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继续在实践中深化组织工作的GDP
继续在实践中深化组织工作的GDP
我们日常所常谈的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GDP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诟病。但组织工作的GDP,我们应该在实践中科学的追求。组织工作的GDP就是指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是检验组织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是激励组织工作者积极加强组织工作创新、推动组织工作开拓创新的助推器。
追根我国的组织发展历史,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官员选拔制度,无论是从组织内涵上还是操作方法上都存在着其封建独裁的劣性,虽然经过多年的不断演进,但其只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根本没有改变;从来没有哪一种选拔制度是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当作出发点,从来没有哪一种制度是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从来没有哪一种制度是充分尊重了民意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追求民主的意识不断增强,对组织工作的要求明显提高;在这背景之下,我国的组织建设工作需要从全方位提升。事实上,组织建设作为党的三大建设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国在组织工作上的成就也有目共睹。诸如推行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广纳贤才用人标准;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务员招考;能够越来越扩大统筹公开选拔各级领导干部等等,这本身就是我们党组织工作所表现的一种民主、开放和气度。
当下,我们的组织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深化组织工作内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组织部门在实践中要大兴改革创新之风,大力推进组织工作理念、机制、设置、方法和形象创新,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一、明确组织工作内涵。具体工作中,要明确树立四种内涵。一是“富民党建”内涵。就是把组织工作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来谋划,着力于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来展开,一切围绕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推进。二是“人本党建”内涵。坚持把以人为本的要求体现到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合理使用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个层面,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爱护人融入到组织工作的全过程。三是“和谐党建”内涵。把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组织工作和谐运行的新机制,努力使组织工作的成效充分体现到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上来。四是“阳光党建”内涵。坚持以扩大组织工作中的民主为重点,在推进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在全面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的大背景下,促进封闭落后观念的根本转变,逐步建立民主开放的工作体系。
二、创新组织工作方法。干好组织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打破组织工作中的神秘和封闭,以透明破神秘,以公开破封闭,凡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都要在适当范围主动公开,凡可以让群众参与的工作,都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克服因循守旧、循规蹈矩意识,在突破重点工作中探索创新,在巩固优势工作中总结创新,在提升常规工作中推陈创新,把创新当成一种“习惯动作”。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把工作岗位当作展现自我、展示才能、实现价值的人生舞台,满腔热忱地从工作中找到乐趣。
三、创新组织工作形象。组织工作者的工作形象代表着党的形象,在组织工作中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工作言行和工作技巧,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主体,自觉加强党性修炼,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工作中洁身自爱,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饭局”所累,不为“香风”所迷,不被“糖弹”所击,恪守信念,克勤克俭,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要坚持
原则、不讲关系,实事求是、不看背景,主持正义、不计恩怨,客观公正评价干部,准确推荐干部,合理使用干部,真正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
一个好的制度如果缺少了实践落实,那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高谈阔论。为了保障组织工作执行不走样、推动不推诿、标准不降低,中组部连续四年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并十分注重民意调查的结果。在调查过程中,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随机的选择被调查人,确保抽样调查的随机性;在调查过程中,完全尊重被调查人的意愿,让其充分自主的表达意见看法,确保了民意调查的真实性;在调查结果统计过程中,中组织部一竿子插到底,向社会公众反馈出最原始的民意调查结果,确保了完全尊重民意。历史反复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满意是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民意调查这个组织工作GDP,可以非常定量化的反应人民群众对我国组织工作的意见,可以清楚的看出到底有多大比例的群众对组织工作是满意的和不满意的。满意的部分可以看成是对组织工作的认可,不满意的部分,可以看成是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鞭策组织工作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改革创新,让组织工作围绕提高GDP这一中心不断阔步前行。
第二篇:党和人民的满意度就是组织工作的GDP
党和人民的满意度就是组织工作的GDP
选人用人公信度,组织工作满意度
近日,2011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发布。较往年来说,今年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对组工干部的满意度、对干部选拔任用情况的满意度、对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看后为之一振。组织工作做得好不好,基层满意是标准;组工干部优秀不优秀,群众代表说了算。很明显,我们的党,我们的组织部门工作重心向下移,向基层移,向群众移,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代表具有广泛性。为最大限度地突出参与测评对象的广泛性,本次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邀请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代表等多个层面的人员参加,他们大多数来自基层,代表的是最广大的基层群众,是群众的代言人。参与这次测评的人员上至党政领导,下至基层干部、群众代表,测评范围覆盖广,测评工作显得格外客观有效。
二是内容具有针对性。为了增强测评内容的针对性,这次调查在往年的基础上,从组织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和环节入手,精心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内容涵盖干部选拔任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等5大类21个小项。从这次满意度测评的参会人员和测评内容看,体现了组织部对基层党员群众的充分信任和组工干部真心实意转变作风的诚意。
三是测评具有公开性。为确保测评工作的公开性,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的可信度,今年的测评工作还邀请了干部信息监督员对满意度测评活动进行全程监督。监督员不仅具有监督的权利,还具有测评权和建议权。每组问卷结束后,在干部监督信息员的监督下随即装袋密封。测评工作结束后,通过监督员的监督,工作人员清票、汇总,统计出了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结果,保证了测评工作的真实性。这样的民主测评,阳光透明。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组织工作要让党满意、让群众满意。套用国民经济发展中GDP的概念,可以说,群众满意度就是组织工作的“GDP”。这次测评结果既饱含着肯定,更寄予了希望。我们相信,有了满意度测评,基层组织建设之花一定会更加美丽、果实更加丰硕。
第三篇:给力,组织工作GDP连续四年创新高
给力,组织工作GDP连续四年创新高
