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撰写课程论文,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的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
一. 论文撰写要求
1、任选一题,选题须与本课程内容相关。
2、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引用部分内容须注明出处,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发现抄袭行为记为“0”分。
3、应围绕论文的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或引用个人研究成果,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实践,得出相关结论,并将这一研究过程和结论以文字、图表等方式组织到论文之中,形成完整的论文内容。
4、论文内容应做到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叙述流畅、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
5、论文字数要求:1000-2000字左右,如果少于1000字,要酌情扣分。
6、格式与规范:应包括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要素,文面符合表述规范。论文一律采用4号宋体。
二、论文题目
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国应深入研究其发展趋势和应对措施,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实现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术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2)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
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到2009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2%,成为了世界第二贸易大国。(2)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如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是5621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所占的比例为86.25%、9.16%和4.59%,东部地区外资投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2)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
三、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3.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
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4.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欧盟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地缘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还有9个。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加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参考文献的标注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十卷本),第十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的发现》,齐文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
林承节:《印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蔡佳禾:《肯尼迪政府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中国社会科学》(北京),2001年第6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作者:张术环 等主编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必备十道题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必备十道题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连载一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由于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使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样一种经济状态。它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新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深了各国经济的国际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导致地区经济集团建立和壮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国际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贸易国际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比生产的增长速度高得多,它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其突出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第三,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⑶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以及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仍在危害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只能在曲折中发展。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如反倾销的滥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泛起,保障措施的滥用等),并趋于强化。
⑷ 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使生产网络化体系逐步形成,有助于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使贸易自由化的范围、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以最快的速度扩大和推进,有助于推动各国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使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它们更多地获得资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但经济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造成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世界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⑸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矛盾的统一体。尽管区域集团化多少具有排他性,但有成效的区域组织都努力把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衔接起来,又具有开放性的一面,因而从长远和总体上看,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组织的基本功能是协调各种国际力量的利益关系,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其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
(1)联合国的建立与发展。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6月26日参加会议的51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截止2006年7月,联合国已有192个成员国,第三世界国家占78%以上。
(2)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联合国遵循下列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
(3)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原来有6个主要机构,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国际法院、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2005年底和2006年5月联合国分别成立了新机构“建设和平委员会”和“人权理事会”(47国组成)。在需要时,联合国还可以成立专门机构。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执行机构,是联合国最重要的机构,现由美、英、法、中、俄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它做出的决议,全体会员国应该接受并履行。常任理事国对任何非程序问题拥有否决权。
