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卖牙买加》心得
海岸觀光的永續發展
——《出賣牙買加》觀影心得
觀遊二W1003A004張靜
紀錄片透過鏡頭的真實呈現,提供了一種重要的認識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出賣牙買加》這部紀錄片,批判性地看待觀光給牙買加環境、經濟和社會帶來的影響,呈現出一個與廣告宣傳中所謂“度假天堂”截然不同的牙買加。在讓我們看到牙買加已經受到的負面影響和面對的挑戰、困難時,也讓人思索其如此急切地大規模發展觀光背後的深層因素,以及牙買加經驗給其他地區,尤其是像台灣這樣的島嶼如何永續發展海岸觀光帶來的啟示。
一、單一的經濟結構:
影片中很多被採訪的工人和居民表示,他們不得不加入到觀光業當中,否則難以維持生計。政府那樣急切地想要大規模發展觀光,在地人即使眼見牙買加的海岸因此而受到巨大破壞,也依舊希望有更多外國遊客前來。我認為這樣畸形而急功近利的觀光發展模式,根源在於牙買加單一的經濟結構。
牙買加位於加勒比海西北部,東部山地、中部丘陵、西部石灰岩高原,岩溶地貌發達,缺少地表徑流,故熱帶雨林氣候的天然條件並未有利於其糧食業的發展,反而需要大量進口。加上漫長的殖民地史,牙買加的農業以甘蔗、香蕉、可可和咖啡等傳統殖民經濟作物為主。而這些附加值低的農產品主要用於出口,受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很大,近年來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
工業中重工業比例高,其中鋁釩土的開採冶煉是最重要的工業部門,為世界第四大鋁釩土生產國。輕工業所占比例低(如影片所述,大多數非原住民手工製作的加工禮品來自台灣和印尼),使得工業部門無法有效吸收勞動力,同時也產生大量污染,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
傳統農業出口的下降、工業的疲弱、債務的高漲,再加上全球化的衝擊,讓牙買加政府不得不選擇依靠一般意義上能大量吸收勞動力的服務業。作為擁有1220公里海岸線的加勒比第三大島,以海岸觀光為主的觀光產業逐漸成為牙買加的經濟支柱和主要的外匯來源。而由於幾十年來政府的不斷鼓勵與支持,觀光業已經吸收了大量資本,原有的資本投入成為沉沒成本,使得退出變得困難,更強化了過度依賴觀光的單一經濟結構。
二、失當的觀光規劃:
觀光規劃以不同的社會、經濟、環境資源目標為導向,通常涵蓋交通運輸設施、住宿、目的地吸引物、服務設施,通過調查、分析來進行決策,以求滿足遊客需求和實現永續發展。而在資源分配、控制與管理中,深受社會各種利益集團角力的影響,使得觀光規劃並非一個理性的決策過程。牙買加發展觀光的過程中,外國財團明顯處於強勢地位,而作為規劃主體的政府過度注重經濟目標,忽視環境資源和社會目標,使得牙買加觀光發展缺乏兼顧各方利益和各個目標的正確規劃,而顯得盲目和短視。
1、對環境的破壞:
爲了發展觀光,修建海岸公路,破壞濕地和紅樹林,許多動植物失去賴以生存的環境;珊瑚礁和魚類的毀壞,不僅不利於海洋生態平衡,也降低了遊客觀光的滿意度;一些保護措施(如禁建區)在四周環境被大規模改變之後缺乏實質性作用;而遊客帶來的巨大耗水量和垃圾量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沒有得到政府的重視。大規模發展觀光過程中,由於政府嚴重缺乏保育概念和環境目標意識,忽視環境承載量的有限性,牙買加的生態(尤其是海洋和海岸生態)環境受到極大破壞。
同時,政府的觀光規劃中也忽視了牙買加作為一個島嶼,常常受到颶風破壞,且在全球變暖大趨勢下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對環境脆弱且敏感的海岸地區的侵佔使用,使其更快速地受到侵蝕。而環境破壞具有不可逆性,觀光的發展主要以海洋及海岸環境資源(即規劃中的“目的地吸引物”)為依託,長期如此牙買加的觀光資源面臨枯竭的威脅,難以可持續發展。
2、負面的社會影響:
政府鼓勵外國投資,而國際開發商對當地人的排斥,使得觀光業並未取得應有的社會效益,反而產生
極大負面影響。觀光建設工程(主要是飯店)工人的安全、福利得不到保障;產業人口中當地人比例低,就業率依舊居高不下;員工缺乏居住社區,工作成本高;與周邊居民社區的關係處理不當(如污水管道鋪設和垃圾排放問題),產生很多抱怨和反對聲„„
在面積相對狹小的海岸地帶大規模發展觀光,具有極大的獨佔和排他性。牙買加3/4居民為漁民,而觀光規劃中對可漁區域的大量擠佔、污水管道的鋪設,使得漁獲量大大下降,威脅漁民的生存。傳統漁業本可作為反映牙買加歷史文化的獨特觀光資源,卻受到極大破壞。沿海平原被大量用於飯店建設、被污染的環境短時間難以恢復,也使得種植業的生產面積大為減少。生存空間的縮減,讓很多以傳統農漁業為生的居民不得不轉向服務業(如紀念品的販賣),因此更加依賴觀光,經濟更加單一。而牙買加經濟基礎在農村,但農漁業和農村居民並未從觀光中獲利,從而導致城鄉差距不斷擴大,社會不穩定。
牙買加政府的觀光規劃將投入大量資金建立郵輪碼頭,而碼頭的建設同時也是對歷史建築的大規模破壞(如法茅斯)。可持續發展包含環境、經濟、社會三重含義,割裂歷史文化前提下發展觀光,社會難以可持續發展,而以此為依託的經濟發展就更難以持續。
3、單一的資金來源、目標市場和觀光目的地:
薄弱的經濟基礎使得牙買加政府通過各種優惠政策(例如免稅)鼓勵外國投資(如影片中的西班牙財團),資金依賴海外匯款。而觀光遊客71%為美國人,所得匯款的海外移民也多來自美國,故牙買加觀光業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經濟波動影響,十分不穩定。大量引進外資使得觀光客消費僅有一半進入牙買加本國經濟,經濟收益難以彌補巨大的環境和社會成本。
