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学学科导论考试题
1.社会趋势如何影响管理实践?对于学习管理的人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答: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展开的。而社会趋势就是一个大的环境,它必然会对管理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
这就需要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对待。
社会趋势对管理实践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
{1}负面影响:
1)限制竞争,形成行业垄断,导致组织效率的损失;
2)为了争取利益的最大化,销售对人体有害的商品;
3)滋生机会主义,进行大规模的投机行为;
4)任人唯亲、因人设事,破坏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5)组织成员因相互依赖而失去独立性,使工作效率降低;
6)阻塞信息渠道、滋生谣言,破坏组织凝聚力;
7)企业内部的社会资本影响企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利于向先进企业学习与交流;
8)鼓励平庸、阻止组织变革、不利于组织创新;等等。
解决方法主要有:创建学习型组织、变革组织管理、限制专用性资产投资以及变革企业领导
方式等.{2}正面影响:
1)政府做出对某些企业未来发展有利的政策、法规支持其发展,如进行补贴等;
2)管理者越来越多的趋向于从社会弊端中发掘出了新的业务机会,同时也帮助解决了这一棘手的问题;
3)企业管理者常会支持社会公益,既造福了大家,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4)企业的存在有利于就业、失业者再就业问题的解决,吸收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等等。
对于学习管理的人而言,要洞识到趋势所带来的变化,及时作出思维上的调整,将管理的方式方法顺应时事推陈出新,对管理的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了解把握全球化的脉搏,适应并制约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这样才能保持管理的权威性与时代性。
4.你认为管理学学科有哪些内容与特点?你对哪些内容有兴趣?为什么?
一、管理学的内容
1、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应用学科 和发展学科。
2、内容:a、研究管理的本质
b、研究管理活动的具体形态:(1)、对管理中人的研究(2)、对管理资源的研究(3)、管理的行为和职能
(4)、管理的组织和制度(5)、管理中的若干关系
(6)、管理的文化和价值(7)、对管理的评价
c、研究管理的一般规律(1)、管理的人本规律(2)、管理的组织规律(3)、管理过程的循环规律(4)、管理的择优规律(5)、管理的权变规律(6)、管理的反馈规律
d、研究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行为科学阶段;(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二、特点:
(1)、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对管理中经济人、机械人的设定到对管理中社会人设定的过程。
(2)、管理学的发展是从管理过程的单个因素、单个过程和单个侧面的研究到全面系统研究的过程。
(3)、管理学的发展是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过程。
(4)、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学派分化到兼容并包、相互借鉴、吸收融合的过程。
(5)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天文地理无所不包。
(6)管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我对研究管理活动的具体形态和管理一般规律感兴趣。
原因:我认为管理学正是成功的途径之一,一个企业,只有做好管理,建立起良好的管理阶层,才能够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稳定的销售成绩;一个公司,也只有做好管理层的事情,才能够使整体公司得到稳固,获取收益的问题,所以管理层是基础的基础;一个国家,也需要管理,把整个国家管理好,民族才能繁荣昌盛,社会才能够稳定。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和管理息息相关。就从最基本的说起,我们每天都要安排和统筹规划自己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娱乐和锻炼的事情,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每一天的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些事情需要管理。
我认为掌握了管理活动的具体形态和管理一般规律,能使我更好的运用这些知识到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
7.根据你的理解,学习管理学学科可采用哪些有效的方法,举例说明一种方法的应用.(一)系统分析法
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从而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应用实例:青岛啤酒作为世界著名品牌和全国的行业龙头,目前,生产能力已达到120万吨,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实现销量107万吨,销售收入26亿元,利税总额6亿元,利润2.5亿元。近年来,我们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加强产品物流管理,提高了营销水平,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在限定问题的基础上,咨询人员与厂方一起确定出发展目标,即通过对企业物流管理的改造,使该厂销售达到大幅度的提高。
围绕如何改造锻造设备这一问题,咨询人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初步提出了三个备选方案:(1)结合总公司对分公司资金管理的要求,建立了“网上银行”,实现了收支两条线电子化管理,并推动实现预算管理;(2)将直销体系、物流配送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和营销策划与信息反馈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功能优化设计,使各方面的管理形成一体化等。(3)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手段,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处理和分析的自动化。
咨询人员根据对厂家人力物力和资源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对备选方案的评价标准或约束条件,即:投资不能超过30万元;能与该厂技术水平相适应,便于维护;建设周期短,回收期快。
咨询小姐吸收厂方代表参加,根据上述标准对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第2个方案(新装一台平锻机),技术先进,但投资高,超过约束条件,应予以淘汰。对其余2个方案,采取打分方式评比,结果第1方案被确定为最可行方案,该方案具有成本低,投产周期短,技术上虽然不够先进,但符合企业目前的要求,客户对此满意,系统分析进展顺利,为该项咨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图表列示法
即把有关的基本概念、线索或问题等,按其内外部的相应关系和联系,将之概括转换为相应的图表,使
之能直观化、形象化和系列化。
(三)比较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由于管理学原理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所以在学习时,就要对所
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探索它们之间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
四、关键词法与主题词法
对问题或概念进行概括和抽象,将其中心意思(即主题)转换为一个或几个比较规范的词语来表述和
记忆。关键词法即抓住内容或概念中最关键的词句而达到对之进行整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这种方法突出了内容或概念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排除了修饰性或解释性的那些可多可少的词句
五、逻辑推理法
即根据问题或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地推理出问题或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完整内容的方法。
六、一目十行法
即在对《管理学原理》有关问题或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不是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去阅览,而是一目十行,一段、甚至一页地进行扫视把该问题或内容的内涵层面和文字布局等在头脑中形成基本轮廓和初步印象,当提到该项问题或内容时,就能在脑子中浮现出其大致的涵义、词句和段落等。在此基础之上,便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对照教材或大纲进行更准确、更细致的认识和把握。
七、联系实际法
学习《管理学原理》的最终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由于 管理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又要服务于实践。只有通过学习,并能够将所学的管理学的基本方法、观点成功地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与管理中,才可以说真正地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八、案例学习法
案例来自书本,来自实践,来自大家平常的生活。案例学习法是通过案例调查和分析,了解案例的背景资料,用管理理论分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8.根据你未来就业打算,谈谈如何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如何合理地安排大学学习规划
要培养专业学习兴趣:
(1)加强对学科本身意义的了解和认识。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目标动机理论”。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这门学科最终有什么意义。(2)培养学习兴趣,要真正的进入到学习中去。去认真思考了,掌握了每个反应公式的内在规律,并且能和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联系起来,这时你就会感觉到化学这门学科的意义,其结果自然会对这门学科形成兴趣。
(3)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习既要知难而进,又要做到从易到难。利用好学习的成功感来进一步激励自己。
(4)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提高自己的兴趣和实践运用的能力。
(5)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与老师建立起相互尊重、亲密无间、相对平等的关系,在交流中学习与成长。
大学学习规划:
大一:适应期
学习上,进入大学后重新为自己确立奋斗目标,是大学生活成败的关键,应当始终保持上进的心态和高考时的拼搏劲头,要尽快找到适合大学课程特点的学习方法,尽快变高中时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二:探索期
大学二年级是转入专业学习的准备阶段,公共基础课即将结束,专业课即将开始。因此,大二也称为职业定向期。此时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信息和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里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
大三:拼搏期
努力学习专业课程,应付各种证书的考试,社交活动由校内人士扩展到校外人士。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多参加和专业有关的寒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搜集工作信息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向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多多取经,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随着知识面的拓宽,许多同学萌发了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开始准备考研或TOEFI、GRE。是继续深造,还是找工作就业,在这个阶段,必须做出决定。大四:冲刺期
