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20:4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的思考》。

第一篇:对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的思考

对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的思考 吴官正同志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对违纪的党员干部,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给予批评教育,同时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这是各级党委、纪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继续保持惩治腐败工作力度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和严肃党的纪律、保障党员干部民主权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把握两者关系,综合运用两种手段,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党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在反腐败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纪律处分,是指党的组织对违反党的纪律的党组织和党员,按照党内法规有关规定所作出的纪律处罚。分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5种。组织处理是指各级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具有从轻条件,不需要追究纪律责任但又需要进行适当处理的党组织或党员干部所作出的处理决定。分为通报批评、解聘、辞退、调整岗位、免职、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取消名誉称号和其他组织处理8种。

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在反腐败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两者都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觉悟,增强纪律观念;有利于维护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有利于依纪依法执纪办案,提高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在案件检查工作中地位作用具有同一性。从地位上看,两者都是案件检查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并联”于案件处理和执行的环节上,是两个关键性“出口”;从性质上看,都是处罚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基本手段,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性的有力武器,具有执行上的强制性;从作用上看,都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没的重要途径,旨在严明党纪,实施处罚,惩一做百,达到教育、管理、监督和

保护党员干部的目的;从处罚客体上看,都是针对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适用对象的内涵和外延相同。

(二)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在处罚手段上具有共容性。两者尽管是不同的处罚手段,但并不相互排斥,共存于纪律处罚之中,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一是执行主体的同存性。前者以纪检监察机关为主,后者以组织人事部门为主,但都代表各级党组织行使纪律处罚权。二是处罚手段的孪生性。尽管两者的构件不同,组织处理针对的是纪律处分之外的违纪范围、内容和情节,区别在于违纪情节、后果的轻重和量纪幅度的大小,但都是对违纪行为作出的处罚性规定,是“一条藤上结出的两只瓜”。三是手段使用的贯通性。两者在合并使用时,是前后连贯的。比如,《党纪处分条例》第46条规定:公开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改革开放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给予批评教育;情节较重或严重的,给予党内警告直至开除党籍的处分。

(三)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在处罚规定上具有配套性。两者作为对违纪行为的处罚手段,构成了配套、严密的处罚链,使实施处罚没有空白,使任何一种违纪行为都有相应的纪律处罚规定。一方面,对错误性质不同的各类违纪行为,既有纪律处分规定,也有组织处理规定,形成了严密的“双履盖”体系。比如,某领导干部在原单位因贪污受贿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同时也能受到调离岗位等处理。另一方面,对同一种错误性质的违纪行为,区别违纪情节的轻微、较轻、较重和严重等不同情况,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的档次各有不同,逻辑递升。比如,对违反有关规定,侵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如果是情节轻微,构不上纪律处分,但是又要适当处理的,可以给予通报批评、解聘、辞退、调离岗位或免职等组织处理。

(四)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在处罚功能上具有互补性。纪律处分侧重于纪律上的处罚,主要对违纪对象产生政治方面的影响;组织处理侧重于组织上的处罚,涉及违纪对象的岗位、职务、荣誉、经济待遇等方面,主要对其直接利益产生影响,在一定情况下,它的效果更明显。组织处理的长处是纪律处分所不具备的,反之亦然。也就是说,两者各有优势,不能相互替代,但又是相互补充的。比如,违纪对象思想作风不纯,认错态度恶劣,尚够不上党纪处分时,可以给予其免去职务、调整岗位或降格使用等组织处理。两者在维护和严肃党的纪律上,互为补充、共同作用;在保障违纪对象合法权益、发挥教育挽救作用上,形式各异、相互依存;在妥善处理案件、增强纪律约束效能上,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二、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前,综合运用两种手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五失”:

