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开展“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镇开展“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X纪发[2010]22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加强我镇农村“三资”的监管,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经镇党委研究,在全镇开展以农村集体资金为重点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在全面摸清“三资”底数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新机制,实现全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全覆盖,保证农村集体“三资”存量科学使用、保值增值,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所有权、处分权不变与占有权、使用权依法流转相结合的原则。村(居)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代表集体对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所有的“三资”行使所有权和处分权,其占有权和使用权依法流转,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坚持全面清理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自查登记与清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村组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清查建档。清理工作结束后,各村按规定将村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情况进行公开,资产、资源变动情况定期公示。村级财务支出自觉接受村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审核;资产、资源的处置及工程项目建设实行全程公开。代理服务中心依法对辖区内村级“三资”实行监管代理。
(三)坚持依法依规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原则。集体“三资”的清理工作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在具体方法上要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方便群众、简便高效的办法开展工作。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主要任务
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登记,进一步澄清农村集体“三资”底数,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台账、健全完善“三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试点村集体“三资”清理登记,进一步规范监管措施,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具体工作目标:
1、通过清理,全面摸清村(组)集体所有的“三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情况,做到账实、账款相符。
2、通过依法界定所有权,核实集体所有的“三资”总额,理顺产权关系,维护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
3、通过建立登记台账,把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及时反映开发利用和处置情况。
4、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行委托代理服务,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和监督。
四、组织领导
根据市、县、镇关于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总体安排,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加强组织领导,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甸阳镇开展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XXX 党委书记
副组长:XXX 党委副书记、镇长
XXX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成 员: XXX 纪委委员、农经站站长
XXX 农经站工作人员
XXX 农经站工作人员
XXX 农经站工作人员
XXX 农经站工作人员
XXX 纪委委员、纪检专干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经站,由XXX任办公室主任,XXX、XXX、XXX、XXX为办公室成员。
五、清理登记范围及内容
(一)清理登记范围。此次清理登记的范围包括各村(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及自然村集体“三资”,集体资金清理登记时段为2010年度发生的,集体资产及资源清理登记时段为现有的。
(二)清理登记内容。
1、集体资金: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具体指村原有积累及经营收入、租赁收入、投资收入、征用土地补偿收入、集体资产变卖收入、上级拨入资金收入(转移支付资金、各种强农惠农资金、救灾救济资金、扶贫抗旱资金、各种捐赠资金等)、借入资金收入、其它收入等形成的货币资金及有价证券。
2、集体资产: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它资产。
3、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六、清理登记设施步骤
(一)清理登记阶段(6月20日至6月23日)。各村(居)清理登记、建立台账。
(二)重点抽查阶段(6月23日至7月21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深入试点村实地检查,并与试点村共同研究监管措施,总结试点村清理登记工作经验。
(三)建章立制阶段(7月21日至8月20日)。围绕试点村清理登记情况,进一步健全完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制度,构建集体“三资”监管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镇纪委要加强领导,确定必要工作人员,深入试点村帮助开展工作;镇农经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并全力投入试点村开展清理登记工作;涉及其它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各试点村要认真组织,确保清理登记工作扎实开展。
(二)实事求是,填报表格。清理登记采用以表格为主,文字说明、图片证明相结合,先账内后账外的方法逐项进行核实登记。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程序,对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清理,逐笔逐项如实填报相关表格。
(三)总结分析,改善监管。在摸清底数、登记建账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建立健全集体“三资”监管长效工作机制。
第二篇: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
