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经济一体化做法和经验的探索
借鉴参考:外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做法经验探索
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为发挥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创出了一条条新路,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目前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在国内影响比较大的地区主要有: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乌昌一体化、西咸一体化等。为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他们锐意改革,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对于帮助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加快推进组群结构大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主要做法
1、浦东新区
从1990年开始实施,其管理体制经历了从90年代初的行政协调、大规模开发期的特区管制、到90年代末的行政回归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1992年,为了在开发初期起动建设和实现在体制和机制上的转变,上海在浦东新区建立了行政协调的管理体制,即原有的三区两县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变,设立浦东开发办公室,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对浦东的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构思和组织协调;市各委办局凡有需要的,在浦东设立开发办(处);设立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浦东新区开发进行总体规划研究和设计。这种开发建设管理与日常行政管理并行的管理模式,在浦东开发初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保证了开发初期规划和政策设计的快速高效。但传统的低效率的行政管理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
第二阶段:1993-2000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将黄浦、南市、杨浦三区和上海县的浦东部分,从原行政区划出,撤销川沙县,设立浦东新区。1993年初成立了浦东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这时浦东新区的管理体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党政合一,政企分离;二是高级别、高受权;三是高度精简、统一,管委会下设10个局办,工作人员比常规减少了一半。上世纪90年代浦东新区的高速发展,与这种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对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逐渐弱化,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基本结束。2000年撤消了浦东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体制,正式建立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浦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回归到正常的政治架构。
2、滨海新区
天津市在成立滨海新区前,管委会实行经济与社会事务管理相分离的管理模式。管委会是独立的政府班子,其运行架构,从行政管理制度来说,新区管委会还不是一级区政府,而是一个综合协调机构,其职能主要是负责编制新区的发展规划,对区域内发展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重要事宜进行协调,而区域内的行政区、功能区的职能和权限却是实实在在的。当时,天津市把滨海新区明确定位为经济区,把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作为新区工作的中心任务,滨海新区管委会只负责对区域的经济事务进行管理,不承担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新区管委会也不设人大、政协机构,一心一意搞建设。
2009年11月滨海新区成立时,实行一级政府管理。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建立统一的行政架构,撤销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撤销塘沽、汉沽、大港现行建制,建立滨海新区行政区,辖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全境。东丽区和津南区的部分区域,不划入滨海新区行政区范围,仍为滨海新区产业规划区域。二是构建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建立滨海新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由市委副书记兼任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同级机构比原有三个行政区大幅度精简。三是组建两类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一类是城区管理机构,成立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工委和管委会,主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保留经济管理职能;一类是功能区管理机构,成立九个功能区党组和管委会,主要行使经济发展职能。四是形成新区的事在新区办的运行机制,赋予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
3、两江新区
管理体制为“1+3”,即在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
下,由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具体负责两江新区的统一协调、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口径。在开发任务上,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会同江北、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实施“1+3”的开发模式,平行推进。
