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生活中的管理学
我生活中的管理学
一开始以为管理学只是在公司·企业中会用到,学习了管理学之后,发现其实不然,生活中管理学随处可见。
在家里,管理学也用得到。在家里,父母是领导者,我和妹妹是被领导者。例如在大扫除的时候,爸爸·妈妈做指挥,我和妹妹执行,不过爸爸·妈妈也要进行体力劳动。再例如,中考过后,初中升高中,他们给我选择学校,并作出决策,我按照决策执行。
在学校里,管理学也同样用的到。进入高中之后,他问为我选择可行性目标,并作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长期决策是要考上本科大学,短期决策是每次考试的成绩和名次应该怎么样,作出决策后,交给我,商讨过后,做出计划。第一次考试要进步5名左右,第二次考试在进步5名左右,第三次考试要进前十名,以后每次考试要进步一名,最后要保持进入前三名。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我自己又制定了一个计划,安排我每天的时间。早上的起床时间,早读时间,锻炼时间,吃饭时间,等等。自己再实施这个计划。并且还有奖惩措施,达到目标可以在暑假里去旅游,达不到目标,暑假只能呆在家里学习。这是一个很小的组织,而且内部人员较少,可以类似的看做是扁平结构。进入大学之后,这些也是类似的。不过进入大学之后运用到管理学的地方就不止这些了,因为大学里的活动比较多,例如我参加举办的一次活动“读书PPT大赛”,此次活动由牵手阳光的老板杨阿姨提出,她有这个想法之后,她召集了各个社团的负责人去商讨(选择组织人选),一见面,她就很热情的和我们一个一个的握手,那个时候刚进冬天,有点冷,她关切的问到“冷不冷?”(管理者对员工的关心,有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沟通的开始),而后每个人都进行了自我介绍,并且都随便的说几句(组织内部的沟通,从中可以看出每个社团的能力,有利于分配任务)。而后由杨总来介绍她的想法(初步决策),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节省同学们读整本书的时间,通过PPT的介绍来了解整本书的内容,或者是希望可以引起同学们对读那些书的兴趣。而后由各个负责人发表意见(追踪决策),商讨各个环节并作出计划。计划中包括:活动的书籍有哪些,由牵手阳光公司负责提供,活动的时间·地点,如何宣传,比赛分初赛和决赛,活动的奖品(激励措施),活动要邀请的嘉宾,活动的评分标准,看那些方面,各个方面的分值是多少,各个环节的负责人是谁,以及对活动费用的预算等等。详细的计划出来了之后,各个部门开始着手去做,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再在各个部门中分配任务,然后各个部门的成员再开始着手去做,最后活动举行的很成功。此次活动中运用到了更多的管理学知识,从决策到计划,组织,领导者的作用等等都包含在里面了,而且此次的组织的人员较多,而且层次也多了点,不过依然属于扁平式结构。
其实生活中运用到管理学的地方真的很多,也许是运用了自己并不知道而已,所以应该学习好管理学,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
第二篇:生活中的管理学原理
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
海底捞火锅,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四川火锅店在2004年2月入住北京。起初,它像所有新店一样根本没有引进业界的注意,人们对不知死活的新进入者已经司空见惯。火锅,已经有了大家公认的东来顺、呷普呷普等等。更不用说与国际大品牌肯德基麦当劳相提媲美了。可没过多久,我们便发现这家火锅店的门外,竟然永远在排着长长的队伍。凡是去过海底捞火锅店的顾客都会被它深深的吸引,不仅是它独具一格的四川火锅味道,更是它无微不至的服务。例如,吃完饭客人想把剩下的切片西瓜带走,服务员说,对不起,打开的西瓜不能打包,于是作罢,临走时,服务员提来一整个西瓜:“对不起,打开的西瓜不能打包,给您一个没打开的。”单位楼下的海底捞跑到他们公司去,一人发了一杯酸梅汤,说天热辛苦了!诸如此类事件,人们纷纷发微博表示“人类已经不能阻止海底捞了”。
但我们要知道,海底捞,最开始只是张勇1994年的4张桌子的麻辣烫小摊,如今已经扩大经营到横跨南北多省市几十个连锁店。其中的管理学,可谓绝妙。如果让我们跟海尔学管理,或许还会觉得靠谱。但若跟一个火锅店学管理,很多人就会觉得不可思议了。就连全球餐饮连锁巨头百胜集团(旗下品牌包括肯德基、必胜客、百事可乐等)都愿意到海底捞火锅进行参观学习。而海底捞就是这样一个不仅让同行竞争的咬牙切齿,同时也让各行各业的人争相学习的火锅店。如今的海底捞案例已经成为MBA讲堂上最火热的研究对象,而且黄铁鹰教授花费两年时间研究其精髓,这些不能不让我们心生疑问。为何海底捞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火锅店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典范? 就我看来,海底捞的管理学,可以用“愉快”二字进行概括。何为愉快?就是使人产生意外的满足感,这也是我们在海底捞火锅中用餐的感受。但我说的愉快管理学,并不局限于此。让一个人愉快很简单,让一部分人,也不困难。但若是让这个圈子里的所有人都是愉快的,这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管理者,到部门经理,到服务人员、保洁人员,最终传递到顾客的愉悦的心情,海底捞便做到了这点。
那么,如何愉快的管理呢?