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此时,要充分利用学校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的各种条件,多参加学校就业中心举行的各种讲座或咨询会,详细了解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的程序和方法,并在就业指导老师的引导下,根据形势和政策调整就业期望值,选择好第一份工作。同时,大量搜集就业信息,积极准各自荐材料,例如求职信、简历、推荐信等,做好完善的求职应聘的准备。此外,要踊跃参与学校开展模拟招聘、创业大赛等活动,在模拟训练中增加经验;还要积极参加各种真正的为大学生举办的各种大小型招聘会或专场招聘会,尽可能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实战。
第二篇:管理学学科导论复习思考题2010
管理学学科导复习思考题
1.社会趋势如何影响管理实践?对于学习管理的人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社会趋势即社会发展趋势,是指当今社会发展的动向。不同的社会趋势,即应当采取不同的应对之策以助于管理实践。当前我们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的社会趋势,在这种趋势之下,我们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方式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新世纪的劳动者努力争取自身权益,对此,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尊重他们的意向,不得随意增加他们的工作时间,而法国罢工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消费者消费生活文化的巨大改变,企业经营和市场销售将不能再保持以往那种“单方面的诱导”和“操纵消费者”而不得不改变成“消费者参与型”的经营。此外,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的社会趋势。因此,若为管理人员,可以考虑提供一些老龄人服务,开创新的消费方向。总之,随着社会趋势的不同,管理实践活动也会相应得变化。例如在中国内地独生子女一代形成的强势青年文化之下,一个公司的文化会更需主动或被动地朝向内外一致式(即内部管理营销与外部市场规则一致、信息透明化程度提高)、高平文化(即等级制管理风格的高度弱化)、高度员工文化弹性(以适应追求趣味与生活品味的员工文化)。与此同时,政府政策也是一个风向标,在自我管理之前,要以遵守国家政策为主。对于学习管理的我们而言,明确了单单学习管理学的理论知识,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发展趋势,了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变化。同时,通过对以往实例的研究,结合管理理论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并由此对社会趋势进行研究,得到适用于管理实践的方法论。
2.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管理学都是科学与艺术结合,你同意吗?为什么?
我同意。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管理学学科是一门集社会科学理论基础与自然科学方法论为一体的应用型学科。管理科学需要解决的大量实践问题决定了不仅仅需要社会科学知识作为其学科基础,同样决定了必须运用自然科学的相关理论方法来解决实践问题,如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等均需要运用系统论、协同论、生物学、数学、心理学、工程科学等相关知识来设计科学的管理方法,解决管理科学中的大量实践问题。艺术的三个定义: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形状独特而美观的样子。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艺术是因为管理需要创造性,不能机械照搬。因此,管理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3.你认为管理学学科有哪些内容与特点?你对哪些内容有兴趣?为什么?
管理学学科是研究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践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主要研究组织效率提高和组织目标实现的问题。
管理学学科研究的内容有三个侧重点:
(1)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
1)从生产力方面: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
2)从生产关系方面: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如何激励组织内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3)从上层建筑方面: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展,知古鉴今;
(3)着重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主要有:
1)管理活动中有哪些职能;
2)职能涉及哪些要素;
3)执行职能应遵循哪些原理,采取哪些方法、程序、技术;
4)执行职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管理学学科是一门集社会科学理论基础与自然科学方法论为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其具有以下特点。
1、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由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门类的理论知识,管理学的内容十分广泛,渗透了多门学科的知识。
2、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管理学是研究应该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来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属于应该科学范畴。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管理学是研究人、财、物等有形资源和信息、规划、决策、预测等无形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科学,但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成果却不是有形物质的本身,而是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原理、原则、战略、方案、程序和方法。因此,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管理在完全一致的条件下,却可能产生相差甚远甚至截然相反的结果。
4.为了成为以为管理类专业的合格大学毕业生,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应如何培养?
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
沟通能力包含着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沟通能力看起来是外在的东西,而实际上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它关系着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沟通能力指沟通者所具备的能胜任沟通工作的优良主观条件。
组织能力是指组织人们去完成组织目标的能力,它是领导者成功有效地完成心理特征。自我管理能力就是关于学习过程的知识、信念以及学习过程的监视和控制。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自我意识的性质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功能。
学习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指学生运用科学和学习方法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一:理论知识能力。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任何工作,无论是科学、教育研究,还是具体的实践作业,都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大学生用自己广阔的社会时间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把课堂的知识和学好,同时,要多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到达充实自己的目的。
二: 适应环境能力。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数值的反映,它与个人的思想品德,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等密切相关。大学生毕业之后,所面临的是找工作,参加工作,然后 定居。它们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所以,大学生要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只有这样,即使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够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的因素,从而为 大学生以后的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社会交际能力。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它存在于社会的任何角落,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这个能力,它关系到大学生以后 找工作的问题,而要具备很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就要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培养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通。同时,要做到诚实守信,人格平等。
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又一项重 要能力。学习、工作和社会人际交往等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一个人,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语
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 不败之地。若要具备这一能力,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敢于说,这也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需要广泛的知识面),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是要善 于说话,注意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注重语言的得体,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为此,大学生应该抽出时间阅读有关的文学著作和口才范文,多做练习,以便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组织管理能力
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组织管理能力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其他专业人员也应具备。近年来,毕业生中的党员、学生干部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其重要原因就是用人单位看中毕业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七)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因素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它是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已知信息,创造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新思维、新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多方面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微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八)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就是对未来行为目标的决断和选择的能力。人的一生往往会碰到各种需要自己当机立断、痛下决心来决断的事情。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何去何从,最终要靠自己拿主意。在未来的工作中,各种问题以及他们的变化进展都需要自己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处理。因此,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坚强的意志苦,不被困难吓倒,不让失败和挫折压垮。?