两江新区的开发平台为“3拖1”模式,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管委会是市政府直属派出机构,市委、市政府将委托两江新区管委会在业务上统一管理,再加上两江新区管委会下设1个工业开发区,3个平台拉动两江新区发展,两江新区的社会管理事务归口江北、渝北、北碚3个行政区管理。两江新区管委会,下面直接管理3个管委会,即北部新区管委会、寸滩两路保税港区管委会、工业开发区管委会。
二、基本经验
一是设立综合协调机构。各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发建设初期,大都成立一个区域综合协调机构,其职能主要是负责编制新区的发展规划,对区域内发展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重要事宜进行协调,而暂不涉及其区域的行政区划,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仍由原行政区负责管理,这种开发建设管理与日常行政管理并行的管理模式,在开发初期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保证了开发初期规划和政策设计的快速、高效运转。这种形式在上海浦东开发初期表现的最为充分。
二是实行管委会的管理模式。采取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实行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管理相分离的管理模式。使新区管理机构能轻装上阵,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心一意搞建设、促发展。
各管委会都是高规格,高受权,机构精简、统一、高效、封闭式管理,市场化运营。手续很简便,办事效率高,发展速度快。
上海的浦东新区在开发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时,就采取了管委会的管理模式,实行特区管制。
天津的滨海新区,在成立新区机构前就是采取这种管理模式。
重庆的两江新区目前实行的也是这种管理模式。
西安的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及航空产业基地、航天产业基地等也都采取这种管理模式。
三是采用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有“统”有“分”,“统”“分”结合,发挥各自优势,调动多个积极性,共同参与开发建设。
这种管理模式最典型的就是重庆的两江新区,与当年浦东和滨海在几乎一片空白上启动不同,两江新区大部分为建成区,在建成区上建设新区,涉及的一大难题就是行政体制,两江新区范围内涉及3个行政区、3个国家级高新开发园区,重庆市实行“1+3”管理体制,搭建“3+1”的开发平台。既避免了行政区划的大变动引起的组织人事及利益的冲突,又充分发挥了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统”的作用和3个行政区管理社会事务的优势。
四是实行一级政府管理体制。开发区扩权,赋予管委会更多的管理权限,实行一级政府管理。一般情况下,开发区管委会都因循了由市政府进行特别授权,管委会代表市政府行使权力的模式,管委会下设招商服务、规划建设等若干经济职能部门,管委会亦是单纯的经济事务管理机构,其主要工作是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土地开发等事务。但当开发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体制就需要创新,转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能,以便更好地统筹城乡共同发展,消除因经济管理事务与行政管理事务分开而形成的行政摩擦等问题,这就需要赋予开发区更多的管理权限,从而变得更像一级政府。如目前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苏州工业园、西安沣渭新区等就实行这种模式。但与传统的县区政府相比,它们的体制往往相当灵活,基本上是除几名管委会主任、副主任外,其余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也不属公务员编制,人员编制较少,办事程序简化,决策效率很高,竞争力和执行力很强。
五是全力争取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抢抓机遇,加快开发建设。凡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动得早、做得好的地区,都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给予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如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重庆的两江新区都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新区”,而且也都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
些地区的重视和支持,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这些地区也都充分抓住了机遇,加快开发建设,使之很快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第二篇:经验和做法(整理)
做法和经验
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行高透明度政务公开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行高透明度政务公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建设公开型、服务型、高效廉洁政府的有效途径。
如济源市的政府网站建设。目前济源市各乡镇市直单位都开通了网站,网站已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政务公开主要是领导信息、政务动态、部门概况和规划计划等政务。信息上网和信息更新及时。在线办事做到了全面、公开。住房公积金网、济源质监网、经济信息网、济源无线电、济源工商网等政府部门网站对面向社会公众,做到了全面、公开。全市各部门网站在页面布局、栏目规划、信息检索、规范域名和ICP备案等方面整体做得好。济源市政府网站建设,顺应了我国政府改革发展趋势,充分保障了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新安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采用分层次的系统模型,由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和广电视频点播中心组成网络的骨干层,三个中心之间由千兆路由器进行环型互联,远程教育中心和广电有线电视点中心可对安全级别较高的电子政务信息中心进行系统备份和支持。把当前的广电光纤和远程教育光纤相互连接起来被三个中心共用,并共租网通的互联网出口,实现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今后将要建设的所有应用系统均可利用当前统一的网络资源。全县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互联的广电和教育系统的光纤和电子政务信息中心相连,全县所有学校和远程教育中心相连,全县所有的有线电视用户可与广电有线电视系统相联。电子政务用户在接入方式上,各乡镇和党政机关均利用广电或教育光纤就近实现光纤接入;人数和业务量比较小、离教育广电光纤比较远、经济财力不足的单位可用宽带或有线电视网络接入。
