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深化上下功夫 在实践中求突破
在深化上下功夫
在实践中求突破
——麒麟区及时启动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3月25日,麒麟区召开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会议,对开展深化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麒麟区委结合实际,按照查缺补漏、完善整改、巩固提高三个阶段,把握好“1234”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五种精神”, 巩固扩大试点成果,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持续引向深入,力求实现“三个”新突破。
把握好“1234”的总体要求,即:围绕“一个目标”:围绕实现“促进科学发展、确保民生改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麒麟”这一目标,进一步深化学习、扩大成果、创新机制。突出“两个区别”:把探索创新和务求实效贯彻活动始终,突出“深化”和“实践”两个特色,确保这次活动既区别于试点活动,又区别于全市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做到“三个着力”:通过活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紧扣“四个重点”:紧扣“保增长、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 四个工作重点,大胆实践、突出特色、务求实效。
牢固树立“五种“精神。一是树立“遇变不惊”的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主动出击、沉着应对,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度过经济的“严冬”,迎来发展的春天。二是树立“勤于学习”的精神。深学理论之精,善学经济之要,勤学众家之长,博学百家之言,不断提高应对危机、抵御风险、加快发展的能力。三是树立“科学求实”的精神。坚持把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结合起来,把保增长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四是树立“顾全大局”的精神。自觉把本地本部门的改革发展,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谋划,竭尽全力干工作,团结一心迎挑战,扎实有效保发展。五是树立“敢于负责”的精神。在工作部署上,紧紧围绕各项目标任务来统筹考虑、全面安排;在工作落实上,与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在工作方法上,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和“零距离工作法”,扑下身子、重心下沉、苦干实干,切实使各种难题得到破解、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力求实现“三个”新突破。一是在“党员干部受教育”上有新突破。带头知难而进、带头逆流而上、带头动真碰硬,在“闯”中开辟新路,在“试”中突破常规,在“干”中争先进位,解决好想发展的问题;正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度,正确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关 系,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解决好会发展的问题;在追赶中“加快”,在超越中“发展”,在进位中“率先”,解决好快发展的问题。二是在“科学发展上水平”上有新突破。进一步树立“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引”的理念,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看,坚定不移抓项目;进一步强化“大项目支撑大工业、大工业带动大发展”的理念,全面实施支柱培育、园区带动、优化升级、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全民创业和节能减排“七大工程”,大力提升工业经济效益;要全力推进城郊结合部新农村、第二批“866”扶贫攻坚村、“整镇推进”新农村和小康示范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要加快基本烟(农)田和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6+1”交通工程,启动寥廓山生态植物园和黄家庄旅游小镇建设,推进东片区开发和职教园区建设,加速生态温泉旅游小镇开发,加快完成南宁东西路改扩建,深入推进“两江治理”、荷花塘片区旧城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发展后劲。三是在“人民群众得实惠”上有新突破。认真落实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拓宽就业渠道,努力促进劳动就业;认真落实再就业援助制度,巩固提高城镇职工、居民的基本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健全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快完善 保障体系;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改暨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新一轮平安区创建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打造平安麒麟。
第二篇:深化企业改革要在有限责任上下功夫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近几年来,中央采取了很多实际步骤,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诸如: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消费,增加有效需求,解决企业产品销售不畅问题;科研单位进入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速成果转化;增加技术改造贴息贷款,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债权转股权,解决企业负债率过高问题;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等等。这些措施对于解决企业面临的种种困难,是有针对性的也是有效的,对于困难企业的脱困,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这主要还是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从长远来说,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要解决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深层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制度创新的问题。
一、有限责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限责任问题,这是因为,有限责任是现代企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我们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但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至今人们在认识上还不一致。有一种最为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公司法人制度。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公司是多种多样的,法人也是依据各国法律确立的,随各国法律的不同,企业的法律形态分类也必然是各式各样的。因此我们在研究现代企业制度时,只抽象地讲公司法人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明确我们要建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公司法人制度。
