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敢立潮头竞风流(学校领导发言)
“淮安市五十强中心小学”——金湖县吕良中心小学坐落于棋盘古镇吕良的西首,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生517名,教职工34人。该校自1951年建校以来,始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中心,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在学校内部管理上求创新、求突破、求发展。学校的各项工作均走在了乡镇中心小学的前列,连续十多年在县局的年终考评中被评为“先进单位”,先后荣获“淮安市文明单位”、“淮安市绿色学校”、“淮安市德育工作先进校”、“淮安市优秀家长学校”、“淮安市体卫工作先进校”、江苏省德育课题“先进实验校”等多项殊荣。
一、以达标创建为载体,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借着“双改”的东风,乘着”三新一亮“的航船,2002年,吕良中心小学创建淮安市五十强中心小学的工作拉开了序幕。投资70余万元的第二幢教学楼于02年8月顺利竣工。宽敞明亮的教室,配置一新的微机室,整洁优雅的办公室,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2003年,吕良中心小学又将目标锁定在创市体育卫生先进校的位置上,投资25万元,建成了标准化的砂石操场,整修了平房,铺设了水泥路,种植了花草、垂柳、睡莲等。2004年,省教育厅“六有”工程全面启动,学校制订了“六有”建设规划。改建了食堂、宿舍和水冲式厕所等设施,确保今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二、以“青研中心”为平台,努力优化队伍素质“谁掌握了青年教师,谁就掌握了教育的未来”。基于这样的认识,该校始终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大事来抓。近年来,学校将35周岁以下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了“青年教师学习研究中心组”。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做到:静下心来读书,动起手来实践;静下心来思考,动起笔来写作,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基本功大赛、说课、评课、上课竞赛等形式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引领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三、以德育课题为抓手,努力深化德育管理多年来,吕良中心小学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强化德育工作,深化德育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开展的“德育歌曲演唱会”使德育之声化作春风细雨深入到了每个学生的心中。开展的“我和深秋有个约会”。秋游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受到了教育;开展的新规范、新守则知识竞赛,“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队会等活动,意义深远、影响广泛。近两年,学校先后获得共青团中央、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组织的全国中、小学生“保护地球,爱我家园”征文活动组织奖,被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授予“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校”。在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中,学校全体研究人员勤于探索,不断深化研究,学校编制的《实验手册》,将实验计划,授课进度、教案、论文、总结等一并纳入其中,并规定双周班会课为德育课时间,扎实有效的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为学校赢得又一项殊荣,2004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德育课题先进实验学校”。
四、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深化课程改革吕良中心小学要求全体教干要变事务型的领导为业务型的领导。沉下头来,静下心来抓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出外出学习、培训,借鉴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教改策略。并定期邀请专家、名师来校传经送宝,先后多次与育才小学举行教学联谊活动,促进了城乡校际间的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墨守成规不行,照搬照抄更不行。吕良中心小学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要求广大教师放手让学生放开来问、放开来说、放开来写、放开来做,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要放下架子,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教师要向“创业之星”那样敢试敢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未来的变化日新月异。2005年,吕良中心小学将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以“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为契机,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向“淮安市实验小学”这一目标努力奋进。
第二篇:农村新变化——敢弄潮头竞风流[定稿]