又是一年总结时,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最令我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是,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今年再创新高,这是自2008年开展此项调查以来,第四年满意度分值有提高。这说明,人民群众对我们所做的工作是认可的,满意的。依稀记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2010年全国组织工作宣传座谈会上曾说过的一段话,他说:‚各地组织工作的成效,能够看得见的,就是满意度;满意度就是地方党委组织工作的‘GDP’。‛ 是啊,用什么来检验组织工作的优劣?就是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它涉及面广,参与群众众多,较好地反映了全国人民对我们组织工作的满意程度。但也正是如此大范围的调查对象,得出来的结论才能更令人信服。
组织工作满意度再创新高,我想应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我们的党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并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得到不断满足,党心民心不断凝聚,发展势头进一步高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二,各级党委在开展组织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纪
律,确保不触‚警戒线‛。众所周知,今年是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之年,期间还陆续进行了人大代表换届,可谓是个‚换届年‛。在换届过程中,我们各级党委如果不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肃换届纪律,做到换届过程向人民群众全公开的话,我想,我们的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也不会如此理想。诸如此类还有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都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众进行公示,这样百姓才能实实在在看到工作实绩,也才能行使公众的监督权。
第三,加大了对组工干部的培训,树立了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加大了对组工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廉政准则学习、‚执政为民、廉洁高效‛集中教育活动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组工干部的整体队伍素质。
照这样的发展态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年的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还会提高。(全福街道)
第四篇:继续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
继续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
全国总工会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安康杯”竞赛活动,已经走过了15年历程。自1999年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广大企业积极响应,职工群众主动参与,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覆盖面不断拓展,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技能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提高,在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全生产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实践证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增强广大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群众基础。“安康杯”竞赛活动,就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的有效载体。“安康杯”竞赛活动已被纳入国家安全生产规划和各级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成为各级行政抓安全、广大职工保安全、共同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健康发展的品牌活动,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许多行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位置,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都存在粗放发展的问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生产制度松懈,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欠缺,引发了许多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职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任重而道远,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认清事故总量持续下降与重特大事故易发多发、职业危害严重问题并存;中小企业和高危行业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安全健康权益受侵害问题依然严重。强化“红线”意识和责任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名职工。
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应引导各类企业参加到活动中来,将“安康杯”竞赛活动由国有企业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及街道、社区、工业园区扩展,积极组织和动员更多的职工参与到“安康杯”竞赛活动中来,不断扩大竞赛活动的覆盖面,增强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应通过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在广大职工中大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职工安全健康意识,使“我要安全”成为企业和全体职工的共同追求,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保障职工安全。应围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活动,教育引导职工掌握现代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加强岗位安全、危险源辨识培训,组织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查找身边隐患,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在体面劳动、舒心工作中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在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中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需要各级工会充分发挥组织健全、联系职工群众紧密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同时,要继续主动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加强团结协作,共同推动 “安康杯”竞赛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邮政改革应继续深化
邮政改革应继续深化
读《员工心中的河南邮政》《记者眼中的河南邮政》《中原突破》的三点感悟
作者:郑雪丽
河南邮政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出国有企业在改革后迸发的无限活力,在三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生机无限的河南邮政,它摆脱了邮亏电补的阴影,企业规模和业务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广大员工可以抬起头自豪的说我是邮政人,河南邮政的实力已不容小觑,传统国企向现代化企业成功转型。
一个企业在发展壮大时,应该欢欣鼓舞,扬眉吐气,但绝不可忘记过去,应时刻牢记历史的教训,总结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更应该有几分清醒和理智,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主动应对市场挑战 时刻牢记创业维艰
在《员工心中的河南邮政》一书中,路方局长的《我在河南邮政读“博士”》中的一段话很具典型性。分营之初,河南邮政不仅背上19.8亿元的债务,还要独自开拓市场业务。当时邮政人就是靠一份报、一袋奶、一瓶酱油、一瓶醋来获取微薄的利润,很多人都持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邮政人。初涉商海的邮政企业,开发出来的产品只能靠全员营销的人海战术,职工们没有强势的社会资源,只能把产品推销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因为产品在市场上不具特色并不被人认可,很多亲朋好友都不愿意见邮政职工。
从顶峰到低谷的落差是一个人最难承受的,企业同样如此。可以想象邮政职工当时的心理压力有多大。但是从这些灰色的记忆里,我们能提取什么新鲜的东西呢?
