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02:3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

第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

法发[2006]17号

颁布日期:20060821实施日期:20060821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更好地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现就进一步做好涉农案件审判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涉农案件审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各级人民法院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审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文件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措施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意义。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工作指导方针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涉农案件审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全面发挥人民法院各项审判职能作用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二、加强涉农案件的立案、审判和执行工作

2.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各类涉农纠纷案件,要依法及时立案,尽量做到当日立案,及时移送。切实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中有关“人民法庭直接受理案件”的规定,真正从制度和机制上为方便广大农民群众诉讼提供保障。

3.落实诉讼风险提示工作,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符合缓、减、免交诉讼费用条件并提出相应申请的农民当事人,应当准许其缓、减、免交诉讼费用。

4.对下列危害农村社会稳定、破坏农业生产、损害农民利益、危害农村民主管理的犯罪,要坚决依法惩处,全力维护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1)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犯罪;

(2)利用职权截留、挪用、侵占国家涉农财政补贴、农业生产投人、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征地补偿资金和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等各项农业救济款物,侵占农村集体和个人财产的犯罪;

(3)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及黑恶势力团伙犯罪;

(4)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非法占用耕地,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犯罪;

(5)利用“六合彩”等方式的赌博犯罪;

(6)破坏选举犯罪;

(7)破坏农田水利、电力等生产生活设施的犯罪;

(8)其他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农村社会治安或者侵害农民权益的犯罪。

5.针对农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诉讼指导工作,为涉农案件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合理实施诉讼行为提供帮助。

6.在审理各类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过程中,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依法维护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农民各项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7.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农民一方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但提供担保确有困难且不采取保全措施可能导致申请人利益受损的,人民法院可以免除申请人的担保义务,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8.在审理下列民事案件过程中,对符合先予执行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裁定先予执行:

(1)因假冒伪劣农用物资造成损失,农民要求赔偿损失的损害赔偿纠纷;

(2)因拖欠农民当事人农副产品货款产生的支付欠款纠纷;

(3)拖欠农民工工资或者劳务报酬纠纷以及有财产给付内容的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纠纷;

(4)涉农人身伤害损害赔偿纠纷;

(5)其他符合先予执行法定条件的情形。

发包人与承包人存在结算争议,但拖欠农民工工资或者劳务报酬的事实清楚,经承包人申请并依法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可以就工程款中涉及农民工工资或者劳务报酬部分裁定先予执行。但应采取一定措施确保工资、报酬发放到位。

9.因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等特殊情况需要快审、快结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尽快审理,及时裁判。确有必要的,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10.依法慎重、妥善处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民事纠纷,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对群体性纠纷以及其他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案件,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在当地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的支持下,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11.在审理婚姻家庭、继承、赡养、抚养以及相邻关系等普通涉农民事纠纷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妇女、老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乡风文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12.在审理各类涉农民事纠纷案件时,应当充分发挥诉讼调解的作用,将诉讼调解贯穿案件审理的全过程。要加大调解力度,按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努力提高调解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尽量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做到消除矛盾、减少对抗、定纷止争,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避免机械办案。

13.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正确、及时审理行政乱收费乱摊派、土地确权、集体土地征收、土地征收中的房屋拆迁及安置补偿、行政赔偿等涉农行政案件,依法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14.认真做好涉农案件的执行工作,保障胜诉农民的合法权益尽快得以实现。农民当事人申请执行的,不预收申请执行费用,该笔费用在执行财产清偿债务后予以扣取。被执行人也是农民当事人且经济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申请适当减免。

15.要加强和充实涉农案件的审判力量,指定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审判人员负责审理涉农案件,必要时可以设立专门合议庭或配备专门人员审理该类案件。

三、加强涉农案件的审判监督和涉诉信访工作

16.对案件尚在审理过程中的上访人员,应当告知其继续参加诉讼,并督促相关人民法院依法及时审判。

17.对符合法定再审条件的申诉或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要依法及时启动再审程序。进人再审程序后,应当依法及时审结。

18.上访老户无理缠诉的,要在当地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的支持、配合下,做好服判息诉工作。

