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九:海尔是书,海尔是海[大全]
案例九:海尔是书,海尔是海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海尔是海,海是无限的,海尔拥有员工18000余人,产品从白色家电到黑色家电,从厨房用具到药品共26大门类,7000余个品种。在海尔,每一天半就有一个新产品问世。
海尔还是一本书,是一部创业、改革的发展史,一部管理的百科全书,一部企业文化专著。海尔成功的妙诀是企业文化的建造和更新,用张瑞敏的话说,就是“有生于无,无形财富可以变成有形财富”。
海尔文化有七个层次:
1.表层海尔文化:海尔标志、海尔中心大楼、海尔广告、海尔样品展室、海尔园区绿化、可爱的海尔兄弟商标„„
2.浅层次海尔文化:海尔员工礼貌、素养、标准蓝色着装,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作风„„
3.中层海尔文化:
产品:注重环保、用户至上的海尔产品、“大地瓜”、“小小神童”洗衣机、“宽带电压”、瘦长的“小王子”电冰箱等所体现的“乡情”及其文化、科技内涵。
服务:海尔的客户需求调查、海尔生产线现场参观、工业旅游专线的设计、售后服务“用户永远都是对的”理念的建立和实施、无搬动服务及24小时安装到位的服务项目„„
4.深层海尔文化: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模式、定额淘汰、竞争上岗的组织平台、创自主管理班组做法„„
5.里层海尔文化:管理理念,包括:“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理念;适应中国国情的“吃休克鱼,用文化激活休克鱼”的企业兼并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市场扩张理念;“首先卖信誉,其次卖产品”的营销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人才观;“用户永远是对的”和把“用户的烦恼降到零”的售后服务理念;“先难后易,先创名牌,后创汇”的国际市场战略;“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开发的课题”和“要干就干”最好的科研开发理念;海尔的企业斜坡球体定律等等,可谓丰富多采,全面系统,配套协调。
6.内层海尔文化:海尔愿景,进入世界500强„„
7.海尔文化内核:也就是海尔的哲学和价值观,那就是“敬业报国,追求
卓越”,“真诚到永远”。就像张瑞敏所说的:“我想无论哪个企业的目标应该都是一样的,都要追求长期利益的最大化,但这只是一个目标,并不是目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和社会融为一体,推动社会的进步。”
思考题 :
(1)海尔的企业文化是系统完整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海尔的企业文化是否是全体海尔人共建的?
(3)在七个层次的海尔文化中,你认为哪—层次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第二篇:海尔案例
How should Sun and his team respond to the worker's demands and resolve the strike?
Should the workers be arrested or fired? Should the plant be shut down?Should he give in to the workers/ demands?
个国有企业,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还是计划经济的,而海尔的运作模式是市场经济的,这样就必然产生了两种经济体制下不同企业文化的摩擦与碰撞。面对一些人闹事、罢工的严峻局面,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派人组织黄山电视机厂的职工“无限期”地进行大讨论,什么时候讨论清楚了再工作。讨论什么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首先要职工弄懂一个基本道理:即使是“国企”的“主人翁”,是不是也得听“上帝”的。谁是企业的“上帝”那就是广大的消费者。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像计划经济时代一样,我生产什么,人民就要消费什么。张瑞敏提出了谁为我们发钱的问题,“我们的工资是客户发给的,不讲求质量、不生产出好产品来,就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也就没有人给我们的职工发工资。”“无限期”讨论只进行了3天,电视机厂的大多数职工便认为,像以前那样,企业就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就无利可图,就活不下去,最终非垮台不可。最后很多职工喊出了“我们要吃饭海尔不能走”的口号,并主动复工。
第三篇:海尔集团企业管理模式是
海尔集团企业管理模式是:OEC”管理模式:每人、每天做的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做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
就是海尔经典的“6S”大脚印管理和“OEC”理论。
最初的“大脚印”是每天早晨让工作最差的站出来,由主管或班长指出不足,当面提出整改意见。后来发展到美洲,由于尊重人权,不允许将犯错误的人拎出来,就改为做的最好的站出来。
“OEC”就是“PDCA循环”+“止动力”,让每天进步一点不至于倒退,72天进步翻一倍。
。海尔的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以人为本,实现全员自我管理”《
第四篇:海尔企业文化案例
海尔的企业文化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19年来持续稳定发展,海尔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排行榜上,可口可乐荣登榜首,麦当劳排名第二,诺基亚排名第三。
海尔集团在国内外同一环境下,能够实现如此之快的发展,最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海尔集团十几年来形成的良好企业文化,是海尔文化驱动着海尔持续稳定的腾飞、造就了驰名中外的海尔品牌。
1984年12月,厂长张瑞敏一上任,就很快从用户的一封来信中得知,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是因为产品有缺陷,不符合市场需要。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源于职工思想涣散、精神不振。于是张瑞敏为振奋精神,带头将不合格的76台冰箱,统统砸毁,并自责自罚,让全厂职工真正领悟到市场的残酷无情,真正认识到,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制造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制造积压品、制造废品,就是自我淘汰和自取灭亡。企业要兴旺,就必须树立“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干大、干强”的坚定决心。真正认识到干什么都有竞争,竞争中不是胜利就是失败。作为海尔人一定要具备敢与强者较量、“两军相
