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球经济走势与我国应对挑战的经济战略分析毕业论文

时间:2019-05-14 20:5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今全球经济走势与我国应对挑战的经济战略分析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今全球经济走势与我国应对挑战的经济战略分析毕业论文》。

第一篇:当今全球经济走势与我国应对挑战的经济战略分析毕业论文

当今全球经济走势与我国应对挑战的经

济战略分析

摘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当中,国家的进展对策要通过正确浅析国际经济整体走势,知己知彼,进而才能制定出面对我国经济实际,适应国际进展走势的经济进展战略计划。本文通过浅析了国际宏观经济局势,以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再到具体浅析中国的经济成就,明确了我国的经济地位,同时引用管理学中的swot矩阵浅析,找到我国经济进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来制定相应的战略浅析。

关键词: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危机经济复苏经济战略

一、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浅析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美国在经历了上世纪就是年代的繁荣,高度的经济繁荣巩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并使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迅速进展。在进入21世纪后,为继续确保经济的长周期繁荣,美联储强行将联邦基金利率以2001年初的6.5%下调至2003年6月的1%。但是用更大的经济扭曲来代替原有的市场扭曲只能使经济进展中泡沫越来越大,并无法化解不断积累的社会经济风险。当低利率政策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使得美联储开始迅速提高利率,这就成为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2008年,次债危机演化成影响全球的超大型金融危机。如今,美国的失业率依然居二十年以来的高位,降低失业率依然是美国最主要的政策目标。而由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降低失业率无可避免的带来通货膨胀,而如何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制约在一个临界点以内的安全范围,这是一个难题。加之美国债务持续增加,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主权债风险持续增加,虽然近期美国经济反弹势头显著,但难以持续。而欧洲在最优货币区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坎坷不断,有一种可触摸的体现形式“欧元”,却缺少核心的政治联盟,政治一体化变现薄弱,缺少政治中心。还未以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中恢复过来,又陷入了整个欧洲更为广泛的主权债务危机当中。发达国家实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全球流动性的泛滥,推高了大宗商品的价格,给新兴市场家造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增大了资产泡沫与通胀风险,给未来的经济复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其他发达地区如日本,在陷入了进展的长期停滞与衰退,加上此次日本大地震对东京周围的工业圈有着严重的打击,并有长期持续影响的可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又对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

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中,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金融危机这个亚洲经济的转折点后,中国地位开始上升。随之而来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实力地位显著上升。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在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的代表和进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具有典型特点的金砖“五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由于近几年来增加较快,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加之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全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9.7%,人口占全球42.4%,这些优势都使得金砖四国的国际地位显著增高,在国际事务中都具有重要影响。《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经济社会进展报告(2011)》中指出。近十多年来,金砖国家进展迅速,追赶发达国家的势头相当显著,体现为经济增加速度较快、经济规模世界排位提升、对发达国家赶超效果显著。蓝皮书指出,21世纪头十年,新

兴经济体平均经济增加率超过6%,是进展中国家中的佼佼者。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增加率最高,年均保持在10%以上。在2011年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以“展望未来,共享繁荣”为主题的三亚峰会,将为金砖国家在摆脱世界经济危机、加快世界经济复苏中继续发挥火车头作用,在实现世界和平、合作、进展的崇高目标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论文范文.cn(2)我国仍属于进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一直以来所走的道路为高耗能与粗犷式的进展。依然是以高耗能的第二产业为主(占46%09年),而现在所要面对的就是加速低耗能低污染的第三产业的进展(05年41%,08年42%,09年43%。),我国在相当一段时期依然面对能源总量消费大,能源结构单一,主要依靠煤炭资源,能源效率低下的种种不足。在今年五月三十一召开的中央企业节能排减工作会议上,国资委明确了央企“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目标。“十二五”末,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下降16%左右。虽然目标与“十一五”相比较低,但是经过前五年的努力,新的目标的难度已经加大。大力调整结构,加快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过渡,进展。继续进展技术革新,用有效的节能环保技术增强企业运营质量,减少污染以及能源的消耗。所以十二五期间依然要加大经济转型力度,以“扩内需,调结构”为宗旨,推动节能减排,使产业结构升级。