(一)失之于“误”,对综合运用两种手段的认识模糊。一是对两种手段在案件检查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关系有误解。有的认为两者关联度不高,没有内在联系,把纪律处分当作纪检监察机关的“内政’,把组织处理作为组织人事部门的“家事”,各有各的“一亩三分田”,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二是对两种手段的政策界限、适用范围有误会。有的认为两者是一码事,可以互相替代;给予了纪律处分就不需要组织处理,给予了组织处理就不需要纪律处分。三是对两种手段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有误区。有的认为,对待腐败分子要严厉打击,不严不足以明党纪,不严不足以平民愤;有的认为,教育、挽救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应该从严教育、从宽处理,甚至不追究违纪对象的纪律责任;有的认为,纪律的核心是人人平等、公平正义,只讲同宽同严,不讲区别对待,削弱了惩治腐败的严肃性。

(二)失之于“峻”,单纯依赖纪律处分造成畸重现象。一是过多地运用纪律处分。有的认为纪律处分较之组织处理,目标更明确、见效更快捷、操作更方便,主张严刑峻罚,杀一儆百。对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用足“自由裁量权”;可上可下的不下降,可轻可重的不就轻;有时“霸王硬上弓”,可免予处理的非要处理,可组织处理的非要纪律处分。二是过分地依赖纪律处分。有的抱着“办案多是政绩、处分多是成果”的思想,主张凡是案件一律

动纪,凡是违纪一律处分。具体操作中,对办案环境不予考虑、对违纪情节不加分析、对案件效果不去判断,只要是违纪案件都要实行纪律处分。致使该惩处的处得重、该保护的不到位,失去了政策运用的灵活性。

(三)失之于“宽”,过度运用组织处理“放纵”违纪行为。有的好人主义盛行,惩处违纪行为时存在着“三怕”,即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怕失“乌纱”,于是有案不办、压案不查,查而不处、处而不严,需要给纪律处分的只给组织处理,需要给组织处理的从轻处理或者不予处理。有的认为组织处理比纪律处分更为实用,违纪对象最怕的是挪位子、减票子、掉帽子,而不怕党内警告、严重警告这些不伤“皮毛”的惩罚,于是一律用组织处理代替纪律处分,降低了纪律处罚的实效性。

(四)失之于“偏”,使用两种手段单一化。有的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的关系,在手段运用上搞“单打一”,致使处罚尺度失衡,影响党纪公正性。有的对两者界限把握不准确,不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两可”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致使纪律处罚畸轻畸重。有的不会配套使用、合并执行,对受到纪律处分还应受到相应组织处理的,不予组织处理,降低了纪律处罚的权威性。

(五)失之于“守”,综合运用两种手段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不愿意接受,怀疑综合运用的作用没有理论上讲的那么多;有的不愿意尝试,责难综合运用有“伸手过长’,的嫌疑,会增加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和配套处理的负担,加大了反腐败成本;有的不愿意“抢先”,习惯“等靠要”,照搬照套别人的现成经验;有的不愿意创新,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运用的时候死扣条条款款,或者断章取义、各取所需,降低了纪律处罚的威慑性。

三、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的原则与要求

综合运用两种手段,在把握政策、策略上要做到“三个增强”:

(一)增强大局观念,发挥纪律保障作用。综合运用两种手段,是实施纪律保障的重要途径,在案件检查工作中对维护大局、促进发展具有主导作用。一要立足全局,以服务“第一要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运用法律、纪律、组织处理、经济处罚等多种手段,推进反腐败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二要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分清轻重缓急,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事关全局的大要案件,尽量减少两种手段对经济工作的影响,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做到支持改革者、鼓励探索者、教育失误者、惩治腐败者,创造鼓励人干事业、支持人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二)增强政策观念,发挥政治保障作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关系党员干部的政治命运,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必须慎重对待。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将我们党惩治腐败的信心决心和行动体现在对党员干部的正确处理上;坚持法纪面前人人平等的方针,将党纪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体现在对党员干部的正确处理上;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将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体现在对党员干部的正确处理上;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方针,将我们党对待犯错误的党员干部和对待腐败分子的区别体现在对党员干部的正确处理上;坚持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的方针,将依纪依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体现在对党员干部的正确处理上。