首先是平等、团结。这也是管理学原理课上所讲的很重要的一点。如何做到它?海底捞给出的答案是把员工当成家人。如何让服务员都是愉悦的?如何让服务员也像自己一样用心呢?毕竟公司是老板的,而员工,只是做一份工作而已。但张勇的答案是:让员工把公司当成家,他们就会把心放在工作上。为什么?一个家庭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家长,但不妨碍大家都对这个家尽可能做出最大的贡献,因为每个家庭成员的心都在家里。
海底捞的员工大多来自农村,低学历,贫穷等。海底捞为员工提供城市人居住的有暖气的楼房,并有专门的宿舍长阿姨负责住宿管理;建立寄宿学校,让员工的孩子能够安心的学习;定期的家访,让员工的家庭和企业互相深刻的了解;对有接触贡献的员工奖励全家旅游;为员工的父母发养老金以代员工表示孝心和谢意等等。如果员工是你的家人,你会让他们住城里人不住的地下室吗?不会。可是很多北京餐馆的服务员就是住地下室,老板住楼上。海底捞的员工住的都是正规住宅,有空调和暖气,电视电话一应俱全,还可以免费上网。公司还雇人给宿舍打扫卫生,换洗被单。公司给员工租房的标准是步行20分钟到工作地点,因为北京交通太复杂,服务员工作时间太长。“攘外必先安内”,滴滴温情渗透在员工的生活中,解决其后顾之忧,把员工当做自己的家人。这是这些细小的事情,让员工在外感到温馨,心情愉悦,动力十足。
没有学过管理的张勇却做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境界:抓住心理学做人力资源管理---把员工当作家人。孟子有言:“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养而不爱,是养猪;爱而不敬,是养狗。人最难养,只给吃和爱还不够,人还需要尊敬。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海底捞火锅,让员工在这个“大家庭”中,感到实实在在的平等,将员工们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一起走向成功。
其次,是承认差异。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的员工性格外向,有的员工内敛,他们可以用各自的方式来服务好客人,而又何必制定出一套死板的“标准”?但很多的公司却不懂得这一点,认为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员工,甚至可以用一套算法来给定员工的新水。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同时,顾客也是有差异的。服务的目的是让客人满意,可是客人的要求不尽相同,有人要标准的调料,有人喜欢自己配,有人需要两份调料,有人连半份都用不了。有人喜欢自己涮,有人喜欢服务员给他涮。有人不喜欢免费的酸梅汤,能不能让他免费喝一碗本该收费的豆浆?碰到牙口不好的老人,能不能送碗鸡蛋羹?差异化的服务在海底捞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差异化的服务源于海底捞的授权。在现实中,每个管理者都会根据自己对人性的判断,从而选择胡萝卜多一些还是大棒多一些。好的管理一定是激励为主,监控为辅,这样才恩那个让大部分员工感到被信任。人被信任了,就会“士为知己者死”,管理就事半功倍。
最后,管理还需要创新。创新这个词,在现在社会越来越被强调,而海底捞,正式把创新的能力赋予了每一个人。在下雨及冬天雾气较大时,客人进店,送上一个眼睛布,避免热气雾了客人的眼睛,让客人眼睛模糊;有客人披着头发,送上橡皮筋免得客人吃饭不方便;客人的手机放在桌子上,服务员拿上手机,避免客人的手机进水进油;有小孩老人时会送蒸蛋等等等等。这些是培训员工时可以“规定”的吗?显然不是。这些举动都是员工们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出的可以让顾客愉悦的方式。大脑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创造?心理学证明,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的创造力最强。于是,让海底捞的服务员都能像自己一样用心服务就变成张勇的基本经营理念。海底捞让每一位员工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这一切,也是海底捞愉快经营的资本。
海底捞把培养合格员工的工作称为“造人”。张勇将造人视为海底捞发展战略的基石。如何储备更多拥有海底捞思维的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占据了他现在绝大部分精力。海底捞对店长的考核只有两个指标,一是客人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求每个店按照实际需要的110%配备员工,为扩张提供人员保障。企业考核什么,员工就关注什么,于是大家每天都在努力“造人”。完全不知平衡计分法为何物的海底捞,竟把平衡计分法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经常有人问我,海底捞为什么能做到这么成功?我说海底捞的业绩源于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说实话我本人在读EMBA之前并没有学过系统的管理学理论,但我一直是在用心做事情,用心去感受,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勇说。激情+满足感=快乐,这两条都满足了,员工自然就会快乐,并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之中。
