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防事业的发展史
消防事业的发展史
消防,是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防灾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事关全民安全的重要工作。所以,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消防工作,颁布火令,设置火政。《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我国“人之初祖”黄帝在安排国民生计时,就曾提出“节用水火财物”的要求,以防火灾,并设置了专门管理用火的官——火政。唐朝的《永徽律》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律,其中有关消防的规定比较全面,这在各国消防法制史上占领先地位。无论是防火,还是灭火,都要有人去实施,前人深知这一点。因此,在以法治火的同时,也很重视消防组织。北宋年间(960-1126年)汴京城内驻扎在望火楼下专司救火的军队和南宋年间(1127-1279年)临安(今杭州)等地建立的“潜水队”可以说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的官办专职消防队。到了清代,在光绪年末年创立消防警察以前,消防组织主要是民办或商办的救火会一类组织。救火会又称水会、水局、水社、水龙局等,始建于南宋年间,在清代有了较大的发展。
清代末期,国家创立了一种新的消防组织形式,即消防警察。“消防”一词并非我国古已有之,它是20世纪初从日本引进我国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消防队,这是我国第一支近代消防警察部队。1903年,北京创立官办消防警察队。继后,哈尔滨、昆明、广州、吉林、安庆相继建立了这类消防队。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设立京师警察厅,厅内设有消防处。但各地消防队伍发展缓慢,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许多县未设立消防队,一些城市的消防队也为数很少。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消防事业的发展,把消防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经50年的努力,消防组织有了巨大的发展。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大体经历了6个发展时期。它们分别是:实行职业制时期改义务兵役制时期,由军队代管时期重归公安机关管理时期,恢复时期纳入武警序列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党中央于1982年6月19日批转了公安部党组《关于人民武装警察管理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决定将全国现有实行兵役制的武装、边防、消防3个警种,连同从解放军接收的内卫部队,统一组建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这一重大体制改革,于1983年1月在全国实施。消防部队纳入武警序列后,部队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消防事业蓬勃发展。
第二篇: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史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
1972年6月5日至16日,世界上第一次国际性的环境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有113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1972年6月5日是世界是第一个环境日。历届世界环境日主题: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保境识;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4年:沙漠化;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1986年:环境与和平;1987年:环境与居住;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1990年:儿童与环境;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8年: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2003年:水----二十亿人生于它;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2006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2007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2008年: 促进低碳经济
1973年8月5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会议交流了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制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安排了近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在会议行将结束时,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有各界代表出席的万人大会,对会议作了总结,向全国发出了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动员令。
中国于1979年加入了联合国环境署的“全球环境监测网”、“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中心”和“国际环境情报资料源查询系统”。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在中国兰州设立了“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训中心”总部。
中国自1979年起先后签署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际捕鲸管制公约》、《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赛尔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修订本)》、《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2年伦敦公约》等一系列国际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1980年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到1995年出版各类环境图书860种,500多万册。
1981年,中国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对全国环保系统的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
1982年5月4日,由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国家测绘总局和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的部分机构,与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合并,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1983年,中国创办了全球第一家国家级环境保护专业报———《中国环境报》,年发行量近30万份。
1988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撤销,改为建设部。环境保护部门分出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为国家直属局。
1990年《中国环境年鉴》出版,并从1994年开始出版英文版。
1990年中国有关部门开始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1992年4月成立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该委员会由40多位中外著名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负责向中国政府提出有关咨询意见和建议。
1992年6月,中国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宋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国总理李鹏出席了大会的首脑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强环境与发展领域国际合作的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李鹏总理还代表中国政府率先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3年3月,中国开始实施环境标志计划。
从1993年开始,以组织新闻单位采访环境执法情况为主要形式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在全国开展。
1994年3月,中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1998年国家环保局升格成国家环保总局。
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
第三篇:中国消防发展史及现状
中 国 消 防 科 学 技 术 概 况
虽说火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并不是常态的,我们可以感知火的形状、温度,但却不能像感受桌椅一样直接、容易。这说明火其实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出现的事物。是的,火得出现需要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点。这三点被称为是“火三角”,只有当三者都存在并互相发生作用的时候才能出现火。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物质都是可燃物,空气存在的氧也为火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助燃物,着火点是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不同的物质存在不同的着火点。一旦具备了着火点这个要素,三者同时存在,火就来到我们身边了。