(三)增强绩效观念,发挥职能保障作用。纪律处罚是履行“四项职能”的重要载体。一要发挥惩处做戒作用,重在治病。要坚决惩治腐败问题,继续保持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对任何违纪违法行为,都要毫不留情地予以追究,严肃处理,决不手软。二要发挥教育挽救作用,重在救人。掌握好从宽政策,慎重对待违纪对象,能挽救的尽量挽救。根据违纪事实运用好从宽情节,可移送可不移送的不移送,可处分可不处分的不处分,可纪律处分可组织处理的组织处理。三要发挥监督保护作用,重在护人。从有利于突破案件、有利于教育挽救干部的角度出发,认真履行保护职能,充分考虑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使之能平等地受到党纪国法的保护。对那些工作能力强、改革力度大,虽然一时犯有某些错误,但认错

态度好、改错意识强的党员干部,最好从轻或不予处分。综合运用两种手段,要在方式方法上做到“三个善于”:

1、善于灵活运用纪律处分,做到依法执纪。增强惩治腐败的“杀伤力”,主要靠纪律处分。大量的违纪违法案件都是以纪律处分为主。要把纪律处分作为惩治腐败的有效手段,予以灵活运用。违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无可争议的,适用哪一档次就用哪一档次,当轻则轻,当重则重,不偏不倚;违纪事实和具体情节有争论、定性上有分歧的,要实事求是,酌情处理,能从轻的从轻,可降档的降档。同时,要坚持依纪依法行使纪律处罚权,坚决杜绝量纪动刑上“宽、软、化”的问题。

2、善于多用用好组织处理,做到有情操作。“惩治极少数,挽救绝大多数”,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贯方针,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在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的同时,要坚持“给出路”的原则,多用用好组织处理手段。正确处理从宽与从严、从轻与从重的关系,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实行人性化操作,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可纪律处分可组织处理的组织处理。组织处理时,可处理可不处理的,尽量不处理;可免职可不免职的,尽量不免职;可辞退可不辞退的,尽量不辞退。给违纪情节和错误轻微的党员干部以改正的机会,达到教育挽救干部的目的。

3、善于综合运用两种手段,做到处理配套。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的综合运用,是衡量依纪依法办案水平的重要标准。要把这一要求贯穿案件处理、执行的各个环节,保持纪律处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正确把握两者的政策界线和适用范围;根据不同案件、不同违纪情节,审慎选择处罚手段,力求纪律处分适度、组织处理到位。把握好主从关系,合理采取纪律处分为主、组织处理为辅,或组织处理为主、纪律处分为辅等方式,主次分明、处理配套、不留盲区。还要加强组织协调,督促配套处理的落实,提高纪律处罚的整体合力。

第二篇:对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的思考

对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的思考

社会治安管理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举足轻重,地位特殊。中央提出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动力,更好地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公安机关作为治安管理和维护稳定的主力军,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更是责无旁贷。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治安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既有效提升了治安管理的水平,又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治安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部分管理问题更加凸显:

一是管理方式相对滞后。目前沿用的许多治安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仍十分落后,已难以适应信息化动态社会发展变化需要。如《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系1978年制定,已无法适应小旅馆、家庭式旅馆的日常管理。部分民警应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水平低下,基础信息采集、更新不及时,信息整理、研判水平不高,信息利用转化率不高,社会管理“高成本、低效益”的现象较为突出。二是管理主体定位模糊。公安机关受传统控制型管理理念的影响,既越权、越位包揽了许多社会管理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又“重管理轻服务”,尤其以罚代法、依法创收、执法侵权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警民关系,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三是管理机制运行不畅。从外部看,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管理中承担了绝大部分管理职能,往往导致公安机关一家东奔西走、孤军奋战、管不胜管。从内部看,公安机关自身的组织结构、警力配置、管理方式尚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导致了公安机关办事效率和质量不高、公信力下降、警民关系较为紧张等被动局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平昌公安工作实际,认为平昌全县公安机关只有坚持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努力实现公安信息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统一,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社会化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希望,新期待。

