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理论与实务(中财夜大-专升本会计专业)期末复习
管理理论与实务
一、选择or判断:
1、现代人事管理之父——罗伯特·欧文
2、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3、现代组织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
4、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思·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5、霍桑试验——乔治·埃尔顿·梅奥
6、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
7、权变管理学派代表人——弗莱德·菲德勒和琼·伍德沃德
8、决策管理学派代表人——赫伯特·西蒙
9、经验主义学派(又称案例学派)代表人——欧内斯特·戴尔和彼得·德鲁克
10、计划的的特点:目的性;基础性;前瞻性;普遍性
11、计划的作用:a.指引方向和目标;b.发现机会与威胁;c.经济合理地进行管理;d.提供控制标准
12、计划的分类:
按管理者层次分类:战略计划、行动计划
按设计的时间分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按明确性分类:具体计划、指导性计划 按内容分类:专题计划、综合计划
按智能分类:业务计划、人事计划、财务计划
13、预测的方法:(1)定性预测:靠预测人员的知识,经验和综合能力对未来预测对象的发展状况做出推断和描述。
a.头脑风暴法:以会议的形式,让预测人员在一种非常融洽和轻松的气氛中思考问题。
b.专家会议法:邀请有关专家一起开会,针对预测问题进行讨论,专家各抒己见,对事物未来的发展情况作出判断。
c.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将调查预测的项目和要求拟成预测提纲,然后组成专家调查组,将预测提纲,征询表上交给专家,并提供有关的背景资料。专家们在“背靠背”的情况下,根据通知的要求,对所预测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判断与分析。
(2)定量分析法:以数据资料为基础。
a.简单平均法(算术平均法);b.加权平均法;c.移动平均法;d.指数平滑法(指数修匀法);e.回归分析法。
14、决策的分类(选择,判断):
a.按决策的作用范围分类: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b.按决策时间长短分类:中长期决策,短期决策。c.按决策者的层次分类: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d.按决策问题的性质或决策的重复程度分类: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e.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分类: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15、群体决策的优势:(1)提供更完整的信息;(2)产生更多的方案;(3)提高对决策方案的认可程度。
16、群体决策的缺陷(1)消耗时间;(2)少数人统治;(3)群体思维;(3)责任不清
17、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他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18、管理者的时间可分为被动时间和可支配时间。被动时间又称响应时间,是管理者自己不可控的时间,即用于响应他人提出的各种请求与要求,或处理各种意外事件的时间。可支配时间又称为自由时间,是指管理者可以自行控制的时间。
19、时间管理的演进历程:备忘录型、记事簿型、优先顺序规划型、罗盘型;
20、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1)直线制组织结构;(2)职能制组织结构;(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5)矩阵制组织结构。
21、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P137)
(1)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建立有益于管理的组织,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的各项目标。也就是说,组织设计实质上是组织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
(2)原则:劳动分工原则、部门化原则、指挥链原则、管理幅度原则、集权与分权原则、正规化原则。
22、管理幅度原则:管理幅度的选择是影响组织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控制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的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的数目。
23、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设计: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设计决定了组织的基本构架。首先要对影响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据此确定适当的管理幅度,并划分出纵向的管理层次,以保证整个组织结构安排的精干高效。
24、绩效评估主要评价员工以下三方面与工作业绩有关的内容,即个人特征、工作行为、工作结果。
25、组织的绩效评估标准可归纳为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26、组织变革的两种不同观点:“风平浪静”:未来可预见,路线稳定,方向清晰。20世纪80年代以前组织的经营环境。
“急流险滩”:未来充满不可预见的变化,不清楚最终驶往的方向。当今组织环境的真实描述。
27、权力性影响力: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三个方面。
28、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
29、人性假设理论:(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2)社会人假设:社会人的假设首先是由霍桑试验的主持人梅奥提出的。(3)社会人假设认为:a.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基本上,人的工作动机是由社会需求引起,并透过与同事们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b.人对所处群体的社会影响力,要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要。c.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领导能满足其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30、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31、菲德勒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 领导者的类型(LPC值)环境因素:
(1)上下级关系:即一个组织中的成员对其领导者信任、喜爱或愿意追随的程度。
(2)任务的结构性:即对工作明确规定的程度,这是判断领导情景性质的次重要因素。
(3)职位权力:即不同于领导者个人的自然性影响的正式地们权力。有效领导模式:
这一模式同时也表时,不存在单一的、固定不变的有效领导模式。
按菲德勒的权变理论,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可通过以下途径:
(1)改变领导者的领导方式;
(2)改变领导者所处的环境,包括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工作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
32、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33、复杂人假设:因人,因事,因其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或因循守旧。
34、过程型激励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P230-232)
35、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1)正强化:是指对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给予奖励,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加强,并继续保持下去,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2)负强化:是指对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进行惩罚,使这些行为减少或者不再出现,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爱干扰。
36、沟通分为哪些类别?
(1)按照功能划分,沟通可以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情感式沟通;
(2)按照方法划分,沟通可以分为口头沟通、非语言沟通等;
(3)按照组织系统划分,沟通可以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4)按照方向划分,沟通可以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5)按照是否反馈划分,沟通可以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37、控制的类型:
(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2)按控制点的位置分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
(3)按控制来源分为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和自我控制。
38、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都包含的三个基本环节:拟定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二、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 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 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3、利益相关者:又称利益攸关者,是指那些与特定组织有一定利益关系的有关者,其利益得失与组织的存在相关。
4、计划:作为名词,计划是指通过文字或数字指标表示出来的工作或行动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作为动词,计划是指事前拟定计划的工作过程。
5、战略计划:战略计划是应用于整体组织,为组织设立总体目标,寻求组织在预期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6、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是在战略计划所规定的方向、方针、政策框架内,确保战略目标的落实和实现、确保资源的取得和有效运用的具体计划。
7、预测:是以过去为基础,依据现有的已知条件对某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事先进行科学的推测与估计。
组织:所谓组织,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所构成的一种责权结构安排和人事安排,其目的是通过有效配置内部的有限资源,确保以最高手效率实现目标。
8、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由于所有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识别和解决与工作有关的问题,从而使组织形成了具有持续适应和变革。
9、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即一定范围内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从事体力和智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10、绩效评估:所谓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业绩表现进行考察评价。能力的一种组织。
11、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2、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者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13、管理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
三、简答:
1、简述管理的基本含义有(管理的性质)?
答:(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强调管理的科学性,旨在表明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目的在于让管理者意识到,管理科学并不能为人们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掌握了管理理论,并不意味着管理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2、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具有什么意义?
基本内容: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意义: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3、管理的基本职能的有哪些?
答:(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定的计划。
4、如何认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人”观点及其重要意义?
答:(1)劳动分工的观点。
a.分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增进技能;
b.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有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c.分工使劳动简化,从而可以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简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革和新机器的发明。
(2)经纪人观点。理性的“经纪人”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完全是个人利益,但是每个人的私人利益又受到他人利益的限制。
5、为提高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途径的主要美容包括(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
答:(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3)领导者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激舞“士气”。
6、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答:(1)企业对员工的责任;(2)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3)企业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尊重消费者主权,维护消费者利益和履行对消费者的道义责任);(4)企业对环境的责任;(5)企业对竞争者的责任;(6)企业对社区居民的责任。
7、社会责任相关的三个概念?
答:(1)企业的社会契约;(2)利益相关者(主要有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两种类型);(3)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审计的内容包括:社会责任的种类、企业应对社会问题的方式、社会问题本身。)
8、计划过程包括哪些环节或步骤(计划的编制过程)? 答:(1)估量机会:根据市场竞争、顾客需求及组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2)确定目标:企业的发展方向想完成什么、何时完成;(3)确定前提:企业计划将在什么环境下进行;
(4)拟定并评价备选方案: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拟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留意最有可能使企业以最低成本和最高利润实现既定目标的方案;
(5)选择方案:选择企业所要采取的行动计划;(6)制定派生计划;
(7)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9、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具有哪些特征? 答:战略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对涉及组织全局的、长远的重大问题进行的谋划。运用战略进行的管理就是战略管理,包括对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全过程的管理。战略管理的特点:(1)全局性;(2)长远性;(3)应变性。
10、如何对战略进行分类?(P70 图5-1战略类型)
11、基本战略和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们各自适用于什么范围?
