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消费的现状与思考[小编推荐]
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应该是一个庞大的消费人群。但近年来农民的消费并不是一个大的市场。按辩证关系看,收入与消费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收入高消费相应高,但是农民的收入除了消费外,还必须为生产经营进行必要的投资,因此生活消费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现以我县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情况分析如下:
一、农民消费市场的现状
总体来看,消费水平较低。2004年XX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70.6元,不及城市居民人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限食品类等生存资料,从2004年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如下:
人均消费支出(元)比重%
食品317.832.7
衣着53.85.5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35.73.7
医疗保健31.33.2
交通和通信74.17.6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23.612.7
居住71.07.3
其他商品和服务11.81.2
赠送支出73.47.6
1、从食品消费支出看。2004年我县农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317.8元,占消费支出的32.7%,肉蛋消费量极低,全年人均消费量只有10.2公斤,从以上数据看出,目前我县农民消费仍以谷物的膳食结构为主。
2、衣着消费比重很低。2004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是53.8元,占生活消费的5.5%。
3、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看。2004年农村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123.6元,其中,教育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占了较大的比重,2004年我县农村居民该项支出116.9元,占全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的94.5%,其他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只占较小的部分,说明农村居民除了食品方面的消费下,花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比较大。
4、人情消费居高不下。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的正常消费仍然处于低迷状态,但农民每年用于人情消费却连年增长,居高不下。在当前农村,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往往远远超出传统的礼尚往来,在旧的人情观念和攀比心里的影响下,农民送礼越来越大方。2004年我县农民用于人情方面的现金支出为73.4元,占到了全年现金支出的7.6%。
二、制约农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1、农民收入水平低,直接制约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收入水平是影响或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只有足够的居民收入,才有足够的消费,而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直接制约了消费水平的提高。从我县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从1999----2004年我县农民民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分别是0.8%、4.9%、13.5%、3.6%、19.8%。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以及有关“三农”的体制和政策的制约,农民收入的抗风险能力很差,从而导致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很大。
2、农民住宅和生产工具需依靠自身储蓄解决,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农民既是消费者,但也是生产经营者,这决定了农民的收入除用于消费外,还必须为生产经营进行必要的投资。农村住宅是农民的头等大事,但由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且主要依靠自身储蓄解决,农民要实现这一愿望,一般要积累10----20年的资金。建房成为农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投资。农民作为生产经营者决定了购置生产经营工具等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农民为此进行必要的储蓄。
3、农村基础建设滞后,抑制了农民消费需求。
大多数村的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抑制了农民消费需求增长。农民购买电视机受电的制约,买洗衣机受水的制约,买摩托车受路的制约,至于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几乎为零。可喜的是农村电网改造后,过高的电价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村电价与城市基本相持平。但是拉闸限电、停电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农村自来水建设十分落后。住户调查资料显示,XX县有80%的农户使用深井水,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几乎为零,既直接影响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又不利用于洗衣机等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
农村电视事业发展明显落后。电视已成为当今人们了解国家大事,掌握社会经济信息的重要工具。但是我县90%农村没有有线电视。农村道路难行。农村乡镇与村,村与村之商道路硬化路面很少,天晴通行尚好,雨雪天则泥泞难行。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空间的扩展。出行难还直接影响到农民交通方面的消费增长。
4、农村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买不起”与“买不到”同时制约消费增长。
由于投资农村市场建设的回报慢、收益低,全县农村都没有市场建设,经营主大多是个体户,经营场所大多是传统的小店铺。农村生产资料市场建设也一样落后。一方面,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存在着缺钱“买不起”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商业流通组织落后、商品流通不畅,流通成本过高,同时农村商业服务观念陈旧,商品价高质次,品种稀少,假冒伪劣严重等,根本不能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农民购买商品的选择性少,难以买到价廉物美的,称心如意的商品,进城购买却又加大了购物成本,“买不到”产状况又抑制了农民消费的增长。
