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渎职犯罪发现难的思考(模版)

时间:2019-05-14 02:5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渎职犯罪发现难的思考(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渎职犯罪发现难的思考(模版)》。

第一篇:对渎职犯罪发现难的思考(模版)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犯的渎职侵权犯罪往往给国家、社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人民群众都要求对此给予严惩。刑法也专章规定了渎职罪,规定了很多具体的罪名。应用刑罚手段惩治渎职,对此制度不可谓不密,法律不可谓不严,但是实践中,目前检察机关查办渎职犯罪却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振川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栏目采访时谈到:查办渎职犯罪案件有四难,即发现难、查处难、取证难、定性难。其中最大的难点是发现犯罪线索难。

以我院为例,近三年来,收到渎职侵权犯罪举报线索83件,远远低于贪污贿赂犯罪线索,不到后者的五分之一。事实上,渎职犯罪线索匮乏是全国检察机关普遍面临的问题。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渎职犯罪处于多发势态,各种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卫生安全事故频发,偷税漏税、金融犯罪、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严重的犯罪,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而这些事故和犯罪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徇私舞弊行为,正是这些行为放纵了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造成一些重大人身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事故的发生,而负有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职责的检察机关发现的渎职犯罪线索却不多,对此问题笔者进行了思考。

一、渎职犯罪发现难的原因

(一)对渎职犯罪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腐败犯罪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贪污受贿才是腐败犯罪”,对一些国家机关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巨大损失的,认为这只是工作失误。不把违法当违法、不把犯罪当犯罪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认识不仅在普通群众中存在,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也有。从而导致人民群众的举报意识不强,一些地方的干部对已经出现的渎职犯罪线索不以为然。

(二)未建立完善的发现和移送案件线索工作机制。由于举报少、移送少、几乎无自首的现状,检察机关渎职侵权检察部门仍然沿用依靠群众举报的传统方法,发现犯罪渠道单一,很难打开局面。多年以来,检察机关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发现和移送案件线索的机制。

(三)官本位思想和小集体利益作祟而掩盖渎职犯罪。某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存在不正

确的政绩观,为保住本人和本单位的所谓政绩,不愿意把本单位发生的渎职犯罪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而是采取袒护包庇的态度用党纪政纪代替刑事处罚。有的甚至自身就存在腐败问题,更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因而对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移送检察机关进行司法处理。

(四)法律规定的粗疏使渎职犯罪界限模糊。我国刑法对个别渎职犯罪的规定过于笼统,不宜操作,立案标准中有些规定比较模糊简单,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引起争议。现行刑法规定检察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有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很难界定,从而造成人们对渎职犯罪管辖上的模糊。

(五)有些渎职犯罪行为被降格处理,行政处罚代替了刑罚。目前依法行政正在推进,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对公务员的管理制度也还在完善阶段,一些制度措施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引咎辞职制度还未真正实施到位。另外,一些党纪条规也包含了刑法方面的内容,在社会转型期,一些单位的主体属性难以确定,造成了有些本应查处的渎职犯罪被降格作了行政处罚。

(六)多数举报线索质量不高,难以使用。很多有关渎职犯罪的举报线索,只是简单的反映某某单位、某某个人有渎职行为,要求检察机关应予以查处,但没有提供相应的更多情况,比如:像“时间、事由,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后果”等要件往往都没有在举报材料中出现,导致检察机关无从查起。

(七)检察机关渎职侵权检察部门自身发现和挖掘案件线索的能力不强。刑法中规定的渎职犯罪涉及行政执法部门多、范围广,而一些检察人员对相关行政部门的业务还不熟悉、不了解,也没有对容易发生犯罪的环节以及行政执法人员犯罪的手段、特点进行研究,办案工作还停留在老方法、老传统上,接到举报线索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找不到有效的切入点。

二、改变渎职犯罪发现难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检察机关渎职侵权部门战斗在反渎职犯罪的前沿,只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认识,才能适应新时期打击渎职犯罪的要求。渎职犯罪涉及的法律、法规、制度相当广泛,具体到某个行业、某个部门单位、某个人的具体职责,往往需要侦查人员熟悉和了解有关行业、单位的规章制度,掌握有关的法律知识、规章、行业知识和技术特点。另外,不但要学习法律知识,还要加强政治学习,要有服务大局意识,时刻关注反腐败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发现渎职犯罪的能力。