窗外,雷声轰隆,狂风夹着暴雨铺天盖地般而至,伫立窗前,我沉思良久,忆起旧事,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昨天,这里是孤坟、荒丘、沟壑、杂草丛生。今天,这里一马平川,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现代商业区的风姿初露端倪,城镇化步伐正在向前迈进。明天,将从这里诞生××南大区商贾云集的农贸中心,全国最大的鞭炮配货市场,××城镇化的宏伟蓝图已绘就!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是,谁又能想到这里曾发生过一个个动人的、令人惊羡的故事……因为贫穷和闭塞,这里的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至于农村城镇化,在纯朴的农民心里,那是个模糊的概念。当乡政府一班人马来到他们中间作动员,谈理想,要在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建集镇,办市场的时候,思维几近麻木的他们却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冲着乡干部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把我们的土地都搞建设了,我们往后吃什么啊!因此,阻力、压力、艰难困苦也接踵而来。这时有人泄气了,也有人打退堂鼓了,还有更多的人怕担风险,信心不足,徘徊不前。为难之处显身手。××,这位年轻的党委书记,怀着满腔的热情,凭着在平凡岗位锻就意志和气魄,带领一班人马,毅然来到××,以豪迈之气概接下了前往描绘蓝图的笔,扛起了××集镇开发的光荣使命。临危受命,千钧在肩,×书记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上任伊始,她便马不停蹄地带领党委政府的一班人马,白天走村串户,进行调研,晚上学习江泽民主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寻找理论与实际的对接点。在做群众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的同时,她还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我们是为群众的利益而来的,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所以,我们要尊重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不理解,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做扎实,只要我们善于从群众实践中汲取营养,丰富智慧,改进方法,增长才干,同时,注意引导他们,教育他们认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体现的根本利益,与他们血肉相连,打成一片,他们是会拥护我们并且主动参与并为之奋斗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书记真诚的心打动纯朴的农民,他们激动地握住××的手道:“×大姐,干吧,我们会尽全力支持你的!”群众信任了,工作自然增添了劲头。×书记吃住在群众中间,奋斗在一线上,一篇篇扛鼎之作,一幅幅崭新的蓝图,从此徐徐展开……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揭下××建设史上土地开发最精彩的一页。为了争取省市立项和外援资金,她几上长沙,频往××,常为办成一件事而从天亮出发到深夜才拖着疲惫之躯回家,饿了买份盒饭,渴了喝口清水,不惜玩命,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务求成功!不到一个月,征地、测绘、规划、立项全部拿到批文,上百万之资金也逐步到位,工程实质性建设迅速启动。为了建设高质量的精品工程,追求建设效益的最大化,××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不惜重金聘请专家,确保集镇规划科学。她从省城、县城请来专家指导解决施工技术难题,并且把本地的工作人员带出去参观学习。——进行强大的宣传攻势。她号召企业主捐资精作精良的广告牌和横幅标语,请乡土人才书写墙标,利用宣传车宣传发动,招商引资,吸引外援。——严格质量管理。一方面改革施工管理办法,从项目到工段层层签订合同,把安全和质量责任与效益分配直接挂钩。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三级监控体系实行逐工日逐工段逐项目检查验收,绝不放过任何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积极协调矛盾。施工环境差,矛盾问题多,她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苦口婆心,耐心开导,把矛盾逐步消化,保证了工程的胜利进行。在××的日日夜夜,她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睡过一夜安稳觉,家里造房,她没请过一天假,孩子生病,她匆匆赶到医院交代一下家人,又匆匆赶到乡上。有时候,她自己也不知道哪来的力量支撑着她,但是从实践中,她慢慢地体会到:有时候即使是最孱弱的生命,往往也会蕴藏着铁一般的意志,蕴含着不可侵犯的力量和决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科学的管理,宽松的环境,赢得了超常的进度和惊人的效益:××小集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十分顺利,仅用5个月,投资近1000万元的第一期学文街开发工程已经全部结束,投资六佰万元的第二期开发工程迎宾路建设也已启动。沐浴着改革的阳光和雨露,×ד城镇化”航母已经鸣笛起锚,××的农民企盼都市生活已不再是梦想。“国有疑难可问谁?敢弄潮头竞风流”!××,这位打造“航母”的功臣深深懂得,农村进行“城镇化”建设虽然不是战场,但这里的事业同样壮丽辉煌。这里虽然没有炮火硝烟,但却要付出太多的牺牲。而今,她正经受着一场风雨的洗礼,大步迈向明天的辉煌
第三篇:敢立潮头迎潮起勇舞红绫竞风流