三、对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几点建议
1、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消费的经济基础。①加大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县为农业县,自然条件恶劣,应借助扶贫政策的有利时机,由有关部门负责抓紧立项,争取国家更多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水利、农村道路建设步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有利的条件。②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为农业增产增收创造有利条件。要扶持发展一批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为主的龙头企业,使其逐渐发展壮大,不断增强其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要以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平为重点,培育一批中介组织,使其更好地发挥农民与大市场联系的桥梁作用。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增加打工收入快速增长。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我县耕地面积减少,出现部分剩余劳动力。因此要打破城乡界限,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促进剩余劳动的转移,依靠外出打工增加农民收入。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消费环境对农民的消费行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改善消费环境应放在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继续抓紧农村电力、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缓解农村居民服务性需求对社会构成的压力,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新兴家电消费在农村的销售与普及的重要举措。
3、建立市场信息网,可以通过在乡村一级建立市场信息网络或通过广播电视,使农民了解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让农民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搞活农产品流通,改善农民经营效益,让农民在结构调整中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减少经营决策的失误,更好地指导农民生产和消费。
4、培育农村居民正确的消费观念。要加快形成积极的消费观念,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生活质量,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要克服“只知道买价格低、便宜的商品,养儿防身防老”等片面观念。要加快形成辩证的消费观念,引导农民形成“消费创造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又会增加收入,收入的增加又会形成消费”这样一种良性循环意识,逐步放弃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不能消费,不愿消费,不敢消费”的消费观念;要逐步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杜绝农村中日益漫延的盲目消费,愚昧性消费(烧香拜佛等)、腐朽性消费(赌博等),合理分流农村消费品市场购买力,加速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筑起农民抢滩市场的桥头堡
——对xx市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民“小群体”对接“大龙头”和“大市场”,是农民融入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是农民增收的强力引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来,涿州市通过积极引导、扶持,先后发展起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60个,涉及蔬菜瓜果种植、特色养殖、产品深加工等各个领域,发展会员2000户,带动农户6000多户,初步形成了“市场 合作组织 农户”的产业化链条,引领着农业生产经营逐步走入市场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
一、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架起三农与市场的“金色桥梁”
(一)采取“由点及面”的办法,发展“会员领办型”经济合作组织。2003年9月,xx市供销社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农民经济人协会,吸纳会员67人。为了更加广泛的发挥经济人的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该市积极引导这些会员在他们所熟悉的生产经营领域创办专业协会。3年时间,这些会员先后领办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2个。如农民经济人协会会员xx于2005年领办起了xx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了会员40户,社员年生猪养殖收入达百万元。在其带动下,该村成为养猪专业村,年存栏达6000多头。
(二)采取“化零为整”的办法,发展“传统优势型”经济合作组织。当前的农产品市场,采取单兵作战的办法,难于有效的形成规模、特色、优势。该市充分发掘当地传统产业发展的“创新潜力点”,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达到生产分散,但销售联合的目的,形成了创市场的合力,打造规模优势。如,xx乡和xx镇在传统蔬菜种植业发达的基础上,组建起了xx蔬菜合作社和xx蔬菜专业社,xx乡在传统编织业的基础上组建起了xxxxx竹制品专业社,xxx、xxx在原有水稻种植的基础上,组建起了水稻生产经营协会,这些传统产业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引领下,再次成为了农民增收亮点。
(三)采取“能人引领”的办法,发展“大户带动型”经济合作组织。就是充分调动农村中致富能人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带领农民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引领农民增收。如,xxx党委发动起该乡的养殖大户xxx创办了肉鸭养殖协会,充分发挥其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络优势,吸纳农民种养户参与而共同组建协会。目前肉鸭月出栏达到50万只,产品销往北京、沧州,流向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带动起周边地区400多家农户从事肉鸭养殖,创利逾5000万元。
