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部全面部署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农业部全面部署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渔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部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总体部署,确保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顺利开展,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2012年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方案》指出,此次活动将以“科技进塘入场到户、助推健康安全增收”为主题,以促进实现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培训、加大投入,激发广大渔业科技人员创新和服务的热情,掀起广大渔业劳动者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实现“四个促进”,即促进渔业科技创新有新的进展,促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新的突破,促进渔业劳动者素质有新的提高,促进渔业科技投入和条件建设有新的加强,全面提升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
《方案》明确了此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活动安排。提出要以加快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基础条件建设为主要任务,组织开展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启动仪式、现代水产种业建设促进行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百名科技专家下乡、渔业科技支持西部行动、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人才培训、百万渔民大培训、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技术服务、渔业科技周、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总结交流等10项全国标志性活动。
《方案》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提高对开展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合理安排工作进度,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抓出成效。同时要求,多方位筹措资金,积极争取支持,加大对渔业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推动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顺利开展,加强检查指导,宣传活动成效,扩大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影响,营造全社会重视渔业科技、支持渔业科技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篇:我市“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全面启动
滕州市“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全面启动
滕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赵建国
今年是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创新,提升渔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滕州市水产局按照中共滕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要求,以“科技进塘入场到户、助推健康安全增收”为主题,结合我市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总体目标,找准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开展“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行动方案,明确了活动任务:
一是积极实施科技入户春季行动。组织技术人员集中时间深入到水产重点养殖乡镇、健康养殖示范小区、渔业科技示范户及辐射带动养殖户,实地考察指导各地春季渔业生产规划和苗种投放情况,了解渔业发展动态,注重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沟通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有针对性的制定技术指导方案。
二是普及科技,搞好培训。突出健康生态养殖和安全规范用药主题,积极实施渔业科技大培训行动。通过举办水产实用技术培训班、现场咨询、收看光盘、座谈交流等形式,把水产优质品种、渔业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养殖户,提高渔民科技素质和养殖水平。2012年拟完成3000人(次)的培训任务; 三是推广项目成果,促进科技转化。重点加大淡水池塘高产标准化养殖技术、微孔增氧高效养殖技术、池塘节能减排技术、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实施好省财政支持农业推广项目“滕州市河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渔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四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科技提升行动。以农业部、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基础,结合我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加快滨湖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强与有关部门联合,力争年内创建成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积极引导、推动示范户争创全省无公害水产养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抓好养殖主导产品的安全监管。引导渔民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年内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社2个;引导规模较大和技术力量较强的养殖单位和渔村争创国家、省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基地),进一步提升我市养殖产品质量,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三篇: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
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渔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部在2012年开展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总体部署,依靠科技助推渔业健康安全发展,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农业部渔业局决定2012年在全国开展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开展好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塘入场到户、助推健康安全增收”为主题,以促进实现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培训、加大投入,激发广大渔业科技人员创新和服务的热情,掀起广大渔业劳动者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促进渔业科技创新有新的进展,促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新的突破,促进渔业劳动者素质有新的提高,促进渔业科技投入和条件建设有新的加强,全面提升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
二、主要任务
(一)立足产业需求,加快渔业科技创新 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创新渠道,重点依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地方科技计划,紧紧围绕现代渔业建设对科技的需求,加快渔业科技创新。一是明确渔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在大力加强基础性研究、加快推进前瞻性研究的同时,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水产良种培育、病害防治、健康养殖、质量安全、资源养护、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二是完善渔业科技创新机制,有效整合渔业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和企业两个创新主体的作用,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农工贸和育繁推一体化,着力解决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
(二)面向生产一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渔业科技服务机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推进渔业科技进塘、入场、到户。一是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示范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推广13大类主导品种和9项主推技术,同时,不断探索和总结水产健康养殖新模式、新技术。二是继续推进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快运行机制创新,发挥科研院校在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的作用,构建以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产学研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的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三是构建“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专业合作 社+科技示范户”的渔业成果转化快速机制,推进建立重点品种、重大技术协作推广机制,鼓励广大渔业科技工作者面向基层、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入户,提升渔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到位率和覆盖率。
(三)着眼长远发展,加强渔业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加强渔业科技人才和渔业渔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依托现有科研计划项目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培养一批渔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广泛开展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加快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水产技术推广人员5000人次,提升推广人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展渔业渔村实用人才大培训,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技术培训,培养新型渔民,提高渔业劳动者科技素质、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培训农村渔业实用人才100万人次。