(4)联合国的作用。在联合国建立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其性质遭到霸权主义的扭曲,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执行。它最早被美国所控制,成了美国操纵下的表决机器。20世纪60年代,又成为美苏争霸的场所。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大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逐渐形成了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从而大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1971年中国在联合同合法席位的恢复,进一步改变了过去少数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有:第一,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第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第三,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第四,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如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联合国的作用一度得到加强。20世纪80—90年代,它在维和方面、在核军控和裁军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联合国还是大国间调整相互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结交朋友、维护权益、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最重要场所。但是,从20世纪末以来,由于受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干扰,联合国应该发挥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度甚至有所削弱。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⑵ 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相反,多极化趋势无论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发展。这是因为:
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在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
第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必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第三,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第四,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既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追求的目标。
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欧盟一体化使欧盟的力量壮大;日本加速了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俄罗斯虽丧失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仍不失为世界强国;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大大增强。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⑶ 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第二,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第三,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
⑷ 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意义。第一,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第三,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第四,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五,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六,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根据2006年7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⑴ 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冷战时期,在国际关系中军事因素占有突出地位,而现在,经济技术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着显著的作用,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日益加大。这首先是因为人们从冷战中吸取教训,同时,也与当今时代特征密切相连。
⑵ 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增大,并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国际政治的发展。当今,各国文化的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各国文化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吸取无疑是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价值观念差异的消失。就世界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发展的影响而言,我们既不能认为各国文化交流促成的是惟一的世界价值体系,也不能像有些西方学者那样,过分强调不同文化的冲突方面。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中的不平等现象日趋严重。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
经典练习:
(一)以下是有关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及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材料
材料 1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在过去常被证明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材料 2 :(2005 年)10 月 1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3 次全体会议以 151 票赞成(共有成员 191 个)审议并通过了保护和发扬各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多样性”公约。公约规定,各国有权制定政策恰当地保护和促进本国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
——日本《每日新闻》晚版 2005 年 10 月 18 日报道
材料 3 :文化多样性有什么不好?在美国看来,“文化多样性”构成了威胁,拟议中的公约不仅赋予各国政府控制文化的权力,而且授权它们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这些措施可能会限制美国的音像制品(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和电视节目)出口,其价值每年高达数百亿美元。然而,世界其他国家并不认为如此。有 25 个成员国的欧盟认为,公约不会对艺术自由或言论自由构成威胁。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 2005 年 10 月 12 日巴黎报道
请回答:
.指出美国对“文化多样性”公约所持态度及其实质。2 .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
【 答案要点 】
.美国从在全球推行其文化和价值观的目标出发,同时为了商业利益,违背多数国家的意愿,反对“文化多样性”公约,其实质是文化霸权主义。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各种文明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3、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作用过程。一方面,文明是多样性的,各种文明形态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都应该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又内在地具有统一性。正是这种又多样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文明的进步。
(二)如何认识“文明冲突论”?
【 答案要点 】
.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冲突是 21 世纪冲突的主要形式,并以此来解释当今世界的某些冲突,包括某些恐怖主义事件。这种理论认为各种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可调和的对立性,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中最优秀的,解决文明冲突的出路在于西方文明的全球化。显然,这种观点的实质是西方文明中心论。
.世界文明是多样的,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习惯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会有种种差异。但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立总是包含着统一性的对立。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相互差异甚至有时发生某种冲突的文明之间也不可能仅仅是对抗和矛盾,必定会有许多共通性,它们可以通过差异产生互补,从而相互促进,互相借鉴对方有利的因素发展自己。3 .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作用过程。一方面,文明是多样性的,各种文明形态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都应该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又内在地具有统一性。正是这种又多样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文明的进步。4 .以“文明冲突”解释恐怖主义,本质上是唯心史观,不恰当地夸大了文明的作用,其实际效果是以“文明冲突”掩盖了恐怖主义产生的真正根源,如造成恐怖主义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贫困问题等。“文明冲突”也是“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依据之一。享廷顿认为“穆斯林文明与儒家文明结盟”,将构成对西方文明的主要挑战,鼓吹文明问题上的“中国威胁论”。