(二)注重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渎职犯罪的认知,改善反渎职侵权工作的社会认可度。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普法工作。向广大公民、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的领导干部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增强法律意识。随着全社会整体法律意识的提升,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渎职犯罪才不会有藏身之处。

(三)强化新闻媒体及人民群众的监督机制,让渎职犯罪暴露得更及时、更充分。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全社会都应该充分认识渎职犯罪给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是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同渎职犯罪作斗争的自信心和战斗力。

(四)坚决查办大案、要案,深挖隐藏在其他犯罪背后的渎职犯罪。有些渎职犯罪往往隐藏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重大责任事故、偷税漏税等犯罪背后,这就要求司法工作人员要有深挖渎职犯罪的意识。尽快落实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检察机关同期介入机制。另外,对于有影响的重大渎职犯罪案件要深挖彻查,严肃追究,打出声威,要以办案促举报,在办案中发现线索。

(五)建立和完善鼓励、奖励举报机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举报线索,决不浪费线索资源。根据侦查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基层检察院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渎职犯罪线索,但绝不是一味消化举报线索,重大线索可由上级检察院统一调配处理。近年来,北京市检察院对全市渎职犯罪的举报线索实行统一管理、评价,在发现、查处渎职犯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要重视群众举报,鼓励群众举报,决不打击群众的举报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内涵,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群众依法参与线索的初查工作。

(六)进一步完善渎职犯罪线索移送制度。渎职犯罪线索移送规定要更加明确,不仅在检察机关内部要执行,在其他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也要执行。对于发现渎职犯罪线索不

移送,造成放纵犯罪的要进行责任倒查,要进行党纪政纪处理,直至刑事处罚。

(七)主动出击,不能等案上门。渎职犯罪多发生在相关国家机关的工作运行过程中,相对隐蔽性强,知情者少,有些案件还是内外勾结,慷国家之慨,事情的知情者通常同时又是受益者,因而一般不会出来举报。所以我们要主动出击,发现线索,绝不能等案上门,要深入到社会反映强烈、突出的系统和领域内发现线索,从披露的重大事件和重大事故中发现线索。

笔者认为,有些渎职犯罪具有隐蔽性,而有些渎职犯罪是公开的,给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损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说渎职犯罪发现难是相对的,我们要认真分析、掌握渎职犯罪案件的特点,扩展举报渠道和线索发现渠道,改善线索发现方法和途径,真正提高发现和查处渎职犯罪线索的水平。

第二篇:对办证难的思考和建议

对“办证难”的思考和建议

提起办证,在民间几乎所有的人都皱眉头。只要亲历过办证,没有几个不被刁难。即便没有办过证的人,也是闻“证”发怵。总之一句话:现在办证就是难。

办证难,难到何种程度,就像人们说的那样:一个证件办下来身上会脱一层皮。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办证都是如此,有的证件办起来还是十分方便的,老百姓还是满意的。

究其办证难的原因:一是难在办证部门只想要权利,不想承担责任。办一个证要多种证明。办证单位为避免单位独立承担责任。要求多个部门都要出证明,一旦出现问题与自己单位无关。层层推诿下来,最后全是申请办证者的错。二是难在办证单位和工作人员把办证变成了提高社会地位和勒、卡、要、的工具。证等同权力,权力就是钱。权力就是在社会上有地位、有用处。办证工作人员脸难看,事难办是敛财的一种手段。试想如果办证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好,服务周到热情,谁还会请他们吃饭?送卡?送钱?三是难在有些办工作人员水平低,不熟悉业务。申请办证者咨询点什么事都跟挤牙膏似的。其实他们自己本身就不知道。所以害的申请办证人员老得跑来跑去。四是难在一个证牵涉多个部门,互相推诿。往往是办一个证,表面上许多政府部门都在管,但实际上谁都可以不负责,把申请办证的老百姓当皮球踢来踢去。这种现象,在涉及多个政府部门或者是异地办证,最为普遍。五是难在办证详细要求不公开。比如不说明具体流程,多次要材料就属最典型,办一个证跑多趟,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去办证部门办个证,无论是政府网站,还是对外公示牌,都查不到办证所需手续或是专门的咨询电话。六是难在管理手段滞后。如今是信息化时代,部分办证要求严重拖了社会的后腿。好多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还硬是抱着不放手。比如头胎为什么要办准生证?在医院生产的时候,办出生证的时候,都要查明小孩子的生份证的。上户的时候父母有无超生,一查便知。另外办什么护照什么营业执照,有身份证一查便知。根本不需要申请办证者再提供其它资料。再者政府设立的行政办证服务大厅不能一步到位把证办好,需要申请办证者到办证单位和办证大厅两头跑。费时费力多花钱。