答:(1)基本战略:a.全面成本领先战略:全面成本领先战略的指导思想是要在较长时间内使生产成本与分销成本达到最低水平,保持企业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使企业能够获得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润,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b.差异战略:差异化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这些特色侧重于企业通过对整体市场的评估所发现的一些重要的顾客利益区域,表现在产品设计、技术特性、产品形象、服务方式、销售方式、促销手段等一个或几个方面。c.集中战略:集中战略是企业在一个或几个小的细分市场上保持成本领先或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力求在较小的细分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2)发展战略:a.密集型发展战略:密集型展战略是指企业利用现有业务内的市场机会寻求增长和发展的战略,这一战略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种战略。c.一体化发展战略: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利用与现有业务有直接联系的市场机会寻求发展的战略。
(3)多样化发展战略:多样化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利用与现有业务范围以外的领域出现的市场机会寻求发展的战略。
12、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答:(1)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2)强调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系统管理;(3)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
13、提高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途径:
答:(1)目标要明确;(2)上下级共同参与目标的选择决策;(3)规定期限;(4)反馈绩效。
14、组织的分类:
(1)根据组织基本性质的不同,可将组织分为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
(2)根据组织形成方式不同,可将组织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15、影响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外部环境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外部力量。
(2)战略因素:组织战略是制约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3)规模因素:组织规模对组织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4)技术因素:组织技术类型与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5)管理因素:管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16、管理幅度原则:管理幅度的选择是影响组织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控制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的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的数目。
17、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设计: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设计决定了组织的基本构架。首先要对影响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据此确定适当的管理幅度,并划分出纵向的管理层次,以保证整个组织结构安排的精干高效。
18、人力资源的特征是什么?
能动性、再生性、时效性、生产与消费的两重性、社会性。
19、人员选拔的两种方式:
(1)内部选拔优势:①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②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③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内部选拔弊端:①“近亲繁殖”现象②可能引发内部矛盾。
(2)外部选拔优势:①为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②缓和内部矛盾;外部选拔的局限性:①对内部员工造成打击②可能出现选拔失误③外部选拔员工需要较长的调整期。20、绩效评估方法?
书面描述法、关键事件法、评分表法、行为定位评分法、多人比较法、目标管理法、360度反馈法。
21、如何实施绩效评估?
大多数组织按照固定时间进行绩效评估,一般为每年或每半年一次。具体实施的程序如下:确定评估目标、选择评估执行者、进行绩效评估、反馈评估结果将评估结果备案
22、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
(1)对不确定性的恐惧;(1)对既得利益的威胁3.对未来发展的认识不足。
23、排除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1)增进内部沟通;(2)加强教育培训;(3)发动全员参与;(4)把握政策与时机;
24、组织变革的内容?
(1)结构变革;(2)技术变革;(3)人员变革;(5)文化变革。
25、什么是领导者权威?
领导的实质是在人际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实施领导,其基础是领导者权威。一是来自权力性的影响力,这种权力是由于领导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由上级和组织赋予的,这样的权力随职务的变动而变动。二是来自非权力性的影响力,即由于领导者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
26、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能够让员工产生满意情绪的因素,这些因素常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工作富有成就感和胜任感,工作本身带有挑战性,职务上的责任感,职业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工作成绩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等。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容易使人产生不满情绪的因素,这些因素常常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公司政策、行政、工资待遇、人际关系和安全。
27、后天需要理论?
后天需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麦克利兰提出的。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需要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生活经验的学习和积累获得这些需要有:成就需要,权利需要,亲和的需要。
28、为什么会产生冲突?冲突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产生冲突的原因:冲突是指由于某种抵触情绪或对立状况而引起的对差异的心理感知。差异是否真实客观的存在并不重要,只要人们感知到差异的存在,则冲突状态就会产生和维持。
(1)关于冲突的不同观点:
a.冲突的传统观点(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 b.冲突的人际关系观点(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
c.冲突的相互作用观点(20世纪70年代末今)。(2)冲突原因的具体分析
a.沟通差异;b.结构差异;c.个体差异。
29、怎样理解管理控制的含义(考试时有可能会出现在名词解释部分)?
管理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
材料分析or论述(仅供参考):
1、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 答:(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匹配;(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1)五个不同层次的需要:
a.生理需要:指维持着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
b.安全需要:指人们希望避免人身危险和不受丧失职业,财务等威胁方面的需要,分为当前安全的需要和未来安
全的需要。
c.社交需要:希望与别人交往,避免孤独,与同事和睦相处,关系融洽的欲望,归属及接纳的需要和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人们追求收到尊重,包括自尊与受人尊重两个方面。
e.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实现自我;理想和抱负的欲望,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无止境的,表现为胜任感和成就感。(1)需要层次论的实践意义:
需要层次论从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的行为,揭示了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的需要与行为规律:
(1)人的需要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其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会因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2)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期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其他需要则处于从属地位。
第二篇: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
风险、竞争风险和经营风险等。
3.资本充足性管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资本水平实行最低比率控制的监管制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带上小蓝本和书)度,用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资本与负债的比率、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等来
一、名词解释 衡量。1.中央银行: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为主要职责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4.资本流动性评级:骆驼银行评级体系的具体内容之一。评估资本流动性是否2.复合中央银行制:集中央银行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业务和职能于一身的体充足需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银行存款的变动情况,银行对借入资金的依赖程制。度;可随时变现的流动资产的数量;银行对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控制能力;3.跨国中央银行制:中央银行制度的一种,即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该行从外部借入资金的频率;该行在遇到流动性问题时迅速筹措资金能力。另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一国家的中央银行。外,还应考虑该行的流动性比率与其他银行的流动性比率的比较。3.跨国中央银行: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建立的中央银行。这类5.银行监管国际化:随着经济金融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地发展,投资贸易全球中央银行发行联盟内统一的货币,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化发展迅速。因此带来了银行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跨国银行在银行兼并发展4.一元中央银行制:是一国只设立独家中央银行和众多的分支机构执行其职能,中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银行监管的国际化。母国的银行监管者与东道国的银它是由总分行组成的高度集中的中央银行制度。行监管者需要共用信息和友好合作。5.二元中央银行制:单一中央银行制度中的一种。是指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6.资本评级 :骆驼银行评级体系的具体内容之一。用资本充足率指标来衡量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也有其独立的资本状况。可参考教材305页。权力。7.巴塞尔协议:可参考教材293-295页,对巴塞尔协议的解释。同学们在回答6.中央银行贷款: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产业务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央银行作为时应该注意回答其产生、内容机最新发展(简要)。“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中央银行通过贷款的资金运用方式,影响基础货币,8.金融监管:参考教材214页,对这个名词的解释。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从而调控经济。1.奥肯法则:由奥肯发现的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和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7.备付金:又称支付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机构为保证存款支付和民收入之间存在的负相关的经验关系。票据清算而保留的货币资金它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清算户的存款。4.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国际货币,以固定汇率8.比尔条例:是指1844年,由英国首相皮尔主持通过的特许条例,史称《比为基本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尔条例》。主要内容包括:(1)不再产生新的发行银行;英格兰银行内部分为银2.存款保险制度: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防止银行恐慌事件,由政府或者政府行部和发行部,规定英格兰银行的信用发行限额暂定为1400万元。《比尔条例》与私人部门共同出资设立,由存款机构、存款人或者双方共同负担保费,对小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模式上和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奠定了额存款提供保险的一种制度。基础。3.货币扩张系数:即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2.业务库:是各商业银行的基层行处为办理日常业务收付现金而设立的金库。4.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中扣除法定准备金之后的剩余部分,也3.清算业务:中央银行的业务之一。是指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在中央称剩余准备金或业务备付金。银行开立存款准备金帐户,相互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都由中央4.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等来影响银行办理。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4.货币政策 :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息率水平和汇率