(四)采取“鼓励引导”的办法,发展“自主组建型”经济合作组织。采取舆论引导、政策扶助等举措,鼓励农民自发兴办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而使农村经济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和领域发展。如xxx镇当地农民自发组建起了西城坊西瓜合作社,就是依托当地农技服务站,由当地农民自发组织建立,为入社农民提供籽种、施肥、护理、销售一条龙服务,目前该镇西瓜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
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壮大,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现出全方位的积极作用
(一)成功解决了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大量难题,发挥了农民利益“代言人”的积极作用。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以助农增收为目的,以为农服务为己任,切实为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土地、资金等许多棘手问题。如,xx养殖专业社探索推行了社内无息融资,社员互相拆借资金达17万元,帮助困难户解决了资金难题。此外该社还争取村委领导支持,在废弃的大炕上建猪场,解决了发展壮大过程中场地不足问题。
(二)畅通了生产经营、产品购销信息渠道,发挥了农业信息“传播人”的积极作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依托利用多种渠道,及时地为农民采集、整理、发布各类生产经营和产品购销信息,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有的放矢。如,该市经纪人协会在互联网上设立的xxxx网,自开办至今,平均每年免费为合作组织成员发布情况简介200多条,供求信息3000—4000条,使大量的农民从中受益。xxx的优质蜜桃因为宣传不够,一度出现生产经营危机,通过上网广泛公布销售信息后,使得全国各地大量客户上门收购,使其摆脱了生产经营困境。
(三)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在农村的普及与推广,发挥了农技“推广人”的积极作用。大部分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在其服务中,都将农业技术推广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使大量的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到了生产一线。如,xx蔬菜专业社常年为社员的70个大棚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南荒生猪养殖专业社经常聘请专家系统讲授生猪养殖技术,帮助社员选购优良仔猪,统一调入免疫药品,自配饲料分配入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推动了标准化生产。
(四)有效地架起农户与市场衔接的桥梁,发挥了农村与市场“媒介人”的积极作用。
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整体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成为农民进入市场、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式,充分了发挥农户与市场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xxx庄粮食购销专业合作社,以收购农民手中余粮为主,年购销量500—700吨,每斤高于市价0.02元,带动了全镇粮食种植业的发展。xxx农副产品专业社每年帮助社员销
售草袋、草帘500—600万片,为农民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xx养殖委员会积极与三元、伊利等大型乳制品厂联系,签订常年供货合同,促进了特色养殖业的快速崛起。
三、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积极作用,就应在引导、扶持、创新、规范、壮大上下功夫用气力
(一)扶持壮大经济合作组织,就应进一步拓展其外部发展空间,为其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一是注重宣传引导。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体,多层次、广视角向农民推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及内涵,提高农户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扩大合作组织影响力。并通过树典型、搞对比,让农民消除“与己无关”思想,切实体会到参与合作组织发展的实惠。二是注重政策扶助。进一步制定倾斜政策,组织民政、工商、土地、财政、金融等部门在领照办证、场地征用、融通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在信息、项目、技术等方面大开绿灯,创造条件。三是注重规范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保护其合法权益,既不能钻法律空子,又要促其健康发展。
(二)发挥经济合作组织更强更久的效能,就应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使其步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一是规范组织。逐步引导合作组织由小变大、由松散变紧密,划清权属,监督合作组织及时注册,以免出现“黑组织”或非法组织,建立规范完善的合作组织体系。二是规范运行。在起步阶段,由政府参与发动、组织协调,协会运转正常后,则逐步退出,由会员按章程民主推选负责人,实行民主管理。三是规范章程。指导合作组织完善各项制度,健全社员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等内部组织,形成民主决策、合作服务和收益分配机制。
(三)真正体现经济合作组织的助农效果,就应引导其在“服务三农”方面做文章用气力。一要“尊重农民”。要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财产所有权,做到引导不包办、参与不干预,保证农民入退自由、互助合作,为会员提供所需经济技术服务,让农民真正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惠。二要“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应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各相关部门应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创建“有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品牌组织,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活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要“发展农村”。扶持现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向其它行业延伸,在总结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培树一批管理规范、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合作组织典型,辐射带动更多农民联合致富。并遵循市场规则,抓好优势产业升级,推进经营体制创新,逐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经济提速跃升。
