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验材料

时间:2019-05-14 20:3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商局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商局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验材料》。

第一篇:工商局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工商局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验材料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合作组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必须抓紧抓好的一项工作。

[找文章

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全区18个乡镇,27万人口中90是农民。**工商分局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立足职能、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服务“三农”,着重从帮助农民进入市场入手,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帮助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现状和特点

目前**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量少,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仍然是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农村具有合法主体资格的种植养殖户、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经济组织,总体上呈现少、小、散、弱的特征。由于农村经济组织的产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下而逐步发展的,呈现多样化。从组织类别上有个体工商户、经纪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公司、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在经营模式上有个人、合伙、联营、合作经营、中介服务等。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现状和特点看,现有农村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不强,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引导,使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建立和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具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农村产业化经营的龙头,带领农民闯市场。

二、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作为市场主体准入管理部门,工商部门在促进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中大有作为。

(一)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我们主要采取三项措施。

1、放宽条件,降低门槛,为农村经济组织提供政策支持。

2、简化登记手续,方便准入。

3、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授权核准、提高效率,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登记服务。

(二)扶持种植、养殖业,发展执照农民

近年来**区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一批又一批种养户、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在乡村蓬勃发展起来,山区的茶叶、牛羊,圩区的苗木花卉、水产品,施集的草坪、板栗,沙河的草莓、鲜食玉米,业已成为**区农村一批新的市场主体,并带动了周围大批农民加入了种养业的行列,但由于**区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够合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较低,优质高效农业所占比重不高,政府职能机构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不利因素限制了农村经济特别是种养户、专业户的扩大和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市场,就必须大力发展“执照农民”,培育农村新型市场主体,就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工商部门要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充分发挥登记注册职能,积极引导、支持农村发展“执照农民”,提高农民市场主体意识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一是对农村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专业大户、能工巧匠以及各类为农服务的中介服务组织和经纪人符合登记条件的,要做好注册登记工作,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的市场主体。二是引导“执照农民”向农产品加工业、种养业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三是引导“执照农民”单独或联合建立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

“执照农民”是农村农业继第一次大包干改革后出现的又一新生事物,它从法律上赋予农民以平等的主体资格进入市场,对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朝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据统计,我区“执照农民”人均收入平均高出普通农民的两倍以上。近年来在**工商分局的大力扶持下,**区执照农民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新的发展,截止2006年5月底,全区共有执照农民200多户,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种植和养殖业发展的生力军,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传统的常规种植业向新型的高效农业经济迈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逐步建立了以腰铺镇蔬菜,汪郢乡的水产品,施集的茶叶、贡菊,乌衣、黄圩、花山的苗木花卉,沙河的盆景,皇甫的板栗,大柳的花生等为特色的农产品基地,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村经济组织

由于农户经营不完全具备市场主体的要求,存在着单家独户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联合起来,自我服

务,自我保护成为农户最基本最迫切的愿望,专业合作社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载体之一。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创办的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以产品为依托、服务为宗旨、企业为龙头、市场为纽带、增收为目的,深受农民的喜爱。分局因势利导,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005年8月12号,**工商分局,为腰

卜镇蔬菜种植大户农民宇乐兵等人颁发了一份企业名称为“滁州市**区绿园蔬菜经济合作社”的合伙企业营业执照,这是**区第一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当时吸收39户农民入社,形成规模优势,并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用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等六统一的订单农业模式。组织标准化生产,产出的无公害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05年他们发展优良新品种的超甜玉米400多亩,产品打入南京苏果、华联两大超市,每月供货1500公斤-2000公斤,先后供货8万多公斤,卖价比地摊市场平均每斤高出0.3元以上,一季就增收4万多元。合作社还种植多种蔬菜,并申请了“美中之玉”、“尔兵”农产品注册商标,为发展品牌打下基础,并获得国家1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改善了生产条件。合作社成立五个月,社员户均增收2000多元,成为当地一个农民联手闯市场的成功典型。在典型推动下,**区的专业合作社正在蓬勃兴起,2006年上半年**区又成立了施集茶叶合作社、**禾盛优质稻米合作社,沙河紫玉米合作社、张卜郢白薯种植合作社等八家合作社,而且还成立了一家以合作社为依托的行业协会,滁州市**区农村经济合作社行业协会。

(四)培育农村行业协会,帮助农民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大部分农户是各自为战,销售渠道单一,好的农产品往往卖不上好价钱。