人与火的关系可以追溯到远古,用火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里程碑,人类第一次掌握了自然力并用来改造自然,将生食煮成熟食,用火来驱寒,驱赶野兽,所以火在人类的心灵中一直是光明、温暖的象征,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家里使用灯火,还用火来煮食。火的作用当然远不至此,作为一种能源,火在征服太空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但与世界上所有事物一样,火也有负面作用,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造成的灾害。这个定义中,“燃烧”是关键词之一,这是就火灾的本质而言,正因为火灾是一种燃烧现象,遵循着所有的科学定律,所以才有了80年代在全球兴起的“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这是一门专门研究火灾规律并提出火灾防治手段的科学。美国的埃蒙斯教授将物理学基本定律用到火灾科学的研究中,对这门学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个关键词是控制,火灾实际上是失控的燃烧,失控的要件是时间和空间,因此,这也是火灾与工程燃烧不同的要素之一。火灾与热工程存在显著的差异,也因此火灾科学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手段。
前面讲到火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因此消防的目的就是使这些条件受到制约和影响。“消防”一词是近代我国从日本引进的,“消”指的是灭火,“防”指的是防火。灭火是通过技术手段和人的力量限制火灾发展的程度、限度,使火灾的发展程度降低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以内;而防火则是通过技术手段使火灾不发生或发生的危害性很小。我国的消防方针是“以防为主,消防结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就是要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结合起来。在消防工作中,要把火灾预防放在首位,积极贯彻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力求防止火灾的发生。无数事实证明,只要人们具有较强的消防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大多数火灾是可以预防的。当然,最好是不发生火灾,但是要完全避免发生火灾也是不可能、不现实的,所以,在千方百计预防火灾的同时,也要切实做好扑救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发现、有效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整体。这也是我国一个
著名成语的说法:“防患于未燃”。
火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力,具有破坏和利用双重属性,“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因此消防从来就没有离开人类,一方面人们积极用火,一方面人们也积极治火。由于我们涉及的研究领域,我今天
重点讲积极治火方面人们取得的巨大成就。
火灾是世界上极为有害的灾害之一,每年都有约100万人死于火灾或火灾引发的疾病,我国每年有近3000人在火灾中丧生,火灾对人的主要危害是火灾产生的热辐射和燃烧产生的毒气,可很快致人死亡。火灾不仅伤及生命,更给人类物质财富造成毁灭性损失。人类许多文化遗产,宝贵财富在火灾中化为灰烬,这些损失是无法补偿的,因此无法估量它们的价值,我国每年的火灾损失达到200亿元人民币,间接损失
也无法估量。
治火需要很多措施,首先是依法治火,通过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各种工作方法、程序,出台各种技术标准、规范,指导人们在各种活动中积极预防火灾的发生,这包括建筑防火设计,各种消防器材设施的配备等;其次是科学治火,不断提高防火治火的科学技术水平,引导人们用先进的手段防火,例如采用阻燃材料,可以减少火灾发生后产生的毒气,减缓火灾发展的速度,从而减少对人生命财产的威胁;
其三是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要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防意识,增强群众的消防安全认识水平,在火灾中能有效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并能有效的抢救自己的财产不受火灾威胁,同时要加强消防工程技术人员和消防专业工作者的教育,使他们能成为防治火灾的核心力量;其四是构建一支强大的消防队伍,我国目前的现役武警消防官兵有十二万人,他们是同火灾作斗争的主力军,要不断提高他们的装备水平,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训练,使他们能在有效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尽快尽早的将火扑灭。
防火是一个有很多内涵的概念,应该从消防规划设计说起。火灾的发生是有时间、空间定格的。通常是在建筑里面,例如安装有机器设备的建筑,供人居住的建筑等;建筑的集合,会形成城镇、城市。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充分认识到了火灾蔓延、特别是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所以就产生了城市消防规划和建筑防火设计,也就是在建造房子以前、建造城市以前,把防火的内容考虑进去。在规划城市、建筑的时候,经过这么一道工序,就会先天性的加强了抗御火灾的能力。例如,一栋建筑与另一栋建筑之间,留好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楼梯、走道留到足够的宽度,以备发生火灾时人们逃生疏散。城市消防规划是防火的第一层面。城市消防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消防规划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城市总体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进行统筹规划并提出实施意见和措施,为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和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建筑防火设计是建筑活动中的一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建筑活动的技术控制,采取的是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是把建筑活动中的技术要求法制化,严格贯彻在工程建设实际工作中。这种管理体制,由于技术法规的数量比较少、重点内容比较突出,因而执行起来就比较明确和方便,不仅能够满足政府行政管理的需要,而且也不会给建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造成障碍。
阻燃是防火的第二层面,从字面上理解,阻燃就是阻止燃烧,就是让原本可以燃烧的物质变成不能燃烧的。随着合成材料工业的发展,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等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交通运输、通讯电缆、建筑、家俱、以及人民生活衣着等各个领域。由于这些材料大多数是易燃的,燃烧后又不易扑灭,因此,往往会造成损失较大的火灾事故。这在塑料用量大的国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也正在逐步显露出来。为了降低合成材料的易燃性、防止火灾事故,减少经济损失,最简单的方法是加入阻燃剂。
在塑料的所有助剂中,阻燃剂占第二位,仅次于增塑剂。阻燃剂根据其在合成树脂中的形态分为反应型和添加型两类。所谓反应型就是将阻燃剂和被阻燃物(如聚酯的单体)按一定方式和比例混合,并使其发生化学反应,然后再配料加工成各种阻燃制品。所谓添加型,是阻燃剂和被阻燃物之间不发生化学反
应,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混和与分散过程。
第三层面是防火材料。就是在材料是可以燃烧的条件下,用来控制燃烧或者烟气的一种技术措施。这些东西很多,种类庞大。比如,建筑里面用来防止火势蔓延扩大的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施工当中用的防火涂料、防火堵料等,这些技术、产品是为了防止火灾扩大而产生的。这些产品很重要,虽然在建筑里面可能是很小的一部分,很不起眼,但是起的作用很大。在火灾已经发生的情况下,能有效阻止火灾和火灾烟气的,常常是这些产品在起作用。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专家在对“9·11”恐怖袭击中倒塌的世贸大厦研究后发现,如果飞机的撞击没有破坏大厦内的防火材料,那么这两座摩天大楼可能就不会倒塌。飞机撞击和起火本身不足以导致大楼坍塌。如果防火材料仍存在,火焰就会逐渐熄灭,不可能
破坏大楼的主体结构。
第四层面是防火工程。这些设备往往比第2、3层面上的东西大,而且自成体系,这主要是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为有效的灭火设施,是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自动灭火系统。美国纽约对1969-1978年1648起高层建筑喷水灭火案例统计,高层办公楼灭火成功率98.4%,其它高层建筑97.7%;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1886-1968年,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共发生火灾5734次,灭火成功率达99.8%。实践证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成功率高。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灭火系统,例如在计算机机房用的CO2 灭火系统等等。防火工程是直接针对火灾的,所以应用的领域也很广泛。