敢立潮头迎潮起勇舞红绫竞风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敢立潮头迎潮起,勇舞红绫竞风流》。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站在巍巍太行之巅,喜看沁河两岸风卷云涌,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描绘出了沁水“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一串串脚印,一幅幅彩卷,踏下的是奋斗的足迹,走出的是美好的明天;一排排厂房、一座座高楼,扮起的是靓丽的家乡,吹响的是转型跨越的号角;一张张笑脸,一声声微笑,留下的是百姓的心声,锁住的是人民的幸福。生于转型跨越——这个伟大的时代,生于沁河岸边——这个美丽的家乡。我该有何担当?是满怀激情,争先进位,做时代的弄潮儿?还是按部就班、饱食终日,做生活的寄生虫。我的选择是:敢立潮头迎潮起,勇舞红绫竞风流。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虽卑微,然,卑微未敢忘忧国。看,今日之沁水,建设“三晋十强县”的蓝图已经绘就,听,铿锵之誓言,转型跨越的号角已经吹响。迎着冲锋的号角,向着宏伟的蓝图,我愿作一名冲锋的战士,用铮铮铁骨履行审计职责,用铁拳利剑击碎腐败妄想,用公正无私筑牢清廉堡垒。也许我的努力会如浪花之于沧海,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知道,没有大海,就不会有浪花。我为我奉献
于大海而自豪,我为我成就了大海而骄傲。
作为一名小小的公务员,也许我的职责很小,我的贡献也很小,但是通过我的窗口,通过千千万万个我,履行的却是政府的职责,展示的是政府的形象。俗话说,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工作贵在落实,转型必须苦干。只要我们以发展为重、以事业为重,坚守信条、不辱使命,工作再难,也要迎难而上;担子再重,也能勇于担当;问题再多,也敢直于面对;任务再大,也能全力完成,那么,未来的沁水,就一定会令全省人民刮目相看,在全国诸县独树一帜。转型跨越,匹夫有责,沁水崛起,匹夫有责。当“三晋十强县”的蓝图在沁水大地描绘之时,当转型跨越的浪潮在沁水大地涌起之时。我们只有把青春和汗水播撒在这片热土,以炽热无比的激情、奋发有为的状态,赢得社会的支持;以扎实过硬的作风、优异骄人的成绩,回报人民的信任;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勇往直前的胆识,搏击于时代的大潮。解放思想,领导变作风,转型跨越,政府变职能,建设干部入民心、工作入名次、产品入名牌、幸福指数入名首的“三晋十强县”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圆满实现!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第四篇:敢立潮头唱大风
敢立潮头唱大风——记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温卫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这座山城没有神仙,但他替这座山城增添了灵气,他带领员工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开发研制了“粤北牌”无毒保洁涂料,使公司逐渐从传统的污染型企业向高科技的环保型企业过渡,产品被列入2000年国家火炬计划和“山洽会”的招商引资项目。
他就是今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乐昌市粤北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卫民。温卫民缘何有如此胆略,敢于向高科技产品挑战。他凭借的是“艺高人胆大”,靠的是丰富的专业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温卫民1980年8月从华南理工学院毕业分配到粤北化工有限公司(原磷肥厂)至今,十分注重学习,认为基础理论是搞好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他的论文《湿法磷肥工艺的生产实践》为“全面改革开放与科技兴国学术研讨会”的入选论文。他参加工作以来,在系统掌握本企业的专业知识基础外,还有计划地自学其他理论知识,为日后开发新产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化肥市场“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一再下跌,外省化肥大量涌入,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去年,全省25家化肥企业关闭了7家,亏损16家。虽然该公司通过各种技改尽量在降低产品成本上下功夫,但长期依靠化肥这单一产品销售始终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企业将会被社会淘汰。面对这些不容置疑的事实,为了几百名员工的生计着想,温卫民不畏艰难,顶着风险和流言蜚语,经过两百多个日日夜夜废寝忘食的市场调查、技术攻关,终于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同研制开发了“粤北牌”无毒保洁涂料,并自筹资金300多万元购置了36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全套设备,于2000年1月正式投产,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而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过程,要让人们认识新产品、使用新产品更需要一个过程,温卫民又马不停蹄地和副手、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产品的市场开拓。在资金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公司毅然筹资30多万元作为新产品宣传、推介费用。一方面他们前往北京、上海、昆明、深圳等地参加各类专业产品展销会,为了节省时间和开支,吃的是盒饭、住的是廉价的旅馆,随行人员都说:“跟温总出差特别累,他那种雷厉风行、连续作战的作风真让人吃不消,连众多的名胜古迹都来不及光顾”。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因特网向全世界推介这个新产品。通过多方努力,他们目前已拥有了深圳、广州、上海三家代理商,深圳福田环保研究所是该产品独家施工单位,到现在为止,这家单位已经承接了20多个工程项目,总计50000平方米的施工工程,全部采用该公司生产的“粤北牌”无毒保洁涂料,同时还与深圳市的一些水厂开始联系业务。预计不久的将来该产品会大量、大范围地投入使用。可以说,这个新产品的开发,为企业找到了打开富裕之门的金钥匙。温卫民从一个技术员到现在的总经理(董事长)兼党总支书记,他一贯注重民主和科学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方法。他作为第一把手,他统揽不包揽,集中精力抓紧大事。