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升本)考试大纲.doc

时间:2019-05-14 20:0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升本)考试大纲.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升本)考试大纲.doc》。

第一篇: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升本)考试大纲.doc

2011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备考:红细胞形态检查临床意义

2011初级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基础备考预习:概述红细胞形态检查临床意义......1、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化

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化包括小细胞、大细胞、巨红细胞核红细胞大小不均。

(1)小红细胞:直径<6μm的红细胞。正常人偶见。小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生理性淡染区扩大,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红细胞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

淡染区消失,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大红细胞:直径>10μm的红细胞,为未完全成熟红细胞,体积较大,因残留脱氧核糖核酸,瑞氏染色后呈多色性或嗜碱性点彩。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

等。

(3)巨红细胞:直径>15μm的红细胞,因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使幼稚细胞内DNA合成不足,不能按时分裂,脱核后成为巨大红细胞,血涂片还可见分叶过多中性粒细胞。见于巨

幼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大者可达12μm,小者仅2.5/μm,与骨髓粗制滥造红细胞有关。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

(1)正常色素性(normochmic)正常红细胞在瑞特染色的血片中为淡红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空白区,通常称正常色素性。除见于正常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

血病。

(2)低色素性(hypo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浅染色区扩大,甚至成为环圈形红细胞,提示其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杨障碍性贫血、铁幼粒细胞

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时也常见到。

(3)高色素性(hyperchromic)指红细胞内生下性中心浅染区消失,整个红细胞均染成红色,而且胞体也大。其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是增高的,但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多属于正

常。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4)嗜多色性(polychromatic)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较大,由于胞质中含人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策RNA而被染成灰色蓝色。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红细胞功能

活跃。在增生性贫血时增多,溶血性贫血时最为多见。

3、红细胞形状改变

红细胞形状改变有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细胞、口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棘

红细胞、裂红细胞、缗钱状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1)球形红细胞:细胞中央着色深、体积小、直径与厚度比小于2.4:1(正常值3.4:

1),球形红细胞气体交换功能较正常红细胞为弱,且容易导致破坏、溶解。见于遗传性和获

得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直接理化损伤如烧伤等)和小儿。

(2)椭圆形红细胞:细胞呈椭圆形、杆形、两端钝圆、长轴增大,短轴缩短、长是宽的3~4倍,长径为12.5μm,横径为2.5μm,其红细胞生存时间一般正常也可缩短,血红蛋白正常,与遗传性细胞膜异常基因有关,细胞成熟后呈椭圆形,置于高渗、等渗、低渗、正常血清内,其椭圆形保持不变。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可达25%~75%)、大细胞性贫血(可达25%)、缺铁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巨幼细胞贫血、镰形细胞性贫血、正常人(约占

1%,不超过15%)。

(3)靶形细胞:细胞中央染色较深,外围为苍白区域,而边缘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有时,中央深染区呈细胞边缘延伸的半岛状或柄状。细胞直径比正常大,但厚度变薄,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化学成分发生变异和铁代谢异常所致,形成过程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溶解成镰状或弓形空白区,随后弓形空白区两端继续弯曲延伸,形成环形透明带,细胞生存时间约为正常细胞的一半或更短。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C病)、阻塞

性黄疸、脾切除后。

(4)口形红细胞:细胞中央有裂缝,中央淡染区呈扁平状,似张开的口形或鱼口,细胞有膜异常,Na+通透性增加,细胞膜变硬,使脆性增加,细胞生存时间缩短。见于口形红细胞

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病和正常人

(<4%)。

(5)镰形红细胞:细胞呈镰刀状、线条状或L、S、V形等,是含有异常血红蛋白S(HbS)的红细胞,在缺氧情况下,溶解度减低,形成长形或尖形结晶体,使细胞膜发生变形。检查镰形红细胞时需加还原剂如偏亚硫酸钠后观察。见于镰状细胞贫血(HbS-S,HbS-

C)、镰状细胞特性样本(HbA-S)。

(6)棘红细胞:细胞表面有针状突起、间距不规则、长和宽不一。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β-脂蛋白缺乏症(高达70%~80%)、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需与皱缩红细胞

(锯齿状红细胞)鉴别,皱缩红细胞边缘呈锯齿形、排列紧密、大小相等、外端较尖。

(7)裂红细胞:为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红细胞,大小不

一、外形不规则、呈刺形、盔形、三角形、扭转形等,是细胞通过阻塞的、管腔狭小的微血管所致。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烧伤。正常

人(<2%)。

(8)缗钱状红细胞:红细胞互相连接如缗钱状,是因为血浆中某些蛋白(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高,使红细胞正负电荷发生改变所致。

(9)有核红细胞(幼稚红细胞):除1周内婴幼儿血涂片中可见少量有核红细胞外,其

他则为病理现象,包括:

①溶血性贫血:严重的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红细胞大量破坏、机体相对缺氧,使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增高,骨髓红系增生,网

织红细胞和部分幼稚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说明骨髓有良好的调节功能。

②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由于骨髓充满大量白血病细胞而使幼红细胞提前释放,或因髓外造血所致,有核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

