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心理学

时间:2019-05-14 20:3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关心理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关心理学》。

第一篇:公关心理学

公关心理学

一、选择题

1.普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院人内在心理活动,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注重考察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2.组织是公共行为的出发者,即主体,公众是公共关系行为的承受者,即客体。

3.社会组织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的公共关系活动,另一类是专门性的公共关系活动。

4.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分析的方法、动态研究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

5.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淡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6.影响公众心理的主要因素是:导致公众个体心理差异的公众个性。

7.意志行动通常分为形成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8.印象管理理论包括:①符号相互作用论②自我表现论③情景认同论

9.戈培尔的“谎言重复三遍就会变成真理。”

10.雷蒙德·鲍尔提出“顽固的受传者”理论。

11.组织是与外部世界的“中介人”,是组织内部关系的“粘合剂”。

12.对公众态度测定的方法有:①自我评定法②自由反应法③行为观察法。

13.自我评定法有两种方法:总加量表法与社会距离尺度法。14.常见的逆反心理:①感觉逆反②广告逆反③价格逆反(了解)15.了解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文观性,知觉的恒常性。

16.了解动机冲突的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

17.了解兴趣的差异性:①兴趣指向的差异性②兴趣范围的差异性③兴趣时间的差异性④兴趣强度的差异性。

18.了解:社区公从的需要和新闻媒介公众的需要。

19.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①能力的类型差异②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20.了解传统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21.了解从众行为与顺从行为的不同。

22.了解行动群体。

23.了解群体的分类: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分类和控群体构成原则分类。

24.了解公众形象形成的模式:累加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

25.了解影响公众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优质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

二、名词解释

1.组织心理氛围:

是指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气氛,是组织员工对组织整体状况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感受的综合反映。2.公众:

指的是与某一公众关系的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3.公众的情感过程:

是伴随认识活动和意识活动出现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是与公众对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相伴而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4.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比较微弱而具有弥散性特点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持久性特点。5.激情:

是强烈地爆发出来且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具体表现为狂喜,暴怒、痛苦、绝望等情绪状态。6.应激:

是出人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7.理智感:

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之一,是与人们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需要及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情感体验。8.公众个体:

也称为个体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人。9.兴趣:

是一个人对某一事物采取积极态度趋向的心理倾向。10.需要:

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要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11.公平理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人对其所得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报酬的绝对值、而应当进行社会 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12.性格:

是一种心理特征,它通过人对社会现实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13.从众:

是指个体公众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进而采取与大多数人步调一致的行为。14.群体公众心理:

也叫公众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指在公共关系中处于客体位置的群体成员共同的心理状态或倾向。15.时间:

俗称流行,是一种觉的心理定势形式,表现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在短时间内由于追求某种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产生的相互感染和模仿。16.舆论:

又称社会舆论,指在社会上或群体中人们对普遍关系的人和事公开地发表一致性的意见。17.社会组织形象:

简称组织形象,是组织的客观状态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形象,即公众对组织客观状态所作的概括而又抽象的反映。18.公共关系传播

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19.目标公众:

是指那些与组织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特定公众。20.纵向沟通: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21.公众逆反心理:

就是公共关系传播作用于公众的信息超过了其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心理体验,是公众有意脱离公共关系传播信息的思维轨道,进行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

三、简答题

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组织心理 ②公众心理 ③传播心理

2.组织心理氛围的内涵:

第一,组织的心理氛围表现了组织的意识状态;

第二,组织的心理氛围是组织情感的反映。

第三,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着组织中的相互关系。

第四,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了员工对组织的态度。

3.一个组织的凝聚力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①组织的目标 ②组织的利益

③组织领导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④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⑤组织内部冲突的解决状况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5.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以下六种:

①求实心理需要 ②求美心理需要 ③情感心理需要 ④求名心理需要 ⑤求信心理需要 ⑥求便心理需要。

6.个体加入群体的必要性: 第一,加入群体有助于满足我们的一些重要的心理社会的需要。第二,加入群体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各种目标,而这些目标作为个人是不可能达到的。

第三,参加群体有助于我们获得某些知识和信息,这些知识和信息是我们在别处无法获得的。第四,获得群体的成员资格有助于得到社会认同。

7.群众公众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

①时尚:具体来说时尚依流行时间的长短一规模的在小可分为阵热、时髦和时狂三种类型。一般来讲,时尚具有新奇性,短暂性和循环性。

②流言:所谓流言就是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或群体内互相传播的共同关心的消息。流言大至可分为三类:一是和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的,二是与个人或群体利益有间接关系的;三是和一般无关的。流言的产生,主要是正常的信息,渠道受到了阻碍。

③舆论:舆论与流言不同,它不仅传播信息,更主要地是表达了社会上或群体内部的多数人的态度。舆论一般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失 的过程。舆论可以分为自发形成的和有意形成的两种。④习俗:即社会风俗习惯,是心理定势的又一表现形式。习俗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态,如礼仪方面,语言方面、饮食方面和服饰方面等等。

8.公众即象与组织形象的关系: 第一,公众印象往往是一种个体印象,是处于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互动之中的认知个体的整合过程。

第二,公众个体对组织形成某种印象之后,由于认识能力和接触范围的限制,往往怀疑自己的认知是否可靠,进而产生与他人交流、切磋的心理需要。9.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 ①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②它具有迅速,及时的特点 ③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体是大众。10.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要素: ①公共关系传播者 ②公共关系传播内容 ③公共关系传播渠道 ④目标公众

⑤公共关系传播效果。11.简述有限效果论:

有限效果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但也不能任意夸大。一般说来,受传达室者使用传播媒介,不是希望通过它来改变自己的观念,而是希望它能够支持或让实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正确的,以维持心理平衡。

有限效果论提示我们,受众对组织的传播内容并不是“来者不拒”,而是有所排斥的。

12.公共关系传播中人际效的重要性:

①人际交往是大会传播手段的有力补充。

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

③人际交往是消除组织内容及外部冲突的良方。

13.公众态度的结构: ①公众态度的认知成分。②公众态度的情感成分。③公众态度的行为成分。

14.针对逆反心理及行为的应对策略:

①根据相关公众的感受限度,调整公众关系传播的内容和强度,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②及时采取引导和调节措施,力求在萌生阶段使逆反心理得到扭转