3.ST战略(利用优势,避免威胁):应对人民币汇率压力不足

在我国取得巨大的经济顺差的背景下,西方各国尤其是疲软的美国一直想把其国内的就业压力转移到我国,并对人民币施加更大的压力,使得汇率波动频繁,对汇率系统的稳定构成威胁,增大了外汇风险。然而正如蒙代尔浅析的那样,对于我国来说,是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加剧我国西部地区的通货紧缩,扩大地区间收入不平衡的差距。对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升值压力,唯一的策略是扩大居民收入,推动消费。对我国来说,在国际资金普遍匮乏导致信用市场萎缩,以而使国际合作意愿愈发强烈的背景下,投资、并购、引进先进技术的机会在增大且成本在下降。目前国内的经济战略宏观上还是工业化与城镇化齐头并进。工业化提高供给,城镇化增强需求,二者的结合,配合着技术的引进,将会使得经济进展在长期和短期内都会有着巨大的推进力量,大幅提高产出,带动世界经济,并提高收入。以此来应对后危机时代,新兴经济率先复苏所带来的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不断增大的压力与威胁。

4.WT战略(克服不足,回避威胁):针对金融监管不足,管理通胀不足

(1)在经济复苏的浪潮中,加快银行革新与转型,以适应十年前对加入世贸组织的金融开放的承诺。提高对银行转型的认识,扩大银行业非利息业务范围。同时改善融资结构,避免银行业的过度衍生所引发危机的潜在因素。保持透明稳健的原则,化解信息不对称性。尤其是在资金大量流入的时期,外国的储户和投资者认为亚洲银行的安全性较高,一旦银行遇到困难,政府一定会出面支持。但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他们所承担的多种风险上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监管,道德风险会日益加重,以而对银行会造成危机。

(2)在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持续有着的情况下,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不足不容小觑。一旦消费者或者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则消费、投资等一些列行为就会随着物价持续螺旋形上升,并引发实际的通货膨胀。如果说通货膨胀可以用宏观政策来调解改善,那么通胀的预期就需要适当的管理政策,要消除体制性因素,继续深化体制革新,增加投资融资透明度,把握好不同宏观目标的的均衡。合理选择政策工具。防范金融风险。



三、结论

国际形势正处在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期,发达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以及由经济危机引发的如主权债务危机等其他相关不足的泥潭中,经济恢复速度缓慢。而新兴市场国家也要警惕经济过热而引发的通货膨胀,风险管理以及只注重经济增加而忽视节能减排等不足。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相互作用相互制衡相互拉动。确保新兴市场国家不过热,力争发达国家经济恢复不缓慢。同时,作为在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我国要肩负使命在激流暗涌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下,正确利用优势,寻找机会,避免威胁,弥补不足,正确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经济不足,协调统一,才能踏着坚实的脚步走在我国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参考文献:

[1]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世界2004》,2004

[2]赵山东.国际经济格局浅析及我国的战略选择.2008

[3]胡汝银.危机理由诊治和经济与金融健康进展之路[J].《上海金融》,2009

[4]刘厚俊,马树生.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国际贸易不足》,2007;第二期本文来源: 华融经济学论文网 http://.cn 毕业论文

第二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对新阶段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地发展。

一、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分析

今后5~1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承先启后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使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特点

(1)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

(2)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3)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

(4)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步伐加快,混合经济趋势显现;

(5)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6)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

(7)农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创汇率的产业和产品的新阶段转变;

(8)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依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

(二)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1.指导思想

中国是地少人多的大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与营养结构;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小康(部分富裕)生活为中心;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加快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坚持竞争意识,加强现代管理,面向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逐步把农业和农民推向市场竞争的轨道。

2.战略目标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就农业而言,到2030年左右,我国农业整体上要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并加快产业化进程,以当代科技、先进装备与高素质农民合成的现代农业生产力为主力,以农产品市场体系、支农工业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为支撑的,能够适应人口峰值期全国人口小康生活(部分中等富裕)需求的,能够应对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局面的,向着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方向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

