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文格与人格(大全)

时间:2019-05-14 02:4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朱自清文格与人格(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朱自清文格与人格(大全)》。

第一篇:朱自清文格与人格(大全)

朱自清文格与人格

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朱自清的散文名篇 《背影》、《荷塘月色》等被选为教材,广为传颂。毛泽东同志曾热烈赞扬朱自清 “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同时也是教育家、学者的朱自清,对人对己都严格要求,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止于至善。其崇高的人格和清新优美的文风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1916年于两淮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因家庭变故,为节省费用,1917年改名自清考入北大哲学系。他刻苦攻读,3年内修完学分,1920年5月提前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毕业后历任江浙一带几所学校的国文教员。1925年秋到清华学校大学部任教授。1932年9月起,长期担任中文系主任,直至1948年8月逝世。

在北大读书期间,朱自清受到“五四”精神的影响,开始文学创作,参加《新潮》学社。他性格平和中正,从来不用猛烈刺激的言词,近乎少年老成,“他一生的学问事业也奠基在这种性格”,最终形成了朱自清脚踏实地、务实求真的实干作风。

到中学教书后,针对当时某些人只知享乐、自甘颓废,朱自清写到:“我深感时日匆匆底可惜,自觉从前的错误与失败,全在只

知远处、大处,却忽略了近处、小处,时时只是做预备的工夫,时时却不曾作正经的工夫,„„所以我第一要使生活底各个过程都有它独立之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他在长诗 《毁灭》中所述:“从此我不再仰眼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别耽搁吧,走!走!走!”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一步一个脚印,这就是朱自清的实干精神。

进入清华后,朱自清剖析清华精神的本色就是实干,这与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完全一致。他在清华执教的20多年中,数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地践行着自己心中的清华精神。他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自汉字、汉语语法、经史子集、诗文、小说、歌谣以及外国历史文学,无不涉猎研究,“注意新旧文学与中外文学的融合”,并把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到教学上。他先后讲授课程有:《国文》、《中国新文学研究》、《新文艺思潮》、《中国文学批评》、《古今诗选》等。1928年朱自清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均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这一时期,朱自清的散文着力于揭示社会的黑暗、军阀的暴行和帝国主义的罪恶,对被压迫者、被损害者充满了热爱和同情,表现出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的热情、人道主义的精

神和正直诚实的性格。朱自清写得更多、也最为人们称道的则是写景抒情的篇什。这一类散文在艺术上呈现出多样而又统一的风格。记述秦淮河风光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抒写静夜里独自漫步池边的 《荷塘月色》,是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绝佳名篇。这些满贮着诗意的散文,于新异独得的观察和委婉有致的描写之中,寄寓着大革命失败后他在黑暗现实面前怅然若失的寂寥和郁闷。《背影》则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挚强烈的感情,描写了家庭遭到变故,父亲到车站送别远行的儿子这一极富情味的动人场景,“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叶圣陶《朱自清新选集序》)。朱自清以其散文的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作家。

在清华教书期间,朱自清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给很多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1998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著名记者柏生写的文章《永远怀念朱自清老师》。文章说:记得1946年,朱自清先生从昆明西南联大回北平清华大学继续任教,那两年,正好我也在清华大学读书。在文学系里,我选了朱先生的课,大约是《中国文学史》和《文学史专题研究》、《历代诗选》等课吧!先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教学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这批青年学生。当时朱先生因8年抗战中长时间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胃病时而发作,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但每次上课,他仍然认真备课写讲义,课堂上板书一笔一画从不潦草。朱先生不仅在课堂认真讲学,课下,还同我们青年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他总是那么谦虚,对我们既循循善诱,又非常尊重我们的意见。甚至

先生自己写了文章,也常常要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学生写了读书报告或学术论文,朱先生总是认真仔细地加以批改指导,甚至一句话,一个标点,他都从不放过。至今,我还保留着朱先生用铅笔为我修改过的一篇学术论文。1947年10月中国文学系举行迎新大会,1948年元旦中国文学系在余冠英教授家里举行新年同乐晚会,朱先生都参加了,而且和同学们一起扭秧歌。朱先生对当时从解放区带进清华园里的秧歌,十分感兴趣,他非常有兴致地挤在我们男女同学的队伍里,进三步退一步地舞起来,而且学习得最认真。当时朱先生虽然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但他那种向青年人、向新时代学习的认真严肃态度,令我们十分感动和敬佩。

朱先生在清华这段时间,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是极为亲密融洽的,他既是我们的严师,又是我们的慈父。在学生身上,他花费了多少心血啊!虽然朱先生的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但仍强忍着病痛,为我们上课,阅改论文报告,而且对我们学生运动表现得越来越积极支持了。我们学生举办的各种文艺、诗歌晚会,朱先生总是高兴地来参加,而且会上还发表了受到学生热烈欢迎的讲话。

在办学方针上,朱先生也很有自己的见解。在朱先生的主持下,中国文学系制定了用新的观点研究旧时代文学、开创新时代文学的办系方向。朱先生自己不论在古典文学、新文学以及文学批评、语文教学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据其家人回忆,为了教好古诗词,朱自清下苦功夫把大量诗词背下来,连每天早上如厕也要求自己背会一两首;而且还下“笨功

夫”,拜一位老先生为师,从逐句换字的拟古做起,学习写作旧体诗词。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况味,才能讲好课,教好学生。他讲课以认真严格,一丝不苟而闻名。据季镇淮回忆,他上朱自清的“文辞研究”课,班上只有两人听课,但朱自清仍如平常一样讲授,不只从不缺课,而且照样做报告和考试。