③有意设置刺激诱因,促成预期的逆反行为。

15.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①克尽职守,诚实信用 ②努力学习,有效工作 ③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④公道正派,谦虚团结

四、论述题

1、营业员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策略

营造组织良好的心理氛

围,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其采用的策略主要有:

①形成组织的价值观念:具体说来,组织的价值观念对于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意义在于:第一,它赋予组织员工的日常工作以崇高的意义。第二,它赋予组织以重大的社会责任。第三,它为组织员工提供了行动指南。②尊重员工的个体价值。这样,员工就会因个人作用受到重视,个体价值受到肯定而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自觉地将自己的利益与组织的利益融为一体,自觉地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并在对外交往中以组织一员的角色处觉维护组织的形象。

③重视内部传播。从公共关系角度讲,协调内部员工关系的首要任务就是重视内部传播,将员工视作公共关系沟通的首要对象,尊重他们分享信息的优先权,使他们在信息分享中与组织融为一体,形成信任与和谐的内部气氛。④有效使用激励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效的激励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要使员工看到,他的工作能向他提供他希望得到的东西;第二,要使员工感到,这些东西与他的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第三,要使员工相信,只要努力工作,便能提高绩效。因此,激励需要讲究时机方式和量度。

⑤加强情感维系: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情感维系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心理氛围。成功的组织大都十分重视给予员工全面的关心,大力培植温馨的家庭气氛。

⑥合理化解怨气通过合理的渠道及时宣泄出来,既不对他人构成消极影响,又使本人能够心情舒畅地重新投入工作。

2、如何激励公众的动机?

激励人的行为动机主要

有以下三条途径:一是从动机产生的心理过程进行激励;二是从个体需要和动机的内容方面进行激动;三是从行为改造的角度进行激励。

①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伏隆提出。这个理论可以简化为以下公式:激励力量(M)二效价(V)X期望值(E),目前,期望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它对公共关系中的动机激励问题也有深刻的启示。按照期望理论对激励过程的分析,公共关系工作对于公众动机的激励过程的分析,公共关系工作对于公众动机的激励应当从这样几方面入手。首先是选择好目标,这是1

是否能够产生激励作用的关键。其次,努力提高价值。最后,正确地估计期望值。

②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人对其所得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报酬的绝对值,而应当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为了充分地调动内部公众的积极性,必须运用公平激励法。这需要企业或组织的公关人员从两个方面作工作:一方面,监督完善各项制度,制订科学的奖惩制度,做到尽量公平、合理,并帮助管理者提高素质,消除偏见,排除私心杂念;另一方面,要向公众做好宣传工作,使公众能够客观正确地对自我和他人的绩效进行估价,从而避免因主观的错误判断而引起的不公平感。③双因素理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中,赫茨伯格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是从人的内部,从工作本身入手,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才是主要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人们对工作的满足因素与其工作内容有关,他将此称为激励因素;人们对工作的不满足因素与工作的周围事物有关,他称之为保健因素。根据双因素理论,组织要有效地激励内部公众的行为动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努力改善内部公众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尽量发挥保健因素的作用,避免引起公众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要积极从工作内容着手,充分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努力调动公众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3.公众群体心理特征

群体心理特征是群体成员中形成的与群体活动和状况相关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感觉,是群体成员对群体自身状况及其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主观把握。它具体表现为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整体感等等。

研究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对于全面了解公众的群体心理、深刻认识公众、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归属感:群体的归属感,是成员对群体产生向心力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表现。对于群体的归属感,组织的公共关系人员应当给予特别的关注。在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时,要通过自身的工作,加强所在组织成员的归属感;同时还应分析和研究如何克服其他组织和群体由归属感而产生的排外倾向,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沟通和联络工作。

②认同感:群体认同感是成员在认识上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情感。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使组织成员对组织产生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土气,形成良好的组织心理氛围。

③整体感:群体的整体感是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一种总体感觉意识。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特别是开展组织部分的公共关系工作,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提高组织成员的整体感,使组织成员认同组织,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组织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4.组织形象的软要素:

软要素是组织中与人有关的要素,是组织的主要构成要素,因为人的状况对组织形象的影响最大。软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组织成员的数量和质量。通常情况下,组织成员数量代表组织的规模大小。人数多,给人以实力强,可信度高的印象。组织成员的质量包括文化素质、道路品质、业务水平、专业人员的比例和年龄结构等。比例还应该包括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公关意识以及社会知名度等。

②组织的群体心理氛围。群体心理氛围一般通过组织内部的风气反映出来。风气好,员工就有舒适感、亲切感、凝聚力大小、工作态度积极或消极等反映出来。上下级关系顺畅,同事关系融洽,每个成员的需要都能得到基本满足,就会激起员工土气,使之焕发出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这对树立组织形象无疑是十分有利的。③组织的方针政策和管理水平。组织发展的长期规划及近期目标,各项方针政策,都对组织形象产生着影响。长期规划应有远见,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比如在公众对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关注的今天,组织作出的顺应潮流的决策或规划会为组织带来良好的声誉。

④组织的道德形象。组织应在与公众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谋取自身的利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恣意污染环境等都是有损公众利益的行为,它必将使组织的道德形象大打折扣。

5.如何使公共关系传播致效 ①传播者要有“可信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相信权威,习惯接受来自权威的信息,易被有威望人传播者说服并接受他们的观点。研究结果提示我们,组织传播者在进行传播活动的时候,应当善于利用“名人效应”和“自己人效应”,借名人之时广大自身影响,通过“自己人”现身说法,取得被说服者的信任。