眼下老百姓对办证难的问题深恶痛绝,一个共同的声音就是要求各级政府下决心改办证难为办证易。如何改?这既是老百姓迫切关心的问题,又是党和政府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办证难是多年来滋生的社会毒瘤,要摘除这个毒辣又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笔者认为:只有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局出发,办证难的问题才能够逐步彻底解决。一是大幅度的精简证件。现在我们的证件确实太多太烂。一个人沒出生就得办证,否则还是个非法人。成人后至离开世界,需要办的证件多得数不清。这就给国民增加了许多麻烦和苦恼。其实老百姓都知道,有许多证件是个别部门在部门利益驱动下产生的,根本没有必要保留,因此建议对所有证件情况进行一次审计清理,能合并的合并,对可要可不要的证件坚决取缔。二是改办证工作人员“做官”变“做事”。建立机制让办证工作人员由在办公室被动等要资料变主动找资料。如申请人只需要提交办证申请,办理证件就由这个办证工作人员负责,按规定的工作日把证件办好。只有这样才可以把公务员从“做官”改为“做事”。三是改办证人员工作时间,申请办证者大多都有工作,往往是平常上班时间抽不出时间办证,一般都是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办证,因此建议办证单位实行星期天和节假日上班制度,保证让所有需要办证的人员能够随时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去办手续,四是改责任追究,矫枉必须过正。实行办证工作人员接收办证申请责任制,谁接收的办证申请,谁必须负责在规定的工作日之内办理终结。办证所需要的资料有责任人负责搜集索要。五是各级设立投诉网站。投诉网址在每个办证窗口公示。接到投诉迅速调查处理。

办证难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改办证难为办证方便是国民的迫切要求,但愿各级领导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但愿老百姓能够心想事成。

第三篇: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对执行人员渎职犯罪监督的思考

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对执行人员渎职犯罪监督的思考 2006-1-23 【大 中 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对发生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一审法院执行。由于执行工作量大、任务重,全国各级法院为此设立了执行局,执行队伍不断壮大,由于少数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执行不严、违法犯罪现象,不仅不利于执行工作的开展,也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十一次常务会议规定:“ 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笔者就执行人员渎职犯罪的理论与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执行人员渎职犯罪要件的构成

犯罪构成是刑事法律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为成立犯罪所必须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它解决犯罪的形成及法定条件问题,它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要件四个有机组成部分。渎职罪并非新罪,刑法对其犯罪构成作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而对于执行人员渎职犯罪这个新罪名的犯罪构成也应该在这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且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执行人员渎职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职责活动,这里的正常职责活动是国家为实现审判机关职能,保护人民的人身、财产权利而赋予执行人员从事执行活动的职权,是职责与权限的结合。如果只重权不重责,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责任的漠视和怠于履行,从而为司法腐败找到借口,成为执行人员渎职犯罪的一大诱因。

