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ap财务管理模块的主要特征
http://
(l)适用性:财务管理模块依据各国会计法规进行相应的定义,同时也适用于国际性的企业,符合40多个主要工业国对会计法规的有关要求。
(2)集成性:财务管理模块的高度集成,确保了会计信息能够满足自动更新的要求。当用户
在其他模块处理业务时,例如物料的收到和发运,这些业务所引起的财务上的变动将立即自动地
记人财务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还充分考虑了关于公司和财税方面的法规。同时它还为其用户
提供电子化处理同业务伙伴之间的数据交换的功能,例如与客户、供应商、银行、保险公司以及
其他信贷机构的业务往来。
(3)及时性:财务管理模块中发生的所有业务都会依据凭证的有关规定记账。这种规定将保
证从资产负债表到每一张凭证的审计线索。在用户完成记账之后,可以及时看到凭证、科目余额
以及相关科目的清单。用户也可以立即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分析。
第二篇:浅谈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与主要内容
浅谈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与主要内容
作者: 陈晓琴
企业集团内部的组织机构相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以下层次:集团母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企业集团往往根据集团的层次结构及自己的集权分权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相应的财务组织机构。因此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不能仅限于集团管理总部(也叫母公司或集团公司)自身,还必须关注对子公司、分部或分公司以及其他成员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控制。
一、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特征
(一)以总部一元化为核心领导已成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主体。
由于企业集团面对的是多级法人结构,不再是单一结构的经济组织,因此,企业集团母公司或管理总部想要对子公司等成员企业进行有效的治理,确保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的贯彻实施,就必须以能够对子公司等成员企业保持有效的控制权为前提。
换言之,为了保障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集团必须以总部为核心、进行财务资源优势的整合,而作为子公司等成员企业必须服从总部对财务资源实行的一体化整合重组。只有一元化的领导、一体化的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规范化的财务制度,企业集团才能产生最大的协同效应,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得以有效的解决。
(二)通过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企业管理的协调,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
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资本保值增值目标是企业集团存在的最终目的。然而这一目的能否达成,首先取决于该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的竞争优势,脱离了对市场竞争优势的充分依托,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目标最大化也就失去了源泉。而市场竞争优势的确立,则有赖于企业集团内部资源配置的高效率性。
资源整合包括等人力资源、生产资料资源、财务管理资源、技术信息资源、品牌及市场竞争优势等整合利用。管理的协调性指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其他各成员必须遵守集团公司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方向,达成企业协调有序性运行。
因此,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上,必须从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出发,通过财务战略和财务政策去协调处理各方面的权责利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成员企业经营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优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企业集团持续性地盈利性增长。
(三)采用的财务管理对策及财务控制手段将更加复杂,风险控制能力明显强于单个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日趋显著。
与企业集团大规模的产销活动相适应,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在投资决策、资金运作、结算控制等方面出现了全新的方式:
企业集团的资金运动涉及多个财务主体及其不同的层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式的结构体系。正由于企业集团具有财务资源支持及优势互补,成员企业能够进入更加广泛的财务活动领域,在融资、投资以及利润分配等形式和手段上也有更大的创新空间。
另一方面,高科技信息网络拓宽了财务管理的空间,企业集团对下属机构可实施远程结算和远程监控,财务管理也从分散走向集中。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风险可控性显而易见,因此相对单个企业,企业集团所需承担的风险明显的要低很多。
(四)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成为企业集团的总体资源实施有效配置的基本方式和财务控制的基本手段。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从资源的取得、利用、配置、整合直至最终达到的目标,始终围绕收支两条线展开,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等各种相互分离但彼此相关的职能集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价值链,将企业集团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规划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因此,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实际上是预算控制体系中的枢纽环节,而预算管理则成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
