评价试点工作。2010年共批复确定115个中央部门的200个绩效评价项目,比2009年增加21个部门、33个项目。确定中央部门2011年绩效评价项目242个,涉及149个部门,比2010年增加34个部门、42个项目,除部分绝密部门、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单位外,绝大多数中央一级部门已纳入绩效评价的范围。三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工作扎实起步。2010年将“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纳入绩效评价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2011年增加“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9个转移支付项目作为绩效评价试点。四是建章立制,规范绩效评价管理。制订下发了《财政部关于开展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411号)和《财政部关于开展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424号)两个绩效评价办法,指导、规范了2010年两个转移支付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五是加大培训,扩大宣传等。组织17个中央部门、31个地方厅局从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52位同志,参加了我部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举办的绩效评价培训班,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及时宣传预算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扩大了影响,交流了经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下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是: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绩效理念;建立健全制度,夯实管理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流程;扩大试点范围,规范试点项目;拓展结果应用,增强绩效约束。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的实现为向导,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三、财政绩效管理的依据
(一)财政职能
(二)政府职能
(三)社会需要
(四)公共利益
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
(二)对比分析法
(三)公共选择法
(四)最小费用法
(五)逻辑分析法
(六)指标评价法
五、指标评价法的运用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二)指标涵义的界定
(三)指标权重的划分
(四)指标分值的计算
(五)指标结论的确定
六、评价报告的撰写
(一)规范性。文件规定,撰写规范
(二)一致性。前后对应
(三)准确性。
评审报告填写各类数字要准确,评审报告文字表述要准确,结论意见要准确,要符合实际情况。
(四)完整性。报告格式、报告内容以及报告附件等,都要注意它的完整性。
【主讲教师简介】
李社宁,1985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现为西安财经学院教授,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附】新中国历任财政部长 薄一波(234部长)
1949年10月19日至1953年9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任财政部部长 邓小平(实事求是部长)
1953年9月18日至1954年6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 李先念(稳健部长)
1954年6月19日至1975年1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 张劲夫(拨乱反正部长)
1975年1月17日至1979年8月17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吴波(过渡部长)
1979年8月17日至1980年8月6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王丙乾(分灶部长)
1980年8月6日至1983年6月20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1983年6月20日至1992年9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任财政部部长 刘仲藜(秘书部长)
1992年9月4日至1998年3月18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项怀诚(分税部长)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财政部部长。金人庆(税务部长)
2003年3月17日至2007年8月30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谢旭人(精细部长)
2007年8月30至2013年3月15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楼继伟(昔日少壮派,功能部长)2013年3月16日至今
第四篇:坚定财政“大监督”理念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全省财政监督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坚定财政“大监督”理念
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赣榆县财政局
近年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监督局和市局监督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赣榆县财政监督检查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准确把握监督方向,实施有效监督,全力打造财政“大监督”理念,确立财政监督地位,突出财政监督职能,树立财政监督权威,保证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绩效。
一、坚定理念,完善财政“大监督”机制
随着财政收入的日益增长,财政性资金支出项目逐年增加,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按照省厅关于建立财政“大监督”机制的要求,我局提出了“人人都是财政资金监督员”的口号,确立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部关联的财政“大监督”理念。以财政“大监督”理念为牵引,扩大监督检查的广度,拓展监督检查的深度,促进财政监督与财政预算、执行紧密融合,在总结机制建设推进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监督层次,使财政监督进一步为财政管理服务、为完善财政政策服务、为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服务。
为保证“大监督”的理念贯彻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我局在监督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在提升监督水平上做文章。一是建立大监督工作制度,实现监督检查统筹规划。认真学习领会省厅关于建立财政大监督机制的要求,学习借鉴兄弟市县的先进经验,结合赣榆财政监督工作实际,2010年,我们制定了《赣榆县财政局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办法》、《赣榆县财政局财政检查复核工作暂行办法》、《赣榆县财政局财政监督检查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赣榆县财政局财政检查聘用专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又制定了《赣榆县财政局部门预算综合检查操作规程》,从制度上初步搭建起我县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的框架,并在具体工作中逐步完善,充分发挥专职机构对监督检查工作的综合管理和指导协调作用,积极主动为局属单位和业务科室开展各项监督检查提供全方位保障。二是督促检查项目正常实施,确保监督职能有效发挥。及时了解局各业务科室、财政所及直属单位的内部监督检查情况,主动沟通,督促指导,通过查前上门培训辅导、查中派员全程参与、查后提供政策指导、检查成果共享利用等,协助局属单位和业务科室加强对检查质量风险的控制,确保监督检查的效果,财政“大监督”机制的雏形已初步形成。
二、统筹安排,围绕计划实施五项检查
我局于每年年初都认真制定全县财政检查计划,围
绕检查计划,重点做好五项检查。