2、客观要件是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犯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它包括危害行为、行为对象、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等,执行人员渎职犯罪的危害行为必须与其职责有直接联系,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具体体现为:(1)消极执行。如以种种借口拒不采取执行措施,久拖不执,甚至长期暂缓执行;有的甚至将诉讼保全的财产擅自解冻解封,有的给被执行人通风报信,为其对抗执行出谋划策;有的对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不查不找,漫不经心;有的搞地方保护主义,受托执行按兵不动,或者动辄中止执行。(2)违法执行。有的逾期受理执行;有的执行不公,不按程序执行,或者不按公平原则分配执行财产;或者对被执行财产估价过高或过低,损害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更有甚者重复查封、冻结,挪用执行款项等。(3)阻碍执行。地区法院之间搞地方保护,下级对抗上级,拒不接受上级法院的监督、协调和指导。(4)盲目执行。主要是对错案的执行上,如案件中有的错定合同性质,有的错定合同效力,有的错定合同责任,有的确定债务数额有误,有的将刑事诈骗案件当作经济纠纷案件来审理,有的以裁定代替调解书、判决书。错误案件盲目执行必然是错上加错,引发事端,激化矛盾。其危害结果是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特大损失。

3、执行人员渎职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执行工作应由执行员进行,执行员应由审判员担任,助理执行员由助理审判员担任。实践中大量的案件由不具备相应的资格的执行人员、临时人员来执行,由于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式粗暴,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只要身体好,敢打敢冲就可”的错误思想,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更容易出现以上列举的四种违法违纪,甚至犯罪的情况。200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的适用问题,解释如下:“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可见这些人员的犯罪应按渎职罪论处。

4、犯罪主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及犯罪目的和动机。执行人员渎职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执行人员的渎职犯罪中,作为的犯罪一般是故意犯,不作为的犯罪有的属于故意犯,有的属于过失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然,界定该罪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缺一不可。要掌握从严,否则不利于执行队伍的思想稳定,不利于执行工作的开展。

二、执行人员渎职犯罪行为的监督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特别是其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理应对执行人员的渎职犯罪进行监督,但是渎职侵权检察部门作为专事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以及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渎职侵权犯罪行为的部门,对司法机关中的执行队伍的监督却显力度不够,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1)、缺乏相应的立法。渎职侵权检察部门职责主要是对刑法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犯罪,如对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活动的监督,及对司法工作人员如公安、监狱、法院审判人员枉法裁判、包庇犯罪的渎职问题的监督。而对执行人员的监督却仍是空白。(2)执行人员犯罪的隐蔽性强。执行工作主要是针对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及刑事判决中的财产部分等法律文件,较少涉及刑事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涉及民事方面的问题,被执行人对执行人员的渎职犯罪状告无门或不知去那里申诉,造成其犯罪行为难以被发现,或虽被发现却被轻描淡写的批评、警告等内部行政处分一笔带过。(3)取证难。正是由于执行人员的犯罪隐蔽性和行政的过多干预,造成对执行人员的犯罪取证难度加大。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对执行人员的渎职犯罪活动的监督却有渎职侵权检察部门所不具有的优势。首先,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受理民事行政案件的来信、来访申诉,承办本院管辖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可见,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任务决定了它可以通过被执行人对执行不服的来信、来访申诉而迅速了解案情,获得第一手的证据材料,对执行人员的犯罪活动较早掌握,有利于案件的侦破和对犯罪的打击惩处。其次,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可以和渎检部门联合,由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对执行人员渎职案件进行初查,对不构成犯罪的通过检察建议等形式停止执行人员的违法侵权活动;构成犯罪的,初查获得一定的证据之后移交渎检部门立案审查,达到起诉条件的移交公诉部门提起诉讼。这样既有利于发现执行人员的渎职犯罪,又有利于案件的从速从快侦破,维护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合法权利。另外,随着民事行政检察力度的加大,其对法院的民事行政审判活动和执行人员的执行活动的监督必将成为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监督手段,对执行人员渎职犯罪的初查也将成为其监督法院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随着立法活动的不断深入,法院强制执行作为法律理论界和司法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及各地人民法院也相继制订了有关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问题的规定、执行工作细则或执行工作条例等,民事强制执行法的探讨必将为法院执行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打下基础,执行人员的渎职犯罪问题也将在立法上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四篇:对“一把手”监督难的思考

对“一把手”监督难的思考

对于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在我们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中,历来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已刻不容缓地成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一把手”监督难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原来属于高度集中的某些权力不断下放,一些部门、地区和单位“一把手”的权力不断扩大和集中。而我们监督的主体即组织监督的各项制度尚未得到有效的强化,我们监督的客体即“一把手”接受监督的自觉性还参差不齐。因此,对“一把手”监督难、难监督的问题也就随之衍生。