(四)注重能力提升,强化基础条件建设
广开资金渠道,积极争取投入,切实改善渔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一是按照国家、部门和地方科技创新能力条件规划,结合渔业行业发展和相关专业规划,加强国家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遗传育种中心、病害防治中心等渔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二是加强渔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创新、转化、示范、培训功能;三是力争将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和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纳 入“全覆盖”,切实改善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工作条件和服务手段。
三、重点活动
为增强活动效果,我部将以“科技进塘入场到户”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十项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标志性活动。
(一)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启动仪式
组织有关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举办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启动仪式,现场开展技术咨询培训、赠送科技图书资料等活动。
(二)现代水产种业建设促进行动
举办水产育种学术研讨、论坛活动,召开全国水产良种体系建设和苗种生产监管会议,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活动,组织水产种业十强评定,举办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管理培训班,促进现代水产种业建设。
(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行动
组织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在辽宁、吉林、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宁夏、福建省(区)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创建并优化5种以上适合于稻田综合种养的新技术、新模式,建立示范区1万亩,建立核心示范户500户、综合种养合作社10个,培训技术骨干2500人次。
(四)百名科技专家下乡活动 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与环境、水产遗传育种、水产健康养殖、水产病害防治、渔业装备与工程、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信息与战略等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百人专家团,通过渔业科技下乡入户、科技合作、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开通专家热线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五)渔业科技支援西部行动
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有关研究所及专家,通过建立合作机制、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产学研战略联盟等多种途径,赴西部开展渔业科技服务,为促进西部地区提升现代渔业科技水平提供支撑。
(六)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人才培训行动
举办全国省、市、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培训班,开展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培训现代渔业政策法规、管理与技术知识,显著提升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的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培训5000人次。
(七)百万渔民大培训行动
组织基层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产科研院校、渔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对基层渔民专业合作社和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水产养殖大户、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人员等,开展水产健康养殖新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渔业政策法规、渔业企业经营管理和水产品市场营销 等知识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渔民100万人次。
(八)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技术服务
充实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专家队伍,完善水生动物疾病自助诊断数据库,开通“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为基层养殖户、水产技术人员以及乡村渔医提供水生动物疾病防控科学知识、技术咨询和辅助诊断等“即时在线服务”。
(九)渔业科技周活动
发挥中国水产学会及各分支机构作用,集中开展渔业科技周活动。活动周期间,以中国水产学会为主举办甲壳动物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研讨活动,推介一批新品种和健康养殖技术,同时,组织会员深入水产养殖一线,进行渔业科技成果宣传、养殖技术普及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5000份。
(十)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总结活动
召开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总结会暨全国渔业科技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情况,研讨渔业科技工作。
四、进度安排
1—3月,全面部署和启动阶段。组织各地渔业主管部门和各有关科研院校、推广单位、学会等制定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举办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启动仪式。4—11月,全面组织实施阶段。组织开展全国性和地方标志性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渔业科技促进活动;及时宣传报道活动进展情况;检查指导各地、各单位活动情况。
12月,总结阶段。各地、各单位总结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成效与经验;召开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总结交流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和分工
为加强对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组织领导,我部成立以渔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活动方案制定、综合协调和督导检查等工作。日常工作由我部渔业局科技处牵头负责。
全国标志性活动由我部渔业局统一组织和协调,部属有关渔业单位按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其中第一、二、三、十项标志性活动由渔业局牵头组织实施,第四、五项标志性活动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实施,第六、七、八项标志性活动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组织实施,第九项标志性活动由中国水产学会牵头组织实施,其他单位按照活动内容配合实施。
部属有关渔业单位、各省(区、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对开展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二)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抓出工作成效
各地、各单位要根据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统一部署,按照本地、单位的实施方案要求,组织水产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以及学会、协会、专业合作社、水产企业和广大渔民开展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在配合做好全国标志性活动的同时,组织实施好本地、本单位的标志性活动。要根据广大渔民群众对科技的迫切需求,加强渔业科技服务,创新科技服务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欢迎的科技服务活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渔业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要积极参与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把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科技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各地要继续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强化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培育渔业科技示范户,扩大辐射带动范围。
(三)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大对渔业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推动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顺利开展。承担我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阳光工程培训、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水产健康养殖 示范场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和任务的单位,要将项目实施与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促进项目实施,又保障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顺利开展。
(四)加强检查指导,积极宣传活动成效