牙買加不僅擁有綿長的海岸線,也擁有多樣的地理環境,尤其是熱帶雨林和岩溶地貌。在全面考量環境承載力之後,也可作為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而政府將規劃重點過度放在海岸上,不僅使觀光資源顯得單一,還讓海岸承受了過多的開發壓力,產生如前所述的諸多問題。
4、觀光相關設施建設不足:
規劃以大規模旅店建設為重點,而其他相關交通和服務設施則顯得匱乏。如交通以公路為主,1992年即停止鐵路的客運功能,依賴外國遊客又使得港口建設顯得極為重要,而相關的服務設備卻明顯不足。不但降低了遊客到處海岸外其他地區的通達度,而且使得海岸觀光也缺乏必要的設施依託。
5、錯位的政府角色:
牙買加政府作為規劃主體,本應承擔合理分配、管理資源和協調各方利益的責任,但由於受到社會大環境和佔優勢地位的開發商影響而角色錯位。
牙買加政府在分配海岸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時,通過剝奪當地居民的權力(如居住權和享有海灘的權力)來發展觀光。而在觀光利益分配中,當地居民卻只得到極小的一部份。在影片中,關於進入海灘是否付費的問題,海岸管理局稱完全免費,而環境部卻說要使用者付費。這種自我矛盾的說法,顯示出政府在規劃時內部並未取得一致性,執行上也就難免遇到糾紛。
雖然有國家環境計劃局舉辦的公聽會,但並未產生實質作用。設計與執行間的不一致,使得社會團體難以在開發前做出完整正確的評估,而在缺乏完整評估下就開始的建設,即使事後受到公聽會的反對,其對自然和社會環境所造成的破壞也無法挽回。另外,環境法的執行力不夠,難以對觀光資源進行有效管理。
三、對台灣發展海岸觀光的啟示:
海岸線與近海地區資源被聯合國譽為全世界生產力最高、受威脅程度也最嚴重的生態系統。作為島嶼的台灣,本島即有1140公里的海岸線,且東西南北海岸地形地質各不相同,擁有發展海岸觀光的優良自然條件。近年來由於人工建設的增加,台灣的人工海岸比例大增,沿海建立了各種工業區,20件海岸BOT大開發案也在今年準備動工,若這些工程全部通過,對台灣海岸無疑是一大浩劫。如今台灣的珊瑚死亡率大增,近海漁業已經受到威脅。牙買加為台灣海岸觀光發展提供了經驗和教訓,如何避免重蹈其覆轍是台灣各界,尤其是政府,必須思考的重大問題。
海岸生態環境脆弱,同時面臨海嘯、海岸侵蝕、颶風、地滑等威脅,環境資源目標應在開發中占主導地位。以環境的永續發展為前提,經濟和社會才能得以永續。在各利益團體中,作為弱勢群體的個人在台
灣的海岸保護中卻起著最重要的作用。雖然民眾的抗議有一部份得到了肯定的回應,原住民也聯合起來保衛自己的家園,但只依靠個人的聯合和社區,不僅力量分散,也無法從源頭上阻止這類大型開發案的繼續。作為相對主導地位的政府才是最重要的角色。
目前海岸開發缺少法律依據,營建署雖然劃定自然保護區,但執法權落在地方,各行其是。地方政府在所謂“觀光立縣”指導下只求短期利益,卻沒有永續的管理和資源的統整。《促參法》和土地變更法規更是為開發業者打開了大門。如今的台灣政府在海岸開發中,急需建立起由上而下的指導計劃,以環境可持續為基礎,在勘測和調查后對海岸資源進行有效分配,有保護地進行適度開發,但不應將海岸作為獨立資源(就像牙買加的觀光策略)。較大型的旅店和設施可建在離海岸有一定距離但交通通達度好的近岸地區,既可減少對海岸的破壞,也可發揮與內陸地區的聯動。同時完善環評要求,在全面評估基礎上進行規劃,避免美麗灣“未經環評即通過”的現象重演。而在建設階段,政府要依法做好監督工作。
另外,鼓勵社區參與,將傳統的歷史文化融入海岸觀光當中,使觀光資源更加豐富,讓在地居民也能共享利益。台灣民宿業發展迅速,政府可對其進行適當監管,在保障安全、處理好與周圍環境的前提下,完全可以以民宿這樣具有地方特性又能與當地居民產生良好互動的住宿業為主,減少大規模的飯店建設。
作為開發主體的財團,其責任意識也很重要。牙買加海岸開發依靠的是外國財團,缺乏對開發地的環境和社會責任感。而台灣海岸開發案的財團,作為台灣人,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應該具備保護台灣環境和承擔社會責任的基本意識。
海洋在為人類提供豐富資源的同時,也通過海岸跟陸地,進而跟人類產生互動。海岸資源屬於公共資源,任何人都有權享有,而政府不過是作為人民意願的代表對一部份可利用的資源進行規劃。而只有在政府傾聽人民心聲、照顧到弱勢群體利益、重視環境資源目標的前提下,做出有利於環境保護和社會發展的規劃,經濟才能可持續發展,海岸觀光才能夠永續發展,而不至於發生《出賣牙買加》中所呈現的牙買加悲劇。
參考:
1、百度百科“牙買加”詞條。
2、維基百科“牙買加”詞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牙買加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網站2005-04-15:《世界銀行研究牙買加商業環境》。
4、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2010-04-02:《世界銀行同牙買加簽署國家夥伴戰略》。
第二篇:牙买加及其文化习俗
牙买加及其文化习俗
教科院 148班 5号 李洋
牙买加位于北美洲加勒比海西北部。东隔牙买加海峡与海地相望,北距古巴约140公里。海岸线长1220公里。东西长235公里,南北宽82公里,是加勒比海中面积仅次于古巴和海地岛的第三大岛。