一是某些“一把手”公权私有化倾向明显。在体制变革过程中,某些“一把手”受私利驱动,经不住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考验,民主集中制观念明显淡化,养成了一种独断专行的作风,把权力看成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在权力的运作过程中甚至超出组织赋予的权限,把权力的触角延伸到领导活动和私人领域的各个层面,让权力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以致于忘乎所以,为所欲为,臵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于不顾。

二是重提拔轻管理、重使用轻监督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我国现行的干部管理制度下,来自上级组织的监督对一些部门、地区和单位的“一把手”来说是最为有力和有效的监督。有的上级领导认为,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是小事,只要完成任务,就是好干部;对“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总是遮遮掩掩,处理起来也是大事化小,避重就轻,往往不出问题时检查督促少,一旦出了问题就触目惊心,无法挽救。

三是出现了班子成员中对“一把手”不敢管的情况。领导班子成员长期在一起工作,从实施监督的角度而言,他们对“一把手”的监督最有发言权。但近些年来,不少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往往谨慎有余,不敢或不愿行使这个权力。因此,往往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一团和气状况。

二、对“一把手”监督难的主要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一把手”出问题,违纪、违法、犯罪,而又得不到有效监督,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组织上的原因,也有领导干部个人方面的原因,还有监督工作机制体制方面的制约和影响。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权力过于集中,缺少有效的制衡和约束机制。“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特别是

集中于第一书记。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变成了个人领导。这种状况虽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加以改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又在不断加剧。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该由班子集体决策的,该向班子汇报的,常常是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使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部分”一把手“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一是在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下,上级党政主要领导及组织部门掌握着下级各部门负责人的任免权,特别是党委”一把手“,位高权重,在用人问题上有着很大的发言权。基层的一些干部,为了达到升迁的目的,就会眼睛向上、唯上是从。二是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党政”一把手“"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尤其是“下”的力度不够,出口不畅。三是有些党政“一把手”不愿接受监督。有的“一把手”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认为自己不需要别人监督对监督持反对和反感的态度。

三、解决对“一把手”监督难的主要措施

对“一把手”监督难的原因是复杂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探索和完善对“一把手”监督管理的有效机制,是可以解决一些突出问题的。当前,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一把手”的自我监督。大力提高“一把手”的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增强“一把手”的自我监督意识,是强化对“一把手”监督的最基础性的工作。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要通过典型示范、典型警示教育等方式,督促“一把手”加强自我监督。

二、改革纪委领导体制。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在党内监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这种领导体制下,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及其“一把手”,在实践上基本处于虚监、不敢监的状态。建议将目前党的纪检领导体制进一步改革为“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同级党委领导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从根本上解决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及其主要负责人“虚监、漏监、弱监和难监”的老大难问题。

三、强化上级巡视的监督作用。实行巡视制度,是强化上级对下级监督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必要扩大巡视的对象范围,将之延伸到县以上党组织,并建议赋予巡视组受理检举控告、开展初步调查、对巡视对象违纪行为进行纠察和建议给予处分处理等一定职权,以强化巡视的监督作用。

四、畅通党员的监督渠道。要在各级党组织中实行党务公开,及时向党员公开党组织的决策及执行落实情况、主要负责人的公务活动情况;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按规定过党支部生活,定期向所在党组织述职述廉,以保障党员的知情权,畅通党员的监督渠道。

第五篇:对物业管理人员招聘难的一点思考

对物业服务人员招聘难的一点思考

文/邓从宝

当前,不仅济南,山东乃至全国都出现了物业服务人员招聘难的情况,这种招聘困难是针对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中高层管理人员到各部门的基层员工,都是如此,唯独好一点的是客服人员的招聘,对此,根据从事物业服务工作的经历,我从招聘难的原因、如何应对和下步要采取的措施三个方面做一个浅显的分析。