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采用“急用先上”和“投资收益率高先上”的方法,逐步扩大应用,着力建好政府门户网站群系统、党委政府自动化办公系统、以搞好农民培训为主建设视频点播系统、完善远程教育系统、邮件系统等。
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了政府工作模式的转变,塑造出开放、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服务、节约型政府的良好形象,具有节约建设经费和后期运营成本较低的特点,促进了电子政务、教育和广电业务的拓展,实现了合作共赢,三网合一的网络架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整合的要求,并能够满足电子政务长远发展的需求,具有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易管理性。
2、转变观念创新意识大力发展广电宣传事业。
3、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准确定位(栾川旅游)
4、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西峡县)
5、重视文物保护提升文化底蕴
经验:
(一)统一思想。由于电子政务技术含量较高、有些领导还不太了解,这是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问题。今年我县是省电子政务建设试点县,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一定要加强宣传,让全县上下做到思想统一,认识一致,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促进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二)加强领导。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年县委、县政府已把它作为建设服务型和公开型政府的重要举措,纳入了今年的主要工作,目前正在全面调研,科学规划。并准备成立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县政府办公室信息中心,强力推进此项工作。希望各单位抽调本单位熟悉电子政务业务的人员,积极和县政府信息中心联系,促进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做好本单位的光纤接入、布线和业务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
(三)落实建设资金。电子政务建设网络、开发应用系统、培养人才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支撑。今年我县在财政资金紧张情况下,安排600万专项资金,用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各项网络应用的开展。各单位也要安排相应的资金,做好本单位的光纤或宽带接入、布线、终端设备配置、单位业务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保证和县电子政务平台同步建设,确保电子政务工程能按期投入使用。
(四)做好统筹规划,防止重复建设。我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各部门原则上不得单独建设部门网络,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一律由全县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避免分散建设、重复投资,以利于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考察后设想
工业支撑,突出特色
科学规划,全面发展
政务公开,构建和谐
发展工业强支撑
建设城镇重科学
繁荣文化显特色
社会事业高标准
发展旅游深挖掘
发展工业强化支撑 建设城镇科学规划 繁荣文化提升品位 政务公开构建和谐 发展旅游实现多赢
第三篇: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经验做法
**县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辖16个乡镇,515个行政村,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人口76.4万人。全县公路总里程2212公里,其中村村通公路1720公里,占全县通车公路的78%。全县营运客车203余辆,农村营运客车132辆,城乡公交73辆,农村班线66条,行政村通车率达95%,以县城为中心的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XX年以来,我们在立足客运实际,以繁荣和发展农村客运为突然口,创新经营方式,发展新农巴士,方便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出行,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收到了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惠农服务意识,完善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对出行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方便、快捷、舒适、周到的客运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衡量农村旅客运输服务的标志。随着农村公路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随着公路“村村通”的实现,农民群众对客运班车村村通的呼声越来越高,渴望客车能早日通到家门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年提案,要求改善山区、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难的现状。