②正反面意见并陈。美国心理学家霍央兰在美国军队的宣传效果进行研究时发现,当受众的观点与传播者的意愿不一致时,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同时摆出来,比单方面的宣传更为有产。我们说,正反面意见并陈比一面之辞好,并不等于说一面之辞就不需要了。是“两面”还是“一面”,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③逐步接近公众。一些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说服与被说服的关系中,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分析阶段提出要求,逐步向公众靠拢,不能急于求成。组织的传播者在传播一种全亲的观点之前,应当有一个逐步诱导的过程:先为人们提供一些差异较小信息,造成轻微的不协调,通过逐步提供与人们观点相矛盾的信息,使证据不断得到加强,一步步扩大自己的领地,使受传者最终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态度和立场场院,接受传播者的意见和观念。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第一,语言障碍。公共传播主要利用语言进行传播,所以“编码”和“译码”是双方是否对语言的词汇含义作出同样的解释。是传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为了减少传播中的误差,克服主席障碍,传播者在进行传播时应当从对方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词汇,尽量少用冷僻的专业术语,少用那些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意义的抽象名词,多用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具体词汇,必要时,还可以用例子解释自己的意识,用图表、数字等辅助词汇意义的表达。第二,信息失真。常见的信息失真或新闻失真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①无中生有、向壁虚构。②以偏赅全,为我所需。③道听途说,“合理想象”④张冠李戴,导演摆布。公共关系人员不仅要认识到无中生有、向壁虚构是新闻采写之大忌,同时还应当认识到以偏赅全,“管理想象”,张冠李戴,导演摆布同样会引起新闻失真,从而产生不良后果。第三,言论“一边倒”。这种“一边倒”的模式,使许多报道片面性大,透明度差,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总之,只讲好的方面,只讲对自己有利的片面宣传,必然会降低传播者的威信,导致不良后果。

第二篇:公关心理学复习资料

公关心理学

一、选择题

1. 普通心理学 侧重于研究人内在的心理活动,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注重考察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2. 组织是公共行为的出发者,即主体,公众是公共关系行为的承受者,即客体。

3. 社会组织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的公共关系活动,另一类是专门性的公共关系活动。

4. 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分析的方法、动态研究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

5.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6. 影响公众心理的主要因素是:导致公众个体心理差异的公众个性。

7. 意志行为通常分为形成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8. 印象管理理论包括:①符号相互作用论②自我表现论③情景认同论

9. 戈培尔的“谎言重复三遍就会变成真理。”

10.11.

12.13.

14.15.

16.17.

18.19.

20.21.

22.23.

24.25.

二、名词解释

1.组织心理氛围:是指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氛围,是组织员工对组织整体状况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了解:社区公众的需要和新闻媒介公众的需要。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 ①能力的类型差异②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了解:从众行为与顺从行为的不同。了解:行动群体。了解群体的分类: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分类和按群体构成原则分类。了解公众形象形成的模式:累加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了解影响公众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优质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了解传统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雷蒙德·鲍尔提出“顽固的受传者”理论。组织是与外部的“中介人”,是组织内部关系的“粘合剂”。对公众态度测定的方法有:①自我评定法②自由反应法③行为观察法 自我评定法有两种方法:总加量表法与社会距离尺度法 常见的逆反心理:①感觉逆反②广告逆反③价格逆反 了解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文观性,知觉的恒常性。了解动机冲突的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了解兴趣的差异性:①兴趣指向的差异性②兴趣范围的差异性③兴趣时间的差异性④兴趣强度的差异

作用和前途感受的综合反映。

2.公众:指的是与某一公众关系体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3.公众的情感过程:是伴随认识活动和意识活动出现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是与公众对现实生活的客观事

物所持的态度相伴而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4.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比较微弱而具有弥散性特点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持久性特点。

5.激情:是强烈地爆发出来且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具体表现为狂喜、暴怒、痛苦、绝望等情绪状态。

6.应激:是出人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7.理智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之一,是与人们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需要及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8.公众个体:也称为个体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人。

9.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一事物采取积极态度趋向的心理倾向。

10.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的客观需要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11.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人对其所得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

报酬的绝对值、而应当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

12.性格:是一种心理特征,它通过人对社会现实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13.从众:是指个体公众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进而采取与大多数人步调一致的行为。

14.群体公众心理:也叫公众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指在公共关系中处于客体位置的群体成员共同的心理

状态或倾向。

15.舆论:又称社会舆论,指在社会上或群体中人们对普遍关系的人和事公开地发表一致性的意见。

16.社会组织形象:简称组织形象。是组织的客观状态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形象,即公众对组织客观状态所

做的概括而又抽象的反映。

17.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18.目标公众:是指那些与组织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特定公众。

19.纵向沟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

20.公众逆反心理:就是公共关系传播作用于公众的信息超过了其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心理

体验,是公众有意脱离公共关系传播信息的思维轨道,进行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

三、简答题

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组织心理②公众心理③传播心理

2.组织心理氛围的内涵:

第一,组织的心理氛围表现了组织的意识状态。

第二,组织的心理氛围是组织情感的反映。

第三,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着组织中的相互关系。

第四,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了员工对组织的态度。

3.一个组织的凝聚力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①组织的目标②组织的利益

③组织领导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④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⑤组织内部冲突的解决状况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4.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以下六种:

①求实心理需求②求美心理需求③情感心理需求

④求名心理需求⑤求信心理需求⑥求便心理需求

5.个体加入群体的必要性:

第一,加入群体有助于满足我们的一些重要的真理社会的需要。

第二,加入群体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各种目标,而这些目标作为个人是不可能达到的。

第三,参加群体有助于我们获得某些知识和信息,这些知识和信息时我们在别处无法获得的。

第四,获得群体的成员资格有助于得到社会认同。

6.群众公众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

① 时尚:具体来说时尚依流行时间的长短到规模的大小可分为阵热、时髦和时狂三种类型。一般来讲,时尚具有新奇性,短暂性很循环性。

② 流言:所谓流言就是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或群体内互相传播的共同关心的消息。流言大至可分为三类:一是和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的,二是与个人或群体利益有间接关系的,三是和一般无关的。流言的产生,主要是正常的信息,渠道受到了阻碍。

③舆论:舆论与流言不同,它不仅传播信息,更主要的是表达了社会上或群体内部的多数人的态度。舆论一般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舆论可以分为自发形成的和有意形成的两种。

④习俗:即社会风俗习惯,是心理定势的有意表现形式。习俗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态,如礼仪方面,语言方面、饮食方面和服饰方面等等。

7.公众印象与组织形象的关系:

第一,公众印象往往是一种个体印象,是处于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互相之中的认知个体的整合过程。

第二,公众个体对组织形成某种印象之后,由于认识能力和接触范围的限制,往往怀疑自己的认知是否可靠,进而产生与他人交流、切磋的心理需要。

8.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

①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②它具有迅速,及时的特点③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体是大众

9.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要素:

① 公共关系传播者② 公共关系传播内容③公共关系传播渠道④目标公众

⑤公共关系传播效果

10.简述有限效果论:

有限效果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但也不能任意夸大。一般来说,受传达者使用传播媒介,不是希望通过它来改变自己的观念,而是希望它能够支持或认识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正确的,以维持心理平衡。有限效果论提示我们,受众对组织的传播内容并不是“来者不拒”,而是有所排斥的。

11.公共关系传播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① 人际交往是大多传播手段的有力补充②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

③人际交往是消除组织内容及外部冲突的良方

12.公众态度的结构:

① 公众态度的认知成分② 公众态度的情感成分③公众态度的行为成分

13.针对逆反心理及行为的应对策略:

① 根据相关公众的感受限度,调整公众关系传播的内容和强度,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② 及时采取引导和调节措施,力求在萌生阶段使逆反心理得到扭转。

③有意设置刺激诱因,促成预期的逆反行为。

14.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① 克尽职守,诚实守信② 努力学习,有效工作

③廉洁奉公,不谋私利④公道正派,谦虚团结

四、论述题

1.如何激励公众的动机?