他主管公司全面工作,下设几个副总经理,分别主管后勤、生产、新产品开发,并赋予他们充分的权力,以便在关键时候能分出身去处理产品销售、资金回笼、新产品的市场开发等工作。他对副职和其他干部说:我对你们放心。作为主要领导,他敢断不武断,集思广益,搞好民主决策,坚决反对盲目性管理企业。温卫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在公司实行《厂务公开制度》,并成立了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工会负责日常事务;重大决策由董事会、监事会提议,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后通过。把一些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向员工公开,提高公司有关事务的透明度,并将逐步把这个制度完善、健全,让制度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无论大会小会,他发完言,总是留下充足的时间做听众,开诚布公地让其他干部群众发言。他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唯才是举,用人唯贤”已成他的口头禅。他大胆启用年轻干部,给他们锻炼和学习的机会,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人尽其才。温卫民1994年接任厂长兼党总支书记,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行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处处率先垂范,注重自身形象。他认为,要做到以理服人,就要遵守“打铁先得自己硬”的信条。公司化肥价格一律实行公开,一视同仁,坚决把好“人情关”。每年完成生产指标,上级部门奖励给他的奖金他多一分也不拿,全部摊下去给其他的同志,他说工作是大家做的,功劳是大家的。他主动了解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群众办实事,但他从不收受礼物。多年来,每逢春节期间,他都带领董事会成员到退休职工和生活较困难的职工家庭嘘寒问暖。近几年,虽然化肥市场潇条,但公司没有让一个职工下岗,并认真贯彻《劳动法》按规定及时和职工续签劳动合约,没有拖欠职工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会经费等一分钱。温卫民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寻找企业
出路,为此他经历过无数个不眠之夜,付出了全部心血。去年,曾有一家高科技型的外资企业老板来找他,愿意以年薪10万元以上的高薪聘请他去做老总,但温卫民情注乐昌。他说:我是乐昌人,吃武江河水长大,应该为乐昌的工业企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公司就是在这样一位年轻有魄力的领导带领下,企业连续6年保持盈利。到2000年公司固定资产从94年的600万
元,增加到1648万元,人均收入从94年的4130元增加到8173元。1995年该公司被评为全国化肥生产先进单位,去年,获乐昌市2000年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今年又被评为1999年至2000的“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他本人从97年开始历年被韶关市石化系统评为“先进生产者”,被乐昌市政府授予“八·五”时期的十大劳动模范。
第五篇:敢立潮头创辉煌
敢立潮头创辉煌
—— 武 成先进事迹材料
武 成,经济师,全省优秀企业家,甘肃省第十届人大代表。现任甘肃省成县矿业公司经理、甘肃小厂坝铅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甘肃成州矿冶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武成于1960年1月参加工作,196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县委、农电所、林场任职,1989年后一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担任企业主要领导职务。他艰苦创业,求实开拓,大胆超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为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甘肃成州矿冶集团公司是一九九九年在成县矿业公司和甘肃小厂坝铅锌开发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经省政府批准组建起来的,是以铅锌资源开发为主体的产业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成州矿冶集团公司在武成的带领下,按照省委提出的“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障抓党建”的战略决策,依托资源优势,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持续推进项目建设,走科学发展之路,有力地推动了公司产业规模的调整扩张和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公司现已发展形成采选冶生产,其他产业相配套的小厂 坝铅锌矿、成华和陇成及兰天三个选矿厂、成州锌业公司5 万吨锌冶炼厂、1万吨铅综合加工厂、陇星锑业采选冶配套生产企业、平凉嘉利煤业公司和金成大厦三星级酒店等九户生产经营企业。目前,公司总资产5.9亿元,员工1600人,各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68人。