二、判断题 水平等,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1.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是瑞典银行。(×)针和措施的总和。2.联邦储备委员会是美国的中央银行。(×)5.充分就业 :是指凡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都可以在较合理的条件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银行是设立于光绪三十年的户部银行。该银行实际上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并未真正起到中央银行的作用。(√)6.国际收支平衡:参考教材147页对它的解释。4.联邦储备银行是联邦储备体系的业务机构,是区域性的中央银行,也是联邦7.存款准备金制度 :是指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等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5.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是我国的金融决策和执行机构。(×)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同时满足宏6.从广义上讲,再贴现属于中央银行贷款的范畴。(√)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7.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体现了货币发行的信用保证原则。(×)性的需要的制度。它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8.坚持货币的经济发行是指货币发行必须以黄金、外汇和实物为发行保证。(×)1.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提取现金和转账结算的要求而持有的现金9.日本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和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10.各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对象是金融债券。(×)8.再贴现:又称“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其由 贴1.财政发行是指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子而引起的货币发行。(√)现取得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对商业票据进2.我国中央银行设立的发行基金是指经由发行库并已进入业务库的人民币票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券。(×)9.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影响货币3.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划拨清算的需要而设置的专项供应量和市场 利率的行为。准备金,实质就是通常所说的库存现金。(×)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具体看参考教材第九章。4.中央银行清算业务源于其作为政府的银行的职能。(×)2.流动性比率: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为了限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用5.货币政策的充分就业目标通俗地解释就是不能有人失业。(×)扩张,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率。6.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国际收入与收支相抵后恰巧相等的一种经济状态。3.基础货币:指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它是货币扩张和收缩(×)的基础或源头。7.货币政策标的即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经济发行: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度的货币发行量,货币的投8.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之一。(× 放必须适应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增长的需要,既避免过多发行,又确保经济发展1.货币政策的时滞主要包括两种,即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对货币的需求。2.决策时滞是 决策机构花费的时间,因此称为内部时滞。(×)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3.效应时滞即内部时滞。(×)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4.从货币政策的“死角约束”来看,存在着一系列曾经试图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总称。解决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结构问题是其表现之一。(√)4.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5.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都对银行有监管权,同时每一级又有5.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某一时点上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和执若干机构共同行使监管职能。(×)行货币职能的金融资产的总和。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存量概念。6.适度竞争是中央银行的监管原则之一。(√)6.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准确定义请参考第十章。7.《巴塞儿协议》规定,到1992年年底,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标准比1.货币发行: 可参考教材103页对它的解释。率目标为6%。(×)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中到实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8.凯恩斯学派更重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即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整个社1.金融监管是先于中央银行制度而出现的。(√)会经济活动。2.适度竞争原则是金融监管中的首要原则。(×)8.认识时滞: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政策制定当局通过分析物价、利率、投资等3.金融市场统计主要包括短期资金市场统计和中长期资金市场统计。(√)实际经济变量的变动,认识到是否采取行动所花费的时间。4.三级汇总的第一级是将中央银行概览和存款货币银行概览合并形成货币概1.骆驼银行评价体系:美国银行评级制度的俗称。该制度主要从资本充足状况、览。(×)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收益状况和流动性等五个方面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因5.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通俗地表述,就是经济循环帐户。(×)为这五个方面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分别是C、A、M、E、L而得名。1.以集中发行钞票作为衡量中央银行成立的标志,最早的中央银行应是瑞典银2.银行风险: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银行风险就是银行业的损失发生行。(×)的不确定性。银行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潜在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等特2.比尔条例是由英格兰银行总裁比尔主持通过的。(×)征。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国家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越大,货币乘数就越小。(√)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在其作用空间对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促进程度。(√)
5.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最频繁。(√)1.瑞典银行成立于1656年,是中央银行的始祖。(×)2.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核心内容包括汇率政策、利率政策和准备金政策的协调。(×)
3.中央银行清算业务源于其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能。(√)
4.货币政策是一项总量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由货币政策来完成。(×)
5.一般而言,经济和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货币政策职能和金融监管职能越趋于分离。(√)
1.人民银行只能持有和管理外汇储备,不能经营外汇买卖。(×)2.区域性货币联盟和跨国型中央银行只会在不发达地区出现。(×)3.人民银行不能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4.各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对象是金融债券。(×)5.凯恩斯学派更重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1.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及其完善程度,是一个国家货币作用制度和银行体系发展与完善的标志。(√)
2.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体现了货币发行的经济发行原则(×)3.我国中央银行设立的发行基金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保管的尚未进入流通领域人民币票卷,它不是货币,不代表任何价值。(√)
4.货币政策的充分就业目标通俗的解释就是不能有人失业。(×)5.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具体形态。(√)1. 菲利普斯曲线解释的是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2.目前人民银行在北京和重庆设有营业管理部,而其余各省(市,区)设有分行。(×)
3.早期的中央银行都不是纯粹的中央银行。(√)4.货币购买力指数是物价指数的的倒数。(√)5.托宾主张以股权收益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三、选择题 1.(B)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史上是个重要的里程碑,世界上一般都公认它是中央银行的始祖。
A.瑞典银行 B.英格兰银行 C.法兰西银行 D.德国国家银行
2.在一个国家内,没有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集中于一家中央银行来执行,这种中央银行制度称之为(C)。A.二元中央银行制B.跨国中央银行制C.复合中央银行制D.一元中央银行制
3.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各种关系中,与(A)的关系最为重要。A.财政部 B.国家计划部门 C.商业银行 D.各级地方政府
4.中央银行贷款一般以(C)为主,这是由中央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A.长期贷款 B.中长期贷款 C.短期贷款 D.无息贷款5.再贴现是指(D)。
A.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的贴现B.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的贴现 C.中央银行各分支机构之间的贴D.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 1.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主要对象是(A)。A.国库券和国债B.股票 C.公司债券 D.金融债券2.从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看,(B)是货币发行和回笼的中间环节。A.发行库 B.业务库 C.市场D.发行库和市场
3.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既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又能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的政策工具是(C)。
A.存款准备金制度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道义劝说4.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D)。A.道义劝说B.信用分配
C.公开市场业务D.证券市场信用控制5.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B)是我国特有的货币政策工具。A存款准备金制B信贷计划和限额管理 C道义劝说D公开市场业务 1.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是指(A)。
A.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B.认识时滞和效应时滞C.决策时滞和效应时滞D.效应时滞
2.中央和地方都对银行有监管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行使监督职能的金融监管体制称之为(D)。