除了以上这些防范火灾的武器,还有一个层面应该是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可能算是最大众化的消防产品了,比如灭火器、安全指示标志等,在家庭里面还有家用燃气报警器等,很多消防学者、专家都不太注意这一块,主要是因为这里的东西很少,技术含量也不高,价钱也不贵,我觉得很有必要把它列为一个层面,因为消防器材在民间覆盖面很广,使用的频率很高。
最后就是消防队和消防装备了,在防治火灾这件事情上,我们立足于先天设计,重点是防范,扑救是最后的手段。在扑救的时候,我们也是把自救放在首位的,所以,消防工作能不能做好,还是要全社会的努力。
上面所说的都是硬件,当今中国在消防硬件上已经是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消防队装备投入,在逐年增加,消防装备也会越来越好,消防机器人已经走向火场了,防火产品也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供各个阶层的人们选用,价格也日趋合理,都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8年4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9月1日起施行,以此为母法颁布了300多部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近三十年来,我国消防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有消防从业人员200万人,3000多家消防企业,一年400亿人民币的产值,可以生产覆盖各种防火灭火要求的消防产品,部分产品远销国外,消防产业也正以朝阳产业的姿态进入二十一世纪并显现出勃勃生机。我国现在已有5所院校培养消防工程学生,每年都有大批新生力量走进防火灭火第一线。
我国实行的是消防监督机制,公安部设消防局,各省设消防总队,地区或地级市设消防支队,这些机构主要从事灭火援救和防火监督工作,市是专门负责消防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
新中国刚成立时,尚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城市化水平只有10.6%,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火灾总量和直接损失相应也比较低。20世纪50年代火灾直接损失平均每年约0.6亿元(以人民币计算,不包括因火灾而停工、停产、停业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现场施救、善后处理费用,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数据,也不包含森林、草原、军队和矿井地下火灾,以下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也相应增加:20世纪60年代年均值为1.4亿元;70年供年均值近2.4亿元;80年代年均值为3.2亿元。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社会财富和致灾因素大量增加,火灾损失也急剧上升;20世纪90年代火灾直接损失平均每年为10.6亿元;21世纪前5年间的年均火灾损失达15.5亿元,为20世纪80年代火灾损失的4.8倍。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中,因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以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为最多,年代年均火灾死亡人数分别为4500人和4366人,其中1960年火灾死亡人数为10843人。经过各级政府、公安消防部门和全社会的努力,特别是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推进了消防科技的研究和应用,80年代
以后,火灾伤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20世纪80年代前5年,火灾起数和损失相对平稳,每年火灾直接损失介于1.6亿元至2.4亿元之间;1985年到1996年间,虽然火灾起数增加不多,但火灾直接损失呈现总体上升趋势,1993年到1996年的火灾损失都在10亿元以上;1997年,由于中国火灾统计方法的改变,当年火灾总起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7年以后,火灾起数持续攀高,每年火灾直接损失在14亿元至17亿元之间。从1980年到2004年的25年间,年均火灾死亡人数为2404人;受伤人数有较大起伏,最低为1984年的2690人,最高为
1993年的5937人。
3.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火灾特点 3.2.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火灾损失呈现上升趋势
1991年至2004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了5.3倍、11.5倍和4.5倍;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116%;城市人口增加4499万人;能源消耗总量增加9.3×108吨;公路级路长度增加8.3×105公里;私人汽车量增加15.6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消防问题,13年间火灾起数和火灾损失分别增长4.6倍和2.2倍。图5为中国火灾损失随经济增长的变化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以及火灾起数与损失都还较低,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火灾还有一个潜在的上升空间。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至3000美元之间,通常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变动剧烈,各种矛盾突出的时期。从2003年开始,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是安全事故易发期和群死群伤事故高发期。因此,深入研究和分析火灾随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规律,积极预防和控制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仍将是中国消防科技工作者在今后相当长一
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
3.2.2 特大火灾呈波动下降趋势,群死群伤火灾问题突出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显著变化,人员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超大规模与复杂建筑增多,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能源的采用,增加了致灾因素与火灾风险。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特大火灾增多,群死群伤火灾时有发生。1993年和1994年分别发生特大火灾124起和151起,因特大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4亿元和?5.0亿元,火灾死亡人数为433人和855人,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群死群伤火灾的第一峰值,两年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或死亡、重伤20人以上群死群伤火灾31起,造成1218人死亡;1995年以后,特大火灾一度得到遏制,但在1997年出现第二个峰值,发生群死群伤火灾19次,死亡433人;2000年出现第三个峰值,发生了一次火灾死亡309人与死亡74人的特大火灾事故。通过提高防灭火工作科技水平,加大治理火灾隐患的力度,在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火灾形势基本稳定。2001年至2004年四年间特大火灾年均31起,死亡人数年均89人,直接经济损失年均1.5亿元,其中群死群伤火灾年均3.8起,火灾死亡年均79
人。
根据1999年至2001年的统计数据计算,中国每十万人的火灾死亡率为0.21%,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火灾伤亡总量相应也高,3年火灾死亡平均值为2700人。更突出的问题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较多。1979年至2004年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火灾35起,共造成2638人死亡,平均每起火灾死亡75人。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火灾占26起,死亡2078人,平均每起火灾死亡80人。1994年11月27日辽宁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发生的火灾死亡233人;同年12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友谊宾馆发生的火灾死亡325人;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火灾死亡309人。这些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向我们提出了消防安全领域亟需深入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3.3 中国消防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消防安全需求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火灾科学和消防技术的长足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气控制技术与水力学的发展,促进了自动洒水灭火系统的出现和灭火控制技术的应用。20世纪40年代以后,控制燃烧系统预测技术的显著进展,使得消防工程工具逐步得到应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世界范围内一系列灾难性的高层建筑火灾极大地促进了对高层建筑中烟气运动规律的研究,便更为系统化的人身安全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应用。1985年,庄斯特教授出版的《火灾动力学导论》对此前10年间与室内火灾特性有关的消防工程基本原理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20世纪80年代后期,旨在提高消防投资效益,扩大国际贸易和促进新材料使用的性能化设计方法开始得到研究和应用,并涌现了大量用于分析和评价火灾风险的火灾模型。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提高火灾防控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公私财产中的重要作用。半个多世纪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火灾科学和消防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填补国内空白到追赶国际先