第一方面:招聘难的原因

一、中高层管理人员

这类人员不好招是因为现在这个时期,整个物业服务行业经验丰 富、高学历的管理人员总体基数不高造成的,物业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内地真正兴起也就十几年的时间,而快速发展也就是十年的时间,随着新建商品住宅的兴起和事业单位后勤转变为市场机制的物业服务后,对物业服务的需求每年都成倍的增加,而人才的成长需要时间,这是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必须经历的过程。内地,大学设立物业管理专业最早的也就是十二三年,再减去三到四年的学习时间,真正从事工作的时间最多也就是十年,同时,作为物业行业管理人员,在成长的过程中,起点大多数较低导致人才流失到一些起点较高的行业。以我个人为例,我大学时为物业管理专业,至今毕业八年,当初的同班同学26人中仅有3人仍在从事物业服务工作,由此可见一斑。

二、各基层人员招聘难 最根本的工资问题: 物业服务行业是一个搞人力成本的行业,人工成本占到了70%-80%,而工资年年涨,保险年年增,物业费却不见提高,物业公司要想赢利,就不敢给员工太高的工资,太好的福利制度,与其他行业相比,物业行业在收入环节上并未实现真正的市场调节机制。

其次,心里接受能力:

很多人宁肯玩,也不肯干保洁、秩序维护(很多人在应聘时就说就是保安呗),觉得低人一等,所以很多人宁可一个月1000元去跑销售,也不愿意1500元当保洁,秩序维护的话就是2500元也不肯干。

最后是适应能力:

保洁员大多数为来自农村的家庭妇女,在接受各类机械工具和礼仪礼节培训时往往不适应,觉得麻烦、不自然,从而认为干不了。

秩序维护的招聘主要面对的是两个群体,一是50岁以上的下岗、退休人员,招聘这部分人员相对难度小一点,管理上也容易一些,缺点是不能满足那种高端项目高度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同时公司也承担了较大因年龄带来的风险;二是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招聘不好招,工资要求高,福利待遇要求高,对岗位适应性差,稳定性差,跳槽频繁,同时90%只要已结婚,就不会再干了。这也是导致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在越来越多的招聘第一个群体的秩序维护人员。

客服相对情况要好一点,是目前为止物业服务企业招聘中较易招聘的部门,但流动性大,最大的问题是专业人员少,作为物业服务中与业主接触和交流最多的物业服务人员,很多人招聘来之后要进行系统的培训,而培训好之后,可能又会辞职了。维修因其专业技术性高,往往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看出实际情况,所以很多时候为了要招聘一两个人,前后要试用五六个人才能找到合适的。

第二方面:如何应对

谈到如何应对,可能很多同行都有不同的见解,对此我个人认为应对一要稳定,二要招聘。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几项稳定员工队伍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精简人员,提高待遇

做到真正的合理配臵,不能少的岗位一个也不能少,不能多的岗位一个也不能多,没有因人设的岗,只有因岗设的人;用精简的费用来提高员工的待遇,精简不是为了裁员,而是将人员合理调配到缺少的项目,如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一时的困难,又能从长远上为企业的支出节省开支;但此方式不可重复使用,精简有度。

二、员工的工龄工资

其实这是从一件小事引起的,我们在一段时间内接连出现几名老员工辞职的情况(原因各不相同),公司领导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是很有感慨,作为一家私营企业,这些老员工很多都是从企业成立时一直干到现在的,可以说使我们企业的功勋、元老,所以当时领导就决定按工龄时间不同,重新调整工龄工资,现在,我们的老员工仅工龄工资一个月就能拿到近200元;但这一决定却赢得了公司全体员工的支持!也是从那时开始,我们在没有丢失一名老员工,企业的核心力量更加坚实!

二、福利待遇

员工工作,首先要解决吃和住的问题。吃的怎样?住的如何?我 想统一的宿舍虽对物业公司也是一项支出,却还是可以承担的,相比招聘的难度和费用来说,这样更有利于物业服务企业的良好运转,吃饭的问题,可以解决,也可以部分解决,比如提供做饭的地方,提供一定的餐补,相信员工心理是会感受到企业的温暖的。

其次是节日的福利,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就是这样,山东又是孔孟之乡,可能每个人在乎的不是多少,也不是什么东西,而是那种感觉和那种温暖,所以节日物品远比金钱更重要。