(2)明确追求目标。目标明确,才能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并积极排除干扰和克服心理障碍。
(4)提高知觉的能力。这是提高人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主要通道。?
(5)积累丰富的经验。经验可有效地引导人们处理好日常工作,并提高人的决策判断能力。?
(6)提高记忆能力。记忆力是提高领导者及管理时地提取必要的信息。
(7)勇于挑战工作重担。重要的工作经验及疑难问题的处理,可以锻炼、检验和表现人的组织才能。
(8)提高交际及沟通技巧。这可帮助一个人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发挥团体组织功能的作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干群关系。
(9)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分清主次。
(10)培养广泛的兴趣。广泛的兴趣可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和统揽全局的能力。
克服保守思想和惰性心理。可以增强人的活力,培养创新的能力。
学会宽容。宽容是获得友谊与支持,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及工作管理环境的保障。
5.结合你已有的知识,谈谈学习管理学科的意义,找出一个运用管理学科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1.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当代,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这一点,已为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明。还有人认为,管理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19世纪时经济学家特别受欢迎,而20世纪40年代以后,却是管理人才的天下了。这些都表明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很大的作用。
2、学习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判定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管理者的管理成果。通过实践可验证管理是否有效,因此,实践是培养管理者的重要一环。而学习、研究管理学也是培养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并可缩短或加速管理者的成长过程。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使你开拓视野,跟上时代;一个企业,领导带头认真学习、扎扎实实地学习,并且带动群众学习,企业就能创新——创造一个朝气蓬勃的企业。目前我国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合格的管理人才是缺乏的。因此,学习、研究管理学,培养高质量的管理者成为当务之急。
3.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
管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随着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就更加重要了。在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这样两个文明浪潮以后,以全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不久就会冲击到我们的身边,可以预测,全新的技术,高速度的发展必将需要一套更科学的管理,才能使新的技术、新的能源、新的材料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比起过去和现在,未来的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7.根据你未来就业打算,谈谈如何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如何合理地安排大学学习规划。我的专业是税务,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税务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学生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以及分析企业税务发展战略的能力。我最向往的专业前景就是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为国家财政收入做一份贡献。既名为税务,首先要了解我国的税收制度及现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大学期间,应时刻关注财经新闻,关注国家政策方向,同时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相关制度,因为相较而言,中国的税收制度还有待完善。而税务专业意味着在学习税制方面的知识时,还应精通会计知识,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偷税漏税的事情。
第三篇:学科导论
河北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
学号:201214540313 姓名:田瑞超 班级:12英3
开课日期:4月21日
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戏剧,英语听力这些英语课程,加上思想道德,马克思原理,毛泽东概论,近现代史等培养思想的学科。英语口语和英语戏剧是由外教上课,主要增强学生的口语。英语阅读和综合英语是比较基础的学科,主要是抓住学生的基础,这两门课程对以后的专业知识很重要,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开设,所以加强学习阅读和综英对我们很重要。英语听力和英语写作是最基础的英语能力,对英语学习的培养很重要。
首先,我们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掌握一些简单的单词、短语、句子,让我们对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加我们对汉语的了解,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两年里,应该是给自己充电最好的时候,因为课程不是很多,所以大部分时间就可以用来练习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英语是一门语言,而学好一门语言最关键的就是喜欢这门语言,这样才会花大量的时间来练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所以要达到什么程度就要看自己课下付出了多少。有很多刚上大学的学生把大学当成一个放松的地方,上课的时候手机,不上课的时候电脑,可以说手机和电脑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好的朋友,当然,也有很多人从进入大学就喜欢上图书馆,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书,这些坚持努力的学生有些选择了出国,有些走进了更高的学府,有些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我们此刻或许就开始羡慕他们的这些成就,可是仔细想一下,人家付出的努力我们是否看到了,他们埋头苦读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他们早起读英语的时候,我们还在被窝里躺着。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用来奋斗,而此刻的我们在做什么呢?
通过这门课程,让我见到了院长,见到了系主任,见到了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亲切的院长讲话的时候没有任何架子,而是一种和蔼的感觉,他还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是把自己的风度和内涵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学习读书,然而通过读书,可以让我们有内涵。同时老师也告诉我们,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会做好,所以学好英语的前提是喜欢上它。说实话,我在高中的时候不是很喜欢英语,但是我特别喜欢数学,所以数学一直都是我的强项,现在想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数学呢?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在做家教的过程中,我始终要求自己的学生喜欢上这个科目,既然自己要求学生喜欢,那么首先就应该要求自己也喜欢上,我会喜欢上英语的,因为我很喜欢汉语。
系主任告诉我们,学习就应该拿出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因为知识永远不会多,只有加强自己才能让自己在社会上立足,她让一些学长学姐们传授学习的经验,想让我们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大四即将要走的学长学姐们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学习英语的,通过听他们的故事,似乎可以想象得到他们的学习历程,其实没有什么窍门,之所以他们会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能坚持下去,坚持早上起来读单词,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学习,就这样,日复一日,四年过后,他们与大多人不一样了,不是因为他们考研成功了,而是因为他们用知识让自己强大了起来。
这门课程教给我最多的不是理论上的东西,而是思想上的东西,不是简单的学科导论,而是英语学习方面的。看到他们可以这样熟练的说英语,看看现在的自己,没有一口熟练的英语,也没有很好的文采,在这两年里,我做了什么?大学是一个自由的地方,可是我把这些自由拿来做什么了呢?不是让我天天拿着手机看电视,聊天,或者在宿舍躺着睡觉,现在我们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不是用来消遣的,而是把我们的时间拿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学习一些我们应该学习的知识,了解我们还不了解的东西,让自己在大学真正的学到一些东西,掌握一些知
识,这些才是对自己有用的。或许人人都有一个迷茫期,现在的我们应该从这个迷茫期中走出来,活出自我,好好利用自己的大学时光,把自己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而不是吃喝玩乐,不然怎么对得起自己当初的梦想,想想高考前的自己,想想在家辛苦工作的父母,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努力?有什么资格说不?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生活。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虽然有的时候只是听明白了,至于自己怎么做,怎么去实现,还没有很准确的目标,可是如果有一个人告诉我他做了什么才让他的生活不一样。很多时候我们羡慕别人的成功,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竖起大拇指,这些时候我们自己有没有想过,其实人人都可以,只是有的人付出了努力和汗水,有的人则更多的是享受这伸手向父母要钱,而且花的很随便。不管我们的父母是大老板还是农民,这些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挣来的。我们都知道外国的孩子在18岁以后就要自己解决问题,达到经济独立,虽然生活很艰苦,可是只有这样的经历才会让孩子更加明白读书的重要性,知识的可贵。作为外语的学生,我学到的不仅是英语这门语言,更多的是了解外国的文化,学习外国的思想。外国的某些文化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外国人的自信就是我们最欠缺的,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别的东西,而忽视了自信这一东西。外国人的独立意识比我们要强很多,很多外国人在大学就已经达到了经济独立,自己出去生活,不靠父母养活,可是这样的人在中国有多少呢?通过学习外国的这些思想,会让我更想了解外国文化,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使中国一步步走向强大。当然我们自己也是一样,这样的学习让自己也更加充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使我们一步步成长,读书使自己内外兼
