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嘉兴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及做法
嘉兴市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做法与经验 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是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6个城市之一。2008年4月,嘉兴市被浙江省列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明确要求嘉兴市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嘉兴市制定出台《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开展以“两分两换”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包括充分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服务、涉农管理、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区域统筹等10项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打造统筹城乡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先行试验区。
一、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
(一)开展“两分两换”,不断优化土地使用制度
“两分两换”就是在以人为本,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按照“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的总体要求,以“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农村人口要素集聚,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将农民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增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
一是镇村整体布局全面优化。通过因地制宜,科学编制“1 + X”村镇布局规划(其中“1”指每个新市镇镇区,“X”为镇区以外配套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及其数量,“X”不大于现有的行政村个数),全市858 个行政村13000 多个自然村规划集聚到了48 个新市镇和379 个新社区,镇村布局规划得到全面优化。
二是新农村建设路子得到拓展。以开展“两分两换”为动力机制,与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加快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新市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发展生态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强对农民的就业指导和社会保障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现代新农村建设。
三是土地节约集约效果明显。采取主、副中心城市城区以公寓房为主,新市镇以公寓房和联排房为主,新社区以联排房为主,并利用经济杠杆控制建房占地面积,控制独立式房屋的建造数量,确保新建农房土地节约率达到50 %以上。全市开展21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复耕后可新增耕地13650亩。
四是农民财产性收入切实增加。“两分两换”成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又一重
要渠道,以嘉善县姚庄镇试点为例,每户农户住宅置换前平均评估价为18万元左右,通过补助奖励等方式,农户自己只需出1 万元左右,可置换面积180平方米左右(2套)的镇公寓房,市值约60 万元,财产增值明显。
(二)以“一改”带“九改”,综合配套改革联动推进
一是健全完善就业创业制度,基本实现城乡平等充分就业。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突破就业政策享受对象户籍和城乡界限,实现城乡失业人员同等享受免费职业介绍、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行政性收费减免等措施,实现城乡平等充分就业,被列为“联合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
二是深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在全省率先将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各类社会养老保障的城乡所有劳动年龄段内及以上人员列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范围,并对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和养老金补贴,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地级市。
三是全面实行按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基本实现公民迁徙自由。从2008 年10 月1 日起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和户口迁移制度,户口性质由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为按居住地登记来划分,着力推进附加在户籍制度相关社会公共政策的配套衔接。
四是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完善涉农工作管理服务体制。成立市委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实行市农办与市农经局合署办公,资源力量得到有效整合。率先在全省组建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推进生产、供销和信用“三位一体”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农合联组建率达100%。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率先全面构建县(市、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网络。
五是深入实施强镇扩权,推进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制定实施以“权力下放、超收分成、规费全留、干部配强”为主要内容的强镇扩权,24 项县级部门权限以授权、委托等方式下放,镇级财政收入以2007 年为基数,新增部分的70 %以上留镇,相关规费比照县城收取和留用。
六是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基本建立统筹兼顾新居民利益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相匹配、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公共财政供给能力相适应的居住证制度政策,从2008年4月起全市停发暂住证,改为发放居住证。市、县两级均成立了新居民事务局,落实居住证的相关政策待遇。
七是积极探索融资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支农服务水平。先后成立10家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和适合“三农”特点的微型金融服务,试点推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住房置换担保贷款、农民建房配套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鼓
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把分支机构向新市镇延伸。
八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环保等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成,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九是全面推进区域统筹,以区域统筹推进城乡统筹。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加强与沪杭等周边大城市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的衔接及基础设施的对接,切实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二、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不断健全城乡一体化推进体系。把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充分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功能,在《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新编《嘉兴市总体规划》和《嘉兴城市总体规划》,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打破行政区域、部门和城乡分割,有选择地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不断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体系。