(一)加强财政内部监督,促进财政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县依据《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每年都对基层财政所和局属事业单位以及局业务科室开展检查。一是每年对18个镇财政所和4个局属事业单位开展财务检查,结合年初签定的财政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各镇财政和局属事业单位上一执行预算、税收、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基础管理等经济事项进行全面的稽核和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促进各镇财政和局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运行的轨道;二是每年组织一次乡镇财政业务互审,加强各镇财政所之间业务交流,树立标杆业务镇,激励全县各镇在财政业务上帮学赶超,共同打造高效廉洁财政;三是对局国库科印鉴管理情况进行突击检查,每年最少六次。强化国库科印鉴分设管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四是对国库科银行账户、对账单等进行检查,通过对账核查、重点抽查,进一步规范了银行账户管理,近年来共清理了43个账户,添置了保险柜,强化银行对账单、定期存单的管理。
(二)开展部门预算检查,确保部门预算科学高效。按照省市关于对预算单位三年查一轮的要求,结合我县各预算单位实际情况,拟定每年部门预算检查方案,按照《赣榆县财政局部门预算综合检查操作规程》,及时开展检查。主要检查预算执行情况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资金的安排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否存在浪费现象等。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形成检查报告,要求预算单位进行纠正和整改,规范预算单位的财务行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
(三)加大会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做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一是按照省厅《关于委托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日常监督工作的通知》(苏财监[2011]39号)要求,对我县两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研,研究日常监督办法。采取自查与检查查相结合的办法,下发检查通知书,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先对照省厅文件开展自查,写出自查总结,我们再按照《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对照省厅要求,逐项进行核实。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行为,提高了执业水准。二是拟定2011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方案。结合各项财政专项检查,对各镇财政所、局属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检查单位以及“小金库”重点检查单位,均同时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并对2户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重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单位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支出票据不规范以及无证上岗等问题,责成单位进行整改,有效地维护了《会计法》的严肃性。
(四)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建立预防“小金库”长效机制。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部署和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实
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2009年至2011年共对392家行政事业单位、196家社团和3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检查。三年来,共查出“小金库”15个,涉及资产资金总额计317.88万元,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150.93万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4.04万元,社会团体12.898万元。均已按照“小金库”治理的政策界限进行了处理处罚,其中调整规范账务处理269.76万元,收缴国库35.21万元,罚款0.3万元。通过“小金库”专项治理,有力地震慑了财务管理不规范行为,增强了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严守财经法规的观念,遏制了私设“小金库”现象。同时,我县积极探索建立预防产生“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三年共建立18项管理制度,涉及资金、资产及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努力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五)严抓专项资金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通过业务培训、交叉检查、上下联动、组成联合检查组等多种检查形式和手段,有效开展专项资金监督检查。2011年我县重点对一事一议、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和企业帮扶专项资金等项目开展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并限期要求有关部门进行整改,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三、常态管理,实施监督检查专项考核
2012年,我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将以此次全省财政监督
工作会议为契机,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赣榆县财政工作实际,制定2012年全县财政监督工作计划,认真谋划,扎实工作,实施常态化管理。在继续抓好五项检查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我县财政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办法,以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权责统一、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业务科室的监督检查工作进行考核,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确立财政“大监督”格局,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第五篇:四项措施扎实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
四项措施扎实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
一是强化财政信息化管理。以“金财工程”建设为契机,建立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网络信息系统、部门预算管理系统、非税收入监缴系统、工资统一发放系统、乡财旗管理软件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等大型软件应用系统,基本实现了财政核心业务的信息化、系统化、自动化、现代化,各项财政性资金从征收到分配、从安排到使用,资金运行的全过程都使用计算机操作并由网络程序控制,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收付效率,为全方位监控财政资金运行提供了信息平台。
二是切实加强政务公开建设。以全旗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开通了“财政信息网”,提供了财政资金支付等相关查询;为会计考试人员提供了会计考试成绩等相关查询;定期将务业务股室财政收支、项目申报、办事程序、办事期限、服务承诺向社会公布,增强了财政工作的透明度。
三是在资金管理使用上实行精细化。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确保重点,压缩一般,厉行节约,财政保障能力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是健全支出体系,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断制定完善基础制度机制建设,逐步做到事前有绩效目标,事中有绩效跟踪,事后有绩效评价,力求实现财政支出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作用,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评审体系,形成对政府工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进一步将投资评审工作与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紧密结合,建立起先评审后预算编制、先评审后招标投标、先评审后决算审批、先评审后资产移交的拨款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