进水平、从实验科学研究到计算机模拟和理论模型研究,从单一学科研究到多学科联合研究,从国内合作研究到国际合作研究等发展阶段,基本改变了过去中国消防科技基础薄弱,消防产品技术落后和主要消防装备依赖进口的状态,研究开发出大量科技成果,建成了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跨行业部门的专业化消防科技队伍,建立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实验设施,进行了大量火灾实体实验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主要产品与装备的国产化水平显著提高,部分研究成果和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学技术在火灾预防、灭火救援、消防标准化、火灾调查、产品检测、宣传教育、训练演习、消防队伍建设等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著增强了全社会预防和抗御火灾的整体水平。消防科学技术已成为
消防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3.3.1主要消防科技力量与基础设施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公安部直属的四个消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消防科研院所和大型消防企业为主体,相关教育科研单位和人员为补充的消防科技力量。
3.3.1.1 四个消防专业研究所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上海消防研究所、沈阳消防研究所和四川消防研究所分别成立于1965年前后。天津消防研究所主要从事火灾理论、消防工程、消防法规、消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上海消防研究所主要从事灭火理论、消防装备、灭火技术战术及火场防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沈阳消防研究所主要从事电气火灾预防与鉴定、火灾探测报警、消防通信及消防电子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四川消防研究所主要从事建筑火灾理论、建筑防火、防火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1985年6月,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国家标准局)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沈阳消防研究所建成。之后,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分别在天津研究所、上海消防研究所和四川消防研究的建成。1988年5月,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13)正式成立,委员会的秘书设在公安部消防局,负责处理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并管理消防标准化工作有关的技术管理工作。该委员会下设9个分技术委员会,分别挂靠天津消防研究所、上海消防研究所、沈阳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
研究所和公安部消防局科技处。
3.3.1.2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其它消防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投资兴建的中国火灾科学领域和国家级研究机构。1992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设建筑火灾、城市与森林火灾、工业火灾、火灾化学、火灾监测监控、清洁高效灭火、火灾风险评价、计算机模拟与理论分析8个研究室,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林火和草原火蔓延规律研究以及开发智能化高科技消防技术及新产品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该实验室以火灾动力学演化与模拟仿真、火灾防治原理及技术基础、火灾安全工程理论及方法学为主要研究方向。除公安部所属的专业消防科研机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外,有关部门和大专院校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消防科研活动。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了建筑防火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阻燃材料研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研究所设有森林消防研究室;交通部国家船舶检验局建立了远东防火试验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中南大学、台湾成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等许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消防科研机构或专业实验室,或集中一些专家、学者开展消防科学研究活动,他们是中国消防科学研究与开发技术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3.2消防科研基础设施
在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建成了一批重要的技术先进的消防科研设施。如天津消防研究所的燃烧与灭火综合试验馆、建筑构件耐火性能试验馆、石油灭火大型试验场;上海消防研究所的灭火装备性能试验室、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性能试验室、消防机器人性能试验室;沈阳消防研究所的消防电子产品专用标准检验成套试验装置和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模拟试验室、智能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评估装置、电气火灾研究与试验装置;四川消防研究所的高层建筑火灾实体实验塔、地下商业街火灾实验室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测试系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大空间火灾试验厅(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建造)、林火与草原火模拟实验装置和多层住宅模拟实验楼;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多功能构件燃烧试验炉;远东防火试验中心的船用构件燃烧试验炉;北京理工大学的阻燃材料研究实验室等。这些重点科研设施的开发和利用,为中国深入开展火灾科学理论和消防工程技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2近年来所取得的科技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了火灾探测报警与灭火技术、建筑耐火性能和防火技术、火灾模化技术及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城市消防规划与灭火救援、消防标准化、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并重点进行了高层建筑火灾预防与扑救技术、地下与大空间建筑火灾预防及控制技术、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火灾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等项目研究,在解决高层建筑、地下与大空间建筑、城市火灾的特性、预防与控制火灾新技术、以及消防工程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3.2.1火灾探测报警与灭火技术
火灾探测报警方面主要研究了吸气型高灵敏早期火灾探测、高可靠性能的复合式感温感烟探测、拉曼散射和光时域反射的光纤感温探测以及线性可燃气体探测等多种火灾探测报警技术。中国学者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应用背景信息和火灾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并实现了火灾探测算法评估的三种考核方式、系列试验方法和综合评估数学模型;开发了油罐火灾沸溢喷溅的前兆噪声监测预防方法。灭火技术方面开展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动力学性能、设计计算方法、灭火效能与机理、使用环境的影响、系统的集成优化以及工作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运用激光全息和电子测重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大水粒三维空间分布与测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细水雾流场特性对灭火效能影响和消防装置喷雾水粒流场特性试验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不同水滴流场与灭火效能之间的关系;以实体灭火实验为依据分析并确定了成雾原理、灭火机理、灭火效能及雾束耐电压性能,提出了系统典型应用场所、保护对象及工程应用参数和设计方法。开发出了SD系列强力灭火液和高层建筑火灾智能型探测报警系统、快速反应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循环启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远控消防泡沫(水)炮灭火系统、中低压消防泵系统、消防员火场防护基本技术参数与热防护试验装置、系列消防机器人、卫星通信消防指挥系统等消防系统和装备器材。