但是,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地理环境特殊,人员居住分散,虽然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客运发展工作非常重视,但要实现客运班车“村村通”谈何容易,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重重困难,为此,我们从优化现有班线结构入手,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农村客运班线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农运办),专门解决客运班车公交化和村村通的问题。
通过对农村路网结构、客运流量流向、群众出行习惯和规律的综合调查分析,我们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认真详细地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运力、运量以及班线规模,力求使新规划的客运班线通得了、稳得住、有效益、受欢迎。同时,对距离城区、集镇较近的村,我们则开通了以小型面包车为主的“小公交”,使干线与支线得到了有机的衔接。通过新开通的30余条农村班线,使群众出行方便了,农村经济发展了,交通运管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提高了。周密的方案和科学的规划,使我县的农村客运市场步入了一个良性的运营轨道。
二、整合客运资源,努力实现客运村村通和城乡公交一体化
扎实的基础工作,为实现我县农村客运班车村村通目标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有一些偏远山区,客流少,与其村镇之间距离较远,有个别村孤立深入于湖北、陕西境内,长期处于两省客运的盲点。如果发车会造成车辆空驶率高、油料消耗大等问题,所以车主都不愿意去,一度使这项工作不能往下进行。面对广大群众对解决交通问题的强烈渴望,我们决定由经营县内班线的中州时运**分公司、县交运公司组织吸收一批10座以下社会车辆组成小公交车队,统一车型、统一管理。几个月时间先后加入80多台面包车,办好了营运手续,每天从所在乡镇车站发往较偏远山村,采取灵活排班的办法,由乡镇客运站负责调度和安全监管,解决了较偏远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也杜绝了黑车参运的这一老大难问题,村村通的实现,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他们除了自发组织修路护路外,还为夜住班车司乘人员提供免费食宿,帮助解决许多实际困难。
村村通实现了道路旅客运输点对点的比较优势,但如何把点上的旅客合理疏送到主干线,从而实现干支线公路运输的有机结合呢?为此,我们立足于优化原农村客运班线,大力对农村客运班线实现行公交化运营改造。即由原来从客运站正班正点发车后,客车只在少数客运停靠点停靠的传达传统客运模式,改为每天分不同时段,调整发车密度,不间断发车,把沿途车站、招呼站和旅客习惯的聚集点连接起来,既充分发挥了农村客运场站的优势,又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体会到方便、快捷及周到的公交化服务。
为了使这项工作稳妥地向前推进,我们特意选择了县城至九重镇的客运线路作为公交化改造的试点。县城至九重镇的线路涉及沿途上集、马蹬、香花、厚坡四个乡镇及宋岗码头,线路辐射我县近一半人口,且运营这条线路的是县交运公司一家企业。宣传发动后,企业和车主有以下顾虑:
1、公交化改造会使部分长期运行肥线、肥点的车失去优势,容易引发矛盾带来不稳定;
2、担心实载率低的车辆中途倒客后返回,时间久了会打乱运营秩序;
3、增加企业的管理难度和成本。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做了认真的研究,并制订了相应的方案,精心设置了每个班点的行驶路线和功能,及沿途进站的具体规划,对所有的车辆实行大轮班式的循环经营,以县城为起点,旅客集中时段每15分钟一个班次,非集中时段每25分钟一个班次,每个班次按照车站对应的沿途停靠地点及到达目的地,对执行班次签发路单,由公司稽查、运管监督。运行伊始,少数过去跑惯了肥班肥点的人寻衅滋事,称损害了他们既得利益。运行一段时间后,公司及车主普遍感到给自己带来了实惠,压班压点,兜圈绕行费时费油的现象不见了,不间断的循环发车增加了客运密度,也使沿途出行群众对客运有了进一步的依赖,实载率猛增,车辆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自XX年3月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我们逐步对该公司原经营的车辆鼓励报废淘汰,对车型、颜色、标识进行了统一,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于是,我们运用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的成功经验,又对时运**分公司县城至老城镇30公里的客运线路进行了移植,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对原线路的6台大客车实行了一次性报废,统一购置了20辆少林牌中巴车,通过对县城城区五条没有通公交的街道实行对接,尝试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城乡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多方扶待,优先发展“新农巴士”
几年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县农村客运发展很不均衡,运力配置不尽合理。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按照“**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对申请从事农村客运的,特别是申请偏远山村班线的,坚持采取“优先开业审批,优先线路审批,优先安排班次”的政策倾斜。我们积极配合企业,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协调,争取在在税费等方面对对农村班线给予减免优惠,足额发放燃油补贴,对经营乡村班线的车辆,则一律免收车站劳务费,乡镇客运站无偿提供劳务服务。由于我们采取了多项优惠鼓励措施,减轻了经营负担,充分调动了农村客运班线经营者的积极性,使原来那些没人愿去、没车经营的偏远山村基本上通上了班车,有效地服务了新农村建设,实现路通、车通的目标。工作上取得的实效,也使企业和司乘人员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在此基础上,我们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自觉地将发展农村公交化运营工作在全县农村客运班线上展开。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交通的渴望,也倍感自己肩头责任。荆关镇陡岭村,距镇政府所在地50里。在公路不通时,当地群众想去一次镇上,那就必须翻山越岭,一个来回就是两天。多年来人们没有特大事情基本上很少到镇上,甚至有的人活到60多岁也没去过镇上一次,遇到有人生病也总是抗着,直到病重时,才喊来村上10几个青壮年用简易单架送往镇医院,好多次病人死在去镇的半路上。村村通公路后,由于该村地处深山,农民收入较低,公路成了摆设。当新农巴士通往该村时,该村群众就像过节一样大摆宴席,锣鼓鞭炮,上百人夹道欢迎。此情此景,使我们感到能为人民群众做点好事是我们运管工作人员的无限荣光!
