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文章标题: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严征管”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税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税务部门贯彻落实严征管要求的具体举措。从征管工作的细微环节和具体问题入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一、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关键是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人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首要的是要加强对税收征管主体——税务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形成一种人人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居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定位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努力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人本理念,激发干部工作热情,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努力营造人尽其才、安居乐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各种争先创优活动,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使每一名税务干部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干部职工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建立健全税收执法责任制。将税收的征收、管理、稽查等执法工作,细化为具体的执法岗位,以岗定责,以责定人,构建完整的岗责体系;对每个岗位的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等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设计科学、严密的工作规程;以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为标准,对执法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建立奖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评议考核体系;与评议考核、执法检查相衔接,实行严格的过错责任追究。二是要严格落实好以查促管工作制度。通过税务稽查,不仅要查处纳税人违法违规的问题,也要发现和分析税务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强化税务干部的责任意识,为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指明方向、找准症结、提供对策。
二、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重点是抓住征管工作的具体环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体现着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凝结着管理的质量、效率及效果。只有不断地关注细节,认真加以规范和解决,才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纳税人户籍管理。这是税收征管工作最基础、最基本的管理环节。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征管范围,落实管理责任;建立户籍日常巡察、实地核查工作制度,防止漏征漏管;健全户籍管理档案,及时归纳、整理和分析户籍管理的各类动态信息,强化和细化管理。
2、纳税申报管理。尽快探索完善纳税评估管理制度,使之成为税务机关强化税源管理、解决申报不实问题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同时,要规范申报资料在征、管、查环节中的传递,注重申报信息的应用。
3、税源管理。强化税源管理,一是要明确管理责任。二是要明确管理重点——税基,就是要核实纳税人的收入与支出。三是实施分类管理。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根据其生产经营状况和纳税信誉好坏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后,实施与之相对应的监控办法。对重点税源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对市场税源实行划片集中征收管理;对零星税源借助各行业、部门的管理优势,实行源泉控管综合治理;对关、停、并、转企业,失踪户、非正常户等特殊税源,按地域分户到人,实行行业监控和户籍管理,定期开展清理。
4、征管工作规程。征管工作规程是开展税收征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的操作规范,包括业务处理流程及与之相关的表、证、单、书等,建立科学、规范、严密的征管工作规程,是推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基本要求。由于各地在征管模式及计算机应用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完全制定全国统一的征管工作规程难度很大,但其中的对外执法类业务流程及其相关文书必须统一。
5、税务稽查。通过加强案件的综合分析和个案分析,提高税务稽查工作水平。一方面,通过综合分析,及时掌握涉税案件的发生、分布特点,作案手段和发展动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打击涉税违法活动,以提高税务稽查的预防能力和主动出击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个案分析,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为税收执法责任追究提供依据,以查促管,发挥好监督与促进的作用。
6、办税服务。在进一步简化涉税审批环节、简化涉税审批手续、简并涉税文书、缩短办税时限的前提下,使纳税人的各类涉税事项能够在办税大厅直接审批办理的,全部在大厅直接办理,对办税大厅不能直接审批办理的,也由大厅统一受理并实行内部流转、统一回复,使办税大厅的办税功能更为健全,纳税人办税更为快捷便利。
税收征管是一项综合的工作,每个环节都是税收征管这一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
第二篇:对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对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税收征管一直沿用税收专管员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专管员“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信息专属、不能共享,征、管、查三权集于一身”。80年代后期,为适应经济体制整体改革和推进实施新税制的需要,我国税收征管开始探索改革,由传统的税收专管员全能型管理向按税收征管业务职能分工的专业化管理转变,逐步建立了“征、管、查三分离”或“征管与检查两分离”的征管模式。
1995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税务总局在对征、管、查“三分离”和“两分离”的做法进行总结和扬弃的基础上,于1997年确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30字”税收征管模式。但是伴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旧征管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突出表现为税源监控管理意识弱化,“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现象凸现。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对原“30字”税收征管模式加上了“强化管理”4个字,形成了 “34字”税收征管模式。