**区乌衣、黄圩等乡镇是花卉苗木的集中产区,近年来,在部分种植大户带动下,全区苗木花卉发展到2532户、1.5万亩,年产各类苗木几百万株的规模。但由于农户市场信息不灵,生产能力强,销售能力却很弱。市场行情波动时,外地来一个客商,众多农户一涌而上,竞相降价推销,形成恶性竞争。2004年春季苗木销售旺季,由于恶性竞争,苗木销售的价格相当于成本,无利可赚。

面对市场混乱的现象,农民着急,政府着急。在此情况下分局经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要想改善这种局面,必须成立行业协会,由协会组织统一协商订价,稳定市场价格。为此,在**分局的规范引导和组织下,苗农于2004年10月,经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了**区苗木花卉行业协会,苗木集中产区的乌衣工商所腾出一间办公室供协会开展活动。分局还通过协会引导苗农开展行业自律,举办培训班,不仅交流苗木生产技术,而且上市场经济课,帮助对订单合同进行审查把关。协会还定期发布苗木花卉的价格、需求等方面信息。一些苗木生产大户正积极筹建苗木交易市场,从而有力地规范了市场交易秩序,变混乱的恶性竞争为规范有序地联手进入市场,苗农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收益日趋提高。

行业协会的成立,为参加协会的会员提供诸多服务:一是搜集市场信息,为会员单位提供市场、法律、国家政策和专业性的咨询服务。信息包括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市场信息等等。通过相关信息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用信息去指导和引导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减少农民的盲目性,把农民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线,增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开发新产品和推广新技术。把农村中的许多土专家和技术能人组织起来,吸收他们入会,他们在农村、农业各个领域起着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开展行业人才培训活动。一方面为农村、为农民引进技术、管理和经营人才,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加强农业产业化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的培训,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推动农民增加收益。四是协助农民开展商务活动。农村行业协会利用自身联系广的优势,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走向市场。

在**工商分局的扶持下,**区成立了蔬菜协会、草坪协会、茶叶协会等等。这些协会的成立,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发展农村经纪人,搞活农村商品流通。

农村经纪人是一部分农民从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中介服务的组织或个人。他们外连市场和龙头企业,内接农户,并通过签订合同订单的形式,让千家万户按市场需求生产,这样通过农村经纪人在农户与市场间铺路搭桥,穿针引线的中介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从而把农户引入市场,带领农民自觉地有目的地调整结构,有计划地组织生产,达到“调整有路,心中有数,产后无忧,实现增收”的目的。发展规范农村经纪人是推动农业发展、繁荣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经纪人发挥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员,开拓市场的信息员,农村产品的推销员,连接市场的中介服务员的作用。他们活跃在城乡市场、从事商品流通、信息传递的农村经纪人队伍架起了农民与市场间的桥梁,是解决农民调整难、买卖难的有效途径。**工商分局结合**区特色,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一是积极引导,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投身于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各种类型的为农服务的中介服务组织;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专业经纪人培训,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综合素质;三是鼓励城市下岗职工从事农村经纪人活动;四是帮扶有条件的农村经纪人大户发起成立农村经纪人分会(协会),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促进其健康发展。五是扶持引导发展重点农副产品专业流通中介组织,鼓励发展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扩大交易渠道,引导农村的各类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搞活动农产品流通。六是大力扶持农村专业中介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服务。七是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渠道,将农村经纪人的作用、法律地位、农村经纪人的注册条件和程序等宣传到乡村,树立守法、守信农村经纪人典型,扩大农村经纪人的影响。八是实施农村经纪人的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制度,严厉打击无照经营的“地下”农村经纪人,加大对农村经纪人利用虚假信息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区施集乡明章村是草坪种植专业村,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出现种植容易销售难,想买个好价钱更是难,一度出现农民废草坪种庄稼的现象。施集草坪经纪人张克满长期从事草坪、花卉苗木的生产经营,他在南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在施集乡明张村建立了上百亩的优良草坪基地,促进了当地草坪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几点思考

当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状态不好。其二,发展不平衡。其三,组织创建的依赖性强。其四,利益连接存在松散性。其五,资金来源存在约束性。其六,法律制度存在滞后性。

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中,应采取以下对策:

1、坚持走多元化发展、分类指导的道路。

随着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具特色的地区专业化日趋明显,而不同的产业对组织的要求各不相同。在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时,应坚持多样性原则,防止片面性,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让农民自由地发展,不要盲目地推行什么模式,坚持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方针。在组织形式上可以组建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兴办各种农村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各种农村合作组织,以社区或区域为单位组成联合社,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组织体系,这样既便于更好地管理、协调、指导各种农民组织的工作,又可以壮大实力,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

2、深化体制改革,加强金融合作。

传统的农村社区合作组织、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三大农民组织,既是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重要资源,也是发展新型合作组织的重要依托,但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这些组织存在着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农民自发形成的各种新型组织,却能较好地规范农村私人信贷,引导和促进农民自我信用组织的发展。

3、坚持农民自愿,避免行政干预。

农民合作组织必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从长远看,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引导经济发展方向,协调各个群体的利益关系,许多具体事务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也不该管,发展合作组织的职能,应逐步交由农民组织来承担,这是必然的趋势。政府应从鼓励、支持、引导、协调等方面发挥在合作组织制度创新中的特殊作用。一是各级税务部门应对合作社实行税收优惠;二是要开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降低流通成本;三要在用地方面给予优惠;四是开展对合作社授信的探索,改善对合作社的信贷服务;五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农业风险基金,重点扶持合作社;六是保险公司要扩大对农业风险承保的探索与试验,要开辟新的险种,增加对农业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病、虫、药害等风险的承保;七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技术支持力度,鼓励现职农技人员受聘于合作社或离岗参加合作社;八要鼓励和支持合作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九要加强管理,确定一个主管部门,给合作社一条向政府反映呼声的渠道,这个主管部门应该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扶持一个产业的关键在于扶持支撑这个产业的组织体系。

4、加强行业管理,实行规范化运作,大力增强经济实力。

合作社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一要建立完善规范的合作社章程;二要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三要建立以年度为单位的分配制度;四要实行年度审计制度;五是合作社要尽量减少机构和专职人员,降低成本费用;六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七是合作社之间可根据自愿和实际需要,通过联合组建专业合作联社;八要大力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目前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如生产无公害食品,并打出标识,树立品牌,农产品分级包装、贮运、销售,通过经营活动健全机制和积累财力,有条件的以兴办小型加工和流通实体等手段,逐步提升经济实力,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5、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必须市场化。

市场化合作的核心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所以首先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经济利益的结合体去运作,不然质量和销售就没有了依托;其次,有市场需要才有质量提高,市场流通衔接不上,质量再高也只是科研基地而已,不是农民的主战场;再次,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是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主要因素,但提高质量必须付出成本,成本的付出要考虑收益,如果销售环节不能保证,即商品的价值难以实现,农民是不愿意付出的。

从总体上看,目前的农村合作组织大多是外部力量干预和渗透的结果,由于和农民的根本利益不一致,导致合作组织发展的迟缓、短暂,甚至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经济发展的问题,保护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建立起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只有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发的农民合作组织,才能构成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依托。

《工商局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工商局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验材料。

第二篇:鱼台培育新型渔业经济合作组织调查报告

鱼台培育新型渔业经济合作组织调查报告近几年来,鱼台县不断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促进渔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发展渔业合作社组织,构筑起“政府引导、集中繁育、规模养殖、协会服务”的渔业产业化经营格局。目前我县发展渔业合作经济组织55个。各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提高了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拉长了渔业产业链条,解决了渔农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合算的实际问题,架起了渔农顺利进入市场的桥梁,实现了由“行政干预”向“市场机制调节”的渔业生产转变,有力推进了渔业产业化进程和全县渔业的大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措施,引导鼓励发展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渔业增产不增收、渔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个脱节: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脱节、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脱节、与社会化大服务的脱节。渔民想的是致富,少的是技术,缺的是资金,盼的是服务。而政府职能部门单靠宏观指导和行政推动,很难满足渔民发展生产需要。如何解决好“三个脱节”,怎样组织带领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经营的渔民整体进入市场的问题,已成为广大渔民的迫切要求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认识,我县明确提出“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新型渔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把渔业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依靠渔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引导上来”的指导思想,采取多项措施,推动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迅速发展。一是培植典型,引导发展。坚持走先期试点、培植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路子。二是因地制宜,稳妥发展。在发展形式上,充分尊重渔民的意愿,渔民愿意接受哪种形式就发展哪种形式。在实施步骤上,不急于求成,不盲目追求数量,坚持建一个成一个。三是加强培训,指导发展。聘请水产养殖专家为顾问,具体负责全县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培训和指导。先后举办培训班十多期,培训镇(街)、村渔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人员200余人次,使全县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二)选准路子,因地制宜发展渔业合作经济组织一是依托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近几年来,我县通过积极调整渔业内部结构,培植形成了鱼类、虾类两大主导产业。我们依托主导产业,发展渔业合作经济组织50多个。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种引进、统一疫病防治、统一组织销售,解决了渔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鱼台县渔业协会,以“实施科技兴渔,力促渔业发展、渔民增收”为宗旨,为会员提供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等业务咨询,开展人才培训和经验交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做好物资供应、疾病防治、产品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在提高渔农科学素质、专业技能和新农村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受到全县渔民的高度赞扬。