(三)21世纪初中国农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总体来看,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业将面临如下机遇: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给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我国农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速改造国内的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世纪之交中国农业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面临国外优质、廉价农产品的冲击,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耕地和水资源日趋紧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农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边际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对采用新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不利影响。

(四)当前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与对策

从“九五”情况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产

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成就,也是农业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三是农业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四是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进入“十五”后,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确保国家粮食和食物安全为前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农民增收和粮食与食物安全则是“十五”期间两件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的大事。

二、面向21世纪,调整我国农村与农业产业结构

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提出,今后5~10年,是我国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这次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整个国民经济调整和世界范围的农业科

技革命,把结构调整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

(一)21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要求,21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

(1)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2)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

(3)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

(4)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

(5)深化农产品流通市场改革,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

(6)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实现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7)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以科技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8)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使先进适用技术进入广大农户。

(9)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

(二)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内涵

农业结构是农业各生产部门以及部门内各生产项目间的构成比例和组合,是农业资源的转换器。市场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效益。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将形成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结构。随着收入的增长,需求的重心也会从低层次逐渐转向更高层次。同时,由于需求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需求结构的变动将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将导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步合理化、多样化和高级化。

1.结构转换是有序的过程

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农业知识技术传播和应用的速度加快,农业产业不断出现分化和综合,新市场不断拓展,农业产业结构发生相应转换,这种转换是有序的:农业由传统单一的种养业向现代农业的产前供应、产中服务和产后加工、销售相结合的一体化产业发展;由自给自足的产品化产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化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再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由手工畜力、分散经营为特征的传统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产业发展,等等。

2.结构调整是不断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过程

所谓广度,就是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使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实施发展小城镇的大战略。所谓深度,就是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不断增值增收。

3.结构调整是实施科教兴农的过程

从根本上看,决定农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原动力在于农业的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能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能否使农业劳动对象、生产手段、生产组织都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培育出应用高新技术的农业新兴产业部门,导致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和优化。

4.结构调整是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

通过调整结构,增加农业的资本、技术投入,必将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收益,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

5.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新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化进程,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四)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途径

农产品就其用途而言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人类直接需求的生活必需品;第二类是间接需求的生活必需品;第三类是用做工业原料的必需品。通过深层次加工增值,满足人们对日用品、工业品和增加收入的需求。

1.满足直接需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以多品种、高质量、高效益为主目前我国居民生活正由吃饱向吃好阶段发展,正在向吃的精、吃的科学的方向发展。总的来看,居民摄取的食物中,热量有余,优质蛋白质和脂肪年缺口仍然很大。

2.满足间接需求,应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调整农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肉、蛋、奶产量成十几倍、几十倍增长,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是,至今没有形成独立的饲料种植业,仍然沿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以至粮饲不分、以粮代饲、以秸秆代饲草的现象普遍存在,其结果是浪费了粮食,增加了成本,降低了饲料报酬,降低了经济效益。为此,农业结构必须由传统的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高赖氨酸玉米、高蛋白青贮玉米以及高蛋白、高产的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草等优质饲草,并将其纳入播种面积之中。在草原地区,完善草地围栏、划区轮牧,大力发展培植割草地和人工草地,尽快实现草地牲畜冬春以圈养舍饲为主的饲养方式,增加设施畜牧业比重。

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国际先进经验证明,没有食品加工业,就没有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也就没有经济的繁荣。经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一般达到农业产值的2~3倍,而我国食品工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40%左右,只相当于经济发达国家的1/4~1/6。因此要大力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提高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使食品工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3.满足工业加工需求,要向区域化、专业化调整工业原料作物结构和布局为工业加工品生产农产品原料的农作物称为工业原料作物。狭义的、传统的概念,它包括棉花、油料、麻类、烟叶、糖料、药材等经济作物;广义的、现代的概念,除上述经济作物外,还应包括主要是淀粉、酒精、医药、饲料等工业加工原料的甘薯、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