从根本上说,我们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司法人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只有能够分散经营风险、集中社会资金的企业制度,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需求。这是衡量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标准。自然人的个人或合伙经济,由于业主对企业经营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就决定了它经营风险大,难以广泛吸收他人资本参与,这样的企业当然不是现代企业制度。至于公司法人,也存在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两大类。在美国,个人企业、合伙企业不是法人,美国的法人企业,都是有限责任的公司法人,因此,在美国只有有限责任的公司法人,不存在无限责任的公司法人。在美国是这样,但是其他的国家就不都是如此。例如日本就存在着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两大类公司法人。日本公司的基本法是1899年制订的,名为《商法》,在这个法中分别确立了股份责任公司、无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等三种类型的公司法人;到了1938年,又制订了《有限责任公司法》,专门确立了有限责任的公司法人。到目前为止,日本仍然存在着上述四种不同类型的公司法人,其中的两合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都是公司而且具有法人地位,但这样的公司法人以承担无限的连带责任为特征,历史已充分证明,由于风险大、集资困难,这样的企业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市场竞争力上都有明显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说这种承担无限责任的公司法人,也不能算是现代企业制度。
基于以上分析,现代企业制度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有限责任,即公司以其拥有的法人财产承担有限责任,只有这样的公司法人才能够分散风险、广泛集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有限责任是现代企业一系列制度特征的总根子
企业形态由无限责任到有限责任,是企业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在历史上,无限责任公司制度的出现早于有限责任公司。人们一般把1602年创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视为早期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形成的标志,而在此之前,难以吸收他人出资,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可以说是没有生命力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出现,使企业的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限责任的企业形态,风险和利益都集中于所有者身上,利益关系结构的焦点非常集中。对一个无限责任公司的所有者来说,由于他必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企业如何经营就成了涉及身家性命、生死悠关的大事,必然要亲掌企业经营大权。因此,在无限责任公司体制下,经营大权不可能旁落,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不可能分离的,这就决定了现代公司的所谓“治理结构”也是不可能在这里产生的。
而有限责任企业形态的出现,就使企业同过去小业主式的经营以及无限责任公司,在产权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有限责任的企业形态下,股东以实出资本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出资额以外的个人其他财产,不受企业经营的牵连,风险被限定了、分散了,对出资者来说,它不再是无底洞,而是有限度的。这时,才有可能吸引他人出资,广泛集中社会资本,实现资本的社会化;也只有在这时,现代企业的一系列制度特征才能够产生。因此可以说,有限责任是现代企业一系列制度特征的总根子。
分析一下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的四句话,就可以看出有限责任的根本。
首先,我们说产权明晰。为什么有人容易把产权明晰误解为私有化呢,原因就在于把产权明晰理解为个人产权,而没有从有限责任这个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出发来理解。常常听到有人说,国有企业归国家所有,产权怎么不清楚,难道必须量化到个人才算清晰吗?实际上这是误解,企业产权清晰是有限责任的要求,同私有化无关,在无限责任的公司制度下,企业的最终归属也是很清楚的,但是,企业的财产没有边界,同出资人的其他财产是切不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不清楚的。我国的国有企业正是如此,国有企业归国家所有,从这个意义上说产权当然是清楚的,但从有限责任的角度来说,又是不清楚的。有限责任要求企业以其拥有的法人财产承担有限责任,如果企业的法人财产没有边界,和国家的其他财产切不开,那又怎样承担有限责任呢?我们讲现代企业制度要产权清晰,主要含义就在于此,并不是把国有企业的财产量化到每一个人才叫产权清晰。因此,只有从有限责任这个根本要求出发,才能够正确地理解产权清晰,才能和私有化区别开来。
其次,我们说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有限责任把出资者的责任限定了,企业的经营不会累及出资者的其他资产,更不会累及其身家性命,这时所有者才有可能超脱出来,把经营大权交给他人去掌握,所有权和经营权才有可能真正分离;出现了这种局面之后,专门的经营者阶层才有可能形成、发展和壮大,专家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才有现实可能。我们常讲两权分离、政企分开重要,但怎样才能分离呢?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有限责任是关键,它才是两权分离的根本前提。没有有限责任的公司制度出现,就不可能有两权分离;不彻底解决有限责任问题,就做不到政企分开。试想,如果国有企业的一切经营后果都由政府承担,没有明确的有限边界,成了无底洞,政府怎能不去直接管呢,政企怎能分得开呢?这样,企业的权责就不可能明确,经营者阶层就不可能出现,专家管理也不可能形成,总之,我们通常讲的“公司治理结构”等现代企业的一系列制度特征,也就不可能产生。所有这些,都是在有限责任这个前提下形成的。因此我们说,有限责任是总根子。
三、我国的国有企业实际上是无限责任制的企业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限责任的公司法人制度早已确立了主体地位,无限责任的公司法人制度虽然存在,但并非主流。因此有人认为,强调现代企业制度有限责任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我觉得,这也不尽然。对我国来说,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强调有限责任的本质特征,较比其他国家更有特殊的意义。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旧体制下实际上是无限责任制的企业。企业的出资者是政府,企业没有明确的法人财产权,企业的财产同出资者的其他财产连一起,没有边界,可以随意调拨,企业经营的一切后果,实际上由出资者——政府承担着无限的责任。
一般所说的企业的无限责任,集中地表现在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上,但我国国有企业的无限责任,却有所不同,它不仅仅表现在债权、债务关系上,同时还表现在无限的社会责任上。我国的国有企业,并非单纯的经济组织,它全面地承担着基层政权组织的社会责任,不是按照企业的需要来招募职工,而是按照社会的需要来安排就业,职工的生老病死、子孙后代,全部由企业包下来,责任是无限的。这是中国国有企业特有的无限责任。这种状况在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以后虽然有所改变,但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何从原来的无限责任的企业制度,真正地而不是名义上地转变为有限责任的企业制度,它的意义和它的难度都是非同寻常的。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有限责任问题,认真地研究和解决有限责任的问题。