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充分地见证了一个火锅小店如何通过新的管理理念,成为了一个全国连锁,众人追捧的品牌的。愉快管理学关键在于平等、差异、创新,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都成为受益者,让每个个体都想为这个集体出一份力。
愉快管理学,不光是在海底捞这样的企业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同样适用。做一件事,心情愉快与否,可能对做事的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最后的结果。而愉快,便要我们调动起身边尽可能多的资源,不一定是管理员工,更是管理我们每个个人。总之,管理学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并且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学科,对于这门学科,看书都是远远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创新、累积和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好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第三篇:我生活中的管理学 以电影《教父》为例
我生活中的管理学,以经典电影教父系列为例
教父是我长这么大看得最深,最多的一个作品,不管是中文译本的书还是英文原版的书,还有经典的教父三部曲,我都曾经认真的看过好几遍。这次在经过了一个学期对于管理学的学习之后,我觉得我们书本上降到的管理学,就像在将书中教父一家的做事准则一一付诸实践,从一文不名到后来成为一个严密的组织,整个家族的领导者也经历了从一线管理者到顶层管理者的蜕变,整个家族的生意从最早的不成规模,到后来的纽约最大的家族,固然,您可能要说这是一个黑社会性质的家族,虽然我是一个崇尚法制,抵制暴力的人,但是在艺术的渲染之下,用一种管理学的眼光去看这个组织,你不得不承认,这个组织有他科学的一面,这个是我们值得分析的而且在那样一个被渲染过的场景中往往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比较精粹的管理学原理被演绎出来。希望老师能够对我分析这部影片予以谅解
1、通过教父系列看组织层次
在教材的第一张中有一张图表,上面画着组织层次的一张表上面的金字塔结构画着从雇员一直到高层管理者的分布以及关系,还记得讲到这段的时候老师说过,随着企业的壮大,早期的一级管理者将会退居到中层管理人员的位置,以此类推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幕,早期的教父维托在一家面包店里打工按照表格上也就是最早的非管理雇员,随着自己对好生活的渴望,维托开始组织了自己的组织,他们由于地域和资金的局限只能是一个很小的由极少数人员组成的组织,就像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很小的公司一样,由于自己的组织小,能力又不足,他们不得不依附于某一些大的意大利组织之下,因此此时的维托就成为了一个基层管理人员,按照电影中的说法,早期他靠着一些对其他组织的劫掠发家,在这一时段,维托亲身参与,亲历亲为,并且进行了绝大多数的组织以及策划,就像书上对与基层管理者的定义一样:管理者雇员从事的工作,通常称为主管(they work with and through other workers),随着组织的壮大,在接下来的十年中维托有了自己的家族,按照影片的描写,有了在长岛独立办公的地点,有了军师,角头等一套完整的体系,此时的维托更像是一个高层管理者,此时的他已经不需要去亲历亲为的去做工作了,就像高层管理者的定义一样: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相当于现在的首席执行官
维托的地位的改变就像教材中讲述的随着组织整体的壮大,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公司,组织的壮大,一个管理者职位以及工作内容的改变
2、教父中的效率与效果论
在教父中展示的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没有像现在健全的法律系统。所以就经常需要谈判。在教父开场的时候有一段是关于谈判的,集中体现了效率与效果。
效率即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即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目标。家族的律师代表家族找到纽约的导演进行谈判,为了家族成员能够得到一个角色。在谈判的过程中,没有用到一分钱,而是动用了家族已有的社会关系,就实现了谈判的成功,为家族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这一段在原来我看着并不起眼,但是现在想想这就是用了最少的资源做了为家族有益的事情。展现了效率与效果,最后达到了目的3、教父中的管理职能
