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准把握细节方能永续经营
~-6-19 字数:1193读罢此文,为作者精辟、鲜明、独特的见解所折服,感慨之余,不能不由衷地谈一点自已的心得体会。
国人中的大多数历来十分“慷慨大方”、“大度”,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国外产品,不是对国外产品的质量、工艺敬佩得五体投地、无以复加,就是自以为自已的产品质量与别人差不多,盲目自大,殊不知,现在神州大地到处行驶着各种美、欧、日名牌汽车,大把大把的美元流入别入的腰包。日本人则“小气”得很,当初日本汽车、电器被美、欧当成垃圾,不屑一顾。日本人不是仅仅掏腰包去进口欧美的汽车、电器,而是组织科研人员对美、欧汽车、电器进行深入的研究、攻关,甚至不惜派经济间谍去窃取别人的生产工艺资料,这种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对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各种细小环节的高度重视,使得日本的汽车、电器最终占领美、欧大部分市场份额。“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企业只有对自已的产品质量精益求精,深入研究提高产品质量的各种环节,才能使自已的产品立于不败之地。
服务行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更不由纷说,它是企业成败的关健所在。而服务行业的产品质量的好坏关健在于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服务细节的精准把握,服务细节做好了,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需求。什么是服务细节呢?总台接待员、客房服务员尽量记住常住客的姓名、称谓,餐饮服务员尽量记住熟客的姓名、称谓,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可以使客人感到宾至如归,“面子”十足,这就是“服务细节”。类似这种“服务细节”至关重要,只有把这种服务细节做好了、做足了,才能使自已的生意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本人是做财务工作的,一说到财务工作,以前很多人都认为是女孩子干的活,当然此观点无疑有所偏颇,但从另一侧面说明财务工作要十分细心,多注重细节才能使财务工作更上一层楼。酒店经营灵活性大,及时性强,现金收入比重大,财务漏洞无处不在,但财务控制、监督过于严格、手续过于繁杂不利于酒店的经营运作,如何在酒店经营中加强财务监督,堵住各种漏洞?这就需要我们酒店财务工作者多注重细节,制订有效、简练的财务监督审计制度十分必要,比如:抽查荷打单的厨房联和财务联,防止厨师与厅面串通,这一细节经常被很多人忽略。财务工作细节无处不在,在财务核算、成本控制上,也需要我们多注意细节,有的同行做完凭证就万事大吉,往来帐会不会平?本月该提的费用是否已经计提?本月该摊销的费用是否已经摊销?一概不管,结果财务核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甚至应付供应商款项超付了也不知道,经营利润跌荡起伏,完全反映不了实际的经营业绩。帐要做细,据我个人的理解应是会计人员要经常仔细核对帐目,凭证摘要要简洁明了,一目了然,费用核算要精益求精,经常性的支出要注意是否该预提?所有这些细节都需要我们每位会计工作者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总之,让我们谨记“细节决定成败”这一深刻哲理,并灵活应用在我们工作、学
第二篇:企业文化是永续经营的万灵丹
企业文化是永续经营的万灵丹
变动的大环境既是当前企业(机构)所必须面对的现实,但变革本身并非是无方向的改变,有道是‚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必须秉持着既定的企业文化大方向,持续修正创新变革的步伐与策略,达成企业的永续生存与发展。
何谓企业文化?