实现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是一项新生事物,虽然在探索、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尚有少数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山区,由于种种原因,至今通不上班车;二是有少数村因地理位置与邻省、邻县或被水人为隔断,造成无法通车,群众出行仍比较困难;三是从事农村班线运营的企业内部管理、客运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及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受利益驱使,部分农村班线上仍有少数非法“黑面包”从事客运,严重冲击着正常的客运秩序,并且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需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五是运行于村村通道路上的微型面包车目前还不在客运车辆的名录,这些方便农民的“小的士”营运手续是否合法?
以上是我们**县运管所自XX年以来,在实现“村村通”工程和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更好地服务群众出行工作中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实践给我们无限的启迪,使命给了我们更多的勇气,以人为本,让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丰硕成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决心和信心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农村客运这项工作做得更细、做得更好。
第四篇:主要经验和做法(精选)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为建立科学高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我县通过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体系,结合养护质量评定标准、技术性规范标准等行政管理规章,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深入调查,确保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对全县农村公路开展专项调查,对符合列养条件的农村公路,进行了公路等级、里程、车流量核查,然后规则编号、规划示意图的绘制,将符合列养条件的农村公路全部行文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列入正常养护。
(三)改革公路养护生产组织形式和作业方式。将公路日常养护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实行计量支付和合同管理,公路大中修工程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度。每年根据养护定额对养护生产任务及经费进行分解,并签订合同实行承包,每月对养护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地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计量支付,在管理养护上一律实行竞争承包方式,采用个人承包或分段包干的形式,细化量化各项工作指标,即调动了公路沿线群众养路的积极性,又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收入。
(四)群专结合,构建乡镇养护新模式。为了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的作用,我县在各乡(镇)成立了以副乡(镇)长任所长,各村村主任为成员的农村公路管理所,实现了“乡乡建起管理所,村村都有管理员”,聘用公路沿线农民参与公路养护,认真做好本乡镇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同时,协调管理本乡镇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为了克服农民养路工专业技术不强的弊端,我县采取“农民工日常养护、技术员随时指导、专业化全程跟踪”的办法,工程技术人员带领农民养路工上路,手把手地教方法、讲技术、传经验,对所养公路的路线名称、里程长度、技术状况、养护经费、公路管理所及人员情况进行讲解,使农民群众知道哪些路属于专业养护、哪些路要尽养护义务。
(五)加强资金监管,完善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定期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我县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施甸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公路管理段每月向县交通运输局上报当月完成的工作量,再由县交通运输局审核后上报市交通运输局审批,实现了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的规范化。在资金使用上,不违规、不挪用、不占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核。
(六)路政管理工作经验和做法:
1、在主要县道出入口设置“路政为你服务”公示牌,上面标有监督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其内容为大队所有人员的姓名及电话,以及办公室电话,以便第一时间知道公路沿线情况。
2、爱路护路、人人有责。在县、乡、村道路点多面广的困难面前,对于巡查不到位的线路,大队都与客运司机有联系,如出现问题,司机将及时与大队联系。
3、上路巡查的路政人员必须身着制服、穿反光背心、佩戴执法证、以40KM/小时的时速前进并开启警灯,有效的对公路红线控制区内的违法行为起到震慑力。
4、我们经常与保山路政支队施甸大队在发生重要或复杂案情时形成联动的有效机制。
第五篇:政治交接做法和经验
农工党贵阳市委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做法和经验:
创新方法
注重实效
推动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2009年3月 2008年8月,按照农工党贵州省委、中共贵阳市委统战部关于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安排和部署,农工党贵阳市迅速实施、全面开展,到2009年1月,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动员摸底、学习教育、查找差距和不足、总结和制定改进措施四个阶段工作。在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过程中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现将主要体会汇报如下:
一、活动措施有力。
1、精心组织领导,积极安排部署。为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就组织、制度保障。