在教材中,管理职能通过一张图表展现出来,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最终达成目标。在电影中,家族插手了古巴的赌场控制。本身赌场就是家族的经济支柱之一,所以在进行谈判之前家族就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计划以确保能够达到最大化的利益,以及最大化的控制。控制部分即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在电影中教父就派自己的小儿子去做,并且给出了对手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在谈判中针对双方的利益冲突点进行了详细的解决,起到了领导的作用,最后在小儿子的监督之下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了古巴赌场的控制者
4、教父电影对管理技能的诠释
其实诠释管理技能是和整部电影的背景有关系的,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又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组织如果没有管理的一定技巧不可能立足于整个纽约社会,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性了。贯穿整部电影的就是维托的一句话“接受我的帮助,也许有一天我也会需要你的帮助”这是整个考里昂家族立足的概念,和根基,就是有维托提出的,也就充分展现了维托的概念技能,家族的第二把交椅,作为一个参谋,有着协调下属的任务,自然也就少不了沟通的技能,剩下的角头以及打手们也就承担了效果技能,以及沟通技能,一个社团,家族能够立足的基本就是能够做到对上面下来的命令做到严格的实施,并且能够不引起所在地区人们的反抗,这些要求是他们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培养了自己的能力,也就是管理学中的效果技能,以及人际技能。
在学习了管理学之后我对整个电影又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了其中蕴含的管理学原理,同时也发现其实管理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好管理学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高的必要性,我认为有了专业知识,我可以更好的了解,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好的生活,更加有效率,更加容易达到目标
第四篇:我理想中的生活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国寿精英们,大家上午好!
并肩奋战,我们送走了成果丰硕的龙年;劈荆前行,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蛇年。在此我衷心祝愿我们敬爱的中国人寿的发展如日中天,祝愿我们人寿杞县之公司不断前进不断壮大,祝愿各位战友各位同事在事业上更加成功。
在春节万家举杯,共叙团圆的这段日子里,我忙里偷闲仔细的思考着一个问题——我理想中的生活和公司。在这里我希望能和各位分享,以求共勉。
其实幸福很简单,他就在你身边,要用心去发掘
我理想中的生活是这样的:
美满的爱情、幸福婚姻、积极健康家庭、有花有存的经济、从事着感兴趣的工作,在一个令人满意的单位,有值得我关心和关心我的几个朋友。
我希望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都很健康快乐,充分享受天伦之乐。每天下班回到家里,所有的子女像归巢的小鸟,陆续回家,团聚桌前,共用丰盛的晚餐,笑声曼曼,其乐融融。而不是家人各奔东西,只有节假日偶尔聚集,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像过客一样短暂相聚,再继续分离。
我祈求拥有一位知我懂我的丈夫和一个健康可爱的儿子,当我踏着疲惫的脚步回来时,得到他们的陪伴,就会抛掉所有的烦恼与忧愁。而不是都很忙碌,很晚才回家,已经都吃过了晚饭,只是把家当作住宿过夜的旅馆。
我渴盼单位同事们能友好相处,以宽容的友谊建立彼此互助的关系,发挥整体的团结优势,合力大于各个之和,为所在事业一起取得发展。而不是明争暗斗,互相提防,酒肉之交抱怨牢骚,甚至当面口蜜吹捧,背后却龌龊卑鄙。在人寿工作的日子里,我找到了这种归属感,安全感,我想这就是我理想的工作,理想的生活,与各位同事的共同奋斗,共同迎接挑战使我的生活充满着希望和期待。
总之,我的理想生活,它应该包含广博无私的爱,每个人都快乐无比,还有平淡自然的空间,即使没有丰富的物质,仍有饱满精神。这里没有孤独的漂泊,却有平静如水的长厢厮守。有被理解和容纳,没有猜疑和排挤,有万古长青的自由,没有甚嚣尘上的喧哗,有重于利益的人情,没有麻木和淡漠,有花开四季的美丽舒适,没有挣扎和摆脱。
我理想中的公司是这样的:
核心的企业文化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缺少的往往不是产品,不是技术,也不是人力资源,真正缺少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凝聚力和一种团队精神。就企业文化而言,它所承载的内容很多,我不能笼而统之地谈论,我理想中的中国人寿要有别于其他组织,才能做到特立独行,真正体现出自身的核心价值。
清晰的企业方向没有谁愿意在一个没有发展目标的企业中工作,因为没有前景的未来相当于没有方向的征途。一个企业中,会因工作需要分为若干个工作团队,但工作团队的目标一定依据的是公司的发展方面而设定的。
领导团队带领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资源,可利用的资源,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淋漓尽致,通道畅通无阻,那么我们的企业就能胜于竞争对手之前,我们的成本、我们的人才,我们的物流,我们的所有资源奔驰在竞争对手之前,那么我们的企业就是优秀的企业,我们的人才就是优秀的人才。
我理想的中国人寿杞县分公司是全体员工,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公司的目标而努力。
有效的交流沟通 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特别需要彼此进行沟通,互相理解,互通信息,如果沟通的渠道长期堵塞,信息不交流,感情不融洽,关系不协调,就会影响工作,甚至使企业每况愈下,要管理好现代企业.就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互通信息、传递资料、交流感情,员工清楚知道公司的方针、政策和所处的形势,建立起一套成熟完善的沟通系统。
一直以来,中国人寿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为我们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港湾,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一个放飞理想的世界,你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热爱着我这份十分充实又乐趣无穷的工作,我热爱着这个给我快乐给我舞台的公司。
在充满喜庆的冬日阳光里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2013年,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们又再一次站在共同的起跑线上奋勇向前,为了我们对生活对公司的无限憧憬开始拼搏。作为杞县分公司的普通一员,我愿意立足自己的岗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新的一年,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全体保险人上下一心共同进步,在杞县各保险同行中保持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口碑第一的龙头地位。争取实现“五星级”公司的目标,在开封五县一郊各分公司中脱颖而出,做出成绩,取得辉煌,在整个河南省各分公司中庆功薄里榜上有名,绝不辜负公司对我们的关怀和培养。
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在一下几个方面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取得进步,取得成就。
首先:我们需要协调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既做到为人父母应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又做到工作踏实肯干,团结上下级关系,努力为杞县分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所能。我相信,真心的付出能换来他人的尊重,真诚的服务能赢得客户的认可,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保存着这份真心,保持着这份真诚,为公司的信誉而努力,为客户的信赖而努力。
其次:在平时工作中,挑肥拣瘦不可取,踏实肯干才是捷径;官僚主义不可取,实事求是才是秘笈;骄傲自大不可取,谦虚谨慎才是王道;恶性竞争不可取,团结互助才是双赢。作为一名“组训”,我将以最大的热情,最饱满的激情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帮助解决小组成员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不断成长,帮助他们取得佳绩。虽然我的岗位很平凡,但我会珍惜这个来之不易岗位,珍惜领导和小组成员的信任,为公司的发展,为小组的不断壮大和成长付出我所有的一切,真心付出,不求回报,只求大家共同进步,实现我们中国人寿杞县分公司对市公司领导的承诺,实现各位销售精英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次:鲜花需要园丁的呵护,麦苗需要春雨的滋润,我们的成长需要公司的培养,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公司对员工的培养下了很多心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销售人才。近几日又将为一批战友在开封免费进行高水平的培训,因此,公司对我们的培养和付出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绝不辜负公司的期待,一定以优异的成绩交出满意的答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公司的付出将会只增不减,保证