激励人的行为动机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一是从动机产生的心理过程进行激励;二是从个体需要和动机的内容方面进行激励;三是从行为改变的角度进行激励。

① 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伏隆提出的。这个理论可以简化为以下公式: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目前,期望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它对公共关系中的动机激励问题也有深刻的启示。按照期望理论对激励过程的分析,公共关系工作对于公众动机的激励过程的分析,公共关系工作对于公众动机的激励应当从这样几方面入手。首先是选好目标,这是是否能够产生激励作用的关键。其次,努力提高价值。最后,正确地估计期望值。

②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人对其所得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报酬的绝对值,而应当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为了充分的调动内部公众的积极性,必须运用公平激励法。着需要企业或组织的公共人员从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监督完善各项制度,制订科学的奖惩制度,做到尽量公平、合理,并帮助管理者提高素质,消除偏见,排除私心杂念;另一方面,要向公众做好宣传工作,使公众能够客观正确的对自我和他人的绩效进行评估,从而避免因主观的错误判断而引起的不公平感。

③双因素理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中,赫茨伯格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是从人的内部,从工作本身入手,工作队人的吸引力才是主要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人们对工作的满足因素与其工作内容有关,他将此称为激励因素;人们对工作的不满足因素与工作的周围事物有关,他称之为保健因素。根据双因素理论,组织要有效地激励内部公众的行为动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努力改善内部公众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尽量发挥保健因素的作用,避免引起公众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也积极从工作内容着手,充分发挥激励因素作用,努力调动公众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2、公众群体心理特征

群体心理特征是群体成员中形成的与群体活动和状况相关的、经常地、稳定的心理感觉,是群体成员对群体自身状况及其社会环境关系的主观把握。它具体表现为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整体感等等。

研究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对于全面了解公众的群体心理、深刻认识公众、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 归属感:群体归属感,是成员对群体产生向心力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表现。对于群体归属感,组织的公共关系人员应当给予特别的关注。在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时,要通过自身的工作,加强所在组织成员的归属感;同时还应分析和研究如何克服其他组织和群体由归属感而产生的排外倾向,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沟通和联系工作。②认同感:群体认同感是成员在认识上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情感。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使组织成员对组织产生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士气,形成良好的组织心理氛围。

③整体感:群体的整体感是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一种总体感觉意识。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特别是开展组织部分的公共关系工作,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提高组织成员的整体感,使组织成员认同组织,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组织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第三篇:公关心理学考试重点

公关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印象在心理定势上称为(D)A.经验效应B.晖轮效应 C.移情效应D.首次效应

2.有的人行动敏捷,活泼好动;有的人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稳重,这些属于个性中的____特征。(C)

A.能力B.气质C.性格D.动机

3.动机的产生,首先是由____引起的。(C)A.态度B.爱好C.需要D.兴趣

4.商家以名人、明星为模特推出广告产品,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B)

A.求美心理需要B.求名心理需要 C.情感心理需要D.求信心理需要

5.公关心理研究的原则之一是(B)A.只做静态研究

B.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C只做动态研究D以静态研究为主 6.以下哪种表述是正确的?(D)

A.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有好环之分B.气质有好坏之分,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C.两者均有好坏之分D.两者均无好坏之分

7.(C)就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的倾向性。

A.需要B.态度C.兴趣D.个性、8.组织的社会形象就是(B)A.组织为自己塑造的形象 B.公众对组织的印象

二、名词解释

1.组织形象: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

2.组织心理氛围:是指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气氛。它是组织职工对组织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管理状况、物质待遇、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组织职工对本组织形象的普遍性态度以及相应的情感反应。

3.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4.公共关系:组织运用各种传播手段,通过公众持续不断的双向信息传播和沟通协调组织内部关系,建立良好的外部关系,树立组织形象和声誉,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和合作,从而最大的实现组织预定目标。

5.创造力: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素质。

6.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社会组织或社会组织的某一问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C.政府为组织确立的形象 D.组织自我感觉的形象 9.组织内部疑聚力和向心力同组织状况存在密切关系,组织处在维持状态的标准是(B)

A.凝聚力高、向心力低 B.凝聚力高、向心力高C.凝聚力低、向心力低 D.凝聚力低、向心力高

10.“爱屋及乌”主要是基于人的(C)。A.首因效应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

11.公共关系行为的承受者是(A)A.公众B.大众C.组织D.个人

12.《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从气质类型说她属于(D)A.胆汁质B.粘液质

C.多血质D.抑郁质

13.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的倾向性,这是出于他的(C)

A.需要B.动机C.兴趣D.情感

14.在社会上或群体中人们对普遍关心的人和事公开地发表一致性的意见称为(C)A.时尚B.流言C.舆论D.谣言

7.价值观: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

8.非正式群体: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自发产生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它的权利基础是由下而上形成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并以此作为行为的依据。

9.暗示:不明说,而用含蓄的话或动作使人领会。暗示是一种心理作用现象

10.心理定势:指人们对某一对象的共同心理与行为倾向,他是一种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通常是意识不到的。

11.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正式的组织结构,成员有着具体的角色规定的群体。

12.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社会组织或社会组织的某一问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三、简答题

1.公关人员应具备的角色意识有哪些?

1、注重形象的意识

2、公众至上的意识

3、真诚互惠的意识

4、传播沟通的意识

5、团结协作的意识

6、自我推销的意识

2.什么是流行和流言?它们对开展公关活动有何意义?