(根据2006年7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和平与发展关系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
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1.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保证世界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
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是战后乃至更长时间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因素;发展有助于阻止和消除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的诱发因素。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
⑴ 和平与发展两大课题一个都没有解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是说当今世界已经是完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了。实际上,至今,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一个都没有解决。这是因为:第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恐怖主义、贫困、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第二,世界一些地区还存在战争和**。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更加严重,南北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第四,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第五,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⑵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
第一,最重要的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二,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与利益。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第四,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各国人民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和借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而且可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
第五,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趋利避害,实现共赢共存,使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世界经济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以缩小南北差距,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这不仅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要求。
第六,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伊拉克战争以来的事实表明,“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不仅不能解决传统安全问题,也不能有效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美国对外政策特别是“布什主义”和“新布什主义”
2001年1月,小布什上台,他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追求单极世界,宣布退出《反导条约》,进行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研究和试验。“9“ 11”事件后,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主要战略任务,把防止美国本土遭受重大袭击作为首要目标,并以各国对此的态度作为判断敌友的标准,被称为“布什主义”。2002年9月20日,布什正式向国会提交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正式确立了“先发制人”战略,并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民主观。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即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引起包括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反对。2005年1月,布什开始了第二任期,提出了“全球民主化”战略,声称“获得和平的最佳途径就是把自由扩散到全世界每个角落”,在一些国家鼓吹、支持“颜色革命”,被称为“新布什主义”。
分析题
下面是有关布什两个任期对外政策的材料
材料1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布什很快就表示美国将把重点放在反恐上。其后对国会的讲话中,布什发表了关于反恐战争中“非友即敌”的讲话,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媒体把它认定为“布什主义”。布什宣布,其政府所关注的焦点将是摧毁恐怖分子的 网络,这场战争“不仅是美国之战,也是世界之战”,任何国家都必须做出选择:或者站在美国一边,或者与恐怖分子站在一起。“从现在起,任何继续庇护或者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都将被美国认定为敌对的政权。”
摘自《环球时报》2002年3月11日第六版 材料2 “我们从事件和常识中得出一个结论:自由能否在我们国家继续存在下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自由能否在其它国家取得成功。在全世界传播自由是我们的世界实现和平的最大希望所在。”“寻求和支持民主运动和民主制度在各个国家和各种文化下的发展成为美国的政策,其最终目标是结束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暴政”
摘自布什2005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
材料3 一条最为明确的历史经验是,当自由取得胜利的时候,美国就更加 安全,世界就更加 安全。
摘自赖斯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1 说明了什么? 2.材料2、3 又说明了什么?
3.如何认识材料1与材料2、3 所说明问题的异同?
答案:
1.材料1 说明布什在第一任期,由于“911”事件,其外交是以反恐为旗帜,以防止美国本土遭受恐怖袭击为主要目标,并以此作为区分敌友的标准,被称为“布什主义”。2.材料2 说明布什在第二任期,其外交重返老路,以民主、自由为旗帜,在全球推行美国的制度和价值观,即“全球民主化计划”,如在中东实行“中东民主化”,在“独联体”国家推行“颜色革命”,被称为“新布什主义”。
3. “布什主义”和“新布什主义”的不同点在于外交的旗帜不同(反恐、民主),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巩固和扩大美国在全球的利益。造成不同的原因在于形势的变化,共同点是由美国称霸世界的目标决定的为“新布什主义”。日本外交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战后日本的外交政策。战后日本外交大体分4个阶段: 战后初期日本没有外交权(当时日本被美国占领)。1951年9月,签订片面和约,恢复了主权国家地位。此后,奉行“追随外交”。1956年12月,加入联合国,此前,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实行“经济外交”,即在美国庇护下以经济力量为手段向外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培育国力的目的。经济外交的重点是东南亚。日本通过战争赔偿、贸易、投资等向东南亚实行经济渗透。同时还不断加强与美欧的经济交流。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经济实力增长,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当时,面对中美关系的改善,石油和美元危机的冲击,美国战略收缩及调整亚洲政策,日本田中内阁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走“多边自主外交”路线。具体内容是: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借助中国,抗衡苏联,1972年9月,中日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8年8月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如制定了“新中东政策”,多方开展对中东、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经贸联系与合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始“政治大国外交”。1981年5月,铃木首相访美关于“第三次远航”的谈话是个标志,紧接着1982年中曾根内阁公开举起“要做政治大国”的旗帜。此后,历届政府都把“政治大国”当作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为此,日本作了一系列的努力: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科技立国”代替原来的“贸易立国”;增强日元的国际货币职能;扩充军费,由“专守防卫”转向“攻势防卫”;坚持“西方一员”的基本立场;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稳定、发展中日关系,继续与苏联对抗,同时不放弃对话。