农工党贵阳市委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于2008年8月15日成立了:孙袁主委任组长,副主委任副组长,市委常委为成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同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专职副主委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指导和检查全市各级农工党组织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市委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充分酝酿讨论后制定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方案,并分阶段制定了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8月22日,市委召开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对全市组织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广泛动员。
2、把握学习内容,提高理论素养。实现了提高党员政治理论水平的 学习教育目标。
认真选择学习重点,着重加强了:①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学习;②对多党合作的历史和理论的深入学习。③对农工党党史、章程和优良传统的全面教育。④对形势政策和基本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学习。
还对提高农工党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培训。
3、创新活动模式,灵活多样开展。采取农工党市委制定专题培训计划、基层支部拟订学习方案的模式,实现了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多层面、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学习教育。(1)多方式、多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①组织集中学习。我们召开了3次主委会议,组织市委班子成员进行集中学习;开设了1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骨干“形势政策和基本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学培训班;开展了1次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治理论”专题学习会;举办了1期新党员“党史、党章和多党合作理论”培训班,1次“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专题学习讲座等等。
②为方便党员随时自我学习,编印了《农工党贵阳市委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党员读本》。还要求党员尤其是党员骨干加强自我学习,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
③成功举行“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理论知识抢答比赛,各基 层支部踊跃参加,展示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成果。
④举办“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征文活动,汇编出版1期《贵阳农工》“学教活动”专刊,进行评比交流,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效。⑤利用“中秋节”、“老年节”等召开老领导、老党员、骨干党员、各界别党员参加的“学教活动”主题座谈学习会3次。
⑥市委机关、基层支部结合实际开展活动:召开机关干部学习会20次;四医支部组织党员到息烽集中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等,各基层支部共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45次。
(2)充分利用了“一报一栏一刊”的宣传、学习、交流作用。一是编辑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专题简报。共发专题简报23期,有10期被贵阳市委统战部采用,其中《农工党贵阳市委多形式抓好理论学习》、《农工党贵阳市委举行知识竞赛展示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成果》被中共中央统战部采用。二是收集整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资料制作了学习教育专栏。共制作了5期学习教育专栏,极大地促进广大党员交流学习。三是利用《贵阳农工》刊物,广泛宣传学教活动,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2008年共编辑出版《贵阳农工》5期。
(3)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以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在基层支部中开展“自我完善,自我加强,自我进步”的组织建设年活动。如南明支部通过深入学习,及时调整、充实支委班子,很快扭转了党员积极性不高、支部活动开展不正常的局面,全体支部党员热情高涨,支部工作更加积极开展。(4)开展“双岗创优”活动。
促使广大党员既要敬岗爱业,在本职岗位创一流;也要热爱党派事业,在党派岗位上争做履行章程模范者,争创“双岗”先进。
(5)开展“基层走访”活动。
市委领导班子开展对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党员骨干及其所在单位为走访对象的“基层走访”活动。关心关注党员的成长和要求,争取其单位及主管部门领导对本党党员开展党务工作和参加党派活动的理解和支持。
(6)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制作了涉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参政议政、机关工作等的调查问卷80份,了解广大党员对市委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收集党员对做好党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市委的向心力、凝聚力。
(7)开展“三谈”活动。
农工市委制定了班子成员联系基层支部制度。以开展各级组织谈话方式加强彼此沟通,先后开展了主委与班子成员分别谈心;班子成员到所联系的基层支部与基层班子谈心;市委主要领导分别邀约骨干党员谈心。
4、围绕重要契机,学习运用结合。充分利用各种重要契机来抓好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掀起学习教育活动的高潮。
(1)以隆重纪念“五一”口号60周年活动为契机,召开座谈会,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认识,继承和发扬农 工党老一辈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
(2)抓住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州七号太空行走等重要事件举行“改革开放30年,数身边变化”畅谈会。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3)把积极参加贵阳市统一战线“三百生态文明工程” 作为有效载体,检验学教活动成效。农工党贵阳市委16名党员(其中专家14名、非公经济人士2名)积极投身“三百生态文明工程”中,分别帮扶15个村进行生态文明村建设,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忠实践行学教活动。
