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三角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崛起女士们(大全)
长三角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崛起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这个课题我们分三个专题组进行研究,上午徐勇教授是一个专题组,我这里承担的是农民合作组织课题,我给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对农村合作组织的调查的情况,所以没有什么太多的理论,主要是对农村合作组织这一发展现状的描述,起这个名字《新型合作组织的发展》。《新型合作组织》这个概念并非我首创,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刘若锋教授和他的学生在2000年主办的一个专题农村合作概论,之后由我们浙江大学教授在2002年作了对农民合作组织的现状、机制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这个也出版了,他们对这个新型合作组织作过比较严格的,比较准确的界定,我们借用他们的一些概念。我们对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有一些新的解释,第一我想对乡村新型合作组织的规定性内涵和外延作一个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叫?我们给他的基本含义是两个方面,一个从内涵方面看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是中国农户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依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予以返还、主要按照自己制定的章程进行活动的经济组织。我们浙江省已经出台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条例就是这样界定。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是在当前中国乡村专业合作社社区性的合作,专业协会以及各类经济联合体,或者由这些组织组成。这与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传统的合作组织有哪些区别?有三个,第一与旧中国乡村建设学派所倡导的农村合作社是有区别的,我下面作了两个区别,一个起点不一样,乡村建设学派是针对旧中国弱贫愚私,现在这个经济组织没有这个含义,他的起点是中国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的基础,而且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农村基层组织生产组织制度的创新;另外一个旧的组织基本上是一种生产力不发达状态下的低层次合作,现在的合作组织我们认为是在商品社会发展和农产品贸易国际化的背景下,为克服家庭经营弊端而产生的现代农业企业化的概念。这里有三个重点,一个新的合作组织承认和保障农民的财产权,是不改变家庭经营制度;第二个承认和保障农民的民主权益,民办、民管、民享为原则,按照利润分配,在经济上、政治上都是民主的;第三(这个准确不准确可以作个评价),不是经济上剥夺,政治上控制的工具,而是农民自愿多元经济的参与,以人为本,城市反哺,协调推进,这是旧的组织不具备的;第四与改革开放以后在乡镇村制格局下的镇社不分的经济联合社不同,大家都知道有这个组织,有的地方对这就干脆叫联合社,有几个区就叫合作社。所以统计上这个去掉这一块,就很大误差,原来叫村民小组,其实就是改一个名字,叫合作社。村书记任社长,主要是对外交经济活动的时候盖章。
第二,与乡镇政府没有隶属关系,与村之间界线也不分明,特别是专业合作社,是跨社区,所以我认为他突破乡镇的约束,实现了跨乡,跨县、省的联合。我们珠江地区的改造是跨省的。
这是我对新型合作组织的概念以及为什么叫这个组织的差别作一个说明。
第二我想对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数量、类型、特征也做一个介绍。我们全国的数据来自农业部,农业部的统计有详细的数据,按照他们的数据,我们是61.47万行政村,有2亿多户农户,140万个经济合作组织,比较规范、经常活动有9.53万个。另外还有两个数字,一个是全国的供销合作社的系统的通过改造有1.85万个,还有一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展的专业技术协会有9.2万个,如果都加起来,差不多是20万。这个成员数是这样的,1153.85万个,一个成员代表一个农户,在乡村户数的比例全国是5.27%,这个数字外我们中改院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几乎是一致的。
第二个是我们中改院问卷,今年的暑假我们组织海南大学的搞问卷,涉及大陆28个省,这个覆盖面很高,但问卷数目不高,只有500多个。有合作经济组织占7.18%,这是一个反推的合作经济组织数据是不准确的。有7.18%村有合作组织,成员按照调查来算加入各类合作社的农户占了5.24%,这跟农业课题组的5.27%的覆盖面很吻合。我们想这两个可以印证一下这是全国的数字,江苏很高,总共是1.95个行政村,1551万户,现在有5218个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协会有的大量也是搞经营的,不是服务的,所以地方也把它统计在合作经济组织之内,覆盖是14.8%。浙江按我实地调查看发展是非常快,但是在统计数上低于江苏,3.83万个行政村1168.7万个农户,现在有2718个合作经济组织这是截止到今年的6月30号,这是浙江省政府省长汇报的时候的一个数字很准确的。整个一个发展的状况,规模大概是这样的,全国平均每个合作社是124户,类型我们把这个专业合作组织划成四个类型:
第一个就是专业合作社,这个我们给了定义,是农民按照行业或者生产经营农产品的产业联合起来,这个分类很多,但是总的来说是两个类型:一个是家治性,过去公司加农户,现在公司加农户加合作社,这个变化是很有意义。公司加农户,个体和公司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合作社与
企业都是组织对组织所以获得新生,另外公司加入合作社获得国家政策的扶持,我想有三个特点,一个财产独立一元经济之外,按股份占有;第二个就是打破界限,实现了跨行业的联合;第三个生产范围,超越社区的限制,按照市场的规律在更广阔的空间联合生产进行市场开拓,这是这一类组织。
第二是专业的行业协会,其实,与专业组织经济组织在外延上有交叉,有重叠的协会如果说是也是搞经营,也是经济组织,还属于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个类型。这里面我们分开为经营型的和服务型的协会。经营型的协会我们认为是合作组织的一个类型,服务型经济协会应该是一个社团,登记也是有差别的,但是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与合作社的发展政策环境是完全一致,因为已经视为一个专业合作组织。从趋势看,协会逐渐地要由工商登记,转到民政局登记,规范为服务型的社团组织,现在一些像浙江一些专业协会基本上按照这个方向走。