在武成同志的带领下,成州矿冶集团公司的发展,七年跨越七大步,一年一个新台阶,经济效益同步实现了快速增长。2006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5.09亿元,占年计划10.39亿元的145.23%,同比增长81.60%,人均产值100.18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04亿元,占年计划2.13亿元的189.67%,同比增长107.81%;完成销售收入15亿元,占年计划9.78亿元的153.37%,同比增长98.77%;实现利润2.95亿元(含所得税),占年计划5948万元的495.96%,同比增长340.11%;实现利税4.15亿元,占年计划1.28亿元的324.22%,同比增长216.75%;上缴利税费1.588亿元,占年计划1.01亿元的157.22%,同比增长76.23%,人均达到10.15万元。从 2000年到2006年的七年间,公司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均以年60.17%、54.51%、79.25%的速度增长。特别是近五年实现了四次翻番增长,七年累计上缴利税费4.24亿元,每年给财政贡献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5%,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5%,成为陇南市第一纳税大户和全市工业骨干企业。公司先后被陇南市委、市政府授予“明星企业",市级文明单位,被省经贸委授予“全省优秀企业”,全省“千户百强”优秀企业,被省政府授予“全省优秀企业”,被省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被省国税局评为“诚信纳税”先进企业,二00五年成为全省最具竞争力的26户中小企业之一,二00六年被省经贸委评定为“甘肃工业100强”第28位,同时公司所辖小厂坝铅锌矿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环境治理先进矿山,被中国矿业报社授予“全国经典矿山”等称号。他本人被省政府连续两年授予“优秀企业家” 称号,并当选省十届人大代表。十八年来,公司和个人荣膺省、市县表彰奖励达 96项(次)。
作为陇南工业经济的长子,成州矿冶集团公司在武成同志的率领下,书写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不断壮大的新篇章,开启了陇南地方工业迅速崛起的先河,走出了一条艰难而辉煌的创业之路。
自立起家
矢志不渝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之初,武成看到了中国经济转轨之大势,毅然弃政从商,投入当地丰富的铅锌有色金属产业开发。他以非凡的胆识,白手起家,承包了林场的开采矿硐,干起了矿产开发,以矿养林的事业。从此便与矿结缘,步入经济人行例。3年承包在没要林场一分钱 的情况下,累计上缴利税100多万元,还弥补了林场育林资金的不足。同时,还为林场购置了一辆崭新的吉普车,添置了办公用品,给100 多名林场职工每人赠送了一辆自行车。
武成开发矿业获得了成功,他的开拓精神,经济管理才能得到了党组织的充分肯定。1989年,县委一致举荐武成临危受命扛起组建成县矿业公司的重任。他从县财政贷出5万元开办费,抽调15名工作人员,租借县经委的几间房子便搭起了成县矿业公司的架子。他面对的是县直党政机关及省内军队、企事业单位当时无序采矿的矿硐和乱挖滥采矿产资源造成的混乱局面。因为是有偿转让,公司刚开业,就背上了180万元的债务。他抱着不干则已,干则 必胜的坚定信念,知难而进。为了摸清资源,跑遍了整个矿区,认真调查,几个月下来摸清了矿井分布,掌握了地质资料,顺利接收了28个有开采价值的群采矿硐。在生产经营上,他采取独办为主,联办为辅的经营方针,以质量信誉求发展,规范营销,拓宽市场,重合同,守信誉,与20多个厂家结成了稳定的供需关系。效益直线上升,当年组建公司,当年大见成效。不仅还清了全部债务,还实现利税300多万元,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之后,他又把敏锐的目光投向持续发展,采选配套和加工增值上。1992年底,他多方筹集资金1200万元,在原停产关闭多年的糠醛厂旧址,建起了日处理200吨规模的铅锌选矿厂,从此使企业的生产效益实现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他坚持以资源开发为先导,多业并举,先后办起了劳服公司、汽车运输公司、粗铅加工厂、矿产品供销公司等配套服务企业。为了使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他 精心组织技术班子正规设计,筹资2000万元在小厂坝矿区于1997年建成日采300吨年产10万吨的一号矿井和日处理400吨的成华选矿厂,初步形成了采选配套、同步发展的规模格局,从而实现了企业的第一次大跨越。
超越发展
项目第一
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有项目来支撑。武 成以超前的思维,战略的眼光,惊人的胆魄带领一班人抢抓企业发展的黄金期,坚持不懈地抓项目建设,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成州矿冶集团公司组建后,他主持制定的公司项目“三步走”战略使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快速发展,使产业由单一向多业迈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构建了企业增长极,公司的发展从而突破了以开采、销售铅锌原矿为主的初级生产经营阶段,实现了铅锌锑矿采选冶加配套增值的中级发展阶段。公司向成功迈出的每个脚步,都凝聚着武成的辛勤和汗水,公司每一次崭新的崛起,都伴随着他无数的历练和风险,公司每一次完美的结局,都蕴育着他下一个目标的开始。他不辞劳苦,沤心沥血,身先士卒,从项目的开发论证,到筹款融资,再到选址施工,他都倾其心力,积极推进,始终不渝地进行项目建设,完成他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在做大、做强中实现着他的梦想。几年来,累计投资4.5亿元,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大力推进新项目建设和低成本扩张。通过改造矿井和选矿设施,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使采选矿能力翻了两番。投资9300万元建成了日产1000吨年产33万吨采矿竖井,投资并委托地勘106队对900米标高以下资源进行详勘,不断获得新的可采资源,使矿山形成了采探结合、采选配套,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继而公司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通过改制引入民营资本,组建股份制公司,投资3.3亿元建设5万吨锌冶炼项目和1万吨铅冶炼项目,并同步建设锌基合金、合金锌粉和微米氧化锌等深加工项目,投资2200万元建设了商贸型企业——金成大厦,先后通过重组投资4700多万元,转让收购了平凉崇信县的两个国营煤矿和西和县的甘肃锑厂,实现了横向跨行业、距区域向非铅锌产业的转移。