主。红白血病时可见更早阶段幼稚红细胞,并伴形态异常。

③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来自髓外造血和纤维化的骨髓。

④脾切除后:骨髓中个别有核红细胞能到达髓窦,当脾切除后,不能被脾脏扣留,从而进

入外周血。

(10)其他:①新月形红细胞:红细胞着色极淡、残缺不全、体积大、状如新月形、直径约20μm,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②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如泪滴样或梨状,因细胞内含有Heinz小体或包涵体,或红细胞膜被粘连而拉长所致。见于贫血、骨髓纤维化和正常人。③红细胞形态不整:出现不规则的奇异形状,如豆状、梨形、蝌

蚪状、麦粒状、棍棒形等。见于某些感染、严重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包括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豪焦小体、卡波环和寄生虫。

(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瑞氏染色后,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颗粒(RNA),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颗粒大小不

一、多少不等,原因为重金属损伤细胞膜,使嗜碱性物质凝集,或嗜碱性物质变性,或血红蛋白合成中阻断原卟啉与铁结合。见于铅中毒。正常人血涂片中很少见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约占1/10000)。其他各类贫血见到点彩红细胞表明骨髓造

血旺盛或有紊乱现象。

(2)豪焦小体(Howell-Jolly’sbody、染色质小体):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直径为1~2μ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为核碎裂、溶解后的残余部分。见于脾切除

后、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低下、红白血病、某些贫血(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3)卡波环:在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出现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环形、8字形,为核膜残余物、纺锤体残余物(电镜下,可见形成纺锤体的微细管着色点异常)、脂蛋

白变性物。见于白血病、巨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铅中毒、脾切除后。

(4)寄生虫:红细胞胞质内可见疟原虫、微丝蚴、杜利什曼原虫等病原体。

第二篇: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医学检验

第九章 酶免疫技术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特点

它是将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成酶标记抗体或抗原,在酶标抗体(抗原)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完成后,加入酶的相应底物,通过酶对底物的显色反应,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的测定分析。

一、酶和酶作用底物

(一)酶的要求:一个酶蛋白分子每分钟可催化103~104个底物分子转变成有色产物。

用于标记的酶应符合:

1.酶的活性要强,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纯度高。

2.易与抗体或抗原偶联,标记后酶活性保持稳定,且不影响标记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性。

3.作用专一性强,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受检组织或体液中不存在与标记酶相同的内源性酶或抑制物。用于均相酶免疫测定的酶还要求当抗体与酶标抗原结合后,酶活性可出现抑制或激活。

4.酶催化底物后产生的产物易于判断或测量,方法简单易行、敏感和重复性好。

5.酶、辅助因子及其底物对人体无害,酶的底物易于配制、保存,酶及其底物应价廉易得。

(二)常用的酶

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目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应用最广泛的标记用酶。由无色的糖蛋白(主酶)和亚铁血红蛋白(辅基)结合而成的复合物。辅基是酶活性基团,而主酶则与酶活性无关,HRP的纯度用RZ(HRP分别在403nm和275nm处的吸光度比值)表示,RZ值应大于3.0。

RZ值仅说明血红素基团在HRP中的含量,并非表示HRP制剂的真正纯度,而且RZ值高的HRP并不意味着酶活性也高,RZ值与酶活性无关。

酶活性以单位U表示:即1分钟将1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酶变性后,RZ值不变但活性降低,因此使用酶制剂时,酶活性单位比RZ值更为重要。

2.碱性磷酸酶(AP):大肠杆菌来源的AP分子量80kD,酶作用最适pH为8.0;小牛肠黏膜AP分子量为100kD,最适pH为9.6;后一种AP的活性高于前者。

3.β-半乳糖苷酶(β-Gal):β-Gal来源于大肠杆菌。因人血中缺乏此酶,以其制备的酶标志物在测定时不易受到内源性酶的干扰,从而提高特异性,被用于均相酶免疫测定。

(三)常用的底物

1.HRP的底物

(1)邻苯二胺(OPD):是HRP最为敏感的色原底物之一。OPD在HRP的作用下显橙黄色,加强酸如硫酸或盐酸终止反应后呈棕黄色,最大吸收峰在492nm波长。OPD应用液稳定性差,易变色,需新配制后在1小时内使用,显色反应过程需避光,而且具有致癌性。

(2)四甲基联苯胺(TMB):TMB经HRP作用后变为蓝色,加入硫酸终止反应后变为黄色,最大吸收峰波长450nm。TMB稳定性好,成色无需避光,无致突变作用,是目前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缺点是水溶性差。

(3)其他:5-氨基水杨酸(5-ASA)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

2.AP的底物

常用对-硝基苯磷酸酯(p-NPP),p-NPP经AP作用后的产物为黄色对硝基酚,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05nm。