第三类就是社区类的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组织是有差别,是行政圈或者村民小组参与的组织,从长三角看有三个类型,江苏叫发展三大合作: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土地合作社,我这里大致也是按照这个类型划分土地合作社、资本合作社、集体经济合作社,江苏无锡发展最快。媒体报道,中央也很关注,无锡一共1285个村,2004年九月份调查的时候,有91个村,村集体改成村级股份合作社,到今年年底他们可能预计完成100个村的改造,能够符合这个改造条件的有200个,条件是村集体固定资产1000万,村年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万元。说到这里我想补充一点,长三角发达,他们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这些农村已经完成了三大转型,一个是村镇范围内过去单一的农业产业,现在是相当多村已经工业化,工业是主体、农业是基础,服务业做支撑;第二个变化就是集体经济农户经济加上工商私有企业经济,因为过去的乡镇企业已改制全部是私有企业,这种形态组织规模非常大。在无锡的两个村,有一个村闲置资本6000万,便以此进行资本运营,正因为他有这么大的资本,所以集体资产所有老百姓再也不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一定要把集体所有的边界搞清楚。因为这些发达村第三个变化是血缘村落已经成为异缘村落,外来人口一进来,原有成员对原来的6000万的份额和去向无比关心,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把这个股份全部量化到人,发股票证,改称股份合作社,这样的合作社在长三角在无锡发展是很好的,根据我的调查是这个判断。所以我觉得社区性的合作经济组织我觉得是最具有革命性的一种替代,这里面也是最麻烦,它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新、老成员对集体资产的占有关系,是有差别还是无差别;第二个股份组织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的关系;第三就是要整合原来村庄的组织资源,尤其是理顺乡村组织的两极关系。
再一个就是生产组合和经济联合体,这个联合体是中国古老的状态,这类似于合伙企业,没有独立的财产,合伙人直接参与,海南这种合作体制特别多。
第三我想说一下趋势,一个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组织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数量少,覆盖低,表明我国乡村合作组织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二个在不同地区发展是不平衡,山东、江苏、浙江这些发达地区和云南、山西欠发达地区分布不平均。第三就是东部发展非常快,我觉得是可以说是发展凶猛。第四,就是我刚才说,村与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是一个革命性的、最有生命力的制度安排。第五个就是合作社的联合社,开始发育,而且发育很好。我看到了一个消息,宁夏在省级成立了联合社,我想会不会像美国的农场局那样搞一个从联邦到州到县的网络。第六就是觉得下一步会更快的发展,因为前面讲了这么原因,所以迎了新的春天,新型合作组织的发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的关系,但是地区发展水平不是唯一的条件,国际机构的介入,政府推进的因素都有可能推动他的发展。
新型合作组织发育与农产品行业发展的有密切的关系,农产品需要销售的行业,生产中技术要求很高的行业容易发生,三十亩地一头牛的很难合作,农民觉得没有意义。
小节:东部发达地区,乡村新型合作组织是在发展信息、农业商品方面更加追求内部效率的产权机构,施行民主管理和运行的规范性,更加注重合作经济组织的企业性。竞争力的塑造建立在商品经济上的市场竞争组织,跨越了传统互助服务型的组织。如果有不妥请专家们指正,谢谢大家。
(王景新:中改院农村转型研究所所长、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主任)
第二篇: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在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农牧民专业合作、农牧民协会、村民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我旗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旗共有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81户,其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专业合作社110户,出资额达11216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53%和52%。其中较为规范的有萨拉沁民族奶食品专业合作社、顺城养殖专业合作社、五一细毛羊协会、五一马铃薯协会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牧民增收,推进农村牧区基层民主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绝大多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才刚刚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促使其健康发展已成为推进新农村牧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主要作用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对内服务和对外经营并重,在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促进了生产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生产力的聚合,增加了对现代农牧业生产要素的投入能力,促进了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我旗奶食品加工行业为例,过去牧民们都是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自2007年以来,萨拉沁民族奶食专业合作社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对我旗传统奶食品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萨拉沁民族奶食专业合作社以赛音呼都嘎苏木贺日斯台嘎查的全体牧户为主要成员,2009年争取旗农开办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41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提高了奶食品的精深加工能力。目前萨拉沁民族奶食品专业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110户505人,年加工鲜奶能力达20吨,2011年社员人均奶食纯收入增加500元。