广大人寿战友继续成长,我相信只要不断完善体制,不断健全机制,2013将会是我们成功的一年,收获的一年。
最后:我想对所有战友说:不同的经历,相同的目的让我们今天走到了一起,让今天的相聚成为永久的记忆,将明天的挑战作为辉煌的开始,用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勤奋开创更加灿烂的明天。
再次祝愿大家新年快乐。
谢谢
第五篇:俗语中的管理学(精选)
俗语中的管理学
(一)管理学似乎是最难学的学科,算算全球有多少人从事管理学的研究,可能比大多数其他学科的参与者多;做管理的人就更多了,可能没有一个别的职业有做管理的数量大。同时,管理学可能又是最简单的学科,那么多从事管理工作的,太多人根本没有系统学习过管理学,而且还干得很好;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常识都充满了管理学,中国很多成语、俗语中就包含有一定的管理学道理。
1.池里无鱼虾为大:自古以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所以虾米在大江大河中就是生物链中的低级,但在小池塘里就能活,如果在没有鱼的池塘,虾米也许就是高级生物了。这正是战略管理的基本观点,小企业应该在小市场里做大,在细分市场做出优势。小企业不要贪,更不要见什么挣钱都想试试。所以,波特就说“战略的核心是不做什么”。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战略管理还需要建立整体观和系统观,需要全面了解情况,把握形势。小企业再小,也得看看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竞争对手的变化。大企业特别要关注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剧变,今年柯达的申请破产就因为这一点。
3.抽刀难入鞘:战略一旦确定下来,尤其整个系统因此启动,再去更改就很难了,至少会有很大损失。在我的书上,就提出过“决策从容,执行迅速”的观点。特别大企业更要注意,整个系统都动起来了,再掉头转舵实在很不划算。说起来似乎很浅显,但中国很多特大型企业都常常频繁做战略调整,更常见的是一位领导业绩滑坡,立马就换将,政策和规则失去连续性,对管理的伤害很大。
4.硬逼公鸡下蛋:战略的稳定很重要,战略目标的适合度也很重要,不要提出没有逻辑的指标,不要提出根本不能完成的指标。有些企业经营目标的制定总是没有依据的,有的甚至是简单地每年加50%,这种目标定得没有价值。目标实现率太低,说明决策水平差。语出天然痴叟《石点头》中的“按牛头吃不得草”一句也是这个意思。
5.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企业管理和政府治理一样,越是高层偶有失误造成的伤害或损失越大,所以越是“大官”越要谨慎。你看,古代官员走路都是“方步”,也不是没有道理,赶急赶忙的容易坏事,沉着很要紧。古代相术甚至认为解大手蹲下去就完事了的人做不成大事,当然一蹲半天容易便秘。
6.一个将军一道令:每一个领导都有不同的思路和意见,弄得下属无所适从。人治的组织就是这样。当然,每个人不可能观点、思想完全一致,组织有组织的基本立场,有文化的企业个人化的东西更少。华为的任正非说过一句话正是这个意思:企业家在这个企业没有太大作用的时候,就是这个企业最有生命力的时候。
7.一个媳妇十个婆婆:这当然是最可怕的。都是管事的,没有做事的,批评家太多。这种情况还真有,有些民营企业好些个有特殊来历或身份的人,嘴巴很长,整天对别人评头品足。有些政府部门甚至公开的组织设计就是一堆官,寥寥几个兵,还真有一个兵的。官多实在是现时中国的特色,民国时的大县湖南新化(包括今新化、冷水江和新邵县、隆回县一部分)在1930年时,县政府下设仅两个科(一个秘书),另有教育局、财政局和警察所三个官方机构。
8.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当然说的是人生病。企业和人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得病很容易,治愈却难。有一位朋友的公司,曾经用过两位个性很强的干部,快刀斩乱麻地处理了一些事,老板觉得轻松很多,于是自己有些脱离企业,一年多后猛然发现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很刻薄的文化,现在扭转非常吃力,而且已经不是调整几个人的问题了。