A.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B.集中单一金融监管体制C.跨国金融监管体制D.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3.现场检查法是中央银行监管的(C)。A.原则B.手段 C.一般方法D.具体方法4.“不干涉银行内部管理”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A)。A.原则B.手段 C.一般方法D.具体方法5.中央银行稽核的对象主要是(B)。
A.信用社B.商业银行 C.非银行金融机构D.证券公司 1.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由(C)组成。
A.资产负债表和资金流量表B.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投入产出表 C.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帐D.资产负债表和投入产出表
2.我国金融统计的三级汇总是在(B)年确立中央银行体制后逐步提出来的。
A.1978B.1984C.1988D.1992
3.货币统计表是中央银行用于货币分析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D)。A.货币概览与银行概览B.存款货币银行概览与货币概览
C.中央银行概览与货币概D.中央银行概览与存款货币银行概览
4.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体制是,以(C)为领导,以行业自律为基础。A.中央银行B.保监会 C.证监会D.财政部5.中央银行管理外债主要是管理(D)。
A.借的方面B.用的方面 C.还的方面 D.借、用、还三方面 1.以下哪项是中央银行制度强化时期的特点(D)。A.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B.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C.对一般银行提供服务D.各国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 2.货币政策目标中物价稳定是指(D)。
A.个别商品价格固定不变B.商品相对价格稳定 C.一般物价水平固定不变D.一般物价水平相对稳定 3.(A)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A.消费者信用控制B.道义劝说C.直接信用控制D公开市场业务 4.资本的充足性反应了商业银行的(A)能力。
A. 抵御风险的B. 内部管理C. 盈利 D. 市场竞争 5.从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看,(C)是货币发行和回笼的中间环节。A、发行库B、现金库C、业务库D、发行库和业务库 6.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对象主要是(A)。
A.短期政府债券B.短期公司债券C.长期政府债D.企业债券 7.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A)作用最猛烈。
A.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C.公开市场业务D.道义劝说 8.货币政策的事实首先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A)。A.操作目标 B.中介目标C.中间目标D.最终目标 9.资金清算属于中央银行的(A)职能。
A.服务B.调节C.管理D.监督 10.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为(A)。
A.总量调节工具B.结构调节工具 C.国际调节工具D.补充调节工具 1.依法监管是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B)。A.目标B.原则C.方法D.手段
2.下列中央银行制度中,属于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的是(D)。A.跨国中央银行制B.一元中央银行制 C.二元中央银行制D.一体式中央银行制 3.“经理国库、临时的财政垫支、充当银行最后贷款人”表示中央银行在行驶(B)职能。
A.调节职能B.服务职能C.管理职能D.控制职能 4.(D)的出台,使英格兰银行具有了国家发行银行的性质,真正确立了其中央银行的地位。
A.1927年《中央银行条例》B.1872年《国立银行条例》 C.1913年《联邦储备银行法》D.1844年《皮尔条例》 5.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由(C)组成。
A. 资产负债表和资金流量表B.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投入产出表C.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账D.资产负债表和投入产出表 6.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B)。A.道义劝说B.公开市场业务C.利率最高限额D.流动性比率 7.下列各项中,被称为高能货币的是(D)。
A.现金 B.存款货币C.活期存款D.基础货币 9.(B)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史上是个重要里程碑,世界上一般都公认它是中央银行的始祖。
A.瑞典银行B.英格兰银行C.法兰西银行 D.德国国家银行 10.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各种关系中,与(A)的关系最为重要。A.财政部 B.国家计划部门C.商业银行 D.各级地方政府 1.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制度是(C)。A.一体式中央银行制B.混合式中央银行制 C.一元中央银行制D.二元中央银行制
2.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最主要方面是与(A)的关系。A.财政部B.国家计委C.国有商业银行D.地方政府 3.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A)。
A.货币供应量 B.社会信用总量C.利率 D.汇率
4.2008年11月初,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提出了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C)的货币政策。
A.从紧B.稳健C.适度宽松D.宽松 5.典型调查适合于对事物的(B)。
A. 定量分析B.定性分析 C.动态分析 D.综合分析
6.中央银行对(B)部门的资产和负债及由此决定的基础货币具有更强的控制力。
A.国外B.银行C.企业D.政府 7.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争论开始于(B)。
A.中央银行产生之初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
8.下列各项中,被称为高能货币的是(D)。A.现金B.存款货币C.活期存款D.基础货币
9.统计范围最广,最能反映整体物价变化情况的指标是(D)。A.消费物价指B.批发物价指C.生活费用指数 D.GNP平减指数
10. 中央银行贷款一般以(C)为主,这是由中央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A.长期贷款 B.中长期贷款C.短期贷款D.无息贷款 1.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机构概览合并后形成(A)。
A.银行概览 B.货币当局概览C.存款货币银行概览D.金融概览 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B)。
A.由委员会集体推举,国务院总理任B.由人民银行行长担任 C.由人民银行行长提名,国务院总理任D.由全体委员选举产生 3.中国人民银行是从(C)年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A.1979B.1983C.1984D.1995 4.M2-M1=(C)。
A.M0B.狭义货币C.准货币D.基础货币 5.具有最强烈和准确的宣示效应的货币政策工是(A)。
A 准备金政策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中央银行贷款 6.(D)的出台,使英格兰银行具有了国家发行银行的性质,真正确立了其中央银行的地位。
A.1927年《中央银行条例》B.1872年《国立银行条例》 C.1913年《联邦储备银行法》D.1844年《皮尔条例》 7.构成基础货币的各个项目均为(D)。
A.商业银行的资产B.商业银行的负债 C.中央银行的资产D.中央银行的负债 8.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C)。A.4% B.6% C.8% D.10%
9.统计范围最广,能反映整体物价变化情况的指标是(D)。
A.消费物价指数B批发物价指数C生活费用指数D.GNP平减指数 10.实际工资指数=货币工资指数×(B)。
A.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B.货币购买力指数 C.居民生活费用指数D.消费物价指数
2.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D)。A.决策机构B.执行机构C.监督机构D.咨询议事机构
3.中长期贷款一般以(C)为主,这是由中央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A.长期贷款 B.中长期贷款C.短期贷款 D.无息贷款 4.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主要对象是(A)。A.政府债券 B.股票C.公司债券D.金融债券
5.中央和地方都对银行有监管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行驶监督职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D)。
A. 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B. 集中单一金融监管体制 C. 跨国金融监管体制 D. 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6.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体制是,以(C)为领导,以行业自律为基础。A.人民银行B.保监会C.证监会D.财政部
7.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各种关系中,通常与(A)的关系最为重要。A.财政部B.国家计划部门C.政策性银行D.各级地方政府 8.货币政策时滞属于(D)。
A.认识时滞B.决策时滞 C.内部时滞 D.外部时滞 9.(D)的出台,使英格兰银行具有了国家发行银行的性质,真正确立了其中央银行的地位。
A.1927年《中央银行条例》B.1872年《国立银行条例》 C.1913年《联邦储备银行法》D.1844年《皮尔条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于(C)年颁布实施。A.1986年B.1993年C.1995年D.1998年
四、多项选择题
1.一国货币的稳定和金融的稳定,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是指(ABD)。
A.货币供应量B.金融市场 C.通货膨胀D.金融机构 E.货币乘数2.中央银行制度的抉择,至少受三个因素的影响。这三个因素是指(ACD)。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与信用发达程度B.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C.国家体制D.经济运行机制 E.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3.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中,独立性较大的模式有(AE)。A.美国模式B.日本模式 C.意大利模式D英国模式 E德国模式
4.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多种分类法。若按其业务活动特征,则可以归纳为(BCD)。
A.控制职能B.服务职能 C.管理职能D.调节职能 E.操作职能
5.中央银行在买卖证券过程中,有些基本原则需要注意。这些原则是(ABCEA.可在二级市场购买有价证券 B.不能购买市场性差的有价证券 C.不能购买无上市资格的有价证券D.可买入国外的有价证券 E.不能买入国外的有价证券
6.我国的国际储备主要由四项组成。这四项是(ABCE)。A.金银储备 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D.稀有金属E.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1.外汇储备管理应满足(ABD)三方面的要求。A.安全性 B.流动性 C.合理性 D.盈利性 E.发展性
2.在中央银行的下述业务中,属于资产业务的项目有(BCD)。A货币发行 B贷款和再贴现 C金银储备 D外汇储备 E.经理国库3.在下列中央银行业务中,属于负债业务的有(ADE)。A.货币发行 B.贷款和再贴现
C.金银和外汇储备D.经理国库 E.集中存款准备金
4.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一般要遵循三条原则。这三条原则是(ABE)。A.垄断发行原则B.信用保证原则
C.实物保证原则D.黄金外汇保证原则 E.弹性发行原则5.下列各项中,属于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是(ABCDE)。A.弹性比例制B.保证准备制
C.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D.现金准备发行制 E.比例准备制6.我国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是(ABC)。A.集中发行原则B.经济发行原则
C.计划发行原则D.实物保证原则 E.黄金保证原则
1.国家金库分别设立了中央金库和地方金库两个工作机构。中央金库在业务上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金库系列的是(ACDE)。
A.总库B.国库司 C.中心支库D.支库 E.分库
2.银行在经理国库业务中,预算收入主要有三种吸纳方式。这三中方式是(BCD)。
A隔期缴库 B.就地缴库 C.集中缴库 D.自取汇缴 E.自愿缴库3.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ADE)。A.库存现金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D.法定存款准备金 E.超额存款准备金4.银行集中存款业务主要包括(ABDE)。
A.制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B.规定存款准备
C.规定超额准备金比率D.按规定计提法定存款准备金E.管理存款准备金5.下列各项中,(ABCDE)属于国债兑付的资金来源。
A.经常性预算收入B.预算盈C.举借新债D.偿还基金 E.增发纸币
6.人民银行为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提供三类清算业务。这三类清算业务是(CDE)。
A.为企业办理资金收付B.为商业银行办理资金收付
C.集中办理票据交换D集中清算交换的差额 E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1.下列各项中,(ABDE)属于货币政策的特征。A.是总量和宏观经济政策B.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C.是调节社会总供给的政策D.是间接性的调节机制E.政策目标具有长期性
2.货币政策诸要素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构成货币政策运行的关键因素。这些环节主要包括(BCDE)。A.货币政策的特征 B.货币政策目标
C.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D.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E.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ACE)。
A.对基础货币的影响B.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C.对借贷成本即利率的影响D.对汇率的影响 E.通过宣示效果起作用