二是依托专业养殖大户发展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中涌现的渔业大户,都是懂经营、善管理、讲科学的能人,以他们为依托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吸引力大、带动能力强,农民也愿意参加。龙虾养殖大户鱼台县玉龙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属大户带动型合作组织,2009年4月成立,注册资金200万元,协会实行四统一分养殖模式(统一供应苗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获时间、统一对外销售、分户养殖管理),为会员提供“一条龙”服务。

(三)完善机制,高标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在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做到了“四个一”,即:明确一个地点,各合作社都有固定的办公地点,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配齐一套班子,县站建具体工作班子,镇(街)都有一名负责同志靠上抓,按章程选举产生了社长、副社长和社务委员(理事)会,确保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转;建立一个章程,所有合作社都建立了规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并悬挂上墙;完善一个机制,各合作社都建立了完善的民主管理、财务管理和利益分配的运作机制,确保合作组织的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

在运行机制上,坚持了三条原则:一是入社自愿的原则。

让渔农在自愿的基础上,加入和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不硬性撮合。在社员资格股金交纳上,充分尊重渔农的意愿和承受能力,不做硬性规定。只要愿意加入合作社,遵守合作社的章程,就享受社员的权利和义务。二是重在服务的原则。合作社坚持服务立社和服务兴社的宗旨,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为社员搞好系列化服务同时,可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展经营活动,不断壮大合作社的经济实力。三是民主管理的原则。对合作组织的社务委员(理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全部由会(社)员实行一人一票民主选举产生;对合作组织的重大问题,通过召开会(社)员大会民主讨论和决策。对合作组织的财务,实行民主管理,做到财务公开、监督透明。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业合作社实力还不够,整体水平还不高,影响力还不大。二是部分专业合作社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不严密、管理松散问题。三是经济实力直接影响专业合作社的运作。四是合作社的《章程》和与社员签订的合同尚待进一步规范、细化。五是对专业合作社财务状况、利润分配等社员比较敏感的问题,真正做到公开、公平、透明尚有不小难度。六是专业合作社法人资格尚未完善确定,因此在经营资格、银行贷款、税收抵扣、商标注册等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

三、加快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提高培育和发展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使渔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在渔农和市场间架起桥梁,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供、销”良性循环轨道。因此,渔业主管部门要把发展渔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促进渔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引导,加强规范,加强扶持,促进渔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加大宣传力度,调动渔农入会(社)积极性。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建立和发展合作组织的重要意义,营造发展舆论氛围,进一步调动渔农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要指导渔业合作组织根据合作社法规尽快规范章程、进行工商注册、申领执照和确立法人,为合作工作开展打好基础。二是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会员承贷承还、提供贷款担保等办法。三要切实加强对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支持、保护、调控”力度。四要设立合作经济组织专项扶持奖励资金。政府财政设立专项扶持奖励资金,扩大奖励数量,同时对无公害基地、品种认证进行奖励。

(三)加强组织引导,增强内在活力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合作组织成员集中学习,聘请专家学者讲授法律、经济、标准化技术、企业经营等知识,提高经营管理素质。二是积极引导养殖大户、批发市场、渔技推广部门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重点围绕主导产品、支柱产业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合作联合,注册品牌,增加产品的知名度,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三是注重强化其内在活力,做到“两个链接”,“一个分离”。首先要注重“利益链接”。用利益联接起千家万户,激活合作经济组织的内在活力。其次,要强化“服务链接”。只有把服务渔农作为组织的宗旨,才能调动广大渔农的积极性,形成千家万户“入社忙”的局面。