我部渔业局将组成督导组对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在中国渔业政务信息网、中国水产杂志等媒体上开辟专栏,专题报道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经验,特别是各项标志性活动开展情况。各地、各单位要设专人负责信息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深入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努力扩大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影响,营造全社会重视渔业科技、支持渔业科技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四篇:农业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面加强渔业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渔发[2008]13号 【发布日期】2008-04-29 【生效日期】2008-04-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面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
知
(农渔发[2008]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渔业主管厅(局),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各有关单位: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87号主席令,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将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为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我国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水域是渔业发展的自然基础,水域环境是决定渔业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年来,各级渔业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查处渔业污染事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的工农业污染、生活废水排放导致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重特大渔业水域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给水生生物资源、渔业生态环境和水产养殖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切实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水污染防治法》除保留并完善了关于渔业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渔业污染事故并行使处罚权的规定外,又将渔业主管部门增列为依法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了渔业主管部门在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渔业船舶污染防治、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等方面的职责,这对于推动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按照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法律职责,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管理
《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对重要渔业水体划定保护区,并采取措施保护水质环境。在重要渔业水体的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排污口。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涉及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渔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要积极加强与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参与并配合开展对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核。对影响较大的工程建设项目,要在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及相关的补偿和修复措施,并督促落实。要组织开展对在渔业水域新建、改建、扩建和已建排污口项目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相关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确保重要渔业水体的保护区不受污染。要积极开展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重要渔业水体基本情况的调查监测,科学划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要渔业水体,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具备条件的地方应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发布。要进一步加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对排污口、水上工程建设项目和重要渔业水体等重点区域的监测力度,有效监视监控重要渔业水域环境状况。
三、逐步加强规范,推动渔业船舶水污染防治工作
《水污染防治法》将船舶污染作为水污染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单独作了规定,并根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明确规定由渔业部门负责渔业船舶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水污染防治法》要求,结合渔业船舶造检航管理工作,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标准,做好渔业船舶水污染防治工作。要指导和督促渔业船舶所有人,严格按照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要求,配备相应的滤油设备、油污水舱或柜和垃圾贮集器,严禁将油污水和垃圾直接排放到水中。要组织所属的渔政渔港监督、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加强渔港水域环境保护,对渔港油污水接收处理单位实行监督管理;对在渔港水域内从事渔业船舶水上拆解活动的,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实施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对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要依法积极开展调查处理和实施行政处罚;其他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给渔业造成损害的,要积极参与和配合海事管理机构进行调查处理。
四、推广健康养殖,促进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业,减少和避免因养殖规模、密度过大造成局部养殖水域水质恶化、出现污染的现象,《水污染防治法》与现行《渔业法》相衔接,对水产养殖生产提出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要求。
渔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水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和控制水域的养殖容量,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引导养殖生产者保护养殖水域环境。要积极推进养殖证制度。尚未发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地方要结合国家对水域的统一规划,加快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告,依法确定水域滩涂的养殖功能。要加快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突出科学布局、控制养殖容量,推广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养殖方式和生产管理技术。要积极引导养殖生产者使用全价颗料饲料,推广科学的给饲技术,限制冰鲜小杂鱼直接投喂,减少自身污染。要加强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定期发布水质监测预警预报信息。要充分发挥水产养殖的生态功能,尤其是在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强化监督检查,依法调查处理渔业污染事故
《水污染防治法》保留并完善了关于渔业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渔业污染事故并行使处罚权的规定,同时赋予渔业部门对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权和行政处罚权,并授权渔业部门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进行调解处理。为加强弱势群体的保护,《水污染防治法》同时规定,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排污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对于受到污染损害而又难以寻找污染者进行索赔的渔业生产者是非常重要的法律保护措施之一。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渔业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严格执行《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和《渔业水域污染事故信息报告及应急处理工作规范》等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突发性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快速反应机制,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渔业污染事故。要切实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污染水域生态应急监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损害,确保食品安全。要进一步强化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质管理,科学评估水生生物资源生态及渔业生产损失,提出补偿和修复方案。对企事业单位违反《水污染防治法》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要依法积极开展调查处理和实施行政处罚。在事故处理中,要充分运用水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由排污方承担举证责任的规定,引导和帮助渔民维护合法权益;对于污染造成天然渔业资源及生态损失的,要积极代表国家提出赔偿或补偿损失要求,并督促落实资金和相关补救措施。对当事人请求进行污染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调解处理的,要依法妥善予以调解。