随后,围绕着正确贯彻“34字”税收征管模式,特别是“强化管理”这4个字,总局进一步提出税收征管工作要以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优化纳税服务和强化税源管理为重点的思路,并从加强征管基础工作、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纳税服务、整合信息资源以及强化税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明确了深化改革的任务。我国税收征管工作开始进入到完善征管体制,深化信息数据应用,全面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
一、白银国税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近年来,白银市国税局立足本地税收工作实际,着眼全国征管改革发展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税收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是健全税源管理机构,组建专业化的税源管理队伍。全市共设立31个税收管理分局,配备税收管理员219人,占在编539人的41%。承担着1019户一般纳税人、1839户小规模纳税人和13195户个体纳税人的税收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分析、评估、稽查、管理“四位一体”的税收管理机制。通过税收分析宏观预警,纳税评估具体落实,税务稽查重点打击,实现税收管理在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的风险防范和控管机制。自机制建立以来,通过税收分析发现税收征管问题和薄弱环节8项,发布核查项目34个,共增加税收收入1603.73万元,提出整改措施12条,达到了环环相扣,整体提升的效果;三是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税源管理水平。在全市74户中小型煤炭企业中安装煤炭产量监控系统155套,实现了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实时监控,达到了税收源泉控管的目的。自2008年10月份该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增加增值税收入5400万元,在生产经营正常的情况下,预计每年可增加税收4000多万元。在重点税源行业中推行自主研发的大企业监控软件。对其能耗、物耗等关键生产要素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设定每一环节预警指标,自动提取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分析报告,提出核查疑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风险。四是利用第三方信息促进税源管理。与工商部门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工商登记信息与税务登记信息的电子交换,通过自行研发软件清分比对,及时开展漏管户清理,促进纳税人户籍管理。从石油公司、车管所、烟草公司、房管局获取社会加油站油品分配信息、车辆销售信息、烟草零售个体户的卷烟配送信息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售房信息,对相关纳税人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核查。从供电部门获取纳税人的用电量信息,开展水泥、铁合金、石膏粉等行业纳税评估和税款核定,进行以电评税或以电定税。从农业发展银行获取农产品收购单位的存贷款信息,据此核查农产品收购企业的纳税真实性。第三方信息的利用,拓宽了管理思路,细化了管理过程,丰富了管理手段。五是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优化纳税服务。通过广泛调研、大力宣传,密切配合以及注重跟踪问效等措施,在全市11000多户不达起征点中推行短信申报,占个体户80%;在全市所有一般纳税人和83%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推行了电子申报软件;在4138户纳税人中推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占企业纳税人及个体达点户的87%,以优质的纳税服务方式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六是注重夯实税收管理基础。开展“税收征管基础强化年”活动,重点从纳税人户籍管理、资格认定、发票和税收票证管理、申报征收、税源分类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纳税服务、数据质量和征管资料管理等方面进行强化管理,为促进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白银国税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纳税人户数和税收收入双双大幅增长,税源监控的手段和力度明显加强,纳税服务的水平稳步提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漏征漏管户现象比较普遍,纳税人异常申报依然存在,税收征管基础还有许多薄弱环节。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我市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
从主观原因方面看:一是理念不新颖,缺少清晰思路。不能深刻理解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内涵,对税收管理现状认识不清,内在规律把握不准,发展趋势预见不强,管理目标不明确;二是责任意识不强,缺少工作主动性。对纳税人的各种动态信息不能积极地、主动地、敏锐地去依法调查收集,工作浮于表面,停在完成上级安排上,不能够静下心来去分析,集中精力去挖掘,及时依法去解决税收管理中存在的疑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三是相关知识不精,缺乏工作技能。对税收管理、财务会计、相关法律和计算机知识学习掌握不够全面,运用不够精通,缺少对税收管理的系统分析能力、预测评估能力、全面监控能力和专业化管理能力,只能停留在应付的层面;四是法治观念淡薄,缺少风险意识。对税收执法过程中一些环节调查不详细,核实不认真,服务不到位,审批不规范,存在执法随意性,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五是质量观念滞后,缺少系统监控。对税收管理的现状分析监控不及时,基层税务人员只注重完成征、管、查各项任务,认为质量监控是上级部门的事,只要软件监控不出问题,上级部门不考核追究,就完事大吉。尚未形成人机结合,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税收管理质量监控格局。
从客观原因方面看:一是税收管理对象纷繁复杂,相应地增加了征管难度。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等日渐复杂,企业集团、跨国公司、有限合伙等不断涌现,连锁经营、直销、电子商务等层出不穷,而且数量迅速增长,身份频繁变换,给税收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二是社会监控体系不健全,协税护税网络机制未能充分发挥效应,税收监控缺乏群众基础。尚未与宏观经济部门实现有效的联系协作,与工商、地税等经济部门的信息交流还停留在国税部门“一头热”的局面,与供电、银行、房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仍不够通畅。广大群众更是对纳税人的税款缴纳情况漠不关心,协税护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三是结算制度的缺陷造成税源失控。在我国现金结算普遍,从而导致纳税人的收支十分容易游离于税务部门的监控之外,形成监管真空。同时由于公民索取普通发票、维护经济秩序的意识淡薄,或因经销商采取要票不同价的方式诱导消费者不愿索取发票,从而达到销售不开发票,收入不入账,也不申报纳税的目的。制度上的缺陷造成纳税人轻而易举地偷逃税款。四是税务经费紧张致使税收管理信息化难以推进。对纳税人生产和流通的关键环节安装称重或视频监控设备,对其销售发票实行网络开具是实施税源监管的一种有效措施。但这些技术往往需要委托技术单位或与生产厂商共同完成,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加以支持,在不允许向纳税人收取的前提下,基层税务机关也只能鞭长莫及。
三、对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初步设想
