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

时间:2019-05-14 20:5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

第一篇: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

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

 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 2013年07月23日03:34 来源:中国企业报纠错|收藏我要推荐将本文转发至:

本报记者 蒋皓

“李克强经济学”的英文单词Likonomics是由时任海外投行巴克莱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提出的,用来指李克强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概念甫一诞生,便具有属于自己的旺盛生命力,所孕育的改革正能量令人期待。Likonomics开始全球传播,成为继“李克强指数”后又一个炙手可热的“中国制造”的财经名词。中国“放开膀子”搞改革的特殊时代背景、新总理李克强经济学博士的强大学术背景,赋予了这个词汇独特的魅力和想象空间。争议之声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波动四起。已经离开巴克莱全职回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任教的黄益平教授日前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回顾了提出“李克强经济学”这一思想火花的始末,并澄清了一些误读。“李克强经济学”不仅是学术界的头脑风暴,更是发生在中国当下活生生的现实。外界更关心的是,“李克强经济学”爆发的强大能量,将把中国的改革带向何方?

从“李克强指数”到“李克强经济学”

任职辽宁省省委书记时,李克强喜欢通过三个指标来追踪辽宁的经济动向:全省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量,以挤掉统计数字的水分,减少对宏观经济的误判。2010年末,《经济学人》杂志推出了一项用于评估中国 GDP增长量的新指标——李克强指数(Likeqiangindex)。

无独有偶,2013年中,“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横空出世。黄益平教授回忆说:“6月底,我在写给巴克莱资本全球客户的最后一份‘北京明信片‘中提出了Likonomics(即李克强经济学)这个新词,并简要讨论了其三大政策支柱: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

“去杠杆化、结构性改革和避免大规模刺激计划”,是巴克莱版“李克强经济学”概念的三大支柱,巴克莱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说:“李克强经济学正是中国所需要的,因为中国经济急需重回可持续增长的轨道。”

《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称,考虑到财经词典里已经有了“希腊脱欧”(Grexit)、“扭转”(twist)、“逐步削减”(taper)以及安倍经济学(Abenomics)等术语,再增加一个“李克强经济学”可能就显得俗套了。但鉴于中国当前所从事事业的重要性,确实值得创造一个新词加以描述。简而言之,李克强经济学代表着用短痛换取长期的益处。

巴克莱预计,去杠杆和再平衡的经济政策有可能把中国推向“临时硬着陆”,未来三年里也许会有某个季度的经济增速会降至3%附近,但这样的减速应该是暂时的,因为经济改革应该会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增长快速反弹。换句话说,波动相对较大的经济周期未来可能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常态。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为“李克强经济学”增加了“不教条,有弹性”两个新特点。在7月16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宏观调控的“上限”和“下限”,被评价为“既有战略定力,又有底线

思维”。“如果安倍经济学、撒切尔经济学是不论任何阻力坚决贯彻下去的经济理念,那么李克强的管理更具灵活性。下半年,或许会有刺激增长的政策出台。不过,这种刺激相对‘温和’。”鲁政委表示。

鲁政委幽默地评价,三大政策支柱之一的“去杠杆化”,不如说是“不加杠杆”。“举个例子,原来1块钱借2块钱,‘去杠杆化’就是今后1块钱只能借1块5,‘不加杠杆’则还是能借2块,但不能更多了。”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将“李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定义为“理顺要素价格、打破准入限制以及涉足改革深水区”。

作为对市场化改革有卓越贡献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学生,李克强总理在其经济学理论形成之始便认可了市场在资源有效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沈建光表示,“李克强经济学”更类似供给学派,有别于仅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来调节需求端的传统凯恩斯学派。《南方周末》早在3月就撰文将“李克强经济学”的内涵简要概括为“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李克强总理百日新政后,释放出三大明确的政策信号:一是新一届政府绝不会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二是新一届政府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在不断提高;三是全面而坚定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让“改革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红利”,透过这些政策信号我们已经找寻到了“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和理论逻辑。

黄益平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坦陈,目前尚未听到李克强总理本人对“李克强经济学”的看法。不过,国内外各界大多是认同李克强总理最近几个月一再宣示的政策意向的,认为这些新的政策方向终于有可能让中国经济摆脱目前这个不协调、不平衡、低效率和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从而走上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道路。而“李克强经济学”恰恰是通过总结这些政策意向而得出的。至于其他媒体总结的“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有些是基于不同的解读,但更多的只是表述不同而已。