3.β-半乳糖苷酶(β-Gal)的底物

常用4-甲基伞酮基-R-D半乳糖苷(4-MUU),酶作用后,生成高强度荧光物4-甲基伞形酮(4-MU),其敏度性较HRP高30~50倍,但测量时需用荧光计。

二、酶标记抗体或抗原

(一)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的制备

标记方法应符合:技术方法简单、产率高,且重复性好;标记反应不影响酶和抗原或抗体的活性;酶标志物稳定,应避免酶、抗体(抗原)以及酶标志物各自形成聚合物等。

1.戊二醛交联法:同源双功能交联剂。

(1)一步法:连接AP。

①优点:操作简便、有效,重复性好。

②缺点:交联时分子间比例不严格,大小不一,影响效果。

(2)二步法:连接HRP。

先将HRP与戊二醛作用,透析除去戊二醛,在pH9.5缓冲液中再与抗体作用而形成酶标抗体。

优点:酶标志物质量较均一,标记效率也较一步法高。

2.改良过碘酸钠法

HRP标记抗体或抗原的最常用方法。

(二)酶标记物的纯化及鉴定

常用的纯化方法有葡聚糖凝胶G-200/G-150过柱层析纯化和50%饱和硫酸铵沉淀提纯等。

常用免疫电泳或双相扩散法进行鉴定。

1.出现沉淀线表示酶标记物中的抗体(抗原)具有免疫活性。

2.沉淀线经生理盐水漂洗后,滴加酶的底物溶液,若沉淀线上显色,则酶标记物中的酶活性仍保留。

三、固相载体

除均相酶免疫测定外,各种非均相酶免疫测定反应最后都需要分离游离和结合的酶标记物。

固相抗体或抗原就是把抗体或抗原结合到固相载体的表面上,是酶免疫技术中将游离和结合的酶标志物迅速分离的最常用方法。

(一)固相载体的要求 结合抗体或抗原的容量大;可将抗体或抗原牢固地固定在其表面,经长期保存和多次洗涤也不易脱落;不影响所固定的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反应性,而且为使反应充分进行,最好其活性基团朝向反应溶液,固相方法简便易行,快速经济。

(二)固相载体的种类和选择

1.塑料制品:聚苯乙烯塑料最常采用。抗原或抗体以非共价或物理吸附方式结合到此载体上。

主要缺点是抗体(抗原)结合容量不高、固相抗体(抗原)脱吸附率较高且不均一,孔间变异大,重复性差,从而影响测定的灵敏度、精确度及检测范围。

目前采用非共价和化学偶联共价吸附方法进行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可改善上述缺点

2.微粒:易与抗体(抗原)形成化学偶联,且结合容量大。均匀地分散到整个反应溶液中,因此反应速度快。可制成磁化微颗粒。自动化检测中常用。

3.膜载体:常有硝酸纤维素膜(Nc)、玻璃纤维素膜及尼龙膜等通过非共价键吸附抗体(抗原),广泛用于定性或半定量斑点ELISA的固相载体。

(三)包被与封闭

1.包被: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过程。普遍使用的聚苯乙烯载体,将抗原或抗体溶于缓冲液(常用为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中,加于ELISA板孔中4℃过夜。包被好的固相载体在低温可放置一段时间而不失去免疫活性。

2.封闭:包被的蛋白质浓度过低,固相载体表面不能被此蛋白质完全覆盖,其后加入的血清标本和酶结合物中的蛋白质也会部分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最后产生非特异性显色致本底偏高,在这种情况下,需用1%~5%的牛血清白蛋白或5%~20%小牛血清再包被一次,消除此干扰,此过程称为封闭。

第二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包括两种: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于组织切片或其他标本中抗原的定位。

酶免疫测定技术(EIA):用于液体标本中抗原或抗体的定性和定量。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后是否需将结合和游离的酶标志物分离,EIA一般可分为均相和异相两种类型。

一、均相酶免疫测定

利用酶标志物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标记酶的活性会发生改变的原理,可以在不将结合和游离酶标志物分离的情况下,通过测定标记酶的活性的改变,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含量。该法主要用于小分子激素和半抗原(如药物)的测定,均相法的优点是适合于自动化测定,但反应中被抑制的酶活力较小,需用灵敏的光度计测定,反应的温度也需严格控制。

(一)酶放大免疫测定技术(EMIT)EMIT的基本原理是半抗原与酶结合成酶标半抗原。当与抗体结合后,所标的酶与抗体密切接触,使酶的活性中心受到影响而活性被抑制。反应后酶活力大小与标本中的半抗原量呈一定的比例,从酶活力的测定结果就可推算出标本中半抗原的量。

(二)克隆酶供体免疫分析(CDEIA)DNA重组技术可分别合成某种功能酶(如β-D半乳糖苷酶)分子的两个片段,大片段称为酶受体(EA),小分子称作酶供体(ED),两者单独均无酶活性,一定条件下结合形成四聚体方具酶活性。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CDEIA)的反应模式为竞争法。

标本中的抗原和酶供体(ED)标记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竞争结合,形成两种抗原抗体复合物。ED标记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由于空间位阻,不再能与酶受体(EA)结合,而游离的ED标记的抗原上的ED可和EA结合,形成具有活性的酶,加入底物测定酶活性,酶活力的大小与标本中抗原含量成正比。