四、深化企业改革要在有限责任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企业有了法人财产权,明确了以企业的法人财产承担有限责任,企业的法人财产在名义上同出资人——国家的其他财产分开了,这就在债权、债务关系上,向有限责任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远远没有解脱,企业冗员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企业还不得不背着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反过来又影响着企业债权、债务关系的明确性,使企业不能真正成为承担有限责任的经济组织。
国有企业承担的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不解除,它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就必然是一种软约束。这是因为,它的债权人多为以政府为背景的银行和企业,而企业背的债务又是为承担同政府有关的社会责任而背上的,这就变成了一笔糊涂帐,责任难以扯请。正因为责任扯不清,企业的无限责任反倒变成了无责任,企业家反而变成了可以不负责任。企业的无限责任,实际上还是由政府承担着。
为了使企业经营者能够认真负责地搞好企业,就不能不把希望寄予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上,政府就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领导班子的选拔上。这又进一步固化了政企不分。
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有限责任。因此,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进一步解决有限责任问题。
1. 要切实保障企业法人财产权不受侵犯。要进行规范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一方面,政府不能任意干预、调拨和支配,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要有严格、明确的资产保值增值任务,确保企业法人财产充实。
2. 推进股权多元化、分散化、法人化。近百年来,在企业产权方面发生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股权多元化、分散化、法人化。这种变化虽然在不同国家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但已经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许多国家的大公司,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股东,而且大股东也不是独家。以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为例,它的第一大股东是住友银行,股权为4.6%,其他大股东也多为法人,松下幸之助在80多年前创业时是100%独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现在松下家族在松下公司只占有2.9%的股权,也就是说,法人企业相互持股发展到一定程度,个人股权比重会大幅度下降,这就使企业的归属变得越来越“模糊”。我国国有企业通过法人相互持股,使股权多元化、分散化、法人化,就会比国有独资企业更容易把企业法人财产同出资人——政府的其他财产切开,有助于真正实现有限责任。
3. 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力度进一步抓好减员增效。目前国有企业内在的优势不能很好地发挥,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人浮于事。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就是企业为了解决已离退、下岗人员的生活问题,就已感到难以应付,对于在岗的人浮于事问题,就更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考虑,于是只好勉强凑合。其实这样凑合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无法改进技术、加强管理,难以把企业搞好。这反倒不利于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作为政府当然要保持社会的稳定,而这种保持社会稳定的责任,又不得不压给国有企业。初看起来这样做可以分散一些负担,实际上这样做的成本可能更高。企业在人浮于事的状态下运转,勉强凑合,必然效益下降、亏损增加,于是不得不靠银行贷款过日子,结果造成了呆帐,最终还是要由政府承担。分散负担的结果,担子最终还是落到政府身上。也就是说,社会负担对政府来说是“背着抱着一般沉”,这就需要比较一下,到底是背着还是抱着好。
如果政府财政多拿出一些钱,有步骤彻底解决一些企业的人浮于事的问题,这些企业就可以轻装前进。这样就可以使这些企业由吃财政变为创造更多的效益,更好地支援财政。这比大家都勉强凑合要好得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另外,还有一些效益比较好、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大企业集团,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它们加大力度解决下属企业人浮于事的问题,比如可以把一部或大部下属企业的多余人员收上来,由集团公司统一安置,使基层企业轻装前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增强整个集团的经济实力。总之,要尽快地、最大限度地解决企业人浮于事的问题,从各地和各大企业的经济实力出发,因地制宜,解决一个是一个、解决一批是一批。这样做,付出同样的代价却可换来企业机制的转换和效益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按照规范的有限责任的体制来运营,从而为企业分散风险、广泛集资、实现两权分离、形成经营者阶层和法人治理结构等现代企业的一系列制度特征创造根本前提。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三篇:在加强外协队伍管理上下功夫
在加强外协队伍管理上下功夫
———贯彻落实股份公司系列会议精神述评之三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外协队伍已成为企业施工生产的重要力量,成为影响生产经营和企业稳定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加强外协队伍管理工作,不仅是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需要,也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需要,更是充分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的需要。
近年来,全公司大力推进农民工“五同”管理,探索实施“架子队”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协作队伍管理效能监察,外协队伍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有的单位外协队伍管理权责不清、把关不严、管控不到位;有的项目存在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现象,“先干活后签约”、超验工、超计价、超拨款等问题时有发生;个别外协队伍甚至恶意要挟、敲诈,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企业造成效益和信誉的损失。在股份公司工作会议上,公司领导强调,各单位要把加强外协队伍管理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采取多种管理手段,严把“五关”,强化管控,使企业外协队伍管理工作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强化竞争机制,严把源头准入关。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化外协队伍准入和选用竞争机制,坚持先准入后选用,统一准入标准,实施总量控制,严格审核外协队伍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和能力、业绩、信誉等方面的材料,建立外协队伍合格名录,定期清理不合格队伍。要严格执行外协队伍选用制度,择优选择重合同、讲信誉、实力强、业绩好的队伍,做到“四个集中”,即外协队伍的准入资格集中到二级公司、选用审批集中到三级公司、年审集中到二级公司、不合格名录发布集中到股份公司,坚持原则、合法合规、不徇私情、不留隐患。