同时,合作社着眼于长远发展,2011,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达200多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合作社和该嘎查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建立高产饲料基地300亩,投入资金60万元,引进良种西门塔尔牛140头,投入资金98万元,修建嘎查砂石路9公里投入资金90万元,为嘎查50个牧户安装了太阳能照明灯,合作社出资2万元为社员缴纳了3年的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费,使社员的生产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二)农牧民增收明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通过提供市场信息、组织农牧民生产、实行品牌经营、开展产品促销,同时,各个专业合作社都注重于服务,通过直接参与
市场信息和营销,减少了中间环节,改变了原来靠外来的小贩上门收购,农牧民利益得不到保护的状况,增强了合作社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农畜产品收益。如顺城育肥牛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是哈毕日嘎镇大营子村83户农牧民集资入股组成。公司主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经营育肥牛产业,现在主要经营优良西门塔尔牛的育肥、交易、屠宰、加工、冷储、销售、技术指导等业务。主要产品有育肥牛冷鲜肉、牛排、口条、精选牛肉、风干牛肉等。2011年,顺城育肥牛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滚动出栏育肥牛1040头,实现盈利83万元,合作社成员农牧民实现人均增收2000多元。2012年顺城育肥牛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在现有员工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解决20户成员的再就业问题。使人均收入在2011年基础上,每户增收3000元。
(三)提高了农畜产品质量。围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增强农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按照生态、绿色、安全的要求,注重标准化生产,加强对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一种畜场曾因培育出内蒙古细毛羊而著名,细毛羊作为该场优势产业得到认可。时至今日,选育细毛羊技术力量仍有一定群众基础。场领导把握这一机遇,引得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成立细毛羊养殖协会,发展细毛羊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品种质量,实现农牧民增收致
富。协会积极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经营面临的资金技术、引种管理、改良繁育、生产销售等问题。组织群众到南京国际羊毛拍卖会推介五一种畜场细羊毛,以每吨1.5万元价格销售到天津毛纺集团120吨,而零散户同样质量的羊毛每吨最高售价还卖不到1.2万元;河北石家庄客商在实地考察后,以每只450元价格一次性购买了该场120只母羔羊,以每只800元价格购买了3只公羔羊,比散户每只分别高出100元和300元,为群众增收近40万元。
(四)降低市场风险。五一马铃薯协会成立于2010年,由25个马铃薯种植大户组成,主要目的:种薯质量把关、化肥农药的批量购进,作为大客户对外销售,减少市场风险。
二、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带动作用偏弱
尽管近年来我旗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对于农牧户的覆盖率仍然较低。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仅占全旗农牧户10%左右。由于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牧户数量少,内容单一,因而对农牧业产业化、农牧民组织化和农畜产品商品化发展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
(二)服务层次偏低
目前大部分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经营活动,主要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等初级合作内容为主。而如精深加工、销售等农牧民期盼的,对提高附加值,提高
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内容,由于受合作社经济实力薄弱及技术人才短缺等影响,开展的较少,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偏低。
(三)内部运作欠规范
多数合作社组织化程度较低,合同约束不强,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市场行情好时,表现出不合作,市场行情不好时,才会依赖合作,嘎查村领导或大户发起组建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股独大”现象较突出。尽管不少合作经济组织把销售环节中产生的利润拿出一部分来分给农牧户,因大多数会员一般只交少量股金或会员费,享受股金分配的份额也不多,且有一部分合作经济组织未进行二次分配,流通过程中的大多数利润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起人获得的。
三、几点建议
把握好发展农牧民合作组织的着力点。当前,我旗农牧民合作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推动农牧民合作组织发展,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金融部门应加强业务创新,提供便利、多样的信贷服务。结合基层信用社改革,提高农村牧区合作金融发展水平,为农牧民合作组织提供信贷支持。其次,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应落实对农牧民合作组织的资金扶持,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把对农牧民合作组织的优惠政策具体化。安排专项资