4.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ABE)。A.存款准备金制度 B.公开市场业务
C.道义劝说D.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E.再贴现政策5.货币政策标的所要符合的原则是(ABCDE)。A.可控性B.可测性 C.相关性D.抗干扰性 E.适应性6.下列各项中,(ABCDE)是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标的。A.基础货币B.股权收益率 C.利率D.货币供应量 E.汇率 1.中央银行制度产生时期的特点是(ABC)。A.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B.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C.对一般银行提供业务D.活动中心在于稳定货币 E.集中储备称为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
2.在下列中央银行业务中,属于资产业务的有(BCD)。A.货币发行B.贷款和再贴现C.外汇储备D.经理国库E.集中存款准备金 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CDE)。A.道义劝说B.公开市场操作
C.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D.不动产信用控制E.消费者信用控制 4.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有(AB)。
A.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B.需要通过政府债券市场的传导商业银行C.具有顺周期特征
D.主动权在商业银行不在中央银行E.宣示作用模糊 5.“骆驼银行评级体系”从(ABCDE)考察、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A.资本状况B.资产质量
C.管理水平D.收益状况E.流动性 6.衡量社会就业是否充分不考虑(BCDE)。
A.非自愿失业B.自愿失业C.摩擦性失业D.季节性原因导致的临时失业E.岗位转换导致的临时性失业 7.根据货币概览表,准货币包括(BC)。
A.活期存款B.定期存款C.储蓄存款D.金银占款E.现金 8.我国的国际储备主要由(ABCE)组成。
A.金银储备B.外汇储备C.特别提款权D.石油、铁矿石等战略物资储备E.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9.中央银行限制经营的业务有(ADE)。
A.从事商业票据承兑 B.从事商业票据再贴现C.从事证券买卖D.收买本行股票E.从事不动产买卖
10.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要遵循的原则有(AB)。A.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
B.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性C.为特定政治需要可不顾必要性和可能性,牺牲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D.以盈利为目的E.货币政策的制定要独立于国家经济目标之外 1.决定中央银行制度类型的因素有(ABCD)。
A.经济发展水平B.信用发达程度C.经济运行机制D.国家体制 E.人口数量 2.“骆驼银行评级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ABCDE)。A.资本评级B.资产质量评级
C.经营管理水平评级D.收益评级E.资本流动性评级 3.各国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包括(ABC)。
A.决策机构B.执行机构C.监督机构D.纪检机构E.工会组织4.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管辖范围包括(ACD)。
A.上海市B.江苏省C.浙江省D.福建省E.安徽省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属于中央银行的职责有(ABCDE)。
A.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B.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C.负责金融业的分析和预测
D.经理财政收支E.持有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6.发行人民币必须坚持(ABD)原则。
A.集中发行B.计划发行C.财政发行 D.经济发行E.保证发行 7.在下列中央银行业务中,属于负债业务的有(ADE)。
A.货币发行B.贷款和再贴现C.金银和外汇储备D.经理国库E.集中存款准备金 8.货币政策标的一般有(ABCDE)。
A.高能货币 B.短期利率C.货币供应量D.存款准备金E.长期利率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ACE)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A.对国外的资产增加 B.对国外的资产减少
C对政府的债权增加D对政府的债权减少E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 10.中央银行为政府服务的职能表现在(BCDE)等方面。A.代表政府发行货币B.临时的财政垫支 C.充当政府的金融顾问和参谋D.经理国库 E.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
1.各国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包括(ABC)。
A.决策机构B.执行机构C.监督机构D.检查机构E.服务组织 2.各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途径是(ABCD)。A.加强国际间货币政策有关信息的交换
B.减少对货币总量指标的依赖C.强调汇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D.加强国际间金融货币合作E.各国货币政策保持一致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是(ABD)。
A.认识时滞B.决策时滞C.影响时滞D.效应时滞E.执行时滞
4.按照金融监管权是否集中在中央一级金融管理部门,是否集中在同一管理部门的思路划分,可把金融监管划分为(ADE)。
A.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B.双元单头金融监管体制 C.双元双头金融监管体制D.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E.集中单一金融监管体制
5.中央银行调节职能表现为(BCDE)。A.调整机构设置B.调节货币供应量
C.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D.公开市场操作E.调节再贴现率
6.货币政策的高效传导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外部环境,这种环境一般包括(ABCDE)。
A.中央银行有一定独立性B.企业行为市场化
C.银行行为市场化D.完善的货币市场E.完善的资本市场 7.下列属于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是(ABCDE)。
A.弹性比例制B.保证准备制C.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D.现金准备发行制E.比例准备制度
8.中央银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中应注意(ABCD)。A.研究现金与货币供应量相结合,以研究货币供应量为主 B.研究微观经济与研究宏观经济相结合,以研究宏观经济为主 C.研究金融与研究经济相结合,立足金融,研究经济 D.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 E.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以总量分析为主
9.各国的选择的货币政策目标是(ABCD)中的一个或几个。A.稳定比值B.充分就业C.经济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E.经济结构调整
10.中央银行的作用有(ABDE)。
A.调节国民经济经济,促进经济正常发展B.集中清算,加深资金运转
C.对政府财政透支D.推动国际合作E.稳定货币,稳定金融 1.各国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包括(ABC)。
A.决策机构B.执行机构C.监督机构D.检查机构E.服务组织 2.各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途径是(ABCD)。
A.加强国际间货币政策有关信息的交换B.减少对货币总量指标的依赖C.强调汇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D.加强国际间金融货币合作E.各国货币政策保持一致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是(ABD)。
A.认识时滞B.决策时滞C.影响时滞D.效应时滞E.执行时滞
4.按照金融监管权是否集中在中央一级金融管理部门,是否集中在同一管理部门的思路划分,可把金融监管划分为(ADE)。
A.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B.双元单头金融监管体制 C.双元双头金融监管体制D.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E.集中单一金融监管体制
5.中央银行调节职能表现为(BCDE)。A.调整机构设置B.调节货币供应量
C.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D.公开市场操作E.调节再贴现率
6.货币政策的高效传导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外部环境,这种环境一般包括(ABCDE)。
A.中央银行有一定独立性B.企业行为市场化
C.银行行为市场化 D.完善的货币市场E.完善的资本市场 7.下列属于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是(ABCDE)。
A.弹性比例制B.保证准备制C.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D.现金准备发行制E.比例准备制度
8.中央银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中应注意(ABCD)。A.研究现金与货币供应量相结合,以研究货币供应量为主 B.研究微观经济与研究宏观经济相结合,以研究宏观经济为主 C.研究金融与研究经济相结合,立足金融,研究经济 D.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 E.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以总量分析为主
9.各国的选择的货币政策目标是(ABCD)中的一个或几个。A.稳定比值 B.充分就业C.经济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 E.经济结构调整
10.中央银行的作用有(ABDE)。
A.调节国民经济经济,促进经济正常发展
B.集中清算,加深资金运转C.对政府财政透支D.推动国际合作E.稳定货币,稳定金融 1.货币概览由(BC)合并后形成。A.银行概览 B.货币当局概览
C.存款货币银行概览 D.特定存款机构概览E.金融概览 2.从世界范围看,初创时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ABCD)。A.与政府关系密切B.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C.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 D.产权非国有E.独立性强 3.货币政策时滞包括(ABCDE)。
A.内部时滞B.外部时滞C.认识时滞D.决策时滞E.效应时滞 4.决定中央银行制度类型的因素有(ABCD)。A.经济发展水平B.信用发达制度
C.经济运行机制D.国家体制E.人口数量 5.货币政策的特点有(ACE)。
A.属于总量调节政策B.属于个量调节政策C.属于需求管理政策 D.属于供给管理政策E.属于宏观经济政策 6.中央银行扩展时期的特点主要有(BCE)。A.逐步集中货币发行权B.为适应客观需要而设立 C.活动中心在于稳定货币D.建立健全中央银行体制 E.集中储备成为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 7.复合中央银行制的主要形式有(CD)。
A.一元中央银行制B.二元中央银行C.一体式中央银行制D.混合式中央银行制E.跨国金融监管体制
8.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BCDE)方面。
A.财政政策要求货币政策配合 B.货币政策争取财政政策的配合 C.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特点D.中央银行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E.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规律
9.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既不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也不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ACE)。
A.流动性比率控制 B.公开市场业务C.利率最高限额D.消费者信用控制 E.窗口指导
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ACE)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A.对国外资产增加 B.对国外资产减少C.对政府的债权增加D.对政府的债权减少E.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
五、简答题
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什么?答:中央银行的产生主要依据以下问题:(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2)票据交换问题。(3)最后贷款人问题。(4)金融管理问题。
2.中央银行业务有哪些限制性规定? 答:主要有以下规定:
(1)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业务。(2)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买卖业务。(3)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的抵押放款。(4)不得直接对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5)不得收买本行股票。
(6)不得以本行的股票为抵押进行放款。3.中央银行银行为什么要加强对外金融关系?
答:这一个题目同学们在回答时犯的错误较多,一般就是将其加强对外金融关系当作了一个原因。但显然这是不对的。
4.简述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任务。
答:可以在教材中直接找到,我们就对此不再重复了,同学们很少在此题目出错。
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如何? 答:(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2)票据交换问题。(3)最后贷款人问题。(4)金融管理问题。
2.货币发行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垄断发行原则;(2)信用保证原则;(3)弹性发行原则; 1.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哪些?