澄清误读,破除“硬着陆”恐惧

黄益平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目前对“李克强经济学”需要澄清两个非常明显的误解:第一,“李克强经济学”其实并非指经济学理论,而是泛指“李克强经济政策框架”或者“政策思路”,这个其实是有先例的,就像里根经济学和安倍经济学,因此不要随便往理论上扯。第二,“李克强经济学”并非“休克疗法”,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来就没有实施过真正意义上的休克疗法。

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误解是“李克强经济学”鼓励甚至推动经济“硬着陆”。“我确实低估了市场在面对硬着陆风险时的心灵脆弱度。”黄益平说。但他认为当前存在的“硬着陆”恐惧症其实也是过去长期实施保增长政策后遗症之一,增长速度稍有波动,市场便一片恐慌。

他认为应该打破对经济周期下行的恐惧症,并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硬着陆”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判断问题,今天我们认为是硬着陆的减速,明天可能不一定。过去我们特别担心GDP增速滑到8%以下,现在8%以下的增速已经成为常态。第二,从逻辑上看未来几年GDP增速发生明显下降,有一定的必然性。我们所说的“硬着陆”增长减速,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确实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第三,经济周期包括增长下行,其实是挤出劣质投资项目、提高经济质量的必要过程。即便如此,黄益平也从来不认为任何政府应该或者可以听任经济增长发生“硬着陆”,也没有任何政府可以完全不顾经济增长状况。

“李克强经济学”与中国实际吻合度有多高?黄益平认为,“李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适度去杠杆控制金融风险和全

面推动结构改革”,不仅是学者做的总结和概括,更来自中国政府非常清楚的经济决策和政策意向。

黄益平表示,新政府执政以来所采取的新的政策方向十分清晰,包括李克强总理本人曾经一再重申一些重要的政策信号,例如“政府主导的投资难以持续”、“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和“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等。自去年年底以来,经济增速不断放缓,市场上要求政府重回刺激政策老路的呼声一浪压过一浪。但政府一直非常冷静地判断经济局势,没有采取过激的政策。政府上下各部门都在集中精力筹划多方面的改革方案。

黄益平说,“不刺激”,准确地说是“不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措施支持经济增长”,或者“不过度刺激”,这和“稳增长”并不矛盾。黄益平一再重申,不要混淆现在“稳增长”和过去“保增长”之间的本质区别。他表示,任何政府都会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美国是这样,中国也是如此。当然,过去是“保增长”,以举国体制把GDP增长率推到9%甚至更高的水平。现在“稳增长”,是以财政或者货币政策手段放缓增速下滑的速度,让GDP增长率逐步稳定在新的增长潜力附近。李克强总理最近划出GDP增长下限,7%甚至更低一些,其实已经把“稳增长”与过去“保增长”的区别表述得清清楚楚。

构建之中的首脑经济学

回顾里根经济学、撒切尔经济学,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命名的经济学,不仅在于其名,更在于其施政的成效——从这个意义来说,“李克强经济学”尚在构建之中。

中国经济行至年中,李克强划定的经济“下限”隐约可见。工信部官员称,从数据上看,目前宏观经济的指标不太乐观,大部分在底限区间的下半部分,个别指标踩在了底限边缘线上,甚至已经溜出了底限区间,而且还在继续往下走。7月17日的年中经济分析会上,以国家发改委为首的各部委共同向李克强总理提交了一份下半年调控措施的书面材料。这份侧重稳增长的报告以局部刺激政策为主。

中国下半年经济政策调控的主要措施,将是李克强面对中国经济不断下滑态势出手干预的第一份政策草案。现在到了检验李克强对存在诸多矛盾和不确定性的中国经济微调的时刻。

随着相关动作的频频出手,“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有没有变化?黄益平说,“李克强经济学”是一个政策框架,这是一个起码要管未来五到十年的思路。“我们判断一个政策方向,自然不能因为几个局部的、短期的措施匆忙下结论。部委动向更多的是应对短期经济波动,不同的政府部门的工作也各有侧重,发改委想多上项目,商务部想多支持出口,向来如此。”

黄益平表示,判断“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有没有改变,一是看会不会像2008年那样推出全面的刺激政策举国保增长,二是看从现在到三中全会期间会不会酝酿、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判断,7月19日央行决定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就是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实现增长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宣示。如果政策目标真的变成了“保增长”,央行完全可以直接下调贷款利率并放水银行信贷。而放开贷款利率的下限,是作为利率改革甚至金融开放的重要步骤。

有媒体总结,“李克强经济学”核心要点之一是——中国政府向市场放权让利,随着国务院会议的召开,持续推进制度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尽管海外对于“李克强经济学”有各种各样的猜想,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向市场放权让利的改革不会停滞。