1遇勇者胜”的雄心壮志。
海尔人理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用户是永远的主导者。“一个用户就是一个市场”。对用户真诚与否,是赢得用户的分水岭。企业拥有了用户,便拥有了一切;失掉用户,便必然失掉一切。企业卖的不只是产品,更主要的是企业的信誉,企业的文化,是通过产品与用户的“感情交流”。海尔人要“以对用户的真诚,换取用户的钟情”。特别重要的是,这个真诚不是说在嘴上,登在报上,而是渗透到每个职工的行动之中。不是一时所为,而是要坚持到永远。否则即使一时侥幸取胜,终究也会惨淡收场。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市场资源,而市场的最大资源就是用户的钟情。
在海尔,每个有效工作日职工不仅要“日事日毕”,更要“日清日高”,除了完成好、清理好当日的例行工作外,还必须以每天提高1%的理念,在原有基础上或提高质量,或增加数量,或降低成本,或改进工艺,或革新工具等等方面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将“日清日高”变成每个员工的固有职责,成为集团每一名成员日日、周周、月月、季季、年年的行动准则,每个班组、每个车间都张贴着从经营管理者到员工每日、每周、每月工作的进展情况。将职工的奉献,以“岗位明星”、“改进明星”、“革新明星”、“创造明星”等称号和竞赛结果公布于众。涌现出“晓玲扳手”、“云燕镜子”、“启明焊枪”等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各种发明创造,涌现出大量的合理化建议。
海尔人深信,文化的真谛是创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不更新,不创新,就等于自我抛弃。但创新不是为“新”而新,而是要“创出更多的有价值的订单”,“创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创出更高的企业美誉”,尽可能以较少的投入创出有利于国家、人民、社会、企业和职工的较大效益。
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这一真理,海尔认定用户的使用实践是验证产品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基准。用户满意程度是企业各部门工作成效的标志。必须建立健全起“以用户满意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目前不仅满足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用户群体的具体要求,而且,实行“个性定做、快捷送货”的模式,在一条生产线上同时装配着大小、高低、宽窄不同的各类特殊冰箱,使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最充分的满足。全公司已形成了以最深刻地理解用户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期望、最具体地分析用户使用效果的“三部曲”,高速旋转前进的局势,深刻展现着“国际竞争胜利的关键,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而质量的优劣已升华为用户满意度高低的新观念。同时,海尔集团实施“内抓市场链,外抓国际化”的战略举措。明确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关系,让企业内部“人人面对市场”,“人人都当‘老板’”。而全集团,面向全球,利用全球先进技术,全球资源,开辟全球多元化市场。此外,并准备定期进行内、外部用户真实评价调查,开展提高用户满意度比赛;成立“用户满意学院”,将用户满意作为新兴学科进行认真研究,以确保全球用户持续满意和完全满意。
海尔的名牌,绝非轻易所得。首先是从1984~1991年,硬是用7年时间,扎扎实实地打好思想基础和改革管理机制,从一台台冰箱的创优、一家家用户优质服务中夺得国家第一块冰箱金牌、博得广大用户声声赞誉之后展翅高飞的。张瑞敏常说:名牌不仅要有知名度,更要有美誉度。海尔的名牌
凝聚了顾客满意的质量和服务。海尔1990年提出,1/3产品在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产品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产品在国外生产,国外销售的目标。接着以高昂的姿态在发达国家打出“海尔———中国造”进行品牌销售。1997年提出2006年前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至今已得到“亚太地区声望最佳企业”、“全球最佳运营企业”、“世界家电10强”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美国环保局颁发的“全球气候奖”等荣誉。张瑞敏亦被美国哈佛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宾西法尼亚沃顿商学院等高等学府请去授课,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之一。
海尔非常重视人才和职工的积极性。他们认为,“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企业好比一条大河,每个员工就是大河的“源头”,只有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使源头喷涌不止,大河奔流不息。因此,要求各级干部要“同心同德,独当一面”。在人事任免制度上,坚持“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原则,为每个员工充分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将管理、技术岗位空缺情况与选聘条件及时公布于众,公开公平招聘。对经营管理者的成就与失误公开揭示,要求经营管理者“荣辱不惊,能上能下”。同时大胆启用年轻人,普通工人可以担当车间主任,刚毕业不久的优秀大学生,可以统领几千人的事业部。2000年通过竞争答辩公开聘任三名年轻人担当集团副总裁。
海尔集团十分重视科技。认为没有科学技术的领先,就没有企业地位的领先。1996年以来,先后招聘了3350名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设立了中央研究院,开办了海尔大学,建设了“国际培训中心”。并与清华大学、上海复
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高等学府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同瑞典爱立信、美国微软、摩托罗拉等26个世界一流企业签订了技术联盟。在全球主要经济区架起了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创新速度快,是海尔的一大优势。1000余台特制冰箱从定货到交货只用了两天时间。当前已形成平均每天开发1 2个新产品、申报2 5项专利的大好局面,使海尔真正成为了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国际化企业集团。