冷战结束后开始全力推进“积极进取”外交,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政治大国外交”有新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出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利用日美政治军事同盟与国际维和行动这两个框架实现军事大国化,加强军事力量,日本军队装备是亚洲最先进的,而军事开支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法律上制定国际和平合作法,积极突破向海外派兵的禁区,并且还与美国签订《防卫合作指针》,把“日本有事”改为“日本周边有事”,为日本今后介入地区争端埋下伏笔;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为争取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做准备;调整和改善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同时,防范中国的倾向在加强,日俄关系有所突破,双方达成暂时搁置北方领土问题,加强经贸合作的协议,但进展缓慢。
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既有许多有利因素(如经济、科技实力,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比较强),又有许多不利因素,根本问题在于它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能否正确处理大国关系,能否正确对待世界人民维护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能否正确对待曾经发动过侵略战争的历史。近年来,日本国内屡屡出现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南北矛盾加剧的原因、表现及解决南北矛盾的根本途径(1)南北关系与南北矛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即南北关系,两者之间的矛盾即南北矛盾。南北关系的实质在于打破和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南北关系既充满着对立和斗争,又存在着依存与合作关系。发展中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因此南北关系是在矛盾与合作中发展的。
南北矛盾由来已久。冷战时期,南北之间虽然开展了对话,并达成了一些协议(如四个《洛美协定》),但由于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坚持维护旧的经济格局,使南北矛盾迟迟得不到解决。两极格局解体以后,南北矛盾加剧。
(2)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冷战后南北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表现在: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冷战时期,东西关系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平问题成为世界政治的头等大事,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处于次要地位。冷战后,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的矛盾突出出来。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南方国家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经济、政治领域。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北方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以缓解债务危机。国际资金流向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回流的变化,使南方国家更加缺少发展资金,并承受着来自北方债权国的沉重压力。南北贸易摩擦增加,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的新问题。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北方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加强南北合作。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两次访问非洲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0年6月,欧盟15国与非、加、太地区77个国家签署了用以代替《洛美协定》的为期20年的《科托努协定》。第四.,区域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
(3)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和表现。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强制第三世界国家实行西方的所谓“民主”、“人权”、“多党制”等,结果引起社会**与冲突,非洲几乎半数的国家因此发生严重的社会动荡。在经济上,肆无忌惮地转嫁经济危机,实行损人利己的经济贸易政策,使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条件恶化,债务负担沉重,发展资金倒流,经济陷入更大困难。世界因此也变得更不安宁。
(4)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主要是通过国际经济旧秩序实现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实质是争取共同繁荣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只要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实行南北合作,就可以缓和南北矛盾。南北对话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可以得到经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这种发展对北方国家的发展也很有利。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取代苏联的“法定继承者”。俄罗斯联邦是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潜力大,继承了前苏联70%以上的军事力量,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俄罗斯独立之初,一度奉行全面倒向西方的外交政策,以争取西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但此举很快被证明是行不通的。西方的经济援助口惠实不至。而俄罗斯实行的向西方“一边倒”的方针,使自己在国际事务中显得无所作为,国际地位日趋下降。从1993年大选之后,俄罗斯决心从实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方针,调整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被称为“以西为主,东西兼顾”的外交或“双头鹰外交”。其总的目标是,复兴俄罗斯,重新确立俄的大国地位,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本国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具体的政策是加快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巩固俄在这一地区的盟主地位;与西方关系强调“利益均衡”,既合作又抗争,在北约东扩问题上采取“软”、“硬”两手,一方面强硬反对北约东扩,另一方面又进行有限妥协;力争亚太外交有实际突破,以发挥欧亚大国的作用;特别积极地发展对华关系,着手建立和完善面向21世纪的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同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以带动俄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的开发;有重点地恢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南亚和中东国家的关系。经过几年的调整,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到了更多的回旋余地。1998年,俄国成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正式成员。同时,冷战时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俄日关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双方领导人互访,签订了一系列协议。俄国与中国的关系也大有改善,双方领导人频频互访,1996年双方宣布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双方发表《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1997年俄国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
普京上台以来,更是尽力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认为这是稳定经济、政局,走强国之路的必要条件。普京强调“务实外交”,总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为俄罗斯国家复兴服务。在作法上重视“内部目标高于外部目标”;突出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经济色彩;强化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调整与大国的关系,特别是“9” 11”事件后,与美国关系大为改善,并加入北约20国委员会,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视独联体为“战略利益范围”,把同独联体国家发展关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绝对优先方面”;加强与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关系。俄罗斯主张世界多极化,反对单极世界;主张建立新型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强调联合国在和安理会在建立国际新秩序和维护世界和平包括反对恐怖主义斗争中的主导作用。2001年7月,中俄双方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7月,双方发表《关于21世纪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经过协商,已顺利解决了边界问题。