Deal T.E.与Kennedy A.A.在《企业文化》一书中表示:‚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上下一致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一种员工都清楚的行为准则。‛
台湾中钢公司创办人赵耀东说:‚企业是由人组合而成,这群人必须有共同的目标,才能凝聚成一股使命感,而产生大家一条心的向心力,这就是企业文化。‛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说:‚一谈起愿景或是价值观,很多人会觉得太过高调,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事实上,两者合并起来,就是我们所谓的企业文化。企业在草创初期,可能还不太需要公开表明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因为创业者多为志同道合者,就算组织扩大成几十人,因为多由创业的核心人员所挑选,人才的选取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当公司从几十人变成几百人以后,如何凝聚团队的士气,使其为共同目标努力,变得很重要。从志同道合的眼光来看,愿景就是‘志’,价值观就是‘道’,这两者是凝聚公司团结一致的方法,也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交代。‛
除了愿景、价值观之外,使命也会影响企业文化,因为愿景必须要与使命相符;使命是几乎不改变的‚志‛,而愿景是设定几年要达到的‚志‛,价值观则是几乎不改变的‚道‛。
使命说明企业存在的目的,使命就像北极星一样,能让企业有一个明确的最大方向,引导企业努力向前。策略或目标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而使命是一个必须一直努力向前的大方向,永远的未完成式。
价值观阐明企业的信念,也是指全体员工达成愿景、策略、目标等所依据的行为等准则。对企业来说,企业特质使它与众不同,例如:在迪斯尼乐园会感觉到迪斯尼乐园员工的礼貌;在某些企业感受到员工的朴实,这些员工并不是读到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他们的态度,也就是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相信对人有礼貌是正确的态度,抑或者朴实是正确的方式。
在企业的案例或报章杂志上,我们常会看到使命、信条、定位、愿景、经营理念、价值观等用词,其定义与解释,或许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例如:有的企业会将愿景定义为‚使命+价值观+愿景‛,或以经营理念代表使命或价值观等等,如此并非不可,但最重要的是企业必须知道自己用词所代表的真正定义。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内大多数人认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企业文化也可以比喻为一个企业的宪法。而使命与价值观是否可以改变?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必须非常地慎重,改变使命与价值观对一个组织而言,是相当重大且不寻常的事情,影响层面甚广。
谁来制定企业文化? 张忠谋曾说:‚最有资格制定企业文化的人是创办人,这也是评定创办人贡献的依据之一。‛
企业文化的建立与高阶主管(如董事长/总经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往往和其内心有的关系,亦可以如此比喻:推动企业文化好像是在传教。最高主管是教主,顾问无法为教主想出他的教义,只能从旁协助教主写出教主自己的教义。
所以高阶主管的咨询工作,精炼出企业文化内涵精意或改变企业文化的第一个重点。企业文化的订定,必须是最高主管内心认同的,否则,不可能实行。实务上,大致包括下列几种订定的方式:
1、由最高主管来订定,一字一句都不修改。例如:IBM1993年新上任的董事长兼执行长郭士纳在当年底所订定的经营原则。
2、大企业的资深主管或资深幕僚拟定,期间与高阶主管,尤其是最高主管互动,再送交相关的人员审核、表示意见,可以修改,呈最高主管认可,推广让全体员工有共识。
3、由顾问辅导来协助企业导引出属于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并推广让全体员工有共识。彼得〃圣吉(Peter Senge)观察到:许多领导人都有前瞻的愿景,却不曾把个人的愿景变成振奋组织人心的共同愿景,因为他们缺乏把个人愿景变成共同愿景的概念。郭士纳之所以可以自己制定出属于IBM的企业文化,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因为曾在顾问公司任职20年所累积的经验。
由于专业顾问除了有实务的经验外,也因为没有公司内部的包袱,因此可以带来比较客观的新意,不过要强调的是并不是让顾问来制定企业的企业文化,而是‚协助‛的概念,通过协助找出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将其加以书面化,也协助企业让参与企业文化共识营的人员取得共识,并建议企业长期推动企业文化的重点,如此,不论是大型或中小型企业都可以淬炼出自己的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要生根,不但领导阶层要持续提倡企业文化,还必须身体力行,所谓‚言教不如身教‛,企业文化让企业有了大方向,在决策中不至于迷失,也加快了决策的速度,当然企业还要有接下去策略、行动的展开与实践,才能得出绩效,否则愿景结果是看得到达不到。就像是历史上各种宗教的信徒不畏惧环境的各种阻碍,不改他们对信仰宗教的初衷,但拥有坚若磐石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即使是遭遇经济环境的变动抑或短期业绩低潮,仍然可以自我调整,克服困难,再创事业高峰。
第三篇:雷锋精神,永续