(4)与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强调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科学地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活动成效明显。
1、思想建设上达到深刻认识。达到每个党员思想有了高度,认识有了深度,学习有了广度,工作有了力度。
2、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全程贯穿“自身建设和健康发展”这条主线,切实加强我市各级组织的自身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成效。如:对云岩支部、乌当支部、南明支部支委班子进行调整充实,为基层组织带来了新的活力;严格组织发展程序,全年共发展新党员33名,发展率为6.28%。其中医药卫生24人,文化教育界2人,政府机关3人,企业界4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1人。
3、农工贵阳市委工作得到切实推动。(1)参政议政方面。进一步完善调研工作机制,紧紧围绕中共贵阳市委提出的中心任务开展专题调研,208年撰写了《贵阳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及建议》、《贵阳市乡、村卫生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贵阳市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及建议》三份调研报告。一年来提交提案、建议36份(集体提案15份,个人提案21份),社情民意12份,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结合实施“三百生态文明工程”,专门设计制作了“生态文明”的宣传年历20000份,积极进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的大力宣传,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做贡献。发挥党派优势和特长,全年共组织医药专家到农村义诊16次、义务体检10次,建立健康档案2234份,为乡村医师业务培训12次。
(3)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市委工作制度,推动工作开展。实行“市委领导包点,支部主委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领导联系基层责任制度;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议事制度、谈心会制度、述职和民主测评制度、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教育培训以及修订和完善机关内部的相关制度,同时大力推进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着力加强机关干部“四种能力”的培训,努力建设和谐机关。
(4)各基层支部工作活动呈现新特色:
云岩支部着力提高参政党意识,立足本区,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去年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文章并获得云岩区统战部一等奖。为学教活动的开展注入了实质性的内容。乌当支部、白云支部、市政支部、机关支部等在理论学习上创新方法,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讨论相结合;利用党派特色、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社会服务,检验学教活动成效。妇幼支部、一医支部准确把握位置,服从、服务大局,密切民主党派与基层中共党组织的关系,营造了多党合作共事的和谐氛围。三医支部、五医支部、肺医支部充分发党员的个人优势和专业特长,以每个成员工作的亮点构筑成组织整体的光环。
此外工程支部、小河小组支部的“一周一自学,一月一交流”,疾控支部、卫校支部的“主动工作,积极作为”等等,使农工贵阳市委基层工作活动开展形成异彩纷呈的态势。
通过此次活动,农工党贵阳市委形成了对中共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的统一认识,形成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两个5号文件精神的氛围,进一步加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发扬了老一辈领导人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的精神。由于农工党贵阳市委在此项活动中成绩突出,获得“中国农工民主党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市级组织”的光荣称号。
三、制定改进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回顾本阶段的学教活动,经过认真查找分析,我们认为存在两个主要的不足:一是基层组织之间的学教活动开展不均衡,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部分党员由于本职工作的压力比较大,参加活动的精力和时间受到一定的限。针对存在的问题,农工党贵阳市委及基层组织进行了反复讨论,形成了以下改进措施:
1、针对基层支部之间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不均衡,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首先市委将在《贵阳农工》上开辟专版,刊登各基层支部活动的总结、好的工作方法和活动形式以及体会文章,以供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交流。其次,市委班子成员深入活动开展比较薄弱的支部,了解存在的困难,解决不利于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的实际问题,为支部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2、针对部分党员由于本职工作压力比较大,参加活动的精力和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问题,认为解决的关键是要建立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
政治交接不是一朝一夕的活动,而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长期工作。尽管我们对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但是政治交接学习活动并没有结束,市委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致力于建立健全“政治交接”的长效机制,与我们的参政议政、自身建设、服务社会等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让广大党员不断体会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刻内涵,以巩固全体党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信念,继承和发扬我党老一辈领导人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进一步坚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增强全体党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念,致力于维护和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