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录片《海豚湾》与《灰熊人》之比较分析
纪录片《海豚湾》与《灰熊人》之比较分析
我以为,纪录片是枯燥的。它真实地向我们展现某些客观的亦或隐秘的事实,却也失去了大多数人追求的浪漫色彩。可是,原来纪录片也能拍得这样激荡而深沉。
《海豚湾》就是这样突兀地出现在我面前,它是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揭露了日本政府为牟取暴利所掩盖的太地町海岸对海豚的大屠杀。这是一个血腥故事,却给我一种观看悬疑片的紧张与刺激,还有一种真实的震撼。
而另一部《灰熊人》讲述了动物保护主义者提摩西·崔德威(Timothy Treadwell)传奇的一生。在这部纪录片中,赫尔佐格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神秘的一面,还通过提摩西·崔德威在最后日子里的冒险历程展现了人性神秘的一面。影片落幕,可是我的思绪却高速地转着,有种迷茫,也有一种影片带给我的深沉震撼。
这两部片都是精彩绝伦的,乍一看人们会以为不就是动物保护题材,诚然,它们是。但是,认真看过的人会发现影片带给我们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动物保护,而是更多地,关于自然与人性。
《海豚湾》与《灰熊人》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纪录片,它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认知。它们作为影片,是成功的。
从拍摄背景看
在20世纪,1986年的国际禁令以前,捕鲸演变成大规模的商业行为;而捕杀海豚主要是地方行动,奥斯陆大学的人类学家Arne Kalland说。传统的海豚捕猎已经只是一些喜欢海豚肉的小渔村里的小规模孤立行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对海豚并不太感冒的日本小镇却成为引起国际关注的首要地点,他们把海豚驱赶到一个海湾一网打尽。20世纪70年代末,太地西部Iki岛上的渔民相信海豚把当地一种相当流行的黄鳍鱼消耗殆尽,尽管没有数据显示海豚显著的减少过黄鳍鱼的数量。1979年四月国家地理杂志出版过一张Iki血海湾的照片,照片中宽吻海豚撒落在海滩上,到处都是。
第二年Hardy Jones 来到Iki拍下了屠杀的场面。他把他的录像带寄给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并且在网络上播放影片,世界各地超过200名记者都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做了报道。Iki从此就没有再捕杀海豚。
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琼斯说,大多数城镇已经放弃了这种把海豚赶进海湾的捕猎方式。有些地方放弃是因为由于过度捕捞和惊吓,已经没有海豚了。但大多数地方退出是因为负面报道。用这种方式捕猎惹这么多麻烦不值得。
然而,太地却拒绝停止:1980年,当地渔民用驱逐捕猎的方式杀死了11017头海豚。美国环保人士理查德偶然发现了太地町的“秘密”,漫长的反太地町海豚捕杀的行动也就由此开始。而《海豚湾》就这样开始出现在人们眼前。
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崔德威尔从1989年起致力于野生灰熊的研究和保护,并与朋友成立了“熊人协会”,每年夏天来到卡特迈独自野营,观察记录灰熊的生活习性,并义务对数千名学童进行讲解,呼吁社会打击偷猎,关注、保护灰熊。
2004年初夏,赫尔佐格造访制片人艾力克·纳尔逊的制作公司,他在四处寻找老花镜时无意间发现了一篇关于蒂莫西·崔德威尔的文章,读后便被深深吸引,他的直觉告诉自己,他应该将这个传奇式的人物拍成电影,或许人们不该将其看作野兽一般的怪人,在疯狂的举动背后,还隐藏着难能可贵的热情和执迷。此前,探索电视网络(Discovery Networks)也在一直关注着熊人崔德威尔的动向,并曾于1999年同崔德威尔联合拍摄了电视特辑《灰熊日记》,在崔德威尔死后。
《灰熊人》的构思就这样开始出现在导演的脑中。
从内容上看
《海豚湾》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以OPS(Oceanic Preservation Society)成员试图拍摄太地町海岸的海豚大屠杀,将事实公之于众为叙述主线,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记录下整个拍摄过程。同时,叙述中插叙、倒叙各种历史资料、相关人士采访,随着事件的发展和逻辑一层层剖析屠杀背后的各种因素、真相,呼吁对海豚等海洋资源的保护。
《灰熊人》取材于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蒂莫西·崔德威尔(Timothy Treadwell)1999~2003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卡特迈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所拍摄的素材。其中导演访问了崔德威尔的父母和前女友,并对2003年10月崔德威尔及女友艾米·胡格纳德(Amie Huguenard)之死的细节进行了细致采访描绘,试图在展示崔德威尔非凡经历的同时,回答究竟是什么使他选择远离人类放逐荒野,将生命献给灰熊。