改革驶入深水区,中国带着阵痛加速转型。“李克强经济学”并不完全属于个人,其代表的不仅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与经济智慧,更是对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践的总结与反思的结果

第二篇:命名人谈克强经济学支柱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

命名人谈克强经济学支柱: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

2013年07月23日 01:41中国企业报我有话说(1098人参与)

【深度解析克强经济学】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底线思维”本报记者 蒋皓

“李克强经济学”的英文单词Likonomics是由时任海外投行巴克莱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提出的,用来指李克强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概念甫一诞生,便具有属于自己的旺盛生命力,所孕育的改革正能量令人期待。Likonomics开始全球传播,成为继“李克强指数”后又一个炙手可热的“中国制造”的财经名词。中国“放开膀子”搞改革的特殊时代背景、新总理李克强经济学博士的强大学术背景,赋予了这个词汇独特的魅力和想象空间。争议之声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波动四起。已经离开巴克莱全职回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任教的黄益平教授日前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回顾了提出“李克强经济学”这一思想火花的始末,并澄清了一些误读。“李克强经济学”不仅是学术界的头脑风暴,更是发生在中国当下活生生的现实。外界更关心的是,“李克强经济学”爆发的强大能量,将把中国的改革带向何方?

从“李克强指数”

到“李克强经济学”

任职辽宁省省委书记时,李克强喜欢通过三个指标来追踪辽宁的经济动向:全省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量,以挤掉统计数字的水分,减少对 宏观经济的误判。2010年末,《经济学人》杂志推出了一项用于评估中国 GDP增长量的新指标——李克强指数(Likeqiangindex)。

无独有偶,2013年中,“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横空出世。黄益平教授回忆说:“6月底,我在写给巴克莱资本全球客户的最后一份‘北京明信片‘中提出了Likonomics(即李 克强经济学)这个新词,并简要讨论了其三大政策支柱: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

“去杠杆化、结构性改革和避免大规模刺激计划”,是巴克莱版“李克强经济学”概念的三大支柱,巴克莱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说:“李克强经济学正是中国所需要的,因为中国经济急需重回可持续增长的轨道。”

《华尔街日报》称,考虑到财经词典里已经有了“希腊脱欧”(Grexit)、“扭转”(twist)、“逐步削减”(taper)以及安倍经济 学(Abenomics)等术语,再增加一个“李克强经济学”可能就显得俗套了。但鉴于中国当前所从事事业的重要性,确实值得创造一个新词加以描述。简而 言之,李克强经济学代表着用短痛换取长期的益处。

巴克莱预计,去杠杆和再平衡的经济政策有可能把中国推向“临时硬着陆”,未来三年里也许会有某个季度的经济增速会降至3%附近,但这样的减速应 该是暂时的,因为经济改革应该会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增长快速反弹。换句话说,波动相对较大的经济周期未来可能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常态。

兴业银行(9.64,0.34,3.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为 “李克强经济学”增加了“不教条,有弹性”两个新特点。在7月16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宏观调控的“上限”和“下限”,被评价为“既 有战略定力,又有底线思维”。“如果安倍经济学、撒切尔经济学是不论任何阻力坚决贯彻下去的经济理念,那么李克强的管理更具灵活性。下半年,或许会有刺激 增长的政策出台。不过,这种刺激相对‘温和’。”鲁政委表示。

鲁政委幽默地评价,三大政策支柱之一的“去杠杆化”,不如说是“不加杠杆”。“举个例子,原来1块钱借2块钱,‘去杠杆化’就是今后1块钱只能借1块5,‘不加杠杆’则还是能借2块,但不能更多了。”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将“李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定义为“理顺要素价格、打破准入限制以及涉足改革深水区”。

作为对市场化改革有卓越贡献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学生,李克强总理在其经济学理论形成之始便认可了市场在资源有效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沈建 光表示,“李克强经济学”更类似供给学派,有别于仅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来调节需求端的传统凯恩斯学派。《南方周末》早在3月就撰文将“李克强 经济学”的内涵简要概括为“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李克强总理百日新政后,释放出三大明确的政策信号:一是新一届政府绝不会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二是新一届政府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在不断提 高;三是全面而坚定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让“改革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红利”,透过这些政策信号我们已经找寻到了“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和理论逻辑。

黄益平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坦陈,目前尚未听到李克强总理本人对“李克强经济学”的看法。不过,国内外各界大多是认同李克强总理最近几个月一再 宣示的政策意向的,认为这些新的政策方向终于有可能让中国经济摆脱目前这个不协调、不平衡、低效率和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从而走上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道路。而“李克强经济学”恰恰是通过总结这些政策意向而得出的。至于其他媒体总结的“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有些是基于不同的解读,但更多的只是表述不同而已。