随着现代企业发展的进程,预算管理不仅成为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的重要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促进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机制的变革。预算管理与其它的管理流程、管理手段相互作用,共同支持着企业集团的业务流程(如营销管理、计划管理、采购与生产管理、库存管理)良性运转,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运用。
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具有其独特的个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也是如此。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核算管理、资本运营管理和风险管理六大部分。
(一)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基础,它以市场开拓为龙头、以效益和效率为核心,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为起点,将企业集团的经营理财活动全部纳入严格的预算控制体系,财务管理实际上成为预算控制体系的中枢。在预算管理中应注意的是:
1、预算目标必须明确,并且环环相扣。
制定预算目标,应根据企业集团的外部环境、集团资源配置的整体结构及股东内在要求,并与企业集团将来的发展方向、应达到的竞争水平及应实现的经营成果保持一致。
在明确企业集团的经营目标前提下,子公司及职能部门的分级预算目标必须与集团公司总目标保持协调、一致。即通过对企业集团经营目标的层层分解、编制、控制和分析等诸多环节,突出责任控制的思想,将集团预算目标落实到每个成员企业乃至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中。
2、权利与责任、目标相辅相成,是处理企业集团权责利关系的基本准则。
无论是投资中心、利润中心还是成本中心等哪种层次,企业集团对权责利关系的协调与利益分配的关注都是共同的。因此,预算指标的制订和衡量标准,是协调权责利关系中应当重点关注的。
① 可衡量性,即能够以设定的标准去衡量目标:针对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确定未来评估所需要的项目及相应的评估标准,通过这些标准衡量预定目标是否已达成? ② 可执行性,并具有足够的挑战性。即预算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够调动成员企业的主观激情? ③ 具有考评和激励机制。即能否客观评估上一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估员工管理能力及工作绩效?考评结果是否与激励机制挂钩?能否成为未来设定目标及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
3、分环节的预算目标下达与集团资源的总体整合,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预算管理一般分为企业经营预算和企业财务预算,下面以经营预算为例进行说明: 经营预算是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中最基本的方式,一般根据销售、生产、市场及管理等不同业务环节,根据销售总部、市场总部、生产总部、采购总部、财务总部等不同责任中心,实施业务的分段预算、资源的总体整合。
分段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测、生产变动成本预算、材料采购预算、固定性管理费用预算(包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集团费用等)、分销费用预算、广告及市场促销预算等。企业资源整合主要指:对品牌与竞争优势、产能配置、销售网络、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共享及综合利用。上述预算项目的综合,最终形成了企业经营利润的预算。
① 销售预测(NET SALES):责任中心为销售部门,销售是企业利润之源,销售预算是企业经营预算的龙头。一般来说,根据市场外部环境(如产品竞争格局)、公司发展趋势(将要达到竞争水平)及股东投资回报的要求,综合估计产品价格水平、渠道促销费用的资源投放,制订目标各区域、各品类乃至每个品种的销售额、净销售额(指剔除渠道促销费后的销售额)。通常分区域、分月份下达销售量、销售额、销售折扣及渠道促销费预算,并实行滚动考核。② 工厂营业贡献(OPERATIONS CONTRIBUTION):责任中心为生产总部,考评生产制造部门在销售预测、既定产能规划的前提下对公司利润的贡献程度。
编制预算时要注意与销售预算相配套的产能计划,以及料、工、费等资源的协调配置,并针对不同的费用性质(如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采取不同的预算控制方法:对于材料、生产人工、燃动费及运输费用等随产量变化的变动性费用,以单位变动成本进行控制;对制造费用、工厂管理费等固定费用,实行定员、定额管理,以费用定额进行控制。
③ 广告费用及消费者促销(Advertising And Consumer Promotions):责任中心为市场总部,预算控制范围:预算企业集团各品类、各广告媒体、淡旺季节投入的广告费用,以及针对消费者计划开展的促销费用。预算控制办法一般实行定额管理、专款专用。④ 销售费用(Sales Forces):责任中心为考核责任部门(如销售总部及辖属分公司),预算考核范围为销售环节的办公费、差旅费、工资奖金等日常管理费用,实行人员定编、费用定额的预算办法,按成本中心进行归集、考评。⑤ 管理费用(Head Office Overheads):责任中心为考核总部职能部门,预算考核范围为集团本部的办公费、差旅费、工资奖金等日常管理费用,实行人员定编、费用定额的预算办法,按成本中心进行归集、考评。⑥ 营业利润(OPERATING INCOME):责任中心一般为独立核算的自然企业或能够内部考评的最小责任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持久化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理由,它归根结底反映了企业各种资源整合后的最终成果,所以,营业利润是客观评价独立核算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资金管理,是传统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金犹如血液渗透于企业集团的每一个组织层面,构成了综横交错的运行网络。因此,如何强化现金(资金)控制并实现其运转的高效率性,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就是通过资金流动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保持资金流动的均衡性和良性循环,防范资金管理的财务风险与资金支付危机,促进企业集团经营和财务活动取得最大的收益。
1、选择适合集团实际情况的资金控制模式和管理流程。企业集团应根据不同的经营环境、集权与分权管理模式、集权与分权的程度、组织设计战略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资金管理模式:比如是统收统支?拨付备用金?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还是财务公司?通常还包含以下方面:
(1)明确资金管理原则。集中管理还是非集中管理?这往往涉及资金集权与分权的体制,也就是子公司是否具有资金使用权、决策权。一般而言,大部分企业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通过法定程序对全资、控股子公司资金的监控,统一管理子公司投资、融资、利润分配等重大经济事项;(2)建立资金管理流程及银行帐户的监控约束机制。建立与集团管理模式相配套的资金管理流程(包括内部结算和外部结算),规范集团内资金调度管理、银行帐户管理、关联企业资金结算流程与办法,监控子公司及成员企业资金的日常运营。(3)确定子公司或成员企业的资金使用权限、资金管理方式。在资金的申请、审批、业务处理以及与银行网上业务系统的流程控制和集成方面,制订相应的流程和岗位责任,体现财务资源集中控制的集权管理理念。(4)设定资金管理信息及资金报告系统(比如货币资金日报表、滚动资金预算等),实时地掌控企业资金运转状况,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并且良性循环。
2、做好资金筹集的财务管理。分析融资渠道、融资流程及融资成本,进行资金筹集,是大多数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核心,也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筹资时,应关注对集团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重大项目,还要考虑资金的需要量、资金成本、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合理比例、财务结构和财务风险等诸多财务问题。
3、做好资金投放的财务管理。资金投放时,应关注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结构关系,合理安排和调度企业内容资金;还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资金风险对资金的影响,以保证有效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4、做好资金调度的财务管理。应根据集权与分权程度、投资对象、投资方式及投资期限,对子公司的投资、债券投资、股权性投资等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
5、做好资金分配的财务管理。资金分配要着力于利润的分配政策和分配方法,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使得企业集团各成员之间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各种密切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其金融职能和管理职能。
(三)实施财务控制,监控资产运行和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集团资产安全完整的保证措施。
财务控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通过有效的制度形式强化对子公司及成员企业财务活动的监测、督导与控制,促进集团财务战略、财务政策及基本财务目标的贯彻落实,为企业集团整体上带来更高的财务资源配置效率。
1、统一企业集团的财务政策、财务监控体系、管理流程及操作程序。针对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资本性支出、债权债务等各环节,对子公司资产运行状况的关键控制点实行有效地监控,以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时效性。(1)建立完善流动资产计划、申购、储存、耗用等管理流程及财务管理制度:包括流动资产的取得、发出流程;资产的财务分类及盘点管理;盘盈盘亏申报与审批;资产耗费的计价和相关账务处理;采购退货和销售退货业务处理程序„„(2)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及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资本性支出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固定资产异动管理(如新增、盘盈、盘亏、报废、出售等)、盘点制度与流程;固定资产的财务分类、卡片管理、日常维护管理(包括小修、大修、改良等);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规定;共同使用资产折旧的分摊方法和标准„„(3)建立应收账款形成、收款、核销、对帐管理流程与制度规定。包括:公司客户管理(客户类别、数量、编码规则)、分类及信用额度;客户付款种类、方式、期限、折扣规定;客户应收账款付款条件和现金折扣的处理程序;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提取、坏账损失的确认„„(4)建立应付或预付账款形成、付款审批、付款流程及对帐流程。包括:公司供应商财务管理;采购供应商、广告供应商、设备/工程供应商、运输供应商的关键控制程序;付款种类、方式、期限、折扣?运费处理流程;货到无票的处理规定„„(5)建立其他债权债务管理的管理和约束机制。比如:员工备用金借款以及员工费用报销流程(包括相关部门、人员和流转单据);集团差旅费、通讯费用等报销标准„„
2、对资产的耗费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1)企业集团各种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原则及管理规定:比如标准成本法还是实际成本法?是分步成本还是分批成本?(2)制造费用分摊标准及分摊依据的规定。(3)各项产品的直接料料、直接人工、委外加工及制造费用是否设置标准成本。(4)各类期间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流程、分配方法和分配标准。(5)各种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的分配及归集办法。
3、建立和完善会计控制体系,实行资产保全,防止资产的流失和贬值。包括:集团内部的定期财务报告制度、集团关联交易管理流程与内部交易价格,建立财务核算、物料管理、生产、销售与分销等共享信息平台,为财务的实时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四)规范财务核算管理、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建立并完善企业集团的财务报告信息系统,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1、建立与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报告信息系统——形成从信息质量标准、报告标准、内容结构以及组织程序等方面确立一整套明晰的、规范的信息报告流程。
2、将会计信息转化为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将法定会计报表转换为企业内部的管理报表。财务管理中的核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不同,会计核算要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侧重对外提供会计信息。财务管理中的核算管理是按照企业集团要求对内部各种经济现象进行核算分析,服务于企业管理当局。如标准成本核算与考核、利润中心核算与考核、费用中心核算与考核„„