六、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水污染防治法》在赋予渔业主管部门更多职责的同时,也对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务必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实施工作,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要以此为契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把全国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促进我国渔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的贯彻实施计划。要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组织对现行有关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和修订。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采取各种形式,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开展学习培训,向广大渔民群众深入宣传《水污染防治法》,特别是有关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要求以及污染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让渔民了解和掌握法律的精神实质,依法从事渔业生产,并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同级人民政府汇报,并与环保、海事等部门主动沟通配合,加强工作协调。要组织所属的渔政渔港监督、渔业船舶检验、渔业环境监测等机构开展统一行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贯彻实施的各项工作。
各地在贯彻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组织协调、检查落实工作。有关贯彻实施情况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报我部。
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2-02-11 09:25:5编辑:kjch 点击:10 来源:农业部科教司
农科教发[2012]2号
为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促进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为主要任务,深入开展大联合、大协作,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到社、入户。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要有新进展,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有新进展,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有新进展。
为扎实开展好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我部编制了《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现印发你们。请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细化方案,广泛发动,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请各省(区、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将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细化方案、主要进展、做法于每季度末报送我部科技教育司汇总。
二O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附件:
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依靠科技增产增收,农业部决定2012年为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为开展好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相关活动,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要求,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促进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自主创新、强化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激发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和服务的热情。深入开展大联合、大协作,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到社、入户,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要有新进展,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有新进展,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有新进展。
二、工作原则
(一)广泛发动,全面参与。采取全国联动的方式,广泛发动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科研教学单位、技术推广部门、涉农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促进活动,形成“政府引导、上下联动、全面参与、层层落实”的农业科技快速动员组织格局,引导全国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掀起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统一部署,层层落实。农业部制订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统一部署、统筹实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农业科教单位按照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制订本地、本单位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并根据区域重点和农事季节,因地制宜组织实施。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突出品种创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集成,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要有新进展;重点推进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产业化;突出春耕春管、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季节的技术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有新进展;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有新进展。在组织形式上,与创先争优、干部深入基层实践锻炼等活动相结合,求真务实,力求实效,让农民得实惠。
(四)创新机制,开创局面。完善“产业导向、稳定支持、联合协作、科学评价”的农业科技运行机制;构建“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的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构建“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包社联户、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科技服务机制;构建“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技术培训机制。通过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探索新模式,完善新机制,形成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开创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依托公益类行业科研专项等科技计划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新遴选立项100项农业科技项目。一是加强农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遗传资源保护,在农业科技前沿和高技术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核心技术,加快培育一批有突破性的农作物、畜牧、水产新品种。二是以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难题。三是加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的攻关与集成配套。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一批农业先进技术,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
(二)强化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以满足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深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到社、入户。一是重点推出160个主导品种和100项农业科技成果。总结近年来行业专项成果,遴选轻简化实用技术,采取科技手册、技术明白纸、广播电视、科技网络书屋等多种形式普及与传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同时,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二是建立农业科研与推广的对接机制,实行“专家定点联系到县”。要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和行业专项专家组组成1万名左右的专家团队,定点联系农业大县。三是依托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在全国普遍实行“农技人员包村包社联户”,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完善人才政策保障体系,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一是加强以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推出一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二是加强以骨干农技人员为重点的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对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农技推广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对20万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三是加强以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训500万职业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四是开展1亿人次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
(四)夯实基础条件,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按照合理布局、填平补齐、夯实基础的总体原则,加强农业科技条件能力建设。一是改善农业科研条件,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启动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1-2015)》,重点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应用研究示范基地等建设。结合相关行业建设规划,加强一批农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动物防疫科技支撑、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等项目建设。二是建设1万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发挥其研究、示范、展示和培训功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三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对乡镇区域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实行全覆盖,提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四、重点活动