金支持农牧民合作组织发展,扶持农牧民合作组织开发新产品、更新加工设备、改善服务设施。利用财政扶持资金为农牧民合作组织建立贷款担保机制,帮助其扩大经营规模,增强辐射带动效应。第三,加强人才培训。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农牧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业科技人才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提高农牧民合作组织人员的素质,全面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第四,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变直接干预为市场引导,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农牧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建立健全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生产经营、技术推广、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农牧民合作组织承担各种支农建设项目。
第三篇:长三角园区合作工作总结
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工作总结
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工作小组
(2011年1月13日 江苏 泰州)
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的悉心指导下,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相关园区和企业集团的密切配合下,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按照《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嘉兴)协议》、《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专题项目立项申请书》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研究课题计划任务书》中既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有序推进,并在专题推进工作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工作方案,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1、成立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组织协调机构
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嘉兴)协议》中明确由上海牵头开展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后,上海方面非常重视,结合该合作专题的性质和内容,经过征求多方意见,成立了由牵头单位、协调单位、联络单位和合作单位组成的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组织协调机构,总计有28个部门组成。其中,牵头单位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经
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协调单位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联络单位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各成员城市的相关部门;合作单位是上海(国际)产业转移咨询服务中心、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上海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牵头单位的分管领导组成了合作专题领导小组,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了合作专题工作小组。
2、组织专家研究分析园区共建的相关政策和国内外经验 为了提高合作专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专题工作小组多次组织专家和园区负责人对园区共建的相关政策和文献进行了研究梳理,共同分析了阻碍园区跨地区合作共建的体制机制瓶颈,研究了其他地区园区共建的成功经验,特别对如何通过税收分成与GDP分成等方式,有效促进园区共建进行了深入研究。参与编制了《上海大丰产业园区战略规划》和《江苏启东江海产业园区规划》。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各园区之间合作共建很难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来衡量,因此对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共同制定长三角园区共建规范标准事项进行了删改。
3、成立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
经与有关专家和部分园区负责人多次讨论,合作专题如果只开展园区共建示范点的评选将达不到合作专题预期目标。为此,特将原遴选和认定若干长三角园区共建示范点的目标调整为成立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搭建园区共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以此为载体推进园区共建各项工作。于8月份向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22个成员城市公开征集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成员,由各个城市自行组织专家对该城市申报 的园区进行初评,选出1-2个该城市参与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的首批成员。征集活动受到了各个城市的积极响应,一些城市推选出6至7个园区参与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并积极与专题工作小组联系,希望可以与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园区对接。截止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大会成立时为止,总计有70家园区和企业集团报名要求参与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最终经过专题工作小组充分征求各个城市意见后,初步选定40个首批盟员(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发起单位)。2010年11月1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组织召开了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工作推进会暨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成立大会。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和40个首批盟员代表出席了会议;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战略合作框架协》,讨论通过了《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章程》。