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物质基础。把经济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构筑网络型城市群,加大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现代新农村建设,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财力显著增强,“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齐进对“三农”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
三是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从城市财政转向公共财政,从注重城市发展转向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农民的物质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四是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切实做到惠民利民。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始终,关注和改善民生,把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营造有利于农民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本理念。
五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统筹城乡发展的活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一项意义深远又没有借鉴经验的工作。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嘉兴市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强大动力,突出城乡平等、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幅增加财政投入,不断打破二元结构,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创业创新活力,有力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
第二篇: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经验做法
**县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辖16个乡镇,515个行政村,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人口76.4万人。全县公路总里程2212公里,其中村村通公路1720公里,占全县通车公路的78%。全县营运客车203余辆,农村营运客车132辆,城乡公交73辆,农村班线66条,行政村通车率达95%,以县城为中心的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XX年以来,我们在立足客运实际,以繁荣和发展农村客运为突然口,创新经营方式,发展新农巴士,方便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出行,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收到了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惠农服务意识,完善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对出行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方便、快捷、舒适、周到的客运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衡量农村旅客运输服务的标志。随着农村公路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随着公路“村村通”的实现,农民群众对客运班车村村通的呼声越来越高,渴望客车能早日通到家门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年提案,要求改善山区、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难的现状。但是,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地理环境特殊,人员居住分散,虽然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客运发展工作非常重视,但要实现客运班车“村村通”谈何容易,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重重困难,为此,我们从优化现有班线结构入手,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农村客运班线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农运办),专门解决客运班车公交化和村村通的问题。
通过对农村路网结构、客运流量流向、群众出行习惯和规律的综合调查分析,我们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认真详细地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运力、运量以及班线规模,力求使新规划的客运班线通得了、稳得住、有效益、受欢迎。同时,对距离城区、集镇较近的村,我们则开通了以小型面包车为主的“小公交”,使干线与支线得到了有机的衔接。通过新开通的30余条农村班线,使群众出行方便了,农村经济发展了,交通运管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提高了。周密的方案和科学的规划,使我县的农村客运市场步入了一个良性的运营轨道。
二、整合客运资源,努力实现客运村村通和城乡公交一体化
扎实的基础工作,为实现我县农村客运班车村村通目标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有一些偏远山区,客流少,与其村镇之间距离较远,有个别村孤立深入于湖北、陕西境内,长期处于两省客运的盲点。如果发车会造成车辆空驶率高、油料消耗大等问题,所以车主都不愿意去,一度使这项工作不能往下进行。面对广大群众对解决交通问题的强烈渴望,我们决定由经营县内班线的中州时运**分公司、县交运公司组织吸收一批10座以下社会车辆组成小公交车队,统一车型、统一管理。几个月时间先后加入80多台面包车,办好了营运手续,每天从所在乡镇车站发往较偏远山村,采取灵活排班的办法,由乡镇客运站负责调度和安全监管,解决了较偏远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也杜绝了黑车参运的这一老大难问题,村村通的实现,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他们除了自发组织修路护路外,还为夜住班车司乘人员提供免费食宿,帮助解决许多实际困难。
村村通实现了道路旅客运输点对点的比较优势,但如何把点上的旅客合理疏送到主干线,从而实现干支线公路运输的有机结合呢?为此,我们立足于优化原农村客运班线,大力对农村客运班线实现行公交化运营改造。即由原来从客运站正班正点发车后,客车只在少数客运停靠点停靠的传达传统客运模式,改为每天分不同时段,调整发车密度,不间断发车,把沿途车站、招呼站和旅客习惯的聚集点连接起来,既充分发挥了农村客运场站的优势,又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体会到方便、快捷及周到的公交化服务。
为了使这项工作稳妥地向前推进,我们特意选择了县城至九重镇的客运线路作为公交化改造的试点。县城至九重镇的线路涉及沿途上集、马蹬、香花、厚坡四个乡镇及宋岗码头,线路辐射我县近一半人口,且运营这条线路的是县交运公司一家企业。宣传发动后,企业和车主有以下顾虑:
1、公交化改造会使部分长期运行肥线、肥点的车失去优势,容易引发矛盾带来不稳定;
2、担心实载率低的车辆中途倒客后返回,时间久了会打乱运营秩序;