海尔人深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今天的胜利不等于明天的成功。如果认为今天可以放松一下,明天就可能使自己不复存在。必须时时警惕着荣誉变成包袱,成功变成前进的障碍。将市场竞争比做球赛,虽然一场比赛结果赢了,但要看到比赛过程中的不足。如不尽快解决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在下场比赛中惨败。不论做什么工作“看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任何时候都不应有丝毫的满足感,一定要经常看到“成功中的不成功”,不断“挑战自我”。现在海尔虽已挺进世界,亦将进入世界500强,但距离翱翔太空的最终理想还差很远,所以必须以更加丰富的知识和博大的智慧不断求索,艰苦奋进,一往无前。
走进海尔集团,随处可见代表着海尔精神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8个大字。如果说海尔文化是营养海尔的血液,那么这种精神就是造血的精髓。它使海尔人深深懂得,国家强盛,来源于企业的兴旺;企业的兴旺,来源于企业每个职工的实际奉献。为国家、为人民有所奉献,是人生最大的欣慰;反之,无所作为或中饱私囊,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海尔人遵照“三个有利于”的准则,以卓越的产品、卓越的服务、卓越的声誉报效国家,造福人民。
第五篇: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铸造国际品牌运营商——11国际商务1班陈建11250603106 海尔,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24个制造工厂,10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0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357亿元,品牌价值855亿元,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与此同时海尔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28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海尔近20年来的高速增长被国内外视为奇迹,被选入哈佛MBA案例库。它是如何保持长年的高速增长,一举成为国际品牌运营商的?以下对海尔的发展和竞争力方面做些分析:
1.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搭建国际化企业发展方向。早在2000年海尔就在主要经济区域搭建了有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海尔商流推进本部、海外推进本部以国际品牌运营商为定位,构建了国际一流营销网络;海尔物流推进本部也按照国际惯例实现了全球采购。在国内,通过专卖店、加盟店和服务体系以及店中店、仓储式卖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零距离服务。在国外,其产品已进入大型国际连锁店,与国际名牌同台竞争。
2.企业按照国际化企业规范运作。海尔是中国“走出去”战略中最早的一批企业,没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在成功走出国门之后,海尔为适应国际竞争,进行了三次管理创新。
业务流程再造使海尔从封闭的系统转变为开放,从传统企业的中向一体化转变为横向网络化,形成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相连接的结构,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同时与国际化企业进一步接轨。
为了激发员工活力和创造热情,在企业内部,实施市场链接机制,搞“负债经营”。企业内部各工序、各部门之间,都是市场关系,以合同方式来制约双方应提供的服务,并根据服务质量来索酬或索赔。
2000年,海尔率先在全国开展B2B定制营销,实现按单生产。
3.成为本土化的国际品牌。在创本土化名牌的过程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使海尔在海外进一步确立了名牌的地位。
4.利利用海外成倍增长拉动国内市场的发展。海外市场的迅猛发展对海尔的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尔于2000年建成“三园一中心”。为海尔的全球战略培养了国际化人才,大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海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取胜,成为中国企业的典型代表。它与其他中国企业相比下优势在于:
1.在其国际化的过程上,在不同的阶段实施了不同的战略。(企业战略明确)
名牌化战略阶段,只生产冰箱一种产品,并在此期间,积累了一些企业管理经验,为后来的国际化品牌打下了基础。
多元化战略阶段,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形成多元化,从白色家电开始进入黑色家电领域。
国际化战略阶段,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在当地的国家创造自己的品牌,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拥有足够的生产要素。海尔在全球主要经济区域搭建了自己的贸易、设计、制造、营销与服务网络。这些网络使海尔有足够的能力批量生产产品。
3.产品覆盖面广,更易满足国内外需求。海尔的产品涉及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领域。同时拥有自己的全球化贸易、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网络,可以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零距离服务。其拥有的设计网络,也可以紧跟国内外需要,研发出新产品给企业带来生机。
4.优秀的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海尔自己独有的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的企业文化。伴随着海尔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
5.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海尔勇敢的走出去,从无到有,从中国走向世界。得益于他国际化的战略理念。建立了全球化的贸易、设计、制造、营销和服务网络。
综上,海尔近20年快速发展,铸造了其国际品牌运营商的形象。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