第三篇:高平市农民消费状况和支出结构的调查与思考
高平市农民消费状况和支出结构的调查与思考
王晋峰
近来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为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将消费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引导下一轮经济发展的主导。如何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去年以来,我多次深入高平市农村、农户家中,就农民的消费状况和支出结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农民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特点和消费理念,寻找挖掘消费潜力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农民的消费状况和支出结构
这次调研我选择了经济基础好、一般和城乡结合部三类乡(镇、办事处)为试点,按好、中、差各取三个村为样本,再取好、中、差三类户口为样本点,分别从老俩口单独生活、小俩口刚成家单独生活、老人和儿女一起生活的三种家庭结构入手。围绕生产类支出、生活类支出、教育类支出、住房类支出、家电类支出、医疗类支出、精神文化类支出等七个方面展开,具体情况如下:
(一)从家庭结构入手对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举家过日子的必需品目前在农村已经很普及,除这些基本消费之外,还发现不同结构的家庭消费重点不同,老俩口单独生活的家庭主要消费在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看病吃药是重点,消费结构趋向单一化。小俩口刚成家单独生活的家庭,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衣着追求个性化,生活追求享受型,有的还向更新的消费领域拓展。老人和儿女一起生活的家庭,儿女小的时候重点是教育支出;儿女长大时重点是建房、结婚支出。
(二)从支出结构入手对消费状况进行分析。他们一般从事种植、养殖、手工业等职业,或外出打工。生产类支出主要是购买农业类生产资料或维持手工作坊式的再生产;生活类支出主要是吃、穿、人情往来等,发现人情往来负担比较重,一般家庭年平均在2000至3000元;教育类支出是上幼儿园、上高中、上大学的支出比较高;住房支出是集中的大额支出,现在平均在二十万左右,还发现一种结婚押房钱现象,说明住房在农村的重要性;家电类支出在儿女结婚时、乔迁新居时集中购买;在医疗类支出中,老年人占比率高;在精神文化类支出中,年轻人比率较高。
(三)从乡(镇、办事处)类别入手对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在这次调研中,发现经济基础好的乡镇农民消费反差比较大,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有的“因煤而兴、因煤而衰”;一般乡镇农民的消费比较平稳,起幅不是很大;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办事处居民消费比较活跃,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房租收入,就业也比较容易。
(四)农民的基本消费状况。通过入户调研,发现住房消费排在第一位,平均在20万元左右;第二位是结婚费用,一般在5至8万元;第三位是上学费用,尤其是上大学,一个壮劳力的收入供不起一个大学生;第四位是人情往来费用;第五位是医疗费用。其余的才是生产性消费、家电类消费、文化性消费等其它消费。
(五)目前农民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在调研过程中,感觉到农民普遍存在谨慎心理,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重储蓄,生活的磨砺更让他们相信储蓄的“万能”,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开销;二是重实用,比较注重消费实惠和产品的使用效能;三是重质量,农业的自然特点和季节性,决定了农民采购中的质量意识;四是重长远,在眼前消费时,要顾及长远的消费。
二、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收入来源不稳定,预期收入不乐观。收入直接影响购买力。收入愈稳定,消费的信心愈足,反之则越胆怯。家庭经营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一方面通过农产品生产经营来大幅增加收入较为困难;另一方面,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重组的深入推进,十年间高平的煤矿由原来高峰期的400多个减少到现在的29个,90%有煤矿的村失去了煤矿,90%以上的农民失去了靠煤炭就业、增收的依托,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这些因素使得农民未来收入持不乐观态度,故而紧缩消费。
(二)未来支出预期高,导致结余偏大。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确实给农民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在教育方面,义务教育虽已免除学杂费,而非义务教育负担仍然沉重;在医疗方面,新型医疗合作制度让农民受益匪浅,但仍然过高的医疗费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医疗支出仍是影响农民购买力的“软肋”;在养老方面,目前农村低保制度还很不健全,养老成为农民的大问题,一些有头脑的农民趁能挣钱把大笔的资金储蓄用于养老。诸如住房、教育、医疗、养老这些刚性支出,逼得农民消费趋于保守,行为更加谨慎,造成大量购买力沉淀,以保未来预期需求。
(三)传统观念阻碍消费,影响购买力实现。沿袭了几千年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束缚着广大农民的手脚,形成了人们自给性、封闭式的消费观念,以节俭为荣的消费理念支配着农民的行为,量入而出尤为推崇,这就使得农民对新产品的滞后消费,从而偏重远期消费,轻视近期消费,影响了购买力的实现。
三、提高农民消费潜能的有效途径
要挖掘农民的消费潜能,一方面是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就是如何继续提高农民消费倾向,调动存量,挖掘现有的消费潜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改善消费环境。我认为要抓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机遇,从以下五方面进行突破。
(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现实购买力。刺激农村消费,根本出路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在农村一些原有收入增长点的优势相对弱化的情况下,必须开辟农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一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注重特色,形成产业,打造品牌;二要积极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着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尽快形成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和加工增值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要长期稳定党的农村政策,特别是要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期、减轻农民负担、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等农村基本政策,优化增收环境。四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培育,搞好劳务输出,提高农民收入。