修,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充实。
第四篇:管理学导论答案
1.结合你已有的知识,谈谈学习管理学科的意义。
意义:管理的普遍适用性,它适用于所有的组织类型与规模,所有的管理层次,所有的工作领域
一: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科学进步决定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没有相应的管理科学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无法得到推广和有效运用的,它的作用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还有可能阻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二)学习管理学是提高各级主管人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知道,管理知道总的来讲是来源于经验的,这个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主管人员在亲身的管理实践中获得的,而间接经验则是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他人的经验获得的。主管人员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关键就在于把这两种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管理学的学习正是获得他人的成功经验的最有效、最迅速途径。用较短的时间掌握必要的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然后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与过去那种完全凭权威、凭直觉和自己摸索出零散经验进行管理方法相比,往往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
管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随着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产生日趋复杂,管理就更加重要。在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这样两个文明浪潮以后,以全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浪潮”已经冲击到我们的身边,全新的技术、高速度的发展必将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才能使新的技术、新的能源、新的材料充分发挥作用,比起过去和现在,未来的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学习管理学的意义
1.管理的观念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管理的方法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和掌握管理学有助于完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掌握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处理复杂的组织过程,确保现代组织机构和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行。3.任何实践活动本质上都是管理活动,因此管理学可以渗透到各种具体的实践性学科之中。学习和掌握管理学有助于开展解决学科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4.管理学是许多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学习和掌握管理学有助于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实践。
2.社会趋势如何影响管理实践?对于学习管理的人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社会趋势即社会发展趋势,是指当今社会发展的动向。不同的社会趋势,即应当采取不同的应对之策以助于管理实践。当前我们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的社会趋势,在这种趋势之下,我们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方式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新世纪的劳动者努力争取自身权益,对此,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尊重他们的意向,不得随意增加他们的工作时间,而法国罢工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消费者消费生活文化的巨大改变,企业经营和市场销售将不能参与型”的经营。此外,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的社会趋势。因此,若为管理人员,可以考虑提供一些老龄人服务,开创新的消费方向。总之,随着社会趋势的不同,管理实践活动也会相应得变化。例如在中国内地独生子女一代形成的强势青年文化之下,一个公司的文化会更需主动或被动地朝向内外一致式(即内部管理营销与外部市场规则一致、信息透明化程度提高)、高平文化(即等级制管理风格的高度弱化)、高度员工文化弹性(以适应追求趣味与生活品味的员工文化)。与此同时,政府政策也是一个风向标,在自我管理之前,要以遵守国家政策为主。对于学习管理的我们而言,明确了单单学习管理学的理论知识,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发展趋势,了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变化。同时,通过对以往实例的研究,结合管理理论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并由此对社会趋势进行研究,得到适用于管理实践的方法论。
3.论述管理学学科与哲学、经济学学科的关系
联系:经济学是管理学最主要的理论基础;经济学为管理学提供分析方法;管理学对于经济学实用化起着巨大的作用,经济学只有通过管理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管理学为经济学向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起了桥梁作用;管理学的发展是对经济学研究成果的检验
区别:对人性假设和人们相互关系认识的不同只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前提差异,不是两门学科的根本区别。学科之间的根本区别应表现在研究对象和问题的差异,而非研究方法。
经济学--解释问题,解释世界中发生的问题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只解释问题,不解决问题,往往与实践脱节。发现社会经济运行规律,探索经济规律。
经济学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具有稀缺特性的资源的配置问题,企业组织特性常常被忽略。
管理学--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探索如何提高社会运行效益与效果。管理学则研究在一个具体组织内如何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和活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与哲学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哲学是管理学的思想基础。所有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思想基础。如:牛顿第一推动力。管理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途径。
区别:哲学——认识问题,解释人与世界的根本关系,世界的本源,存在与意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世界发展规律即辩证法。
管理学——解决问题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探索如何提高社会运行效益与效果 管理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的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学科。管理学是研究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问题,研究组织及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经济学讲求社会整体的效率与公平,以提高社会公共福利为宗旨,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甚至可能试图降低某些企业甚至行业的利润率,以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管理学以个别企业、组织为研究对象,虽然也要兼顾社会的整体利益,但其重点却是为组织利益服务,为决策提供依据,以提高单个组织竞争力,改善组织业绩。关心如何面对同样的行业结构和宏观环境建立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经济学以节约成本、扩大产出、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考虑规则的合理性,只能从大多数的一般行为出发进行分析,所以假定人是经济人(Economic Man)、理性人(Rational Man),或者是具有机会主义(Opportunism)倾向的人。经济学(经济人)经济人假设简单明了、便了分析,经济学以此为核心形成了公理体系和系统的方法、原理和定律。管理学(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管理学以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必须兼顾多数人的一般行为和少数人的特殊行为,因为少数的特殊行为以对提高组织效率非常重要。4.你认为管理学学科有哪些特点?
理论性:管理学致力于破解管理活动的奥秘,解答管理实践提出的各种问题,构建系统的管理理 论体系。
2.般性(普遍性):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问题的基础理论科学,是各门分支管理学科 的共同基础。
3.综合性(交叉学科):管理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工学 等学科具有密切联系。
4.实践性(应用学科):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
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显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5.社会性(社会学科):构成管理过程主要因素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都是社会最有生命力的人,这就决定了管理的社会性。
6.历史性(发展学科):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不
了解管理历史和前人的理论总结,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5.论述管理学学科力求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对社会的意义?
解决人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方案。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管理科学界的人物是解决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的问题。
6.你认为管理学学科有哪些内容与特点?你对哪些内容有兴趣?为什么?