(四)抓好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

要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完善协会内部运作机制必须建立章程。对那些内部管理松散,经济实力弱,辐射带动力不强的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帮助其逐步建立规范的章程,引导协会和会员之间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契约等办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各自的行为,实现协会与会员“双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三个方面的运作机制,即自我完善机制,处理好服务与盈利的关系;利益分配机制,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处理好协会与会员的关系;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充分调动、发挥协会组织各成员参与协会管理、运营的积极性,把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三篇:××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现状

××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民为主体,在自愿、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自动服务性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可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又可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余庆县积极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走出了一条以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农村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组织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8个,拥有资产820万元,会员2232人,经营范围覆盖全县6.9万农民,受益人数占到全县总人口的24.6%。经营内容涉及畜牧、果蔬、粮食、茶叶等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31个村,有15个协会实现了跨村乃至跨乡、跨县经营,其中规模较大、运转较好的有龙家镇生猪养殖营销协会、龙溪镇苹果桃营销协会和白泥镇果蔬协会。2006年协会向地方各级财税部门缴纳各种税费超过了500万元,协会会员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高出全县人均纯收入900元,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取得成效

1、促进了农业产业调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了农户、基地、企业、市场之间的利益连接,促进了全县畜牧、果蔬、烤烟、苦丁茶、中药材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协会与余庆县大凉山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余庆小叶苦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黔龙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公司+协会+基地”的运作模式,合理调整了农业产业布局,加速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2006年,全县建成中药材基地1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 12万亩、苦丁茶基地3.7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5万亩、水果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烤烟生产基地7.5万亩、畜牧养殖小区93个,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科技化的农业生产格局,盘活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益。

2、加速了农业技术推广。为生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协会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组织会员经常性的学习培训,并及时向会员提供经营销售的相关信息,提高群众的市场化意识,增强农户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协会内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的作用,利用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进行示范带动,加快农业种养殖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龙溪苹果桃营销协会和龙家生猪养殖营销协会通过学习培训和示范带动成功引进了经济效益好、适合本地种养的苹果桃等特色水果和三元杂交猪等优质猪种,打破了传统的种养殖模式,提高了种养殖业的科技含量,2006年全县依靠科技推广增加农业产值累计达6000余万元,科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3、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由协会指导生产统一销售,改变了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

经营方式,促进了农村小规模生产销售向组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协会组织会员采取订单种养的运作方式,生产出的产品批量大、质量高,形成了规模优势,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市场占有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保证了协会会员的利益。如龙家生猪养殖营销协会的“六包”(包防疫、包治疗、包死亡赔偿、包技术培训、包提供饲料、包生猪销售)运作模式就帮助订单农户降低了养殖风险,有效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问题,2006年,该协会发展会员125人,发展订单生猪2000头,出栏1870头,加入协会的养殖户户均增收1500元,创利55万元。

4、增强了农民市场意识。协会通过组织会员参与协会的管理,增强会员的互利合作意识;不断完善订单收购合同,提高会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会员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提高会员分析市场、利用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不断拓宽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花山万里富民农产品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民主管理,风险共担,按股分配的运作方式,实现销售收入170多万元,利润40余万元,实现了农民与合作社的双赢;县粮贸公司实行“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优质稻种、给与技术指导、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提高了种植科技含量,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006年,发展订单面积2.5万亩,签订合同6000余份,产值达2000万元,获纯利润121万元。

三、存在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一方面是部分领导和基层干部对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性,大多数乡镇、组织实施的具体部门都停留在搞一些软件资料应付上级检查上,没有积极支持、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帮助农民致富增收的典型事例不多,农民加入协会产生的效益不很明显,甚至存在农民亏本的现象,在2006年全县的48个合作经济组织中,会员真正得到收益的仅有龙家镇生猪养殖营销协会、白泥果蔬协会等少数的几个协会,同时农民受到农村小商贩长期坑害、欺诈等行为影响,导致农民对合作经济组织的不信任,抑制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2、环境尚不适应。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总体情况是,发展时间较短,2004年才有协会在民政部门登记,与起步早的地方相差10余年;发展速度缓慢,截止2006年,已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只有48个;规模普遍偏小,会员大都在100人以下;带动辐射范围不广,多数协会经营范围仅局限于一个村。并且这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设立、运行都没有法律可依,法人界定不明确,从而导致了没有可供操作的具体措施和资金扶持政策,并且管理也混乱,农办、民政、工商、科协等部门都在参与管理,但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职责不清、协调不够,存在着各个部门都管、实际上每个部门都不管的现象。