澄清误读,破除“硬着陆”恐惧

黄益平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目前对“李克强经济学”需要澄清两个非常明显的误解:第一,“李克强经济学”其实并非指经济学理论,而是泛指 “李克强经济政策框架”或者“政策思路”,这个其实是有先例的,就像里根经济学和安倍经济学,因此不要随便往理论上扯。第二,“李克强经济学”并非“休克 疗法”,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来就没有实施过真正意义上的休克疗法。

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误解是“李克强经济学”鼓励甚至推动经济“硬着陆”。“我确实低估了市场在面对硬着陆风险时的心灵脆弱度。”黄益平说。但他认为当前存在的“硬着陆”恐惧症其实也是过去长期实施保增长政策后遗症之一,增长速度稍有波动,市场便一片恐慌。

他认为应该打破对经济周期下行的恐惧症,并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硬着陆”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判断问题,今天我们认为是硬着陆的减速,明天可 能不一定。过去我们特别担心GDP增速滑到8%以下,现在8%以下的增速已经成为常态。第二,从逻辑上看未来几年GDP增速发生明显下降,有一定的必然 性。我们所说的“硬着陆”增长减速,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确实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第三,经济周期包括增长下行,其实是挤出劣质投资项目、提高经济质量的必要 过程。即便如此,黄益平也从来不认为任何政府应该或者可以听任经济增长发生“硬着陆”,也没有任何政府可以完全不顾经济增长状况。

“李克强经济学”与中国实际吻合度有多高?黄益平认为,“李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适度去杠杆控制金融风险和全面推动结构改革”,不仅是学者做的总结和概括,更来自中国政府非常清楚的经济决策和政策意向。

黄益平表示,新政府执政以来所采取的新的政策方向十分清晰,包括李克强总理本人曾经一再重申一些重要的政策信号,例如“政府主导的投资难以持 续”、“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和“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等。自去年年底以来,经济增速不断放缓,市场上要求政府重回刺激政策老路的呼声一浪压过一浪。但政府 一直非常冷静地判断经济局势,没有采取过激的政策。政府上下各部门都在集中精力筹划多方面的改革方案。

黄益平说,“不刺激”,准确地说是“不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措施支持经济增长”,或者“不过度刺激”,这和“稳增长”并不矛盾。黄益平一再重申,不要混淆现在“稳增长”和过去“保增长”之间的本质区别。他表示,任何政府都会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美国是这样,中国也是如此。当然,过去是 “保增长”,以举国体制把GDP增长率推到9%甚至更高的水平。现在“稳增长”,是以财政或者货币政策手段放缓增速下滑的速度,让GDP增长率逐步稳定在 新的增长潜力附近。李克强总理最近划出GDP增长下限,7%甚至更低一些,其实已经把“稳增长”与过去“保增长”的区别表述得清清楚楚。

构建之中的首脑经济学

回顾里根经济学、撒切尔经济学,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命名的经济学,不仅在于其名,更在于其施政的成效——从这个意义来说,“李克强经济学”尚在构建之中。

中国经济行至年中,李克强划定的经济“下限”隐约可见。工信部官员称,从数据上看,目前宏观经济的指标不太乐观,大部分在底限区间的下半部分,个别指标踩在了底限边缘线上,甚至已经溜出了底限区间,而且还在继续往下走。7月17日的年中经济分析会上,以国家发改委为首的各部委共同向李克强总理提 交了一份下半年调控措施的书面材料。这份侧重稳增长的报告以局部刺激政策为主。

中国下半年经济政策调控的主要措施,将是李克强面对中国经济不断下滑态势出手干预的第一份政策草案。现在到了检验李克强对存在诸多矛盾和不确定性的中国经济微调的时刻。

随着相关动作的频频出手,“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有没有变化?黄益平说,“李克强经济学”是一个政策框架,这是一个起码要管未来五到十年的 思路。“我们判断一个政策方向,自然不能因为几个局部的、短期的措施匆忙下结论。部委动向更多的是应对短期经济波动,不同的政府部门的工作也各有侧重,发 改委想多上项目,商务部想多支持出口,向来如此。”