3、财务集中核算:根据企业集团集权与分权体制、不同阶段的管理要求,利用ERP或用友等管理工具和财务信息的平台,选择不同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模式:比如集中核算、分散核算、分散核算集中控制或者分散核算集团并账等,实现数据集成和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和使用价值。
4、集团合并报表:在集团各成员企业分别进行会计核算并提供会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企业集团各类会计报表和管理报表的汇总和合并。
(五)实行资本运营管理、实现企业价值增长,是企业集团对子公司保持有效控制权的前提之一。
资本运营将企业集团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各种生产要素,变成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各种途径优化配置,通过对成员企业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有效运营,最大限度实现企业集团的增值目标,确保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的贯彻实施。
1、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制的企业集团里,控制权研究的实质是产权结构。加强对成员企业的资本运营监管,应根据集团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战略目标取向,针对集权与分权不同体制及其权力层次,确立一种具有内在制衡约束机制的股权控制结构,实现集团财务治理的高效率,是企业集团对子公司股权结构应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2、对重大产权变动事项,应关注子公司的重要程度即在集团中的战略定位、股本规模与股权集中程度、市场效率等因素,并对兼并、联营等事项进行专项财务分析,为企业集团提供决策的财务依据。
(六)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防范及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集团健康良性、持久发展的关键。
集团财务凭借其强大的核心产业优势、市场网络优势、信息资源优势,统驭着整体财务资源的配置与融通,处理集团与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通过预算控制、授权控制、制度控制、内部审计、风险预警等管理工具,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冲突,监控督促成员企业贯彻和遵循集团战略与政策,提高集团整体的运行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1、预算控制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控制是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过程、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并通过逐级分解办法将目标落实到组织的各个单位。各级财务部门通过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事中、事后的监督与控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必要时修订原定的目标。
2、授权控制
财务权限涉及着各方面的根本利益,财务管理又是集团业务运行控制的中枢。集权与分权除了要考虑战略需要外,还必须充分考虑控制问题;针对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经济合同管理等关键控制点,制订相应的授权机制。比如资金付款审批权限、经济合同审批权限、资产处置审批权限以及固定资产业务审批权限等。
3、制度控制
对于敏感性岗位、关键性岗位(比如出纳与会计、会计与仓管等)必须建立相应的牵制措施和约束控制手段,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根据集团与关联企业、总公司与分支机构等财务关系,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对子公司及成员企业实行制度控制:如统一会计核算办法、建立关联交易价格与交易流程、规范标准成本管理、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制定相应的《企业集团成员标准成本实施细则》、《关联企业内部交易价格及结算流程》、《企业集团差旅费等费用报销规定及开支标准》、《企业集团内部管理报表填报规定》„„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规范,不仅有助于成员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标准化,更有利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5、内部审计控制
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明确主要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制定符合集团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模式,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地对集团辖属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和内部检查。
常见的内部审计包括:企业负责人的离任审计、专项审计、审计调查、内控制度及业务流程审计等。在我国知名企业XX集团,对事业部及分支机构负责人、财务经理(或财务主管)的离任要例行常规审计;对分支机构主要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要进行专项审计,除此之外,每两年至少一次要接受法国总部的内部审计以及第三方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审计,通过这些不同层面的审计,大大地降低了财务风险,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6、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高效的组织机制,利用会计系统的信息平台和财务预警指标,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析、风险处理、风险转移、风险防范机制,有效地驾御风险、控制风险,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常规“体检”,促使企业健康、良性地发展。
常见的风险预警包括:利用SAP或其它会计信息系统等管理工具,对客户的以往交易及资信情况等分析评估,信用期限及信用额度的检讨评级,对超过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的订单系统自动冻结,特殊情况订单解冻的反馈报告。另外,还有库存信息的预警、应收帐款预警等等。