依法签订合同,严把履约执行关。要认真贯彻执行股份公司《工程施工分包管理暂行办法》、《劳务企业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切实加强外协队伍合同管理,认真履行合同评审程序,与外协队伍依法签订合同,明确分包模式、工程数量、安全质量、工期进度、结算支付、违约责任等内容,避免劳务纠纷,规避相关风险,严禁违法转包和违规分包,严禁不签合同和订立口头合同。各单位和项目部要对合同履约实行分级监控,统一管理流程、统一评价标准,做好合同交底,建立管理台账,严格执行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等承诺制度,对合同的实施过程进行检查、评价,对履约情况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
推行“架子队”模式,严把过程监控关。要进一步推行“架子队”管理模式,队长、领工员以及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等关键岗位要由企业员工担任,切实加强对施工生产的日常管理和过程监控。项目部要加强现场管理,积极开展标准化工地建设,做到技术交底及时准确、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持证上岗、现场物资和设备管理科学有序、项目基础资料规范齐全。特别是要加强安全质量管理,严肃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定期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在关键环节、重要工序要实行旁站,坚决杜绝偷工减料、违章作业,做到制度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奖罚到位,确保施工生产的有序进行。
坚持党政会签,严把结算支付关。项目部要在工程款、材料款、设备租赁费以及内部资金调配划拨等方面,认真落实党政会签制度,切实履行项目部重要事项事先沟通、集体决策、共同会签的程序和要求。要进一步加强费用结算和支付管理,定期对外协队伍已完成的合格工程量进行中期计量,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方式进行支付,做到“四不结算”、“五不付款”,即没有合同不结算、工程量超出合同不结算、超出合同单价不结算、不符合外协队伍管理规定不结算,领导签批的白条不付款、结算签认手续不完备不付款、结算依据不明确不付款、不符合财务规定和不使用统一的付款凭证不付款,坚决杜绝违规支付、超验超付。
坚持以人为本,严把“五同”管理关。要树立互利共赢的理念,全面推行农民工与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把外协队伍管理纳入施工管
理、纳入队伍建设、纳入政治工作、纳入效能监察、纳入绩效考核。要加快劳务基地建设,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窦铁成班组”和“巨晓林业校”的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工参与技能鉴定、劳动竞赛、技术比武,不断提高外协队伍和劳务工的整体素质。要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各类矛盾和纠纷,依法维护企业和农民工合法权益。要加强项目文化建设和农民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三工”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断改善一线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外协队伍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
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视频会议强调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本报北京讯 3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视频会议,提出从今年3月起,用2年左右时间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以“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管理提升活动。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邵宁主持会议。黄淑和、黄丹华、强卫东、杜渊泉及阎晓峰、郭建新等国资委领导出席会议。
王勇在讲话中指出,加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当前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意义重大,是中央企业更好应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经济形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目标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王勇强调,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必须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扎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一是要努力实现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的重点突破,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实现短板消缺和瓶颈突破;二是要狠抓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积极拓展盈利空间,努力实现效益“保增长”目标;三是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基础管理,切实加强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和基本功训练,将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做细做实;四是要以专项提升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管理提升的方向和重点,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增长;五是要固化成果,构建持续推进管理提升的长效机制,强化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同时,要从改革发展全局考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以下五方面关系:一是立足自我与学习借鉴的关系,二是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的关系,三是从严治企与管理创新的关系;四是加强管理与深化改革的关系,五是管理提升与创先争优的关系。
王勇要求各中央企业高度重视管理提升活动,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一是加强领导,广泛发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深入推进管理提升活动的强大合力;二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找准本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细化各个阶段的目标和工作重点;三是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要敢于触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敢于调整现有的管理架构和利益格局;四是做好考核评价,务求取得实效,要定期开展对管理提升活动的检查总结,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和督促。