(二)加强小城镇建设,拓宽农村居民消费空间。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达到提高收入和增加消费双赢的目标。发展小城镇,可以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进城,迅速减少农村人口,让余下的农村人口更多地分享剩余资源;发展小城镇,可以拓宽农产品消费市场,还可以让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建设中获得更多的非农收入。随着收入的增长,将会进一步增加消费、促进消费。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而且影响到农村的消费需求。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村非农产业就业,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提高消费能力。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锲机,大力开展改水、改电、改厕、改厨和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同时,政府还应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整顿市场秩序,加强市场法制建设,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改善农民生活、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消费安全。目前农村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比较保守,为了养老和防病,总要留一笔钱防患于未然。为了缓解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应加强以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弱化“存钱防病、存钱防老”的心理,将预期消费转化为即期消费,让更多农村居民愿意拿出钱来享受现代生活。
(五)引导农民正确消费,拓宽消费领域和层次。更新消费观念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先导。要引导农民破除小农意识,激发农民通过勤苦致富,换取生活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领略新的消费时尚,拓宽消费领域。同时,要着重提高农民的素质,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加大科技、文化、教育、娱乐、旅游等非商品性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档次。在更新农民消费观念的基础上,还要发展农村的消费信用,改变传统的积累型支付方式,重点扩扩大住房、农用车、大型家电、农机产品等市场,实现从滞后型消费转为适当超前消费,将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
(作者系中共高平市委副书记)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将其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引导和促进了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特点
截止2009年4月底,全镇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5家,比去年新增1家,入社农户348户,带动农户2190户。
(1)分布:官渡办事处1家、楠木办事处3家、碾坪办事处1家。
(2)按行业和产业分布:柑桔类(包括蜜桔、椪柑、脐橙、桃叶橙、甜柚)合作社共1家,畜禽养殖类合作社4家。
(3)按领办人分有二类:一是农村能人(营销大户)领办型,二是基层组织牵头型,如四季优质碰柑合作社由四季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代存领办。
(4)从内部运作机制分析,内部运作比较成熟的合作社大体占20%(也就是一家)。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内部机制正在完善的占80%。
主要特点:一是兴办主体多元化。农民是兴办专业合作社的主体,目前有70%左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种养大户、技术能人、营销大户、经纪人等牵头兴办的。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由其他社会成员和农村基层组织牵头兴办。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基层农技服务组织和分流的专业人员牵头兴办的专业合作社,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是合作形式多样化。不仅有生产技术上的合作,也有品牌和商品销售上的合作,还有资本上的合作。三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从个别产品的生产,发展到种植、养殖、运销、加工、储藏、农机服务等多个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经营上,占到总数的88.9%,在种植业中以柑桔、蔬菜居多。合作内容已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所有环节,从过去提供生产、加工、仓储、运销、技术信息某一项或几项服务,发展到实行产加销综合服务。四是内部运作逐步规范。农民合作社以成员代表大会为最高决策机构,所有成员权利均等,一人一票。从章程的制定、组织机构的设置、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均由成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充分体现了“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实现了农民平等参与、当家作主、自我理财的愿望。目前,我镇围绕柑桔、生猪等主导产业都建立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当前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相比,我镇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组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弱势群体联合使起步阶段的合作社组织规模化普遍偏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目前,多数合作社社员数不到100个、注册资金低于10万元,这些将影响到合作社的带动效应。
二是以种养业为主,深加工不足。我镇现有的合作社中,90%都是从事种植和养殖,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还没有。大部分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层面上,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合作社较少。