3.2.2建筑耐火性能与防火技术
建筑耐火性能与防火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建筑构(配)件耐火性能和建筑结构抗火失效过程的理论计算与实验分析、建筑火灾烟气毒性和火场防排烟技术以及防火阻燃技术等方面。在材料产烟毒性试验方法方面,我国开发了以材料充分产烟且无火焰情况下进行小鼠30分钟染毒并观察3天的简化评价以及简易的按等比级数划分材料产烟毒性危险级别的方法,建立了“火灾毒性烟气制取方法”、“材料产烟毒性分级”和“评价火灾烟气毒性危险的动物试验方法”等标准。在防火阻燃技术领域,以纳米Mg-Al-LDHs为阻燃剂、APP为协效阻燃剂,采用混炼技术制备了阻燃性聚苯乙烯/Mg-Al型LDHs系列纳米复合材料,开发了SCB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SWB、SWH室外钢结构防火涂料、GF有机防火涂料和SF无机防火堵料等产品。在火灾原因调查技术上,运用火灾动力学理论和火灾现场微量痕迹的形成规律自主开发了线性法、迎火面法和锥形法等火灾原因判定技术。
3.2.3火灾模化技术及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性能化消防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设计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逐步开展了材料与组件的火灾特性、测试方法和燃烧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对普通建筑、中庭建筑、大空间建筑和地下建筑的火灾蔓延规律、烟气流动特性及其计算机模拟技术、人员疏散安全评估技术等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初步建立了大型复杂建筑火灾蔓延模型、烟气流动模型和人员疏散模型。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复杂建筑物消防安全性能化设计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在大空间建筑火灾及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研究方面,香港理工大学与内地的消防科研院所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在火灾烟气流动研究中,中国学者提出并发展了场—区—网模拟理论,重点研究和解决了三种模拟方式界面的处理,并建立了体现浮力影响、碳黑的生成与输送、湍流及热辐射相互作用的综合理论模型。2003年和2004年,分别在天津和澳门举办了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研讨会。目前中国已对几十个超大型工
程项目采用性能化方法进行了消防安全设计。
3.2.4城市消防规划与灭火救援技术
近年来,中国开展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与消防规划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城市消防规划的内容、技术指标要求和编制规划的流程与方法,得出了扑救城市居住区、商业区、商业与居住混合区一次火灾的消防水流量;提出城市消防给水系统应具备的供水能力和优化的配置与布局方法;运用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和消防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法完成了《城市消防规划技术指南》的编制。在城市灭火救援力量优化布局方法与技术研究方面,中国学者采用离散定位-分配模型(Discrte Location-Allocation Model),利用集合覆盖(Set covering)法,最大覆盖(Maximal covering)法以及P中值(P-median)法,提出了基于城市区域火灾风险等级的城市消防站优化布局方法和区域灭火救援装备及人员优化配置方法;通过引入最不利火灾规划场景(WCPS ,Worst Case Planning Scenarios)的概念,提出了区域灭火救援装备及人员需求模型,并开发了城市灭火救援力量优化布局实用软件。城市火灾与其它灾害事故等级划分方法和灭火救援力量出动方案编制技术的研究,首次对城市火灾和其它火灾事故进行了分类分级,建立了灭火救援力量等级出动概念。
3.2.5 消防标准化技术
自1988年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以来,中国的消防标准化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标准和规范制定的科学依据。目前,已制定各类消防标准和行业标准289项,主要包括消防行业基础技术标准、工程建设消防专业通用标准、消防产品专业通用标准和消防管理专业通用标准等方面。已编制、实施消防技术规范达28项,包括建筑工程防火设计和各类消防设施设计、施工及验收等多方面内容。2005年9月,沈阳消防研究所所编制的《消防联动控制标准》作为新标准列入了ISO/TC21/SC
3技术委员会的建议草案。
3.2.6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研究
为了对火灾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促进消防安全设计、管理和灭火技术的改进与发展。2002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沈阳消防研究所、上海消防研究所和清化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化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的研究工作。该项目重点解决可燃物表面及空间火灾的发生与蔓延、火灾烟气及其毒害物质的生成与释放、基于火灾动力学与统计理论耦合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综合性能优化的清洁高效阻燃新技术原理、火灾早期的多信号感知与智能识别和物理化学复合作用下的清洁高效灭火原理等六个方面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大量用于火灾特性参数测量的实验设备的研制与建造,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中国的消防科学技术发展已经在基础研究、实验设施、信息积累、技术开发、科技队伍建设和国际学术合作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我们对消防技术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也应该看到,当前中国消防科学技术带滞后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建
设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消防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还不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技成果,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性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有待
进一步提高。
3.3 中国消防科学技术展望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5%;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2004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91年增长了5.6倍,在信息化的推动下,中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正在加快;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城市化率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42%以上。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形势下,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凸显,现代火灾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我们将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加快消防事业的发展,切实解决日益增长的社会消防安全需求与相对匮乏的消防资源之间的矛盾,不断提高社会防控火灾的能力和公共消防安全水平,使生活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享有更高水平的消防安全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摆上了更突出的位置。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公共安全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的推动力量,我们正着手制订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消防科技发展纲要与规划。我们要在继续引进国际消防先进科技成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以火灾预防及减少火灾中死伤人员为重点,力争在防控火灾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坚持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科学普及并重,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和防灭能力的转化,不断提高国民消防安全素质;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培养、造就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消防科技队伍。