流行:又称时尚、时髦等,是公众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共同追崇某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的现象。具有新奇性、骤发性、周期性、群体性、变动性的特点。从公关角度看,公关人员了解社会的流行趋势,自觉的关注流行的事,并顺应社会潮流的变化,迎合广大公众的心理需求,可使公关活动更顺利地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流言:是指一定时期内从非正式渠道传出,并在社会上或群体内迅速传播的消息。流言传播的是不确切的消息,形成和广泛传播后,会形成一种社会心里环境,影响人的心里行为,具有危害性,必须引起各组织和公关人员的重视,但流言又是可制止的,因为它缺乏事实的依据。流言一般是消极的。但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合理地利用流言,也可以达到组织的一定目的。

3.了解公众价值观及其变化对公关有何意义?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4.公关人员如何处理好领导、同事和公众的关系?

1以大局为重,多补台少拆台2对待分歧,要求大同小异3真诚关心4尽力帮助别人5谦虚谨慎

6不争功

1.尊重领导2服从指挥 3一切从善良的愿望出发4必要的礼节5遵守工作规格6不在背后议论7学习并充实自己

5.如何制造新闻?

媒体做典型报道,宣传企业的成功经验;领导同志到企业视察或调查研究,替企业说话,为企业扬名;策划社会公益活动,双向互动,博得公众好感及社会关注;策划奇特的、反常的行为,引起轰动效应;抓住一些非常规事件或突发事件,借势造势;抓住新问题、新话题,特别是抓住一些动态的事件,策划一些动感很强、让媒体和社会感到很有新意的新

闻。

6.劝说应掌握那些技巧?请举例说说。

说服指在公关活动中,以一定的方式向说服对象阐明缘由、讲清是非利弊,进行劝诫、沟通交流,使对方心悦诚服的一种行为方式。

(1)循循善诱式,指有步骤地、耐心得当地、巧妙诱导对象,使之心悦诚服的方法。

(2)巧用辞令式,指充分发挥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采用一系列修辞方式,如比喻、暗示、类比、夸张、抑扬顿挫等手段说服公关对象的方法。

(3)激将式,通常是从反面刺激对方以达到正面激励的效果,从而接受建议的方法。

(4)引证权威式,指在说服过程中,引用权威的言行、经典文献、名人名言等具有较强说服力的事例、言行等来进行说服的方法。

7.如何才能实现组织中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与培育?

1.以企业文化团结凝聚人心

2.以薪酬机制吉利奋进热情

3.队伍建设促进素质提升

4以亲和能力提升领导魅力

5以个人发展作为奋进动力

8.如何通过沟通来转化公众的不良情绪?请举例说说。尽量转移注意力。生气的时候,越想那些惹你生气的事情,越看到惹你生气的人,越会火上加油,更加生气。2 尽快释放或发泄。最容易实现的就是痛痛快快地向朋友倾诉一番。3 认清问题的根本。有时你对一些事的指控并不是令你生气的真正原因,而真正原因往往是你自己由于某种原因不开心,导致对其他事情反应过度。

9.产生对抗的心理障碍有哪些方面?

1.焦虑。焦虑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映,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

2.自卑。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自卑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它使一些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阻碍了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厌世、沮丧、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卑型问题人格发生。

3.怯懦。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多见于一些女生和性格内向或抑郁气质类型的人。有些人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有的在谈判桌前不是面红耳赤,就是语无伦次,张口结舌,支支吾吾,答非所问;有的谨小慎微,生怕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会影响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印象,以致不敢放开说话。

4.孤傲。一部分人对自己估价过高,非常傲气;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就业时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没有自己满意的。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很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倘若未能如愿,则情绪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

5.冷漠。当一些人因为就业受挫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沮丧失落、意志麻木等反应。

6.问题行为。即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不良行为。常见的如损坏东西、对抗、报复、迁怒于人、拒绝交往、进行不良交往、过度消费、嗜烟酒等。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加强人际交往对开展公关工作有何意义?

答:对于一个公关人员来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去各方面的人打交道,和组织内外的公众进行广泛的人际交往。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和社会公众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公关人员的核心能力要求,对于提高公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是十分有益的。

2.分析群体骚乱产生的心理根源和预防措施?

答:群体骚乱是因为一些自然原因或偶然事件引起人群的激烈互动,造成一定范围的混乱现象,或者说是公众在危机状态下,面对现实的或想象的威胁作出的非理性和不合理的心理与行为反应。(1)建立并健全组织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渠道,广泛倾听公众的意见和要求,并通过信息的反馈,及时化解公众的积怨,防患于未然。(2)在组织开展大型活动,并有大规模群体聚集时,应搞好安全、保卫工作,有计划地、有组织地进行人员疏导,防止拥挤踩踏的发生。(3)当群体骚乱行为发生时,应迅速控制和制止少数人的过激行为,防止扩散、传染,遏制事态进一步发展。

3.举例说明公关人员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职业心理素质。

答:1.管理能力2.交际能力3.表达能力4.道德素质5.良好的心理素质6.性格方面

1.管理能力:一个优秀的公关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如基本的策划与决策,领导与控制能力.2.交际能力:首先一个内向的人是不行的,交际是对“外向型”而言。公关就是指一个沟通,作为机构的形象和代言人,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施展自己的魅力和才能,树立良好的机构形象。一方面又要善于控制切忌举止咄咄逼人,言语夸夸其谈。始终保持自己的自信,达到沟通的目的。

3.表达能力:思维的表现能力 言语的通达情况

4.道德素质:因为现在诱惑很多,公关人员要直接和客户打交道,所以公关人员需要为客户保守秘密,并且要忠实于委托人。所以道德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要求。

5.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有了自信,才有胆量,有了胆量,才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从容自如地开展公关工作。

6.性格方面:豁达开朗,克服狭隘嫉妒心理 开朗乐观,豁达大度

4.谈谈怎样培养与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1)导入团队模式

(2)建立开放的组织文化

(3)运用创意的组织式产生法

(4)发挥群体总和的力量

(5)召开创意研讨会

5.试论述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及其在公关中的具体运用

答: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6.构成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你认为哪几点更为重要?请举例说明

实力形象 文化形象 人才形象 品牌形象

第四篇:自考公关心理学笔记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触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2横断研究设计 指同一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习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的实验设计方法。

3生态学运动 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的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通倾向。

4为什么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答。一检验理论的适当性和可应用水平。二克服实验室研究过程中精确性严密性与自然性应用之间的矛盾。三让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