(一)树立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所谓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税收征管工作的规律,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税收征管制度体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征管工作,提高管理的实效性。所谓专业化管理,就是要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充分运用其掌握的专业技能,探索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为重点的分类管理,达到加大管理力度和强化管理深度的目的。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三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其中,科学化强调探索和掌握管理的规律,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专业化强调根据纳税人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是加强管理的基本方法;精细化强调管理要精确、细致和深入,是加强管理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牢牢把握新时期税收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广泛调研白银税收管理现状、经济税源结构、干部队伍素质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意识和荣誉意识,有效指导全市税收管理工作实践。
(二)探索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要始终坚持以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强化税源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为重点,从健全机构设置、完善岗责体系、优化服务流程和强化责任追究入手,不断推进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税务管理机构。打破现有的重点企业属地管理的格局,把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将行业特点类同,生产工艺相近的大企业集中到同一税务分局,实行专业化管理。将税源相对较少的农村税务分局进行整合,对非重点税源行业的纳税人实行属地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严格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基础管理。按照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从税法宣传、户籍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调查、信息采集、纳税评估和资料管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权利分离、职能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配合。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网上考核与实地考核、纳税服务考核与执法责任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税收管理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地考核监督,强化过错责任追究,保障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
三是实行专业化分类管理。应在总结现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纳税人规模和行业作为分类的主要标准,从宏观分析地区产业链和行业规律、微观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律和涉税信息变动规律入手,按照不同类别纳税人的特点,提炼把握每一类、每一个行业甚至每个纳税人的税收征管规律,科学确定管理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监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申报纳税情况。对大企业税源,要充分应用综合软件和监控软件,全面掌握企业基本信息,防范内部销售确认不合法及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科学预测税收收入,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对中小企业税源,要从不同行业纳税人相关信息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综合评定。对个体双定业户税源,实施划片管理,注重管片交流,在管理重点上突出抓好个体大户的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实行以票控税和计算机定税。
四是建立税收预警监控体系,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建立税收征管的预警监控体系,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运用科学方法设计监控指标体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监控指标上下波动幅度确定其预警值,并将预警标准指标设定在软件内,由计算机监控系统对纳税人每个时期的监控指标进行自动监控。税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申报纳税、综合经济指标、行业税负以及税务检查处理等各类动态情况的分析,及时对照上级税务机关发布同行业税负及预警标准,比较各部门上报统计部门的指标,结合各级协税护税、部门配合等各类相关统计分析信息,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对生产经营规模较小,预警指标应用少的纳税人可由税收管理员实施评估,对生产经营规模大,会计核算复杂,预警指标应用较多的纳税人可专门组建税源管理科或纳税评估小组实施评估。五是建立外部信息交换机制,提升信息管税质量。要在规范和提高内部信息质量的同时,积极关注外部信息的采集,根据数据分析和纳税评估的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和财务核算信息,采取由纳税人自行申报与税收管理员定期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采集。畅通第三方信息获取渠道,要建立与工商、银行、财政、审计、外汇管理、技术监督、公安、法院、民政、交通、房产、建设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机制。定期与这些单位就涉税信息进行交换,为税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六是强化发票管理,实行以票控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稽核比对,加大协查力度,严厉打击利用专用发票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研究普通发票管理的有效措施,在不达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中推行定额发票,在其它的普通发票使用户中推行网络发票,有效解决“大头小尾票”、“阴阳票”等发票违法问题。
七是全面构建纳税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准确把握纳税服务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坚持公正执法,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按照提质、减负、增效、和谐和遵从的目标要求,从税收宣传咨询服务、税收程序服务、税收维权服务、税收环境服务和税收援助服务等方面开展全员服务和专业化服务,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措施,做到在税收管理中优化服务,在纳税服务中强化管理,不断提升纳税人的遵从度。
八是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员素质。要通岗位人员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一线税收管理人员的比例,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方式,优化税务干部队伍结构。定期开展各种税收业务知识和综合知识培训,鼓励税务干部在岗自学和参加各类资格考试,组织“六员”、“七能手”培训和竞赛活动,着力提高年青税务干部综合业务素质。本着“用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50”以上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更新老年税务干部岗位工作技能,为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三篇:管理精细化 思维科学化