当前,俄罗斯虽丧失过去苏联拥有的超级大国地位,但经过几年的努力,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大国地位有所恢复,仍是世界多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将是构筑未来多极化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
第三篇:《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模拟题答案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模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C4、C5、C6、D7、D8、D9、B10、A11、B12、A13、D14、A15、A16、C17、B18、C19、B20、C21、A22、C23、D24、C25、B
二、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经济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2.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和状态。世界经济格局是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一定的世界经济格局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的世界经济关系相联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3.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援欧演说,提出了“复兴欧洲计划”,后来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到1952年6月,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共向西欧拨款131.5亿美元,其中贷款约十分之一,其余部分为赠与。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战后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盟国的控制。
4.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世界历史中出现的第一个全球性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和以美国提出的“联合国复兴开发银行计划”为基础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议》,即“布雷顿森林协议”。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比率的双挂钩制,从而确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5.“巴黎统筹委员会”:1949年11月12日,在美国的提议下,成立了旨在对社会主义国家封锁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受“巴统”控制的物资分尖端技术产品,军用武器装备,稀有物资三大类几百种。1951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巴特尔法案”(通称“禁运法案”),规定凡“巴统”成员向共产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者,均被剥夺受美国军事、经济和财政援助的权利,迫使其他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导致了东、西方经济关系的隔绝。1994年3月31日,“巴统”在荷兰宣告结束。
6.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英文缩写为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是处理国际贸易全球规则的唯一国际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7.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由于生
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活动超越一国领土界限而形成的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一种经济状态。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世界经济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
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一个新阶段。
8.知识经济:是以新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为依托,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
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配置以智力资源(包括科学
技术及其一切成果和信息)为第一要素,对智力资源的占有比工业经济中对自然
资源的占有更为重要。但知识并不能完全代替物质,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等物质
生产活动,仍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今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它对
世界经济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会在今后逐步表现出来。
9.综合国力: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精神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基本依据。综合国力以经济实力为基础,以国防力量为手段,以政治影响力为
标志,它是科技、文化、人口、国土、意识形态等内在的多种要素的综合系统。
三、问答题
1.简述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1)联合国的地位: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家政府参加的国际组织。成立以来,尽管它走过曲折的道路,现在还有弱点,但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对国际事务所
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国际组织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2)联合国的作用:推进世界非殖民化进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
济与社会发展;制定国际法与国际规范。
2.简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1)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深化改革、迎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
弊,但总的是利大于弊。
(2)积极作用;为中国改革开放和进一步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条件;
减少一些贸易大国对中国的歧视性贸易限制和贸易摩擦;扩大海外市场;加
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争取更多的外资,更好地利用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决策过程,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
位。
3.为什么在当今世界政治中,经济因素对于世界政治的影响会不断增大?
其一,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导致南北
贫福差距的加大,矛盾激化,从而影响世界政治的发展。
其二,世界政治的发展、国际事务的处理,说到底是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
其三,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往往决定政
府的更迭,从而对国际政治发展产生影响。
其四,经济全球化对于世界政治产生重要影响。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联系更为密切,各国加强联系,有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其次,经济全球
化使各国争夺资源的斗争加剧,甚至导致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冲突。
其五,国家的经济利益成为国家关系发展主导因素,制约着政治制度和意识
形态的对抗,使国家关系发展不致脱离和平与发展的轨道。
4.冷战期间,为什么能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保持长期的和平?
(1)两国势均力敌,没有一方可以轻易取胜。
(2)阵营内部的领袖国比其他成员国力量强,对成员国进行约束,减少了成员国将其拖入战争的可能性。
(3)核武器的警示作用:核武器可以摧毁别人,却不能保卫自己。拥有核武器可能产生一种谨慎和责任感。核战争的高昂代价,限制领导人大规模使用武力。
(4)就战争的频率和程度而言,存在50年-100年的长周期,而冷战正好处于这个长周期之中。上一个周期是1871-1914年。
5.如何分析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首先,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而非定势。
其次,多极化正朝着牵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其三,多极化趋势不会一帆风顺。
其四,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
6.如何看待美国的实力与国际地位?