二、异相酶免疫测定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一)异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主要用于检测样品中极微量的短肽激素和某些药物等小分子半抗原。酶标志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且无放射性污染。

1.平衡法:将待测样品抗原、酶标抗原及特异性抗体进行一次性温育,待反应达平衡后,测定离心沉淀物(酶标抗原抗体复合物)中加入酶底物液后的呈色吸光度值。

2.非平衡法:先将样品(或标准品)与抗体混合反应达平衡,然后加入酶标记抗原继续温育一段时间,测定离心沉淀物(酶标抗原抗体复合物)中加入酶底物液后的呈色吸光度值。

(二)固相酶免疫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第三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一、基本原理

把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测定时将受检样品和酶标记抗原或抗体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洗去未结合成分;加入底物后,底物被固相载体上的酶催化变成有色产物。故:

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

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③酶反应的底物三种试剂为反应必备。

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

(一)检测抗原的方法

1.双抗体夹心法:属于非竞争结合,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检测含有至少两个抗原决定簇的多价抗原。原理是先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加入待测标本,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加入酶标抗体形成双抗体夹心,洗涤;加底物显色,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检测。

如血清标本中有类风湿因子(RF)存在,则可出现假阳性反应,因为RF是一种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它能与多种动物的变性IgG的Fc部分结合,因此RF就可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之间的桥接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只适用于二价或以上的较大分子抗原的测定,不能用于小分子半抗原的检测。

2.双位点一步法: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且空间距离较远的决定簇,包被使用一种单抗,酶标记使用另一种单抗。测定时将待测抗原和酶标抗体同时加入,温育、洗涤,加入底物显色。若待测抗原浓度过高时,过量的抗原可分别同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结合而抑制夹心复合物的形成,出现钩状效应,显色降低,甚至假阴性。必要时可将标本经过适当稀释后重复测定。

3.竞争法

用于测定小分子抗原,如药物、激素等。原理为先用抗小分子的特异性抗体包被固相,然后同时加入待测样本和酶标记的小分子,两种小分子竞争与固相上的抗小分子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温育一定时间后洗涤,加入酶底物显色。

特点是:

①酶标记抗原与样品或标准品中的非标记抗原具有相同的与固相抗体结合的能力;

②反应体系中,固相抗体和酶标抗原是固定限量,且前者的结合位点少于酶标记和非标记抗原的分子数量和;

③免疫反应后,结合于固相载体上复合物中被测定的酶标抗原的量(酶活性)与样品或标准品中非标记抗原的浓度成反比。

(二)检测抗体的方法

1.间接法:最常用的方法,属非竞争性结合试验。原理:将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测样本形成固相抗原-受检抗体复合物;经温育洗涤后,加入酶标二抗,常用羊抗人IgG,在固相上即形成固相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抗体复合物,加入底物后根据显色的深浅确定待测抗体含量。多用于检测IgG类型抗体。

2.双抗原夹心法

此法可检测各类抗体,因此双抗原夹心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要高于间接法。其原理及操作步骤类似双抗体夹心法,也可采用一步法。由于机体产生抗体IgG的效价有限,一般不会出现钩状效应。

临床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测定常用此法。

3.竞争法

一般抗体检测是较少采用,当相应抗原材料中含有与抗人IgG反应的物质,而且不易得到足够的纯化抗原或抗原的结合特异性不稳定时,可采用这种方法测定抗体,目前临床运用较多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的检测。

竞争抗体与待测抗体的特异性及亲和力越接近,则测定的可靠性越强。

4.捕获法又称反向间接法

主要用于血清中某种抗体亚型成分(如IgM)的测定,最常用的是病原体急性感染诊断中的IgM型抗体。原理:先将针对IgM的二抗包被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测标本,其中IgM类抗体可被固相抗体捕获,再加入特异性抗原,其与固相上捕获的IgM抗体结合后,加入酶标记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形成固相二抗-IgM-抗原-酶标记抗体复合物,加底物显色后,即可对待测标本中IgM是否存在及含量进行测定。

第四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几乎所有的可溶性抗原抗体系统均可用酶免疫测定检测。

均相酶免疫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和小分子物质的检测。

非均相免疫测定中的ELISA在多种物质的检测中被广泛的使用。

实战演练

目前酶免疫技术中应用较广、提纯较简便的酶是

A.脲酶

B.碱性磷酸酶

C.葡萄糖氧化酶

D.辣根过氧化物酶

E.半乳糖苷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HRP是目前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标记用酶。

酶放大免疫测定技术(EMIT)主要用来检测

A.抗原

B.抗体

C.半抗原

D.不完全抗体

E.抗原抗体复合物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酶放大免疫测定技术(EMIT)主要用来检测半抗原。