管理精细化思维科学化
-----崔矿通风区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
经过近两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崔矿通风区精细化管理工作已见雏形,7月份在全区各班组中推广试行。
这区党政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层次化管理,实现压力的层层传递,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他们努力在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在工作创新上作文章,在经营考核上严管理,将层次化管理不断向纵深延伸、发展。首先,为了让全区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意义,该区党政领导认真组织全区干部职工学习两级公司关于推行RMDC管理法的实施意见,让大家充分了解到实施RMDC管理法是增强管技人员管理的动力,是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职工工作责任性、主动性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积极搞好工作调研,立足实际细化工序。以5月22日矿召开的现场会为契机,借鉴综三队、综掘队实施RMDC管理法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特,对该区的通防工程队、通风队、炮工队3个队12个班组111道工序进行了细化;另外,他们还根据实际工作创造性地推进精细化管理,坚持了“科学合理、简便宜行、便于操作、管事管用”原则,制定了“通风区各班组工资材料分解考核标准”、“通风区各班组的日清日结考核办法”,使班组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主体。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工会的维权职能,大力推行民主管理,使职工干标准活、挣明白钱,班组长根据每个职工的工作情况结合日清日结考核标准将本组职工日得工资上墙公布,增强了透明度。在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这区党政班子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针对本区工种多、工序繁琐、工作量不好量化的实际,特别是瓦检工、监测工、炮工、管工等工种多是单人单岗作业,很容易造成平均分配,形成大锅饭现象。为此,区在制定考核办法、细化各工种工序时,以各工种岗技工资为基础,制定出各工种日资标准,并将员工的日工资标准分解到每个工序中,使每个员工都明白完成本工序挣多少钱,违规处罚连带多少钱。通过工作的有序开展,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消除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不良现象,解决了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的不良行为,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职工都高兴地说:这样的分配形式好,我们举双手赞成。
张卫生
第四篇:浅析税收精细化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恒久不变的努力方向。2008年,**市国税局紧紧围绕提升征管质量,创新思路,扎实工作,标本兼治、强化监控,建立了契合**征管工作实际的税源精细化管理机制,全系统税源管理质量显著提升。
一、再夯征管基础 规范数据管理
征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税源精细化的质量高低。该局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思路,从规范征管数据审核、归档、运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征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为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把好数据采集关,严格系统数据审核。数据采集是推进税源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该局从规范征管基础数据采集、审核等基础工作入手,要求责任区管理员对照征管资料目录,认真收集资料,力求全面准确,在数据采集环节,认真实施纸质资料、实际情况和征管系统数据的“三次核对”,查找纸质资料中缺失的信息,并进行补充完善,确保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征管基础数据的分类归档、综合运用做好了准备。
二是把好数据归档关,规范征管档案管理。征管基础数据的归档运用是税源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该局从现行征管工作实际出发,按照省局税收业务规范的要求,通过分局试点、深入调研、效果评估等形式,经过四次易稿,重新修订了征管资料目录,删除24项过时、不切实际的要求,将征管资料目录重新划分为户籍、户管、综合资料三大类共101个子栏目,实行企业户籍档案分户归档,户管资料企业每户一档,个体户5户一档,使征管资料便于收集、利于归档,明晰责任,方便考核,提高了征管资料的规范性和利用率。
三是把好数据清理关,强化错误信息调整。注重运用考核手段,采取定期检查和集中评比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资料的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检查和考核,切实把好数据清理关,对资料缺失征管档案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对比对不符的数据及时进行调整、剔除,确保征管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完善《工作手册》 强化责任意识
税收管理员是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主体,不断调动、激发一线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对推进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意义重大。该局根据税源管理工作的新标准、新要求,从**征管工作实际出发,继续推行《税源管理工作手册》,努力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不断提升税源管理质量。
一是重新定位,提高针对性。根据使用情况反馈,从加强税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税源管理工作手册》进行重新定位,明确开展税源巡查管理的事由分为联动办要求、分局指派、管理员自选三种,让管理员带着任务下户,做到“去有目的,回有记录”,杜绝了个别管理员责任心不强,“下企业抄账册”的做法,有效提高了税收管理员开展税源巡查的针对性。
二是规范填写,提高实用性。不断对《税源管理工作手册》进行修改和完善,对填写内容进行重新规范,具体指定为“管理事由”、“管理记录”、”综合鉴定”、”分局点评”和”管理员反馈”五大类,要求税收管理员在开展税源巡视时现场采集数据、及时完成管理记录,最终做出企业纳税状态评定,再由分局长对管理员巡查结果进行审核,并提出加强管理的工作建议,初步形成了执法有记录、过程可监控、结果可核查、绩效可考核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是细化责任,提高准确性。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将《税源管理工作手册》由活页式改为订本式,明确作为执法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经巡查的纳税人如发生重大偷逃税案件,属于管理员巡查时应当发现的问题,则追究时任管理员的执法责任,通过压力传递,激发了全体责任区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三、精心组织实施 用好监控系统
该局高度重视,放大系统的执法监察和责任追究作用,重点强化数据预警和责任监控,进一步激发全体干部的责任心和“内动力”,积极促进税源精细化管理。