一、美国仍是世界惟一超级大国,这是由美国的四大优势决定的:科技优势;管理体制优势;综合国力优势;战略优势。
二、美国面临严峻挑战。(1)从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看,美国与西方大国及其重要力量的差距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2)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方面,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及其他先进武器足以构成对美国的致命威胁;核武器的扩散,国际恐怖主义的蔓延,对美国形成新的挑战。(3)政治上美国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非政府合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逐渐增强;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特别是不同民族、宗教的存在,都要求国际政治民主化,反对强权政治。
三、美国无法主导世界。世界将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史,多数国家和国际力量都不愿接受某一个国家的主导。世界的多样性,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民族的差异性,是美国主导全世界的重大障碍。
第四篇: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形考一
形考一
试卷总分:100
形考一
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2.(3分)以下属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的是()A、军备竞赛
B、战争
C、民族、宗教矛盾
D、恐怖主义 3.(3分)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分裂主义 B、极端主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新干涉主义 4.(3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主要是因为()A、世界人民和平与发展的呼声强烈
B、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条件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复存在 D、国际趋势在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
5.(3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A、有一定联系,但从长远看是相互对立的B、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 C、无矛盾,完全一致
D、无联系,平行发展 6.(3分)新经济是以()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主要支柱的新型经济形态。A、人力资源
B、知识资源 C、智力资源 D、经济资源 7.(3分)那些地理上接近,经济水平、经济制度、经济政策趋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定,制定共同的行为准则,甚至部分让渡国家的经济主权,建立超国家的机构,实现经济上的联合,这就是()A、区域集团化
B、经济全球化 C、政治多极化 D、经济一体化 8.(3分)冷战爆发的直接原因()A、意识形态的差异 B、美国称霸世界的需要 C、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D、两大阵营争夺东欧 9.(3分)()标志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正式形成
A、“马歇尔计划”
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10.(3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A、战后初期 B、60 年代
C、70 年代 D、80 年代
多选题(共10题,共30分)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3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A、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B、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趋势并行发展 C、“新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D、各主要经济力量之间既激烈竞争,又相互协调 12.(3分)所谓雅尔塔体制,是指1943年11月、1945年2月和1945年7月,()三国首脑先后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苏联雅尔塔、德国波茨坦等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彻底击败法西斯国家、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以及划分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权力的谅解、协议、协定的总称。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法国 13.(3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有()
A、跨国性
B、不确定性
C、动态性
D、转化性
14.(3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主要是因为()A、世界人民和平与发展的呼声强烈
B、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条件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复存在 D、国际趋势在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 15.(3分)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本质特征是()
A、霸权主义
B、强权政治
C、公正合理
D、不平等待遇 16.(3分)要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反对()A、殖民主义 B、霸权主义
C、大国沙文主义 D、强权政治 17.(3分)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有()A、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B、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 C、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 D、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强大 18.(3分)知识经济的特点有()A、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B、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的经济 C、是一种信息化、网络化的经济 D、是一种资源经济 19.(3分)世界经济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经济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世界范围内的(等经济行动。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20.(3分)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A、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贫富悬殊拉大
B、环境恶化
C、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D、能源短缺
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21.(2分)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
22.(2分)9.11事件成为大国关系重新调整的转折点。()√ ×