雷锋精神,永续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节阅读课上,老师展出了一个看似寻常的题:大雨天里,一个男人看见有一个女人抱着孩子没带伞,就将伞让给了女人,并送她回家。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这样做?同学们答案百出,可解却是“不为什么,因为他叫雷锋”同学们都不相信,这时,门口的校长忆起当年,流下了眼泪。
“不为什么,他叫雷锋”一个多么使人出乎意料的答案啊!现在的人根本不会想到这个男人只是为了做好事而去做好事。大多数人也不会相信这个男人的做法是如此淳朴的。可能也就是因为少了这样一种雷锋的精神,少了如雷锋一样淳朴的好人,人们之间的信任出现了危机,心也被武装,看不透。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谢觉哉曾这样说过。而当今,见义而不勇为的事却时有发生。是人们能力不够,还是发生突然,不及反应?不,只是人们现在充满了隔阂,不想处处引来事端。这是一种残忍,一种叫做冷漠的残忍。
但,在冰天雪地中仍是可以找到绽放的鲜花的。雷锋的那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在他们这一群人身上传承。从谭千秋老师在汶川地震中以血肉之躯保护学生,到吴菊萍不惜断臂来拯救坠楼女婴,再从司机吴斌在生命最后一刻拯救全车人,到“最美爸爸”义无反顾地跳下五米河堤救援落水女孩,这都是一种坚守,一种对于雷锋精神的坚守。他们舍己为人,向当今社会传递了无限的正能量,也同时为人们寻回了一种叫做纯粹的东西。
我们被他们所共有的精神所感染,所带动。我们将会和他们一样,一样有着传播爱的精神与行为。我们将会继承这种雷锋的精神。
所以,“学习雷锋,与爱同行”这不仅仅是一种浅显的号召,一句无人落实的口号。这应该是一种行动,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因为只有行动才能带动行动,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才能唤醒人!
第四篇:把握点滴细节
把握点滴细节,共享三创一办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把握点滴细节,共享三创一办!我想,大家都知道吧!在2010年1月18日那天,贵州省贵阳市教育系统启动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0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四个活动,简称“三创一办”。
曾经,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贵阳,都头顶一片蓝天,都脚踏同一片土地。它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甲秀楼,大小七孔,黄果树瀑布驰名中外······可是,贵阳却在一天天地灰暗下去,只见那废纸满天,绿化带上脚印遍地······这种种不和谐的景象致使贵阳已是污垢满满,伤痕累累了!它正在以“肮脏”告知着每一位身处贵阳的市民,请让它有足够的时间喘息,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予它喘息的时间,共同把握着点滴细节,共享着三创一办给贵阳带来的难能时刻!
你瞧!人们开始行动了!大街小巷,灯红酒绿中都挂上了“三创一办”的标语,每一位绿丝带志愿者也都在为“三创一办”竭力服务着。广播,电视里宣传的几乎都是关于“三创一办”的知识······现在的贵阳正在以一种全新,洁净的面貌接待着每一位游客,身处贵阳的市民也在已新的面貌支持着“三创一办”。
同学们!贵阳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尽全力去爱护它,用自己的双手去保护贵阳的美丽。当你们看到那道路旁,校园内,商铺前的垃圾时,它们又是否刺痛了你的视线呢?如果是,那就行动起来吧!伸出双手,拾起垃圾,将它们扔进垃圾箱,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可以为我们贵阳城减少一份污染,增添一份绿色!让我们心系贵阳,着眼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片纸,我们捡起;一滴水,我们节约;一朵花,我们珍惜;一棵草,我们爱护。为三创一办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我们美好的家园,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让我们心与心相连,手与手相牵,把握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共享三创一办,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奋斗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让书香永续
让书香永续
——秀洲区书香校园工程纪事
《嘉兴日报》2008年11月18日
撰文:俞佩忠
要解决一个国家的问题,除了教育,别无他法;要解决教育的问题,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往事不能忘记:刺痛与转机
2003年是秀洲教育界留下难忘记忆的一年,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这一年秀洲区通过了省教育强区的验收,戴了数十年、一直引以为“痛”的“教育贫困县区”帽子终于摘了下来,全区上下欢欣鼓舞,一直致力于全区教育事务的区教文体局也终于舒了口气。
长长的评估报告上,记录着秀洲教育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25个评估项目,联结成一条纵观秀洲教育全貌的主线,透射着秀洲上下对教育所倾洒的汗水和心血。
可是,谁又会想到,在这个备受肯定的评估单上,唯有一个没有达标的项目却是:图书馆建设和装备。
“不达标”3个字赫然在目,像一把利剑击中了秀洲教育的软肋,也成了秀洲教育主管部门心目中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个学校,图书的匮乏、装备的落后意味着什么?是学校教育生命线的严重萎缩,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后劲的丧失!