黄益平表示,判断“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有没有改变,一是看会不会像2008年那样推出全面的刺激政策举国保增长,二是看从现在到三中全会 期间会不会酝酿、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判断,7月19日央行决定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就是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实现增长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宣示。如 果政策目标真的变成了“保增长”,央行完全可以直接下调贷款利率并放水银行信贷。而放开贷款利率的下限,是作为利率改革甚至金融开放的重要步骤。有媒体总结,“李克强经济学”核心要点之一是——中国政府向市场放权让利,随着国务院会议的召开,持续推进制度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 场活力,促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尽管海外对于“李克强经济学”有各种各样的猜想,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向市场放权让利的改革不会停滞。改 革驶入深水区,中国带着阵痛加速转型。“李克强经济学”并不完全属于个人,其代表的不仅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与经济智慧,更是对30多年来中国经济 实践的总结与反思的结果。

第三篇:中小银行如何应对金融“去杠杆”

中小银行如何应对金融“去杠杆”

当前关于金融杠杆的讨论有宏观、行业、机构等多个层次。在以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发展模式下,中小银行有着天然的加杠杆动机,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不断压缩利差空间的大环境下,更加注重通过资产规模的扩张来维持必要的利润规模和增速,因而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加杠杆”成为重要经营策略。由于存在资金“脱实向虚”等现象,当前金融“去杠杆”不断推进,“一行三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中小银行杠杆现状与结构特征

中小银行之间整?w杠杆水平差异较大。按照人民银行的统计分类标准,大型银行的资产在4万亿元以上,中型银行的资产为5000亿元至4万亿元,小型银行的资产为50亿元至5000亿元,按照这个标准,除了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及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外,其他个别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均被归到中小银行行列。不同规模银行资产扩张速度和加杠杆能力有着较大差异。小型银行由于基数较小,总资产增速高于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2015年初,小型银行总资产平均增速在20%以上,2016年更是提高到近30%的增幅水平,但小银行加杠杆的能力在银行体系中相对较低。中型银行资产增速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有所放缓,到2015年下半年开始增速再抬头,虽不到20%,但也高于大型银行10%左右的水平。中型银行的杠杆率最高,尽管从2014年底开始有所回落,但目前绝对水平仍超过100倍。因此在讨论中小银行杠杆问题时,应对中型银行和小型银行区别对待。

资产端:非信贷资产是中小银行加杠杆的重要方向。加杠杆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正常现象,本轮加杠杆与金融“脱实向虚”紧密关联,表现在银行的资产结构上,对非金融机构和企业部门的债权占比下降,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如表1所示,小型银行对非金融机构和其他居民部门的债权占其总资产的比重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56.4%下降到2016年第三季度的44.2%,同期对中资小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占比则从19.2%提高到37.1%。中型银行对非金融机构和其他居民部门的债权占其总资产的比重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59.8%下降到2016年第三季度的49.4%,同期对中资中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占比则从19.2%提高到29.8%。大型银行对非金融机构和其他居民部门的债权占其总资产的比重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50.2%提高到2016年第三季度的56.2%,同期对大中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占比则从13.4%提高到16.1%。可见,大中小银行都加大了对金融同业资产的布局,但中小银行的同业资产占比提升明显挤占了对实体经济部门(非金融机构和居民)的信贷投放份额,而大型银行对实体经济部门的信贷投放份额则保持增长。中小银行资产结构的这一调整背后,是其对非信贷资产依赖的上升。银行越小,受到经济地域和客户群体的约束越大,在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信贷投放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受限,持有非信贷资产成为中小银行短期内获取利润的不二之选。从上市银行情况来看,大型商业银行的非信贷资产占比平均约为30%,股份制商业银行约为40%,城市商业银行则接近50%。

负债端:同业负债是中小银行加杠杆的支撑来源。银行自有资金的规模有限,资产端的扩张通常需要吸收存款、发行债券、同业拆借、资产回购等负债端的支撑,不同规模的银行负债渠道和加杠杆手段差异较大。小型银行获得中央银行资金的能力较弱,对中央银行负债在总负债中的占比近期虽有所提高,但也仅为1.2%。对非金融机构和住户负债是小型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2016年第三季度末占比为65.2%;其次为对其他小型银行的负债,占比为10%以上。从变动趋势来看,2010年第一季度到2016年第三季度,对非金融机构和住户负债占比下降了13.3个百分点,填补这个空缺的主要是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上升5.66个百分点)、其他金融性公司(上升6.31个百分点)和债券发行(上升4.1个百分点)。中型银行对非金融机构和住户负债的依赖要低于小型银行,2016年第三季度末占比为46.6%;其次是债券发行、对其他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性公司,占比分别为16%、12.74%和12.54%。从变动趋势来看,2010年第一季度到2016年第三季度,对非金融机构和住户负债占比下降了11.8个百分点,填补这个空缺的主要是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上升5.1个百分点)、其他金融性公司(上升9.6个百分点)和债券发行(上升6.7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在吸收非金融机构和住户负债方面有着绝对优势,2016年第三季度末该渠道负债占比为68.03%,考虑到大型银行庞大的规模,占据了银行吸收存款的大部分份额。大型银行的负债来源较为稳定,从2010年第一季度到2016年第三季度,对非金融机构和住户负债占比下降3.36个百分点,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下降0.9个百分点,债券发行一直维持在7%左右的水平,对中央银行负债和对其他金融公司负债则分别上升3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整体而言,中小银行越来越倾向于发债、同业存单等主动负债渠道。