通过项目实施,使生产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公司总资产由五年前的6422万元增长到5.9亿元,净资产由3632万元增长至2.74亿元,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增长了8.2倍和6.5倍,产业涉及铅锌采选冶,锑采选冶、煤炭开采和酒店经营,形成年铅锌采矿33万吨,铅锌选矿30万吨,锌冶炼5万吨,铅冶炼1万吨,锑采选15万吨,锑冶炼3000吨,煤炭开采22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了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的同步增长,进一步做大做强了公司,从而实现了企业第二次大跨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州锌业公司5万吨锌冶炼项目的前身是原陇南锌冶炼厂1万吨规模项目,于1992年立项,曾在十年间分别由地县组织专门班子筹建,但始终未能建设。2002年来在地县的正确指导下,他大胆进行投资体制改革,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实行多元投资,股份制运营,国有与民营资本联合投资,从实质上解决了资金筹措困难的问题,规模也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由1万吨扩大到5万吨。该项目总投资3.3亿元,自筹资金1.1亿元,银行贷款2.2亿元,总规模为年产5万吨电锌,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4.45亿元,利税1.12亿元。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一期2万吨工程于2004年5月一次投产成功,二期工程经过短短一年的紧张建设,于2005年6月建成并投料生产。今年已全面达产达标,现已累计生产锌锭8.2万吨,80%以上的产品达到0号锌标准,实现工业总产值17.13亿元,销售收入14.4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5亿元,上交税费9688万元,归还银行贷款1.2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5万吨锌冶炼同期又建成了1万吨铅综合加工厂。成州锌业公司由于多元投资所构建的新的管理机制,在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显示了极大的活力。在工艺技术上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设计,特别是应用了先进成熟的锌精矿沸腾焙烧、动力波制酸、黄钾铁矾浸出除钴、三段逆锑净化、常规法电解、大型喷射感应炉熔铸等关键技术,工艺流程吸取西北铅锌冶炼厂、株洲冶炼厂10万吨/a电解锌工艺数十年的生产经验,在两家工艺流程上进行优化配置,使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综合能耗降低,有利于更好地回收金属和保护环境,该工艺成熟可靠,生产装备在国内同规模湿法炼锌行业属中上等水平,技术经济指标设计属国内一流;在管理机制上,公司实行新的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面向社会引进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并高薪聘任有专业技能的高级工程师任总经理,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和生产管理,有效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保证了生产效益的全面提高。同时,通过成本控制管理,使生产的每个环节达到预期定额消耗,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生产成本。
敢立潮头
创新管理
武成同志不断创新进取,锐意改革,使公司始终走在了时代前列。一是坚持不懈地进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集团公司的组织形式,强化集团公司主体地位,以资产为纽带,以产业相关联,多层次,多形式地把现有企业组织起来,实行统一指挥运营,分级管理,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五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按月考核、年终奖罚制度。二是坚持不懈地进行体制创新,改革单一的国有投融资体制,引进民营资本,建立股份制体制,组建成州锌业有限责任公司、陇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嘉利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使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合理,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三是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建立了符合市场开发要求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以创立公司科协为平台,积极带动各生产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增加科技投入,在深部采矿上创立了独特的方法,用最科学、最安全、最环保的方式获利;在选矿生产上多年自主攻关,获得省市多项科技创新奖,实现了难选矿的高回收率,产品质量最优;冶炼上采用新技术、新设备,通过消化再吸收再创新,使锌冶炼一投产,产品质量和环保即达标达优。四是坚持科学化项目管理,使项目设计和生产工艺始终保持领先,新建项目无论在工艺、技术、设备,还是环保、安全等方面都是高质量、高标准。在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生产建设的协调统一,坚持科学采矿,合理开发,拉伸链条,长效利用,做到资源开发与利用,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绝不以浪费资源,牺牲环保为代价来获取利益,始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长远奋斗目标。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了多项矿山地质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冶炼项目建设中,仅用于环保方面的投资就占到总投资的近四分之一,使环保设施、环保质量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