以下关于酶标记抗体或抗原不正确的是

A.过碘酸盐氧化法只用于HRP的标记

B.未标记上的游离的抗体与酶标记抗体竞争固相上的抗原

C.制备的标记物无须纯化,因为游离的酶或未标记上的抗原或抗体成分在测定过程中被洗掉

D.制备的结合物需要纯化

E.标价物需要鉴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每批制备的酶标志物都要进行质量和标记率的鉴定,质量鉴定包括酶活性和抗体(抗原)的免疫活性鉴定。常用免疫电泳或双相扩散法,出现沉淀线表示酶标记物中的抗体(抗原)具有免疫活性。沉淀线经生理盐水反复漂洗后,滴加酶的底物溶液,若在沉淀线上能显色,则表示酶标记物中的酶活性仍保留。也可直接用ELISA方法测定。

关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错误的是

A.属于液相和固相酶免疫测定

B.固相常用聚苯乙烯反应板

C.通过洗涤除去未结合成分

D.底物显色

E.既能定性又能定量分析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属于固相酶免疫测定。

酶免疫技术中最常用的固相载体是

A.聚氯乙烯

B.聚苯乙烯

C.硝酸纤维素膜

D.琼脂糖

E.尼龙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酶免疫技术中最常用的固相载体是聚苯乙烯。

酶免疫技术中悬浮在溶液中具有液相反应速率的固相载体是

A.聚氯乙烯

B.聚苯乙烯

C.硝酸纤维素膜

D.磁性微粒

E.尼龙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酶免疫技术中悬浮在溶液中具有液相反应速率的固相载体是磁性微粒。

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化的过程称为

A.吸附

B.包被

C.封闭

D.标记

E.交联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化的过程称为包被。

ELISA技术中,最常用来检测抗体的方法是

A.双抗体夹心法

B.间接法

C.竞争法

D.捕获法

E.应用生物素和亲和素的ELISA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ELISA技术中,最常用来检测抗体的方法是间接法。

下列有关双位点一步法ELIS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使用针对同一抗原不同决定簇的两种单克隆抗体作为酶标抗体

B.一种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抗体,另一种作为酶标抗体

C.采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将提高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D.可使标本和酶标抗体同时加入

E.标本中抗原过高时,会出现钩状效应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双位点一步法:在双抗体夹心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双位点一步法。该法是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且空间距离较远的决定簇的两种单克隆抗体,即包被使用一种单抗,酶标记使用另一种单抗。测定时将含待测抗原标本和酶标抗体同时加入进行反应,两种抗体互不干扰,经过一次温育和洗涤后,即可加入底物进行显色测定。但当待测抗原浓度过高时,过量的抗原可分别同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结合而抑制夹心复合物的形成,出现钩状效应(hook

effect),显色降低,严重时可出现假阴性结果。必要时可将标本经过适当稀释后重复测定。这是应用此法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ELISA技术中待测孔(管)显色颜色的深浅与待测抗原或抗体呈负相关的是

A.双抗体夹心法

B.双位点一步法

C.间接法测抗体

D.竞争法

E.捕获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ELISA技术中待测孔(管)显色颜色的深浅与待测抗原或抗体呈负相关的是竞争法。

双位点一步法钩状效应产生是因为

A.标本中的抗原不纯

B.洗涤不充分

C.孵育时间过长

D.酶标抗体过量

E.标本中的抗原浓度过高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双位点一步法钩状效应产生是因为标本中的抗原浓度过高。

用一种标记物可检测多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的ELISA方法是

A.双抗体夹心法

B.间接法

C.竞争法

D.双抗原夹心法

E.双位点一步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用一种标记物可检测多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的ELISA方法是间接法。

关于ELISA竞争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用于检测抗原

B.待测成分优先于酶标记物与固相结合C.被测物含量多则标记物被结合的机会少

D.待测管显色颜色越淡表示被测物含量越少

E.只用于检测抗体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关于ELISA竞争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被测物含量多则标记物被结合的机会少。

ELISA间接法中固相上包被的是

A.抗体

B.不完全抗体

C.抗原

D.抗抗体

E.酶标抗体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ELISA间接法中固相上包被的是抗原。

临床上检测IgM抗体常用的ELISA方法是

A.双抗体夹心法

B.间接法

C.竞争法

D.双抗原夹心法

E.捕获法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捕获法,又称反向间接法。主要用于血清中某种抗体亚型成分(如IgM)的测定,目前最常用的是病原体急性感染诊断中的IgM型抗体。

酶免疫技术分为两类酶免疫测定,它们是

A.均相和异相

B.固相和液相

C.酶免疫组化和酶免疫测定

D.均相和固相

E.异相和液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酶免疫技术分为两类酶免疫测定,它们是酶免疫组化和酶免疫测定。

ELISA一般不用于检测

A.病原体及其抗体

B.Ig、补体、肿瘤标志物等蛋白质

C.非肽类激素

D.药物

E.半抗原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ELISA一般不用于检测半抗原。半抗原一般用均相酶免疫测定法。

第三篇:2005级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定稿]

大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

毕业实习实施意见

各合作办学学校:

毕业实习是大理学院医学专业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开展综合训练和检测、全面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根据初中起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结合专业特点及我院工作情况,特对昭通卫校、临沧卫校、大理卫校、德宏职院、丽江民专五个办学单位2007级初中起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科专业,共209名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学院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栾玉泉;

副组长:段蓉霖、张怀忠、董凌峰;