5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有什么优缺点。答横断优点 研究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研究任务,并对可以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年龄被试者的某种心理开展研究。节省时间人力物力与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研究结果。缺点研究者发现的不同年龄的不同学生所表现的年龄差异,而不是同一组学生因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年龄变化。纵向的优点比较详细的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质变的规律。缺点由于研究持续时间长研究的被试数量会谁着研究时间延续而逐渐减少。阐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答(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①发展向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②可为医疗 文艺 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①探索不同年龄学生学习心理规律②探索学生各们课程心理规律⑶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7华生的心理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1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 2华生儿童情绪发展观3华生论人格发展 4华生儿童发展教育 8社会文化学说

答。精神工具像物质工具一样是不断变化的发展并受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影响,1方面精神工具随着物质工具的使用而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精神工具使用促进了物质工具的发展。这就是社会文化学说。

9简述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

答,1影响心理发展因素 成熟练习和习的验 2心理发展的动力3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 4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25心理结构的特性整体性 转换性 调节性6心理发展研究方法一般用临床法

10述维果基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答教育有广义狭义广义指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带有自发性质。狭义指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系统的交际形式创造教育形式。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有3个方面,1最近发展区进行教育必须注意儿童有2种发展水平。1种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2种水平的差异叫最近发展区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角度 3从学习最佳期限的角度

11论朱智贤心理发展论

答有四个方面1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2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发展问题3教育实践与中国化发展心理学4多科学结合严爵心理发展问题

12环境在心理发展的作用答有一下观点1遗传决定论 2环境绝对论3调和论 4辨证唯物论 13心理发展动力实质是什么 答实质就是心里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14简述印刻与学习的区别 答 有4点不同1印刻不依赖强化学习依赖强化2印刻是不可逆学习不是这样的3印刻形成快一次尝试就形成学习要多死尝试4印刻只会在关键期内发生学习在任何时期都可以发生

15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具体表现及其关系是什么

答稳定性和可变性是相互制约 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的稳定性表现在1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的发展2心理发展受个体掌握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行为规范制约3社会教育条件虽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发展的可变性表现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在儿童身上作用不同因而儿童发展的过程和速度有差异。16简述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的工作意义答心里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有这重大意义1关键期是教育最佳期2关键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3关键期是心理发展矛盾冲突最突出期4关键期是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能起最大的时期

17朱志贤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标准答 1阶段0-1乳儿期 21-3婴儿期33-6,7学龄前其46,7—11,12学龄初期 511,12-14,15少年期614.15-17.18青年期 18论遗传 成熟 环境在心理发展的作用

答遗传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表现的现象遗传只为心理提供了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成熟指个体通过年龄的增长个体身心生长变化。环境广义的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生存的土地山川河流也指胎儿的生存环境。社会环境指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活条件狭义的环境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教育对个体心理起主导作用通过个体活动和个体心理发展内部原因实现的。

19论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答教育在心理发展上起主导作用 表现在一下方面

1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2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3 教育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

20婴儿的神经系统有何机能特点 答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发展2第二信号系统形成与发展3大脑功能的侧化21婴儿游戏发展的特点 答1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强2独立性增加3计划性增加4组织形式日益复杂5内容丰富

22婴儿概括行发展的特点 答1概括内容比较贫乏2概括特征常是非本质3概括内涵不准确 23婴儿词汇发展特点 答 1词汇数量增加2词汇内容不段丰富3积极词汇增加

23婴儿观察特点 答1观察目的性不强2观察系统性差3观察的持续时间段

24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的原则 答婴儿动作发展是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人脑的控制下有肌肉完成的原则有 1从上到下原则 婴儿最早发展的头部动作完了是躯干2由近及远原则 婴儿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3从大到小的原则 先发展大肌肉在在小肌肉

25手的动作发展和直立走对儿童发展和意义 答1手的动作发展使婴儿掌握和使用工具2接触外界物体增多使婴儿目的性增强3手发展与言语协调发展为智力提供良好的条件4手发展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直立行走可以让婴儿自己接触世界,直立行走要求身体个部位相互协调促进大脑发育,直立行走导致交往范围扩大。

26小学生神经系统机能特点 答1神经兴奋-抑制过程的机能进一步增强2抑制条件反射迅速发展3兴奋条件反射进一步发展4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系统发生转变

27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什么作用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主体,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的主体他们发挥动的作用。1为什么教师与学生的不同地位任务决定的,2为什么这是因为教学目的所决定的。

28学校学习特点1学习越过直接经验2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3动机是学习的源泉4学习一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主。29小学生知觉发展特点1知觉有意性目的醒明显发展2知觉的分析与综合水平提高30小学生记忆发展特点1有意记忆超过无意2意义识记超过机械记忆3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31小学生阅读经过发展1分析阶段2综合阶段3分析综合阶段32想象发展阶段答1有意性迅速增长2内容逐渐符合事实3还存在一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4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29小学生写作发展阶段1口述阶段2独立写作阶段3过度阶段30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 1表情丰富不善于控制自己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3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强4小学生从外显像内显性转换

31婴儿自我意识发展内容1自我发展意识2自我评价发展3自我调节发展

32小学生道德感发展特点1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2具有明显转折3具有不平衡性

33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心理发展的作用----进入小学学习成为主导作用1学习是一种社会作用2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3学习是有组织的活动.34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特点。1学习动机2学习兴趣3学习态度

35论小学生概念的发展1概括性发展阶段2数概念3字词概念

36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

37初中生知觉发展特点1在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2精确性和概括性提高3逻辑性增强 38初中生想象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2想象内容实话3再造想象高速发展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9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1对内心世界和内心品质发生兴趣2能够更自觉评价别人个自己的品质3评价他人的品质和高中生比还不稳定

40初中生社会化发展任务1谋求独立2确定自我3获得性别角色4适应性成熟5学习适应成人社会41初中生同伴关系特点1选择性2亲密性3易变性

42初中生对父母关系特点1情感上脱离父母2行为他、独立增加3思想观上和父母有分歧4父母在初中生心理地位下降43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心理影响1促进了成人感2运动需要增强3出现心理和行为的一些不协调性4性意识觉醒与发展