3、增加企业的管理难度和成本。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做了认真的研究,并制订了相应的方案,精心设置了每个班点的行驶路线和功能,及沿途进站的具体规划,对所有的车辆实行大轮班式的循环经营,以县城为起点,旅客集中时段每15分钟一个班次,非集中时段每25分钟一个班次,每个班次按照车站对应的沿途停靠地点及到达目的地,对执行班次签发路单,由公司稽查、运管监督。运行伊始,少数过去跑惯了肥班肥点的人寻衅滋事,称损害了他们既得利益。运行一段时间后,公司及车主普遍感到给自己带来了实惠,压班压点,兜圈绕行费时费油的现象不见了,不间断的循环发车增加了客运密度,也使沿途出行群众对客运有了进一步的依赖,实载率猛增,车辆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自XX年3月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我们逐步对该公司原经营的车辆鼓励报废淘汰,对车型、颜色、标识进行了统一,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于是,我们运用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的成功经验,又对时运**分公司县城至老城镇30公里的客运线路进行了移植,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对原线路的6台大客车实行了一次性报废,统一购置了20辆少林牌中巴车,通过对县城城区五条没有通公交的街道实行对接,尝试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城乡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多方扶待,优先发展“新农巴士”
几年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县农村客运发展很不均衡,运力配置不尽合理。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按照“**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对申请从事农村客运的,特别是申请偏远山村班线的,坚持采取“优先开业审批,优先线路审批,优先安排班次”的政策倾斜。我们积极配合企业,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协调,争取在在税费等方面对对农村班线给予减免优惠,足额发放燃油补贴,对经营乡村班线的车辆,则一律免收车站劳务费,乡镇客运站无偿提供劳务服务。由于我们采取了多项优惠鼓励措施,减轻了经营负担,充分调动了农村客运班线经营者的积极性,使原来那些没人愿去、没车经营的偏远山村基本上通上了班车,有效地服务了新农村建设,实现路通、车通的目标。工作上取得的实效,也使企业和司乘人员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在此基础上,我们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自觉地将发展农村公交化运营工作在全县农村客运班线上展开。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交通的渴望,也倍感自己肩头责任。荆关镇陡岭村,距镇政府所在地50里。在公路不通时,当地群众想去一次镇上,那就必须翻山越岭,一个来回就是两天。多年来人们没有特大事情基本上很少到镇上,甚至有的人活到60多岁也没去过镇上一次,遇到有人生病也总是抗着,直到病重时,才喊来村上10几个青壮年用简易单架送往镇医院,好多次病人死在去镇的半路上。村村通公路后,由于该村地处深山,农民收入较低,公路成了摆设。当新农巴士通往该村时,该村群众就像过节一样大摆宴席,锣鼓鞭炮,上百人夹道欢迎。此情此景,使我们感到能为人民群众做点好事是我们运管工作人员的无限荣光!
实现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是一项新生事物,虽然在探索、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尚有少数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山区,由于种种原因,至今通不上班车;二是有少数村因地理位置与邻省、邻县或被水人为隔断,造成无法通车,群众出行仍比较困难;三是从事农村班线运营的企业内部管理、客运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及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受利益驱使,部分农村班线上仍有少数非法“黑面包”从事客运,严重冲击着正常的客运秩序,并且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需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五是运行于村村通道路上的微型面包车目前还不在客运车辆的名录,这些方便农民的“小的士”营运手续是否合法?
以上是我们**县运管所自XX年以来,在实现“村村通”工程和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更好地服务群众出行工作中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实践给我们无限的启迪,使命给了我们更多的勇气,以人为本,让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丰硕成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决心和信心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农村客运这项工作做得更细、做得更好。
第三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经验做法
开动脑筋 紧盯不放
尽心竭力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乡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经验做法
(年 月 日)
自 月 日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我乡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全乡 个村已全面完成费用征收任务,并同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落实配齐保洁队伍,建立健全各项长效管理机制,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思想认识到位
我们充分认识到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次革命,是推动@@加快融入中心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按照县政府 月底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 %要求,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列出了 月底完成任务的 个村(%)作为第一批,其他村为第二批,从而明确了任务目标。在此基础上,将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作为为民造福的一件好事实事来推进落实,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落实乡级领导包管理区,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乡级领导每天到所包管理区指导面上工作的同时,重点督导落实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同时,对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每天一通报,二天一调度,在调度会议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特别是强化“不让任何工作在我手中落空”的意识,牢固树立“任务完不成誓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保证了各级干部在中心任务面前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豪气。
二、精心组织,宣传发动到位
月 日,我们召开了各管理区书记、主任,全体机关干部,村民小组长以上村干部 余人参加的全乡城乡环卫一体化动员会议,会上下发了《**乡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与各管理区签订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要求,确定了完成时限。会后,各管理区又制订了各自的实施方案,召集各村“两委”会干部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与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群众积极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利用村内广播把政策讲明,说清楚城乡环卫一体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让老百姓从思想观念上认可并接受环卫一体化工作;二是以奖带促,政策激励。为激发村“两委”会工作积极性,在宣传发动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在 月底前完成的村,奖励垃圾箱费用的 %,月底前完成的村奖励 %,被列为第二批的村能够在 月底前完成的,享受第一批的奖励政策。我乡列入第二批的 等村,由于我们发动到位,与第一批同时完成了费用征收任务;三是以点带面,全面开花。为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我们确定了 个示范村,并针对实际情况,加强对各村的分类指导。对村级基础好,有收入的村引导先行一步,率先完成;对村基础一般的,引导对照先进找差距,扑下身子抓落实,叫响“宁肯掉肉不掉队”的口号。由于因村施策,分类对待,强化了工作针对性,激发了工作积极性,使工作正常顺利全面铺开。月 日,我们组织全体乡级领导、各管理区总支书记对示范村进行了检查,针对存在总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 要求以管理区为单位,组织示范村以外其他剩余村庄到 等示范村进行学习观摩,全乡各村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逐渐形成。