结构调整的原则是生产要同原料来源和产品的加工消费地区相结合,农业布局同工业相结合,以利于农业的专业化和商品化。工业原料作物要向适宜种植区合理集中,向高效区相对集中,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甜菜、烤烟、高粱、甘薯等小宗工业原料作物,应在优势地区集中发展,使在全局是劣势的作物,在局部变成种植、加工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大宗经济作物,如棉花,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比重,根据区位优势调整布局,集中种植。对于粮、饲、加兼用型的工业原料作物——玉米,应根据规划,在集中产区建设饲料加工厂或工业品加工厂,反过来促进玉米的集中种植和生产的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的玉米产业化。特别是食品工业,要加快由传统农产品加工形态向现代工业制造型态的转变,成为农业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大新兴支柱产业。

第三篇: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摘要:时至今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经济全球化不仅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并对其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2001年加入WTO后,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我国的经济发展虽似如虎添翼,又是险象丛生。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经济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科学、平稳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本质,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开始着手,逐步分析我国自身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如何运用和应对利与弊做出一些建议。旨在找出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有益对策,积极投身全球化进程,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 机遇 挑战 正文: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即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于同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即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国际分工从过去的垂直分工为主发展到以水平分工为主的新阶段。生产的全球化促使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市场的全球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领航舰;资金的全球化是国际金融迅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促使巨额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科技开发和应用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使国际之间相互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3)经济全球化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长时间都处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自己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综合国力十分弱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所有制结构单一。对外贸易规模极其有限,基本上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且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经济结构在逐步改善中趋于合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大为增强。综合国力明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通过对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的学习,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参与到国际化经济的大舞台,一跃成为世界对外贸易大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1.有利影响(1)有利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激发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可以加快国有企业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速改制、重组、联合、兼并的进程。促使国内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加入WTO,使我国逐步参与到世界经济格局中,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有利于引进外资,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促进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增强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2)我国如何把握利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量吸收和利用外资。由2012年8月21日中国网报道,据统计局网站消息,统计局发布了《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03—2011年,我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7164亿美元,年均增长9.2%。2011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达1160亿美元,全球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并连续19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另外,我国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经验,并根据国情进行创新。例如:海尔的6S大脚丫政策在国内外不同的经济文化环境下,用不同的方法措施实行。在中国海尔,6S大脚丫是每天表现不佳的员工反省的地方,而争强好胜的美国员工非常接受正面激励,于是美国的海尔6S大脚丫成为了分享工作经验、表扬优秀员工的地方。2.不利影响(1)不利影响

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也随之全球化了,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也被全球化了。

第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贸易规则,因其不公平合理的经济秩序使中国常陷入“国外反倾销”问题或是以前乃至现在仍存在的针对我国的贸易出口的“贸易壁垒”的问题。进入2013年,在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和外需萎缩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也受到外贸的拖累。过去的一年里,欧美金融危机、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无一不冲击着中国的出口和国内市场。

第三,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有很大影响。回顾2012年,世界经济展现的是一幅灰色画面: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复苏迟缓,还面临“财政悬崖”危机,新兴经济体大多国家经济增速回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深。据有关专家研究,美国国民经济总值每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5个百分点。(2)我国的对策

第一、积极调整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我国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优势。

第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以警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甚为重要。我们只有认真总结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并为我所用,才能有效规避经济风险,在保障本国经济安全的前提下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才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保证经济安全。

三、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第一、有利于加速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开始参与到世界经济格局中来,在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格局调整的机会,依靠自身优势吸引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内的转移。从而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

第二、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了人才、资本、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我国可以在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提高自身科技实力的基础上进行科技创新,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第一、外贸结构不合理,外贸依存度较大(2001—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速比世界贸易年均增速高11.1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相应上升了20.7个百分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5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2003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9%,2006年达到67%,此后虽平稳回落,但基本在50%以上。海关总署公布2011年我国进出口外贸依存度为50.1%。目前,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等4国的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4国低于50%,而我国与加拿大、德国等3国都在5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外贸依存度也随之快速增长。外贸依存度过高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与世界市场和主要的贸易伙伴。我国经济单一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美国、日本等贸易伙伴的国内需求和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约。在国际市场对我国实行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造成我国一出口为主的产业纷纷转向内销。致使国内市场供求不平衡,形成通货膨胀。

第二、外资企业对我国一些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经济全球化的融资环境中,外商企业对国内的直接投资以及外商控股合计是垄断型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产业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降低了国外商品在国内的市场准入门槛。由此,外国产品可以更自由、廉价的进入国内市场,这对国内某些产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例如:日常洗护用品、饮料行业、电子行业等。