(一)启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召开农业专家座谈会,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听取专家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部署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结合春耕备耕,现场启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二)召开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
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系统总结近年来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功经验,分析形势,进一步动员与部署全国农业科技工作。
(三)实施全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
采取部省联动的方式,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农业科研、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工作。
(四)实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推进行动。全面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依托现有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和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培养。通过专项经费支持,扶持15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开展学习培训、合作研究、实践考察、交流引进等活动。广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培训,选送1000名基层农技推广骨干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修深造。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举办31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培训3100人。根据种养大户发展生产需求开展创业培训,支持3000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3000名农村经纪人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扩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举办十六大以来中国农业科技成就展
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一期农业科技成就展,重点展出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的突出成就和成功模式。
(六)开展“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组织各级农业部门的市场信息系统,依托“金农工程”、“三电合一”项目的建设成果,利用12316三农热线、农业信息网站、广播电视节目、手机短彩信服务平台等方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结合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在全国开展“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促进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信息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同时,在3月16日举办“12316,信息进农家”主题活动,发布全国统一的12316标识,动员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大信息进农家的力度,提升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
(七)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推广应用促进行动
组织部属四院、产业技术体系等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结对”活动,支持示范区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益性服务,支持发展种苗繁育、农机服务、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加快建立农业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
(八)实施防灾减灾技术推进行动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深化与气象部门的合作,科学制定应对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根据突发性重大天气变化和粮食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有针对性地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的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服务指导。启动“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对旱作节水技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东北标准大棚育秧和南方早稻集中育秧、小麦“一喷三防”、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水稻机械化插秧等关键技术应用进行补助,大力推广关键技术,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九)实施整建制高产创建推进行动
在全国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继续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市)和500个乡(镇)实施整建制推进。通过集成技术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等措施,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吨半粮乡”,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县(市)建设“吨粮县”。同时在小麦、玉米、水稻优势产区,鼓励支持一批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条件好、耕作制度相同、地方政府积极性高的地(市)开展整建制创建试点,推进高产创建向纵深发展,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
在粮食主产区和经济作物优势区,选择100个县(场)、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整县、整乡、整村推进。以推进配方肥统配统供和机施深施为重点,扶持建立一批乡村配方肥现场混配供肥服务网点,引导一批化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肥料经销商等对接直供配方肥,培育建立一批为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等“四统一”服务的农化服务组织,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带动全国实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3亿亩,免费为1.8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的目标。
(十一)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行动
在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和重大病虫源头区选择800个县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扶持500个规范化、规模化的病虫害防治骨干组织,建立100个防控示范区。通过示范带动,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提高重大病虫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确保重大病虫不暴发成灾、植物疫情不恶性蔓延、飞蝗不起飞危害,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作物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的目标。
(十二)实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
继续深入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在园艺作物优势产区选择600个园开展标准园创建,并选择若干产业基础好、种植规模大、品牌影响大、区域优势突出的蔬菜、苹果、柑橘产业带建立一批标准化示范区,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全覆盖。通过自有基地扩展、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扩展和辐射区域扩展三种模式,将标准园成熟的技术模式、管理经验辐射到整个区域,率先实现标准园由“园”到“区”拓展,带动实现园艺作物在更大范围的提质增效、增产增效。
(十三)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
在17个水稻主产省(区、市),组织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专家,以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为载体,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全年推广超级稻1亿亩以上,力争实现亩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
(十四)实施东北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
以栽培、种业、机械三大技术融合为技术保障,以干部、专家、技术员、农民(合作社)四方面力量为人力保障,在东北三省和内蒙东四盟(市)大力实施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实现亩增产200斤,节本增效200元的目标。
(十五)实施种业科企合作推进行动
促进种业科企合作,建立种业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组织科研单位和企业举办一期种业科研成果转化洽谈会;延伸种子售后服务,组织100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产粮大县建立100个新品种展示示范方,举办1000次良种良法高产技术培训班,分作物组织召开一次优良品种现场观摩会;保护育种家权益,组织开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15周年宣传日活动,加强种子市场监管,打击套牌侵权违法行为。