第一,市场的优胜劣汰制度。邮政以前的辉煌在这里得不到同情,任何人都要面对同样的竞争。放下架子,主动出击,才有可能不被市场大浪淘汰。这一点,河南邮政别无选择。直至今天,市场竞争的大环境没有变,而且会越来越激烈。所以要时刻记住只有主动应对市场竞争甚至提前预测市场走向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第二,市场营销手段。河南邮政初期因为缺乏社会资源,只能采用员工全员营销,向自己身边的人推销产品,在当时的环境让公司摆脱了困境,值得肯定。今天,企业采取的是专业营销,这也是适合今天企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应看到,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营销手段也应该不断创新。全员营销向专业营销转变是一种进步。比如活动行销,通过策划积极的社会活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邮票发行仪式就是一个典型而有效的途径。而公司面对中小企业开发的商函投递业务,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改变营销手段,同时也能提高公司的业务规模。
第三,拼搏精神。相对于今天专业的营销手段,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营销手段都很落后,但为什么邮政还是走出了困境?我认为是一种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
是干事业所不可缺少的。可以说河南邮政早期的发展应该归功于可爱可敬的员工,他们的贡献是企业今后发展壮大的“原始资本”。曾国藩曾说: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创业初期,尤其需要这种顽强的奋力一搏的精神势头。而在企业发展壮大后,这种精神应该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沉淀为河南邮政独有的企业文化。邮政三支歌中的《世上没有救世主》就是这种文化的传承载体。
二、改革人事薪酬体系 积极调动创业激情
转变用人观念应是河南邮政从传统国有企业走向现代服务企业所必需持之以恒进行的改革。这种改革应该制度化,并真正落实。比如开封邮政十分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并把切入点放在用人观念的转变上,从注重资历、仪表、处事向注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转变。据了解,在全国的邮政企业,较早开始在高等院校进行招聘的省份中,河南邮政是走在了前列的。但是招到人才只是第一步,如何防止人才流失,给人才提供发挥真才实学的平台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现代型的企业,在选用人才标准上是应该远离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作风的,关系和资历不能作为录用人才和提升人才的主要标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企业的长久发展更离不开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但同时又不能唯学历而论。杨福海总经理说:一个人没有文聘行,没有知识不行,没有上过大学行,但不学习不行。现代型企业,尤其强调学历能力,除了强调知识和经验在工作中的作用,也要注意知识的更新和经验的作用范围。学习能力就是要时刻注意外在环境对自身素质的需求变化,并不断适时调整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结构。
杨海福局长在文章中指出,邮政企业内部还存在着一些领导作风与邮政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传统的国企领导作风在邮政系统内部还有遗留。但从邮政储蓄开封市分行副行长袁军的表述中,我又看到了另一种不同的领导作风。袁军说:“长期在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工作,早已习惯了相对宽松的机关作息时间,初到开封邮政真的感到这里的工作节奏太紧张了,邮政的领导太辛苦了,领导们经常牺牲星期天和节假日,把精力全部奉献给邮政事业。”邮政发展需要这样的快节奏工作作风,但同时也不能以过多牺牲领导干部和职工正常的作息时间为代价。长期被高强度的工作任务所累,员工就会感到疲倦,进而导致人才流失。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工作效率高,这样的氛围岂不更好?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创造和谐企业形象
一家成熟的企业不会忘记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杨海福总经理给公司注入了一种情感凝聚力,这种情感是人情味是亲人般的关怀。公司的成长和发展,除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手段,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工作氛围也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不可少的要素。改革发展的成果不仅惠及内部职工,也要回报社会。在农村改革发展新时期,服务三农应该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追求利润是之外,企业的形象至关重要。在正确的时机发挥应有的使命,对企业的形象塑造也是事半功倍。
在这本小册子里,可以看到很多琐碎而感人的事迹。我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关头,如果这些当年的当事人能够说出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更能说明河南邮政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改革的成果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更能以小见大。通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家庭组合等形式策划宣传活动,可以将影响扩大。同时,河南省总体经济欠发达,贫困学生上学仍是一大难题。河南邮政通过资助学生,建立学子奖学金等形式,既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又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