4、初步构建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项目信息库
为了促进园区间的项目转移,结合长三角园区发展的阶段特征,专题工作小组初步制定了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项目信息库框架,明确了描述项目的基本特征;并积极在盟员间征集可以与其他盟员合作共建的项目,充实完善项目信息库。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进行科学论证评估,力争把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项目信息库打造成推进盟员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与载体。
5、大力促进联盟成员之间进行项目对接
通过园区共建联盟这个平台,促进了盟员间的沟通交流,也发现了一些初步的合作共建意向,如宝钢集团、华谊集团对上海城投总公
司在南通启东建设的江海产业园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合作意向,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也希望通过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这个平台寻找新的合作共建伙伴,衢州经济开发区和绍兴滨海新城都积极与专题工作小组联系,希望可以寻找合作共建伙伴。通过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成立大会后对合肥滨湖新区的投资环境考察后,部分盟员对在滨湖新区投资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
6、广泛宣传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盟员
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成立大会之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解放日报、合肥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大会盛况进行了报道,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上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凤凰网、腾讯网、新浪等多家网络媒体转载报道了相关信息。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检索“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有49.9万个相关网页。网络媒体最大限度地宣传了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各个成员单位。另外,在上海(国际)产业转移咨询服务中心网站上,开辟了长三角园区共建专栏,对40家盟员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对合作专题的相关活动也进行及时报道。专题工作小组编发了工作简报和相关通讯,还将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成立的情况通过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了专报。2010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召开了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工作座谈会,沪苏浙皖三省一市领导共同签署《关于共同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中达成的八项共识中,推进园区合作共建尤为引人瞩目。《协议》提出在建设和完善利益分享机制的基础
上,探索大规模、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和承接有效途径。在区域内选择一批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开发园区先行试点,采取“飞地经济”和“共同建设”等方式,推进省与省(市)合作共建园区。
二、主要工作体会
1、长三角园区共建要充分尊重园区和企业意愿
开展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需要得到长三角城市各个园区和企业集团的参与和支持,所以在专题开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各个园区和企业的意愿,不能强制园区和企业参与,不能硬性要求园区和企业与其他园区合作共建。必须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吸引园区和企业有意愿参与到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中来。专题工作小组一直秉持这种理念,积极为参与合作专题的园区和企业谋求利益,让园区和企业切实可以通过参与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不强制园区和企业做出违背意愿的事项。
2、长三角园区共建需要政府搭台引导
专题工作小组在推进工作中发现,目前一些园区和企业已经迈出了异地合作共建的步伐,已经形成了很多种园区合作共建的模式与机制,特别是省内园区共建,在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推进下已经取得显著成果。然而,一些园区和企业对如何异地共建仍面临一些瓶颈和困惑,亟需政府搭台引导,帮助园区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各地的投资环境,避免园区和企业对一些地区投资环境的不了解而带来投资风险。专题工作小组正是藉此搭建了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通过盟员间的沟通交
流,为园区和企业提供一个平台,既可以宣传推介自己的项目,也可以了解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
3、长三角园区共建需要形成长效机制