随着现代化企业集团的迅猛发展,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核心地位将更加显著,财务规划、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企业集团的核心价值,将发挥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第三篇:浅析日本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论文
摘要:
日本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企业财务管理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介绍了日本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希望能够对构建我国公司财务管理机制有所助益。
关键词:日本企业 财务管理 特征
一、法人持股为主,股权比较集中。
日本企业分为个人企业和法人企业,法人企业95%以上是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而在大企业中,95%为股份有限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它们虽然在日本企业总数上所占比重只有0.2%,但在资产和营业规模上却占据了日本企业的半壁江山(约 50%的份额),这类企业最具代表性。
日本公司的股权比较集中,个人持股比例较低。拥有公司股权的主要是金融机构和实业公司,在金融机构中,银行持股又占主导地位。据统计,在1992年日本公司的股权结构中,金融机构持股率为44.47%,其中银行持股率为21.87%,而个人持股率只有23.85%。实业公司持股率24.36%,金融机构和实业公司二者合计持股率(法人持股率)高达68.83%。近十几年来,金融机构和实业公司持股率一直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突出地显示了股权法人化的特征。不仅如此,日本公司之间相互交叉持股的比例较高。目前,日本最有名的企业集团主要有三井集团、住友集团、三菱集团、芙蓉集团、三和集团和第一劝银集团。1992年,这6个集团内部的交叉持股率分别是21.06%、29.57%、31.68%、17.92%、18.83%和13.71%。日本企业法人之间相互交叉持股,投机动机较少,既使在公司经营不理想,股票收益率较低时,法人股东也不轻易抛售股票,这极大地增加了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公司间交叉持股的目的不在于获取股票投资收益,而在于加强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因为通过稳定经营增加企业的利润。
二、以内部董事为主的决策机制。
日本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等机关一应俱全。实践中,公司经营班子向股东大会提交的所有提案和报告几乎都畅通无阻地顺利通过,股东大会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和仪式化的。这是因为日本公司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法人大股东,且大企业间普遍存在相互持股关系,如果一方在另一方的股东大会上采取不合作态度,另一方也会在这一方的股东大会上进行抵制,这无疑会损害相互持股的信赖基础。因此,大企业股东一般都不会随意干预持股公司的经营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既使个人股东不赞成公司提案,也不可能左右公司局势,于是各公司向股东大会提出的报告和议案总能顺利通过。
日本公司的董事会成员都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几乎全部由内部董事组成,很少设外部董事,并且董事人数很多,少到20多人,多则50多人,这些董事,通常是经过长期考察和选拔,在本企业中一步步升迁上来的,大多数董事由公司各事业部长或分厂领导兼任。公司董事会成员存在等级类别,按照职务和资历的不同,其先后顺序是:会长(董事长)、社长(总经理)、副社长、专务董事、常务董事和一般董事。全部董事可分为代表董事和一般董事两大类。代表董事主要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由董事会全体投票选举产生,他们组成董事会的常务委员会,负责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代表公司对外开展业务和行使有关民事权利。以总经理为首的常务委员会成员,既作为董事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又作为公司内部的行政领导人掌握执行权,这种决策权和执行权相互统一的公司占了日本股份有限公司总数的92.8%。这说明,日本公司的财务管理不是强调个人决策和突出个人经营思想,而是以经营者为主导的集体决策机制。
三、相互约束和主银行约束相结合的控制机制。
日本公司股权比较集中,作为大股东的法人股东对公司具有较强的约束控制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主银行制。在日本几乎每一个公司都有一个主银行与之保持长期联系。主银行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银行信贷、债券发行、持股、支付和结算、提供管理信息等方面。由于主银行投资的主要目的不是股息,而是长期投资收益,因而就特别关心企业经营绩效,一旦企业经营不善,主银行会通过召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更换企业的最高领导层,从而实施对企业的控制。
二是交叉持股形成的相互控制机制。根据日本《商法》规定,公司不能持有自己的的股份,但却可以相互持股,因而通过相互持股的纽带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企业集团。在集团内部,每个公司持有多家公司的股份,多家公司又反过来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为了协调彼此间的关系,保证各个公司的利益,集团内部建立一个协调机构,即经理会。
经理会实质上是大股东会,由各法人股东的社长或主要负责人组成。经理会对集团内各个公司都具有较强的控制力,通常对各个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方针、人事安排等都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因此,日本公司的财务管理是法人股东为主的相互约束和主银行约束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机制。
四、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动力机制。
日本企业经理人员是以低薪和高声望、高地位获得有效动力的,他们的收入水平并不算高,而且高层经理与一般职员在收入上差距也不大。经营者的收入水平不高,持股率也很低,他们的动力主要来自精神激励。日本企业普遍采用职务晋升、终身雇佣及荣誉称号等方式对经营者进行精神激励。日本社会非常重视等级秩序,管理者在公司中的工作业绩突出,就会得到晋升,社会地位得以提高,会更受人尊重。