组员:何泽志、李建英、王婷燕、董师良。

各办学学校的组织领导机构由各办学学校自定。

二、毕业实习工作

(一)组织原则

1.毕业实习的组织安排,由各办学学校根据“大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文件汇编》

(一)”的相关规定组织完成。

2.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必须参加毕业综合考试和毕业总补考。

3.为了确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考试工作的有效进行,各办学学校应根据此《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成本单位具体的《实习方案》,并于2011年5月30日前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综合管理科。

(二)毕业实习时间及内容安排

毕业实习时间共52周,开始实习时间及具体时段由各办学单位确定,原则上实习结束时间为2012年5月30日前,实习时间不得任意减少或延长。

毕业实习时段分配及相关工作:

1.实习准备阶段(2周),主要完成:

①开展实习前动员,强化实习纪律和安全教育,完成本单位《实习方案》的布置安排。

②开展实习前临床技能强化训练:围绕《大理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及考核手册》(见附件)的相关内容,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开展7-10天的“临床专业核心技能”短期强化训练。

③组织2007级学生开展一次《毕业就业指导》(不少于半天时间)。

④核对2007级学生基本信息。

2.学生实习阶段(48周):按“大理学院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科专业实习大纲”要求,组织学生完成“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五官科”等6个临床科室的实习任务。

3.实习总结阶段(2周),主要完成:

①毕业实习总结。

②毕业综合考及总补考。

③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和“毕业前教育”,组织“毕业典礼”。

(三)具体要求

1.学生毕业实习单位必须在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进行。

2.办学单位要高度重视实习前“临床专业核心技能”强化训练工作。训练前应有计划,训练后要有总结。“临床专业核心技能”训练计划(请于2011年6月20日前)和“临床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总结(请于2011年7月5日前)上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综合管理科。

3.实习期间需严格学生考勤,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实习生必须严格遵守《大理学院实习生组织纪律管理规定》和《大理学院实习生守则》。

4.实习学员必须认真如实填写《大理学院毕业实习鉴定表》和《大理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考核表》,撰写毕业实习报告。以上两个表必须由实习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五官科)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能生效。

5.毕业实习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

三、关于毕业考试工作

毕业考试应于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一周内举行,包括毕业综合考试和毕业总补考两部分。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不予毕业。具体的组织和安排另文通知。

1.毕业综合考试

考试的内容:理论综合考占60%(其中,内科占35%、外科占35%、妇产科

占15%、儿科占15%),成绩以百分制记;临床技能与操作考核占40%。

2.毕业总补考

有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需报名参加毕业总补考。

四、上交材料及相关要求

1.上报材料:《大理学院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毕业实习成绩汇总表》、所有学员的《大理学院毕业实习鉴定表》、《大理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考核表》和毕业实习报告。

2.上报要求:《大理学院毕业实习鉴定表》、《大理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考核表》和毕业实习报告按学号顺序整理后上报,《大理学院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毕业实习成绩汇总表》随以上材料上报。

3.上报时间:务必于2012年6月12日前上报,以免影响毕业证书和档案发放。

五、本学期的教学有求

鉴于2007级学生的实习时间比原来提前,为了不影响本学期的教学安排,请各合作学校在保证本学期各门课程应开课时的前提下,酌情增加周学时,在2011年6月20日前结束本学期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完成课程考核(含统考课程考试)。从2011年6月21日起转入实习准备阶段,完成相关工作。

六、未尽事宜,请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综合管理科联系。

附件一:《大理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及考核手册》

附件二:《大理学院毕业实习鉴定表》

附件三:《大理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考核表》

附件四:《大理学院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毕业实习成绩汇总表》

大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3月25日

第四篇:医学检验学位考试血液学考试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考试大纲 第二篇 造血检验

第三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1.了解胚胎期及出生后的造血器官及造血基本概况。

2.熟悉造血微环境的组成及作用;主要的造血细胞因子及其主要调控作用。3.掌握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概念。4.掌握血细胞增殖、分化、成熟的概念;5.掌握血细胞的分类、各系血细胞发育过程及血细胞发育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第四、五章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临床应用与评价

1.掌握各系统各阶段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特点。2.掌握血象检验的方法及内容。

3.骨髓象检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骨髓取材情况的判断;骨髓细胞学检查步骤、内容及注意事项;大致正常骨髓象特点。

4.熟悉骨髓象分析(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情况的临床意义;血细胞数量和形 态改变的临床意义。

5.熟悉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结果分析和主要临床意义;掌握急淋、急 单、急粒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第三篇 红细胞检验

第六章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1.熟悉红细胞膜的主要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重点掌握红细胞膜蛋白的组 成、结构与功能;熟悉影响红细胞膜稳定的因素。

2.熟悉红细胞血红蛋白组成。

3.掌握红细胞糖代谢的主要途径、酶及其缺陷;熟悉红细胞铁代谢的主要过程及 代谢异常、红细胞核苷酸代谢主要过程及代谢异常。

4.掌握无效造血概念;了解红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基础理论。第七章 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熟悉有关红细胞疾病检验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检验方法的主要临床意 义。