从采编手法看
《海豚湾》用事实说话,大量运用对比
例如:
1、7分06秒一边是表现对海豚的热爱,各种游船做成海豚状,一边是日本官员为防止屠杀事实败露审问里克。
2、44分30秒日方自称海豚肉很有营养,上市的海豚肉卫生均达标,后面由日本专家、美国专家通过科学手段证明海豚肉的毒性,推翻前者。
3、1小时06分44秒安提瓜等东加勒比海岛国官员支持日本捕鲸振振有词,当问到有多少鲸类经过安提瓜海岸时,她一问三不知,称只在电视中见过鲸类。
4、1小时23分02秒摄像机完整地记录下了渔民野蛮屠杀海豚的画面,这是在政府的默认下进行的。然而日方官员谎称其用高科技的手段捕杀海豚,减少海豚的痛苦,说时面不改色,看到视频后仍振振有词。充分揭露出政府的恶意隐瞒。
采访对象多,涉及面广,平衡采访,可信度高。通过采访对象发现,本片的采访较为平衡,既有西方环保主义者的反对,也有日本政府辩护的空间;既有西方科学家,也有日本科学家一同验证同一结论;既有外国官员的反对,也有日本官员的反对;既有政府的声音,也有民众的声音。当然,导演通过反对者与赞同者的比例和记录下的事实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解说词独特。本片并不是用解说词配画面,而是用镜头印证解说中的观点。本片的解说者并不是第三方叙述人,而是直接参与这次行动与拍摄的导演。各个采访对象所说的话也是一种解说词,帮观众解读记录下的真实画面。他们以参与者的身份向观众介绍所感所想,更加真实、深刻。字幕是本片的另一种解说形式。字幕主要介绍历史史实和不可推翻的、震撼人心的数据,帮助观众了解真相。
《灰熊人》同样通过多人的视角,向我们展示和分析探究崔德维尔的精神世界。但是灰熊人的采访对象对片中的主人公的评价有好也有坏,可信度更高,给人更真实。
两者都采用了谷峰型编辑法。在严肃的主题下,片子将读者引入一个沉重而悲愤的氛围后,中间穿插较为轻松、活泼的内容减缓之前紧张的节奏。如《海豚湾》33分05秒,在叙述了太地町的恐怖屠杀和阻止的困难重重之后,导演准备组织一队身怀绝技的人完成这项行动。这段组队的过程轻松、活泼,如“11罗汉”中的情节。又如58分50秒,在紧张的第一次行动之后,导演再次通过里克对海豚凯西的追忆,强调海豚的灵性及与人类的联系,画面温馨,音乐空灵,之前的紧张气氛一下转为柔和。还有《灰熊人》中在描述崔德维尔死亡的叙述后穿插优美的自然风光,舒缓节奏。
从音乐看
《海豚湾》由两段主旋律,一段是每当环保主义者描述海豚的可爱、灵性,出现其在海洋自由徜徉的画面时,就会响起一段由竖琴演奏的音乐,空灵、美好、愉悦;另一段是“偷拍者”行动时或紧张情况下的电子乐,节奏感强,如跳动的心脏,牵动观众紧张的心弦。两段音乐反复出现,调节影片节奏。
《灰熊人》片尾曲《Coyotes 》很好听,歌词也很符合本片的涵义。在看完本片后,再听这首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本片结合也给人更深的理解。
两部片子的音乐都对各自片子的内容起了升华的作用。
从影片内涵看
《海豚湾》讲述一群反捕杀海豚志愿者赴日本实地拍摄揭露当地渔民捕杀海豚行为的故事,揭露了包括国际捕鲸协会在内的所谓“环保组织”的黑幕,唤醒人们对捕杀海豚的重视,对日本施加压力,使其停止类似举动。同时,本片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生态的矛盾和冲突,引发人类关于发展与生态问题的终极思考。
《灰熊人》这部纪录片当然不是在讲述一个完美的男人,而是一种极端的、边缘的、野性同时富有人性的、很少有人尝试的生活方式。“灰熊人”为什么这样?这才是影片所引导我们思考的。这是对这神秘而飘渺的人性的探究。
从导演的作用看
纪录片《海豚湾》中导演作为片中的重要人物,对纪录片的拍摄和情节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没有导演的坚定抗争信念,这部片也不会出现在我们眼前,至少它不会像现在这样给人震撼。
纪录片《灰熊人》中导演赫尔佐格在纪录片中只发表过两次主观观点,一次是前面说过的赞美崔德维尔的导演能力,另一次则是在这里反对崔德维尔的世界观,赫尔佐格说,和谐并非原初状态,混乱与杀戮才是。在后面赫尔佐格补充说,在崔德维尔的录影带所拍摄的熊的正脸镜头中,他没有一次看到善意与仁慈,而只有冷漠,那种肉食者看着食物的懒洋洋的冷漠。但是正是他的话与主人公崔德维尔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莫大的张力,让人心为之一颤。
从影响看
2009年,纪录片《海豚湾》诞生了,对太地町屠杀海豚的声讨也随之而来。《海豚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大奖后,世界对太地町的关注也达到了一个顶点,这一切都令太地町的居民们感到委屈和不满。
而灰熊人,他活着时,努力保护着灰熊,他的非盈利生态保护组织的各种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而他的死,通过这部片,也再次激起了人们对灰熊的关注,对人性的思考。
《海豚湾》与《灰熊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们的背后有不懈的坚持和独特的创意。可是,它们真的成功了吗?