三是以提供服务为主,利益共享不足。现有的合作社,绝大部分只是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合作社和成员之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经营活动能力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在经济利益上形成共同体。
四是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做大做强十分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年终盈余基本返还给社员,客观上造成积累不足、后劲不强。一些合作社社员呼声较为强烈的是税费减免和用地优惠政策,已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为了进一步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下一阶段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1、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于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各级部门要以贯彻落实这部法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这部法律的学习宣传力度,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2、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镇要
第五篇:消费贷款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翻开了一个新篇章。商业银行纷纷从以公司业务为主,转向公司业务与对私业务并重发展,并提出“大零售”的发展战略,这使得消费贷款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态势,一举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1、授信总量较小,产品结构单
3、准入门槛设置较高,审批手续繁琐。各商业银行近年来为实现亲新增贷款“零风险”,纷纷严格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对贷款人的要求过于严谨,如个人信用贷款仅限定国家公务员,且贷款额度控制在2-3万元,个人住房贷款中仅开展住房按揭贷款,对个人住房(商铺)抵押贷款拒绝办理,导致营销对象匮乏。在贷款审批程序上,随着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加强,各商业银行对授信权限全部上收,例如某行从2001年开展家居装修贷款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近500多万元,户数351笔,无一笔贷款出现不良,但该行至今无分文授信权限,每笔贷款均需上报市分行审批,这样不仅不能为顾客提供及时的服务,同时加大该行的消费贷款的成本。
4、责权利的不对等,信贷人员工作消极。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出于对信贷风险的考虑,都制定了严格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对信贷人员发放的贷款出现风险采取“终身责任追究制”和“下岗清收”等,并过高要求“新增贷款零风险制度”,这对增强信贷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增强责任风险意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实际工作中,每一笔贷款发放,信贷人员仅只有对贷款对象进行调查申报权,审批权则集中在各级审贷委员会,审批后发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责任追究在信贷人员,审贷委员会不承担责任。面对银行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而上级行普遍要求达到“双百”,即收贷收息达到100%,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商业银行出台了对信贷员发放贷款取得良好效益给予奖励的规定,这种只罚不奖的制度致使信贷不敢也不愿去营销贷款,普遍存在慎贷、惜贷、畏贷、厌贷情结,从而严重制约消费贷款的发展。
针对分宜县个人消费贷款的现状,各商业银行如何变生成危机为发展契机,这不仅是每个基层银行业务人士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要求全社会人员充分重视。主要措施如下:
1.信贷管理政策必须重新调整。这是基层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尊重基层行的意见,积极为基层行营销贷款创造条件,不要过多干预基层行的信贷工作,不要过分强调风险责任追究制,要政府培植“税源”一样来培植“信贷效益”增长点,为基层银行创造宽松的贷款营销的运作环境,对现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制度进行改革,打破“零风险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2.政府要积极为基层商业银行拓殿消费信贷业务打造发展平台,为商业银消费信贷的投入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主要加强房地产评估所等中介机构的管理,降低收费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二级市场,促进房地产正常交易,使住房抵押贷款一旦出现风险,银行能及时将抵押物进入二级市场进行买卖,有效防范银行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个人诚信系统的建立已成为当务之急,大张旗鼓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信用整制专项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人人诚信的氛围,同时加大司法公正维持力度,使司法部门与商业银行紧密配合,增强依法收贷的执行力度,确保诉讼案件高效、公正。
3.简化贷款审批手续,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现在各商业银行审批权限不一,有些行盲目放大审批权限,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出现,而有些行过左地上收审批权限,严重束缚了基层行的自主权,挫伤了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对比较成熟的个人消费贷款项目,应将授权权限下放给予县级支行。在办理消费贷款时,在注重法律文书有效性的情况下,尽量简化贷款手续,做到随时随贷,方便消费者。
4.积极营销、拓宽消费贷款的市场。首先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各项消费贷款,努力培育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不能以自己来断定分宜县的消费市场,例如高档耐用品消费贷款,当时大多商业银行认为该项品种在分宜没有市场,结果交行仅今年上半年新增了高档耐用品消费贷款350多万元,2004年贷款余额为299万元。在品种增加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应拓展消费人群范围,使广大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经济及广大农民当中培育其消费观念。
消费贷款现状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