四、继续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的重要作用

19.充分发挥民事简易程序及时、简便、快捷的制度功能,提高审判效率,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要求,尽快完成人民法庭的各项建设任务,为人民法庭工作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奠定坚实基础。

21.高度重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现实意义,与时俱进地发扬和丰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便民精神。大力加强巡回审判工作,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地方,以及农忙时节,要尽量下到当地,就地办案,力争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五、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和支持

22.大力支持人民调解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指导,提高指导水平,并积极探索委托人民调解的有效途径。密切协助和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和送法下乡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23.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可以安排人民调解员参加庭审前的辅助性工作,也可以通过规定程序任命有经验的人民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

24.对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涉农民事案件,应当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确认该调解协议的效力。

25.密切配合有关部门,拓宽涉农民事纠纷解决途径,探索和建立多元化的文明、和谐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2006年8月21日

第二篇:法院关于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司法保障的意见

法院关于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司法保障的意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

任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颁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为“十一五”期间乃至于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提出了具体措施,是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我市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头脑清醒,不骄不躁,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我市两级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自觉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新农村活动作为全市法院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1.各地法院要认真传达学习中央1号文件精神,并结合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市“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宣传报道和本地农村及法院工作的实际,展开讨论,深刻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分析本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形势,找准审判和执行工作中与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增强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2.各地法院要在认真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年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专题研究,提出具体措施,狠抓落实。学习讨论和贯彻情况要于3月15日前书面上报中院办公室。

3.中院将适时对各地参与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进行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并作为全市法院今年岗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落实司法为民要求,尽力为农村当事人提供一切必要的司法救助和诉讼便利

4.中院要建立司法救助基金,为确有困难的农村当事人及其亲属提供一顿便餐、一晚住宿和一张返程车票。

5.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农村当事人免收诉讼费,对无力交纳鉴定费、评估费、审计费的农村当事人尽可能地与中介机构联系,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鉴定、评估、审计等诉讼事务。

6.对一方或双方为农村当事人的案件尽可能委托当地法院送达开庭传票、裁判文书等法律文书,尽可能让当事人来一次法院就能解决纠纷。

7.对自愿到法院办理诉讼事务的农村当事人,尽可能让其往返三次就能完成诉讼活动,即一次领取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一次参加庭审,一次领取裁判文书或调解书。

8.为农村当事人依法提供必要的诉讼指导,避免因不懂如何打官司而败诉,造成不必要的诉讼损失。

9.在未设人民法庭的乡(镇)设立接待站,在所有行政村设立联系点,公布接待时间、接待内容、联系电话,定时接待,定时联系。在未设人民法庭而案件又相对较多的乡(镇)常年派驻法官,负责立案、诉讼指导、巡回审理等工作。

10.将《诉讼指南》在人民法庭所在地、接待站、联系点张贴上墙,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编印成册以备索取。

11.对涉及农村当事人的案件尽力做到当日立案,一月审结。

12.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每个行政村赠送关于诉讼知识的相关资料,公开审理一个典型案件,举办一次法制讲座。

三、以审理好涉农案件为重点,及时依法维护农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3.严厉打击侵害农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活动,严厉打击贪污、侵占、挪用、私分农业发展资金和集体资产的犯罪活动。

14.认真审理好农业技术开发、农村现代流通、农业承包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同纠纷案件,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持。

15.认真审理好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民事、行政案件,免收诉讼费用,公正审理和执行,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6、认真审理好假冒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坑农、害农的民事、行政案件,创造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

17、认真审理好有关农村税费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等方面的民事、行政案件,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四、大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倡导文明乡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8.正确运用刑罚,对因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和其他民间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该适用缓刑的,适

第三篇:法院关于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司法保障的意见

·法院关于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司法保障的意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法院关于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司法保障的意见。为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于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颁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为“十一五”期间乃至于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提出了具体措施,是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我市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头脑清醒,不骄不躁,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我市两级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自觉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新农村活动作为全市法院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1.各地法院要认真传达学习中央1号文件精神,并结合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市“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宣传报道和本地农村及法院工作的实际,展开讨论,深刻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分析本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形势,找准审判和执行工作中与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增强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2.各地法院要在认真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年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专题研究,提出具体措施,狠抓落实。学习讨论和贯彻情况要于3月15日前书面上报中院办公室。