第二篇:海豚湾纪录片分析
纪录片《海豚湾》评析
姓名:周甜甜
学号:2012439114 关键词:纪录片 海豚 海豚湾 捕杀 线索 叙事手法 蒙太奇 里克
主要内容:美国纪录片《海豚湾》是运用大量叙事技巧,将传统蒙太奇手法运用到极致的作品。本文主要评析影片的主题,主要内容,叙事线索,拍摄技巧剪辑手法以及本人的观影感受。
正文:纪录片《海豚湾》讲述了一个“邪不胜正”振奋人心的血泪故事:《海豚湾》的发生地是在日本和歌山县的太地村,在这里有一处海湾,每年到了海豚迁徙时节,日本当地渔民便会将23000头海豚驱赶至此,并残忍的进行秘密捕杀,幸存的极少数海豚被送往世界各地海洋馆。日本当局对这一惨案进行隐瞒,片中主人公里克以及他的朋友们为保护海豚做出了大量工作,披露事实并号召人类停止残杀海豚,最终取得积极的成果。影片站在主持公道和正义,保护动物的立场上,对捕杀海豚这一残酷事实进行强烈披露和谴责,同时呼吁人类停止杀戮。
片子的开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间谍式的手法将我们带入“谜团”,不禁深思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随着人物秘密潜入私人领地的悬念,进入影片。片子镜头特别多,节奏快而鲜明。片头之后,随着主人公里克一起“谨慎”的进入“海豚湾”,记得里克说“如果你并不知情,你会以为这个小镇是个热爱海豚和鲸鱼的地方。”当然后来我们得知事实并非如此,日本太地町大量海豚被渔民捕杀,贩卖。这种鲜明的对比一开始就是我感到震撼,并且迅速引起了我的深切愤懑和同情。其中传统的蒙太奇手法也被运用到了极致,片中里克的传奇故事以及后来为保护海豚的努力,围绕IWC,即国际捕鲸委员会进行内外斗争,日本捕鲸传统和经济政治利益斗争,日本政府,从科学角度看待和分析海豚肉威胁,最后从太低村流向世界各地的经济链,里克以及他的朋友为保护海豚做的努力和披露等等镜头,不断切换,转入,转出,在一个半小时里,信息量惊人,不断地蒙太奇切换之间,关于海豚湾的种种斗争被一个个镜头分析呈现的淋漓尽致,令我们的情感宣泄无遗。
影片中里克和他的朋友一行人主要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拍摄到海豚被屠杀的场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里克以及他的小伙伴为之千方百计绞尽脑汁,甚至有生命危险,最后终于成功。里克胸前挂着这部来之不易的短片,在IWC会场无声绕行,当上一秒还在为海豚捕杀事件辩护的日本捕鲸协会会长说:“When and where do you take it?”多么的可笑,真相得以披露,其背后各种力量的博弈,是里克一行人用尽高科技,冒着生命危险,几十年来一点点接近真相,一点点唤醒麻木不知的人类,竭尽全力将正义和平,爱护动物,保护海豚做出的所有贡献。里克是影片的隐性线索,他的人生传奇是《海豚湾》的精华内容,一个无比成功的海豚训练员,到最后的盲羊补牢,幡然醒悟,保护海豚。里克的一生特别契合该片的海报宣传语“人类是海豚最大的威胁,也是它们唯一的希望。”
血腥的捕鲸场景是高潮,使我们为之震撼,更容易引起共鸣,以及对捕鲸渔民的愤懑和自我反思。与传统的纪录片直接宣教性相比,《海豚湾》的宣教性更为隐蔽,但是它以鲜活的视频画面令我们情绪起伏跌宕,更能深入人心,受到感染,达到宣教效果。这种手法与纪录片精神是不相悖的,反而深化其影响力。总体上,片子以几组叙事段落拼凑而成,但是镜头之间的转换并不松散,而尤其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些紧密的联系的叙事段落让海豚湾的故事,成为一部叙事严谨,线索分明,镜头切换自然流畅,而且极具说服力的纪录片。
错综复杂但最终汇聚于一点,即保护海豚,披露事实,引起反思和人类觉醒的主题鲜明。观看时无数镜头的切换使我目不暇接,但很快给我疑惑又为我解开谜团,引人深思。故事性强,对比画面鲜明。在片中日本渔民对海豚的屠杀,大量刺眼的红色,海豚的哀嚎声此起彼伏,血淋淋的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同时引起了我对自身的反思,海豚在海洋馆的微笑,背后居然都是绝望,人类是多么残忍啊,我保证绝对不会再去观看海豚的表演。是时候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了,为生态为动物为生命,坚定不移的贡献己所能的,就像最熟悉不过的宣传标语“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第三篇:浅析纪录片《海豚湾》
浅析纪录片《海豚湾》
2010年,纪录片《海豚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部讲述、日本太地町的渔民对海豚大规模屠杀的影片自2009年上映之后便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湛蓝的海豚湾泛起猩红,日本太地町渔民对海豚的大规模血腥屠杀在悄然进行……”这是《海豚湾》中震撼人心的一幕。《海豚湾》这部纪录片以真实冷静的镜头语言和高超的叙事技巧揭露了大量海豚在日本太地海湾被屠杀的事实,带给观众巨大的心灵震撼。纪录片中一幕幕真实而残忍的画面深深震撼了我,影片中原本蔚蓝被海豚们的鲜血染得赤红的海面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而当我内心深处的道德底线被唤醒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导演对纪录片的把握和素材运用之精湛,以及拍摄团队的付出感到深深的敬佩。
一、选题新颖,主题深刻
其实纵观最近几年的纪录片,关注弱势群体,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等方面的选题并不少见,但是《海豚湾》并不只只局限于这些,它通过艰难的拍摄,真实客观的再现,再一次升华了保护海豚的主题,同时又再一次的将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日本太地町这个惨绝人寰的海豚地狱。