日本公司中的董事大多是从公司内部晋升提拔的,这成为公司对管理者和员工实施激励的重要手段,其激励更具长期性效应。这种动力机制卓有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理的劳动是一种专用性很强的资产”。即这种资产一旦用于某种用途,将完全或部分地无法改作它用,或即使能改作它用,也必定遭受严重的损失。这种资产的专用性是约束经营者减少“道德风险”,对公司经理施以卓有成效动力激励的内因。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经理都希望尽可能维持其与公司的交易关系的连续性,这是他们避免损失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曹凤歧: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2]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
3[3]林忠:英、日、德三国公司治理结构比较[J].经济研究资料,1995(6)
第四篇:SAP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我是赛跑网第七期的星星,跟大家分享下我在赛跑网的学习经历。
本人11年毕业,之前在一家软件公司从事软件测试工作。工作比较清闲的,但没什么好的发展前途,曾一度对未来感到很迷茫。后来从同事那里了解到SAP挺有发展前途,于是就考虑改行做SAP。网上也搜了很多关于SAP的培训机构,看完以后觉得有点过度吹嘘,培训费也比较贵。碰巧有次跟高中同学聊天说想学SAP,她是在公司内部做SAP维护的,以前在一个老师那里培训过ABAP,讲的很详细(这个老师就是彭sir啦)。在参加赛跑网之前彭老师让我在YY里听了下学员课后分享,大家都很积极,论坛里的讨论也很活跃,感觉这是一个能学到实在知识的地方。于是在今年3月参加了第七期FICO周末班。
在加入赛跑网之前我基本没有财务基础,对ERP也完全没有接触过,但彭sir在上课的时候讲的很详细还结合实际业务场景,在课后耐心解答问题,还经常问我哪些知识掌握的如何,有什么不懂的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在赛跑网上提出来他帮我解答。经过半年的学习,我从对SAP一窍不通到现在的初级顾问,这中间彭老师付出了很多。有件事让我记忆深刻,刚学完COPC时有个问题很疑惑,然后打电话问彭老师,没人接,我想那明天再问,没想到晚上10点多彭老师打电话给我说刚刚手机不在身边,看到我有打电话他就赶紧回过来了,之后耐心解答我的问题。当时真的超感动,能遇到这么负责的老师真是幸运。
在彭老师对FICO模块系统培训和面试模拟之后我就开始投简历找工作,面试时问的技术问题也大多是彭老师上课讲的知识点,后来收到两三个offer,最后选了一个。
非常感谢彭老师的培养和支持,在学习和找工作阶段他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感谢一起学习的学员们Nancy,亮哥,Runpeak,小李子,喵喵,Peter,小夏和Sky 无私的分享知识材料和面试经验,感谢赵老师,感谢赛跑网那些帮助过我的GGJJ们,有些甚至素未蒙面也会耐心帮我解答。在赛跑网的学习经历很愉快,看到这么多人共同努力,学习虽然比较艰苦但却不孤单。快要入职了,在新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挑战,但我知道赛跑网永远是我坚实的后盾。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热爱SAP的同学加入赛跑网,祝赛跑网事业蒸蒸日上,有朝一日成为SAP界的新东方。
第五篇:SAP总结
一、SAP ERP是什么?发展史?优势?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
它是成立于1972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的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优势:
(1)SAP经过近30年与全球大型企业用户的合作,SAP系统累计了大量现金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用户只需根据在系统中挑选适当的业务流程,进行配置。对软件的二次开发工作流极少,保证了用户能够把主要经理都花在企业业务流程优化上。是金蝶用友等公司无法比拟的。
Oracle:由于缺乏足够的业务流程模板和软件功能的支持,在实施中Oracle软件经常被发现无法满足企业管理上的要求。比如在大型制药企业中的必须的批次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维护管理等,Oracle根本没有此类模块。全部凭借二次开发自己编程。
(2)SAP作为ER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SAP花了2年时间进行汉化和按照中国政府的人事管理要求进行本地化。
Oracle对本地化重视不足,oracle用户还没有一家能够使用oracle软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二、SAP ERP可以给公司带来什么?
一个典型的业务流程应该包括下面六大要素:流程目的(它存在的理由);输入资源;按一定秩序执行的活动;这些活动之间的结构(相互关系和作用);输出结果;该流程创造的价值。1. 整合企业供应、生产、销售价值链
随着企业竞争范围的扩大,企业为了应对竞争。不但需要掌握自身的资源信息,同时需要将供应商和销售商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相对完成的供销体系信息。有了ERP,使企业有了实现整合价值链信息的技术平台。解决了问题。
通俗:(企业不断扩大的同时,各部门的数据统计越来越庞大,导致决策层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公司所有企业信息,信息分散导致决策延迟或者无法发现企业中的问题。而ERP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把各部门信息汇总到一起,随时可以通过ERP掌握各部门信息。)
2.管理思想改变
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事前预计、事中控制、事后审核。而ERP的思想则是实时的跟踪,管理者可以跟踪到业务的每一步操作,随时发现问题。3.信息来源的变化
ERP系统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 4.总结:
(1).提高工作效率,让ERP系统代替人工完成传统工作中大量的繁琐事务,降低员工的工作量与繁琐度,降低企业运营人工成本;
(2).提升管理效能,让ERP系统协助管理者轻松实现对工作的全过程掌控;(3).降低运营损耗,运营损耗包含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协同配合损耗,也包含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损耗;
(4).强化精细化管理能力,尤其是客户跟进的细节,生产过程中的细节,质量控制中的细节,解决多变的市场与均衡生产之间的矛盾;(5).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流问题,减少信息孤岛行为;(6).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改变企业中的部门本位观,提升部门间的协作
三、SAP ERP模块与用途?