3.中院将适时对各地参与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进行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并作为全市法院今年岗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落实司法为民要求,尽力为农村当事人提供一切必要的司法救助和诉讼便利

4.中院要建立司法救助基金,为确有困难的农村当事人及其亲属提供一顿便餐、一晚住宿和一张返程车票。

5.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农村当事人免收诉讼费,对无力交纳鉴定费、评估费、审计费的农村当事人尽可能地与中介机构联系,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鉴定、评估、审计等诉讼事务,范文《法院关于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司法保障的意见》。

6.对一方或双方为农村当事人的案件尽可能委托当地法院送达开庭传票、裁判文书等法律文书,尽可能让当事人来一次法院就能解决纠纷。

7.对自愿到法院办理诉讼事务的农村当事人,尽可能让其往返三次就能完成诉讼活动,即一次领取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一次参加庭审,一次领取裁判文书或调解书。

8.为农村当事人依法提供必要的诉讼指导,避免因不懂如何打官司而败诉,造成不必要的诉讼损失。

9.在未设人民法庭的乡(镇)设立接待站,在所有行政村设立联系点,公布接待时间、接待内容、联系电话,定时接待,定时联系。在未设人民法庭而案件又相对较多的乡(镇)常年派驻法官,负责立案、诉讼指导、巡回审理等工作。

10.将《诉讼指南》在人民法庭所在地、接待站、联系点张贴上墙,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编印成册以备索取。

11.对涉及农村当事人的案件尽力做到当日立案,一月审结。

12.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每个行政村赠送关于诉讼知识的相关资料,公开审理一个典型案件,举办一次法制讲座。

三、以审理好涉农案件为重点,及时依法维护农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3.严厉打击侵害农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活动,严厉打击贪污、侵占、挪用、私分农业发展资金和集体资产的犯罪活动。

14.认真审理好农业技术开发、农村现代流通、农业承包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同纠纷案件,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持。

15.认真审理好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民事、行政案件,免收诉讼费用,公正审理和执行,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6、认真审理好假冒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坑农、害农的民事、行政案件,创造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

17、认真审理好有关农村税费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等方面的民事、行政案件,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四、大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倡导文明乡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8.正确运用刑罚,对因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和其他民间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该适用缓刑的,

·适用缓刑。坚决贯彻少杀慎杀,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把因诉讼带来的仇恨化解在当时,避免给上下几代人带来解不开的仇恨和痛苦。

19.对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回访帮教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重新做人,自食其力,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

20.充分发挥审前调解、诉讼调解的作用,把调解作为解决民商事纠纷、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重要手段,并贯穿于诉讼的始终。对行政案件要尽力做好协调工作,对执行案件也要促使当事人和解,自觉履行生效裁判。

21.以清理和执行涉及农村当事人的执行案件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执行乱”和“执行难”的问题,既要加大执行力度,最大限度的实现农村当事人的诉讼利益,又要慎用强制措施,依法维护农村当事人的生存权和居住权。

五、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活动,切实抓好联系点的创建工作

22.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发展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渠道、纠纷处理机制、现代生活方式、村务公开等重点,帮助联系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并抓好落实。

23.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法律规定,结合联系点实际,帮助制订村规民约和村务民主管理制度,倡导文明乡风。

24.筹措必要资金,帮助联系点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兴建小水利、沼气池、串寨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图书室、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等文化设施。

25.对联系点的失学儿童、计生帮扶户、特困户等提供必要的救助,使他们能完成学业,长期脱贫,共享美好生活。

《法院关于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司法保障的意见》

第四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推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防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的法制力量.这里就检察机关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作以下阐述。

一、坚持和贯彻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

在检察工作中坚持和贯彻服务大局,就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十一五”规划等重大部署,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事务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共同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检察机关是执行国家法律的专门机关,是社会主义法治重要的实践者和推动力量,必须坚持法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方向,自觉为完成社会主义法治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而不懈努力,保障服务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与工作,为国家、为人民掌好用好执法权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检察工作和广大干警必须担负的神圣职责,也是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二、立足检察职能,找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检察机关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其主要职责是: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控告申诉检察、民事行政检察等,而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就必须依耐于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严厉打击危害农村稳定、农民利益、农业发展的各类刑事犯罪,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但是要尽可能好地结合检察机关的职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而必须深入农村去调查、去走访、去研究农村的实际情况,从发现的问题入手,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帮助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解决突出的难点、热点问题,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当前农村普通存在的现象有:

1、农村是民事、刑事案件的多发区;

2、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务公开没有得到真正执行;

3、村干部及村民法制观念淡薄;

4、坑农、害农案件不断,查处不力;

5、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不力。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增大,如在通路、农网改造、通水、学校等建设,涉及土地搬迁补偿费、育苗费等问题,从而引起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群体性事件、上访事件的发生,影响了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损害了干群关系,挫伤了农民兄弟的积极性。上述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找准存在问题的根源,如何帮助解决问题,这就是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三、强化三种意识,严查“四类”案件

检察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首要任务是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强化三种意识,严查“四类”案件。

三种意识:一是强化保障人权意识。检察机关行使逮捕权、公诉权、职务犯罪的侦查权和诉讼监督权,每一项权力都与人权息息相关,其运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检察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要树立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意识,充分尊重农民的人格,依法维护其权益,坚决禁止权力的滥用。

二是强化执法为民意识。“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是检察机关长期坚持的执法观,是政法工作指导方针“执法公正,一心为民”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把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宗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及时高效地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农民群众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妥善处理好涉及农民群众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三是强化依法办案意识。检察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强化依法办案的意识,认真遵守《廉洁从检十项纪律》、《九条卡死》、《四条禁令》等硬性规定,一切按法律程序办事,严格公正执法,规范文明办案。

四类案件:一要严查涉农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严厉查处发生在农村的乡霸、村霸、地霸等严重刑事犯罪案件,深挖农村黑恶势力“保护伞”。特别是对那些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危害一方的刑事犯罪,要不遗余力予以严打,保证农

第五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文号】法发〔2016〕8号 【发布日期】2016-02-24 【生效日期】2016-02-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法发〔2016〕8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常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公正高效服务和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1.深刻认识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和人民法院的历史使命。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作出的既有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的一项重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于今后一个时期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引领沿江沿线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十三五”规划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各级人民法院要充分认识肩负的神圣职责和重要使命,切实增强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自觉性、主动性。

2.准确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基本内涵。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公正高效审理相关案件,为把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3.充分满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司法需求,结合审判实践和地方实际,找准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切入点和契合面。从需求导向出发,在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大局中谋划法院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坚持能动司法,创新司法理念,积极探索区域内司法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区域内司法资源配置,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预判,及早研究,统筹应对,全方位提升服务和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4.依法惩处相关刑事犯罪,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力加强涉及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的审判。依法惩治污染环境、河道非法采砂、滥伐盗伐林木、非法采矿及破坏性采矿、非法捕捞水产品、滥捕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惩治环境监管失职犯罪、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后果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犯罪,为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筑牢司法保护屏障。依法惩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保护创新发展。严惩各类干扰产业项目转移建设施工、毁坏财产等暴力犯罪案件,有效服务区域内产业优化布局和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5.保障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依法审理环境资源保护民事案件。充分利用海事法院跨行政区划管辖的优势,妥善审理长江流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案件。加强对陆源及船舶排放、泄漏、倾倒油类、污水或者其他有害物质造成水域污染的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审理。大力推进水资源环境公益诉讼,探索建立长江流域水资源环境公益诉讼集中管辖制度。依法保障法定机关和有关组织的水资源环境公益诉权。

6.推进平安黄金水道建设,依法审理各类海事侵权案件。妥善审理发生在长江水域的船舶碰撞、触碰案件,船舶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运输作业中侵害他人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案件,船舶产品质量责任纠纷案件,港口作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等,规范裁判标准,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展开有序良性竞争,指引港口、航运、造船企业切实增强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为平安黄金水道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支撑。

7.打造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精品,提升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国际公信力和制度性话语权,增强为区域内企业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保驾护航的能力和水平。妥善审理涉外商事海事纠纷,特别是国际经济合作和长江经济带投资领域发生的各种纠纷案件。准确适用国际条约,尊重国际惯例,加强外国法的查明和适用,严格适用国际公约承认与执行国际商事海事仲裁裁决,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营造长江经济带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促进区域内更高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有力的司法支持。