以日本太地町渔民大量捕杀海豚为主要内容的《海豚湾》,它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是益于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的选取亦是源于生活中活生生的场景,纪录片中的素材不论是选取还是安排都是紧紧围绕主题的。
日本太地町捕杀海豚已经有着很久的历史了,但是一直没有人来真正的关注过。《海豚湾》在别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和视觉角度,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技术手段,拍摄出别人没有拍摄的画面。整个纪录片立意高,形式独特,在创作技巧上也有高过别人的手段,在此基础上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反对肆意捕杀的主题是永恒的,《海豚湾》存在的目的是让人们对肆意捕杀海豚寻求一次自身的反省和心灵的启迪,让人们更好的从中发现生命本身的意义所在。这部纪录片在表现大量海豚被捕杀的同时不忘表现一些个体的行为,如某只海豚被渔民们用长钩刀砍杀,用削尖了的长枪将其刺伤,然后拉上小船,割断它的喉咙,砍开它的脊髓,当记录者把镜头从场面进入到某个具体的海豚,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就被赤裸裸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而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及其深刻的涵义也就在这一刹那被完全的释放出来,震撼着每一个受众的心。
导演路易·塞霍尤斯给了受众一副特殊的眼力,使受众从这个特殊的方面去洞察纪录片中的角色以及角色所处的情景。《海豚湾》的主题明显深刻,它让我们产生共鸣。它不是简单地给观众呈现一种现象,一种事物的生存状态,它里面寄托了作者的许多的情感,直逼人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深入人心。这部纪录片运用良好的拍摄技巧和堪称完美的剪辑记录了海豚被屠杀的全过程,把人带到了现场,唤起了公众的同情心与对人类自身行为的自责,使人们意识到要保护海豚,想去保护海豚,它的主题深入人心,这已经超出了一般纪录片的功能。它不仅是一部自然电影,也是一次心灵洗礼。
二、客观的再现真实场景
和所有纪录片一样,真实是《海豚湾》的最大的特色。
理查德和他的同伴们的冒险拍摄行动,当地渔民的干涉和阻挠,不明人士的监视和跟踪,日本农业部副部长的强词夺理„„每一个场景,每一段对话,每一个动作都是真实的。纪录片里的每一个凄惨的镜头都向观众真实地展现了海豚的卑微命运,表现出了理查德和他的同伴对海豚的关爱,对生命的呼唤以及对捕杀海豚的反对。纪录片用镜头把观众带到了海豚湾的现场,让观众感同身受地看到了海豚被集体屠杀的血腥场景,看到了日本政府无赖和推脱的嘴脸,看到了日本民众对海豚屠杀的无知和反感„„纪录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向世界的观众展示了这一切,观众觉得自己看到了真实,看到了海豚的命运,而导演的适度的情感渗透更是引起了善良观众同情心的共鸣。这种适度的情感渗透非但没有影响纪录片真实性的表达,反而的渲染、强化、延伸、凸显客观的记录主体,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升华,提升了纪录片存在的价值。
《海豚湾》以一种现场目击的形式,更好的让事件本身说话,真实具体的展现拍摄对象在此过程中具体的情状,描述真实的氛围,让观众自己做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
三、叙事技巧 《海豚湾》的导演在该片中采用鲜明的主观化叙述视角,将三条叙事线索相互交叉,不断设置悬念,既为全面剖析日本屠杀海豚的真相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又使片子高潮迭起,惊心动魄。
该片的第一条叙事线索是讲述主创人员是如何进行实地拍摄的。“我们本来确实想用合法手段来拍摄这个故事。”这是影片的第一句台词。然而导演皮斯霍斯的摄像机无法正常对准日本太地町的那汪美丽却义血腥的海湾,那里各种“禁止拍照…„禁止入内,此处危险”“落石注意”的警示牌林立。附近的渔民巡逻时都有短刀在手,看到有人拍摄就蛮横甚至极为凶恶地上前阻止并抢夺摄像机。因而,主创人员的拍摄历程成为此片的第一个悬念和叙事线索。接下来,在现今社会,保护海洋生态的理念早已成为国际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人为什么还要滥杀海豚?解答这个的疑问,片子的第二条叙事线索由此展开。最后,是谁发现和揭露出日本渔民屠杀海豚的事实?为什么是美国人——以里克·奥巴瑞为核心的环保主义者要拯救海豚?这是该片的第三条叙事线索,也是最能打动观众的叙事线索。里克的人生传奇是《海豚湾》的精魂,对里克19年生命历程的回顾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内心,让大家明白正是里克的醒悟和不懈努力促成了皮斯霍斯跟随他前往太地町神秘海湾进行冒险拍摄。
同时,《海豚湾》采用纪实性的叙事手法,尊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客观的叙事元素,在叙事方面也遵循了一般纪录片的原则和特征,它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虚实相生,在题材的选择上强调情节的不完整性和主题的集中性以及张弛缓急的叙事性节奏。
四、长镜头的运用