组建一个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容易,而要确保联盟活动可持续地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园区共建一些项目洽谈需要双方长时间的沟通协商,不能一蹴而就。为此,专题工作小组邀请了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上海(国际)产业转移咨询服务中心和上海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有关单位参与合作专题。希望在项目工作小组精心培育后,在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各项工作有序运作起来后,逐步将组织协调工作交由这些部门负责,从而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作为合作专题的一项可持续的成果,永久地保留下来,运转下去。为长三角地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全面推进工业结构升级,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贡献力量,促进长三角园区在开发建设、资源配置、品牌联动、产业合作、信息共享、项目对接、经验交流等方面共同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即将结题,但长三角园区共建将一直持续下去,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也将继续开展相关活动。拟于2011年3月上旬尝试性地召开一次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投资环境说明会暨园区共建品牌推广会,全面完成《长三角协调会专题项目立项申请书》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研究课题计划任务书》中既定的工作
目标,并在下面几个方面继续深入推进相关工作。
1、推进有合作意向的园区间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各个园区在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工作推进会暨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现出的合作意向,积极推进园区间签署合作协议,推进园区间考察交流,举办盟员联谊沙龙等活动,为园区间合作共建牵线搭桥,力争促成实质性的项目落地,促进园区合作共建取得实效。
2、完善长三角园区共建信息平台
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信息网络平台,在合作专题相关单位主页上,增设长三角园区共建模块,及时发布长三角园区合作共建相关信息,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地区的园区和企业搭建一个寻找合作共建信息及时、准确、真实、有效的信息平台。
3、进一步充实长三角园区共建项目信息库
全面向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成员单位征集合作共建项目意向,完善充实长三角园区共建项目信息库。统一开展项目宣传推介活动,促进各个园区的招商引资。为部分园区和企业提供项目投资信息,提高园区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强度,增加投资合作机会。
4、开展长三角园区共建示范单位评选
根据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合作共建情况,及时组织开展长三角园区共建示范单位评选,评选资金入股型、管理输出型、企业投资型、品牌输出型、综合党建型等不同类型的合作共建示范单位,总结园区合作共建经验,并在长三角地区积极推广,形成政策集
聚,吸引更多园区参与共建。
5、进一步扩大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范围
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将根据合作共建开展实际情况,遵照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的意见,适时扩大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覆盖范围,吸引更多的园区参与到长三角园区共建中来,为促进长三角地区园区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在推进过程中得到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及其成员城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相关园区企业集团的密切配合,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支持和帮助,为推动长三角园区共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也非常希望“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2011年能够被列入继续深化的专题之一,继续推进有关专题合作工作,进一步培育和壮大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并使之独立、高效、持久运作下去。
第四篇:新型职业技术的崛起
新型职业技术的崛起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上职业学校的都是一些成绩差的,或者是没有钱读大学的,亦或者是城市的边缘人,没有机会考大学故而不得已才选择职业院校。
看当今一个现象——大学生就业。曾有人做过一项这样的调查:中职生正式工作后的第一份薪水在2000元左右。而我国2011届硕士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4160元,本科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2514元,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2077元。从这份数据上看,我想很多人都会想读大学有什么用。的确,上了大学的人才会深刻感受到大学行政化体制的悲哀。
对于现在大学教育的深度剖入,以及南科大自主办学艰难的挣扎。很多中学生也不再盯这大学这个字眼不放。大家开始思索着,或许可以学一门技术。与之相矛盾的家长却有点徘徊,他们希望子女能有一个更高的学历,而且进入社会的高端行业。
想一下我们的时代,我国新型工业生产越来越凸显。随着产业的细分和自动化操作,国家正急需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来操作着这些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不断专研技术的创新。
看IT行业。有着无限的平台供大家开拓出蓝海,可是行业的开拓却远远不及该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的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去不断地挖掘其中的商机。
当今的IT培训院校正在不断地崛起,现在的年轻人也越来越热衷于往这里面钻。看全国知名IT培训学校——新华电脑教育,每年招生量以万为单位,其提供的专业涵盖商务,营销、软件、研发等多个方面。
相比以前,现在的孩子更加地适合动手及专研技术。何不将孩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第五篇:合作经济组织调研
第40期