3.3.1注重火灾动力学理论和火灾风险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消防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火灾的复杂性和燃烧理论的不完善使得消防科技还处于一种有待走向成熟的状态。20世纪70年代以来燃烧理论、科学计算技术、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系统安全原理、宏观与小尺度动态测量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系统地研究复杂的火灾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我们将深入开展工作火灾机理、火灾动力学理论和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把可燃物热解动力学与火灾早期特性的研究、复合材料与阻燃材料火灾特性的研究、轰燃与回燃等特殊火行为的机理研究、阴然及其向明火转化机理的研究、单一房间与复杂特殊环境下火灾蔓延与烟气流动的动力学演化模型及理论研究系统化;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灾模化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可靠火灾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公众聚集场所、大型公共建筑、易燃易爆危险品单位、地铁及城市交通隧道等高风险场所火灾烟气排放与控制技术、烟气优化管理技术、烟气危险性评估方法与人员疏散技术的研究,开发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和工程工具,将其应用于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消防安全管理和公众教育上,以改善建(构)筑物的消防安全状况,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的发生;以建筑火灾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应用研究推动对火灾科学试验新手段的开发,为火灾基础理论研究、复杂或常规条件下的火灾过程计算、消防指挥决策、灾害后果分析、消防队员训练、公民安全意识教育等提供先进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条件。
3.3.2 推进城市区域火灾风险和消防安全保障能力评估技术研究
对城市防治重特大火灾和其它灾害事故的能力进行整体规划、系统研究。引入并发展火灾动力学理论和火灾风险理论,对城市区域火灾危险性、重大危险源火灾危险性、重特大火灾和化学事故进行研究和评估;并与城市消防供水、站点、人员、装备等相关因子耦合、开展城市消防规划、安全布局、消防供水、消防响应时间和消防力量等的优化配置研究,提高城市防控火灾的整体水平。
3.3.3研制开发新型消防设施及其工程应用技术
建立城市消防重点保护单位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网络监控中心,与消防指挥中心联网,形成城市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综合平台。进一步加强火灾早期的多信号感知与智能识别技术、火灾探测器响应模型、建筑消防联动优化集成及控制模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应用评价方法、细水雾灭火系统工程应用、高层建设避难层正压送风效能、特殊建筑机械排烟补同量、新型防火阻燃技术与材料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重点研究开发高效、低毒、纳米阻燃材料、复合防火材料、绿色环保及适用于特
殊场所和用途的新型防火材料和防火涂料。
3.3.4加快消防装备与器材的现代化
消防装备与器材的开发应向新型高效、节水、环保、智能、人性化和多功能集成的方向发展。研究开发灭火、救援和化学处置所必需的新型个人防护装备;研究开发适用于各类场所,具有灭火、防化、洗消及抢险救援等功能的各种新型消防车;研究开发适用于地铁、隧道等特殊场所的灭火救援技术装备;研究开发可应用于危险场合的具有火场侦察、化学侦检、灭火、堵漏、洗消、输转等功能的消防机器人;研究开发空中灭火救援技术及配套装备;开展消防装备优化配置与战斗编成的研究;开展化学侦检传感器、智能头盔、智能搜救器材和轻质高效破拆器具等研究。3.3.5 进行建筑结构耐火性能评价与抗火设计技术研究
为了有效避免火灾中建筑物坍塌所造成的人员伤亡,需要开展建筑结构耐火性能评价与抗火设计技术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1)热与力综合作用下建筑结构受损坍塌的模拟预测、提高建筑结构耐火性能的方法和建筑结构耐火性能的评价方法;(2)建立钢结构防火保护系统评估方法、防火涂料的安全性能评估方法,进行新型结构、构件的耐火性能研究;(3)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建筑火灾升温模型与抗火设计方法研究;(4)建筑结构火灾灾难性坍塌的机理及规律研究。
3.3.6 开展人在火场中的行为特征研究
火灾与人类行为相互关系的研究随着性能化消防规范的出现和对计算机疏散模型的需求而得到迅速发展。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我们将进行不同建筑中人员行为模式特征、居住人员特征分类、疏散模型、疏散场景想定、疏散设计和社区消防安全预案等重点研究,开发大型公共建筑人员疏散模拟技术、考虑火灾中人员的个体和群体心理反应,建立智能化人群疏散模型。
3.3.7 发展完善火灾数据库
火灾发生的随机性和火灾动力学规律的确定性,客观上要求不断发展完善火灾统计数据库、材料燃烧特性数据库、人在火场中的行为特征数据库、消防系统效能数据库等不同类型的火灾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立能够为预测火灾的发生与发展,更为科学地进行人员疏散设计和更好地进行消防系统设计与维护提供基础数据。火灾统计数据库应考虑到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对火灾的影响。除火灾损失、人员伤亡和火灾原因等基本情况外,火灾统计数据库中还应包括较为详细的火灾过程描述、消防系统和消防力量的使用与有效性情况。材料燃烧特性数据库应包括日用品、室内组件、建筑材料、电缆材料、能源、建筑构件、交通运输工具内容材料及组件、织物产品等的对火反应特性、燃烧发烟密度、烟气毒性及耐火特性等数据,并包括实验室规模的火灾试验结果与全尺寸火灾特性预测结果的对比研究。人在火场中的行为特征数据库则需要在大量的心理和生理研究基础上建立;消防系统效能数据库应能反映出不同类型的系统在不同场所及不同维护条件下所发挥的抑制火灾作用。
3.3.8开展消防经济学与性能化消防工程方法的研究
无论是为了以最低的成本保证一定的消防安全水平还是以一定的投入提供更高的消防安全保障,消防安全的成本效益都是一个核心问题。为了在火灾风险与消防投入之间找到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平衡点,就必须要进行消防经济学与性能化消防工程的研究。开展性能化消防工程方法的研究离不开设计指南和工程工具,需要建立并完善指导性文件、广泛接受的判据和评价方法。虽然目前性能化消防工程方法还不够成熟、稳定,但国际上已经开发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性能化设计定量分析和计算工具。中国在性能化消防工程方法应用方面,还有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火灾场景基础参数研究、材料火灾烟气毒性研究、建筑消防设施与火灾相互作用研究、建筑火灾增长与蔓延特性研究、建筑火灾烟气流动特性研究、建筑物人员疏散研究、特殊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和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都是
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庄子》说:“指穷于为薪,而火传也。”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一句成语“薪火相传”。虽然火灭了,但火种却保留着,延续着,我希望大家能以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人类历史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在为消防事业奋斗的征程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体现短暂人生的价值,像火一样,为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带来光明和
温暖。
第四篇:近代消防发展史
近代消防发展史
据《番禹县志》记载,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四月二十日,广州府“学署辕门众酬神演剧,方卓有人服(吸)烟,忽引其火,盘旋棚际,顷之火焰轰烈,竟燃毙一千四百余人,哀号之声震道路……尸骨皆层累积沓,又以手相挽”。按1981年2月14日美联社伦敦电讯,国外出版的《世界纪录全书》称:“广州一间戏院在1845年发生的一次火灾,死人1,670名,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火灾”。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9年)十二月十五日夜,“武昌刮大风,后坛角盐船(起)火,延烧八百艘,至观音矶估舟被焚几尽,焚溺者数万,翌日始灭。”清光绪三年十二月初四(1878年1月6日),天津城东南角保生所收容灾民的“女粥厂于黎明起火,是日大风,席棚草铺立时俱著(着)烧死妇女约2千人”,后天津《海关贸易报告》(1878年英文版)的报道,该粥厂共收容了3,119人,烧死2,114人。
清宣统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18日)吉林市沿江一带发生大火,燃烧二昼夜,灾区约占全城十之七八。记载述:“吉林街市繁华之区大半荡尽,穷民被火无家可归,扶老携幼流离道左,满目疮痍,伤心惨目”。这场大火被称为“吉恒浩劫”,是清代末年的最大火灾之一。
国民党时期不仅政治上黑暗,灾害也频频发生,真可谓“中华民众处水深火热之中”。1934年5月,安徽省立煌县麻埠镇“连遭大火三次,焚毁房屋约4,000间,灾民达5,000人,财产货物损失约在50万元以上”。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发生了最大一起火灾,就是号称重庆的“九·二”大火。1949年9月2日,重庆市赣江街17号油蜡铺三屋起火,火势蔓延十分迅速,延烧了朝天门至小什字这一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三角地带的大片房屋。并引燃江面上的囤船和其它船只,浮油在江面上燃烧,延烧到江北部分地区。大火持续18个小时,余火烧了三昼夜,被毁房屋万余幢,近10万居民无家可归。据当时当地警方事后公布的实际上不完全数字,受灾9,601户,受灾民众42,295人,死亡2,109人,已埋尸体2,865人,重伤152人,轻伤3935人。被焚烧街巷39条,学校7所,机关10个,银行、钱庄33家,大小仓库129个,囤船11只,木船135只以及大量其它物资。被称为重庆市“空前浩劫”。