《海豚湾》中综合运用的长镜头也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部分,它记录的捕杀流程相对完整,特别是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较为清晰。通过长镜头展示的客观时空,彰显了日本太地町渔民大量捕杀海豚这个事件的本来面目,以及营造了环境氛围和节奏,在一部分画面中制造了悬念,很好的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在《海豚湾》中有一个长镜头表现的是原本蔚蓝纯净的海水被一点点渗透成血红的颜色,这个镜头在很大程度上包容了许多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又给观众很大的思考空间。通过长长的镜头反映了捕杀者的残忍,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的同时也给观众以生命的思考。
通过《海豚湾》的长镜头我们再一次的感受到了震撼生命的真实感,它能够表现真实的对象、真实的空间、真实的时间,保持日本太地町渔民大量捕杀海豚这个事件连续性、完整性和客观性,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当时的情景,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深刻的现场气氛。同时通过镜头的运动,造成了一定的氛围和节奏,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
五、拍摄过程和技术手段
想要进入一个被严密保护起来、地形险要的秘密海湾进行实地拍摄,所面对的困难和危险确实不是常人所能想象得到的,拍摄《海豚湾》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这其中排除拍摄环境恶劣的自然因素,人为的因素则是构成这部纪录片拍摄顺利进行的最大阻碍。在影片中,小镇的镇长甚至直言不讳地告诉摄制组,如果他太接近那些抓海豚的渔民,不仅有可能受伤,甚至连命都不保。无奈之下,导演皮斯霍斯只能用非正常的方式来记录这一切,他请好莱坞一流的道具制作高手,制作出了可以将高清摄像机藏在里面的假岩石,组织了一支由潜水冠军、前美国空军技师等构成的十一人秘密拍摄团队,带着军事专用的夜视镜、热感摄像机等高端设备在夜晚进行秘密行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把摄影机安放在屠杀海豚现场的岩石上,在水下偷偷装上水下摄像机和听音器,制作了无人驾驶的遥控飞机模型,其下方装着一架同样能够远程控制的高清摄像机,等等。最终,摄制组记录下了那些最真实的海豚屠杀画面。
而另一令《海豚湾》在技术手段上不同于其他纪录片的特点是,在《海豚湾》里,摄影机不再是旁观者,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介入者,它已经成为故事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摄影机的重要性,还不同于以往对介入式纪录片的认识。在整部影片中,除了那些采访和过场戏,观众的紧张神经几乎都是被这样一个核心事件牵引着——被千方百计放进进去的摄影机究竟拍到了些什么?以往我们认为,摄影机的介入可以使原本不会发生的场景、故事成真,这已经是摄影机介入的近乎极限了,但是《海豚湾》里摄影机的介入已经毫不忌讳地超越了我们在纪录片领域里探讨的极限,它已经完全成为这部片子的一个“隐性的主角”,这在拍摄的技术手段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海豚湾》的诞生,无论是其保护动物、揭露屠杀的主题,还是其主创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的拍摄,都是为了唤起观众的共鸣,加深人们对海豚的关爱以及揭露、谴责和阻止屠杀海豚的行径,《海豚湾》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它是海豚对人类的控诉,是对人类心灵的洗礼,我们都应该从中有所收获,有所启发,保护海豚,热爱自然!
第四篇:浅析纪录片《海豚湾》
浅析纪录片《海豚湾》与《灰熊人》的比较
《海豚湾》这部纪录片以真实冷静的镜头语言和高超的叙事技巧揭露了大量海豚在日本太地海湾被屠杀的事实,带给观众巨大的心灵震撼。纪录片中一幕幕真实而残忍的画面深深震撼了我,影片中原本蔚蓝被海豚们的鲜血染得赤红的海面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而当我内心深处的道德底线被唤醒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导演对纪录片的把握和素材运用之精湛,以及拍摄团队的付出感到深深的敬佩。
一、选题新颖,主题深刻
其实纵观最近几年的纪录片,关注弱势群体,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等方面的选题并不少见,但是《海豚湾》并不只只局限于这些,它通过艰难的拍摄,真实客观的再现,再一次升华了保护海豚的主题,同时又再一次的将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日本太地町这个惨绝人寰的海豚地狱。
以日本太地町渔民大量捕杀海豚为主要内容的《海豚湾》,它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是益于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的选取亦是源于生活中活生生的场景,纪录片中的素材不论是选取还是安排都是紧紧围绕主题的。