朱自清在 《论自己》文中提到:“穷有穷干,苦有苦干;世界那么大,凭自己的身手,哪儿就打不开一条路?”“力量不够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要做到“相信自己,靠自己,随时随地尽自己的一份儿往最好里做去”,充分诠释了这种实干加苦干的精神。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1938年3月到昆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不顾生活清贫,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的倒行逆施,特别是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害,都使他震动和悲愤;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终于成为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6月,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朱自清在拒绝“美援”和“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名。虽然明知道此举对自己的家庭影响甚大,但他毫无迟疑。他认为“此虽只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而当时,严重的胃病已经把他折磨得极度衰弱,形销骨立,体重也只有38公斤,亟需营养,一个多月后他就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去世前两天,病情恶化,但他神智还清楚,还叮嘱家人他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的配售面粉。毛泽东高度赞扬了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民族气节。

在清华20余年执教生涯中,朱自清先生所言这种脚踏实地的、求真实干的清华精神,贯穿始终。这种实干精神也始终在清华学子中代代传承。

第二篇:公 文 格 式

公 文 格 式

一、概念:

公文格式:公文的规格样式。主要分为体裁格式、文面格式(行文格式)、文字格式。在这里讲的主要是公文的行文格式。

二、公文的行文分类:

1、按行文方向分(按主送单位分):

(1)上行文:下级向上级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2)下行文:上级向所属的下级的行文。如,决定、通知、通报、批复、会议纪要等。

(3)平行文:指同级或没有隶属关系的单位之间的行文。如,函等。

2、其他类:

(1)可按时限分:如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常规公文;(2)按机密程度分:绝密、机密、秘密公文。

三、公文的一般格式

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党的机关公文格式分为版头部分、主体部分和文尾部分三个部分;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个部分。

(一)版头部分

公文版头亦称眉首,一般是指首页大红横线以上的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件头的大红线以上的部分。一般占首页的1/3到2/5,并用红横线(党的机关在红横线中嵌一颗红五星)分割版头与主体部分。我局党的公 文版头采用发文机关全称加括号标明文种,并在红横线中嵌一颗红五星,分割版头与主体部分,占首页的2/5;我局行政公文版头采用发文机关全称,用红横线分割版头与主体部分,上行文版头占首页的3/5,下行文版头占首页的2/5。

公文版头的组成要素

1、文件名称。公文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简称加“文件”二字(或者加括号标明文种)组成。

2、发文字号。发文字号亦称文号,是公文制发机关按发文顺序编列的公文代号,主要作用是便于对公文的统计、查询和引用。发文字号机关代字、年份、顺序号,置于文件名称之下,横线中央之上。发文年份用公元纪年全称,由4个阿拉伯数字组成,括于“[ ]”内,置于发文机关代字之后,发文顺序号之前。发文顺序号应用“1,2,3,4¨¨号排列”,不应用“01”号、“02号”排列,以便引用和查询。如“国办发[2003]2号”,国办发是国务院办公厅机关代字,“[2003]”是年份,“2号”是文件的顺序号。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字标识。

3、签发人。上报的公文即上行文应在发文字号右侧标注“签发人”。如“签发人:×××”。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后标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签发人居右空1字。

4、秘密等级。文件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密级划分由发文机关根据《保密法》及有关规定确定。

5、紧急程度。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可分为特急、急件二种。

6、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

(二)主体部分

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时间、印章等要素。

1、标题。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公文主题、文种三部份组成。位于发文字号和红横线下方空一行居中排列。用加粗2号宋体字标识。公文标题中的三个组成部分,亦称“三要素”。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发文机关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主题是“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文种是“意见”。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其中某项。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省略了发文机关,只有主题和文种二个要素。公文标题排列要做到合理、端庄、醒目、美观,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2、主送机关。主送机关亦称文件抬头,是受理公文的机关。主送机关一般应在标题的左下方空一行居式顶格用3号彷宋体字书写。

3、正文。正文是公文的核心,是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位于主送机关或标题的下方空一行书写,每自然段空二字,除小标题外,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书写。

正文的小标题一般可分为三级。一级小标题用3号黑体字(不加粗)或用3号宋体字(加粗)标识;二级小标题用3号楷体字(加粗)标识;三级小标题用3号仿宋体字(加粗)标识。

4、附件。附件是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之下、文件落款之上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附件的标识应在正文下方另起一行左空二字书写“附件”,后标冒号,冒号后书写附件名称。有多个附件的应标明“附件1”、“附件2”¨¨。具体的附件材料应置于主件之后一起装订。

5、发文机关署名。发文机关署名应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位于正文的右下方,一般与正文的末行空三行。行政公文一般不署发文机关名称,用加盖公章代替。

6、成文时间。成文时间指公文的生效日期。成文时间应署明年、月、日全称,位于发文机关的右下方,右空二字。

党的公文成文时间,用阿拉伯数书写年月日。如“1989年7月1日”。成文时间的第一个阿拉伯数应与发文机关署名的第三个字对齐。

行政公文成文时间用中文汉字书写年月日。如“二OO三年六月九日”。其中“零”写为“O”。

7、印章。公文发文机关的用印,是发文生效的凭证,亦表示发机关对该文负责。加盖印章应端正、清晰,不压正文,下压成文时间,章印应用红色。

(三)文尾部分

公文的文尾是指公文的末页的尾部,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时间和印发份数等要素。

1、主题词。主题词用于揭示公文内容,便于公文检索查询的规范化词。它是由反映公文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成。公文的主题词由最高主管机关负责制定和发布。主题词分别按中央办公厅编制的《公文主题词表》和国务院办公厅编制的《国务院主题词表》规定标识。

主题词位于抄送机关上方,用横线与抄送机关相隔,“主题词”三个字居左顶格,用3号黑体字(加粗)标识,后标冒号;冒号后的词目用3号宋体字(加粗),每个词目之间应空一字。

2、抄送机关。是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的上级、下级和不相隶属机关。

抄送机关位于主题词下方,用横线与印制版记相隔,“抄送”居左空一 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后标冒号;冒号后是抄送机关,有多个抄送机关时,每个抄送机关之间应标逗号,在最后的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位于抄送机关横线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印发机关居左空一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印发时间居右空一字。印发时间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标识。如2003年5月16日印发。