中共金乡县委政策研究室 二00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与对策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民为主体、本着“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形成的经济实体。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是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有效形式,也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措施。近日,县委政策研究室会同县供销社,深入羊山镇金勇、祥义等蔬菜合作社进行专题调研,并就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我县是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较好的县市区之一。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2000余个,总量居全市首位,约占全市的20%。其中注册登记的合作组织117个(注册涉农协会36个,注册合作社81个,注册资金1.3亿元),发展社员(会员)6.5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47%,高于全省40%的平均水平。2008年社员(会员)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以上。在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社中,由供销社引领发展的636家,占32%以上。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农产品由分散化向规模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为会员统一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物资供应等服务,帮助会员与加工企业或运销组织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把分散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提高了农产品的供给总量。金乡县天元棉花专业合作社为入社棉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包括低价供应优质农资、免费开展测土配方、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棉花,目前已吸收社员近1000户、入社棉田3010亩。高河乡由57名农民组成、出资本金32万元注册的盛源白莲池藕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07年刚成立时31亩池藕,发展到目前200亩、标准藕池130个的种植规模。
(二)加快农业生产由传统化向市场化迈进。农民专业合作 2 经济组织通过引进、试验、示范新作物品种,传播专业生产技能;通过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合作公司专家办培训班或现场指导等形式,提高了群众运用农业科技的水平,促进了农民生产的市场化。羊山镇金勇、祥义蔬菜合作社分别与寿光、青州合作组织合作,由合作方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并派驻技术人员全程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产品由寿光、青州蔬菜公司全部回收加工,以寿光蔬菜品牌销往全国。通过“公司提供设施、群众按要求种植、产品与市场接轨、统一包装销售”合作方式,全镇已经形成96个、400亩的现代化高标准蔬菜大棚生产基地。据调查,近几年来,全县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引进推广与市场直接对接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新成果60多项,引进、推广种养业新品种100多个。
(三)推进农业经营由松散化向一体化转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解决了集体组织“统”不起来、技术部门“包揽”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如依托村内5个零散山药种植户发展壮大的鸡黍镇东李村山药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吸收社员160户,辐射带动周围11个村发展山药种植500余亩。合作社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销售价格、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对外销售,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等终端市场,“红斑山药”产品价格高于其他同类产 3 品3-4倍,促进了合作社内部种植、开发、销售的一体化。
(四)推动农村经济由风险型向效益型转变。一方面专业合作社通过为社员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签订统一订单,引导社员从事专业化生产,减少了种植、养殖等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他们握紧拳头、形成合力,有组织地拓宽销售渠道,既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又避免了竞相压价、恶性竞争,提高了农民收益,有效规避了农业风险。胡集白梨瓜一度存在与周边地区恶性竞争现象,为规避风险,他们成立金乡县小张庄白梨瓜专业合作社,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申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统一商标注册、生产管理和外观包装。合作社与宏昌公司等建立长期社企互助、产购销合作关系,并在北京、郑州、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及周边县市区建立销售网点56处,与300多个客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年均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较快发展,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还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党委政府重视不到位。2007年7月国家颁布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目前我省正在加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我县自2003年出台《关于依托 4 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之后,缺乏相关的配套措施和扶持政策。二是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不够了解,将其与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混为一谈,与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有的认为合作组织既无项目和资金支持,又不能直接增加税收,远水解不了近渴。三是农民认识不到位。从调查情况看,有近70%的农户不知专合组织为何物,参与意识不强。四是龙头企业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把专合组织当作多余的中间环节。由此出现了政府引导、扶持不够,管理不规范,活动不经常,部分农民对合作组织缺乏了解,创办或参与热情不高等现象。