(十六)实施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行动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强重点作物机械化技术示范,促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重点扩大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推广面积;加强南方丘陵山区机械化技术推广,开展南方丘陵山区适用农机化技术入户推进活动。组织开展农机化管理和科技人员培训、主要农时重点技术专项培训、新购机农民技术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政企联动”培训等活动,实施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项目。2011年计划培训农机化管理、科技和实用人才550万人次以上,不低于总人数的10%。其中:培训农机化管理人员20万人次以上,培训农机化科技人员80万人次以上,培训农机操作、维修等人员培训450万人次以上,其中培训新购机农民100万人次以上,职业技能鉴定15万人以上。
(十七)实施畜牧科技行动
一是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推广一批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模式。二是组织开展“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加快现代奶业发展步伐。实行专家包片技术指导和培训,跟踪监测苜蓿草产量、质量和饲喂效果,打造国产优质苜蓿品牌。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与管理,针对个别管理松散、水平较低的生鲜乳收购站,强化技术指导和监管,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三是全面贯彻实施饲料新条例,加强饲料中未知风险物质排查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价等技术研发,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四是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继续开展草原保护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强农牧民和基层草原管护员培训,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提供强有力支撑。
(十八)实施兽医科技推广行动
围绕《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实施,分层次分类型开展兽医科技推广行动。针对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伪狂犬病、经典猪蓝耳病等重点动物疫病,在2-3个省开展种畜禽场疫病控制净化技术推广工作。针对常见疾病诊断、用药及治疗技术等,开展全国乡村兽医师资培训,培养师资力量,推进全国乡村兽医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兽医工作水平。
(十九)实施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创新行动
巩固强化多双边和区域农业合作机制,加强与美西发达国家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等国际机构的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美、中巴联合实验室、中德沼气合作中心、中新科技示范园建设,联合培养农业科技领域人才。引进国外高新农业技术、种质资源、管理经验和专家,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深化与欧盟(EU)、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的合作,申请合作项目和资金,助推我现代农业发展。
(二十)开展农垦系统高产攻关及热带作物科技活动
一是开展农垦系统种植业高产创建和畜牧业高产攻关。全年种植业万亩片高产创建单位不少于250个,其中,单项作物整体推进农场不少于10个。以奶牛、生猪为重点组织畜牧高产攻关,集成、展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组织开展“农垦奶牛场现代化管理培训计划”等活动,全年畜牧高产攻关单位不少于100个。二是开展热带作物科技活动。举办全国割胶工技能大赛,激励和带动广大割胶工学技术、用技术的热情,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热作标准化示范园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示范园创建规模,新增一批示范园创建单位,在巩固提高现有162个示范园基础上,新建成50个以上示范园。以示范园为载体,举办热带作物关键技术现场培训活动,组织动员技术推广、农业科研、教育培训、龙头企业等机构500名专家,选择不同农时,多形式开展技术现场培训,计划培训农户5万人次;举办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展示活动,展示热作种质资源保护成果,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促进热作种质资源共享、创新利用和新品种培育推广。
(二十一)开展农产品加工科技活动
一是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在西北、华北、东北马铃薯主产区,黄土高原和环渤海苹果主产区,全国果蔬特色产业带,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推广建设农产品贮藏、保鲜和烘干设施。二是组织农产品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示范推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对象,在广东、广西示范推广热带水果采后贮藏保鲜与商品化处理技术;在河南、四川示范推广红薯贮藏设施和相关技术。通过技术指导、关键设施补贴方式建设4个示范点,举办4期技术示范培训班,辐射带动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00个种植大户。三是推进农产品加工科企对接。在山东举办以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和农村微小企业为对象,30-40家科研单位参加的科企技术对接活动。通过现场发布科研成果、企业与科研单位面对面交流、搭建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平台等方式,推动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技术水平。
(二十二)开展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实施新型渔民及推广人员培训,建立公益性渔业信息服务技术平台,开通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系统,实施百名科技专家下乡活动,开展援疆援藏及稻田综合种养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培训水产技术推广人员5000人次,农村渔业实用技术人才100万人次,建立10个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建立10个精细化养殖示范基地。
(二十三)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科技指导行动
结合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农技推广人员,研究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指导,确保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有保证。
(二十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示范行动
大力推进合作社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良机良艺,努力提升合作社产品科技含量,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的目标;推广应用信息科技,启动实施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提升合作社市场信息获取和农产品市场均衡供给能力与水平;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二代”,造就新型职业农民。结合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交会合作社展示专区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示范行动展,重点展出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取得的突出成就,进一步彰显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中的载体地位和基础作用。
以上重点活动由农业部统筹安排,机关司局会同相关事业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农业部直属单位、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共建农业大学可结合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分别组织开展1-2项标志性活动。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1月—2月,全面动员部署阶段。组织制订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各单位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开展前期宣传,层层动员,部署落实相关措施。
第二阶段:2012年3月—11月,全面组织实施阶段。组织开展全国性和地方重点活动;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及时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报送相关情况。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总结阶段。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对2012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部成立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协调组,由部领导担任组长,部内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主要负责总体方案制订、综合协调、政策资金落实和督导检查。协调组日常工作由科技教育司牵头落实。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列为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确保科技促进年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农业科技管理和组织动员机制,结合农业部绩效管理工作,从科技立项、科技评价、科技协作等方面入手,实行农业科技管理绩效考评,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表彰奖励等,进一步激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村、到社、入户开展科技服务;引导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三)加大经费投入
为保证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要依托现有项目,加强资源整合力度,重点做好科技促进年各项工作。
(四)注重总结宣传
年底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总结成效、经验,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同时,农业部成立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信息宣传组,及时编印简报,报送相关信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专人负责信息宣传工作,及时挖掘、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各种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扩大科技年活动影响,为形成全社会重视农业科技、支持农业科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