实施方案
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的清理工作,是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总的要求:坚持“依法、及时、准确”的原则,完成“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健全机制”的任务,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和电算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确保农业农村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作范围
全乡25个村、1个社区。
二、明确清理对象
清理各村属于集体所有的 “三资”情况。
三、核准“三资”基数
(一)农村集体资金。包括农村集体所有的库存现金、金融机构存款,购买的各种可随时变现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农村集体所有的债权、债务,其中债权是指应收款和内部往来款等;债务是指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一事一议”筹资等。
(二)农村集体资产。包括各种原材料、农用材料、农产品、工业产品等库存物资,牲畜(禽)资产,林林资产,不准备在1年(不含1年)变现的股票、债券,村集体经济组织举办企业等投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农村基本建设设施等固定资产,尚未完工或虽已完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以及无形资产等其它资产。
(三)农村集体资源。包括法律规定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其内容涉及耕地、园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农用地,宅基地、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乡企业用地等建设用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地。
五、时间安排
从(2012年5月8日-8月28日)为集中开始时间
(一)准备阶段(2012年5月8日-5月28日)。用20天时间做好清理准备工作。具体任务是:
1.成立乡、村 “三资”清理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工作人员。2.根据上级精神,借鉴外地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各村制定工作方案。
3、召开工作动员会、开展骨干人员培训。
(二)清理阶段(2012年6月1日-6月30日)。用30天时间全面实施清理工作。具体任务是:
1.认真清理登记(2012年6月1日-6月30日)
① 村组逐一开展。各村清理工作组有计划地开展对本村、村民小组的清理工作。
②掌握登记方法。对资金、资产清理:一是要以村会计账为依据,坚持账内账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二是要以物对物、以账查物,全面清点(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查清来源去向的管理情况;三是要全面梳理资产租赁协议、合同的签订及履行情况,统计债权债务数额并分析形成原因。对资源性资产:一是以法定统计资料为依据;二是采取实地勘测与清查账务相结合的办法,查明实际数量及权属。所有的“三资”情况,均要逐一填写清理登记情况表,形成清理报告。
2.依法确认,接受群众监督(2012年7月1日-7月8日)各村所有清理情况表,清理报告要分别在村公开栏张榜公布,公示期7天,公开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各村要召开一次村全体干部会议,确认“三资”清理结果。对一时难以明晰界定或权属有争议的问题,可暂列为“待处理问题”。清理结束后,在乡“三资清理领导小组”指导下,依法妥善处理。
3.建立“三资”台账(2012年7月9日-7月15日)各村将确认的清理情况表,清理报告等材料,报送乡清理工作小组审核后,乡以村为单位录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并将所有资料报送县农委(经管站)备案。
4,完善监管机制。由乡纪委牵头、农业、财政部门联合对各村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对各村、组的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岗位职责、民主监督、经济合同、信息档案等方面,实施长效的监督管理。
(三)总结阶段(2012年5月15日-20日)。用20天时间完成检查验收总结工作。具体任务是:
1、各村负责对本村工作开展资料进行完善整理并进行自查自纠,乡负责组织对村检查验收,并完成乡资料整理归档。
2、县农村“三资”清理办负责组织验收,完成抽查核实,审核汇总和工作总结。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工作责任。本次工作由乡“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由纪委负责监督,农经站负责牵头,财政部门协助。乡行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纪委书记、分管领导具体抓,村行政负责人亲自抓,村会计具体办理。农经站业务指导,释疑解答。
(二)开展宣传培训。以乡为单位广泛宣传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采取标语、专栏等形式,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大力支持,积极配合。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使干部掌握政策,明确方法,把握程序,抓住重点,确保工作做到依
法、有序、准确、有效。
(三)强化督查指导。由乡纪委牵头,抽调农业、财政部门人员组成专项督查组,分阶段开展有力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向领导小组通报。对工作效果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展差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同时,要及时研究和解决清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信访稳定责任制工作不力,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造成不稳定因素的,将对相关人员予以问责追究。
(四)严格工作考核。乡党委、政府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列入对各村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其考核结果计入政绩综合考评。
第三篇:南华镇义和村三资清理实施方案
南华镇义和村“三资”清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上级“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促进我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经村两委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资金、资产、资源清理,逐步建立起我村“三资”规范运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清产核资的工作原则、范围、方法、内容和时间
1、清产核资工作原则:坚持村组“三资”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实行民主理财。