金斯敦是牙买加的首都,也是牙买加首要的港口。它是加勒比海地区较大的都会区之一。京斯敦城是由英国人所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作为运输甘蔗至欧洲。1907年,一场地震使得京斯敦毁损惨重,不过也因为地震后的重建,使得京斯敦城有许多现代化的旅馆、银行与商业办公大厦。该城的贫穷地带有许多问题滋生,甚至常引起政治骚动。
牙买加主要节日:独立日(国庆)1962年8月6日独立,国庆日为8月第一个星期;新年1月1日;圣灰星期三2月21日;耶稣受难日4月5日;复活节后的星期一4月8日;劳动节5月23日;民族英雄纪念日10月21日;圣诞节12月25-27日。
牙买加是个对于体育有相当兴趣的国家,板球、足球、田径和赛马是当地蔚为风行的运动项目。在奥运比赛上,牙买加的田径成绩最令人印象深刻。2008年北京奥运会牙买加夺取六金三银二铜,11面奖牌皆为田径场上所夺下,其中牙买加短跑男女双飞人乌塞恩·博尔特及维罗尼卡·坎贝尔·布朗在个人项目上分别夺取两面金牌(2008年8月20日,博尔特廿二岁生日前夕)及一面金牌,博尔特并且分别以9.69秒及19.30秒佳绩两度冲破100米及200米世界纪录,取代由自己保持的100米9.72秒及美国麦可·强森保持的200米19.32秒世界纪录。成为1984年卡尔·刘易斯后,第一位赢得100米及200米奥运冠军的人。在男子400公尺接力项目上,博尔特和他的队友阿萨法·鲍威尔等人以37.10秒亦轻松打破世界纪录。值得一题的是,博尔特是在奥运会有史以来,一届奥运同时打破这三项世界纪录的飞人,更是历史名将卡尔·刘易斯都没有做到的奇迹。
在这么多运动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短跑。据说当地无数的少男少女开始是为摆脱贫困,才利用上天赋予他们的优势来奔跑,希望跑出精彩人生的。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还曾在对超过200名牙买加运动员的研究分析中发现,有70%的牙买加人体内拥有一种能改进与瞬间速度有关的肌肉纤维,就是这些纤维可以使运动员跑得更快,研究报告还下了这样的结论:“这是由基因决定的。很显然,那里还有很多人拥有这样的潜力。”
牙买加的村庄一般都有一个中心广场,这个广场是整个村子的中心。广场四周有村政府、医院、商店、长途汽车站等。村里的房子多用水泥和砖瓦建成。城市建筑和规划是欧式的,有许多高层建筑,沿海城市有漂亮的饭店和游泳场等。居民常穿的衣服有衬衫、短裤。妇女平时穿裙子,在庄重场合都穿西装。居民喜欢跳迪斯科,喜欢听莱加乐曲,喜欢群体对舞。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面包、牛肉、牛奶、蔬菜等。青年人喜欢喝可口可乐,而老年人喜 欢喝茶和咖啡。啤酒和龙酒也是许多人喜欢饮用的饮料。色彩浓烈的非洲式土造小屋,以及深受非洲影响的家族制,表明牙买加具有非洲人家庭生活的传统习俗。探亲访友时,大多数人头戴麦秆帽子。
按照牙买加的习俗,男方在结婚前必须买一栋或建一栋房屋,举行隆重的婚礼,并且养活不须出去工作的妻子,但这往往只在上流社会通行。比较下层的居民则有另一种配方法。牙买加的女子,大约有三分之一在婚前就怀第一个孩子,当女子一有怀孕症状时,女方的母亲通常即认这一既成的事实,只要婴儿的父亲答应担孩子的一定费用,就可以住进女方的房屋,一旦生下孩子,就可以过同居生活,但不举行正式婚礼,因此,牙买加70%以上的婴儿都是私生子。
在性的方面,经过 1960 年代的世界性性开放后,1980 年代开始世界主流回归保守,现在公认性观念最开放的是北欧和牙买加。美国人常被误以为“最开放“的国家,实际上英美社会骨子里重视家庭观念,法国社会会认同一对夫妻在外各有性伴侣,美国社会就不会认同。金发美女是热情开放的,北欧社会福利又是超级棒,也许这是北欧走在性开放前列的两大原因,女人性开放,享福的当然是男人,他们不断地恋爱,又早又多,但是结婚,谁愿意那样承重? 所以北欧多的是单亲家庭和同居家庭(随时可以走人的家庭)。
牙买加的礼节与英联邦国家和拉美国家比较近似。最常用的称呼是先生和女士、太太、夫人等,习惯在称呼前面加官衔或职称。赴宴时,被邀请的人应带礼物。牙买加的禁忌与英国相似,如不问妇女的年龄,认为每月的“13”日是个不吉利的日子.一般人们也不喜欢用“13” 这个数字等。
我国发往牙买加的航空邮件由北京封发,空运伦敦及巴黎转航金斯敦。水陆路邮件由北京散寄古巴转。电报、电话均由北京至伦敦电路传递。牙买加出租车没有收费表,采议价制。因此在乘坐前务必告知目的地,谈好车资后才乘坐。
最后,说说外交方面,牙买加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国家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促进国际合作,主张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维护国家主权、吸引外资和游客、开拓国际市场,是其外交工作的主要目标。积极发展同加勒比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积极参与加勒比共同体和加勒比国家联盟等地区性组织,大力促进地区一体化进程。优先发展与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关系,努力发展与拉美、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国际和多边事务领域,表现活跃,曾两度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截至2006年底,牙买加同13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三篇:牙买加商标注册简介