4、印发份数。是文尾的最后一行,位于印发时间横线之下居右空一字。党的公文印发份数应加圆括号。如(共印36份)。

四、公文用纸与排版规格

1、公文用纸。党的公文用纸采用16开白纸,幅面尺寸为260mm×184mm;行政公文用纸采用A4白纸,幅面尺寸为297mm×210mm。

2、排版规格。党的公文一般每面排20行,每行排26个字;行政公文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28个字。行间距为单倍行间距,字符间距为标准间距。

3、公文中图文的颜色。除版头外,未作特殊说明公文中图文字的颜色均为黑色。

关于印发文件的格式

公文种类与写法

什么是公文: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所制作的文件。作者是依法成立的组织。

作用:领导与指导作用、联系知照作用、宣传教育作用、凭证依据作用。

公文的种类就是文件的体裁,即文种。公文种类主要有18种,如决议、决定、指示、命令、公告、通知、通报、公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办法、意见、会议纪要。

下面就我们常用的几类文种讨论一下:

一、通知

(一)概念。主要用于发布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周知的事项。通常可分为指挥性通知、转发性通知、知照性通知三大类

通知既带有指挥性又带有知照性,既可下行又可平行。从实际看,指挥性通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二)特点。运用广泛、功能灵活、较强的时效

(三)写法要求。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指挥性通知的结构与写法。这类通知主要用于向下级机关、部门、单位部署工作,作出指示、规定等事项。因适用于经常性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广泛运用,使用频率最高。指挥性通知正文一般由原由、事项、要求三部分组成。

1、原由。原由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交待制发通知的依据及行文的目的,然后用过渡语转入通知的事项部分。

2、事项。主要包括部署工作任务,阐明工作的原则、意见、措施和注意的问题等。这部分内容是重点,要明确、具体,便于下级操作执行。一般采取分段分条列项叙述,最后转入要求部分。

3、要求。一般采用提出要求式结尾

二、决定

(一)概念。决定是指党政机关用来部署重要工作、采取重大行动、解决重要问题、决策重要事项、对贡献进行表彰奖励等的公文文种。一般分为部署性决定、知照性决定、奖惩性决定。

(二)特点。指令性、广泛性、单一性(内容)。

(三)写法要求。有些决定与其他规范性公文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是:一是决定没有主送单位;二是决定时间用括号在标题之下。如表彰决定、会议决定等。

决定的正文一般由决定的依据、决定的事项、结语三部分组成。

1、决定的依据。即作出决定的根据、原因、目的、意义等。这部分内容可详可略,视不同种类的决定而定。如指挥性决定,需要充分阐述其原由,文字长一些。有的甚至要分段论述;而知照性的决定,可以略写原由,比如表彰决定,只须用高度概括的笔法点明被表彰对象的突出特点及其蕴含的意义即可。

2、决定的事项。即决定主体部分,要写清楚决定的具体内容。通常采 取二种表达形式:

(1)整段式。即全文不分段,一笔到底。这种形式适用于内容单一,文字较少的决定。

(2)分条列项式。即把决定中涉及到的若干问题,按照主次列成若干条项,并用数码标出,将每条的中心容归纳成小标题。这种写法,不仅层次清晰,而且条项的内容突出、明确,适用于涉及具体事项较多的决定。

三、办法(规定)

(一)概念。办法是为贯彻执行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解决某项具体工作或专门问题而提出的办法和措施,并要求所属部门和下级执行的法规性公文。

(二)特点。广泛性、使用频率高、措施具体、约束力强。一般需通过公文的其他文种发布

(三)写法要求。办法的正文由总则、分则、和附则构成,也有的由原由、规定、结尾三部分构成。

1、总则(原由)。说明制定办法的目的(重要性或工作现状)、依据、适用原则和范围。通常用简洁的语言以条款形式来表述,但也有用分段来表述的。

2、分则(规定)。这是办法的实质内容,既包括具体的规范要求和执行的依据,也包括具体的约束措施。

3、附则(结尾)。说明执行的要求,交代实施的日期,可以分段形式表述,也可单列一条文在最后。

规定一般采用列章分条形式,但多数是分条到底。

四、意见

(一)概念。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用于表明对某项工作的看法、主张、阐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工作方法,提出做好该项工作的要求。通常可分为指示性意见、计划性意见、建议性意见。

(二)特点。行文灵活、作用上具有指导性和建议性

(三)写法要求。通常由概述和分述两部分组成。

1、概述。内容大体包括制作意见的目的、依据、意义等。要求明确而具体地陈述提出意见的目的、依据和意义。

2、分述。即以条款形式,具体翔实地陈述所提出的意见,包括实施要求或措施、办法。

五、报告

(一)概念。报告是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及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一种上行公文。一般可分为情况报告、工作报告、建议报告、答复报告。

(二)特点。单向性、表述的陈述性。

(三)写法要求。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一般先总述前一段的工作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发文的依据。

2、主体。写报告的内容是重点,如果内容庞杂,可采用条款式。如果是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的报告,应写明事情的经过、原因和结果;如果是侧重总结经验,就要对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是工作汇报,应写明工作完成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 题、经验和教训,也可简单地交待下一步工作安排或打算;如果是报告某一事故或事件,就要写清发生事故或事件的时间、地点、单位,涉及的人员,事故的详细情况或事件的经过,造成的后果或影响,还要分析主观和客观原因,最后写明处理情况或提出处理意见;如果是根据上级的询问作出的答复报告,一般按询问的内容作答即可。

3、结尾。常用“特此报告”等惯用语结束全文。

报告在组织材料和具体表述上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有详有略,不能平分秋色。内容要实事求是,叙述情况与提出意见要相统一。报告行文要简约,结构要紧凑,直接表述,条理清楚,尽可能把报告写短。局部的、无典型意义的事例和经验尽量少写或不写。

六、请示

(一)概念。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指示工作、解释问题或批准某种要求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请示的事项主要是对上级某些规范性文件中的政策界限把握不准,或者是本机关无权决定而必须办理的,或者是有权决定但难以把握和处理的等等。请示一般可分为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请求帮助的请示、请求批转的请示。