三、攻坚破难,工作措施到位
一是开动脑筋,灵活操作。由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费用征收上,难免会遇到一些阻力。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群众最为认可和理解。首先,各管理区在广泛征求群众和村干部意见后,要求各村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将垃圾代运费和垃圾箱费用分解到人头,以每口人 元的标准征收,无论是大村小村和条件好坏,群众易于接受,干部便于操作;其次,村集体有收入的村,不等不靠,由集体支付城乡环卫一体化相应费用;第三,村内有热忠于公益事业的大户,作为做工作的重点对象,因势利导,积极献爱心,出资支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并及时对此善举进行了大张旗鼓地宣传。征收工作开展后,由于多措并举、方法对路,各村工作进展顺利,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二是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在当前各项任务较为繁重的情况下,各管理区和村“两委”广大基层干部,充分发扬工作激情和奉献精神,集中精力,靠上盯上,大部分管理区干部协助村里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的几天没有回家,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在稳步推进垃圾中转站建设的同时,我们进一步提高乡驻地的环境档次和水平,投资 余万元的工程,即将竣工。
四、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到位
在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中,我们着力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一是配强队伍,配齐设施。列入第一批的村按照城乡 环卫一体化建设标准,按照每百户配置 保洁员的要求,全部配齐了保洁人员,实行了统一管理,并健全了日常作业标准,道路保洁进入长效化、规范化轨道。同时,根据各村实施情况,乡上又督促各村设立了建筑垃圾固定存放点,在村主要街道放置了垃圾箱。二是签订协议,加强管理。首先,督促列入第一批的各村与县环卫清运服务中心签订代管协议,于 月 日举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代运协议签约仪式。其次,落实了“三级管理”网络,即:乡级领导包管理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分片包户责任制,明确村班子中有一名负责人分管环卫工作,监督各户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投放垃圾,制止乱倒垃圾和损坏环卫设施等行为。三是建立机制,完善制度。乡上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道路保洁管理制度》和《卫生检查制度》。同时,对已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村庄,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坚持定期不定期检查,考核结果以《工作督查》的形式进行通报。
第四篇: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上下联动强力推进
XX街道掀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热潮
自X月X日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XX街道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截止目前,全街道XX个村已全部开工清理,XX个村的清理工作已完成,31个村的卫生费收缴工作已完成,共配套资金15万元,清理路域、河道45公里,各村出动人工2000人次,清理三大堆3100处,清理垃圾90吨,出动机械80余辆。清理墙面、电线杆乱贴乱画和小广告400余处,解决占道经营30起,道路两侧、边沟内、绿化区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街道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紧跟县委步伐,于X月X日召开了党工委扩大会议和由各村支部书记、主任、机关干部参加的工作动员会议,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建办;制定了《XX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整治任务和清理难度,将XX个村划分成三类,分类指导,分别于16日、20日、28日前进行验收;与各管区签订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要求,确定了完成时限,加强了对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领导。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XX街道协同各村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与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群众积极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利用村内广播每天早、中、晚把政策讲明,说清城乡环卫一体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让群众从思想观念上认可并接受环卫一体化工作,从内心深处真正拥护。街道开展了干部进社区、进农家宣讲活动,受教育面达到98%以上。组织了10余次学生、干部、低保人员、零就业人员等开展义务劳动,共1000余人参加,为环卫一体化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素质,又提高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街道对XX个村的工作成绩进行了联合督导,确立了XXX等8个典型示范村,随后组织其他村支部书记对示范村进行学习观摩,在全街道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强化措施,明确责任。
街道将城乡环卫一化工作列为现阶段重中之重的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包管区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的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包村干部全部盯靠在村,每天下午包村干部向主任汇报本村工作进度。在具体的管理中引入了竞赛机制,在街道大厅设置擂台榜;督导组每天对各村至少巡查一次,对任务完成情况在全街道范围内进行一天一通报,并将
结果进行汇总、存档,将评比结果纳入各村年终考核成绩,与村委会、村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从而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街道以“三化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片区协调作战”为总体工作布局,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开展好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基础和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延伸和巩固,二者互为一体,相互联系,协调推进。我街道划分XX管区、XX管区等六大片区,上下联动,左右互补,协调推进。同时,也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与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相衔接,让文明新风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农村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第五篇: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的精神,我区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调研工作,深入基层,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城乡一体化的现有基础和优势。