牙买加商标注册简介
一、牙买加商标概要
1、牙买加现行商标法包括:1957年颁布的、1958年12月1日生效的第32号商标法及1958年颁布的商标法实施细则。
2、牙买加商标权的获得基于使用在先原则。
3、依据商标法规定,牙买加接受商品商标、系列商标、联合商标、证明商标、防御商标、集体商标及色彩商标的注册申请。
4、牙买加只对商品商标进行注册保护。商品商标申请的分类与商标注册用商品国际分类相同,分为34个类别。一份商标申请可以涉及多个商品类别。
5、牙买加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
国家英文缩写:JM。
6、官方语言为英语。
7、多类别制度。
二、申请所需材料文件
申请人名称和地址;
需要保护的类别和商品/服务名称;
商标图样。
委托书签署。
三、注册费用
11500元
四、注册程序
审查-公告-注册:
回执时间:1-2周注册需时:12-18个月
商标申请提交后,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包括相对理由和绝对理由)。商标申请审查通过后,如果没有发生驳回理由,商标申请将予以公告,公告期为 2个月。没有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商标予以注册。
五、商标异议期限:2个月
六、官方语言:英语
七、有效期和续展
商标专用权从申请日期起算,有效期 10年,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 10年。提前 6个月可办理;宽展期 6个月(一标一类;按类收费;过期不可恢复)。
八、牙买加办理途径分析
牙买加非马德里成员国,因此,只能通过单一方式予以办理。
九、注意事项
暂无。
第四篇:废品出卖协议
废品买卖协议
甲方(废品供货单位):
乙方(废品采购单位/人):
证件号码:
联系电话:
家庭住址: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双方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就废品收购项目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并共同遵照执行。
1、甲方向乙方出售的废品主要是:
2、甲方向乙方出售废品的价格为:
3、废品的收购及外运工作由乙方负责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费用。乙方必须负责废品存储、运输的消防安全,按照甲方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如因乙方消防措施不当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负全部责任。
4、废品外运时,甲方有权对乙方予以监管,并记录废品每次外运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乙方必须给予配合,严禁私自外运。
5、废品外运期间如果发现乙方有偷盗或夹带甲方财物行为时,甲方有权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每次处以盗窃或私自夹带金额十倍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6、本协议签订之后三个工作日内,乙方向甲方交付押金人民币货款结算方式:为乙方于每周一拿领货单,甲方总务科人员签字确认后,乙方需在每周三甲方下班前付清该期货款,并将领货单其中一联退还甲方总务科。
如乙方未按时付清款项,则每延迟一天,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500元,直至全部款项付清为止。合同期内押金不能抵作货款。合同履行期满或乙方投标未中,在与甲方财务人员对账无误后押金予以退还。
7、其他注意事项:废品装运于每日早上八点开始,装运车辆不得提前进入,如发现早上8点之前进入装货,每发现一次乙方需向甲方缴纳违约金5000元。中午十二点之后乙方装运车辆不得进入甲方厂区。
8、因本合同的签订履行而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双方应当及时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9、本协议有效期为月年
10、本协议一式
甲方:乙方:
合同签订地点:
合同签订日期:
第五篇:货币银行学--牙买加体系 材料
牙买加体系简介: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时间: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于 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地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直至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贷币的决定。并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33,6%。