一、管理学的内容
1、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应用学科 和发展学科。
2、内容:a、研究管理的本质
b、研究管理活动的具体形态:(1)、对管理中人的研究(2)、对管理资源的研究(3)、管理的行为和职能(4)、管理的组织和制度(5)、管理中的若干关系(6)、管理的文化和价值(7)、对管理的评价
c、研究管理的一般规律(1)、管理的人本规律(2)、管理的组织规律(3)、管理过程的循环规律(4)、管理的择优规律(5)、管理的权变规律(6)、管理的反馈规律
d、研究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行为科学阶段;(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二、特点:
(1)、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对管理中经济人、机械人的设定到对管理中社会人设定的过程。
(2)、管理学的发展是从管理过程的单个因素、单个过程和单个侧面的研究到全面系统研究的过程。
(3)、管理学的发展是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过程。(4)、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学派分化到兼容并包、相互借鉴、吸收融合的过程。
(5)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天文地理无所不包。(6)管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我对研究管理活动的具体形态和管理一般规律感兴趣。原因:我认为管理学正是成功的途径之一,一个企业,只有做好管理,建立起良好的管理阶层,才能够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稳定的销售成绩;一个公司,也只有做好管理层的事情,才能够使整体公司得到稳固,获取收益的问题,所以管理层是基础的基础;一个国家,也需要管理,把整个国家管理好,民族才能繁荣昌盛,社会才能够稳定。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和管理息息相关。就从最基本的说起,我们每天都要安排和统筹规划自己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娱乐和锻炼的事情,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每一天的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些事情需要管理。我认为掌握了管理活动的具体形态和管理一般规律,能使我更好的运用这些知识到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
7.为什么学习管理学科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因为管理的真谛源自于实际的经营经验,而且实际经营中的问题,很多无法用有限的书本理论来套用解决,加之当今的理论有相当部分直接照搬西方、日本等发达国家.社会国情、法律制度跟中国大有不同.,掌握理论某种意义上说只能是一种进修的途径.实际的从业经验才是管理的艺术的基础。
管理学建立于实践经验基础之上,是运用归纳法建立起的相应理论,而非严谨的演绎方法,降低了其可靠性。这也是管理理论层出不穷、快速迭代更新的原因。任何学科背景的人都可以阐述自己对管理的理解,轻松进入管理学领域。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只有掌握了管理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后,才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较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因此,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注意关注社会实践,高度重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8、根据你的理解,管理学学科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分别例举1个方法并展开论述。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研究和学习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根据唯物辩证法,管理学产生于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为此,研究和学习管理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管理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并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便管理实践上升为理论。在学习和研究中还认识到一些现象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切事物也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还必须运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重视管理学的历史,考察它的过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不能固定不变地看待组织及组织的管理活动。管理学学科有哪些研究方法(例举2个方法展开论述)。1.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与定量研究相对的概念,也称质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就是对事物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即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研究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定性研究具有探索性和预测性等特点,不追求精确的结论,而只是了解问题之所在,得出感性认识。
2.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与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也称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
本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进行量的方面的分析,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检验、解释从而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不仅探索事物发展的趋势性规律,而且要明确其程度的问题,或者不同事物之间量的相互关系(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而获得精确的理性认识。管理学学科可采用哪些学习方法(例举2个方法展开论述)。
1、系统分析法: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从而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2、图表列示法:把有关的基本概念、线索或问题等,按其内外部的相应关系和联系,将之概括转换为相应的图表,使之能直观化、形象化和系列化。
3、比较法: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探索它们之间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9、结合专业特点,为了成为管理类专业的合格大学毕业生,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
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
沟通能力包含着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沟通能力看起来是外在的东西,而实际上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它关系着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沟通能力指沟通者所具备的能胜任沟通工作的优 良主观条件。
组织能力是指组织人们去完成组织目标的能力,它是领导者成功有效地完成心理特征。自我管理能力就是关于学习过程的知识、信念以及学习过程的监视和控制。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自我意识的性质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功能。学习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指学生运用科学和学习方法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1.学习能力 2.信息素养 3.实践能力 4.创新能力 5.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 6.心理素质 7.国际化视野
造就全面管理者,而非职能部门的专家 面向实际、注重一般管理 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应用性、综合化课程 强调多元化,鼓励创新
10、谈谈你最期望从事的职业及职业发展规划,想一想为什么选择管理类专业学习?管理学学科与你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关系?你想如何学习。
我的目标是进入外企,成为一名管理人员。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 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自己兴趣,家人寄托。
学习,工作
(1)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2)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利用校友众多的优势,参加校友联谊活动,经常和他们接触、交流 3.实践锻炼方法
(1)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正常工作。在大而嘈杂的办公室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2)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6-8小时,每周锻炼三次以上。(3)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