(二)特点。具有针对性、单一性、时效性和呈批性等特点

(三)写法要求。请示的正文一般由请示的目的或原因,请示的具体事项及要求,结语三部分内容组成。

1、目的或原因。它是请示的依据和出发点,是能否得到满意批复的关键,因此一定要写得理由充分,具有说服力。

2、具体事项及要求。它是行文的落脚点,有什么就写什么,要明确、具体,一目了然,易于上级决策、叛断。

3、结语。要简短,一般都是“以上请示妥否(可否、是否妥当),请批复(批示、批准)”等语。

请示必须一文一事;请示不要多头请示,根据内容只报一个上级机关;请示一般不能越级;请示一般不得直接送领导个人(除了领导交办的事外)。

(四)请示与报告的区别。请示与报告都属于上行文,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不能混淆使用,在形式上请示不要与报告合用,报告中夹带请示。

1、行文时间不同。请示的事项是要等上级批准后才能处理实施,必须事前行文,不允许“先斩后奏”。报告所涉及的事项大都是过去的或正在进行中的,可以事后行文,也可事中行文。

2、行文的目的和作用不同。请示的目的在于请求上级指示或帮助解决,为上级批复提供依据;报告的目的是向上级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为上级提供信息、掌握情况和经验教训,不要求直接批复。

3、内容和结构不同。请示内容单一,一文一事,有明确的请示事项,行文结构上请示起因、请示事项、请示结语缺一不可。报告内容相对复杂,可以一文多事,结构上不强求一律。

4、上级机关处理方法不一样。请示要求上级批示、批复和办理。报告一般情况下是作为阅件处理的。因此,如果混淆在一起,会给公文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容易误时误事。

七、通报

(一)概念。通报是一种用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公文。一般可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传达性通报。

(二)特点。具有典型性、时效性。

(三)写法要求。一般按通报缘由、通报事项和决定要求等内容及其顺序进行框架设计和安排材料。

1、通报缘由。在正文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出全文的主题,勾出一个总体轮廓。如果是传达上级重要精神的通报,要概括介绍重要精神的来源和内容。如果是表彰通报或批评通报,要交待出单位或人物的基本情况,表明发文机关的基本态度。

2、通报事项。它是通报全文的重点和核心,应写明需要表彰或批评和需要传达的重要政策精神的事实。开门见山、简明具体地交待事情的经过、主要情节与结果。并在写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事情发生的背景、主客观原因,进而提炼出经验或教训。

3、决定要求。表彰和批评性的通报,应写明组织结论与予以表彰或处理的决定,同时提出对表彰或批评对象的希望、要求。在批评性通报的结尾处通常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的措施或规定。

通报的事例应新颖典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人与事;材料要真实、准确,选择材料时应特别慎重,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核实,力求通报准确无误;定位要准确,做到是非清楚,褒贬得当,使通报作出的分析和决定切合实际;语言色彩应用得当,做语言色彩与客观事实相协调,对褒奖性事项赞美而不失庄重,对惩戒性事项严厉而不耸人听闻;及时快捷。制发通报必须不误时机,否则就会失去通报的价值。

八、批复

(一)概念。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

(二)特点。具有被动性、针对性、鲜明性、实践性。

(三)写法要求。批复一般比较简短、明确,格式也比较固定。其内容包括两项:批复依据和批复意见。有的还带批复要求。

1、批复依据。即告知请示收到情况。一般就是批复正文的开头,极其简要地引叙来文的请示事项,或者引叙来文的标题、文号,作为批复的依据。

2、批复意见。即对请示的问题作出解答或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作若干指示,指明应注意的问题。

3、批复要求。是批复的嘱咐和希望。

结束时,一般用“特此批复”或“此复”作结束语。

批复必须把情况和问题搞清楚,必要时还要调查研究,有根据地表示同意和不同意的明确答复;观点明确,态度明朗,不能模棱两可,批复时,态度要恳、明朗、直截了当,不可含糊推诿;措辞要庄重、周密、准确;不要使用不确定,甚至含义不清的词语。

九、会议纪要

(一)概念。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记录和会议文件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加工整理而成的,反映会议基本情况和精神的纪实性公文。

(二)特点。具有综合性、指导性、备考性等特点。

(三)写法要求。会议纪要一般分两大部分。开头部分和纪要的中心部分。

1、开头部分。应写明会议概况,包括会议进行的时间、地点、届次、组织者、出席和列席人员名单、主持人、会议议程和进行情况以及对会议 的总体评价等。

2、中心部分。反映会议的主要精神、讨论意见和议决事项等。会议纪要可以采用集中概述法,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的基本情况,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有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的阐述和说明。分项叙述法,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加上标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发言提要法,把会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发言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容,分别加以阐述说明。

十、函

(一)概念。用于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公文。函是公文中的平行文。

(二)特点。具有平等和沟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单一性和实用性。

(三)写法要求。函主要分发函缘由、事项、希望请求三个部分。

1、发函缘由。主要用来说明发函的根据、目的、原因等。如果是复函,则要先引用对方来函的标题、发文字号,然后再交代根据,说明缘由。

2、事项。这是函的主体部分,予以表述有关某项工作展开商洽、有关某一事件提出询问或作出答复、有关事项提请批准等主要内容。

3、希望请求。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求,或希望对方给予支持和帮助,或希望对方给予合作,或请求对方提供情况,或请求对方给予批准等。最后,另起一行以“特此函商”、“特此函告”、“特此函询”、“请即复函”、“特此函复”等作结束语。

函的写作要注意用语的分寸,因是平行文,语言要平和礼貌。

第三篇:公 文 格 式

公 文 格 式

一、公文格式

公文由版头、发文字号、标题、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组成。

(一)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或者加括号标明文种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