9.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脚:这个对管采购、工程、基建的干部很重要。道理谁都懂,关键是能否防微杜渐。这个预防不能立足于身在其中的个人觉悟,而是要在制度设计上提前做好文章。笔者就曾有过一位下属,竟背着我这个老总和经销商合资在深圳成立一家公司,借助销售部长的权力给这间公司低价供货,而且前后索取了公司超量的品质欠缺的补偿金。最难让人理解的是,这个人是老板的小舅子。这种吃里扒外,可能不在河边走,也有湿脚时。没有制度保证,太多人就会出格。
10.出格:原指超出界限,后多指违规。这个世界做任何事都是有底线或天花板的,超出了就算出格。不过,如今世道很多人根本不只是出格的问题,有的甚至无法无天。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有一段话: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这里的为50%的利润“冒险”就是出格。
俗语中的管理学
(二)1.一五一十: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话要诚恳认真,不说不靠谱的话;二是说话很有层次,很有逻辑。管理活动沟通是个大问题,很多事做砸了常常是因为沟通不到位或沟通失败。能把话说清楚是不容易的。日本企业新员工沟通培训非常用心,一个流行的培训内容叫“菠菜”,实际是三个词发音的开头组合到一起:报告、联络和相谈。每天向直接上司汇报当天的工作进度和效果为报告,平行岗位或部门的通报为联络,需要得到相关岗位或部门的认可、协助的为相谈。2.有嘴说别人,无嘴说自己:很多人说话开口就是别人的不是,很少检讨自己。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检视一下自己指责别人时的手势,就可以发现当我们对别人指指点点时,有三根指头是对着自己的,大概是上帝提醒我们别只责备别人吧。就算是上司也不能随意指责下属,即使下属有错,也要检讨自己的领导、培训或提示的责任。领导有为下属承担责任的义务,没有发泄个人情绪的权力。3.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指责别人时如果用语不当或人格上否定了他人,对人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即使必要的时候批评人,也应该注意几点:第一,先表扬,后批评;第二,就事论事,不要翻陈年老账,不要从根本上否定这个人的态度和为人;第三,不要
有第三方在场;第四,要给纠正的方法;第五,如果自己是直接领导,要首先担起自己的领导责任。
4.当着矮人,别说短长:明明人家个头不高,偏偏讨论高矮的话题,那显然是不识相。职场的交流中,这种情形很常见。要注意场合,回避他人的伤疤。也有人能充满智慧地处理这一类问题,前不久习近平访美,有人谈起那位总是攻击中国的下任总统的竞选者时,习笑着说,他的直率在中国是出了名的。听者会心一笑。
5.挨一拳头学一招:“吃了一次怕,学得一回乖”和“吃一堑,长一智”都是这个意思。谁能做到不犯错误,只是不能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要从错误中接受教训,分析原因及因果关系。失败的确是成功之母,但成功用不着那么多母亲。管理者尤其要从错误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根本的原因,而且善于总结归类,举一反三。发现点的问题,寻求面的解决。6.船到江心补漏迟:等到事情恶化到一定程度,羊都跑光了以致没法再买种羊了,补羊圈就太晚啦。所以,中国古话有防患于未然一说。德国一位科学家叫海恩,是飞机涡轮发动机的发明者,他就提出过一个定律: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都有9次轻微事故,有300起未遂先兆,有1000起事故隐患。7.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是“瓜田李下”成语的由来,就是避嫌的意思。这在企业管理的用人、花钱等方面是最需要注意的。笔者在两家企业先后做过6年总经理,第一任带了一位高管助手去,当然顺手,但容易使更多员工觉得你用人有亲疏嫌疑,第二任就一个不带,600号人就全是“我的人”了。尽管总经理在费用上几乎没有监督,但我始终注意四点:尽可能不亲自处理费用、请知情者签字、让副手审查、年底把一包不便报销也不想报销的票据交给董事长。8.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这里说的是一个人长大了,就会有更多的约束和社会责任。在社会层面也如此,或受制于名,或为名所累。企业里头,一个人有了管理职务,模范的作用就必须有,职务越高的对自己要求就应该更高。我的书中提出过一个观点:管理者有很大权力,但没有面对下属批评公司和上司的权力。9.拜师如投胎:现在一对一的拜师已经很少了,因此一般意义上的跟某老师学习当然未必如投胎般严重。但是,现时很多企业管理者去学一些号称天下难得事实上却与管理无关的所谓的大师传授的东西,甚至着魔般地跟着导师去脱衣服与异性互抱以突破所谓的心智,这还真的有投错胎的危险。
10.定盘星:旧时称重用的秤0起点处的星符就叫定盘星,它是度量衡器的基准点,过去人们试一试这杆秤准不准,先把秤砣压在定盘星上看看秤杆平不平。在管理学上,可以理解为有标准和讲公平两个含义。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制定一系列标准,使得绝大多数工作不需要去一一规划、安排和现时指导。有一位好朋友在日资企业做了14年高管,我问他:“你能用一句话说清楚你作为管理者主要在干些什么吗?”他很快就给了我答案:“我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制定标准,二是持续改善。”这真是做进去了的管理专家呀。