3、机制不够健全。我县大多数组织没有规范的章程,例如松烟镇大松下寨辣椒营销协会、敖溪镇红粮协会、花山乡回龙“苦丁茶营销协会”等18个协会都没有组织机构和章程,这些协会与会员签订合同的不多,并且协会组织机构松散、产销衔接不够紧密、操作运行的随意性很大,市场行情好时会员能得到点实惠,一旦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会员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4、缺乏能人牵头。从全县已建立的合作经济组织来看,80%以上都不是由农村能人牵头创办,而是相应的部门牵头成立,比如辣椒协会由产业办牵头、养殖协会由畜牧站牵头、订单农作物有农技站牵头等,没有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能有效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农村中还缺乏这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凝集和带领农民闯市场的带头人,目前全县各类农村能人仅占全县农民总人口的7.6%,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能人不愿意领办合作经济组织,担心其它农户通过协会的指导和带动得以迅速发展,从而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

5、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全县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1740人,占全县16.1万农村劳动力中的94.2%,由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偏低,导致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联合合作意识、诚信意识及法律意识还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无法认识到自发联合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自我组织起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限制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四、对策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领导服务意识。一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各乡镇、部门要彻底摒弃应付上级检查的错误思想,仅仅搞些文字资料方面的表面工作,要充分意识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始终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帮助农民改变小农经济意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整农村种养殖模式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各级部门在指导发展上,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进行规范性的引导,但不干预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事务性管理,真正把工作重点放在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为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上,同时加大对农村不法商贩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农村经营环境,培养壮大合作经济组织抗风险的能力和提高诚信度,用实实在在的典型事例激发农民加入经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壮大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2、优化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是强化宣传。通过各级媒体和协会自身经常举办咨询活动、培训会等向农民多层次、广视角推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及内涵,宣传协会中的成功典范,扩大合作组织影响力;二是理顺关系。明确县农业办公室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管部门,科协主要协助主管部门统一对协会的组织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工商、民政部门要明确登记办法,完善有关手续和程序。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相互协调,克服推诿、扯皮等现象,真正形成合力,着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优化政策。进一步制定倾斜政策,组织民政、工商、国土、信用社等部门在协会领照办证、场地征用、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组织相关农口部门,在信息、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协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技术保障;四是树立典型。对实力强、前景好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扶持,例如龙家生猪养殖营销协会、白泥果蔬协会等,充分发挥重点协会的辐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

3、规范机制,扩大协会辐射范围。一是规范组织。结合实情,逐步引导合作组织由小变大、由松散变紧密,针对登记管理混乱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划清权属,监督合作组织及时注册,建立完善的合作组织体系,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盈利的关系;二是规范章程。逐步完善规章制度,明确会员的权利、义务和议事规则,健全社员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等内部组织,形成民主决策、合作服务和收益分配机制;三是规范运行。政府要加强引导、组织协调,但不参与协会内部管理、不干预协会内部事务,协会负责人应由会员民主推选产生,实行民主管理;四是规范引导。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根据自身特色和具体区域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不断扩大规模和辐射面积,促其健康发展,同时要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保护协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

4、能人示范,推进协会繁荣发展。一是积极扶持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种养专业户、营销能人,特别是要把善管理、有凝聚力的能人发展为会员,通过能人影响和改变旧有的种养观念;二是切实发挥农村党员能人的模范作用,积极支持党员能人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他们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吸引农民积极参加经济合作组织,利用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帮助广大农民从经济合作组织中受益;三是制定优惠的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农村能人参加甚至带头组建合作经济组织,让他们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稳定他们的心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四是大力吸引外地营销能人到我县牵头组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利用其技术资金、管理机制和营销渠道,促进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5、加大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一是通过集中教学的方式,发挥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成立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开办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深入田间的头进行实地指导,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培训、专业技术证书培训和乡土人才开发工程,力争让每户农户都能够掌握一门适用技术。二是给农民提供自学的条件,增加农村远程教育播放点和农家书屋,让广大农民随时都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找到相应的光碟和书籍,在农村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三是在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营销大户中加大市场经济知识、营销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力度,通过典型示范、市场连接、大户带动等措施,帮助更多的农民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第四篇:秭归县工商局着力培育农村经纪人