第三、精神生活的关心

作为在基层一步步走来的物业服务人员,在与很多员工交流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是我们想大家一起交流,融为一体。在担任管理处主任时,我曾组织班组长一起去济南的黄河公园游玩,组织管理处全体员工一起聚餐(自己动手做,炖鸡、炸鱼、包水饺),组织管理处员工举办元旦晚会,每次活动费用都没超过伍佰元,至今我还记得员工为了排练节目时自己组织加班的情形,还记得水饺排满房间的壮观,这种感动在项目每一名员工身上流动,整个团队空前团结、和谐。离职的情况大大减少。

第四、员工自己招聘

发动员工,让员工帮企业去进行招聘宣传,现身说法,这样不仅能招到员工,而且招到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工作很出色的员工,因为我们的员工去进行招聘时,已经替我们把住了招聘的第一道关。

最后,公司的网络招聘和报纸招聘

对管理人员这种招聘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基层员工其实效果并不好。

第三方面 下步的措施

招聘难的现状不是物业企业一是能解决的,应对又只是一时的,为了适应物业服务不同项目的需要,对各类物业服务人员的需求如何解决才是“王道”?对此,笔者拙见,仅供参考。

一、校企联合

有很多物业企业在进行或是进行过校企联合,但结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两方面:

一方面,物业企业定位单一,只把目光定向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生源就那么多,很多企业都来抢,而且很多学生根本就不想从事物业服务工作,所以结果可想而知,肯定不理想;

另一方面,切入时机不好,要想招收学生,不能在学生毕业时再去,哪怕你是去搞专场招聘,很多也已经和自己中意的企业“暗结芳心’了,所以要想找到优秀的毕业生,和学校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是最好的办法,让学生认知企业,也让企业发现学生。

二、管理人员应自我培养为主,招聘为辅

不能一朝被绳咬,十年怕井绳,如果每一家物业企业都把培养人才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做的话,那相信不出三年,物业行业便将人才济济,不能怕培养出来会跳槽就不培养,无论怎样,总归是物业行业多了一个人才。招聘应本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而不是最好的才合适。招聘首先看重德,能力欠缺不要紧,略加培养就可以担当重任。新鲜血液注入新的活力,自我培养奠定企业发展基础,两者缺一不可。

三、跨行业招聘

很多人说管理是互通的,很对。其实,我个人认为,服务也是互通的,像餐饮、酒店、物流等很多行业的人员转行干物业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招聘不妨放开眼光。

四、跨区域招聘

其实,八零至九零这一阶段的人数并不少,没有稳定工作的也大有人在,就济南而言,和山东的其他一些地市相比,还是有招聘优势的,现在,物业行业的整体信誉度高是公认的,很少听说有物业公司拖欠员工工资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农村。而且是其他地市的农村,这将是我们规模和长期、持续招聘最有效的途径(重要一点,一定要管吃管住)。

五、稳定,稳定,还是稳定

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队伍首先自己要稳定,这样才能有精力、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自己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开疆拓壤”、创造辉煌!

(作者单位:济南美嘉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下载对渎职犯罪发现难的思考(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渎职犯罪发现难的思考(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物业管理人员招聘难的一点思考

    对物业服务人员招聘难的一点思考 文/邓从宝 当前,不仅济南,山东乃至全国都出现了物业服务人员招聘难的情况,这种招聘困难是针对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中高层管理人员到各部门的......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本文从大学生、高校......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近几年来,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突然发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200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60%左右, 昔日被......

    由两起农村护林员渎职犯罪引发的思考

    由两起农村护林员渎职犯罪引发的思考 从2009年至今,镇安法院先后审理了三起涉林渎职犯罪案件,其中今年两起为农村护林员渎职犯罪,涉林渎职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农村护林员渎职犯......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筹资难问题的思考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医疗健康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难、看......

    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思考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点思考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

    对农民工讨薪难及劳动监察执法的几点思考(范文)

    对农民工讨薪难及劳动监察执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进城务工民工的工资支付情况,劳动保障行政机构加大了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检查和监察工作,但是拖欠农民工工资......

    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难

    农民工返乡创业难,办事难,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农民工的地位仍然没有提高,仍然是社会中绝对的弱势群体。也说明了政府对农民工的关心不够,许多还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许多相应的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