23.(2分)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
24.(2分)世界政治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的发展。()√)×
25.(2分)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主要指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 ×
26.(2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是两极格局崩溃的根本原因。()√ ×
27.(2分)两极格局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
28.(2分)中国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
29.(2分)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 ×
30.(2分)冷战结束后,传统的安全威胁已经消失。()√ ×
材料多选题(共4题,共20分)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31.(5分)
下列是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现代科技进步,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产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近十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趋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享受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
摘自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2:
由世界上最富有的7个工业化国家和俄罗斯共同举行的这一首脑会议是全球规则制定者的会议--它是一个由国家集团组成的世界级政府。这是规则制定者全球化,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这两方面旗帜掩盖了无论在第三世界还是在工业化国家中都将产生灾难性后果的新殖民主义。
据基督教救济会和医师无国界协会统计,在这些发达国家领导人忙于品尝热那亚美食的每一天,全世界都有1.9万名以上的儿童死于贫困国家的债务危机,有8000人死于艾滋病。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过去10年死于可预防疾病的人类呈上升而不是下降趋势,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从美国的洛杉矶到南非的索韦托,世界上很多人都无法从有利于投资者和银行家的全球化经济中获益。
(摘自美国《全球殖民主义》《太阳报》200l,7.29)
根据材料1,2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多选题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使穷国越穷,富国越富
C、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 32.(5分)下列是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现代科技进步,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产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近十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趋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享受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
摘自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2:
由世界上最富有的7个工业化国家和俄罗斯共同举行的这一首脑会议是全球规则制定者的会议--它是一个由国家集团组成的世界级政府。这是规则制定者全球化,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这两方面旗帜掩盖了无论在第三世界还是在工业化国家中都将产生灾难性后果的新殖民主义。
据基督教救济会和医师无国界协会统计,在这些发达国家领导人忙于品尝热那亚美食的每一天,全世界都有1.9万名以上的儿童死于贫困国家的债务危机,有8000人死于艾滋病。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过去10年死于可预防疾病的人类呈上升而不是下降趋势,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从美国的洛杉矶到南非的索韦托,世界上很多人都无法从有利于投资者和银行家的全球化经济中获益。
(摘自美国《全球殖民主义》《太阳报》200l,7.29)
根据材料1、2,分析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有()
A、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B、全球性市场的形成为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C、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D、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制约和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严峻形势要求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客观上强化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33.(5分)下列是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现代科技进步,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产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近十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趋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享受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
摘自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2:
由世界上最富有的7个工业化国家和俄罗斯共同举行的这一首脑会议是全球规则制定者的会议--它是一个由国家集团组成的世界级政府。这是规则制定者全球化,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这两方面旗帜掩盖了无论在第三世界还是在工业化国家中都将产生灾难性后果的新殖民主义。
据基督教救济会和医师无国界协会统计,在这些发达国家领导人忙于品尝热那亚美食的每一天,全世界都有1.9万名以上的儿童死于贫困国家的债务危机,有8000人死于艾滋病。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过去10年死于可预防疾病的人类呈上升而不是下降趋势,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从美国的洛杉矶到南非的索韦托,世界上很多人都无法从有利于投资者和银行家的全球化经济中获益。
(摘自美国《全球殖民主义》《太阳报》200l,7.29)根据材料1,回答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是()
A、贸易的全球化 B、金融的全球化 C、投资的全球化 D、消费的全球化 34.(5分)下列是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科技进步,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产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近十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趋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享受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