秭归县工商发展经纪人搞活农村经济

经纪人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农村经纪人上连市场,下接农户,在带动农民思想转变,促进产业化调整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秭归县发展一村一品、高山蔬菜、半高山茶叶、低山柑橘产业化结构的成形,大量的农村产品需要及时通过市场销售,这为我县农村经济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经纪人537户,农村经纪业务总量达2.28亿元。

一、降低登记门槛,简化办照手续。经济人登记实现零收费,在经营范围上除国家禁止的都允许经营,不受任何政策限制。办证时,只需携带个人身份证、照片就能办理经纪人执照,不向农村经纪人收取任何费用。

二、大力推广订单制,促进产业升级。开展涉农合同帮扶工作,统一制定经纪人合同文本。秭归昌海农场与800户农户签订大白菜、萝卜、红心椒、杭椒等订单农业面积4300亩,有的放矢地引导农民种植产品价值高、市场销售好的农产品,同时也解决了“种什么、不种什么、种多少”的问题。秭归昌海农场严格按订单合理种植,产值达到2500万元,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连续三年被评为服务农村经济先进单位。

三、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近几年,我局大力培育商标发展,以“秭归脐橙”、“九畹”丝绵茶为代表的41件农产品商标成为了秭归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本地

农产品凭借这些金字招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高,特别是很多品牌的包装蔬菜,广州、上海等大中城市消费者十分青睐。

第五篇:发展经济合作组织

发展经济合作组织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吉拉吐乡地处松原市城南12公里处,具有“城边、路边、水边”的三边区位优势,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经济发达,软环境好,是较具发展潜力的农业大乡。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养殖业这两个主导产业的不断发展、全乡经济增长迅猛。因此,以农民自愿参加、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线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源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的经济合作组织或协会组织便应运而生。目前,全乡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4个,其中工商部门登记并冠名的有5个,涉及水稻、花生、养殖、草编、加工、劳务等多个方面。

提高认识、强化服务。实践让吉拉吐乡党委政府认识到,农村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对现行农村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合作社组织有效的解决了家庭经营“两个不能有效对接”的局面,即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不能有效对接、分散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不能有效对接的有效途径。合作组织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中,把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成果带给农民,有效地弥补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社会化滞后的缺陷,解决了单家独户“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等诸多问 1

题。为此,吉拉吐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从政策、程序、场地、协调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乡村两级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强化引导和服务,立足产业化,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组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促进作用,积极推进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如,针对全乡3000余公顷水稻生产实际,乡政府为北显公司提供场地,帮助协调各种审批手续。引资500余万元,建设北显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并以其为载体,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成立了吉拉吐乡稻米生产加工合作社。合作社同公司签订“秋田小町”水稻种植订单,面积达400公顷,涉及农户380户。每市斤水稻高于市场价0.25元。仅此一项就增收180万元。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吉拉吐乡注重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倡导那些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支持合作组织,维护其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地位,如北显公司在扶持稻米生产加工合作社时,不仅与农户签订单保证价格,而且还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方面给予农户资助,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也为农户提供服务,也把公司的管理理念带给专业合作社,引导他们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不断地加大扶持力度。农村合作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扶持合作组织的发展,农民受益最直接。乡政府按照县里出台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适时地采取相关措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不断地扶持、规范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

与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的协调,争取10万元用于锡伯屯草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相关部门也积极协调和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如向省财政争取20万元用于下嘎村养殖业合作社建设;争取国家养殖补贴,对吉拉吐乡养殖合作社农户进行补贴;投资2万余元,对全乡手工编织户进行培训、运输、织机等方面予以支持。

鼓励多样化发展。吉拉吐乡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发展不平衡,各村都有自己的实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差异明显,农民组织起来的愿望也有强有弱,这就决定了农村合作组织在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合作程度等方面的多样性。所以吉拉吐乡党委政府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注重因地制宜求实效;能够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兴办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合作组织;能够注意引导合作组织到工商注册,变松散型的社会团体为利益联接紧密的经济实体。目前,全乡合作组织的类型大体有3种:

——企业带动快速发展型。这种类型主要是龙头企业发起,组织农户共同参与一种经济利益的联合体。较为典型的有由北显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创办的吉拉吐乡水稻生产合作社,会员400人。合作社法人张显,本人成立粮油贸易公司。将农副产品通过小包装,精包装销往全国各地。并同当地400户农民签订“秋田小町”种植合同,发展有机稻种植1.5万亩。在管理上,主要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购价格。尤其是通过签订收购合同,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0.25元,大大增加