回视5年前的秀洲区,与腾飞的秀洲经济一样,秀洲教育也处于蓬勃大发展的机遇期,日新月异的学校新建和改造掀起了一个个高潮:
一所所漂亮的新校建起来了,一座座崭新的教学大楼竖起来了,标准塑胶田径场也开始进入秀洲区的校园,更多的高标准电脑教室和语音用房正在筹划建设之中„„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多数学校的图书馆在教室里,图书装备几近于无,图书杂志严重缺乏,学生能够读到的是5年前甚至10年前出版的“新书”,生均占有量更是少得可怜,一组记录着秀洲学校图书装备“家底”的原始数据印证了这一点:
2001年,全区学校拥有图书36万册,生均8册,全区图书装备总额134万元,平均每所学校图书不足万册,与生均初中15册、高中25册的国家标准相距甚远。
站在教育发展的十字路口,秀洲教育到底该往哪里走?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摆在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面前,是像当时许多地方一样继续追求教育硬件设施的高档化,谋求外延量的扩张,还是有步骤地逐渐转向发展内涵,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讲求学校人文内涵的提升,在秀洲,这种理念之争一度十分激烈。
“表现在购买图书时,许多学校往往把款子先用来买电脑。”时任秀洲区教文体局副局长的张刘祥告诉记者,“很少有学校开设完整的阅读课,许多学校长时间不借阅图书,图书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还有的老师居然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拖升学后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直到2005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本新书无意间闯进了张刘祥的眼帘,于是情况有了转机——
这本书就是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实验:机缘与抉择
“让我们一起追梦!”
当著名的新教育实验的发起者、苏州市副市长兼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教授在结束演讲道出这句话的那一刻,秀洲区政府中心礼堂里,早已是掌声雷动„„
2005年12月3日,注定将成为对秀洲教育未来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一天,朱永新,也注定被视为一个新教育火种的播撒者,而为广大秀洲教育工作者所铭记。
3个小时的激情演讲,恰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全区教师的读书热情,也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教育梦想: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的价值取向,“追寻理想,超越自我”的目标追求,为广大的秀洲教育工作者开启了一扇理想教育的天窗。
“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更是给在摸索中苦苦追寻、困惑重重的秀洲教育送来了一股春风。
思想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影响力,直到现在,作为这一幕的见证者,张刘祥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把营造书香校园放在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首,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有着深刻的寓意。”张刘祥认为,这不仅表明新教育实验对读书的重视,实际上,后面的五项行动无一不是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之上的,读书对教育的重要性,简直就是一切!
对外来先进的教育理念,秀洲区的教育决策者从来不缺乏判断和吸收能力。新教育实验的到来,同时也考量着秀洲教育部门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很快,区委、区政府和秀洲区教文体局形成了共识:开展新教育实验,启动“书香校园计划”。
秀洲区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春天的故事”开始演绎:
2006年2月19日,新学期开学之际,秀洲区教文体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新教育实验的通知》的红头文件,作为一个强烈的信号,标志着秀洲新教育实验工作正式全面启动。“书香校园计划”也开始悄悄起航,一连串的计划开始付诸实施:
2006年9月14日,召开新教育实验暨书香校园工作会议。
2006年10月24日,秀洲区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现场会在新城中学召开,会议明确了营造书香校园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班级与家庭、阶段与长期、学生与教师和阅读与写作的“六结合”主张。
紧接着,2006年12月22日,一场名为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现场会在新塍镇中心小学召开,会上介绍了新塍镇中心小学、友谊小学和王江泾镇实验学校开展师生共写随笔的成功做法。
一年迈出三大步,秀洲区漂亮地完成了“书香校园计划”从筹划到实施的第一回合。这一切,比浙江省政府、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早了将近一年!