2、清产核资的范围:对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资金、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
3、清产核资的方法:采取以会计账目为主要依据,先账内,后账外的办法逐项进行核实登记。
4、清查内容:村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非经营性资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同他人签订的的各类合同(包括口头协议)。具体包括:尚未履行完结的资产、资源、生产经营及工程建设等专业(不含分户承包经营)合同和认为应当清理的其他合同。
三、“三资”清理工作的操作程序
(一)清理。
以村自查为主,全面进行清理。要求村理财小组,对集体“三资”进行逐笔逐项清理,要以村会计账为依据,坚持账内帐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以物对账,以物查物,全面清点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查清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对资源的清理,要采取实地勘测丈量的方式,查明实际数量及其权属。
(二)登记。
清理一项登记一项。资产资源的登记要按类别登记其名称、数量及使用情况。登记的内容要全面,事实要清楚,数字要准确,做到不遗不漏。
(三)核实。
对已清理登记的集体“三资”,由村理财小组进行逐项逐笔进行核实。重点对“三资”的数额、权属、台账与实物、处置与管理等情况进行核实。经过核实后的“三资”,要做到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
(四)公示。
对初步核实后的集体“三资’,要逐项逐笔在村公开栏中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示期间要接受群众的咨询和反映,并做好记录的解释工作。
(五)确认。
公示期满,按照有关规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集体“三资”清理结果进行确认。
(六)上报。经过村民代表会议确认通过的“三资”清理结果,由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会计、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后上报镇集体“三资”清理结构审核,再经镇人民政府核定同意后,逐级上报。
四、清产核资的步骤
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
村成立“三资”清产核资领导小组,组长由白玉才同志担任,张自元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王绪堂、陈爱萍、吴云等组成,负责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做到账清、财清、物清和债权债务清。对原账目中有记载的,重新核实、估价;对事实存在而没有记载的,按现价记账;对已报废的,由清查小组逐项登记造册,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予以核销处理。清理登记情况经村委会和民主理财小组确认后,在村委会张榜公示10天,接受群众监督,根据群众反映,查漏补缺,确保所有登记资金、资产、资源的数据、情况真实无误。
2、组织实施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1)清查小组对资金的清查工作。报账员要配合乡代理中心将村集体一切资金收入,包括原有积累、发包及租赁收入、土地补偿收入,国家及上级拨入资金、经营收入、投资利润、变卖资产及其他收入,对债权、债务进行逐笔核实。
(2)清查小组对资产的清查工作。包括村集体房产、交通工具及农田水利设施、办公设施、乡村道路等资产。对村集体的房屋等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价值不清的重新进行估价。
(3)清查小组对资源的清查工作。对村集体包括供种植用地面积、非农用地及其他自然资源进行清查,对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自然资源进行丈量核实。对部分已经出租的土地要报明地块、位置、亩数、及相关协议材料等。
五、建好村集体“三资”资料保管工作
清查完毕后,按照调查登记的结果,分别建立资金、资产、资源台账。台账实行专人、专柜、集中管理。要指定专人负责做好“三资”管理资料的立卷归档保管工作。
义和村党支部 2011年12月11日
第四篇:古水镇开展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古水镇深化农村“三资”清理监管
工作实施细则
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称“三资”)管理,防止资产资源流失,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全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扎实推进我镇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的理念、创新的举措、科学的手段,全面摸清农村“三资”现状,推进规范化管理,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好、用好、经营好,实现保值增值,为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致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全面完成村(社区)、组集体资金财务清理,核实认定村集体债权债务,规范账证、资金管理;全面清理登记村集体资源、资产情况,界定产权、评估资产,规范村集体各类承包、租凭、出让行为,清收各类拖欠村集体的承包金,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监督民主、管理科学的农村集体“三资”管 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三资”监督和账务代理工作新机制,保证农村“三资”存量科学使用、保值增值,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清理监管范围
本次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范围包括全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涵盖村(社区)委员会、村民小组两级的全部资金、资产、资源。按照国家统一口径和标准计量,村(组)集体所有的资金、资源、资产具体包括:
1、依法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林地、荒山、滩涂、水面等。
2、依法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现金、存款及有价证券。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臵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金、社会捐助金、“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
3、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固定资产。
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或以资金、劳务投入形成的水利、电力、交通等生产性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通讯、福利等公益性设施。
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办的企业及其收益形成的资产。