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大户领办型。这种类型是由经纪人或种、养、加大户利用自身生产,经营、销售优势领办的合作社。较为典型的是吉拉吐养殖合作社,法人于大军为了带领农民致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带领锡伯屯、扎拉吐两个村的养殖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养殖户现在已达180余户、仅百头以上养猪户就达20户。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乡畜牧养殖得到了较快发展,全乡养殖大户已达61户,其中,牛(8户):上嘎村3户,下嘎村3户,扎布格村1户,扎拉吐村1户;猪(39户):扎拉吐村12户,锡伯屯村23户;,吉拉吐村2户,下嘎村1户,扎布格1户;鸡(6户):七家子村2户,锡伯屯村4户;羊(8户)上嘎4户,下嘎2户,锡伯屯1户,七家子1户。锡伯屯和扎拉吐养猪小区基母猪发展到3120头,上、下嘎和扎布格养鹅小区,实现养殖2万只。全乡畜牧养殖业发展总数达235万头(只),2010年末,全乡畜牧养殖业总收入达到13000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23%,畜牧养殖业人均收入达2000元。

吉拉吐乡棚菜生产合作社是最近几年才成立的。吉拉吐乡棚菜经济发展历史较久,但是,过去由于建设标准低,生产者技术水平差,市场销售渠道不畅,加之经营不当,管理不善等,棚菜经济效益不佳,没有真正实现“一亩园十亩田”的经济效益。一些棚户甚至将大棚低价转包。成立棚菜生产合作社后,通过县农业总站、乡农业站、乡村网商等,对菜农进行各村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技术、管理水

平,搞好品种调整和调优,并通过网络公布产品信息,拓宽销售渠道,使棚菜产品适应并畅销市场,棚户得到了实惠,调动了他们发展棚菜生产的积极性。目前,棚菜区种植品种多为叶菜,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大头菜、平菇等,一年三茬,冬季多以叶菜为主,收益较高。七家子村农民赵野,几年来一直选择了种植白菜,他生产出的菜叶通过长途客车远销四平、吉林、长春,一年光卖大白菜叶就纯收入4万元。锡伯屯村菜农张淑霞通过网络发布了西红柿销售的信息,售出西红柿近7500公斤,比去年增收5000多元。棚区每年生产出的蔬菜,由于质优价好,供不应求。到2011年3月,全乡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面积达到47公顷,高标准大棚185栋,其中,生产青菜类172栋,平菇7栋,饲养万只特色蛋鸡3栋,花卉3栋。棚膜蔬菜年纯收入500多万元,安置富余劳动力200多人。

同时,合作社还通过指导、协调、投入,棚区内每个大棚全部实现机械化自动卷帘,30多户建有沼气,水、电齐全。棚户还沤制、利用沼气池底肥、鸡粪、猪粪等农家肥,实现全部施用有机肥,使生产出的蔬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到现在,共发展平菇7栋,年创纯收入8万元;饲养特色蛋鸡一万多只(以虫子为主饲料),年纯创收10万元;花卉基地三栋,年创收10万元。

——支部经办型。利用农村党支部的政治优势把大家组织起来,共同致力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如锡伯屯村草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是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由草编大户任理事,成员发展到300余户。通过专业生产合作社的带动,现从事草编生产的农民已达170户,从业人员已达410人,大型草帘机38台,日产量可达120条。小型草帘机154台,日产量可达50条。大型草帘机全年生产可达300余天,小型生产全年可达90余天。全年生产量可达200万条。大草帘每条销售价12.00元左右,小草帘销售价0.80元。实践证明,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对接。

由于吉拉吐乡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带动了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盘活了农产品市场的渠道、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文/松江春晓)

下载工商局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验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商局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验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 成立之初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重要的......

    关于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民"小群体"对接"大龙头"和"大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县积极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关于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民"小群体"对接"大龙头"和"大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县积极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关于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民小群体对接大龙头和大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县积极推动农村经营体制......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合集五篇]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近年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在组织和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

    关于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期间

    关于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期间 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唐政通字[2014]8号 为做好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七组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当前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是非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共有21个成员国。 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

    农村经济合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5篇可选)

    农村经济合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的好坏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全局。今年以来,我镇农经工作在县农林局的正确指导下,在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