一、搭建三大系统,提升治安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是搭建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以电子地图为基础,以公安宽带网络为依托,以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目标,实现公安基础信息基于空间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提高在指挥决策、快速反映、反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治安管理、警力部署、巡逻布控、安全警卫等公安业务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平昌县公安局按照省公安厅、市公安局整体部署,加快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一是实现人口管理一网控。电子地图将住房、常住人口和从业情况进行关联,通过实施常住人口定位工程、流动人口融入工程、特殊人群回归工程,建立“一般人口常规管、外来人口跟踪防、高危人群重点控”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对实有人口实现网上监控、动态管理,真正实现“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二是实现警务信息一网统。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快速定位报警地点、报警电话、报警人和案发周边地理、警员情况,为正确决策、快速处警、及时堵截提供实时资料。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培育破案新的增长点。去年以来,平昌县公安局通过“一辆摩托”侦破了市公安局督办的张公信用社特大盗窃案;今年2月8日,通过“一枚烟蒂”成功打掉韩伟等4人特大系列盗窃破坏通信设施案,破案9起,涉案金额达110余万元;3月26日,通过“一段视频”成功打掉何金林流窜作案电信诈骗团伙,抓获4人,破案7起;4月2日,通过“一份小册子”成功破获市、县督办的龙岗乡邪教组织散发宣传品案件,收缴“法轮功”宣传品175份;4月9日,通过“一串号码”成功打掉以刘玉平为首的特大盗窃汽车团伙,破案11起,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这些都充分说明,增强打击犯罪能力必须加强信息化手段利用,利用科技手段激活现有警力,缓解警力不足。三是实现绩效考核一网考。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依托公安网络、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民警绩效考核系统对民警的工作、执法质量进行量化考核,从而促进管理手段从“以人管人”向“以制度管人”的转变,提高民警的积极性、增强队伍的竞争力,最大限度的“挖潜”增效。

二是搭建情报信息研判系统。新形势下,平昌公安机关要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就必须牢固确定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坚持以“大情报”系统建设带动信息化建设,用情报信息支撑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推动整体公安工作全面提档升级。一在信息采集整合上创新。善于借助党政力量,打破“条块”壁垒,将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上升为党委政府行为,将源头信息采集的触角延伸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角落,瞄准突出治安问题和薄弱环节,扎实开展人口管理、重点部位控制、社区治安防范、群防群治组织建设,从中获取基础业务信息。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区和村委会的优势作用,建立以刑侦、治安、国保等职能部门为龙头,以一线民警为骨架,以社会力量为支撑的情报信息大采集格局,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二在民警情报信息应用培训上创新。以全面提高民警信息化能力为着力点,以培训数字化警察为突破口,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信息警务大练兵,加强对全体民警情报信息工作水平和网上作战战法、战术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民警获取、处理、运用情报信息和使用相关信息装备、工具、手段的能力。三在警务运行体制机制上创新。要对各警种的工作职责重新进行界定,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将旅店、洗浴、网吧等复杂场所和七类重点人员信息采集录入、管控以及情报指令的签收、反馈工作分配到具体民警,实现警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扁平化的指挥体系。

三是搭建智能防控系统。把科学技术注入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提升治安防控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必须以强化信息化手段应用为突破口,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努力打造具有平昌特色的立体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强化情报信息机制建设。依托预警分析系统,准确把握社会治安走向及刑事犯罪规律特点,加强在重点地区和重点时段的力量布防,针对性地采取阵地控制、伏击守候等措施,及时打击和防范。充分运用好警综平台,实现情报信息工作由量多质低向面广、量大、质高的转变,实现高度共享、有效应用,从而建立起全警采集、运行畅通、集约高效的公安情报信息体系。二是强化城区技防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成覆盖城区主干道路、市场、公共交通集散点、广场、学校周边等人流集聚场所和居住小区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要将新建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技防设施建设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提高城区技防含量。三是强化智能小区建设。会同综治、建设、房管等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新建住宅技防设施的建设标准和验收办法,确保新建住宅视频监控、区域联网报警、周界报警、门禁系统、巡更系统等技防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到位;旧住宅小区结合房屋综合整修和改造,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增设技防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加强技防宣传,提高市民对技防工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结合社区“创安”工作,实施“技防进家庭”计划,积极推广投资少、易操作、效果好的家庭技防设施,提高居民家庭的安全防范能力。