一项政策的高度:立人与立校
2007年初,省政府、省教育厅向全省发出在农村中小学开展“书香校园工程”活动的通知。而此时的秀洲区,“书香校园计划”犹如一棵幼苗,早已破土而出。
许多人还没有明了“书香校园计划”背后所隐含的重大意义。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优良传统。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伟大人物,绝大部分出身书香门第。但走到今天,我们落伍了,中华民族走进了一个阅读荒漠时代: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全球每年阅读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是64本。以色列540万人口中,拥有图书证的有100多万人,出版社和图书馆数量按人口比例居全球之首。而在中国,阅读量排名第一的上海,也只有8本,中国的13亿人中,扣除教科书,课外阅读平均每人每年不到一本。
与此相关联的是,一个民族的阅读量与创造力呈正相关关系:
在世界总人口中犹太人只占0.3%,可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却是其他民族的100倍。犹太人不仅在科学领域,在经济、思想等领域出现的全球领袖人物也比比皆是。而在目前,以中国国籍身份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还没有一个,在世界舞台上,我们的声音还是太小。从调查数据看,国民阅读状况越来越令人忧虑,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而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中,规定的课外读书量是400万字,如按每本书10万字计,就是40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许多学生、教师甚至包括语文教师都很少读教材以外的书籍,甚至长时间不读书,在应试教育魔棒下,中小学生的人文精神普遍缺失,人格发展不够健全。
阅读,孩子情感发育的沃土,多读书,读好书,在校园里大兴读书之风,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阅读是什么?阅读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世代的传承。它是我们赖以增长见识了解世界的手段——它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中外文化遗产所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馈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营造一个书香社会。
建设书香社会,必须从建设书香校园做起;培养国民的阅读习惯,必须从培养教师、孩子的阅读习惯做起,孩子的希望在读书,教师的希望在读书,教育的希望在读书,中华民族的希望也在读书!这是秀洲区教育部门对“阅读”的共识。
为此,2007年5月21日,秀洲区教文体局正式出台了《秀洲区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实施方案》。
在这份被视为秀洲区实施书香校园工程的“施工图”方案里,确立了实施书香校园工程的工作目标,并提出了“建立组织、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抓好图书馆建设、加快校园网建设、举办阅读节、成立读书组织、强化阅读指导、建立激励机制”等工作措施。
由此,为秀洲全区孩子的精神奠基的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由此,这一年里,秀洲区有了全市乃至全省第一个中小学“阅读节”。
在阅读中前行:耕耘与收获
进入2007年,一股读书热开始席卷秀洲区大大小小的校园。
秀洲的教育决策者深知,教师对读书的认识程度,决定着“书香校园工程”的成败。在秀洲区教文体局的统筹安排下,一系列精心组织的外出考察取经、高规格的讲座报告会开始在秀洲城乡展开:
2007年3月30日,新塍镇中心小学、新城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在张刘祥的带领下,来到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实地感受“书香校园”、“理想课堂”的真正魅力。
2007年5月17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给全区200余名校长和骨干教师作了题为《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的精彩报告,“震撼”是教师们聆听报告后对阅读的认识。2007年11月1日,以“书香校园工程”为主题的秀洲区第六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召开,站在理性的高度,校长们开始集体思考阅读的价值。
2007年11月24日,《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十大推动读书人物之一的陶继新,携《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报告会来到秀洲,“教师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专业成长,而是生命成长的必需。”带来了对教师读书意义认识的新飞跃。
„„
所有这些,不断地催生着教师对读书的热情,教师们对阅读的思想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引领学生阅读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教师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也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秀洲区教文体局局长张志根认为,作为兴教强教过程中一项永久性的工作,只有广大师生的参与,书香校园建设才会有生命力。为了培育教师的读书情结,秀洲区教育部门领导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大力倡导学校领导要读好书,多读书,每年还向学校领导赠送书籍。秀洲区教文体局党委书记汤照根一如既往地支持开展这项活动,张志根局长不仅在“书香校园工程”方案规划上倾注了无数心血,而且在读书节、现场会等重大活动时更是每场必到,并作动员讲话,张刘祥副局长则自始至终地主持着活动的开展。在他们的带动下,校长们起来了,各学校也积极鼓励教师个体自觉地、主动地阅读教育名著和人文经典,激发教师读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情调和品位,向教师赠书已在全区各校蔚然成风,大批教师读书精英开始集结,一个个为师生的精神成长搭建的全新平台应运而生:读书社、阅读汇报会、网上教育博客专栏„„
于是,全区的50余所中小学校里,一系列的变化开始悄然发生:尘封已久的图书室开放了,一些过去疏于管理,甚至只有上级检查时才打开的阅览室里,现在每天都有学生在静静地读书;教室里,新设了图书角,孩子们把自己的书放进图书角,再从图书角借走自己喜欢的图书;“读书考级”、“亲子阅读”、“师生同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每一位学生、老师和家长,到处书声琅琅,处处书香飘逸„„变化,正是源于正在全区实施的“书香校园工程”。
让我们一起走进熏染着浓浓书香的秀洲校园,去感受别样的读书魅力吧!