“脱实向虚”及资产负债不匹配是本轮金融杠杆遭诟病的症结

通过拓宽主动负债渠道来弥补自身在吸收普通存款上的竞争力不足,通过合规的市场套利提升自身盈利水平,只要把握好资产负债之间的合理匹配,正常的加杠杆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不仅无可厚非,也是未来转型的重要方向。但是本轮中小银行资产扩张和负债加杠杆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金融体系内部资金链条拉长,“脱实向虚”有悖宏观调控目标。银行是传统信用衍生过程中最主要的中介,连接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与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需求,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回报率是根本保障。但随着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中介链条的拉长,银行与企业之间资金融通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导致实体经济部门信贷额度被挤占,融资成本被推高。银行以理财产品、同业存单、同业理财等获得的较高成本资金,以委外投资等形式流向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再将资金以较高价格配置给风险较高的行业和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介入信用中介链条的深度可从其对其他存款性公司(除人民银行以外的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负债规模扩张中略窥一斑。

如图1所示,2017年2月我国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为27.7万亿元,是2010年初的17.3倍,占其总资产的比重达到11.8%,比2010年初提高10个百分点。而同期,其他存款性公司对非金融机构债权仅是2010年初的2.35倍,表明金融体系内部之间的资金融通活跃度远远高于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信贷活跃度。为了维持这种加长版的资金链条,一方面需要负债端廉价资金的供给(当前主要是人民银行的大规模货币注入),另一方面需要资产端保持较高收益(要么以高风险为代价,要么以资产泡沫为支撑),结果不仅是金融市场风险的积累,更是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低效。

银行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和风险错配现象突出,久期杠杆和流动性杠杆较高。中小银行加杠杆的机制多种多样,但大都离不开以久期较短的负债匹配久期较长的资产、以风险较低的负债匹配风险较高的负债。典型的是对同业存单等负债的运用和依赖,其操作流程一般包括,银行通过发行久期较短的同业存单获得资金,购买资产端能力较强的银行发行的久期相对较长的同业理财,然后通过久期更长的委外等方式进入债券市场或对接非标资产。与本轮中小银行资产大幅扩张相互呼应的是,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迅速膨胀,今年2月发行规模达到1.94万亿元。我们看到,自2013年人民银行在货币市场上推出同业存单以来,同业存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主动负债的核心工具,如图2所示,2015年下半年以来每月同业存单发行量爆发式增长。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是同业存单的发行主力,2016年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占比达到46.5%,城商行农商行同业存单发行量占比高达50%。同业存单的久期较短,2016年市场发行的同业存单的加权久期为180天,以同业存单获取的资金配置久期更长的其他资产,存在期限错配风险。

与同业存单扩张逻辑相似的是银行同业理财的快速发展,自2015年3月以来,银行同业理财规模扩张加速,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中的占比已达15.3%(图3)。此外,中小银行还通过在回购市场形成的融资实现规模和收益的扩张,也就是先利用自身资金购买债券资产,然后将其在回购市场质押或买断进行融资,待融资到期后再进行滚动续做,实现加杠杆套利。无论是同业存单、同业理财还是产品杠杆,其可持续性要以宽松的市场流动性为前提,否则难以及时平掉短期头寸。而从负债端资金成本持续上升的态势,以及资产端贷款和非标资产承压的现实来看,中小银行通过错配加杠杆面临较大风险。

中小银行面临的“去杠杆”形势与冲击

本轮金融去杠杆的目标十分明确,也就是抑制金融机构加杠杆扩规模,避免资金空转,促进“脱虚向实”,防范系统性风险。金融去杠杆不是单独针对银行业,但很多政策措施均以影响银行经营行为为主要作用机制。“一行三会”推进金融去杠杆的主要措施,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是市场环境和监管约束的重要改变,特别是负债端去杠杆将面临较大压力,将带来规模扩张和盈利模式的调整。