以史为镜,我们看到了什么?斗转星移,世事沧桑。茫茫史海,有不尽的警醒,泱泱世间有无数悲吟。我们对历史火灾中的亡魂无需大悲大恸,然而我们总要默记他们的悲惨遭遇。同时透过历史,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直到今天火的利用和火灾的发生绝不是一个地域性,一个有限社会性积淀,而已成为整个世界生命群落文化的一种——火的文化。悄悄逝去的历史,我们应该记取这些教训,我们应该把隐没的祭文作为对今天消防的思考,因为我们不仅拥有今天,还有明天。
第二章 后世不警的悲哀
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华民族摆脱了旧社会“三座大山”的压迫,近代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从此结束。就如毛泽东主席在当年开国大典上挥手宣告的那样:“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岁月如云,缱绻飘悠,50年,新中国朱霞烂漫,又风舟雨急,至近20年来改革使中国这艘巨大的航母挂帆沧海,披浪前行,以强劲之力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稳定,使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繁荣,使我们的国家威望日高。然而火灾也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呈现上升趋势。而引起火灾的因素愈加复杂化、特殊化、社会化、较之历史上的火灾绝不能同日而语。
据《中国火灾大典》中收录统计:自远古到秦朝后各朝代及至民国,有记载的火灾达29,649起;新中国自1950年至1994年止,全国发生等级以上火灾2,905,504起,火灾的直接损失合计人民币122,585,342万元,死亡人数为154,446人,受伤人数为302,650人。对比之下,历史与现实火灾发生的频率就一目了然了。缘何如此?我们客观地来说,经济的强劲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社会的繁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技术要素。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像一个偌大的杠杆,撬动了许多层面接受许多新事物。仅就建筑材料、装潢材料以及各类电器等就洋洋大观,弄得平常人家眼花缭乱,不知所以然;求新、求异,追时尚,讲舒适豪华,而却往往忽略了防火安全。我们不排除“天火”(自然的、客观的引起)之害,但总观若干火灾之发生,“天火”只寥寥,而“人火”(人为造成的)之患却频频触发,教训惨痛……
1994年10月31日15时许,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公司白塔储运购销分公司,仓库职工在库领导带领下在库区内放火烧荒,由于监护不当,引燃垛下的杂草、苇草及烟叶垛。经过呼市消防支队和民航白塔机场消防队共同战斗,2个多小时后才将大火扑灭。火灾烧毁烟叶75,830公斤和毡布6块。损折款35.46万元。在1994年像这样规模的火灾与其它几场大火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1994年11月15日1时45分,吉林市博物馆内的银都夜总会发生大火,过火面积6,800平方米,烧死2人,损失折款617万元。大火殃及吉林市博物馆和图书馆,其中一具7,0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和一些宝贵文物遭焚毁,世界级国宝——吉林一号陨石受到大火威胁,博物馆近一半建筑物成为废墟,这些损失无法用金钱来估价。吉林市博物馆共收藏文物1.74万件,其中有考古品8,222件,传世品5,691件。全国唯一的一家陨石博物馆也设在这里,可谓馆中之馆。该馆有陨石104块,其中吉林一号陨石极其珍贵。火灾前不久,该馆还从黑龙江博物馆借来了一具7,000万年前,属中生代白垩纪时期,长11米,高6.5米的鸭嘴龙化石,以及霸王龙牙齿、猛犸象化石等几十件考古珍品设厅展出。所幸的是除这具7,000万年前的鸭嘴龙化石和部分文物被焚毁外,其它一些宝贵文物被抢救出来,有两人被烧亡。但是一具恐龙化石的焚毁,就已无法估量其损失的价值了。
又是1994年,11月27日,辽宁省阜新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火灾。这场大火发生在艺苑歌舞厅的舞场中,233人惨遭焚毙。位于阜新市东市路110号的艺苑歌舞厅的死难者中,男132人,女101人。他(她)们多数是孩子。之所以称为孩子,是因为其中百分之九十是25岁以下的人,其中又有30来人仅仅才十六七岁。这起惨重的火灾发生原因,竟是一少年玩火所致。据查,当时有12个十六七的少年,坐在所谓的“3号雅间”内,其中有一少年把报纸卷起来点着用来点烟,点完烟后,他又手拿点燃的报纸四下摇晃取乐,这时又一少年出来制止:“哎,你这样做被老板发现要骂的”。玩火少年听后便把报纸草草塞到沙发底下。想不到未熄灭的报纸瞬间引燃了沙发,发现着火后几个少年就用瓶汽水往上浇,无奈,水少
难灭火,火越烧越大,这个包房雅间里的12个孩子,结果只逃出9个烧死了3个。大火烧着了装潢材料,不大一会整个歌舞厅已成火海,233个本来去娱乐的人却被“火葬”。
还是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市,这个被号称为“石油城”的新疆宝地,就在12月8日,一场特大悲剧十分悲惨地发生了。这天晚上,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座无虚席,7所中学,8所小学,15个规范班的少年儿童在这里向来克拉玛依验收“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领导作汇报演出。馆内有学生、教师、工作人员、验收团成员及当地领导796人。18时20分左右,当学生们第二个节目正在演出时,舞台上方掉下了一块燃烧的碎布片。原来是聚光灯因温度高烤燃了幕布,一名教师跑去想把幕布拉下来,这时火却蔓延开来。大幕被关上,意欲灭了火再开演。此时一些学生开始骚动。有人高声喊到:“请安静,坐着别动”。孩子们听到喊声也就安静下来。可人们万没想到大幕也被引燃,将照明电线烧断。立刻全场一片黑暗。刹时惊叫声、奔跑声、呼喊声响成一片。有的教师带领着学生往门口跑,可是两个出口只开了一个,这时教师、学生、工作人员几百人往出口挤,后边的往前推,左右的往中间拥,一些学生被推倒在地,后边的人就从这些学生的身上踩过去。这些学生大多数是8岁到15岁的孩子,怎堪如此踩踏,有的孩子已被踩死在地上。舞台上空的13道幕布、影幕和其它塑料品迅速形成立体燃烧,释放出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的氯化氢等有毒气体。巨大的火球对馆内空间形成了压力差,“轰”的一声,馆内瞬间都燃烧起来。当有些孩子跑出门外回廊时,两个安全门都锁着,孩子们打烂玻璃窗,却无法冲破铁栏栅,挥舞着血肉模糊的小手向窗外喊“叔叔,求你们救救我!”浓烟不断涌来,孩子们拍打着门窗,哭喊着、呼救着,后面的孩子也不断朝前涌来,哭天喊地,人叠了一层又一层,事后,抢险人员看到,两个门口,叠了1.5米高的孩子们的尸体。这是笔者一段火灾现场描写,笔者录到这里已声泪俱下,无下再控制内心的悲痛,恨不得自己在当时、当场,为孩子们当一架梯子,变成一扇敞开的门让孩子们活命出去。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幼小生命啊!却因为火魔的残暴死于非命,有良心的人还怎能不痛心疾首……
这一场大火使326人遇难134人受伤。死难者中,天真烂漫的孩子达289人,验收团成员17人,学校领导、教师职工和一名家属共19人。关于这场火灾的报道还讲到,有一名邮局司机叫刘震新,在他用车救送一名老师和一名学生去医院的路上,边开车边流泪地喊着:“洁洁!洁洁!爸爸马上来救你”。等他返回时,面对着浓烟烈火,他只能在馆外抓心地哭喊着。一具具遗体被送往殡仪馆。大厅满了,过道满了,院子里满了,找到自己孩子尸体的家长哭得悲天恸地,死去活来。天地悲怆,痛不忍睹,哀哉!悲哉!这场大火惊动了江泽民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分别对火灾处理作出了指示。逝者往矣,人们要做的只有记取这次教训,警醒于安居乐业之中,让这样的惨剧不再发生。
以上这些火灾,仅仅是以1994年为例,而这只是一年内众多火灾中的几个典型镜头而已,如若一一细说,恐怕长卷如河。我们看到从1995年到1997年,三年中全国就发生火灾215,051起,死亡7225人,伤12,196人,火灾的直接损失是3,673,646元。就近而言,仅1998年,全国就发生重大、特大火灾78起,死117人,伤237人,直接财产损失达2.7亿元。在考察全国其它省、自治区发生火灾的比例后,发现各省份火灾发生率是那么的近似。有些火灾竟然有着历史的相似点,规律乎?人为乎?触目惊心的火灾原因,累以千万统计表明,天燃之火自然有之,然而大多数火灾却是人为造成的。生产、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逐步走上充实,宽裕,智慧。人们更向往美好的生活,不断
加快城乡建设,城市作为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的集中点,地盘越扩越大,楼厦越来越高,居住楼群越来越集中;现代化生活,使新的能源不断被利用,使用汽油、天然油气及燃点较高的化学物质材料的情况触目皆是;人们追求豪华,追求享受,可唯独很少想到今后的日子能否有火灾发生;官僚主义在个别地方盛行,楼堂馆所排排座座相映竞争,可就忘记多设几个水鹤,多建几个防火栓,多购些防火器材;消防队设备老化,数量少,消防站多少年来仍然“山河依旧”与现代“城市之光”比,黯然失色。如是这般,我们多么希望开明的领导能为此多投一份情感、多操一份心思、多想一些办法、多拨一些资金,以防患于未然。面对市场经济思前想后都是效益,都是利己,这无可厚非,但公德还得要,社会公益心还应该有,也应时常想一想,曾经发生火灾的那些惨烈悲剧。1999年到来的钟声刚刚敲响不久,也就是元月10日凌晨,四川达川重镇最大的商场发生大火,整整三层楼的商品付之一炬。大火直接威胁到楼上100多人的生命安全,有10人在大火中丧生,27人被烧伤。造成103户受灾者和50多户无家可归者,虽然这起大火主要原因到目前还没有完全查清,但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商场为增加资金收入,将大楼的空地修了营业铺面来出租,正是这些挡道的铺面严重影响了楼上住户的逃生。而大楼的消防设施也严重不足,消防车赶到时竟没有消防栓可用。一名死里逃生的商场员工心有余悸地说:“如果平时多一些消防意识,如果过道不被侵占,也许结果没有这么惨了”。是啊!也许本章所列举的火灾都与这场火灾有着内在的相似性,也许火灾发生“方恨晚”,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正是人们惨遭不幸的根源。笔者感到,一些人对防火的盲目和因金钱效应而无视于发生火灾的头脑,已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千千万万起火灾留下的血泪教训应该使人们美好的人生严肃起来,面对火魔的狂暴,应该大喊:“不警的人们啊,警醒吧!”