俗语中的管理学
(三)1.楚王好小腰,宫中多饿死:日前,看到一篇文章,《华为,你将被谁抛弃》其中的第四节题为《“视上为爹”的官僚主义》,其中有引用“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因为楚王喜欢纤瘦小蛮腰美女,所以宫里的宫女都狠劲地减肥,因为自己把自己饿死的不在少数。后人以此暗指上行下效的现象。遗憾的是中国从企业到政府,这种盲目适应领导口味的做法非常普遍,虽然每个时期都有如陈云的“不唯上”的提示,但官本位的文化使唯上的风气从未减弱过。
2.言出如山:意为做人言出如山之重,岂容变更,说到做到,绝不含糊。李语堂《万花楼》中所言“丁是丁,卯是卯”也有相似的意思。但在契约精神严重缺失的民族和时代,说到做到真比修座长城还难。太多的企业文化往往是两张皮,说的一套做的一套,甚至说出口之时就没打算这么做。有一家大国企,口号是“以艰苦为荣,以野战为乐”,但同时逐年把员工往城市迁移,总部大楼奢华到一套吊灯就数百万,偏远工作站从未有领导到过,更不说有干部来顶岗。3.二百五:过去银子500两为“一封”,250两为“半封”,谐音“半疯”。所以二百五原指半疯半傻的人。今日的二百五的所知应该有所拓宽,似乎更宽泛地指那些端着、装着或摆着的那些恶心人。前些天读老乡梭罗的文章,有这么一段,似乎给新时期的二百五增加了注释:“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4.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这句话最早出自古乐府《君子行》,意思显然是,作为君子应该提前防范错误的发生,而且不要在涉嫌的领域留下不
干不净。笔者做职业经理的那些年,每年年底都会把一包没有报销的票据交给董事长,传达出一个信息,我是总经理,费用几乎不受监督,但我并非所有个人费用都拿到公司报销,可报可不报以及很难定义是否在报账范围的都没有报销。就是不想制造嫌疑,不要等董事会追究再来解释。5.不如意事常八九:语出高则诚《琵琶记》。据传,光绪皇帝就有一方印章刻写着三个字——“十八九”,也是暗自埋怨自己多数时候是很不自由的,不如意的事太多了。但现在的很多人,尤其年轻人,无病呻吟或莫名增加的情形很多。有一段书上说:“我们制造了我们身体里每一个被称为‘疾病’的东西:怨恨、批评、内疚,是最有害的心理模式;丢弃怨恨甚至能化解癌症”。还有智者告诉我们:“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是上帝给的长假,这个时候就应该好好享受假期。当突然有一天假期结束,时来运转,人生才真正开始了。”我的理解是:太多事,你不认为它属于不如意的,最终还真的对自己没有任何破坏力。或者说,既然普天下都是很高比例的不如意,那我那么去计较又有什么意义? 6.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出自沈采《千金记》。对于社会管理的意义是,要减少和避免有人出于基本生存线之下,降低贫富悬殊。特别贫穷和过于富裕最终都是没有好处的。企业管理过大的收入差可能也是问题,所以日本企业员工收入差异很小,除了股权收入总经理和普通员工的收入比很少超过三倍的。7.矮子看戏:最早见于朱熹《朱子语类》,在《赵翼诗论》也有出现,只是成了一句诗文“矮子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意思是很多人并不接触实际,便跟着人云亦云,说长道短。现实生活中此种情形不仅出现与长舌妇,甚至遍及整个社会,去年日本地震后中国全社会哄抢食盐就是一例。8.宰相家奴七品官:笔者所知最早出自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但这种现象至今不减。中国太多领导秘书迅速攀升,甚至领导司机也官运亨通。某权威大学,传有龙虎豹三种班,其中很多人属于“三爷”——师爷、少爷和姑爷,这师爷显然指秘书。9.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此条语出同上,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正因为领导总是护短,手下人日渐嚣张,跋扈异常。虽然说领导自己倒也可能有几份高洁,但管束不好手下,也是一种罪孽。
10.虎豹不外其爪:《淮南子·兵略训》中语:“虎豹不外其爪,而噬不见齿。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说的是,很凶猛强悍的虎豹,在擒获其它动物时,你都看不到它张牙舞爪的样子,吃已擒获的动物牙齿都不露出来,所以用兵策略强调给外人显示柔弱的一面,但出手时以强力迎击。前面讲到的“七品官的家奴”和“难当的小鬼”如果好好学学这段话也好了,中国对于目前的南海局势也是可以认真品味这句话的。
至此,关于俗语与管理学拉拉杂杂凑了30条,实际没有任何的新思想,不过是一种读书笔记式的思考罢了。而且,有些俗语的解读已经不完全是企业管理的范畴,已经延伸到社会管理的领域了,所以可以看成是笔者文字游戏类的嗜好,顶多是抛砖引玉式的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