8.依法审理相关水路货物运输、港口码头建设、船舶建造、仓储物流、货运代理、船员劳务等海商案件,维护区域内诚实守信、开放统一的市场。加强涉长江口造船基地建设相关案件的审理,促进现代化船舶产业链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铁水、公水、空铁、水陆空等多式联运合同纠纷案件,通过准确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相关法律,促进安全便捷、绿色低碳、高起点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机衔接。

9.切实维护区域内金融安全与稳定,加强对船舶融资、港航金融保险等类型案件的审理。密切关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能过剩行业关停并转、“僵尸企业”清理整顿过程中对造船、港口、航运等行业的影响,注意及早发现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适时提出相关司法建议。稳妥处理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相关企业的解散和清算案件。依法支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出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助推区域内航运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有效缓解区域内港航企业融资难问题。10.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激发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加大对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高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激励创新、鼓励创业、保护创造。促进品牌培育创新并形成品牌竞争新优势,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带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11.加强行政案件审判,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特别要加强对行政机关不履行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查处职责案件的审理,督促行政机关尽责履职。依法审理区域内与重大生态工程修复、产业优化布局、分工协作有关的不动产征收、拆迁、改建、港口岸线行政确权等行政案件,为相关工程建设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海事法院跨行政区划管辖海事行政案件的职能,依法审查长江沿线海事行政机关作出的许可、确权、处罚、征收、检查等海事行政行为以及海事行政机关的不作为,对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滥用职权或明显不当的海事行政行为要依法予以撤销或者确认违法,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三、创新司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实现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

12.创新审判体制机制,以更科学的审判体制机制服务和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认真总结海事审判跨行政区划管辖的实践经验,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契合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大局的审判体制机制。加强区域内各地方法院之间、海事法院之间、地方法院和海事法院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对于区域内重大共性司法政策和司法事项,以及重大疑难复杂法律适用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召集,相关法院参加,共同协商研究解决。

13.多渠道深层次推进司法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获得感。深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充分发挥诉讼电子档案促进审判管理公开、便利当事人诉讼查询的功能。加强裁判文书说理。确保裁判文书上网常态化,方便全民检阅,实现看得见的公正司法。继续坚持海事审判白皮书发布制度,方便社会公众全面系统了解海事审判工作。

14.大力推进区域内信息化建设。加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各法院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区域内法院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合作,实现区域内法院信息资源共享。探索打造区域内法院“一站式”网上诉讼服务平台,便利沿江沿线当事人诉讼。注重审判管理方式的信息化创新,通过便利的信息管理系统、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提高审判质效,为公正高效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5.推动建立区域内法院执行协作机制。构建长江经济带执行指挥系统协作机制,逐步实现一体化执行指挥体系。执行法院可以委托异地法院协助查询、冻结、查封、调查或者送达法律文书等有关事项。船舶扣押、拍卖统一由海事法院办理。推动海事法院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有关海事行政机关、金融监管机构、有关财产登记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

16.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破解难题,高效服务和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和各类调解组织、社团行业组织、行政执法机关、信访部门的工作联系,做好诉讼与非诉讼机制之间的有机衔接。对于因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暂时矛盾引发的群体性纠纷,要积极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统筹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多方合力实现矛盾化解。探索推动群体性船员劳务纠纷案件、群体性水上人身伤亡案件的诉调对接,防范社会矛盾激化。依法支持仲裁机构在解决纠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大力推进海事海商小额诉讼案件的审理,依法实行一审终审,快捷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2月24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有哪些保障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有哪些保障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阶段农村发展的总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要求。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增强使......

    庆市人民检察院关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地方司法规范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庆市人民检察院关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

    北京市司法局关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

    北京市司法局关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2006-7-24 【大 中 小】发文单位:北京市司法局发布日期:2006-7-24执行日期:2006-7-24各区县司法局,市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2006年1月17日)《实施意见》共分九个部分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三、千方百......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为......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关于“抓百村促千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黄字〔2006〕2号)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切......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揽全局、着眼......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共中央、xx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