(二)运行机制不健全。一是组建不规范。部分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违背规律和一般程序,致使专合组织有数量、无质量、效果差,甚至与村级组织搞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我县注册登记的117个合作社(协会),其中乡镇政府或有干部身份人员牵头组建的约占20%。二是内部管理不规范。有的没有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有的最起码的章程都不齐全,操作极不规范。三是管理体制不规范。从调查情况来看,专业合作组织由县社、民政、工商等多个部门参与管理,缺乏统一协调性,存在各自为政现象,缺少权威部门牵头对专合组织发展进行长远规划、指导和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民专合组织运作较规范、作用发挥较好的不到10%。
(三)政策措施不配套。一是优惠政策不多。缺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二是财政扶持较少。现有惠农政策大多是扶持到农户,对农民专合组织扶持资金不足。三是融资信贷困难。大部分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规模普遍在5-15万元,缺乏抵押资产,全县95%以上的专合组织因资金问题而运转困难、维持发展举步为艰。四是服务手段单一。全县80%以上合作社(协会)会员在10到40户之间,服务功能较弱,在新技术服务、市场开发等方面显得无能为力。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对策建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度重视、引导发展。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参与意识。坚持“入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指导不决策、参与不干预”的要求,按照“三民四自”的原则,引导组建和发展壮大一批专合组织,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家万户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尽快制定出台我县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职责和义务,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引导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健康、快速发展。
(二)政策扶持、推动发展。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6 学习借鉴寿光、青州、莘县等地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具体的措施办法。加大资金融通和支持力度,建议组建由县、乡财政共同出资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用担保机构,每年从新增农业投入中安排一定数额的专合组织专项资金,用于启动资金或贷款贴息等。税务部门应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税收体系,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金融机构应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低息贷款,允许合作组织及其成员以资产或互相担保的形式申请小额贷款用于生产经营。工商部门应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登记门槛,对其注册商标等减免费用,鼓励创名牌。农业、质检部门应积极扶持合作组织及其成员树立质量标准意识,推广标准化生产,及时提供检验、检疫和质量、技术认证工作,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组织、人事部门可积极推动涉农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业、创业。
(三)强化培训、规范发展。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合作经济知识培训,并分级分批举办现有专合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着力培养一批合作经济工作干部、合作社辅导员和合作社带头人、“领头雁”。帮助专合组织建立健全民主监督、财务管理、利益联结、风险保障、积累发展等系列规章制度,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壮大自我发展实力。
(四)依托主体、带动发展。鼓励有实力、有市场、有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市场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专 7 合组织,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实现多方共赢。支持专业大户、经纪人等农村“能人”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搞活农产品加工营销。大力推广“专合组织+农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党支部+专合组织+农户”等成功运行模式,切实增强专合组织抵御市场风险和助农增收的能力。
(五)抓点示范、促进发展。选定一批产业基础好、专业化、市场化程度高的专合组织开展示范,重点抓好提质上档,总结成功经验,树立示范典型,促进面上发展。在产业环节上,把市场化、商品化较高的大蒜、棉花、蔬菜、畜禽、水果、食用菌等作为发展重点;在经营环节上,把合作加工、合作购销作为重点;在区域发展上,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乡、村作为重点。同时,要按照自愿平等、互助合作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产业相同的农民专合组织联合起来,组建跨区域的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增强竞争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