一是抓模版建设,迈好起始步。泰州市局在全系统试运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之前,该局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做好数据测试、全流程走通调试等系统模拟运行工作,历经四次修改,在规定时间内,建立起了由责任人类型设置、综合评比设置、预警信息设置等8个模块、48个子栏目组成的初始化模版,为系统顺利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该局模拟运行工作得到了省局、泰州市局的肯定,制作的初始模板被省局作为参考模板在全省推广。
二是抓运用落实,迈好关键步。坚持每日反馈、按周汇总、逐月总结的工作模式,上下联动,及时收集、反馈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发现一个现象,研究一个方案,解决一类问题,深入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在落实过程中,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专人负责预警监控信息的查询,明确专人分析、修正预警信息,明确申辩、受理及审批等环节的受理时限,明确申辩、受理和审批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质量要求,强化岗位责任追究,对审核把关不严的单位
和个人,严肃追究过错责任,有力保证了系统流程的无障碍流转。同时,该局注重抓好系统预警信息的前期“筛选”处理,认真归纳、整理出容易导致预警信息的重点流程和关键环节,以预警通告的形式,提醒相关单位和个人参考借鉴、提前规避,并鼓励他们认真排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行整改、自我纠错。对逾期未整改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应制度,严肃追究责任。今
年以来,该局累计发布通报提醒12期,发布预警信息86条,涉及6个单位37人次,有35人次被追究执法责任,1项执法行为被监察纠正,有效提高了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抓完善创新,迈好推进步。根据上级局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对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丰富和完善,制订了契合**实际的《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实施办法》,新增了“税收执法信息管理系统预警监控台账”和“执法过错人工追究传递单”,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执法过错,要求填写执法过错人工追究传递单,在每月24日前报市局法制部门,对应报未报的单位,实施考核加倍扣分,对日常考核中应发现而未发现或隐瞒不报的税收执法过错行为,严肃追究考核人的过错责任,并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千分制考核挂钩,有力推进了系统运行的深入开展。2008年,该局共发出“执法过错人工追究传递单”32件,涉及4个单位56人次,累计扣发考核奖金6600元。
四、建立行业模型 强化税源监控
行业税负管理模型是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利器”。该局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以加强行业税源监控、评估为突破口,逐步建立符合**行业发展实际的行业税负管理模型,强化税源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武器”
一是综合筛选,确定重点对象。从**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第四级进行行业细化分类,明确了着手建立管理模型的33个行业,并以低于省局税负的行业、高危行业(涉农、涉废、福利企业)、重点税源行业为重点,确定了重点建设的14个典型行业为解剖对象,按照管户集中度和管理水平的不同,逐一分解到相关分局,着手搭建行业模型。
二是典型调查,精心采集数据。从典型行业中选择财务核算较为健全的企业,通过深入企业车间跟班作业,结合明察暗访及与企业相关人员约谈的方式,从所评估行业的行业特点、基本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特点等方面着手调查,对影响企业产品、产量的工艺流程、成本结构、下脚废料率、能耗率、主要材料投入产出比、单位产品工资等相关指标,进行全面采集和梳理,并加以综合分析、测算,提炼出全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管理的薄弱环节、监控关系点提示等内容,重新修正各行业基本税负指标等相关预警值,找出税务部门容易掌握并能据以加强企业税源监控的关键环节和要素,从而归纳出各行业的主要评估方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业税负评估思路。
三是付诸实践,反复论证使用。经过认真准备,该局初步建立起了33个行业的税源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该局抽调税政科及部分业务骨干组成综合审议小组,对指标数据采集的过程、方法及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并选择相关分局进行试点运用,通过实践检验不断进行丰富完善。到目前为止,该局33个行业税负管理模型已经在各分局全面推行使用,为一线税收管理员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简单便捷的参考样本,为加强税源长效管理和后续管理指明了工作方向。
第五篇:科学化精细化
1998年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21 世纪的高等教育: 展望与行动》概述第七条
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
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1二、创业素养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力量,包括理想信念、敬业精神和道德情操等。创业
素养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植、熏陶和积淀,因而,高校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必须将创业教育自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的机制之中。其主要途径和形式有:充分发挥思想
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培植学生创业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没有
思想政治工作参与,创业教育是不完整和不健康的。高校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创业教
育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化精细化思路指导下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
一与毕业生谈话
二引入创业教育
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培养目标。
坚持,专注
逆境商数
职场人士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
织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公众演说能力
人脉存折,即个人所拥有社会人际关系。资源越丰富,能力越强,个人核心竞争力相应也将
越强大。
商业逻辑思维能力,体现了创业者的经营方向与运作能力。思路决定出路,思路错误,退步
就是进步。
对于新创业来说,市场就是一切。市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只要有市场,很多问题都可以
解决。如果没有市场,解决了其他问题也没有用。
一、必要性(意义)
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
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对于高等教育实行收费的国家来说,如果大学生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以
后无法找到工作,从而使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受益无法得到补偿,就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负