日本太地町捕杀海豚已经有着很久的历史了,但是一直没有人来真正的关注过。《海豚湾》在别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和视觉角度,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技术手段,拍摄出别人没有拍摄的画面。整个纪录片立意高,形式独特,在创作技巧上也有高过别人的手段,在此基础上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反对肆意捕杀的主题是永恒的,《海豚湾》存在的目的是让人们对肆意捕杀海豚寻求一次自身的反省和心灵的启迪,让人们更好的从中发现生命本身的意义所在。这部纪录片在表现大量海豚被捕杀的同时不忘表现一些个体的行为,如某只海豚被渔民们用长钩刀砍杀,用削尖了的长枪将其刺伤,然后拉上小船,割断它的喉咙,砍开它的脊髓,当记录者把镜头从场面进入到某个具体的海豚,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就被赤裸裸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而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及其深刻的涵义也就在这一刹那被完全的释放出来,震撼着每一个受众的心。
导演路易·塞霍尤斯给了受众一副特殊的眼力,使受众从这个特殊的方面去洞察纪录片中的角色以及角色所处的情景。《海豚湾》的主题明显深刻,它让我们产生共鸣。它不是简单地给观众呈现一种现象,一种事物的生存状态,它里面寄托了作者的许多的情感,直逼人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深入人心。这部纪录片运用良好的拍摄技巧和堪称完美的剪辑记录了海
豚被屠杀的全过程,把人带到了现场,唤起了公众的同情心与对人类自身行为的自责,使人们意识到要保护海豚,想去保护海豚,它的主题深入人心,这已经超出了一般纪录片的功能。它不仅是一部自然电影,也是一次心灵洗礼。
二、客观的再现真实场景
和所有纪录片一样,真实是《海豚湾》的最大的特色。
理查德和他的同伴们的冒险拍摄行动,当地渔民的干涉和阻挠,不明人士的监视和跟踪,日本农业部副部长的强词夺理„„每一个场景,每一段对话,每一个动作都是真实的。纪录片里的每一个凄惨的镜头都向观众真实地展现了海豚的卑微命运,表现出了理查德和他的同伴对海豚的关爱,对生命的呼唤以及对捕杀海豚的反对。纪录片用镜头把观众带到了海豚湾的现场,让观众感同身受地看到了海豚被集体屠杀的血腥场景,看到了日本政府无赖和推脱的嘴脸,看到了日本民众对海豚屠杀的无知和反感„„纪录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向世界的观众展示了这一切,观众觉得自己看到了真实,看到了海豚的命运,而导演的适度的情感渗透更是引起了善良观众同情心的共鸣。这种适度的情感渗透非但没有影响纪录片真实性的表达,反而的渲染、强化、延伸、凸显客观的记录主体,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升华,提升了纪录片存在的价值。
《海豚湾》以一种现场目击的形式,更好的让事件本身说话,真实具体的展现拍摄对象在此过程中具体的情状,描述真实的氛围,让观众自己做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
三、叙事技巧
《海豚湾》的导演在该片中采用鲜明的主观化叙述视角,将三条叙事线索相互交叉,不断设置悬念,既为全面剖析日本屠杀海豚的真相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又使片子高潮迭起,惊心动魄。
该片的第一条叙事线索是讲述主创人员是如何进行实地拍摄的。“我们本来确实想用合法手段来拍摄这个故事。”这是影片的第一句台词。然而导演皮斯霍斯的摄像机无法正常对准日本太地町的那汪美丽却义血腥的海湾,那里各种“禁止拍照…„禁止入内,此处危险”“落石注意”的警示牌林立。附近的渔民巡逻时都有短刀在手,看到有人拍摄就蛮横甚至极为凶恶地上前阻止并抢夺摄像机。因而,主创人员的拍摄历程成为此片的第一个悬念和叙事线索。接下来,在现今社会,保护海洋生态的理念早已成为国际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人为什么还要滥杀海豚?解答这个的疑问,片子的第二条叙事线索由此展开。最后,是谁发现和揭露出日本渔民屠杀海豚的事实?为什么是美国人——以里克·奥巴瑞为核心的环保主义者要拯救海豚?这是该片的第三条叙事线索,也是最能打动观众的叙事线索。里克的人生传奇是
《海豚湾》的精魂,对里克19年生命历程的回顾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内心,让大家明白正是里克的醒悟和不懈努力促成了皮斯霍斯跟随他前往太地町神秘海湾进行冒险拍摄。
同时,《海豚湾》采用纪实性的叙事手法,尊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客观的叙事元素,在叙事方面也遵循了一般纪录片的原则和特征,它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虚实相生,在题材的选择上强调情节的不完整性和主题的集中性以及张弛缓急的叙事性节奏。
四、长镜头的运用
《海豚湾》中综合运用的长镜头也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部分,它记录的捕杀流程相对完整,特别是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较为清晰。通过长镜头展示的客观时空,彰显了日本太地町渔民大量捕杀海豚这个事件的本来面目,以及营造了环境氛围和节奏,在一部分画面中制造了悬念,很好的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在《海豚湾》中有一个长镜头表现的是原本蔚蓝纯净的海水被一点点渗透成血红的颜色,这个镜头在很大程度上包容了许多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又给观众很大的思考空间。通过长长的镜头反映了捕杀者的残忍,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的同时也给观众以生命的思考。