11根据你未来就业打算谈谈你如何合理地安排大学学习规划。
我的规划是: 1.不论处在什么年级段,都要认真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这点无须赘述且至关重要。2.在假期时(暑假、寒假、十一等),把握机会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用于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周末,一如既往地参加有意义的志愿者活动。适当参加企业和机关的实习活动,提高实战能力。3.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好好学习英语,努力在大学毕业时考出大学英语六级,有机会就要学习商务英语,考雅思托福等。4.继续听有意义的讲座。一些成功的学长学姐,一些有名望的人带来的讲座,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博读精读结合,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素养。5.在平时的社团工作中,努力提高以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稳重求变的创新能力、效率意识、执行力、领悟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反思等。6.通过一些人文的熏陶,进一步培养以下素养:感恩、欣赏、胆大心细、耐心、包容等。
7、坚持每天锻炼半小时,每天休息6—8小时,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12、结合你已有的知识,谈谈学习管理学科的意义,找出一个运用管理学科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
1.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当代,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这一点,已为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明。还有人认为,管理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19世纪时经济学家特别受欢迎,而20世纪40年代以后,却是管理人才的天下了。这些都表明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很大的作用。
2、学习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判定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管理者的管理成果。通过实践可验证管理是否有效,因此,实践是培养管理者的重要一环。而学习、研究管理学也是培养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并可缩短或加速管理者的成长过程。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使你开拓视野,跟上时代;一个企业,领导带头认真学习、扎扎实实地学习,并且带动群众学习,企业就能创新——创造一个朝气蓬勃的企业。目前我国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合格的管理人才是缺乏的。因此,学习、研究管理学,培养高质量的管理者成为当务之急。3.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
管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随着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就更加重要了。在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这样两个文明浪潮以后,以全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不久就会冲击到我们的身边,可以预测,全新的技术,高速度的发展必将需要一套更科学的管理,才能使新的技术、新的能源、新的材料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比起过去和现在,未来的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第五篇:教育管理学导论
本书围绕教育管理学中的一些最为基础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关联、研究的方法论、研究的典型方式、理论进展及发展趋向等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讨论。该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论述系统,力图将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置于全球化这个背景中予以讨论,旨在借鉴国外教育管理学探索的既有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思考我国教育管理学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在他的一个学术视频上看到过本章,他谈的标题: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使命。书上的第一章和视频上的内容大体吻合。本章旨在阐明:教育管理学是一门认识和理解教育管理现象,谋求教育管理改进之道的社会科学。1.1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及其矛盾,一,对毛泽东的《矛盾论》的深入分析,进行再认识;二,教育管理学不能仅仅以效率、效益为追求,指出特殊矛盾性的片面性。1.2教育管理问题说及其问题,问题有三:(1)研究如何界定和理解‚教育管理问题‛;(2)似乎存在将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过度泛化的缺陷;(3)教育管理问题说具有无法克服的‚技术性‛倾向。1.3教育管理现象规律说及其争论,对于争论,有这样几点:(1)这是一种由演绎语意界说派生而出的定义;(2)存在某些逻辑学与语义学方面的问题,其定义项‚属‛的选择不当,外延过宽;(3)将现象与本质并列作为研究对象不合适;(4)教育管理现象纷繁复杂,教育管理学无法研究所有的教育管理现象,只能研究部分教育管理现象。教育管理规律说的主要表现:(1)都宣称揭示规律;(2)都用二元的视角来透析教育管理现象,即把现象区分为表象和本质;(3)在预设了‚事实与价值‛分立的基础上,强调研究事实,用事实反价值,用事实研究反价值规范研究;(4)对教育管理现象采取一种简化和纯粹理想化的思维方式;(5)都异口同声地标榜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科学‛。1.4教育管理现象的属性分析,黄兆龙先生认为具有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孙绵涛教授主张共性和个性;陈孝彬教授和吴志宏教授分别对特殊性进行了概括。张新平教授认为对于教育管理现象的认识,既不能满足于过于抽象的哲学分析,也不能停滞于过于具体的特征列举。探究教育管理现象,至关重要的是要确立一种‚中观‛的视野以及整体的联系的态度。1.5教育管理现象的实在性、理解性和批判性及其关系,关于教育管理现象的实在性:分物质实在性和精神实在性。教育管理现象的实在性之所以不同于我们所说的纯粹客观性,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教育管理现象的人为性。与自然现象的实在性相比,教育管理现象的实在性也许还表现在更容易为人们直观感知等方面。科学的教育管理学包括:(1)由于教育管理现象实在性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因而相应地可有侧重其一般性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侧重其特殊性的人类学实地研究。(2)在教育管理现象一般性问题上,由于存在重客观分析和重精神建构、演绎这两种不同的倾向,因而可相应地开展侧重其客观方面的实证研究和侧重其精神方面的思辨研究。张新平教授在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实在性时所倡导的科学研究,与在逻辑实证主义等思想限定下的科学研究不是一回事。研究教育管理实在性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涵盖了原有科学研究的大科学研究,这种科学研究不仅重视普遍性问题,也重视个别性问题;不仅重视探讨有形的物质问题,也探讨无形的精神问题。这些研究由于都是基于实在性的研究,因而都是科学研究。关于教育管理现象的理解性,理解性是指个体基于其个人整体性的社会背景、社会经验、社会阅历、人生信念、生存期望、发展需要等而生成的看待教育管理现象的个体主动性。教育管理现象只有在与个体产生关联后才有意义,也只有在与个体发生关系后才存在。关系个体的发展需要和生存问题,本质上就是关心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领导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改变和解决个体的需要和观念问题。从教育管理现象的理解性层面看,教育管理学不仅要从管理的角度来探究教育管理问题,而且甚至更多地要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教育管理问题。关于教育管理现象的批判性,批判性严格地说是指教育管理现象的可批判性。教育管理现象的批判性是由教育管理现象的否定性决定的。否定性是教育管理现象本身所固有的而非外力添加的一个特性。误解:(1)将批判完全等同于摧毁;(2)将批判完全等同于情绪化的抵制和拒斥。教育管理现象的批判性不仅赋予了人们一种新的希望、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向人们的创新意识、批判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性、理解性、批判性是教育管理现象的三种属性,而不是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管理现象布雷岑卡的‚三型说‛,实际上教育和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事实与价值、规范并不是分离的,也不是能用分离的眼光认识的了的。1.6教育管理学的新构想:大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要从根本上防止这种‚片面性深刻‛,而教育管理现象的‚三性‛观大致可为我们提供一个探究的立足点和分析框架。‚大教育管理学‛不同于传统教育管理学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它所秉持的‚科学观‛较之以往任何时候的教育管理学都更加综合,更具包容性。这种新型的教育管理学能够也更善于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汲取营养,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达到一种从未有的崭新综合水平。