6、在国内联营、股份、股份合作和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兼并、有偿转让的企业中,集体经济组织按章程、协议(合同)应有的资产份额。
7、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接受捐赠、资助等形成的资产。
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办的企业享受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及按国有和地方的规定年限提取的生产性积累资金形成的资产及增值部分。
9、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商誉、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
10、依法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其他“三资”。四、三资清理监管工作领导机制及职责
我镇成立以镇委副书记伍泽锋为组长,镇人大副主席郑志俭为常务副组长,纪委书记梁承辉,组织委员、党政办主任冯剑飞为副组长,纪委和组织、农业、民政、国土资源、林业、财政、城建、水利、派出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全镇农村“三资”清理及督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镇农村“三资”清理办)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认真履行职责,立足部门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对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工作。镇纪委牵头协调开展“三资”清理工作,把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与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协调有 关部门出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监管的意见,会同民政部门全面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完善村(社区)集体监督机制。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两委”成员的监督和教育,督促他们主动配合开展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并针对目前我县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会同纪委、民政部门推进村(社区)集体重大组织建设。农业部门要把农村“三资”清理监管与推进农村集体财务资产规范化管理结合起来,切实担负起主管部门职责,收集汇编有关农村“三资”管理的法律法规,设计制定“三资”清查登记和统计表格,做好业务培训和政策解析,指导各村、组完善农村“三资”台账和规章制度,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和城建部门提出建立农村集体产权、资源委托代理交易的实施意见,加强对集体资产、资源处理,土地出租流转和集体建设工作发包等工作的监管,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社区)村(财)务公开制度,大力开展村(社区)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工作,指导全县各行政村(社区)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国土、林业部门要将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与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林权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做好农村土地、林权等资源的权属界定和审核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三资”清理监管中的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城建部门做好村 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的评估,会同纪委、农业部门加强集体建设工程发包等工作的监管。水利部门对农村山塘、水利等设施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审核认定。派出所落实好农村维稳,对干扰和阻扰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的行为予以查处。镇党委、政府履行对所辖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管责任,及时了解掌握各村(社区)清产核资工作进度,看底数是否澄清,是否存在隐瞒、坐支、挪用、私分集体收入;村集体投资项目招标和资产、资源处臵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是否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要详细检查各村的资金、资产、资源清理情况,台账建立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处理、加以解决。各驻村领导、驻村组长要加强所挂的村的“三资”管理工作督促指导确保“三资”管理顺利进行。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是“三资”管理的主体,对“三资”管理负全面责任,要做好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产权变动、注销登记等工作,及时收缴各项资产、资源收益,包括资产有偿使用费、租金、承包金、变卖出让收入、投资分红等。
五、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实施步骤
全镇农村“三资”专项清理工作从2012年4月中旬开始启动至2012年11月30日结束,分四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结束后的10天内,镇清理办要将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下一步工作安排综合上报县农村“三 资”清理办。
(一)组织发动(2012年4月20日)
1、制定方案。镇制定了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各村(社区)和“三资”清理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具体步骤实施清理工作。
2、开展培训。镇组织对专项清理的工作人员、镇驻村领导、村组干部、村纪检监察小组成员、村民主理财小组骨干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政策要求、组织纪律、清理口径、工作流程、填表填报程序和要求、其他事项;要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大家熟练掌握政策、任务、方法以及纪律责任和操作程序。
3、舆论宣传。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专栏等载体,广泛宣传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政策,营造清理工作的浓厚氛围,把政策和方法教给群众,统一思想,消除顾虑,切实做好动员部署工作。
(二)全面清理(2012年4月21日-7月31日)
上半年以村为单位对村、组的“三资”进行全面清理。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严格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六个”程序进行,以村组自查为主,同时组织清理。对村集体“三资”管理 混乱的村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镇组织人员清理。