答:服务职能;管理职能;调节职能。2.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有何不同。答:(1)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
(2)中央银行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主要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如存、贷款。
(3)中央银行不支付存款利息,商业银行对客户存款要支付利息。(4)中央银行一般定期公布业务状况。商业银行一般不需定期公布业务状况(上市公司除外)。
(论述题除答出基本要点外,要酌情发挥)3.简述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基本内容。
答:贷款和再贴现业务;证券买卖业务;金银外汇储备业务。(应作解释)4.中央银行在买卖证券业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不能在一级市场购买有价证券。(2)不能购买流动性差的证券。(3)不能购买未上市证券。
(4)一般不能购买国外的证券。(每点应该说明具体原因)5.简述中央银行对外债借入管理的内容。
答:可参考教材280页。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外债借入管理;外债使用管理;外债偿还的管理。
1.简述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
答:参考教材177页内容。需要同学自己归纳总结。2.简述影响基础货币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答: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其他因素。(每点要展开论述,只答要点给基本分8分)3.货币政策标的选择应坚持哪些原则?
答: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性。(扼要说明)1.货币发行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垄断发行原则;信用保证原则和弹性发行原则。(应作解释)4.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等。第一,存款准备金率 优点:
(1)作用快速而有力。(2)作用效果呈中性。(3)在特定条件下其他政策工具无法代替。不足:
(1)作用过于猛烈。(2)容易受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反对。(3)受到中央银行维持银行体系稳定之目的的制约
2.简述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优点和不足?
答:货币供应量指标的优点:货币供应多少与社会经济运行关系密切;货币供应量有明确的含义和层次划分,构成货币供应量各层次的金融变量随时可以进行测算和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标的较易操作,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货币供应量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货币供应量指标的不足: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非线性的,其变动方向和数量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市不稳定的、不一致的;如何准确把握货币供应结构变动对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影响,是到目前为止各国中央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总的说来,中央银行在短期内控制货币供应量比在长期内控制更加困难
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监管遇到那些问题?
答:资本充足率;银行监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资产分类和呆账准备金;市场风险控制体系;金融机构的资信评估;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每点作简要解释)1.金融市场监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依法监管原则;适度竞争原则;不干涉金融业内部管理原则;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安全文件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2.银行风险的一般概念是什么?它包括哪几种风险?
答: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银行风险就是银行业的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银行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潜在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等特征。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国家风险、竞争风险和经营风险等。可参考教材317页。3.购买力统计分析常使用哪些指标?
答:参考教材342页;货币购买力指数;实际工资指数和城镇(农村)居民生活费实际收入指数。同学们在回答时应该将其含义说出。4.什么是金融统计资料的三级汇总? 答:参考教材352页对本题内容的阐述。
1.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有哪几种模式?
答:第一,独立性较大的模式,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得直接对其发布命令、指示,不得干涉货币政策。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
第二,独立性稍次的模式,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政府,而政府很少行使其权利,央行实际上保持有较大的独立性。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行属于这种模式。第三,独立性较小的模式,中央银行接受政府指令,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要经过政府批准,意大利是典型。
2.简述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答:第一,通过影响货币乘数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第二,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需求而影响市场利率;第三,具有直接的宣示效应。1.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4)其他因素。主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其他各资产负债项目。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答:(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2)消费者信用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
1.各国法律对中央银行的业务有哪些共同的限制性规定? 答:第一,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业务。第二,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非自用)买卖业务。第三,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抵押放款业务。第四,不得直接对个人和企业发放贷款。第五,不得收买本行股票。
第六,不得以本行的股票为抵押金星放款。2.简述货币传导机制的外部环境?
答: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完备的金融市场;企业与银行的行为市场化。(要求对各要点进行解释)
六、论述题
1.试评价我国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答案要点:(1)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是指商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应遵循两条原则:其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其二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
(2)各国中央银行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与政府的关系也不相同。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家通过其对全国金融业实施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应向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
(3)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发挥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控作用,保持并不断加强其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论述题除答出基本要点外,要酌情发挥)
2.试述中央银行制度强化时期,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特点。
答:本题同学们容易犯的错误可能就是在于不能够归纳。只能够对各国中央银行的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重复。这在回答论述题是应该避免的一个大忌。1.分析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主要因素。答: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其他因素。(每点要展开论述,只答要点给基本分8分)2.中央银行保管(持有)外汇储备的意义或作用。答:稳定币值;稳定汇率;调节国际收支。(说明原理)
1.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谈谈你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看法。
答: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必须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这也就决定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大多数国家的目标为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也有人将维持汇率稳定和维持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表现为菲里普斯曲线;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长期中两
者之间具有一致性,短期中,轻微通胀既可能促进经济繁荣,又可能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难以同时兼顾,通货膨胀也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有其协调一致的一面,也有经济增长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面。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一般比较同步。2.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答:(1)正确评价货币政策的功能,实现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2)完善经济金融统计和公布制度,加强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3)改进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运用,慎重选择货币政策标的,实现金融宏观调控方式从直接型向间接型的转变。
(4)继续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缩短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1.试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必要性。答:参考教材367页;回答问题要全面。
2.简述中央银行调查统计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答:参考教材320页;应该将其内容阐述,不能只回答要点。
1.试论货币政策乘数的定义,公式以及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答:(要点)(1)货币乘数又称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扩张系数,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回笼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对货币供应量有重大影响,因而是中央银行调控的重点之一。
2)m=(1+C)/(rd+rt*t+re+c)
3)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有:现金比率,即流通中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额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与货币存款的比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额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
4)货币乘数的大小由以上因素等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则是中央银行、金融机构、财政、企业以及个人各自行为决策的结果。
2.试分析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和物价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长期来看,具有一致;短期来看,理论界看法不同;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同时实现两个目标比较困难。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会对国际收支带来方向不同的双重影响,另一方面,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往往要压缩国内需求,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会影响国内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正相关的。3.试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
答:第一,正确评价货币政策的功能,实现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第二,完善经济金融统计和公布制度,加强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严究。
第三,改进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运用,慎重选择货币政策标的,实现金融宏观调控方式从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
第四,继续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缩短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每点都应该展开,只写要点给出给出12分左右)4.试论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答:第一,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商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应遵循两条原则:其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其二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
第二,各国中央银行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与政府的关系也不相同。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家通过其对全国金融业实施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应向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
第三,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发挥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控作用,保持并不断加强其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展开论述,打出要点给基本分10)
5.试论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和政策效果。答:每个要点要展开论述。
作用机制:第一,通过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第二,通过影响利率水平和结构来调控经济。
优点:第一,具有精确性(可以微调);第二,具有灵活性;第三,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性。
缺陷:第一,需要有一个发达的国债市场;第二,需要有一个与国债市场相连的,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
第三篇:会计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2009级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A卷 复习资料
选择题:
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买卖合同中检验时间和地点的规定方法 绝对成本理论溢短装条款
信用证的第一付款人T /T
DAF交货条件《2000》通则中,E组贸易术语包括的内容 顺汇的付款方式不可抗力事故
“以毛作净一切险 和破碎险
多项选择:
货交承运人的贸易术语主要运费未付”的贸易术语
交易洽商的一般环节国际贸易货款结算中,常用的票据
包装标志的种类
简答题:
限制进口的非关税措施。
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主要有哪些
论述:
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的险别的主要种类,分别对之进行介绍
2009级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B卷 复习资料
选择题:
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反映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是什么发盘和接受的生效采取的原则《2000通则》中,卖方承担的责任、费用最小的贸易术语
顺汇的付款方式T/T出口通关手续 支票上的受票人信用证的开证银行
不可抗力事故仲裁的裁决
检验证书的作用,发盘和还盘成立的条件 出口通关手续
多项选择:
货交承运人的贸易术语主要运费未付”的贸易术语 交易洽商的一般环节有效发盘的条件
简答题
海洋运输的特点?