邵宁在会议总结中强调,各中央企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王勇同志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好本企业的管理提升活动,为全面落实中央企业“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总体思路奠定坚实的基础,用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各在京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国资委各厅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在国资委主会场参加了会议,各中央企业近41000人在1400多个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第四篇: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上下功夫
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上下功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关系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和基本途径。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任务日益繁
重的条件下,中心组学习应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上下功夫、花力气。
一、加强理论武装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在深入学习中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要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以来,党员领导干部学在前面、用在前头,发挥了表率作用。但也要看到,目前的学习仍是初步的。中心组要着力加强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入性,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就是要在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要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掌握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系统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所取得的成果;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同学习胡锦涛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从而全面完整地把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加强理论学习的深入性,就是要在学习中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学习要全面、系统、深入,贯彻也要全面、系统、深入。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只有同指导实践相结合,才能把理论学深学透。如果理论学习局限于书本、停留在口头,不能用来指导实践,就难以深入,最终也难以取得成效。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增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要按照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抓紧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守的政治立场,也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关键所在。能否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中心组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党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心组要真正把理论学习的成果体现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既是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成效的基本标准。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同时,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谋划发展思路,检验发展成效,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发展观与政绩观密切相关。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内容,解决好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如何衡量政绩等问题。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争取政绩的灵魂和指南,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广大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
作为工作依据,紧紧抓住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真正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三、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在建立健全制度中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将领导班子成员置于集体监督之下的重要机制。民主集中制坚持得是好是坏,直接影响到班子的团结状况、决策水平以及凝聚力、战斗力的高低。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坚持用制度来促进和保障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充分认识和落实“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首先,坚持集体领导。凡属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和领导干部的任免使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都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集体决定的事项,即使有不同意见,班子成员也要坚决执行。在此基础上,要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支持和鼓励每个班子成员独立负责地做好工作。其次,充分发扬民主。要注重调动每位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决策前要集思广益,注重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广泛听取群众的心声,做到不经过调查研究不决策,不征求各方面意见不决策,不经过集体研究不决策。第三,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并切实予以落实。