44高中生观察发展特点1观察自觉性提高2观察时间延长3观察概括性发展4观察精确性发展45高中生记忆特点1记忆增强2以理解记忆为主3视觉与听觉记忆发展停滞4抽象记忆占优势5短时记忆稳定46朱志贤提出的高中生的社会化发展任务是什么1高中生谋求独立希望拜托父母监护指导2高中生性别角色概念发展4高中生必须适应性成熟4学习适应成人社会对高中生更为迫切和需要。---47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中生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什么1促进高中生良好性格形象2高中生心理健康3使教师成为高中生的榜样4促进高中生智力潜能------48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心理的影响美国赫洛克提出4个阶段1性反感期2向往长者牛犊恋期3接近异性狂热期4浪漫恋爱期从阶段描述来看大部分高中生处于2.3阶段少数为4阶段有以下特点1身心发育不平衡2对自身发育喜悦和烦恼3对异性产生兴趣 49论高中生同伴关系作用和特点------答作用1促进学习2促进情绪稳定3促进性格发展4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特点对友谊的渴望2高中生友谊观成熟3高中生选择朋友看重品质4高中生男女交友标准不一样--------50论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自我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独立向发展2自我意识组成成分分化3自我形象空前关注4自我评价成熟5自尊心强

高中生自我评价随着自我认识提高而发展表现为一下几点1自我评价途径多样化2自我评价结果全面丰富3自我评价客观性提高4自我评价稳定性增强

51对个性差异进行测量和评价的目标是什么1确定人们某种特征差异2确认差异之间的关系3估计人们特征差异的原因52对差异的结果用途是什么1确定标准2对人进行选择和编组2测量达到目标方面去得进步4测量结果来分析发展或学习困难的原因以便克服 53智力落后的原因1产前原因遗传性疾病。代谢性异常。近亲结婚。母体怀孕期间服药辐射2生产原因指出生过程中的缺氧产后原因头颅受伤脑部疾病 缺典 环境不良等 54论智力落后的预防与教育 1阻止近亲结婚2避免高龄产妇3加强怀孕期间保健和检查4搞好儿童保健提高抚养质量。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1激发学习积极性2因材施教3加强直观性教育4循序渐进5多练习55联结理论观点是什么1学习实质在于刺激-反应的连结2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不存在观念中介3学习过程中要多尝试错误才能找到正确的联结4强调强化在学习的作用56桑代克怎样对人学习进行分类1形成物质刺激

2形成观念联结3形成抽象联结4形成选择联结

57发现法的作用1发现法有助于提高智力潜力2可以培养学生内部学习动机3有利于学习发现的探索方法4有利于记忆58人本主义心理学习观是什么---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获得知识探索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和班级成员交往阐述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力最佳境界 59影响学习的条件内部原因1学生原有的知识学生主动加工的活动外部原因1教师的教学技巧2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58如何正确使用讲授法1必须使接受符合有意学习的条件2必须明确认识接受学习的意义与学生认识发展水平3接受学习必须积极主动59辨别学习的有利条件1突出关键特征加强对比2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用3及时反馈59采用规1法学习规则条件是什么?答内部条件学生掌握与新规则概念和旧规则。外部条件是学生领会规则含义后,还要提供足够的变式练习,使规则有陈述性像程序性知识转化。60元认知对策略学习有和作用?1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知识水平2促进学生学习情境变化敏感3诱导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4使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

61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是什么1习的阶段2巩固与转化阶段3提取与应用阶段

62精加工策略应如何培养与训练1课堂教学速度要适当要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和时间2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新旧知识的关系3在知识的教学中贯穿方法的教学4训练学生选择运用和调整精加工方法63组织策略的培养与训练方法是什么.1教给学生组织资料的步骤2培养学习概括策略3让学生多练习组织并对组织过程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64论述影响学习策略学习的条件1内部条件1原有的知识背景2元认知水平3动机4归因模式5自我效能感2外部条件1训练方法3外显操作步骤64动作技能有何特征 1准确性2动作速度加快3多余动作的减少4灵活性65动作技能可以怎么分类1从没有器械分操纵器械和不操纵器械2从动作技能操纵时调节方式不同来划分连续和不连续 66动作技能形成要经历那些阶段1认知阶段2联系形成阶段3自动化阶段

67动作技能的练习曲线趋势是什么1练习成绩逐步提高2高原期现象3练习成绩起伏现象 68高原期的产生原因1由于这时期提高需要改变旧的活动结构和活动方法而建立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2由于学习练习兴趣降低或者身体状况欠佳成绩会展示停顿

69论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1动作概念2示范3反馈4练习过程中要有间隙 70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1可利用性变量2可分辨性变量3稳定性变量

71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与道德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离开道德就谈不上品德个人品德是道德在个体上的变现区别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服从整个社会品德赖宇个体

72皮亚杰4阶段内容1自我中心阶段2-52权威阶段6—83可逆阶段8—104公正阶段11-1273意义障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道德要求不符合学生原有的需要要求频繁学生对道德要求实质产生误解采取强制的方式提出要求伤害学生自尊心学生感觉老师处理问题不公正74确立道德信念的有利条件答学生确立道德信念不仅有赖与道德深刻程度,主要是道德实践获得道德行为经验和富有情感色彩的体验2教育者言行一致

75培养道德情感应主意那些问题1重视学生的情感性学习与教育活动中的情感因素2重视通过美育和美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3重视教师情感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76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训练方法1正确使用奖励与惩罚2榜样示范3给予实践的机会 77论品德不良原因答分为主客观2方面1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1家庭原因2社会原因学校原因2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2道德意志薄弱3受不良行为习惯支持4性格某些缺失5需要没有满足78论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与方法1醒悟阶段2转换阶段3自新阶段78动机的概念答 1动机3种功能引起行为 维持行为使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2动机是一种心理状态79动机的性质答1动机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结合2动机是内因和外因的结合80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有何影响

1学习动机可以加强注意2学习动机可以动员个体立即对学习做好准备3适中的学习动机的再现效果最好4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坚持性

81学习动机的变化规律1外部与内部学习动机互相交替2近景与远景学习相结合3主导与辅助学习动机协调作用4学习动机可迁移82学习动机形成的规律启示是什么1学习动机可由外部条件激发2学习动机内部需要转换83培养学习动机途径有那些1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习动机2引起内部心理需要转换学习动机3强化各种内外因维持学习动机