(二)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和发文顺序号组成,标注于版头下空2行,用4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要标全称,发文采用公元纪年全称,用六角括号“〔〕”括上;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普发性公文发文字号标注于版头下方、横线之上居中位置;函件的发文字号可标注于机关名称及横线下方位置。

(三)横隔线。隔开公文版头与行文部分的横线。有固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由两侧宽同版心的红色横线组成;无固定版头的一般函件为一条红线,中间不加五角星。横隔线位于下沿25毫米处。

(四)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和文种组成,位于红色反线下空2行(如标题行数多,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红色反线下可空1行或不空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1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除上行文外,一般应当标明发文单位。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使用联署机关名称时,标题中可省略发文机关。

(五)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位于标题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格,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公文首页正文文字应不少于2行。文中如有小标题号“一、二、三……”用三号黑体;“

(一)(二)

(三)……”用三号仿宋体加粗字,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页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行间距一般设置“固定值”28磅。

批转(转发、印发)……通知,通知正文用三号楷体字,被批转(转发、印发)文件用三号仿宋体字。

附模板如下:

……总结

(正文标题: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居中排列)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一级小标题,黑体三号,两端对齐,首行空两格或两字为准,一级标题后不应跟正文,应另起一段。)

…………………………………………………………………………(正文,仿宋,三号,常规,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二级小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括号后不能跟标点符号。二级标题后不应跟正文,应另起一段。)

…………………………………………………………………………

1、以民族团结为中心,加强思想教育……(三级小标题,楷体三号加粗,三级标题后可跟正文,不用另起一行)

…………………………………………………………………………

(1)或①结对子活动丰富多采……(四级小标题,仿宋,三号,四级标题后可跟正文,不用另起一行)……………………

…………………………。

xxxxxxxxxx 二○一

****年**月**日

(六)附件。公文附件,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或参考材料,是公文的组成部分。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之后、发文机关署名之前(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说明,即“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附件如有序号应使用阿拉伯数码标注(如附件:1.XXXX),然后标附件名称,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如附件

1、附件2),左空1字用4号宋体字。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有序号的还需标序号)。也可在正文中涉及附件内容处,标注“(见附件)”或“(附后)”。由两件及两件以上附件时,应在附件名称前按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表明顺序号。附件名称后不标标点符号。附件标题用二号宋体字,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字。

(七)发文机关署名。应当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标注于正文后空1行右空3个字的位置,字用3号仿宋体字。正文末叶无空间署名时,可另加空白页标注,并在该页第2行左空2个字表明“(此页无正文)”。

(八)成文日期。一般署会议通过或者领导人签发日期,联合行文,署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特殊情况署印发日期。成文日期应当写明年、月、日,位于发文机关右下方,用汉字标全,“零”写为“○”。“1月”不能写“元月”,成文时间居右空4字格,字用3号仿宋体字。成文时间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单位负责人的签发时间为准。决议、决定、意见、条例、规定等不标明主送机关的公文,成文日期加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居中位置。意见、规定等以通知形式印发时,属于本机关名义的行文,不属成文日期。

(九)印章。除有固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无主送机关的公文和会议纪要外,公文一律加盖发文机关印章。用印要上不压正文,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联合行文需盖印时,分别在并列平行的联署机关名称位置盖印。

(十)印发传达范围。一般用于向下普发及无主送机关的公文。标注主送机关的公文,印发传达范围加圆括号标注于成文日期下空1行左空2个字位置;无主送机关的公文加圆括号标注于正文后下空1行左空2个字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

(十一)主题词。位于抄送机关上方。“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主题词按《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为准标注,由类别、类属和文种组成,主题词的词目一般在5个以内,每组不超过5个字。

主题词由反应公文内容、公文主题及公文种类的词组成。《公文主题词表》中未涉及的词,可根据内容自定后加“△”。排列顺序应内容在前形式在后,整体在前部分在后。

(十二)抄送机关。抄送机关名称标注于主题词下一行,左空1字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单位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单位后标句号。标注按上级、平级、下级和党、政、军、群的顺序,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置于最后一行。

(十三)印制版记。由公文印发机关名称、印发日期和份数组成,位于公文末页下端。版记中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黑色反线,宽度同版心。用3号宋体字。印发单位左空1字格,印发时间右空1字格。印发时间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十四)页码。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处。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与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识页码。

二、纸张要求

公文的汉字从左至右横排。公文用纸幅面规格可采用国际A4型纸,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纸张定量为60g/m2~80g/m2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纸张白度为85%~90%,横向耐折度大于或等于15次,不透明度大于或等于85%,PH值为7.5~9.5。纸的页边和版心尺寸为: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地脚(下白边)为:35mm±1mm”,翻口(右白边)为:25mm±1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

第四篇:《人间失格》映射的人格面具

摘 要: 《人间失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绝笔之作,具有自传属性,作者将自我映射于主人公大庭叶藏身上。叶藏从小便洞悉人类世界社交的虚伪与欺诈,为求与外界建立联系和自保,便一直隐藏真实内心戴着面具生活。但是人格面具必定会与真实个性冲突,造成个体的压抑与痛苦,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 太宰治 人格面具 《人间失格》

太宰治(1909-1948),日本小说家,与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齐名,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主要作家之一。本名津岛修治,太宰治是其笔名。太宰治自幼便显露出艺术天赋,中学阶段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至三十九岁离世,在不满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多部作品,皆为经典。中篇小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绝笔之作,全书由作者序言、后记以及主人公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了主角从孩提时代直至中年时期的生命历程。叶藏认为人类的生活难以捉摸,充斥着虚伪的面孔和实用功利价值取向,为了能够安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只能戴着面具生活,用搞笑形式也就是丑角精神的演绎来谋求与外界的和谐一致。但长期心里苦闷与压抑促使他寻求释放的途径与方式,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酗酒、在女性身上找寻爱与依赖、自杀、服用药物,最终种种所为却使得他变成了他人眼中的“狂人”,丧失了为人的资格。太宰治完成该部作品之后,便投水自尽,以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自传性作品,这篇小说映射着作者的影子。本文以这篇自传性极强的小说《人间失格》作为研究模本,借由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分析主人公大庭叶藏(或者说作者太宰治)短暂的人生历程和内心体验,进而探讨人个体性实现与现代社会群体规则之间的关系这一学术话题。