单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审视,这种‚大教育管理学‛在科学观上较之以往的教育管理学,势必出现5种变化。‚大教育管理学‛在批判反思传统教育管理学的过程中,不再视描述、解释为根本任务,也不视预测、控制为教育管理学的核心追求,而是以一种整合的视野来重新理解和定位自己的使命。这种使命表现在研究任务和实践活动上。第二章 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与关联 2.1关于教育管理学性质的不同认识及其简要评论 观点之一:教育管理学属于教育学科,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不同看法:(1)研究的视野要进一步拓宽,论证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2)要弄清教育管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系统深入地研究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管理思想和办学治校实践,由此入手来认识、思考和构建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体系,而不是一味地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来组建教育管理学。(3)将教育管理学划归教育学科之列,并未真正指明其性质。观点之二:教育管理学属于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一方面,确实具有较充分的历史根据;另一方面,正如说教育管理学是一门教育学科存在缺陷一样,主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管理学科的观点并未从跟不上回答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为何这一问题。观点之三:教育管理学属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或者边缘学科的说法虽然能帮助研究者暂时摆脱在某个确定的学科领域做出明确选择的烦恼,甚至有可能推动人们从科际整合的角度来思考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但是,它也可能导致研究者停留于这些不同学科的表面而不愿深入下去,甚至迷失方向,从而从根本上忘却追问学科性质这一敏感而重要的问题。观点之四:教育管理学属于应用科学、实践科学。黄崴、安文铸、孙绵涛、萨乔万尼等都有理由反对。观点之五: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一方面,教育管理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管理学具有综合性特点,由此,教育管理学就不能简单地被置于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中。另一方面,必须看到,教育管理学的综合性并不是其根本属性,而只是其中的某一特性。2.2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理由有两点:一是基于历史的根据,二是源于现实的需要。先从国内外的历史谈教育管理学与社会学的渊源,然后谈社会学的发展。再从社会学的角度,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1)1951年至1975年前后,教育管理学开始大踏步地迈向以逻辑实证论、逻辑经验论为理论基石的社会科学阶段。(2)1976年至1990年前后,教育管理学在观点纷呈的社会科学研究背景下开始走向范式多元阶段。(3)自1991年前后开始到现在,教育管理学在走向开放、温和、综合的社会科学的影响下,进入了一个创建新型的‚大教育管理学‛阶段。考察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从中的出了五个结论。2.3教育管理学的关联,通过分析整理,我国大陆研究者经常提及的学科有25门,我国台湾学者论及的学科有9门,而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管理学家所讨论的相关学科有13门。我国教育管理学及其研究还相当封闭:一是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研究者至今仍然主要来自教育学领域,具有其他学科训练背景的高学历人员进入教育管理学领域的渠道尚不畅通;二是一年一度的全国性教育管理学学术年会很少有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参与,教育管理研究似乎还是在重复着‚往日的故事‛。
第三章 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 3.1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内涵和根本问题,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与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论并列,共同构成作为整体的教育管理学方法论。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与教育管理工作方法论事实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彼此相通和联系的一面,又表现出差异和不同。3.2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研究的现状与缺陷,我国理论界对方法论的关注和讨论,对陈孝彬教授、黄云龙教授、安文铸教授、史根东、张新平教授、李保强教授、贺乐凡教授、孙绵涛教授的观点进行呈现和分析。叶澜教授指出:人们简单化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直接构成教育研究方法论,而且是唯一的。这一观念,使当时我国的研究人员不可能产生有关‘方法论’的问题意识,更谈不上深入研究。陈大超教授将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把主观信仰当成客观真理;二是把辩证法作为思维定势的简单理解和刻板应用;三是简单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用以解释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和演进。教育管理研究要突破长期以来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毫无疑问,方法论的创新已成为一个重要选择。3.3学校组织观及其隐喻,逐个分析了‚学校是工厂‛、‚学校是家庭‛、‚学校是戏院‛、‚学校是官僚机构‛、‚学校是政治斗争的场所‛、‚学校是社会-生态系统‛、‚学校是松散连接的体系‛、‚学校是人类的发明‛。3.4教育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立场与价值伦理取向,教育管理研究者的界定:只能是指那些在大学、学院或者教育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科的教学、科研的专业人员。教育研究者在研究立场上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1)在代表谁的利益问题上;(2)在价值伦理取向上。不过,教育管理研究并不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纯粹偶发的随机性行为,相反,它是一个具有一定规则的受多种力量综合影响的多向度的社会建构过程。
第四章 教育管理研究的典型方式 4.1教育管理研究的思辨研究方式,思辨研究是哲学认识的一种基本方式。进而论述‚思辨‛,然后论述思辨研究,它是一种充分体现思辨特性的研究类型。从历史的角度看,思辨研究不仅比教育管理学的实证研究和实地研究出现得更早,而且甚至可以说,正是思辨研究催发了教育管理学的诞生,推动了教育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思辨研究之所以能在教育管理学中长期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思辨研究方式在教育管理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矛盾思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与抽象的方法以及历史与逻辑的方法。这五种方法是思辨研究最常采用的方法。教育管理研究中的思辨研究方法是一种强调运用这五种方法,通过概念操作、抽象推理和逻辑论证来获得结论、认识事物和揭示本质的研究类型,具有沉思、重思和否思等引人注目的特征。思辨研究方法本身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研究者有可能陷入自我思辨和‚独白‛的泥潭,有可能因孤芳自赏于自身经验而成为‚井中之蛙‛。4.2教育管理研究的实证研究方式,作为实证研究哲学基础的实证主义自其产生以来,经历了一个从第一代经典实证主义到第二代逻辑实证主义以及第三代操作性实证主义的发展过程。相应地,奠基在这种哲学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在理论主旨、研究假设和规范等方面,也随之出现了调整和修正。实证主义最早出现在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法国哲学家孔德是这一时期实证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作为实证主义第二代的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末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培育成功的。它一方面接受了实证主义的基本主张,另一方面又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态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这主要体现在:(1)进一步彰显了证实原则。(2)强调逻辑证实和间接证实。(3)力图建立一套理想的人工语言,从而实现统一科学之目的。实证主义的第三代操作性实证主义主要是在美国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实证主义,也称实用性的实证主义。我国有研究者曾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原则概况为八个方面。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卓越贡献表现在,它为教育管理学搭建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实证研究的理论标准和体系。主要包括:(1)在理论的定义和功能上,实证研究坚持理论既不是价值论也不是常识,而是‚一组相关联的概念、假定和通则,它们有系统地描述和解释教育组织行为上的规律。