1.有关铁指标的检验 血清铁测定、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血 清转铁蛋白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2.叶酸和维生素 B 12的检验 血清维生素 B 12测定、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血 清维生素 B 12吸收试验、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

3.溶血的检验 红细胞寿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4.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酸 化甘油溶血试验、高渗冷溶血试验、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分析。

5.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葡 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丙酮酸激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6.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 红细胞包涵体试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抗碱血红蛋白 质检测、HbF 酸洗脱法检测、血红蛋白基因 PCR 技术检测。

7.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检验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蛇毒 因子溶血试验。

8.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冷凝集素试验、冷热溶血试验。第八章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1.掌握贫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熟悉贫血分类及贫血诊断过程。

2.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掌握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 征及分型、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再生障碍危象的概念、主要发病机制及检验 特点;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念、主要发病机制及检验特点。

3.铁代谢障碍性贫血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铁粒幼细胞贫血的概念、主要发病机制及检验特点。

4.巨幼细胞贫血 掌握巨幼细胞贫血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 断及鉴别诊断。

5.溶血性贫血

1掌握溶血性贫血的概念、分类和诊断步骤。

2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熟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定义、发病机制 及临床特点、检验与诊断。

3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掌握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的定义、遗传方式、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检验与诊断。

4血红蛋白病 熟悉血红蛋白 E 病、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主要

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检验与诊断。掌握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定义、主要发病机 制、临床特点、检验与诊断。

5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定义、主要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检验与诊 断。

6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掌握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定义、主要发病机 制、临床特点与诊断。熟悉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与诊断特点

7.继发性贫血 熟悉各种慢性系统性疾病贫血的发病原因和检验要点;掌 握 骨髓病性贫血概念。

8.其他红细胞疾病 熟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检验及诊断要点。第四篇 白细胞检验

第九章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1.粒细胞 熟悉粒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粒细胞的功能;重点掌握 粒细 胞的动力学。

2.淋巴细胞-浆细胞 了解淋巴细胞-浆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功能、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动力学。

3.单核-巨噬细胞 了解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单核-巨噬细胞 的功能、单核-巨噬细胞的动力学。

4.白细胞抗原 熟悉 HLA 抗原系统、。掌握 各种血细胞的主要膜受体和分化抗原。第十章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熟悉白细胞检验常见方法的主要临床应用与评价。

1.白细胞功能检验 墨汁吞噬试验;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血清溶菌酶

活性试验;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白细胞趋化性试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2.细胞代谢及其产物检验 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检测;N-碱性磷酸酶检测;酸 性 α-醋酸酯酶检测;过氧化物酶检测。

3.白细胞动力学检验 氘标记脱氧胸苷测定;泼尼松刺激试验;肾上腺素激发试 验;二异丙酯氟磷酸盐标记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 DNA 合成及含量;粒细胞抗体检测。

4.白细胞免疫标记检测 荧光显微镜计数检测;流式细胞仪计数检测;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检测;生物素-亲合素酶标法检测。第十一章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1.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 掌握白血病的概念、急性白血病的 FAB 分型概念及各 型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掌握急性白血病 MICM 分型的概念,了解免疫学分型及与形态 学分型的关系;了解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型的基础、掌握 常见白血病 核型和融合基因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熟悉白血病的 WHO 分型。掌握 急性白血病的四 大临床表现及形态学检验的总特点;熟悉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标准;掌握 微量残留 白血病的概念。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掌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检验 及诊断。

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熟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 1-M 7型、急性髓细胞 白血病微分化型(M0 型的主要临床表现、检验及诊断。

4.慢性白血病 掌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概述、检验及诊断、临床分期及 标准;了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概述、检验及诊断。

5.少见类型白血病 了解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组织嗜 碱细胞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幼淋细胞白血病、全髓细胞白血病、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及检验特点。

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掌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概述、检验及诊断、WHO 的分型标准。

7.恶性淋巴瘤 熟悉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概述、主要检验及诊断。8.浆细胞病 熟悉多发性骨髓瘤检验及诊断;了解巨球蛋白血症的概述、检验及诊断。

9.骨髓增生性疾病 了解原发性血小伴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的概述、检 验及诊断。

10.组织细胞病 了解恶性组织细胞病、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概述、检 验及诊断。

11.其他白细胞疾病 掌握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减少(缺乏 症的概念和主要发 病机制;掌握 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熟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病 因、了解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类脂质沉积病的概述、检验及诊断。第五篇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十二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1.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熟悉血管壁的结构、掌握血管的止血作用。

2.血小板止血作用 了解血小板的结构;熟悉血小板的活化及其分子基础;掌握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3.血液凝固 掌握凝血因子的特性、作用和分组;掌握内、外、共同源性途径的 概念和内、外凝血系统的概念,掌握凝血过程和凝血机制。

4.血液凝固调节系统 熟悉生理性抗凝蛋白的组成和主要作用(抗凝血酶、蛋白 C 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 Z 和蛋白 Z 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

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掌握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概念、主要组成及其主要作用;掌握纤维蛋白溶解机制。了解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