一、作者的自我映射

之所以说这篇小说是太宰治的自传性作品,首先是因为其所采用的“私小说”形式。久米正雄对私小说进行了界定,其中最显著的特质是作者将自己毫无掩饰地、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人间失格》全篇都在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自我告白的方式讲述主人公(也可以说是作者太宰治)对生活的不安和生存中浓郁的危机感。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和自我告白可以让读者轻松地进入到作品之中,但也会将主人公和作者的内心世界重叠。主人公是太宰治剖析内心世界的载体,其人生轨迹也是其思想发展的轨迹。

其次,主人公大庭叶藏和太宰治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太宰治出身于津轻地区首屈一指的地主之家,富有而粗鄙。其父津岛原右卫门在政商两界均有一定建树,曾任众议院议员、贵族院议员,并垄断着津轻的银行和铁路,而其母体弱多病,太宰治是在叔母和保姆抚养照看下长大的。父亲忙碌无暇照看孩子,母亲体弱无力照看孩子,再加之太宰治是家里的第六个儿子,作者从小便敏感多思,常常感到一种被世界抛弃了的悲哀,只能独自生活在孤独寂寞的世界里,不能与现实社会和他人发生有机的联系。主人公叶藏也同样生长在不愁吃穿的富贵人家,从幼小时起,就常常被人们称之为幸福之人,可是他却总觉得自己深陷于地狱之中。之后叶藏在中学时代远赴他乡求学,后遵从父命考入东京的高中,在浮华伪善的帝都,渐渐明白了酒、香烟和妓女乃是能帮助他暂时忘却对人恐惧的绝妙手段,因此大受女性欢迎。主人公的这些经历都可以在作者身上找到相似的对应。

无论是主人公还是作者都成了“同志”,加入了共产主义运动。但是并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信仰使其折服,而是革命运动的外壳更符合其口味,破坏自己、灭亡自己、全面批判现实社会都应和了作者的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太宰治没有成为一个革命家的原因。他投入运动的方式是成为批判的对象、成为叛徒,以此为新的时代、为他人尽自己作为破灭者的努力,进而最终得到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而非是迎来一个全面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正源于此,同志和运动在主人公叶藏的生活中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除此之外,就连自杀的地点与相关细节,主人公也与作者相重叠。第一次实践自杀是与银座酒吧女招待一起投河,结果女招待死亡,“我”却活了下来,之后“我”又多次尝试用安眠药结束生命。

除了经历与过往的重叠与相似之外,两个人最一致的地方是其内心世界一直存在的惶恐不安,以及为了避免成为异类而采取的戴面具方式,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屈从于外界的法则,只为了能够与现实世界和他人发生有机的联系。掩饰自我而呈现出的这副面具即是荣格所谓的“人格面具”。

二、人格面具的呈现

荣格在《心理类型》一书中提出,人格面具源自古代演员所戴的面具,即为个体适应外界而隐藏真实个性以将最好的特质呈现给外界的工具,主要强调个体在戴面具的过程中所引致的内外不一致的非单一性。个体为迎合外在世界不得不强迫自己戴上一副违背己身心意的人格面具,那么可想而知,其内在意愿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差距甚是不同,但是无论是内在意愿还是外在表现都是个体的个性展现,差别在于前者是个体的真实个性,而后者是个体违背真实意愿而假装出来的个性。个体要兼顾内在个性与外在个性的共存性,意味着个体的内在与外在之间多少会产生不一致,即人格面具指示个体在适应外在世界时,不得不舍弃其内在意愿,以便与外在世界的准则保持一致,则人格面具使个体在表现自己时产生冲突性。

《人间失格》序言中就描写了主人公的三张照片,分别对应主人公的幼年时代、学生时代和青年时期,所得的评价是“从没看到过哪个孩子的表情有如此诡异”、“从没有看到过如此怪异的英俊青年”、“从没有见到过像他这样诡异的脸”。之所以用“怪异”、“诡异”这种词汇来评价叶藏,是因为这个人身上没有透露出生气,没有半点那种活生生的人的充实感。这是一个为了迎合外在世界强迫自己戴上人格面具的形象,小小的孩童在照相的时候竟然攥着拳头微笑,所谓的微笑只是往脸上挤满了丑陋的皱纹而已。书中有多处细节可以看出叶藏呈现给众人与外在世界的是违背其真实意愿而假装出来的个性。有一年炎炎夏日,叶藏故意在浴袍里套了一件鲜红的毛衣,然后在家人面前走来走去,惹得他们捧腹大笑。之后主人公就进行了内心独白,说自己无论怎么说都不是那种不知冷热、以至于会在大热天里裹着毛衣四处乱窜的怪人。明明内心是不情愿的,可为了能够与外界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我”只能隐藏自己真实人格拼命地搞笑。慢慢地,主人公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具有乐天外表专事搞笑的畸形人,而将精神上的不安、不满与过度忧思都深藏起来。他会为了迎合父亲的意思讨其高兴而向父亲索要自己根本不喜欢的狮子面具,因为父亲期待给他这份礼物;他也会故意在火车通道上的痰盂里大胆地撒尿,只为了炫耀小孩子的天真无邪。然而事实上,“我”的本性与所呈现的面具效果是截然相反的。小说中自我告白的剖露展示的是主人公无尽的痛苦与绝望。“对人感到过分恐惧”,“教室、宿舍不啻被扭曲了性欲的垃圾堆”,“我会对售票员犯怵,根本无法独自在东京街头漫步”,“我一直过着地狱般的生活”,类似的句子充斥于作品之中。人格面具毕竟是个人违背真实心意伪装出来的个性,这种伪装个性必然会与真实个性产生冲突,这种冲突性与不一致会导致自我内心压抑和痛苦,同时也易被他人窥见。叶藏的面具把戏被人看穿了两次,一次是在上体操课练习单杠的时候,他用一本正经的表情纵身一跃,结果一屁股摔在了沙地上,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本来这是一次预先计划好的失败,但被同学竹一戳破是故意的。自此之后,主人公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第二次是在警察局接受检察官的审讯,叶藏希望借由夸张的假咳作为一种筹码引起他人同情,好讨价还价,但是当检察官微笑着质疑“你是在真咳吗”时,“我”顿时宁愿接受被判处十年牢狱之刑的惩罚。