通过《海豚湾》的长镜头我们再一次的感受到了震撼生命的真实感,它能够表现真实的对象、真实的空间、真实的时间,保持日本太地町渔民大量捕杀海豚这个事件连续性、完整性和客观性,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当时的情景,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深刻的现场气氛。同时通过镜头的运动,造成了一定的氛围和节奏,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
五、拍摄过程和技术手段
想要进入一个被严密保护起来、地形险要的秘密海湾进行实地拍摄,所面对的困难和危险确实不是常人所能想象得到的,拍摄《海豚湾》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这其中排除拍摄环境恶劣的自然因素,人为的因素则是构成这部纪录片拍摄顺利进行的最大阻碍。在影片中,小镇的镇长甚至直言不讳地告诉摄制组,如果他太接近那些抓海豚的渔民,不仅有可能受伤,甚至连命都不保。无奈之下,导演皮斯霍斯只能用非正常的方式来记录这一切,他请好莱坞一流的道具制作高手,制作出了可以将高清摄像机藏在里面的假岩石,组织了一支由潜水冠军、前美国空军技师等构成的十一人秘密拍摄团队,带着军事专用的夜视镜、热感摄像机等高端设备在夜晚进行秘密行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把摄影机安放在屠杀海豚现场的岩石上,在水下偷偷装上水下摄像机和听音器,制作了无人驾驶的遥控飞机模型,其下方装着一架同样能够远程控制的高清摄像机,等等。最终,摄制组记录下了那些最真实的海豚屠杀画面。
而另一令《海豚湾》在技术手段上不同于其他纪录片的特点是,在《海豚湾》里,摄影
机不再是旁观者,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介入者,它已经成为故事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摄影机的重要性,还不同于以往对介入式纪录片的认识。在整部影片中,除了那些采访和过场戏,观众的紧张神经几乎都是被这样一个核心事件牵引着——被千方百计放进进去的摄影机究竟拍到了些什么?以往我们认为,摄影机的介入可以使原本不会发生的场景、故事成真,这已经是摄影机介入的近乎极限了,但是《海豚湾》里摄影机的介入已经毫不忌讳地超越了我们在纪录片领域里探讨的极限,它已经完全成为这部片子的一个“隐性的主角”,这在拍摄的技术手段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从故事内容看,《灰熊人》是一部以保护大灰熊为中心,记录文明与荒野的冲突矛盾在主人公崔德威身上如何纠集的生态传记片。从影片形式看,导演赫尔佐格主要通过对主人公自己拍摄制作的100多个小时的纪录片进行剪辑整理,加插一部分访谈影像和旁白完成了电影的制作,该电影文本堪称自传与他传的合体。著名意大利电影摄影师维·斯特拉鲁说:“电影摄影就是在胶片上用光写作。它可以在银幕上创作出我心里想的形象情绪和感觉”影视文本在传情达意上与纸质文本相同,甚至因其独特的声画效应,更有超越之处。戴锦华在她的《电影批评》里指出:“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说,电影是二十世纪人类创造的最大奇迹之一。电影作为奇迹,不仅是指作为伟大科技发明的电影摄放机器和技术,而且是指电影叙事艺术‘偶然’—20世纪最奇妙的偶然—的撞击和结合。”可见,电影叙事被称为一种奇妙的呈现方式,一种奇迹,而《灰熊人》正是电影叙事奇妙呈现的典范。《灰熊人》是“影中影”,即“传中传”。它是崔德威的自我形象构建文本,更是导演赫尔佐格为一个心里己有的传主形象创作的作品。很多人认为:“传记作家和自传作家不能相互替代,一个管窥别人,一个锥探自己。工具不同,方向不同,对象不同,所捕捉的事实当然迥异。与传记事实以个性为焦点不同,自传事实两方而的轴心是自我。”下面我们从自传事实和传记事实两方而来分别探讨《灰熊人》作为自传和他传的不同特征。崔德威“锥探自己”,发现自己不适合生存在人类社会,当他以“一朵温和的花”、一个“和善的勇士”形象出现在灰熊而前时,自己的精神得到了拯救。崔德威用摄影机探寻荒野的壮美与神秘,同时也探寻自我。在自己架设的“锥探”之笔前,崔德威自白说:“如果有上帝,他一定会非常非常高兴看到现在的我。如果他能看到我是多么爱大灰熊,多么崇拜他们,多么敬畏他们,与他们多么融洽,他们给我多么好的研究经验,我把照片、录像免费提供给全世界的人们。这是有意义的事情。我为自己感到高兴,我很高兴能做这样的事情。我希望我能一直做下去,真的希望自己能够。”研究大灰熊,传播关于大灰熊的知识,给了崔德威生命的意义。他为自己从酒鬼到受孩子们欢迎的“勇敢王子”、“大灰熊的保护神”,从“没有什么可给这个社会”到成为“全国名人”的转变而高兴。
但总的来说,赫尔佐格不愧为纪录片大师,他尽量用写实的手法来拍一部现代传记影片,使作品具有近代传记的特点“就事叙事,:实事求是,无论英雄或常人都还他一个本来而目。”大量运用崔德威自拍的影像纪录来还原一个真实的传主是导演的聪明之处。崔德威在100多个小时的资料里记录下的与入侵者最近距离的遭遇是在2001年8月1日4:35分18秒,他看到一群渔猎摄像者在大灰熊昆西旁边,有人向毫无挑衅行为的昆西扔石头。崔德威伤心愤怒,但他选择了如实拍下情景,并不暴露自己去保护昆西。尽管崔德威说自己曾因挺身而出遭捕猎者用枪支瞄准的威胁,但这次“大灰熊保护神”的表现明显很不够。当然,崔德威或许有自己的理由:也许他的行踪不宜暴露?因为他己是名人;或是因为公园管理处正在找寻 违反种种条规的他?我们只能作种种猜测。
第五篇:悲剧何止海豚湾---纪录片《海豚湾》观后感
悲剧何止海豚湾
---纪录片《海豚湾》观后感
在十多部提名纪录片中,《海豚湾》能获得2010年第82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当之无愧。该纪录片通过许多非正常拍摄的镜头,讲述了一个残酷而令人震惊的事实。
奥巴瑞联同电影人路易·皮斯霍斯,以及一个由社会活动家、电影人和自由潜泳者所组成的强大的精英制作团队,他们共同展开了一个在隐蔽的状态下进行的偷拍任务,渗透进“太地町”这个位于日本、地形险要的海湾,通过摄影机镜头记录下 “海豚湾”的不可告人的秘密。自2005 年起,他们连续三年往返美国与日本太地町。2008 年9 月,他与伙伴们终于在这个四处张贴着“禁止拍摄”、“危险”等字样标语的海港小镇,用镜头将那里人性最黑暗的秘密公诸于世。这也是他导演生涯的处女作。