1、清理。各村成立由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 人、村会计、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纪检监察小组成员、廉政监督员、党员推荐的党员代表和群众推荐的村民代表参加的7-9人清理小组(人口5千人以下村7人,人口5千人以上村9人),清理小组成员中非村干人数不少于50%。农村“三资”清理要逐笔逐项进行,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登记清理的资产和村会计账为基础,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村“三资”形成的过程,从有利于管理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农村“三资”所有权进行界定。要严格区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或其他性质的农村合作组织的资产关系,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不流失,不被其他农村组织侵吞、挪用。要坚持账内帐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以物对账,以账对物,全面清点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查清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对资源的清理,要采取实地勘测丈量的方式,查明实际数量及权属。在清理过程中,镇农村“三资”清理办要派相关人员到村(组)指导督查。
2、登记。5月10日前完成各村(组)的自查登记。在农村“三资”清理过程中,按照市统一制定的《肇庆市农村“三资”清查情况登记表》,清理一项登记一项。资产、资源的登记要按照类别详细登记其名称、数量及使用情况。登记内容要全面,实事要清楚,数字要准确,做到不遗不漏。
3、核实。对已清理登记的农村“三资”,6月10日前由 村民主理财小组、各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核实小组进一步逐项逐笔进行核实。重点对“三资”的数额、权属、台账与实物、处臵与管理等情况进行核实和查漏补缺。经过核实后的“三资”,要做到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农业、国土资源、林业、水务等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组织工作组到各村(社区)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农村“三资”的确权依法依规。
4、公示。对初步核实的农村“三资”,由清理小组负责逐项逐笔在村务公开栏和村民集中的地方进行公示,或通过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农民群众和有关当事人征求意见。公示期不得少于10天。公示期间,村里要安排清理核实人员,接待村民群众的咨询和反映,做好记录和解释工作。凡在公示期间,农民群众对“三资”清理情况有异议的,都要认真核查,直至农民群众认可。对核查不清或有权属争议的“三资”,不得进入确认程序,列为“待处理问题”,逐项填入《肇庆市农村“三资”清查情况登记表——未确权资产、资源》,统一上报镇“三资”清理监管机构协调处理,并报送有关职能部门依法依规确权后再进入确认程序。
5、确认。公示期满后,7月10日前按照有关规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农村“三资”清理结果进行确认。
6、上报。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认的“三资” 清理结果,由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村会计、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分别签字后上报镇农村“三资”清理监管机构审核,再经镇人民政府核定同意后,填写《肇庆市农村“三资”清楚情况汇总表》,于2012年7月31日前上报县农村“三资”清理办。
对村自查出的问题,以自我纠正、自我规范为主,检查“自查自拔出来的问题从宽处理,举报抽查出来的问题从严处理”的原则,复杂问题要及时报镇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并将处理结果报县农村“三资”清理办备案;重大问题县清理领导小组要及时解决向市农村“三资”清理报报告。对清理检查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整改落实到位。
(三)建章立制(2012年8月1日-8月31日)
1、建立台账。在清理的基础上,镇农办和镇财政所对村所报资料进行审核,确认“三资”所有权,全面建立管理台账,做到家底清楚、台账健全、手续完备、产权清晰。要与原村级账务进行核对,对未入账的资产按现有价值进行重新登记入账,确保账账、账实、账证、账表、证证“五相符”,同时设臵资金、资源、资产登记簿,建立电算化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各村(社区)要按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债权债务等类别进行登记造册,明确产权,建立台账,并及时记录增减变动情况。资金台账内容主要包括:流动资金、长期投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 益等;资产台账内容主要包括:资产名称、类别、数量、单位、单价、购臵时间、原值、折旧、净值等;资源台账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产、资源,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个人)名称,承包、租赁用途,承包、租赁费以及期限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要重点记录。台账一式三份,村(社区)、组及镇农办各一份,今后各村(社区)、组“三资”的增减变动情况,严格按程序报批,由村(社区)、组报账员调整台账后,及时到镇农办变更调整,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建章立制。要根据《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和办法,依托镇农办和镇财政所,全面强化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构建规范有序、经营高效、监督到位的“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切实加强农村财务收支、预算决算和资产清查、登记、评估和经营,资源承包、出让和开发利用的公开协商、公开竞价、招标投标等制度建设;加强账务和经济合同管理,在不改变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村(社区)账委托代理制度,实现统一银行账户,统一支出审核把关,统一代理记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必须签订书面协议,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办法>的通知》(宁办发 [2009]9号)和《广宁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资产管理实施方案》(宁府办[2009]35号)执行,严格归档管理;推行农村经济合同电子化管理和预警机制,对合同履行情况实行动态监管;加大公开力度,各行政村在今年内将“三资”台账在市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和村务公开栏公开,并及时更新;健全监管机构,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在全县各行政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农村“三资”进行监管。完善动态监管机制,镇政府要按照《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列》要求,每年对“三资”情况进行清查核实和审计。