面舆论影响,挫伤他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
随着今后高校持续的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必将持续上
升。高校将如何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关键是要转变我们的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
式。为此我们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革新,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缓解和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创业教育的提出和探索是高等教育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走向深化的必然趋势
和重要标志,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必然结果。1 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j】,教育发展研究,1998
年第12期。4-11页
而推进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从就业走向创业,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数量膨胀过程中的就业难问题,改善大学生的择业质量,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挖掘大学生创业潜力的必然选择,而且对于改革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从世界范围看,加强创业教育,鼓励自主创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普遍经验。加强创业教育,也是我国顺应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创业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创业教育是一项新的事业,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应性的教育模式和成熟的课程体系。
4.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创业教育
既然创业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那么就必须
在教学形式上实施创新举措。我们的教学方式的创新
主要体现在创业先锋班的教学过程的实施上,主要内
容包括:
一是小班授课。课堂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教学
效果。创业先锋班设立之初,课题组就提出坚持小班
授课,即课堂规模不超过30人。其优点体现在:师生
沟通比较顺畅、互动性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
大提高;便于营造一个张弛有度的学习环境。
二是导师制。每一个创业演习由专业教师负责
这名教师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教师,要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包括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及时掌握学生的想法;将课堂出现的问题反馈到课题
组,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方案;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之
外的困惑或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
生活态度等。
三是参与性。传统教育虽然也强调学生的参与
但这种参与多为受动性参与,即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
发言或回答问题。与之相比,创业先锋班的课堂更强
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尤其是在创业演习课堂上,学
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实践证明,提高参与程度有利于
学生相关知识的构建。
第三,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是提高创业效果的有
效途径。我们将邀请更多的创业家来校讲课,或聘请
创业家担任导师,指导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我们
希望实业界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和帮助,让学
生通过接受创业教育、从事创业实践,进而进入实质
性的创业阶段。
二、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
创造学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虽然有
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目前高校的总体而言,除了少数
重点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外,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特别
是理工科院校对创造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研究
方法、主要分支及其研究规律等知之颇少。即使是
重点大学开展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和就业指导层面上,没有开设系统的创业教
育课程,很难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无法在校
园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有些院校甚至连
创业教育的“母体”创造教育都很难开展,更谈何创
业教育。
2.思想认识不到位,创业教育意识淡薄
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
(1999年)至今,已有数年之久。从目前高校师生的思想状况看,存在认识不统一、不到位现象。主要表
现在:其一,有人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把专业知
识学好就可以了,勿需创业教育。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认识。事实上,大学生边学习边创业,在创业
中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和“闪光点”,既能巩固所学
知识,又能培养创业意识,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创新能
力都不无裨益。其二,有人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少数
创新能力比较强,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开展的教育,作为群体的大部分学生是难以涉足的。这种
片面的认识扼杀、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笔者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创新、创业的启蒙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它并不苛求学生的每次创
业实践都以成功作为圆满的结束,旨在向学生灌输
一种意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得以激发
和发展,这种教育重视的是事物的过程,而并非一味
是事物的结果。其三,有人认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
育”是学校领导的工作,作为研究课题则是某些专
家、学者的事情,与己无关,因而把自己看作“局外
人”。其四,部分师生把创业看成是高不可攀之事,畏手畏脚,不敢尝试。其五,有人对创业与就业,对
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涵义及其相互关
系的理解存在种种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3.创业教育的模式封闭,内容陈旧,方法、途径
单一
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建立起培养既有轧实理论基