(3)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适度保护国内经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条件地参加经济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来调整产业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我国应坚持科教兴国基本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实施科技兴贸,不断提高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学技术含量,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我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的科技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的局面,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式发展。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全球化虽然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有利于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分配,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仍受发达国家的制约的同时,还要承担来自经济全球化的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应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促进我国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3位 》 2009-09-24 11:2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薛志伟

《央广财经评论》 2012年02月16日10:24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国外贸依存度回落 中国经济向内需拉动转型》 2012年02月16日 来源:腾讯财经

《统计局: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位》2012年08月21日17:20来源:中国网

《跨国公司管理》2011年8月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朱北仲

第四篇:分析我国城乡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分析我国城乡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5.77亿人,城镇化水平43.9%。同时,城镇人居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人多地少、城乡区域差异大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城镇化具有特殊的国情条件。关键词:

城乡建设、城市化进程、建设规划、可持续发展

城乡建设是土木工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土木工程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的重要体现。时值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会议提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要求,城乡建设必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以及挑战。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在城乡建设中更好的运用土木工程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年,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可谓是突飞猛进,在政策的大力推动和经济的有力扶持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天津、青岛、南京等城市依托其地理位置优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逐步推进着各自的城市化进程。以上海为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是当时的共识,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了两个世界:浦西就是上海,浦东只是从外滩遥遥远眺的一片农田菜地。1990年后中国政府进入“开发浦东”的实质阶段,浦东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亦被誉为中国三个增长极之一,地区面貌日新月异。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会场所在地就是浦东,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世博会使浦东开发开放又一次站在世界的平台上,对浦东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再比如深圳,众所周知,深圳是全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的推进下,深圳在近三十年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典范。而在这些城市中,东方明珠电视塔,环球金融中心,北京奥运建筑群,广州电视塔,无一不是我国土木工程的伟大杰作,更向世界宣示着中国城市化的巨大成就。

同时,一些二线城市、中小城镇等也在推行着自己的城市化进程,据统计,中国有188家新饭店正在兴建中,其中145家是拥有200间客房以上的四星或五星级饭店,耗资超过80亿美元。高星级饭店向二线城市延伸已是大势所趋。而目前全国有多个城市正在批复建设地铁和飞机场,这些事实一方面反映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成果,从中也能看出各地对自身城市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总之,在过去三十年内,中国城乡建设的总体趋势是,大中型城市以其指数式的增长模式推行着自身的城市化建设,而中小城市的数量则呈井喷式的增加。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

虽然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在城市空前繁荣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潜在的隐患,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以避免这类问题在今后的城乡建设中再度发生。

1.城市排水系统隐患

2011年夏,全国多地普降暴雨,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城市内涝,其中尤以北京、武汉最为严重。而网友对此事的调侃也是屡见不鲜,有网友制作了实拍北京市暴雨的照片,并将其命名为“新燕京七景”,更有甚者发出了感慨,“今年最浪漫的事就是带上她一起去武汉看海”。而仔细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我们不难发现,落后的排水技术及老化的排水设施正是促使内涝产生的罪魁祸首。其实早在中国古代,我们的祖先早已掌握了先进的排水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城市建设中,然而到了近现代,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各地各级政府片面追求城市的“大”与“繁荣”,盲目地扩大城市面积,却忽略了排水、消防、绿化等设施的更进建设,直接导致了城市内涝等问题的出现。在今后的城乡建设中,应当加大对配套附属设施的投资力度,不能急功近利,盲目地推行城市化,否则必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2.拥堵的城市交通

近年来国人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汽车作为自己出门的代步工具,由此而来的堵车现象也日益严重,而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上广” 这类问题更为明显,北京甚至赢得了“首堵”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称号。各地为了治理堵车现状,纷纷出台了各项措施,如北京的“单双号限行”等,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切实有效地缓解堵车,还是应当从城市道路建设入手,重现拓宽城市公路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切合自身实际,架设高架路,修建地铁等等。而中小城市也应当吸取经验教训,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的布局,切勿盲目盖楼,以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拥堵问题。