(四)检查验收(2012年9月1日-12月)
1、逐级验收。镇清理办要制定具体的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标准和考核验收办法,对每一阶段的工作,都要严格按照要求和目标检查考核验收。对工作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到位。对村级检查验收由镇负责,县农村“三资”清理办负责指导;对镇检查验收,由县清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9月中旬镇要对各村进行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责令整改后再行验收,确保工作按时保质完成,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10月中旬,县农村“三资”清理办将组织对全县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进行验收。
2、形成总结。各村级自查结束后,应向镇报告自查工作书面总结;镇组织验收后,要总结本地“三资”清理监管 工作并向县清理办报告书面验收总结;同时要将开展该项工作的做法、成效、不足和意见建议形成专题工作总结以及最新的《肇庆市农村“三资”清查情况汇总表》一并报送县清理办和县纪委。
3、推行网络监管。全县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检查验收后,以县为单位,建立统一的农村“三资”信息化监管系统和交易平台,构建分级管理的监督网络,实现对“三资”管理情况的实时监控。
六、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严肃纪律,有序推进。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坚持主管领导亲自抓,墟镇各相关部门、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农业办、财政所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具体工作。
(二)明晰思路,建章立制。开展“三资”清理、监管代理工作,要本着“重点突出,全面推进;把握政策,宽严相济;群众参入,民主监督”的工作原则,既要核清农村“三资”底数,纠正农村“三资”管理中的漏洞和问题,又要针对发现的漏洞和问题,采取有效对策,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三)坚持标准,严格考核。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对每一阶段的工作,都要严格按照要求和目标检查考核验收。对工作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到位,确保工作按时保质完成,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
(四)加强监督,严肃纪律。开展“三资”监管代理工作,是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强对深化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镇设立举报电话0758-8750238、举报邮箱zqgngushui@163.com,接受群众举报监督。镇纪委对清理不力、进展缓慢、走过场的要查明原因、限期整改,对不符合验收标准的,责令重新清查;对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出现的“不交账”、“转移资产”等不配合甚至阻挠干扰工作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要坚决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通过严肃纪律,为我镇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纪律保证。
第五篇:向阳峪镇“三资”清理登记工作汇报材料(2012.3.31)
向阳峪镇“三资”清理登记工作汇报材料
中共向阳峪镇党委 向阳峪镇人民政府(2012年4月1日)
2011年10月25日,全旗召开了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清理登记工作推进会,对全旗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的各项任务,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此项工作,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作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全镇农村“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一、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强化领导。在全旗“三资”清理登记工作推进会结束后,镇纪委在第一时间向镇主要领导做了汇报,传达了会议精神。镇党政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镇的“三资”清理登记工作,成立了镇长任组长,纪委、农服中心、财政所、土地办、林业站、畜牧站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三资”清理登记工作领导小组,由镇纪委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三资”清理的日常工作。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为使 “三资”清理登记工作紧张有序进行,我镇结合实际,切实加大宣传力度。2011年10月28 日,我镇召开了全镇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清理登记工作会议,18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报账员、纪检委员全部参加了会议,传达了全旗“三资”清理登记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印发了《向阳峪镇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实施方案》,转发了《阿荣旗违反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利用村(组)的广播、宣传条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干部群众消除顾虑,积极参与并进行监督。
(三)克服困难,确保投入。为使我镇村级集体“三资”清理和代理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镇政府在办公场所和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投资80余万元装修了2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民生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即“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购置了高清LED大屏幕、电子触摸屏、电脑、办公桌、档案柜等办公用品,抽调10名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进驻大厅,为全面抓好此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在清理工作中,我镇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的程序,扎扎实实地推进。从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到报存,都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操作。