84论学习动机的培养1远景动机教育与近景学习动机教育想结合2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遇3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4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5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6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的归因85教师的角色包含那些1教书的2育人的3管理的4代理的5研究的86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1形式合理明确群体规范2合理利用学生群体非正式规范积极因素为教育教学服务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强化正式群体的规范

87教师之间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互通信息,增强交往2互相尊重,心理相容3互免共进,团结协作 88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人际关系1协调关系,友好合作2充分理解,争取支持3顾全大局,尊重服从 89教师与家长人际关系1作为一位倾听者2作为一位沟通者3作为一位协商者90根据教学监控教学过程不同阶段表现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够成要素 1课前评价与反馈2课堂的控制与调节3课堂的计划和准备4课后反省性

91教学监控能力发展趋势是什么1有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到自觉自动化3敏感性增强4迁移性提高92教师的教育机制表现在那些方面1循循善诱与因势利导2灵活果断随机应变3方式多样与对正下药4实事求是与掌握分寸93论影响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1教师自身原因2环境原因另外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学校风气教师待遇学校规章等

94测量的3要素是什么客观事物或事件。法则,数字,符号3要素

95论文测验的优缺点优点容易编制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足是测验题目少内容范围少 96论学习评价的功能1指导功能2学习功能1指导学习方向2激励学习动机3巩固已学知识3管理功能4研究功能97诊断性学习有何作用1为学生合理编班分组提供可靠信息2发现超常或特殊才能学生3诊断学生落后原因4为因材施教服务

98诊断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1认识发展基础诊断2学习技能与习惯诊断3情感诊断

99形成学习评价的作用1 明确学习目标2使学生了解学习缺陷所在3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计划中的问题

100客观性测验的有缺点1优点内容广泛题目多 减少了学生无效回答时间评分容易规则明确2 缺点重视阅读忽视写作,

第五篇:2010年4月公关心理学自学考试题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公关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6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宣传型公共关系活动的是()

A.招待会B.工作午餐C.扶贫救灾D.路牌广告 2.人的认知活动主要是指()

A.知觉、情感、意志B.能力、气质、个性 C.感觉、知觉、思维D.注意、学习、态度 3.最基本的情绪表现形式是()A.语言和语气B.面部表情 C.动作姿势D.生理反应

4.人们对自己意志行动的目的及其社会意义有明确的认识,这个特点是意志品质的()

A.自制力B.受暗示性C.自觉性 D.果断性

5.商家以名人、明星为模特推出广告产品,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

A.求美心理需要B.求名心理需要 C.情感心理需要D.求信心理需要

6.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A.动机B.态度C.气质D.性格

7.______________在个性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

A.能力B.动机C.气质D.性格 8.全国残疾人联合会是一个()A.角色群体B.行动群体 C.假设群体D.正式群体

9.在社会上或群体中人们对普遍关心的人和事公开地发表一致性的意见称为()A.时尚B.流言C.舆论D.谣言

10.“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一俗语体现了公众心理效应中的()A.近因效应B.投射效应 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

11.持“枪弹论”的学者所支持的观点或概念是()

A.“守门人”B.“顽固的受传者”

C.“谎言重复三遍就会变成真理” D.“缓冲体” 12.在横向沟通中,组织传播者扮演着______________的角色。()

A.守门员B.倡导者C.联络员D.受传者

13.下面哪种方法不是广告效果的测定方法?()A.抽样调查法B.再认识实验 C.再现实验D.自我评定法

14.预防逆反心理的首要策略是()

A.向公众全面、准确地提供有关信息 B.选择专家、权威部门作为信息发出源 C.尊重公众的人格

D.调整公共关系传播的信息量以及时间和强度

15.表现最明显的、但对交际的危害性最小的交际障碍是()

A.性格障碍B.语言障碍 C.学识障碍D.对等障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社区公众的主要需要有()A.环境保护的需要B.社区安全稳定的需要C.社区公益活动的需要D.社区发展的需要E.社区情感沟通的需要

17.群体公众心理定势的典型表现有()A.时尚B.流言C.舆论D.习俗E.谣言

18.有助于引起公众注意的因素主要有()A.信息刺激的可信度B.信息刺激的稳定性C.信息刺激的重复率D.信息刺激的强度E.信息刺激的对比度

19.大众传播媒介的不足主要表现在()A.信息不能及时反馈B.信息流速不能自我控制 C.对感官的刺激有限制D.缺乏感情色彩E.信息更容易失真

20.公共关系人员心理品质障碍主要包括()A.忌妒B.自卑C.攻击D.羞怯E.猜疑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21.观察法 22.公众 23.利他行为 24.社会组织形象 25.枪弹论 26.公众逆反心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27.公众个性对公众心理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8.试述个体加入群体的主要原因。29.简述社会组织形象构成的硬要素。30.简述组织心理氛围对公共关系的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31.举例说明公共关系人员应当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下载公关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关心理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关心理学》通识课课程试题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公关心理学》课程考试 1.案例分析:只有一个乘客的航班 英国航空公司所属波音747客机008号班机,准备从伦敦飞往日本东京时,因故障推迟起飞20小时。为了......

    公关心理学在信息沟通中的运用

    公关心理学在信息沟通中的运用摘要: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的飞快运转,信息沟通在公共关系方面大展光芒,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分析2010上海世博会入手,进一步讨论关......

    江苏自考2007-2009年公关心理学考题

    2007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 选择题:22分 1.组织严密,乐于和群,爱好娱乐,喜欢发牢骚,重感情,讲义气,描述的是( C ) A军人的心理特征 B农民的心理特征 C工人的心理特征D服务员的......

    双汇公关危机中的心理学策略(精选5篇)

    双汇公关危机中的心理学策略 09250190819 市场营销1班 赖建国 背景: 双汇作为中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厂,一直在中国占据龙头企业的位置。然而在2010年3月15日,这个重要的消费者投......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公关心理学自考试题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关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6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公关策划案

    五 星 班级:广告1002班级 酒 店 开 业 庆 典 策 划 案姓名:张玲玲学号:1012182055五星级酒店开业庆典策划书背景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对外发......

    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不仅仅是“公关” 危机公关,又称“公共关系”,是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一系列公共活动。 公共......

    危机公关

    锦湖轮胎质量门事件 危机背景 今年央视“3•15”晚会,扔出首枚重磅炸弹,世界十大轮胎制造商之一锦湖轮胎原料大量掺假,为减少成本不按照比例掺胶,而使用大量返炼胶,严重影响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