3.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在城乡建设一片欣欣向荣的同时,伴随城市发展的是越来越多的污染,如今污染的种类繁多,出现了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等。污染这个问题如今已然相当普遍,而目前还没有任何“零污染”的工程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普及。因此,我们只能希望各地能在最大限度上减轻污染,并积极推行一些污染小的工程。

4.城乡差距

伴随着一些大中型城市的迅速发展,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国家很早就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计划,也在很多地方产生了显著效果。然而,大部分内陆偏远地区和广大西部地区的城乡建设远远比不上沿海城市的发达程度,如何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应当是未来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三.城乡建设应当更加重视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5.77亿人,城镇化水平43.9%。同时,城镇人居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人多地少、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城乡区域差异大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城镇化具有特殊的国情条件。由此可见,城乡建设应当依靠合理的建设规划加以进行,这样才能解决前文所提到的那些问题。

在城市建设中应当重视规划。时下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问题便是高房价,而通过仔细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式增长,与政府的建设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地之所以“地王”频现,正是因为政府忽视了合理的建设规划,任凭房产商胡作非为,并最终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有记者在部分城市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晚间8点至9点期间观察当地几个新建楼盘的住户入住情况,发现有的小区里亮着灯的家庭只有寥寥几家,部分楼盘的入住率还不及10%,也就是说大部分已售出的房实际上并无人居住。这就说明并非是供求关系紧张催生了高房价的产生,而是资产泡沫穿过政府整体建设规划的漏洞导致了房价虚高。大中城市不应追求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应当踏踏实实地按照合理的规划进行城市建设,否则必将降低工程本身的使用价值,以至于日后那些刚刚竣工不久的建筑因为与整体规划相冲突,不得不面临被推倒的命运,而这样的例子生活中并非没有。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于2000年3月开始实施的帮助西部落后地区进行城市化建设的国家战略,由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原副总理现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广大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应当将其视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以推行自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身的城乡建设。以家乡甘肃定西为例,依靠其优势的马铃薯产业,积极吸引外界投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政府合理的建设规划下,定西城区近几年完成了一批大工程,如友谊广场,马铃薯交易中心等,更有正在实施的新城区和环城公路的建设,使得每一个定西人都深感自豪。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定西人,我更是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可喜变化。作为定西新地标的马铃薯交易中心,不仅仅提升了定西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更重要的是,它位于当地的城乡结合部,远离城区,集中了当地的优势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建设规划对于城乡建设的重要性,在小城镇的建设中体现得最为彻底,小城镇不仅仅应当关注于建筑本身的美观性,更加应当重视它的实用性以及对其他因素的促进作用。中小城镇不能因为好面子而去建设各种花哨的缺乏实用性的形象工程,诸如各地“百花齐放”的政府办公大楼,而应当做好规划,以实用性的工程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以便于推行城市化建设,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四.城乡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由于土木工程在社会与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在土木工程规划、建设及运营中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在城乡建设中更应如此,城乡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十七大报告曾经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从而明确了小城镇发展方向:必须实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资源、环境和生态能承受的条件下,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这就需要决策者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进行城乡建设。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乡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大中型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已经遇到瓶颈,而中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才刚刚起步。无论如何,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对我们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我国的城乡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不论是房屋建筑、道路桥梁,还是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与规划等等,都在城乡建设中发挥着无比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土木工程,明天,我们就将投身于全国各地城乡建设的浪潮中去。城乡建设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我们必将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去抓住机遇、克服挑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新刚.土木工程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仇保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3]王爱华.夏有才.城乡规划新思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陈胜男.浅析我国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南开大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心

[5]百度百科.上海、深圳、浦东新区、西部大开发.