合同的装运条款
论述: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规定数量机动幅度条款?数量机动幅度是如何规定的
第四篇:广告媒介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
1、媒介与媒体的区别?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介质或中介物,是一种物质实体,如空气等。媒体是媒介更具化的东西。媒介将媒体的发布对象和媒体本身联系起来,媒体依靠媒介进行传播。A媒介是细分媒体的标准;
B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二次渠道,是间接的; C媒介组织是媒体的细分枝干;
D没有媒介就没有媒体,没有媒体就没有信息传播。
2、冷热媒介论、示现·再现·机器媒介论 热媒介是传达信息清晰,接收者不需要借助更多的感官去理解的媒介,参与度低。与冷媒介相对。
示现的传播过程不需要借助工具;再现的传播过程需要借助工具;机器的传播过程中传播和接收需要借助工具。
3、大众传播媒介一般分为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4、大众传播的五要素是:信源、信息、媒介、接受者、反馈。
5、媒体格局:四纵三横 纵: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媒体网络; 横:报纸、广播、电视三分天下。
媒介是信息产业的重要部分,媒介的产业链:内容制作、内容刊播、受众接收。
6、产业四步骤:采集、加工、制作、传播
7、媒体的产业化过程:商业化、企业化、产业化、集团化。8、1983年,四级办台 9、2001年,四分三合一转变
四分:网络与内容分离、制作与播出分离、频道分营、报道宣传与政府宣传分离 三合:新闻栏目、台电、各媒体融合 一转变:事业+企业的转变运作模式。10、2001年,报业集团化
11、电视广告: 广告栏目:由电视台广告部独立承担的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设一个专门播送电视广告的栏目。连续播送多个广告客户的广告。如,广而告之等。具有收费低,时间固定,针对性不强,易互相干扰等特点。
贴片广告或插片广告,贴片一般指栏目之前的广告; 报时、标版广告:只说一句话,一般不独立出现; 赞助广告:栏目冠名、鸣谢、电视专题片;
画面、脚标、以集群形式发布的广告。画面广告多出现在天气预报中。
12、杂志广告
版位:封面、封面拉页、封二(封面背面)、封三(封底封面)、封底、扉页、内页、夹页。封二与扉页构成跨页整版广告。
版面大小:整版、整版跨页、通栏、双通栏;1/2版、1/3版、1/4版、异形广告 发布形式:常规(硬广、专题、分类、赞助、栏头、题花)、特殊(赠品广告、嗅觉广告)
13、报纸广告、版位:头版、二三版、封底、中缝、报眼、栏头、外包页。
版面大小:常规(整版、半版、1/4版、1/3版、通栏*6、8、10、12等)、特殊(双整版、双通整版、整版跨页)、双通半版。发布形式:硬广、报花或题花、特约栏目、软文或专题、报眼、购物券、分类、栏头(冠名)、插入广告、赞助、夹页。
14、户外广告
Billboards大型广告牌;linipole单立柱广告牌;街旗street flag;street level light box步行街楼底广告牌、led显示屏、霓虹灯、三面翻、展台、交通设施(公交车广告busbody)、几封灯箱牌就是看有几根灯柱。
15、旗帜广告banner是网络广告的基本形式
16、悬浮广告
17、弹出窗口广告pop up广告
18、文字链接广告:干扰最少,效果好。
19、擎天柱广告:文章页面两侧 20、对联广告
21、流媒体广告是半透明的。
22、搜索引擎广告即关键词广告AD words:当用户利用某一关键词进行检索,出现相应产品广告,利用竞价排名的方式。
23、社会媒体重信息,偏向媒体属性,属兴趣图谱;社交网络重人,偏向网络属性,关系图谱
24、新媒体:以数字信息结束为基础,以互动传播的特点,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及其应用形式。25、2006年,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26、NPP即newspaper;OOH户外广告out of home。
27、同比是指去年的同一时候;环比是指上一个月。28、2005年,网络成为第四大广告媒体。
29、INT即三网融合。2005年,电信与上海文广推出IPTV,大陆第一张IPTV牌照。
30、媒介策划:环境分析、媒介评估、媒介建议。媒介形成即是媒介排期。
31、电通的AISAS。
32、媒体作业
大局观:运用最有效的方式(生活者的行为、态度、接触点)、可操作性 观察消费者的生活轨迹,媒体接触点 媒介计划要量身定做
与营销相融合,要考虑到营销的目标
媒介是品牌的舞台、广告所面临的现实环境 媒介要灵活调整,适应环境的变化
必须定时、经常地去解释媒介计划的执行效果
媒介作业的主体:1专业媒介代理公司;2拥有媒体资源的媒介代理公司
33、转化率、映像数据(Page View):媒体收视率、受众接触习惯、广告主营销花费
34、媒介策划与媒介购买:媒介策划主要与广告主打交道,内容为时段、版面安排等,为前期工作;媒介购买是媒体排期,将预算合理分配及检测效果,与媒体组织打交道,为后期工作。
35、Top30 brands要阅读。
36、ROI(return on investment):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投资回报率。
37、CI(BI VI MI)BI为brand image品牌形象;VI为visual image视觉系统;MI为。
38、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
39、NGB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 40、机遇与威胁针对市场、产品行业;优势、劣势针对产品而言。SWOT分析应放在最后,进行总结。
41、全球互联互通思路:网络、技术、业务、运营、管理五个方面。
42、市场形势:
1市场容量:即市场空间,即企业产品或服务所面对的市场发展空间大小,由市场的地理范围、人口数量、人均收入三要素决定。分析市场容量的视角主要有两个:消费人口(总人口*购买比例=实际消费人口)、消费量(具体消费与消费额。)
2市场份额:产品品类或品牌的消费量、销售量占所有品类消费量、消费量的比例。
3媒体投资比:品类的媒体投资额/品类的市场销售额。
1.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PLC):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2.产品导入期时,广告通常扮演教育或告知消费者的角色,媒体投资不高; 3.对关心度高的品类,导入期较长,媒体选择能传达较多信息的印刷媒体。4.对关心度低的品类,导入期短,需要选择比较广的媒体涵盖面。
5.在成长期,主要建立品牌差异化,消费者群体结构变化:既有使用者与新使用者、重级使用者与中级使用者及轻度使用者、品牌忠诚与非忠诚使用者。
6.消费者的价值指数:占消费比率/占人口比率*100.7.地区性扩张也是成长期的一个现象。8.成熟期最大的市场特征是品牌竞争。
9.成熟期的促销活动(SP)增加,更加强调品牌形象和品牌资产。10.产品生产周期是指一个产品在发展上的不同阶段。
11.低CDI、高BDI:必须评估品类处于导入期或者衰退期。若为导入期,具有开发机会;若为衰退期则不具有开发价值。
43、媒体投放面临的三种情况:
A.当品牌占有率为品类之冠时,生意扩张的主要来源为品类的扩张,竞争品牌的使用者为次要诉求对象;
B.若品牌已经包含大部分品牌消费者,而品类呈现停滞现象,表示品牌及品类成长都已经达到一定的界限,媒体诉求对象应该为既有消费者;
C.品牌占有率有限,品类的成长有限时,媒体诉求对象应该为竞争品牌消费者;
44、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份额的区别:
45、产品的生命周期:
46、营销计划的三个基本要素:营销目标(长期或短期)、营销策略(4P)、营销费用。
47、指数与加权指数是为了清除地比较数值之间的差异,优化数据进行加权。
48、CDI(category development index):品类在某区域市场的销售额占全部市场销售额的比率/该区域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100%;主要探求发展空间。评估品类在一个地区发展状况的工具。BDI同上,为品牌。
49、媒介环境分析:
A.频道的基本情况:1区域市场的频道数量和名称;2区域市场的频道定位;3频道的收视人口和受众组合(观众组合式某电视节目的各阶层观众占所有该节目观众的比率);4频道类型(付费或非付费);5频道占有率(各频道在特定的时段中所占有的观众占开机观众的比率);6各时段HUT和PUT及频道占有率。B.节目情况:1分析几个频道的节目形成即节目单;2各节目的对象阶层的收视率及排名;3节目的广告单价及折扣,包括制定位置或特别节庆的加价;4各节目的千人成本CPM和收视点成本。
C.广告情况:1区域市场广告的段落安排(节目前、节目内、标版等;广告段落的数量;每个段落的长度;广告秒数的规定);2广告淡旺季;3广告的干扰度(节目广告秒数/节目时长=广告干扰程度。)
D.购买渠道与机会:有无节目赞助、节目交换广告的机会
E.购买执行的规定:广告订单期限、确认期材料规格、材料上交期限,付款条件和审批程序。
50、报刊的分类和数量:以刊物内容分、以发行周期分、以刊物尺寸分。(宣称、稽核;付费、免费)
51、报刊的印刷品质:黑白、彩色、套色、网线太少
52、报刊内容和读者分析:1定位、栏目设置、倾向;2人口统计特征、人口生活形态等
53、报刊的广告情况:广告单价及折扣、千人成本、版面安排。
54、AD view广告浏览:网幅广告被用户下载、显示次数,一般以一段时间内的次数为主从而进行观测。
55、Advertising network广告网络:利用会员站点的固定空间,通过单独的服务器进行观测。
56、User Sessions访客量:一定时间内,一个单独用户访问一个站点的全过程。
57、CPM千人印象成本:广告投放过程中,网上广告每产生1000个广告印象数的费用,按广告投放次数而非投放时间长度收费。
58、CPC点击
CPA行动
CPR浏览
CPP购买.59、消费行为决策的一般过程:产生需求、信息需求、对资讯的评估,做出购买意向、选定购买的品牌、购买、使用、评价。60、媒体策略要与创意策略在同一个方向上努力,媒体部与创意部加强沟通和合作。
61、广告安排在意外的状况下出现:1提高消费者注意率;2造成讯息认知障碍。62、卖点要单纯,支持点可以多种。
63、媒体在创意概念的思考角度是,如何以最适当的类别或载具去承载创意,以完整发挥创意对消费者的说服力。
64、正确的媒体作业的顺序:1共同发展完成创意策略;2确定创意策略和创意素材及尺寸等;3创意人员发展创意作品,媒体人员发展媒体策略与执行方案;4做修改,定案。
65、广告播出环境的影响:播出环境的协同配合可以对效果产生加成作用。66、从非协同的环境中跳出来的广告是否有效?