第三章 镜鉴承接的“火法”
生命延续总要有承接。自然之理有生有克。有火灾之生,必出消火灾之法。历史的诚告,让社会在良好的秩序中稳步前行,治火是不可缺少的。自古至今,不重视防火灭火,就会受到火的惩罚。我国历史上很多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以及科学家、文学家都对火灾和同火灾作斗争给予十分关注。
战国时期的管仲、荀况、韩非等把同火灾作斗争作为富国安民的一项重要措施。汉代王充、宋代的沈括、明代的宋应星以及清代毛奇龄等也十分重视对火灾有关问题的研究。当我们翻开浩瀚的古籍经典,无不感受到先哲们对火灾的防与灭,倾以心血而发出警言,进而在治理上不断地摸索克制之道,而付诸于法理。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世宗柴荣,在扩建汴京(开封市)时不顾流言蜚语,坚决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清康熙皇帝玄烨屡次诏令加强火政,并曾亲临现场指挥救火。
历史上先民对防火已有相当的见识。元朝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指出:“天火之孽,虽曰气运所感,亦必假于人火而后作焉。人之饮食,非火不成,人之寝处非火不明。人火之孽,失于不慎,始于毫发,终于延绵。”可见那时对于防火,已把人作为防火的主导因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2000多年前著名的“春秋三传”,其中也有不少有关防火的记载。
如果说6000年前西安半坡村遗址有一座半地穴式的方形小房屋因火灾焚毁后留下的木炭还清楚可见,足以证明是一个比较原始的建筑火灾现场遗址的话,那么,5000年前的甘肃秦安大地湾大型建筑遗址,就不仅仅是火灾现场遗址了。那些在防火保护层保护下残留下来尚未烧完的木柱上,保存了一层坚固的防火涂料,证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探索防火的技术了。
我国古人同火灾作斗争一向重视以法治火。最早见诸于文的治火法规,是在殷商时起:“《韩非子》曰殷之法,灰弃于道者,刑。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灰弃于道者,必燔人。人必怒,怒必斗,斗则三族杀。虽刑之,可也‟。”197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二号秦墓发现了100余枚用秦隶书写的竹简,其中数枚记载抄录了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执政时期有关同火灾作斗争的法令。“春二月毋伐林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草为灰……”就是说,春季二月,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准烧草作为肥料。这同《礼记·二月》所述“二月毋焚山林”是一致的。在商朝时就已经有法律条文规定:“弃灰于道者断其手。”读过中国法史的人都知道,关于依法治火,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条法规之一。
观史明智。从浩瀚的历史书卷里,不难看出承袭下来的成文法中那些有关火政法条记载。唐朝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布的唐律,在其《杂律》篇中对于山陵兆城官府廨院、仓库等失火,“非时烧田野”、“故意放火”以及“诸见火起,应去不去,应救不救”等,均有明确的刑罚规定,可以说这是在保存下来的古代成文法中相当完备的消防法规,这在消防史上是领先于其它国家的。而到宋、元、明、清代,见诸于法律中的消防条文就更为突出。元朝刑律不仅包括对失火、放火的刑罚,而且对百姓防火和维持火扬秩序等已有了较具体的规定。据《元史·刑法志》记载:“诸城郭人民、邻甲相保、门置水瓮、积水常盈,家设火具,每物须备,大风时作则传呼以徇于路。有司不时点视,凡救火之具不备者罪之……”明代洪武年间颁行的《大明律》对《唐律》删繁就简,补充了看守人员趁火侵吞财物者以监守自盗论罪,对放火犯必须查获证据等内容。而到了清代初颁布的《大清律》以《大明律》为蓝本,其中同火灾作斗争的条款内容基本与明律相同。国民党统治时期,我们无须纠根问法,虽然也有相关消防法律规则,因为连年不断的军阀割据的战火和蒋介石发动的反人民内战以及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惨无人道的屠戮已把那时的“火法”置于浅辙,湮灭无几,不说也罢。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历史沿袭下来的“火法”被装订在发黄的繁卷中,成为遗产,也成为一面镜子,一条古训。
新中国诞生之后,随着人民政权的建立,各地人民公安机关先后接管了国民党政府警察机关的消防,但作为国民党的旧消防法规却被废除,保留的也只是消防行为原则的零星。而那时新的消防法规还处于空白阶段。行政管理便成为当时消防工作的有效手段。直到1957年9月11日,由周恩来总理签署,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消防工作的指示》这是我国消防工作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这时已为消防立法做了准备。两个月后,国务院颁布了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86次会议批准的《消防监督条例》,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消防法规。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并对违反消防管理的行为作了明确的处罚规定。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乡火灾治安灾害事故增多,当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指出:“消防工作很值得摆在一个应该更加引起注意的位置
上,这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建设所要求的。”于是,1960年5月1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防火指示》,同时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关于城市消防管理工作的规定(试行)》、《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建设的若干问题(试行草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及一系列的具体的规章制度。从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消防法规建设上看,党和国家已把消防工作十分重视的纳入国家、社会管理内容。从此,我国消防法规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失火罪、放火罪以及重大责任事故等与消防有关的刑罚作了规定。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消防监督条例》,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1996年新《刑法》颁布,除原有对消防的规定外,又增加了“违反消防法规罪”。
建国50年来,中国的消防法制轨道不断向前延伸,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各地人大、各级政府也都相继制定了消防法规、规章等,形成了较为可观的消防法律体系,数以千计的法规、规章为消防事业的发展,为依法加强防、灭火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并于1998年9月1日起施行,可以说这是消防法制建设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消防法制在世纪之末的迫切的需要,为二十一世纪消防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法律基础。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消防法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基本法规,国务院还颁布了跨世纪的《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公安部或公安部会同有关部委制定的消防规章有23部之多;由公安部主编的国家消防工程建设标准(或称消防技术规范)也有20多部。《消防法》的颁布实施是消防人盼望已久的喜事,于是全国消防系统欢声如潮,各地组织了大规模的《消防法》宣传活动。法出代以心声,宣传活动高潮迭起,足见人们法律意识在新的世纪到来之前已直线上升。人们在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已将消防法制更加完善的轨道铺设作为又一个目标。特别是经过那些火灾的痛苦教训,逐渐剔除对“火法”的无知和盲目枉为的行为。由此使我们对消防工作充满了信心。而消防人对国家、社会、民族那种跨世纪责任的思考,明显地聚集、托负于《消防法》的贯彻落实上,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思潮。
无论是承接还是镜鉴历史“火法”的功德,我们都无任何理由不去为消防法规的更加完善、健全而努力。“依法治国”已如黄钟大吕般轰鸣,开始步入法制社会的人们也该对火灾的频频发生而警醒,进而树立依法治火的强烈意识,营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我心中的消防事业
我心中的消防事业
如果在一年多之前,我还未调入西航公司消防处之前问我:“消防员是干什么的?”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灭火的呗!没事就闲着,哪有那么多火要着。”但来到消防处,通过这一年多以来的工作学习,让我明白了消防是一项事业,是一门复杂的综合学科,不但要有丰富的灭火知识,更是要对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丰富的全面的知识。通过参与灭火实践,亲临火场那触目惊心的感受,让我深刻的明白了消防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经济安全,保卫发展成果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经济健康发展、创造安全环境的重要保障。消防是‘防’与‘消’的有机结合,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为动力,遵循现代火灾预防、灭火、救援的客观规律,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建设,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全社会防控火灾的能力,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环境。
团结协作,塑造良好的消防氛围。我来自于消防队的最基本
单元------战斗班。每当训练和出警任务时,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在面临火灾时,为了能够及时消灭火情,最大限度的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队员之间必须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充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打造一支招之则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消防铁军。
我们消防员在工作中时时刻刻面临危险。除了在训练中容易受伤外,更重要的是在火灾面前面临着生命危险。那灼烧着呼吸系统的热浪,那刺鼻的有毒气体,以及随时要坍塌的楼板、爆炸的煤气罐。还记得第一次出境时的情形:在去年夏天,公司家属区46楼二层由于天然气泄漏发生闪爆,房间内迅速燃起了大火,当我们赶到时,在一层就已经感到了滚滚的热浪,在观察火情后我的同事们立刻身穿避火服抱着水枪冲了进去才。当明火已被扑灭,温度已经降低了很多的时候,我进去一看,那情形我至今不曾忘掉——楼板居然像锅底一样被烧成了红色。不足五秒我就被热浪灼烧的不能呼吸,然而我的队友始终在出水给房间降温,当他们出来时练成了黑色,靴子里浸满了水,那不是水枪流出的水,而是汗水。这一次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问他们:“怕不怕”,他们说:“当然怕”。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了,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我也怕,但当我们面临火灾时,我们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智慧是我们的动力,毅力和勇敢是我们的品格,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的誓言,当我们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因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我们的宗旨是——“忠于消防,竭诚奉献”
消防处:韦志军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