第五篇:作业--结合实际并举例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精选)

“结合实际并举例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透过全球化的中国经济

看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学院:专业:姓名:学号:

透过全球化的中国经济看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发达国家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廉价劳动力、广阔市场能够实现最佳组合,使各国可能在世界经济中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大量的资金和高新科技技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吸收更多的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经济调节和改革,从而提高制造业和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一些具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由此获得后发优势,能够在经济实力上赶上甚至超过某些发达国家。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和经济风险,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学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全球化的中国经济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机遇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数据表明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呈刚性增加趋势,1998 年达到 454.63 亿美元,且从沿海向内地逐渐延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宽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500家跨国公司已有 200多家来华投资,这些跨国公司的投资规模大,对扩大我国外商投资的整体规模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加入 WTO后 贸易争端的解决有了组织基础,国际上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配额配制、数量限制力量将削弱,这对于我国发挥比较优势,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超越,外国投资公司的技术起点高、设备先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我们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统计数据表明 20 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的商品出口中制成品出口无论从其绝对量还是从其相对量来说除极个别年份稍有下降外,都呈稳定上升态势,1998 年制成品出口额已达 1631.57 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的 88.79%。

(5)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被纳入世界经济,面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经济竞争力的重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接受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的同时,还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实现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挑战

(1)全球生产体系迅速发展和日益庞大并不断增长的跨国公司的资本在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使我国民族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跨国公司通过价值链分析,按照价值链的比较优势,从生产组织上把技术密集工序和劳动密集工序在空间地域上分开,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外转移,由于其高效的管理、先进的技术设备再加上我国廉价的资源,对国内同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不少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

(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始终保持 雁阵模式,即在产业结构上发达国家总是飞在前头,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大多是国内成熟的产业,并不能真正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多少福利。

(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市场占有份额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产品流动和服务流动,发达国家以其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充裕的资本占领我国的市场,由于我国技术水平比较低,大部分产业在同外来同类产业的竞争中市场占有份额锐减、萎缩甚至夭折了,除此之外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从我国获得的贡赋增加,夕阳产业的转移给我国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将日益加剧。

(4)对金融安全的威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其开放程度和步伐也日益加深和加快,大量的外资也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我国,在给我国带来经济繁荣和市场活力的同时,也隐藏着极不安全的因素。外资迅速进入我国证券市场、银行等金融部门,通过购买股份、融资等方式从中获利,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一定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领域的很多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体制尚不健全,金融监管力度也不足,存在爆发危机的隐患,极容易被外国公司所利用和掌控。比方说股市,外国公司通过大量购买股票进行炒作,操纵股价的升降,将大量的资金卷入自己腰包,并迅速撤走资金,导致股市的大幅度波动,严重的甚至导致股市的崩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教训。

3、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不是零和游戏,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可以多得益,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蛋糕中分得的份额就多一些,因此加速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成为当务之急,我国与外部的发展不平衡,既有动态观察增长速度的不平衡又有静态观察实力的不平衡,给我国的全球化过程提供了向心力也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原则,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充分发挥后发国优势,利用经济全球化带给我们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完成从数量推动型济向质量推动型经济,从外延型增长经济向内涵型增长经济转变,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另外积极学习外国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验,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有效地维护经济安全与经济利益,把经济全球化对本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呢?为了适应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形成的新国际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的政策、措施:

1、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

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在推进制度改革时,必须注意新建立的制度要承龃联系内外市场、内外经济的职能。

2、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提供资本及生产资料,促进经济结构的演变;还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增强商品经济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

3、积极参与到全球及区域的经济合作中,努力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带来经济全球化各种负面影响的原因之一。经济全球化已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各种负面影响,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经济就难于顺利发展,甚至可能陷入危机,而发达国家也不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保持经济的良性增长。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建立一个在权利与义务平衡基础上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成为推动全球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4、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提升本国综合实力。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他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

5、谨慎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和减弱金融危机的冲击。

在使本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时,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不可避免的。一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外部因素对一国金融市场的冲击虽然难于防止,然而只要在国内建立起健全的金融体系,实施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强化金融监管,对于防范和有效地控制在开放金融市场过程中发生的金融风险,是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的。因而,在尚未建立起较强的经济基础和足够有效的监控手段之前不宜过早开放资本市场。

6、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中国呼吁广大发展中国家从战略上重视南南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发展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改变不合理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加强南南合作方面仍存在差距。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在加强协商的基础上,充分参与国际经济决策,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为自身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

下载当今全球经济走势与我国应对挑战的经济战略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今全球经济走势与我国应对挑战的经济战略分析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