(一)区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工作,各部门以及有关单位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区党工委、办事处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了“城乡一体、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落实政策措施,把握工作重点,在全区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工作目标,坚持利益向下、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抓好各项农业农村工作,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农业总产值14895.74万元,同比增长3.5%;农业增加值8400万元,同比增长3.2%;农民人均所得11297元,同比增长12%。
(三)城镇化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我区坚持以工哺农、利益向下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市、区两级共投资842.8万元对我区隆昌悦生路一期、隆昌三队村路一期、沙朗三队、隆平六冲河岸路一期、隆平六冲河岸路二期、沙朗五队村路6条农路共6.5公里按6-7米的宽度进行硬底化改造建设,全面推进全区主干农路“硬底化”,大大改善我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环境,并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投入455万元对辖区沙朗片的一河两岸进行改造建设以及河堤砌石清淤以及清拆河边违章房屋,同时为河涌加建两岸护栏,补种新树种,在畅通河道的同时,美化社区,还群众一个舒适、整洁安全的生活环境;投入105万元用于对辖区内电排站改造,彻底解决沙朗片区的排涝问题;投入资金398万元进行绿化建设,主要用于对金港路、金昌路、港隆路、金华路以及隆平乡道5条道路进行绿化工程建设,新种、改造和补种路旁绿化10.31公里,新增西区中心小学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和广丰安居工程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到底,我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1.81%,绿化覆盖率达34.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3平方米。同时,我区已经全面推进水、电、气、电视、电话网络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了各社区通电、通水、通电话、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和通公交系统六通,基本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四)农村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经过努力,我区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民主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开始进入农户家庭,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宽带网络覆盖率已达100%,基本实现宽带进村、进家庭。
五、村改居顺利完成。我区现有经济实体社区6个,至,6个有经济实体的社区由原来的“村委会”顺利过渡为“居委会”,“村民”成为了“居民”,村改居工作全面完成。
(五)沙朗片现存土地资源丰沛。全区6个社区现存土地总面积7395亩(其中:耕地面积6935亩、已办证的商住地面积460亩)。今年,我区将完成社区一级统一核算改革工作,届时,社区将对生产队一级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统一规划土地的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与设想
按照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发展目标要求,结合**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的战略任务,我区计划到2012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显著增长,农民人均收入力争达到1.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平均期望寿命达79岁以上,城乡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盘棋基本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收良好教育的机会,城镇化率达到88%以上。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5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0%,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3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以上,城乡差别基本消除,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同一化,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化,城乡社会管理同系化,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
构
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为了如期实现以上的工作目标,我区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计划:
(一)以社区一级统一核算为契机,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科学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提高规划制定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群众参与度,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法制化进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旧城改造的同时新城区建设同步进行。
(二)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目前,我区农村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依然存在,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入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三)继续加大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五)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根据现有的6个社区发展各自的不同,我区拟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一阶段是长洲、后山社区。该两个社区与城区相邻,城镇化程度较快,服务业比重大,在今后的改革工作中,区将侧重对两个社区的旧区域改造,社区经济主要以房地产业、服务业为主。
第二阶段是沙朗、广丰社区。主要由区统一规划、统一选址,在沙朗社区打造一个新的商业区,集汽车、名酒为重点,广丰社区则规划为以仓储服务业为主,打造一个专业的仓储市场,与沙朗社区相互呼应,做大做强,营造商业氛围。
第三阶段是隆平、隆昌社区。两个社区主要以新歧江路、汰澳公路为契机,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把握发展机遇,形成新的物流配送中心,创立起自己的品牌。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今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三农”工作有优势、有亮点、有特色。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碰到各种的困难与阻力。我区定将紧紧围绕《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精神,把握机遇,勇于面对困难与阻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我区三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