既然偏离本真的人格面具让叶藏如此痛苦与不安,他为什么要执著地戴着它呢?荣格认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个体习惯性以社会标准为导向作个人选择。这也是通常所说的社会因素,具化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叶藏在小的时候就目睹了人与人之间的虚伪,他的父亲在镇上发表演说,所有与父亲亲近的人悉数到场,演讲结束后大肆品头论足,可是当面对父亲时,竟然换成由衷的喜悦笑脸表示祝贺。还有一个微小的事例,主人公初中寄宿的主人家有个小女儿节子,经常会带朋友来他的房间玩耍,每当朋友们离去,节子必然会对朋友的不是大肆数落一番。相互欺骗的双方,貌似并没有觉察到对方的欺骗,竟可以相安无事地自在相处,这真是神奇。人与人之间彼此欺骗,却纯洁开朗而充满信心地活着。类似的例子充斥于叶藏的生活环境之中。甚至连叶藏的父母也不时向他展示出他们令人不解的部分,家庭关系是社会中最亲密最不需隐藏的关系,若连家庭关系皆是如此,更遑论与他者的关系。整个社会皆是这种相处模式,若想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主人公就只能同样戴上虚伪的面具,但又因为内心不能认同这种处事原则而格外痛苦。

人格面具除了包含人与人这个层面之外,还涉及人与自我这个层面。个体之所以会遭受痛苦,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表现为个体的自我不明确。小说中叶藏一直遭受着他人的侵犯,可是他却没有一点反抗之心,甚至还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符合对方心意而倍感惶恐与不安。主人公在孩童时期就已在男女佣人的教唆下做出了可悲的丑事,并遭到了他们的侵犯。主人公面对这种最卑劣最丑恶的罪行,只能默默地忍受、软弱地苦笑,放弃了诉之于人的妄想。因为“诉之于人就是枉费心机”①。荣格指出,个体的特征不是普遍性和规律性,而是独特性,他更提醒到,如果一个人不遵从他自己的法则,因而不能获得人格,那他将无法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可是主人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一直在迎合他人的需要,而忽视内心的声音。甚至在遭受攻击和屈辱时连当面质问和责怪的勇气都没有,只能在不眠之夜席卷而来的时候呜呜呻吟。叶藏这样的屈从于外界屈从于他人除了对社会的恐惧与绝望之外,也和日本式的行事风格及贯穿生活的精神“和”有关。“和”之背后包含两种异常可怕的特质,即软弱和暴戾。叶藏的屈从也是太宰治的软弱,就软弱者本身来讲,生活抑或活下去都是艰难的,那些支撑生命的东西必须也只能仰仗周围的给予。这个世界是荒谬怪诞的,人往往无法得偿所愿,生活在这个古怪圈子里的软弱者所受到的只能是日复一日的无可奈何的痛苦,也无怪乎叶藏在未满二十七岁时便头发花白,被视为四十岁有余。

三、救赎之路与人间失格

人格面具的佩戴是以个体刻意隐藏真实个性、舍去个人意愿为前提的,那么真实自我的疏放途径在哪里呢?叶藏沉浸在酒精、香烟、吗啡中,以此来麻醉真实的自我,借此暂时忘却对人的恐惧。为了能够在世间得到救赎,主人公迫切地向女性寻求缺失的母爱。太宰治在回忆时说道,因为自小由乳母喂养、姨娘照顾长大,一直感到母爱匮乏。每当与其他女性交往时,都希求在对方身上寻求渴望已久的母爱。即使在妓院留宿,也是为了那具有母性特征的乳房而去的,并非为了寻欢作乐。太宰治认为,由绝望充斥的世界里值得追求的只有母爱,因而,女性之爱是连接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唯一一条纽带。为何作者总是选择女人而非男人一起殉情,为何主人公叶藏每遇困境都向女性寻求支援,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女性之爱使得叶藏获得内心的平静了吗?并没有。因为女人也是人群中的一员,也是他恐惧的一员,自然也是他佩戴面具需要面对的一员。

个体在建构人格面具时的基本倾向是吸纳受欢迎的特质,压抑藏匿不可接受的特质。物极必反,经年累月之下积压真实情绪,个体的健康就将付出莫大的代价,最严重的情形就是个体因为长时间的痛苦而选择自杀。叶藏就曾和银座的女招待常子一起跳进了镰仓的海里,因为这个疲惫不堪又贫穷下贱的女人让他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亲近感,都是被边缘化的社会“多余人”。之后叶藏还试图服用安眠药自杀,太宰治本人也多次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想用死来回避一切艰难困苦。既然佩戴人格面具如此痛苦,甚至决绝地步入死亡,那为什么执意不肯摘掉它呢?作者在小说中表述道,“搞笑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②。即便叶藏对人类怀有满腹恐惧,但也无法对人类彻底死心,用“丑角”面具替代真实的本性,就像小时候用“逗笑”“装模作样”等方式取悦于他人一样,力求与他人同一化,也是自己彻底他人化,以此发展成一种“丑角精神”。太宰治的“丑角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利他精神,通过这种精神反衬外界的冷漠,凸显自己的纯粹。其扮丑这种形式既可以向人类求爱,又可以包括自身的脆弱。可是这种“丑角精神”发挥的前提是封闭内心的真实声音,掩藏内心的真实自我,所以“求爱”的宣言也只是一具空壳而已。他与外在世界建立的联系是用虚假的自我而非真实的自我赢得的,是缺乏根基的、脆弱的表面联系,这也宣告了太宰治“丑角精神”的失败。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理解的可能性,作者在根本上已经否认了这一点,正因如此,他才格外珍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依赖。叶藏的妻子良子是一个由衷信赖自己并保有童贞的少女,和她在一起生活叶藏甚至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个正常人,可是就是这样甘美的日子也被人破坏了。被主人公视为朋友的堀木在看到良子被人玷污的时候没有马上出面制止,反倒去招呼叶藏来观看这场表演,从此以后,良子身上纯洁无瑕的信赖之心被全然打碎,她对谁都战战兢兢、时刻防备,叶藏过正常人生活的希望也破灭了。没有人可以信任,也没有人可以依赖。