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牙买加体系的运行
1、储备货币多元化。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结构单
一、美元地位十分突出的情形相比,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
显削弱了,由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西德马克(现德国马克)、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目前,国际储备货币已日趋多元化,ECU也被欧元所取代,欧元很可能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
2、汇率安排多样化。
在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一般而言,发达工业国家多数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但有的也采取钉住自选的货币篮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多数是钉住某种国际货币或货币篮子,单独浮动的很少。不同汇率制度各有优劣,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为国内经济政策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与独立性,而固定汇率制则减少了本国企业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方便生产与核算。各国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去权衡得失利弊。
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主要包括:
(1)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2)运用汇率政策。
(3)国际融资。
(4)加强国际协调。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
浮动汇率制度的广泛实行,这使各国政府有了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即汇率变动手段;
各国采取不同的浮动形式,欧共体实质上是联合浮动,日元是单独浮动,还有众多的国家是盯住浮动,这使国际货币体系变得复杂而难以控制;
各国央行对汇率实行干预制度;
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资历产和记帐单位的作用大大加强;
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而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作用大大削减,各国货币价值也基本上与黄金脱钩。
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1、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
(1)多元化的储备结构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间的僵硬关系,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储备货币供不应求的矛盾;
(2)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经济,为作国维持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同时有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3)多种渠道并行,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
2、牙买加体系的缺陷:
(1)在多元化国际储备格局下,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有“铸币税”等多种好处,同时,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其消极影响之一是增大了外汇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活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尤为突出;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不健全,各种现有的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消除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如果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是偶然的、局部的,那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就成为经常的、全面的和影响深远的。