67、两次购买所形成的周期即为购买周期,受每次购买量的影响,购买量受商品单价、使用量、使用频率、购买方便性与保存期影响。
68、确定竞争者:1首先清楚了解本品牌既有位置与发展企图,占有率高低,竞争者对手的范畴;2分析竞争品牌的媒介投资策略,可以协助了解竞争品牌的营销企图。69、消费风险:产品功能风险(诉求对象为购买者)、社会形象风险(影响者)、自我印象风险(使用者)。
70、对忠诚度高的品类:1媒体必须借助较高的频次,才可能达到预期的说服效果;2品牌的投资量必须争取到前五位的排名。
71、从投资成本效益考虑,媒体应将资源放在重级消费者上。72、消费者结构从统计变项、心理层面和生活形态三个角度分析。73、媒体投资的另一层意义为促进铺货率。
74、理论上,高占有率的市场应投入较多资源。但过度投资导致利润的下降。75、品牌资产包括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76、以媒体传送量分配媒体资源,符合传播需求;以金额分配,符合市场收支平衡。
77、媒体选择策略不是选择特定的媒体载具,而是确定选择的方向。
78、媒体选择受品类关心度、广告活动类型、品牌形象和个性、创意态势、消费习性、竞争态势影响、品类相关性(品类与需求、品类与媒体。)
79、档次(电波媒体)与刊登(印刷媒体)指一则广告在媒体上出现的次数。80、GRP总收视点(毛评点)为所有播出档次的收视率总和,专指电波媒体。=到达率*平均接触频率。
81、接触人次为一个媒体排期计划所接触的总人次,重叠的计算。
82、到达率R即Reach。目标受众中,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4周,至少接触过一次任何媒体执行方案的人口或家庭数占总人口或家庭数的比率。有效到达率是至少看过n次某广告的目标受众的百分比。实际情况中,n=3+。83、平均到达率:特定时段内平均每天符合到达条件的接触总人数,不区分每天的到达人口是否有重复。
84、先考虑接触率再考虑到达率。
85、有效接触频率:对消费者达到广告诉求目的所需要的广告露出频率。86、到达率和收视率的区别:收视率既考查观众的规模,又考查每个观众的收视时长,无设定条件,是平均概念。到达率只关注收视观众的规模,不关心观众是否接触到某时段,有设定条件,是累计的概念。到达率适用于任何媒体。
87、接触频次F即frequency,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4周,接触广告的对象消费者的接触次数。
88、相同GRP及露出时间,媒体类别和载具越多,到达率越高。89、忠实度=收视率/到达率。值越高,频道的聚合能力越强。90、覆盖率:特定媒体计划实施时所能到达的不重复观众人数占总体电视人口数的比率。覆盖率和到达率本质相同,但是主客体关系不同,覆盖率针对媒介计划,到达率针对受众。
91、创意损耗:广告创意随着消费者接触次数的增加,降低其冲击力。
92、媒体与广告创意(广告扮演角色、品牌定义、沟通态势、卖点与支持点、创意概念)
93、广告角色为提高知名度时,增大覆盖率;为品牌转换时,提高投放量;对抗竞争对手时,研究竞争对手的投放策略。
94、媒介特性: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信息重复能力、信息内容、受众主动性、受众的接触投入度、广告购买方式、创意承载能力不同。
A.报纸媒体:图文并茂,适合细读,信息容易保存,无声无动态形象,印刷质量有限,权威,高关心度。广告表现可以承载详实的信息,图片颜色要充分考虑。B.杂志媒体:精致的信息载体,受众区隔明晰,印刷质量好,无声无动态形象,信息容易保存,深度说服,发行量有限,适合细读。广告表现为精致。
C.广播媒体:衍化成个性化媒介,接收不受时空限制,受众非选择性接收,承载创意能力低,转瞬即逝,不易保留。广告表现为触动听觉,听得明白。
D.电视媒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创意承载能力强,想象空间小,受众非选择性收视,高干扰度,投资量大,成本高,声画兼备,动态形象。
E.户外媒体:区域性强,注意程度不高,人流特征,粗略而非传送细节的媒介。适合低关心度商品。
F.互联网:速度可以很快,移动互联网最快,可以定位、定向投放。
95、CPM=广告单价*1000/(总人口*电视普及率*节目收视率)=媒体费*1000/收视人口。96、1986年,办报热潮;1992年,资讯类报纸,精品购物指南;1996年,报业集团化,《广州日报》;2004年,多媒体经营。
97、媒介产业化的表现:电视媒介产业化、报纸媒介产业化。98、体育与传媒的关系??? 99、报业集团化的问题: A.组织重构激化内部冲突;
B.得到经营规模而失去了经营活力;
C.过分依赖行政,与市场化运作背道而驰。
100、媒体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通道结合,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融合方式:所有权ownership、策略性tactical、结构性structural、信息采集information-gathering、新闻表达融合story-telling or presentation。101、广告媒体的特征与概念: 概念:广告活动中广告主赖以向目标消费者传达其产品、服务所构成的特定广告信息所需要的各种付费信息传播工具的总称。
特征:1针对目标受众进行传播;2可控制性、可评估性;3商业性、付费。102、全媒体时代的三网融合:广电、互联网、电信网络。针对受众个体表现超细分服务。
1.背景资讯分析包括消费者、竞争者、品牌状况、市场状况; 2.媒体投资的主要依据是市场规模。3.市场占有率成长大于销售成长,则品类为衰退中品类;反之为成长中品类。103、媒介质的评估:接触关注度(收视率、观众重叠性;节目形态、节目播出时段)、干扰度(消费者在接触媒体时受广告干扰的程度,广告占有率越高,干扰度越高。)、编辑环境(媒体载具所提供的编辑内容对品牌及广告创意的适切性。分为载具形象和载具地位。)、广告环境(载具承载其他广告所呈现的媒体环境)、相关性(产品类别或创意内容与载具本身在主题上的相关性)。
104、SOV(share of voice)常用的检视投资占有率的方式之一,指一品牌在一个市场中所占有的投资份额,计算的内容在提供收视率的市场一般指的是总收视率GRP。
105、用媒体策略回归的方式,分析媒体策略的重点:诉求对象阶层、媒体选择、地理性分布、媒体行程、媒体比重。
106、品牌导向、销售导向、非理性投放是广告主对媒介投资大致的三种导向。107、时间性:商品在销售上的季节性分布。
第五篇:商法理论与实务复习
名词
保险人身保险合同狭义的票据狭义的票据行为汇票法律上的破产
客观题
保险合同的分类、当事人、关系人
指定和变更受益人方面的规定
票据的性质、功能
票据权利的取得方式、保全方式
票据抗辩中的对物抗辩
狭义的票据行为类型
汇票的分类
汇票的相对必要记载事项
背书的法律效力
各种背书的类型
提示承兑的时间限制
汇票保证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
破产案件的管辖
破产管理人的指定
破产无效行为的类型
破产债权申报期限
可申报的债权的范围
不属于债务人财产的范围
简答题
财产保险合同的特征
人身保险合同的特征
票据权利取得的条件
汇票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
本票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
支票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
破产法的适用范围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类型
破产无效行为
论述题
保险法的基本原则
破产申请受理后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