在《原始意象与集体潜意识》中,荣格对人格面具进行了阐述:“人格面具是个人适应抑或他认为所该采用的方式以对付世界的体系。„„只是有个危险,即(人们)和其人格面具合而为一了。„„可以稍加夸张地说,人格面具实际上并非戴面具其人,但其他人甚至连自己都认为该面具即是其自己。”③最终叶藏的真实自我和人格面具融为一体,变成了一个毫无表情毫无生气的人。在小说中有多次独白,“我已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我已彻底变得不是人了”,“我已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废人”。面具取代了个体本身,个体已经失去了自我,变成了一个只为迎合外界的行尸走肉。

太宰治借由《人间失格》这部自传性作品表达对于那个冷漠虚伪的社会、对于伪善的人际关系的批判与痛斥。他通过主人公叶藏的人生经历及心路历程展示了戴着人格面具的个体最后化为非人、丧失人格的可悲命运,同时也通过作品中一个个他者的遭际指明人与人本质上的相处模式就是欺骗,真诚与信赖并不存于世间。要在这个世间如常生存,要么变成与他者一样的伪善世人,变成一个忽视内心真实声音的搞笑者,要么做一个清醒的狂人,被他人唾弃、视为异类,但无论是哪种生存方式,都已丧失为人的资格,这才是太宰治的深刻之处,也是他决绝地离开世间的真正原因。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

在路上

大学,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在这里我们能畅游知识的海洋,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们可以参加各种各类的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大学是我们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大学的好妙不可言。考上大学是每一个寒门子弟的一大目标,因为这是跳出农门的最佳办法,然而上大学的高花费也是现在许多农村家庭几乎不能承受的重担,幸运的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现在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加大,贫困子弟可以通过无偿助学贷款、助学金等许多政策优惠来解决求学路上的经济困扰。

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一名沐浴在党的光辉下的正在路上的追梦人。回望去年七月,当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是既喜又忧,喜的是十八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我又离成功近了一步;忧的是身为农民的父母不能担负我和已经大三的姐姐的上学花费。整个假期父母都在东拼西凑,为了我和姐姐下一年的学费做准备,母亲乘有空的时候到砖厂做苦力希望能给我凑点路费,父亲一年到头都在外打工。一切该做的都做了,可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笔巨额的学费依然没有凑够,我想到了借贷款,在姐姐的帮助下,我积极准备,并把自己准备的材料上交到了县教育局,经过几天的煎熬等待,我终于等到了获得贷款资格的消息,学费的解决让我松了一口气。

到川大已经快有一年半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多次感受到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爱,助学金、勤工助学、各种爱心活动等等。面对如此这般优待,我已没有后顾之忧,我积极面对生活,努力学习,积极参

加各类活动,特别是志愿者活动。因为从小到大得到了很多社会、国家对农村学生的帮助,如今的我只能做点力所能及的是来回报社会。我在感恩的同时也时刻反省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充实和完善所学知识结构,以争做榜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在大学里被党组织接收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

接受国家资助的我更懂得珍惜。当拿到资助金发时,我的内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国家的资助对于我们这样的贫困子弟而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和学校对我们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使我们变得更加自信、自立、自强。作为受助贫困生的我真的非常感谢国家的助学政策,是它让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希望,它就像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我的生命充满希望与活力。除了感恩与感谢,我想不出来更好的言辞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

金钱有价,党情无价。我已无法用语言形容我心中的那份对国家,对党,对老师,对父母,对同学、对朋友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感激之情,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感激伟大祖国的美好和谐的政策,感激国家资助政策为我们带来的帮助,感谢那些给予别人帮助却不图回报的人们。你们将引领我们成长,开创辉煌。

高材一班 罗本升

2013-10-20

下载朱自清文格与人格(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朱自清文格与人格(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这周,我重新读了一遍《动机与人格》。下面我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记我的理解说一下。 《动机与人格》是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的马......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需求 ————读《动机与人格》有感 “我究竟想要什么”,这是前段时间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很多人会觉得不解:你既然已经选择读研,难道你还不知道要什么?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多热面临着......

    人格与道德、修养

    人格与道德、修养 于立新 党员干部怎样才能在群众中享有威信,受到群众拥戴,怎样才能具有领导的魅力,结论是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是党员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

    知识与人格16

    我方并不否认在校大学生完善人格的重要性,但是知识是人的精神粮食,只有不断的积累知识我们的思想才不会陈腐,我们的人格才会得到更好的完善. 所以我方观点非常明确:即在校大......

    人格与语言魅力

    一、人格的魅力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人格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主流,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举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

    朱自清与白话文(精选5篇)

    朱自清:写白话美文的典范 ■生平 朱自清(1898年~1948年),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是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资 格 证 明 文 件

    附件4: 资 格 证 明 文 件 格式一: 法人资格证明 (依法设立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资格证明文件,如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 (复印件 ) 格式二: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原件) 单位名称: 单位性......

    大学生演讲心理与人格

    大学生演讲心理与人格 演讲技巧的收获 演讲技巧,是演讲的道中之术。中国著名青年演讲家、政商界领导者私人演讲教练柏君老师曾经评论过演讲技巧。思想的崇高、使命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