1.SD(销售与分销):销售计划、询价报价、订单管理、运输发货、发票等管理,同时对分销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
2.FI(财务会计):应收、应付、合并、总账、投资、基金、现金管理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根据分支机构进行调整,可多语种。
3.CO(管理会计):利润及成本中心、产品成本、项目会计、获利分析等功能。它不仅可以控制成本,还可以控制公司的目标,还提供信息以帮助高管人员作出决策或制定规划。
4.MM(物料管理):采购、库房、库房管理、MRP、供应商评价等功能。5.PP(生产计划控制):对工厂数据、生产计划、MRP、能力计划、成本核算等管理,使企业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提高效率。可以把分散的生产流程自动连接,前后连贯进行。不会出现生产脱节,耽误生产交货时间。
MRP(物资需求计划):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顾客订单制定产品的生产计划,然后基于产品生成进度计划,组成产品的材料结构表和库存状况,通过计算机计算所需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从而确定材料的加工进度和订货日程的一种实用技术。BOM(物资清单):是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产品结构数据文件,也是ERP的主导文件。BOM使系统识别产品结构,也是联系与沟通企业各项业务的纽带。ERP系统中的BOM的种类主要包括5类:缩排式BOM、汇总的BOM、反查用BOM、成本BOM、计划BOM 6.PM(工厂维修):维修和检测计划、交易所处理、历史数据、报告分析。(PM多用于资产密集型企业,设备较为复杂或贵重的那种。)
7.WM(仓库管理):库存地点下又分了很多细的存储空间,管理每个存储空间的物料和存储情况。
8.HR(人力资源管理):薪资、差旅、工时、招聘、发展计划、人事成本等功能。9.PS(专案管理):项目计划、项目预算、能力计划、资源管理、结果分析等功能。10.QM(质量管理):质量计划、质量检测、质量控制、质量文档等功能。11.WF(工作流管理):工作定义、流程管理、电子邮件、信息传送自动化等功能。(让整个业务更加流畅,更加透明,更加方便快捷)
12.IM(投资管理):提供投资手段和专案,从规划到结算的综合性管理和处理,包括投资前分析和折旧模拟。
13.TR(财务管理):现金管理、现金预算、基金管理等功能。
14.EC(企业控制):根据特制的管理资讯,连续监控公司的成功因素和业绩指标。15.CRM(客户关系管理):整合客户、企业和员工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企业、员工对客户的相应、反馈速度和应变能力。提升企业销售收入。改善企业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16.SCM(供应链管理):需求管理、供应网络计划、生产详细排程计划、运输和车辆排程计划等。17.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对产品从创建到使用,到最终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数据信息进行管理的理念。
18.DMS(数据库管理):管理储存在系统中的文档。
19.SRM(供应商关系管理):能够通过持续节约成本、确保合同合规性和缩短实现价值的时间,为您提供战略价值。它可全面支持开销分析、货源开发、运营合同、请购、发票开具和供应商管理等活动。
20.SEM(企业战略管理): 编制与模拟--能够进行战略计划编制、财务报表计划编制和投资计划编制,使您能够更频繁地对预算进行更新,跟上业务环境的不断变化,将传统的自下而上的预算与从上到下的战略计划结合起来。SAP SEM帮助您将战略和目标分解为对企业每个部门和领域来说都具有现实意义的计划。
21.HANA(高性能分析):一个软硬件结合体,提供高性能的数据查询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对大量实时业务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而不需要对业务数据进行建模、聚合等。22.MES(生产执行系统):是为了建立以设备和流程控制为目的的生产控制系统,与以企业运营管理和计划的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的有效连接,使业务信息系统的产生和资源计划能够准确下达到生产执行层,同时也是产生现场产生的信息能够及时返回业务信息系统。
23.SAS:SAS 系统全称为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最早由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两位生物统计学研究生编制,并于1976年成立了SAS软件研究所,正式推出了SAS软件。SAS是用于决策支持的大型集成信息系统,但该软件系统最早的功能限于统计分析,至今,统计分析功能也仍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功能。
24.BI(商务智能):企业应用BI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对来自不同的数据源进行统一处理及管理,把数据变成信息,帮助企业把信息变成行动,把行动转换成更高效率业务操作,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25.BW:SAP BW是mySAP商务智能(BI)的集成化组件之一,为SAP数据和非SAP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管理提供一个集成的,面向商务的平台。它可以智能化地管理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海量数据信息并从中挖掘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以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从而使企业对市场反应更灵敏快捷,整个企业也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26.BO:主要用来做报表战士。BW和BO对比?