第十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掌握血栓与止血检验常用检验项目及其临床应用。

1.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 掌握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出血时间、血 小板计数及其临床应用;掌握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APTT、PT 及其临床应用;掌握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检验(纤维蛋白 /原降解产物测定、D-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 应用。

2.血管壁(内皮检验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血管内皮素-1检测、血浆血栓 调节蛋白检测、血浆 6-酮-前列腺素 F 1α检测。

3.血小板检验 血小板生存时间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第 3因子有效性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 检测。

4.凝血因子检验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血浆因子 II、V、VII、X 促凝活性检测、血浆因子 VIII、IX、XI、XII 促凝活性检测、凝血因子

XIII 定性试验和亚基抗原检测。

5.生理性抗凝蛋白检验 抗凝血酶检测、蛋白 C 检测、血浆蛋白 S 抗原检测、组 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检测。

6.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 复钙交叉试验、凝血酶时间测定及其纠正试验、普通肝 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检测、凝血因子 VIII 抑制物检测、狼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报 告和确诊试验。

7.纤溶活性检验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血浆组织形纤溶酶原活化剂的 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检测、纤溶酶原的检测、血浆α 2-抗纤 溶酶的检测。8.血栓前状态检验 血浆血栓烷 B2 检测、血浆凝血酶原片段 1+2 检测、血浆纤维蛋白肽 A 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检测、血浆纤溶酶-α 2-抗纤溶酶 复合物检测、纤维蛋白肽 Bβ 1-42 和 Bβ 15-42 测定。第十四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掌握一期止血缺陷筛选检验(BT、PT)的 1.血栓与止血筛检试验的应用 临床应用;二期止血缺陷筛选检验(APTT、PT)的临床应用。2.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1)熟悉过敏性紫癜的概述、临床特征及检验。2)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述、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检验及诊 断。3)熟悉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见病因和分类及检验特点;Even 综合征、血 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了解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检验及诊断特点。遗 传性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的分类和检验特点; 4)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 掌握血友病的概念、遗传特性、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验及诊断;血管性血友病的概念、遗传特性、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检验及诊断;血 友病甲与血管性血友病的鉴别。5)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和因子 XIII 缺乏症 了解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的 临床及检验特点;遗传性因子 XIII 缺乏症的临床及检验特点。6)肝脏疾病的凝血障碍 熟悉肝脏疾病凝血障碍的机制、血栓与止血检验结果对 肝脏疾病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的价值。7)了解依赖维生素 K 凝血因子缺乏症、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的检验。8)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主要临床表现、检验和诊断;原发性纤 溶亢进症的临床特征与检验及其与 DIC 的鉴别。3.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 了解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 验; 血栓

前状态的概述、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分析; 易栓症的概述、检验结果和分型。4.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掌握抗血栓治疗的监测、溶血栓治疗的监测。

第五篇: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考试题库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考试题库

一、软件基本信息

软件题库基本信息
软件名称:2013版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软件大小:14.9M 解题思路:有 软件价格:198元/科 软件语言:中文 题库数量:12756 历年真题:无 软件授权:共享版 运行环境:Win9x/me/NT/2000/XP/2003

二、软件介绍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系医学高级职称临床医学检验仿真试题辅导软 件,适用于医学正、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库设计紧扣最新考 试大纲、考试教 材、考试科目、国家卫生部最新颁布的人机对话标准版。符合医学高级职称临床医学检验考 试题型与考试科目,考试资料丰富,免费试用、试题库巨 大(注册版试题量达 1 万 2 千多题),软件收录最新专业题库强化练习题、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综合复习题、仿真试题,囊括了 目前所有的最新考试题型:临床生 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 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血液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临床免疫检验技 术、临床血液检验技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综合复习题,并对部分难 度较大考题提供专业级的解题思路、答题技巧、考试要点精解。通过人机对话的互动模式即 可全面复习、又能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助您考试成功!

三、软件下载地址


信息来源:考试宝典网(http://card.thea.cn/ksbao/)


下载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升本)考试大纲.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升本)考试大纲.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

    第一章微生物绪论常见考点第一章 绪论一、微生物的分类及命名1、微生物的分类等级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分类系统是伯......

    临床医学检验职称考试

    临床医学检验职称考试级别 临床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共分为五个级别, 1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初级职称) 2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职称) 取得临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

    专升本考试大纲

    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0年) 一、考试大纲适用对象及考试性质 本大纲适用于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文科各专业申请专升本的高职高专学生。 按本大纲进行的......

    会计学专升本考试大纲(DOC)

    第一部分 会计学基础(占60%) 参考书目:会计学基础(安徽大学出版社,朱继民、魏朱宝主编,第四版) 2016年会计学专升本《会计学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

    高等数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湖南工学院“专升本”基础课考试大纲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总要求 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无......

    “专升本”考试大纲(金融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2015年“专升本”《金融学》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货币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

    专升本计算机考试大纲

    专升本计算机考试大纲.txt3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专......

    2014年专升本考试大纲(本站推荐)

    2014年专升本考试大纲(机械设计基础) 发布日期:2014-03-16浏览次数:5513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