与许多此类关于海洋动物题材的纪录片不同的是,《海豚湾》以一种“血腥”的方式。通过拍摄到的各种日本南部太地町渔民捕杀海豚的残酷场景、海豚血染红了海湾等带给观看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我们会从中发现,在这样一个文明社会当中,竟然还存在着一个对海豚实施无限制捕杀的秘密海湾--太地町,这是是一个多么充满悲剧色彩的海豚的地狱。纪录片得以播出,也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太地町当地渔民“不断联系”日本政府,试图阻挠影片上映。他们称《海豚湾》的摄制未经允许,是对这个拥有400 年海豚渔猎史小镇的“侮辱”。
不得不承认,片中展现的是一种何等的悲哀。可事实上,这只是通过艰难拍摄后得以再现于荧屏的一部纪录片,只是类似悲剧的冰山一角,真正的悲剧又何止于此呢。可可西里惨遭盗猎的藏羚羊,冰岛遭大量无情猎杀的海豹,丹麦的血流成河的捕鲸海滩无不在发出痛苦的悲号。
《海豚湾》中,人性的贪婪和黑暗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值得我们深思反省。
虽然日本渔民的捕鲸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大规模捕杀小型鲸类的行为并不只出现在日本,丹麦、加拿大等国也存在类似的“屠杀”。他们的猎捕对象分别是长肢领航鲸和一角鲸,场面之血腥并不亚于“太地町大屠杀”。
片中通过全景镜头将三面环海,风景宜人的太地町展现在观众眼前,到处可见以海豚为标志的建筑、路标以及海豚形状的轮船。初来乍到者甚至日本本土观光客,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热爱海豚的小镇。谁能想到,美丽的海湾背后,竟隐匿着一个从未被世人发现的海豚屠宰场。这种强烈的反差带着多强的戏剧性,也反映出拍摄者内心当时是何等的无奈。
随着纪录片时间向前推移,越来越多残酷和血腥的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
每年9月至次年2月的捕鲸季,也是海豚遭受捕杀的季节。每天傍晚,太地町的渔民们驾着十几艘小船开往海豚聚集的海口,从船上将一根长杆置入海中,不断敲打并制造出一排声浪,让海豚受到惊吓。随后,渔民们会开船将海豚驱赶到用渔网封锁的礁湖之中。
在嘈杂的人声中,聚满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贸易商,他们会前来挑选适合在水族馆进行表演的海豚。一头特别聪明的海豚可能会卖出10万英镑的高价。一旦这些贸易商挑选完毕,剩下的海豚就只能等待被屠杀的命运。渔民们会用长钩刀砍杀海豚,用削尖了的长枪将其刺伤,然后拉上小船。由于大量失血,再加上疼痛难忍,这些受伤的海豚往往会失去活力;这时渔民会将它们拉上渔船,割断它们的喉咙,或者砍开它们的脊髓。更多的海豚则会被留在船上,任其自然死亡。这组镜头是如此真实而震撼,完全颠覆了我们平时人们对海豚倍加爱护的形象。而几百年来,像这样的屠宰却在日复一日的上演,人们好像早已没有灵魂、没有了知觉,变得冷血无情,令人毛骨悚然。
而受到惊吓的海豚在海湾凹口内四处游窜,周围的海水已被海豚的血水染成红色。有些母海豚为了告知幼海豚有危险并试图保护它们时,往往发出极度痛苦的鸣叫。绝望的叫声加上触目惊心的血水,让这一幕显得即凄惨又血腥。“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大的误会”,在该片里,水族馆内海豚跳跃、观众欢呼的背后,是鱼房中摆放着的一瓶瓶治疗海豚溃疡的抗酸剂和胃泰美,海豚的胃病是因为过度紧张的表演造成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欢呼声对于海豚敏锐的听觉来说是一场折磨,知道海豚微笑背后的绝望,海洋世界将不再是梦幻乐园的代名词。
接下来,该片中揭露:海豚肉含有汞、镉、滴滴涕、戴奥辛和聚氯联二苯等致癌物质,一些切割好的海豚肉的汞含量可能会超过安全限度的5000倍。如此高含量的汞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很严重的伤害,甚至会导致食用者精神失常。但是,当地渔民竟把食用海豚肉视作“传统”,海豚肉甚至还是当地学校午餐肉的一部分。这些海豚肉也大都被贴上其他品种肉类的标签,出现在世界各地超市里,被毫不知情的人们食用。如果人们能知情,能转变所谓的“传统”,海豚也不至于陷于如此悲惨的境地。
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太地町海湾像血一样鲜红的海水。这得多少海豚的血才能如此鲜红?海豚本是有记载以来唯一会主动拯救人类的可知野生动物。在古希腊,海豚受到法律保护,如果伤害它们会被处以死刑。而在该片中,除了人性的贪婪人们对海豚的一丁点爱护都早没了踪影。
影片最后在一个长镜头中结束,70多岁的奥巴瑞顶着满头白发,胸前挂着一台移动电视,屏幕上放映的正是太地町渔民屠宰海豚的录像。他就这样踏进国际反捕鲸协会会场,走到各国代表前无声地抗议,被带走也没有任何反抗;他还
这样走上东京涩谷的十字街头,在人潮中静静地伫立着„„终于,一个人停下脚步,接着,两个、三个,驻足观看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导演本人最满意的镜头。
看完影片,像是一场噩梦,不仅是海豚噩梦,也是我们的噩梦。在日本一个美丽的海湾中,竟隐藏着如此不可告人的一个秘密。往往美丽的表面下是藏着的是悲惨的故事,平静的下面往往却暗流涌动。
是的,在这个星球上,悲剧又何止海豚湾呢?
希望该片能给人们以警醒,停止对海豚的杀戮,少一点人性的贪婪,少一点对海豚囚禁起来的宠爱,少一点商业上的利欲熏心,多还给海豚一点它们本应拥有的自由空间。我们能多一点对身边生物的热爱,保户生物多样性,这个星球便能多一点绿色,多一点生气,而不是过早地陷于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