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业者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通常脱离
学生的创业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模式上,搞统一刚
性的教学计划,同一专业的学生以一种模式培养,忽
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仅局限
在校内和课堂内,还是一种较为陈旧、封闭的教育模
式;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专
业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学生不能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组建知识结构;在教
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
堂教学没有把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有
机结合起来,而且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途
径单一。从而,造成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千篇
一律,同一类型和层次的人才过剩,社会所需的具有
良好的创业能力、鲜明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严
重不足,造成现有的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只能被动地
求职,缺乏自主创业的能力。
三、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1.重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需
求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
内部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造成的。高等学校必须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择业能力、适应能力。首
先,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制订上要贯彻夯实
基础,拓宽专业,注重素质,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
能力培养的思想。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树立终身教
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努力避免本科教育教学内容
偏窄、偏专、偏深的倾向,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学生能
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其次,学校应加强综合性教育,拓宽专业基础
学科范围,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建立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营造宽松的创业
教育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氛围是开展创业教育和
培养创业人才的适宜气候和肥沃土壤。罗杰斯认
为,至少有两个条件对于创造性活动是必要的,那就
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打造自由、宽
松、和谐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基本前提。
一是要改革并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
业提供宽松的管理环境。2000年1月,教育部出台
新政策规定,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
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
能力。高校应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政策的基础
上,对学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管严”与
“管活”的新途径,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创业的空间
和时间。
二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高校要把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及周边环境治理与
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为大学生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培
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广泛开
展有关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广大青年学子在耳
濡目染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并积极地进行创业实践;
紧紧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旨广泛开展如参观、访问和请优秀创业者作报告、演讲等活动。
三是要建立创业教育服务机构,保证资金来源,为创业教育提供硬件环境。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服务管理机构,其
主要工作应包括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课程开发及实
施、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审查和辅导,与校外创业基地的联系、风险投资的争取和管理、对各院(系)开展创
业教育的检查和评估等。一方面加强管理和服务,另一方面,努力创造创业教育的硬件环境。
3.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进行科学评价
尽管创业教育理念在我国提出较早,但创业教
育的真正实施不过几年时间。因此,我国高校创业
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更
缺少对创业教育的评价。然而,随着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其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变得日益重要,因
为只有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提高。评价本是一种价
值判断的过程,创业教育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意
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程度以及其
社会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评价的主要工作包括确
定评价方法、制订评价标准、实施评价和对评价结果
创业教育问题是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崭新领域。开展创业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必 然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繁荣经济、缓解就业压力最有效的途径之
一、是高等 教育改革的必然措施、是高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契机、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国际教育领域的流行趋势。针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 的开展必须在观念和教学理念改变的基础上,加强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的建 设,构造合理的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