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已有的重要制度,如党委(党组)会制度、党内报告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等,保证这些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另一方面,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和党的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行之有效的党内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委(党组)会、常委会、书记办公会的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决策程序。通过建立健全制度,落实权责,使集体领导的制度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加强领导班子团结提供可靠的组织和制度保证。要充分认识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是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通过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好民主生活会,首先,要以查找突出问题为重点,认真做好会前准备工作。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努力将民主生活会全过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认真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谈心,要开诚布公、以心交心。其次,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全面地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作风情况,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避免摆形式、走过场。最后,要以解决问题为基本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抓好落实,务求实效。
第五篇: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
正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领导干部应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增强执政能力的新契机,努力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
加强团结,凝心聚力
。团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团结,保持班子和谐,才能威信高、形象好,有号召力;才能同甘共苦、心心相印,有凝聚力;才能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有战斗力。领导干部应当倍加珍视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团结。首先,严格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发扬党内民主,是增强团结和活力、提高决策质量的重要保证。凡是重大问题,都应集体讨论决定,集中大家的智慧,不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其次,相互支持、相互维护。领导干部应当特别注意理解他人,多做维护他人威信的工作,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一把手”应当把副职的成长看成自己的进步,把副职的失误看成自己的失责;副职应该尽心尽力地支持“一把手”的工作,维护“一把手”的权威;副职与副职之间应互相支持、共同提高。第三,襟怀坦白,以诚待人。领导干部应当光明磊落,说话心口一致,办事知行统一,为人表里如一。应善于换位思考,多看他人之长,常思自己之过。第四,把团结作为考核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团结是德和才的统一,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都很难搞好团结。对闹不团结的干部,不论其在什么岗位上,都不能提拔重用。
廉洁自律,当好表率
。领导干部只有严于律己、廉洁自律,才能有威信、有好形象,才能有凝聚力、号召力,才能干好事业。在廉洁自律上出了问题,不仅会毁了自己,而且败坏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拒腐蚀、永不沾。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应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解决“人生为什么,入党做什么,掌权干什么”的问题,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严格遵守纪律。模范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制度规定,管住自己,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凡是要求下面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下面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的形象为大家作出表率。三是抵御各种诱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领导干部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必须慎独慎微、洁身自好,决不能为一己之利而丧失原则,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四是自觉接受监督。加强监督,实际上是对领导干部最有效的保护。领导干部不论资格多老、职务多高,都应该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尤其是在做出成绩、威信提高、权力增大时,更应注意听取各方面意见,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有功、闻者受益。
坚持原则,公正处事
。党的原则是党和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坚持原则是领导干部从政的基本准则,也是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坚持原则,必须以事业为重。一个具有强烈事业心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原则性。领导干部应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发展大局为重,竭尽全力为党添彩、为民谋利。做到这一点,需要摒弃私心。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如果不是出于公心,就不可能做到坚持原则、公正处事。有的干部不敢坚持原则,遇见矛盾绕着走,处理问题和稀泥,说到底是私心在作怪。同时,还必须处事公正。群众能够谅解领导干部因经验不足而出现的工作失误,但决不能容忍不公正的作风。处事不公,必然失去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要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对搞歪风邪气的人,必须开展积极的批评和斗争。对不正之风该抓不抓、该管不管,是不讲原则的表现,也是一种严重的失职行为。
依靠制度,规范行政
。领导干部主持一方事业、分管一项工作,自身带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靠制度和机制开展工作。按制度办事,既能减少工作上的随意性,保证公平公正,又能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因此,要把制度创新作为一切创新的关键,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领导干部应带头抓好制度落实,严格遵守制度,坚决按制度办事,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不搞下不为例,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推进制度建设,做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