1973年浮动汇率普遍实行后,西方外汇市场货币汇价的波动、金价的起伏经常发生,小危机不断,大危机时有发生。1978年10月,美元对其它主要西方货币汇价跌至历史最低点,引起整个西方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这就是著名的1977年—1978年西方货币危机。由于金本位与金汇兑本位制的瓦解,信用货币无论在种类上、金额上都大大增加。信用货币占西方各通货流通量的90%以上,各种形式的支票、支付凭证、信用卡等到种类繁多,现金在某些国家的通货中只占百分之几。货币供应量和存放款的增长大大高于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而且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用的依赖越来越深。总之,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过渡性的不健全的体系,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牙买加体系”确立后美元走势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1976年“牙买加体系”建立以来,美元经历了五大阶段的升贬值走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贬值趋势持续10年之久,而目前我们正处在的第五阶段美元贬值趋势已达8年多,还能持续多久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第一阶段:四年贬值(1976—1980年)
自从美元和黄金脱钩之后,美元指数一路下跌,1980年7月跌至84.12,美元指数下跌21.8%。其间,美国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国和全球货币供应量急速增长,导致石油危机以及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的飞涨,世界经济陷入“滞胀”。
第二阶段:近五年升值(1980—1985年)
1979年开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大幅度提高,到1981年达到前所未有的16%,美元也结束近10年的持续弱势,开始走强。其间,美元急速上攻,于1985年2月底上冲至16
4.72的历史高点,美元指数上涨达95.8%。在这一阶段,供给学派所倡导的减税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同时,美国政府急剧增加的军费开支,造成美国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伴随着巨额“双赤字”的美元升值是该时期的突出特点。
第三阶段:十年贬值(1985—1995年)
经历了近5年的升值周期,美国庞大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成为美国强迫日元和欧洲货币升值的借口。1985年9月,五国集团签署《广场协议》,要求“其他主要货币相对美元进一步有序升值”。《广场协议》之后,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多次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买入日元和马克。此后的两年多里美元指数快速回调,到1987年年底已回调到1980年的水平,之后便是7年多的振荡下跌,到1995年4月美元指数跌至80.27。长达十年的贬值周期美元指数下跌51.3%。其间,美元由强转弱对美国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使得大量资本流出,触发了1987年10月19日的股市暴跌。
第四阶段:6年多升值(1995—2002年)
1995年1月,鲁宾就任美国财长时提出了“强势的美元,强大的美国”政策。同时,在美国网络科技增长刺激和美联储加息的带动下,美元1995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升值周期,到2001年7月美元指数攀升至120.9的高点,升值达50.6%。其间,弱势美元向强势美元的转换,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五阶段:贬值周期(2002年至今)
从2002年开始,美联储为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持续严重衰退,不断降低基准利率,2003年美联邦基准利率曾达到1%的历史低位。美国长期保持低利率水平助涨了美国经济的泡沫,最终诱发了去年发生的“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2001年7月的高点到2008年3月中旬的71.657,美元指数下跌40.7%。其中,2005年由于美联储的加息周期美元曾出现一年时间的升值,而去年夏天至今年年初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元也上演了一波反弹行情,目前再次进入下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