1、彻底清查。各村清查小组深入到实地,对本村的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完整详细和全面的清查,彻底摸清家底。镇包村干部和业务指导小组亲自参加,边指导,边清查。
2、如实登记。各村在彻底清查的基础上,由清查小组人员逐项、逐笔登记到自治区统一制定的清理核实登记表上,并进行汇总,建立电子台账。各村在清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报告给镇政府,镇政府汇总后,及时向旗“三资”清理登记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请示,得到明确答复的,我们及时安排各村进行登记。
3、严格核实。对已经清理登记的集体“三资”,由核实小组进一步逐项、逐笔进行核实,做到了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
4、按时公示。在清查核实后,各村都按照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将清理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公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中,既给群众一个明白,也还了干部一个清白。
5、严格确认。公示期满后,对农民群众没有异议的“三资”,由镇“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小组和村“两委”按照规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集体“三资”清查结果进行确认,做好会议记录并由参加会议全体人员签字备档。
6、及时报存。经村民代表会议确认通过的“三资”清理登记结果,各村及时上报镇“三资”清理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对各村上报的“三资”清理登记结果核定后,上报旗“三资”清理登记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建立机制,加强监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明晰集体资产产权,明确管理范围和主体,我们成立了三个“中心”,即农村经济委托管理中心、招投标委托中心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监管中心。制定了《向阳峪镇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向阳峪镇农村集体经济委托管理工 作实施意见》、《向阳峪镇实行委托招投标制度的实施办法》、《向阳峪(镇)村公有资产监管工作实施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明晰了工作任务,强化了工作纪律,使“三资”监管工作公开、透明、健康运作。
二、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全镇18个行政村的“三资”数据和相关资料,已按照软件的要求完成录入工作,并进行了两次详细的核对,基本做到了账目清楚、基础档案健全、录入的数据真实准确。所有的“三资”数据正在等待上传。
(一)资金清理登记情况。清理前债权1412.89万元,清理后债权1151.43万元。清理前债务1839万元,清理后债务1684.93万元。核销呆死帐604.27万元。收缴各类欠款12.12万元。
(二)资产清理登记情况。清理登记前资产1649.81万元。清理后资产918.4万元。清理有帐无物资产313.13万元,核销313.13万元。帐外补记或评估作价入账资产827.69万元。
(三)资源清理登记情况。清理登记前资源53.67万亩,清理登记后资源53.67万亩。其中:耕地37.03亩;林地10.67亩;草场5102亩;五荒3.7万亩;水面230亩;国有农用地1.68万亩,其它296.8亩。
(四)经济合同清理。清理经济合同269份。
三、取得的成效
(一)改善了干群关系。通过开展“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做到了村务更加公开透明、决策更加民主科学,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监督更加有效到位。从制度上保证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评判权。通过资金、资产、资源进入电子台账,镇村两级干部、广大人民群众对资金、资产、资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家底清楚。可以有效解决农村一段时间以来“三资”管理中存在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监督不严、处置不当、分配不公和管理不透明、不到位、不规范的突出问题。
(二)化解了社会矛盾。由于我们对资金实行了有效监管,减少了集体资金的流失;对资产资源的透明处置阳光操作,确保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广大人民群众非常满意,干群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少,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农村的信访量有所减少,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四、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虽然我镇“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旗纪委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登记表的填写还需进一步规范、“一站式”大厅的建设进度还需进一步加快等。针对以上问题,我镇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清理登记业务建设。进一步规范登记表的填写,加大人力投入,集中进行整改,该纠正的纠正,该补记的补记。在全面整改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三资”清理登记台账。实行“一台账、两附件”管理制度。
(二)加快服务平台建设。一是打造宣传舆论平台。通过广播、宣传手册、宣传单、组织召开会议等形式,加强“三资”清理登记 和管理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政策要求的宣传,提高“三资”监管工作群众的知晓率和认知度,做到家喻户晓。二是打造软件平台。按照软件各功能模块的要求,将各村的财务账目及时录入,以及千元以上财务收支票据的扫描上传,另一方面要做好资产、资源账的录入工作,对已经录入的数据,组织人员进行仔细核对,做到账目清楚、手续齐备、基础档案健全、录入数据真实准确。三是打造业务培训平台。组织“三资”监管人员就财务管理、资产资源管理、委托招投标等业务知识进行培训,确保上岗人员的素质和为群众服务的质量。
(三)强化“三资”监管制度建设。一是健全“三资”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财务预决算管理、开支审批、财务公开等制度,建立健全资产清查、台账管理及资产评估、承包、转让、经营等制度,健全集体资源登记和台账管理制度、招投标制度、公开公示等制度。二是规范业务流程。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资金管理执行“五只笔”联签联审制度,资产出售、租赁以及资源承包、开发利用等,严格按照规范化招投标程序进行,争取早日建立“三资”监管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