摘自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2:
由世界上最富有的7个工业化国家和俄罗斯共同举行的这一首脑会议是全球规则制定者的会议--它是一个由国家集团组成的世界级政府。这是规则制定者全球化,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这两方面旗帜掩盖了无论在第三世界还是在工业化国家中都将产生灾难性后果的新殖民主义。
据基督教救济会和医师无国界协会统计,在这些发达国家领导人忙于品尝热那亚美食的每一天,全世界都有1.9万名以上的儿童死于贫困国家的债务危机,有8000人死于艾滋病。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过去10年死于可预防疾病的人类呈上升而不是下降趋势,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从美国的洛杉矶到南非的索韦托,世界上很多人都无法从有利于投资者和银行家的全球化经济中获益。
(摘自美国《全球殖民主义》《太阳报》200l,7.29)
请回答:根据材料1、2,指出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多选题
A、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经济全球化真正达到各国共赢,公平和共存的目的。
B、发展中国家之间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更广阔领域和更深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C、发展中国家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加快本国民族产业的发展,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要求。
D、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
第五篇: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论文作业
浅谈“中国威胁论”折射“冷战思维”
-----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
(韦唯
201031303022 动物科学1001班)
摘要:两极格局解体后,随着中国的经济,军事的发展,“中国威胁论”频频出现。本文从历史发展背景的角度来浅谈中国威胁论折射出的冷战思维,并且对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对策。
关键词:冷战思维 中国威胁论 和平发展
一、中国威胁论折射冷战思维
冷战思维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述到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①同时这一事件也标志着美苏同盟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确立,冷战开始。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意识与观念,中心思想就是本国利益至上。
当代“中国威胁论”主要起自冷战结束后。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从历史上来看无论“中国威胁论”发端于何处,美国无疑是该论的大本营。在美国,已先后掀起几次不大不小的波澜。进入新世纪,“中国威胁论”随着反恐和中美关系的升温略显沉寂。然而,2002年7月间,美国媒体公布了两份报告:一份出自美国防部,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报告》;一份出自美中安全委员会,题为《美中经济关系对美国家安全的影响》。前一份报告宣称中国军事力量不仅对台湾,而且对中国周边国家甚至美国构成威胁;后一份报告则宣称中国利用经济贸易关系危害美国家安全。“中国威胁论”再次浮出水面。②事实上,尽管“中国威胁论”的陈述形形色色,但是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威胁论”和“中国军事威胁论”。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之后,伴随着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中国的经济,军事都在迅速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随之上升,政治外交方面也积极应对,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并且开始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随着中国实力的逐步积累,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发展已经开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美国炒作“中国威胁论”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出于战略上遏制中国的需要,在军事上确保美国绝对优势的需要,在政治上丑化中国的需要以及服务于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在一些西方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是对其主导下的传统国际秩序及地缘政治格局的挑战。从资本主义崛起的历史经验看,历史上所有大国的崛起,都伴随着强权与战争,都是以运用武力为手段的。英、美、德、日等国的崛起,无不是遵循着富国-强兵-战争扩张的规律③。所以他们认为中国将挑战现有的国际结构,导致国际体系的不稳定乃至爆发战争。为此,美国害怕中国的发展强大将挑战其超级大国的霸权国际地位,这也正是美国赤裸裸的冷战思维的体现。按照美国人的说法,诸如在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支持以市场为基础的良性动作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人权和环境保护、确保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中国都对美国提出了严峻挑战④。今年,日本政府批准了2012《防卫白皮书》。一如往年,白皮书继续保持对中国的所谓“警惕”基调,充斥着渲染“中国威胁论”的旧调,妄称中国的动向是地区的“担忧”。这也是十足的冷战思维的反映。
二、针对中国和平发展所提的建议及对策
综合中国的国情来说,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和平发展道路,新中国自建立以来,陆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理念,无一不体现着中国政府对谋求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价值理念的追求,所以我认为要消除中国威胁论,促进中国和平发展应该要做到:淡定从容,理性应对,塑造具有亲和力,大气,积极自信的大国形象。
首先,外交上,中国应该积极主动与周边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从多方位打开外交交往渠道,改善我国的国际生存和发展环境,积极努力的为我们的和平发展争取到和谐的世界环境。然后,就是坚定不移的发展我们的特色化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我们的经济。我们要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中国的自身发展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最坚强的力量,中国的崛起将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力量增长的动力,而不会成为世界和平的威胁因素。邓小平生前明确指出,“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后就是,56个民族团结一致,上下齐心。只有我们自己内部稳定了,和谐了,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在面对国际上的复杂问题时有着坚强的后盾。我们要有其力断金的心态,为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①(百度百科)
2.《理论前沿》2003年第21期 [作者 张明明] ③(从容淡定应对“中国威胁论” 释清仁 《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4月06日 09 版)[4][美]伊丽莎白·埃克诺米、米歇尔·奥克森伯格主编:《中国参与世界》,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