流动性收缩、资金成本抬高下有必要主动去杠杆。如前所述,金融机构市场加杠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市场上资金充裕、成本较低。央行抬高市场资金成本中枢的可选手段包括减少资金投放频率和规模,拉长流动性工具久期,上调MLF、OMO、SLF利率等,进而收窄资金利率和债券/理财收益率之间的利差,甚至容忍一定利率倒挂的出现,降低金融机构的杠杆收益。2016年8月23日,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与上调国库定存利率,被视为金融去杠杆周期开启的标志。作为资金的主要融入方,中型银行面临的流行性压力要远大于小型银行,负债端成本的上升,也对中小银行资产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影响在于,利差收窄导致单位资本收益率进一步下降,而流动性紧缺和市场资金成本上行趋势不只是意味着中小银行通过加杠杆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可行性越来越低,更严重的是实际上是存量资产负债错配难以为继的风险大大增加。

具体金融工具监管约束强化下不得不被动去杠杆。“一行三会”关于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包括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6〕42号)、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守风险底线工作的意见》(银监办发〔2016〕27 号)、人民银行《关于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的通知》、人民银行等多个部委《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等,以及正在征求意见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理财新规如果正式实施,意味着控杠杆、缩通道、分类监管及计提风险准备金,表外理?纳入MPA广义信贷考核意味着表外负债规模受限,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范围意味着同业负债规模将受控,资管行业的统一监管则意味着银行难以在金融市场上层层嵌套加杠杆扩规模。这些政策组合将极大压缩银行的监管套利空间。

中小银行应对金融“去杠杆”的策略

从风险管控的角度,不断加杠杆并非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小银行本就存在去杠杆的内在需求,而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变化使得“去杠杆”变得更加迫切。但是去杠杆不可“矫枉过正”,去杠杆不是消灭杠杆,而是将其维持在合理水平。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不能将目光单纯局限于杠杆的高低,而是要顺应趋势,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从源头上调整依赖高杠杆追求超常规扩张的发展模式。

审慎对待规模扩张。规模扩张的好处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增加盈利能力,扩大市场覆盖面、分散经营风险,提升社会影响力、获得品牌溢价,乃至享受“太大而不能倒”的信用背书等。规模扩张具有两面性,特别是中小银行的管理、科技等基础相对薄弱,一旦经营管理跟不上规模扩张速度,极易形成风险。特别是,如果中小银行的快速扩张是以稳定性较差的同业业务为主要支撑,不但规模扩张难以持续,流动性风险、期限错配风险等也更高,无异于“火中取栗”,前几年已经出现过个别银行规模非常规扩张后急剧回落的现象。在对待规模扩张问题上,中小银行特别是小银行仍需强化稳健经营理念,注重规模扩张、效益提升、风险管控的相互匹配和平衡,避免过度依赖同业负债和非信贷资产这种非常态化的扩张路径,而是要从资产盈利能力提升上来考量成长。

切实回归实体本源。中小银行机构中有资产两三万亿元的银行,也有资产几百亿元的小银行,风险管控能力也有很大差距。受经济地域和客户群数量的局限更大。表面上通过增加持有非信贷资产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较高利润,但是如果风险控制能力跟不上,非信贷业务规模越大,未来爆发问题的可能性越高。无论是从金融调控、银行监管的大环境,还是同业竞争的小环境,或是从银行自身风险管控出发,都要求银行向服务实体经济这个主业回归,扭转投资超过贷款、表外业务发展过快的局面。在放低规模扩张目标的情况下,中小银行要增加收益,并非只有提高风险偏好这一个路径可选,做特、做精、做优不应只停留在中小银行特别是小银行的口号上,而应打造成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方向。

善用主动负债工具。在银行的主要负债来源中,一般性活期存款、一般性定期存款、同业存单、同业存款的成本是依次上升的,过度倚重同业负债作为资金来源理论上也并非经济之选。但现实是,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相对大型银行要弱很多,加上存款向理财的转移,因而吸收存款的压力更大,增强同业资金等主动负债能力的迫切性较高。有观点认为,当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于同业存单的监管表面上似乎有冲突,理由是人民银行拟将同业存单从银行应付债券口径划入同业负债口径受30%上限和MPA考核限制,对于中小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形成约束;而银监会则将三个月以上的同业存单纳入银行核心负债范畴,有利于提升中小银行的核心负债依存度。这种观点就现象论现象,没有认识到人民银行和银监局政策的初衷都是为了同业存单的更规范发展、更有效发挥作用。毋庸置疑,未来表外理财和同业存单等不可能消亡,但增长速度应会正常化,作为主动负债工具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只要同业负债的规模不超出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要求,还是要继续充分运用同业存单这样期限标准化、利率透明化的负债工具,整体期限管理上应继续尽量拉长负债久期,降低错配。