以人为本
共建和谐
武成同志非常重视企业组织建设,积极倡导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健全完善党、政、工、团组织,全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以“诚信友爱,安全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和谐企业,在建设物质文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和谐团队,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培育企业精神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把企业一步步带向改革的大潮,带向胜利,成为陇南的龙头企业,成为省内知名企业,成为甘肃走向外界的品牌之一。
坚持和谐团队建设。成州矿冶班子成员有很强的团结共事意识、协作创新意识、顾全大局意识。这个团队有很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在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科技进步、队伍建设各方面镜意改革,全面创新,开拓进取,在陇南工业史上创造了产值增幅第一,生产装备第一,科技创新成果第一,成本控制第一,环境建设第一的骄人业绩,形成了被人称誉的“成州矿冶速度”。
坚持党组织建设。近年来,公司党委树立“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党建工作“一二三四”系统工程:围绕一个中心,即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深入推进矿业改革与发展;突出两个重点,即安全宣传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三个作用,即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四项建设,即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党建机制的创新,提高了党建工作水平,为生产经营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司在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 的工作目标,广泛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育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使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到爱国、爱党、爱企、爱岗。在全公司形成了“生产工作讲奉献,家庭生活讲道德,精神生活讲品位,社会活动讲形象”的文明和谐的氛围。集团公司和锌业公司分别被团省委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
坚持企业文化建设。小企业做产品,大企业做文化,这句话对成州矿冶人来说,有着更多体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武成及班子成员日益觉得企业文化是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升核心动力的关键所在。经过深入实践和探索,成州矿冶形成了“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科学管理,追求卓越”的企 业精神,“以人为本,诚信为上,质量为生,安全为天”的企业哲学,“坚持科学发展观,谋求更大发展,争创全国一流”的发展战略和“以 项目求发展,以创新求生存”的经营理念等一系列独特的企业文化,在他的指导下集团还创办《晨曦》杂志,并与陇南市文联合办了市级综合刊物《开拓文学》,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促进企业和谐和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文化 价值的核心指导作用。武成同志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二十一世纪的企业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资本拥有者,更应该是一个做人的典范。“恩泽一地,惠及八方”。企业发展了,实力增强了,武成同志 没有忘记社会公益事业,他组织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希望工程捐款和扶贫济困活动,分别为县体育场馆建设、兴教助学、扶贫攻坚,城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希望工程等捐资达600多万元,救助100名贫困地区辍学儿童重返学校完成义务教育,给全县245个行政村赠订了《甘肃农民报》、《甘肃科技报》、《陇 南报》送科技下乡,开展智力扶贫。并为陇南市干部专修学校、陇南电视台等捐资近50万元,为杜甫草堂、西狭颂风景区捐资修建了“仿汉阙门”,为鸡峰镇朝霞村修建了教学楼,为城区东河大桥捐资修建了灯光遂道,等等,为社会福利捐献活动作出了积极贡献。
憧憬未来,成州矿冶集团公司在武成同志的带领下,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走工业经济和谐发展之路,按照省委提出的“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障抓党建”的战略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的发展方略,依托主业优势、产业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坚持不懈地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资源深度开发为主体,不断完善运营机制,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