此外,假设可得自理论,以预测这些概念在此体系中进一步的关系‚。(2)在理论的构成要素上,实证研究坚守理论主要是由概念和构念以及假定和通则等要素组成的。(3)在理论的优劣判定标准上,作为逻辑实证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指引的费格尔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提出的五大标准,成为教育管理学中实证研究的核心尺度。(4)在理论的特征上,教育管理学家伊沃斯和拉姆斯基认为,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实证研究及其理论具有三个基本特点。(5)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具有强烈的实证主义取向的美国教育管理学家希尔韦倾向于认为,‚理论在许多方面和实际是有关的,理论补充了每一个行政人员的习而不察的理论,并提供了共同的语言,使专业人员能互相沟通,相互学习。最后,理论若和实际导向的演绎研究结合起来,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技术,以解决行政遭遇到的真实的问题‛。实证研究的劣势在于:(1)忽视了个体存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2)机械地僵化地分离了事实与价值的关系;(3)过分渲染和突出通用性知识的重要性;(4)仅仅有限地研究那些能够科学地予以研究的问题。4.3教育管理研究的实地研究方式,与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方式不同,实地研究的生命力在于‚脚踏实地‛,它高度关注和力求回答的不是所谓的纯理论问题和科学性问题,而是力图对现实中的管理行为和实践问题予以理性的反思和阐述。实地研究是指教育管理研究者离开自己熟悉、习惯和珍视的教学科研场域,较长时段地‚沉入‛到相对陌生的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去,采用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等获取资料的方法,系统详尽地描述、理解乃至批判和反思研究对象的物理及精神特征、思想信念与行动逻辑的相对松散的研究方式体系。实地研究与民族志、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质化研究方法的关系:(1)教育管理学中的民族志是在突破传统教育管理研究的应然叙事、精致的量化分析和铺天盖地的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研究方式,它旨在如实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教育管理现象,并试图从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角度对研究现象做出整体性的解释。(2)教育管理学中的行动研究是在试图消解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的二元分离症结,并承认教育管理实际工作者是合法的研究者和反思的管理者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研究方式。(3)教育管理学中的叙事研究是在后现代的话语理论中生长起来的一种社会研究方式,它尤其钟爱以故事讲述、口述、书信、日记、访谈、自传和传记的形式来贴近和理解有关领导与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实践。实地研究的主要特点和优势:(1)实地研究重视研究者亲临‚实地‛考察,重视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往对话来获取研究资料。(2)实地研究十分重视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强调研究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地研究者应将个人的风格与个性浸染于实地研究之中。(3)实地研究重视从整体的和历史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4)实地研究强调从过程的和建构的视角来观照和阐释事件及其意义。(5)实地研究有利于将研究的重点从注重构建理论体系和形成严密科学,转移到注重探究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重大现实问题上来。对关于实地研究的代表性、关于实地研究中的‚价值中立‛、关于实地研究中的理论提升进行简要讨论。
第五章 教育管理学的理论进展及发展趋势 论文、著作或教材中原本应该直接讨论的‚教育管理学理论‛问题,经常被一些上位学科的论题所替换。第一部涉及教育管理学理论的著作,即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格雷基和坎贝宁共同主编的《教育管理行为》,在1957年正式出版了。澳大利亚的两位著名教育管理学家伊沃斯和拉科姆斯基指出,教育管理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仅发展势头迅猛,而且取得了实质性进步。5.1教育管理学的理论进展,教育管理科学论:早期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管理学家哈尔平、格林菲斯、坎贝尔和盖茨尔斯等人,后期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管理学家希尔韦、霍伊和米格尔等人。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的三项基本规定:(1)科学理论应是由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可观察的客观主张构成的有机体系。(2)所有主张都可以通过经验加以检验。(3)所有重要的理论术语都应赋予经验性定义,要给予可供操作的界定。教育管理主管论:加拿大著名教育管理学家格林菲德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教育管理主观论的理论要点可概括为:(1)人的意图、价值、习惯和信念是构成组织管理的重要要素;(2)所有观察都与特定的理论连结在一起,不存在纯粹客观的观察;(3)理论研究的任务并不在于形成几个‚中看不中用‛的简单律则和原则,而在于努力理解并发现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组织管理现象可以做出如此不同的解释;(4)必须彻底摒弃教育管理科学论所主张的教育管理本身可以为科学所控制的狭隘观念,教育管理学不是为了更强有力的控制和操纵,而是赋予人们一种更深刻的洞察;(5)就探索教育管理世界而言,文学艺术的认识方式较之科学的认识方式更为妥恰和有效。教育管理价值论: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剑桥大学客座教授、当代著名的管理和领导哲学家霍基金森是这一理论最重要的创立者和发言人。教育管理价值论的基本观点:(1)管理是行动科学,它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2)支配管理行为及管理世界的观念是原价值;(3)管理行为领域是由文化的、亚文化的、立法的、群体的及个人的五种不同层次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功能组成的整体;(4)价值思考中的典型错误是逻辑范畴的错误,或者说是逻辑分类错误;(5)价值是复杂的,存在四种不同的类型或范式;(6)逻辑实证主义的失误不仅表现为将价值排斥在科学认识的对象之外,同时也表现为将不同的价值类型归结为单一的情感或情绪;(7)将价值范式运用于组织管理生活,特别是行政管理者的时候,便将形成野心家、政治家、技术专家和诗人四种重要的管理者‚原型‛;(8)价值冲突普遍存在于组织管理生活之中,更具体地说,既存在于范式之中的等级层次之间,又存在于等级层次之内;(9)管理者必须重视价值审查。教育管理批判论:中心思想概括为:(1)教育管理学应是一门关注人间正义、道义、平等和公平的道德科学;(2)教育管理学是由经验的、诠释的和批判的三个向度构成的一个整体(3)教育管理批判论非常重视将教育管理问题置于更为宽广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中加以分析;(4)教育管理批判论很重视从隐喻的角度研究管理,并提出了文学模式和文学批评家的隐喻;(5)教育管理批判论十分重视学校组织管理活动的根本重建。教育管理整合论:其基本观点:(1)根本旨趣是试图建立一门新型的管理科学;(2)本质上是一种‚信念之网‛,是最具整合性的‚球形理论‛当中的一部分;(3)要求发展一种有关教育管理的后实证科学;(4)重视运用自然科学的成就来理解人的主观性;(5)倡导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之间的统一,强调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建立一种更富成效的关系。5.2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趋势之一:从单一简化走向多元综合。格林菲斯提出的策略由四部分构成:(1)针对某个问题选取最恰当的理论;(2)运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理论来探究某一问题;(3)将不同的理论综合起来,以便探讨某一问题;(4)用‚复杂性理论‛这把‚大伞‛将所有理论整合起来。趋势之二:从以‚管‛为中心走向以‚理‛为中心。以‚管‛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基本特征:(1)强调征服,(2)分而治之,(3)操纵,(4)文化侵犯。‚对话文化行动理论‛的基本特征:(1)合作,(2)为解放而团结,(3)组织,(4)文化合成。趋势之三:从物化、被动、孤立、惟利是图的人走向现实的关系的互主体性的人。坚信人是现实的、关系的和互主体性的信条,将成为21世纪教育管理学理论发展的核心。趋势之四:从描述解释走向批判反思。在我国,教育管理学长期以来被按照一种纯粹应用性与技术性的标准来建设。事实上,教育管理学理论不仅应告诉人们怎样做才更有效率,而且应启迪人们进一步追问这样做的根本理由,并对其合法性给予批判反思。教育管理学知识类型起码存在两种基本形式:(1)有关教育管理现象、行为本身的知识;(2)通过批判反思形成的关于教育管理学知识体系产生、发展的方式、前提、根据、尺度和标准等的系统知识。教育管理学理论的批判反思取向,从本质上说是由教育管理现象所具有的‚三性‛决定的。趋势之五:从效率理性走向价值伦理。霍基金森论述了管理学理论必须重视价值研究的三点理由:(1)管理者开展价值研究可以获得自我的知识,加深对自我的理解;(2)可以加深对下属的了解,增强移情、同情与怜悯,更多地认同并接受人性的消极面;(3)只有掌握价值理论的知识,管理者才可能在解决组织和社会中的对抗、冲突和不合作等问题上有所作为。但就价值伦理的学术研究而言,教育管理学理论急需探讨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1)微观层面的管理者及其行为的价值伦理研究;(2)中观层面的教育组织管理的价值伦理研究;(3)宏观层面的涉及整个国家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的价值伦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