BO做出的报表在功能和画面上都比BW好,现在的项目基本上是拿BW做数据抽出和分析,拿BO做数据报表展示。
27.MPS(主生产计划): 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生产数量的计划。
28.MaxDB:MaxDB是一种企业级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来自著名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SAP公司的自有数据库技术,并由SAP公司开发和支持。MaxDB是能够承受高负载的开源数据库,它适合于OLAP和OLTP应用,并能提供高可靠性、可用性、扩展性和非常完善的特性集。
29.PMC(生产及物料控制): 是指对生产的计划与生产进度,以及物料的计划、跟踪、收发、存储、使用等各方面的监督与管理和呆滞料的预防处理工作。通常分为两个部分:PC:生产控制或生产管制(也可以称为生管)主要职能是生产的计划与生产的进度控制MC:物料控制(俗称物控)主要职能是物料计划、请购、物料调度、物料的控制(坏料控制和正常进出用料控制)等。
30.BPR(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最重要的是在组织高管层面有完善的业务流程重组管理计划与实施步骤以及对预期可能出现的障碍与阻力有清醒认识。BPR的实质是一个全新的企业经营过程(这里的企业经营过程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经营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逻辑),这个过程要不受现有部门和工序分割的限制,以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来设计企业经营过程,要面向经营过程设置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实现企业的重组。
核心: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和业务流程
根本性:根本性再思考表明业务流程重组所关注的是企业核心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做现在这项工作”、“我们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来完成这项工作”、“我们为什么必须由我们而不是别人来做这份工作”等等。通过对这些企业运营最根本性问题的思考,企业将会发现自己赖以生存或运营的商业假设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
彻底性:彻底性再设计表明业务流程重组应对事物进行追根溯源。对自己已经存在的事物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性修补完善,而是抛弃所有的陈规陋习,并且不需要考虑一切已规定好的结构与过程,创新完成工作的方法,重新构建企业业务流程,而不是改良、增强或调整。戏剧性:戏剧性改善表明业务流程重组追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转等,而是要使企业业绩有显著地增长、极大地飞跃和产生戏剧性变化,这也是流程重组工作的特点和取得成功的标志。业务流程:
时机:(1)问题解决流程所占用的时间成本存在改进的可能。(2)瞄准标杆的结果表明,与竞争者相比企业在产品或服务的配送成本或包括服务或技术支持的响应速度上存在明显的劣势。(3)在分析问题解决流程过程中,发现对满足顾客需要贡献甚微或几乎无法贡献的活动。
作用:(1)提高响应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为顾客提供支持性服务的产品配送环节。由于每个子环节的周期速度加快了,就促使紧随其后的环节跟进性动态改变,最终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2)降低成本。彻底消除无效预算。(3)降低次/废品率。随着那些容易导致次/废品出现的无效低能环节的减少,次/废品率也将出现明显的下降。(4)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流程的无效性和复杂性,意味着员工将被授予更多的权力对自身工作进行具体决策,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员工参与工作的热情和干劲。
31.BPM(业务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常见商业管理教育如EMBA、MBA等均将BPM包含在内。
四、项目完成需要准备哪些?完成一个项目的条件?
项目完成需要:
1.项目准备:项目前期工作总结,以项目启动大会为结束标志,其中包含项目计划、项目章程、组织结构、人员职责、项目工作环境等设定。
2.蓝图设计:(1)对关键用户和内部顾问进行SAP和该项目模块的概念培训,让客户掌握SAP的基本概念,对SAP的操作和运行方式有个基本的了解。(2)现状调研(3)写出蓝图文档、流程图制作等。
3.系统实现:(1)配置关系并和其他模块顾问进行测试(2)与关键用户一起进行单元测试,并负责解决测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3)培训关键用户和内部顾问基本业务流程操作(4)关键用户进行集成测试,负责解释后勤业务部门提出的疑问,并解决借口问题。(5)权限角色的设置(6)客户需求的各种单据表格的开发测试(和ABAP沟通)
4.上线准备:(1)数据收集准备(2)检查数据准备的质量(3)关键用户对最终用户进行培训(4)客户特定需求配置改动等(5)系统上线数据切换策略 5.上线切换:(1)导入上线时刻数据到新系统(2)上线后的日清操作。6.运维:日常维护工作。
7.项目优化:优化需求收集、优化清单提交、优化方案设计、优化方案确认、优化方案实现。
完成项目的条件需要具备:
1.企业高层支持2.双方项目经理互相配合3.关键用户的全程参与4.基础资料建设(数据手机)5.注重二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