高照中学的校舍设施在秀洲区属于“第三世界”,但其书香校园建设却在全区小有名气。一走进狭窄老旧的校园,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的浓郁的人文气息,围墙上、走廊边、教室里到处是充满情趣的书画、读书心得、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同学们在低头抬眼的每一刻,无不受到强烈的熏陶。
“受条件的限制,图书的量不够,我们就想方设法开展了‘捐一看百’活动,在班级设立图书角,为激励和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在全校设立读书日,规定了‘静校’时间,并把书籍作为阅读优胜者的奖品。”校教科室主任李鹤告诉记者,光他所在的班级,今年得到他掏钱购买的《平凡的世界》一书奖励的学生就有15人。
在王江泾镇中学,随着上半年一幢专门为完善图书设施而建造的大楼的竣工,图书馆设施条件一跃名列全区前茅。窗明几净的阅览室里有上百种报刊杂志,整洁的书柜装满了新书,立式空调,舒适的桌椅应有尽有,墙上著名的“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的哈佛箴言使整个阅览氛围显得格外凝重。
在借阅部,记者看到了当天的图书出借记录:73册。“今天正在期中考试,算少的,平时每天要一两百册,中午的一个小时是同学们借书的高峰期。”管理员告诉记者。在借阅处,记者还遇到了该校的读书之星田陈峰同学,在短短的交谈中间,余华的《活着》、麦家的《暗算》,甚至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克莱齐奥的《诉讼笔录》从他的口中飘然而出,不能不让记者惊叹:读书给了学生一双智慧的眼睛。
在秀洲,这样的学校还有很多很多。
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从2006年起,区教文体局每年召开现场推进会,并先后启动了全区两届中小学阅读节,并隆重推出了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读书之星的评选,共评出书香校园9所、书香班级23个、读书之星46名。目前,秀洲《教育博客》也已发展成为具有216名博主、拥有日志4286篇、评论近千篇的交流平台,许多教师不仅成了网上专业写作高手,还频频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甚至出版专著,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学者型校长、教师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书香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已逐渐形成。它不仅改变着学校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学校品位的提升,也改变着教师的教育生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改变着学生的成长方式,促进了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从而惠及千万个学生家庭,推动着整个秀洲区书香社会的发展进程。
让书香永续:起点与终点
目前,秀洲区中小学藏书已增至102万册,生均图书24册,生均年递增图书2册以上,图书装备总额已上升到1200万元,藏书量和图书装备总额分别是5年前的2.6倍和7.89倍。全区图书馆建筑面积也达到了12500多平方米,校均面积240.7平方米,软件建设也在同步推进,已有19所中小学安装了图书管理软件。
阅读,如一盏智慧明灯,点亮了秀洲学子的心灵。
在秀洲,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幸福的体验。领导的亲师阅读,教师的亲生阅读,家长的亲子阅读,共同筑起了一个文化学习的平台。在这里,老师和孩子们孜孜不倦地汲取营养,提升自我,在这里,阅读成了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
他们深信: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还可以改变人生的坐标和轨迹,伴随着奏出人生美妙的乐章。
阅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