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对于存量的杠杆业务,随着存量同业资产的逐步到期,中小银行只能不惜成本维持流动性,同时主动压缩规模,提升资产流动性。长期来看,针对资产负债久期的错配,中小银行要转变此前通过扩充负债在匹配资产的思路,必要时执行以资产定负债的策略,特别是对同业资产负债实行精细化管理。负债端要实现差异化定价,如挂牌利率、优惠利率和个性化定价,资产端则应精确测算风险资本回报率和经济附加值等核心指标,尽可能做到资产与负债期限等的匹配。在对待加杠杆还是去杠杆问题上,市场上存在一?N与央行“博弈”的赌徒心态,不断去试探央行去杠杆的决心和对系统性风险的容忍底线。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还是少玩点火为好。

(作者单位:海南银行、海南南海金融研究院)

第四篇:服务群众不搞“一阵风”

服务群众不搞“一阵风”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不成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联系服务群众就必须持之以恒。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如何、价值多大,归根结底还要群众说了算。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绝非一时、一次之事,需要长期实践、自觉践行。目前在全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有时间性、阶段性,但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是无限的、终生的、不间断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做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好干部。

不可否认,确实有这样一部分同志,在参加集中活动、面对上级严格要求、完成某项特定工作时,能够践行好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帮民富、惠民生、解民忧,但活动一过、自然放松,缺乏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内生动力,实质上在践行群众路线中走了过场。也有些党员干部受周边优秀干部和个人情绪化性格影响,往往心血来潮、忙完工作后,才想起还有下基层、入农户、访民意这项任务,便索性践行一回群众路线,不能做到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常入户、常为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握不深、理解不透。

联系服务群众,不应只是一种形式,而应该是党员干部应该具有的一种品质、一种习惯。走群众路线就要立长志,要持之以恒,在认真落实的同时,还要长期坚持,不搞“一阵风”,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真正地沉下心走下去搞服务,基层群众才能真正享受到帮扶成果,党群干群关系才能进一步密切。责任编辑:王千雪

第五篇:不搞有偿家教承诺书

黑石完小教师不搞有偿家教承诺书

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损害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形象,我向学校承诺 :

1、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业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2、不做有偿家教,不以家庭形式收带学生,进行有偿补课、辅导;

3、不私自在外租赁房子,进行有偿家教;

4、不与人合伙,在外租场地办班;

5、教师之间不相互提供有偿家教生源;

6、不强制、诱导、暗示学生参加有偿家教;

7、不动员或变相动员学生参加校外办学机构补习。

8、不擅自在社会力量培训机构中兼课。

9、如有违反,本人自愿按照《黑石完小关于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规定》接受处罚。

教师(签名):

葛石镇黑石完小

2013年1月

下载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搞有偿家教承诺书

    不搞有偿家教承诺书 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损害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加强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去杠杆的融资支持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去杠杆的融资支持思考 摘 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杠杆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加快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企业发展......

    不改革死路一条

    最近,关于“不改革死路一条”的说话十分流行。那么当年邓小平是怎么论述这个问题的呢?邓小平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

    中国经济去杠杆压力甚于去库存5篇范文

    中国经济去杠杆压力甚于去库存 李迅雷 年初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在二季度或三季度见底回升的大有人在,其基本逻辑就是库存周期,即整个去库存和补库存的周期大约为36个月,到今年二......

    不搞谢师宴、升学宴倡议书

    不搞谢师宴、升学宴倡议书 不搞谢师宴、升学宴倡议书 我是山东省临沂四中的应届毕业生,非常有幸在今年高考中被某某大学录取。在这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时候,特向跳入龙门的学子......

    不搞谢师宴、升学宴倡议书

    不搞谢师宴、升学宴倡议书我是山东省临沂四中的应届毕业生,非常有幸在今年高考中被某某大学录取。在这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时候,特向跳入龙门的学子发出倡议:第一,不搞谢师宴。......

    不搞谢师宴、升学宴倡议书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不搞谢师宴、升学宴倡议书我是山东省临沂四中的应届毕业生,非常有幸在今年高考中被某某大学录取。在这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时候,特向......

    不改革 就消亡

    不改革 就消亡 ——奈斯比特夫妇演讲实录 (2013年6月) 目前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呼吁变革,我们都在质疑现存的一些制度安排,包括全球市场、经济体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