二、构建三大平台,营造新型和谐警民关系

一是构建网上服务平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便捷,如何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尽可能为群众节约办事时间和办事成本,已成为检验公安机关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平昌县公安局自主研发了常用公文系统、警车派车系统、户籍审批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办公自动化平台,实现行政审批项目网上批,通过互联网,积极搭建QQ办证大厅,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居民二代证”。仅此两项便民措施,惠及群众数万人,节约各种费用近百万元。在互联网公安主页上设置由网上110报警、在线申报、办事指南、表格下载、业务咨询、局长信箱、治安预报和防范常识等模块组成的网上服务平台。通过网上110报警、局长信箱、博客群直接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提供线索、举报投诉;通过办事指南、表格下载、业务咨询,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掌握公安服务的内容及程序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安行政服务“一网通”,让“网上服务平台”成为公安机关服务民生的“新名片”。

二是构建警民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在互联网公安网站,设置法制宣传、以案释法、便民绿色通道、你问我答、警务公开、常用信息、民警提示等栏目,落实专人在固定时间内与群众进行在线交流,通过便民绿色通道解答群众办理户口、消防等公安业务问题,提供预约服务;通过你问我答解决群众疑问;通过局长信箱,接受群众举报、投诉,接受当事人质询,取得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同时,在网上开通民警评价系统,将窗口单位和窗口民警在网上予以公开,群众可直接在网上对单位、民警进行评价,加强警民互动,拓展与人民群众交流的平台,帮助公安机关及时发现和整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开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局面。

三是构建虚拟社会管理平台。坚持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建立网情研判处置工作机构和网评队伍,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健全网情研判处置机制、舆情信息沟通机制和应急协调机制,积极构建网上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网上发现处置、侦查打击、防范控制能力。探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正面舆情引导,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公安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导权,最大限度扩大正面舆论影响力,最大限度遏制负面舆论的传播扩散,努力营造公安工作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创新三大机制,解决社会管理瓶颈问题

一是创新工作职能,突出服务性。公安机关是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但绝非包打天下的“唯一力量”。社会管理涉及众多方面、诸多部门,只有创新部门配合机制,才能避免“九龙治水”,实现有效管理。推动建立党政主导,公安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参与,齐抓共管、联合整治、联合行动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大格局。同时,要尽快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服务型、有限型、公正型、效能型、规范型转变。通过落实“五个转变”,推动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把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派出所等基层所队特别是窗口单位做大做强,进一步推行警务公开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突出服务职能,展现服务型公安的崭新形象。

二是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当前的公安管理和服务工作,普遍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问题,即各级公安机关重视工作目标和口号的提出,重视对表面成绩的检查验收,轻视对工作中间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特别是不注重在工作中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所以往往容易造成虽然工作做了不少,而人民群众并不完全认同的反差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改革警务管理模式,引进质量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实现公安管理工作精细化。平昌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创新交管模式,根据不同时段道路交通流量,科学对民警实行定点、分区、划责;通过每周一工作例会,公布勤务周报,让每名民警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明白自己的责任;通过采取“领导带班、跟班督查、错时异向、绩效挂钩”管理工作法,避免交通管理工作出现空挡、断档,从而实现了有限警力流动增效。

三是创新工作落实,体现执行力。公安机关改进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归根结底是一个狠抓工作落实的问题,为此,平昌县公安局从工作机制上保证各项既定工作措施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切实提高执行意识,局领导带头抓落实,解决上有令下不行的问题;切实强化执行措施,对出台的各项便民利民举措组织专班经常性地开展检查,督促抓好落实;要切实消除执行障碍,弘扬正气,抨击歪风。特别是对侵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执法问题,要严肃追究责任,惩戒到位。

城市治安信息综合采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活动不断提高,对于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公安警务工作的具体要求,为实现采集社会基层基础源头信息,提高数据鲜活性、有效性、确保信息流、工作流,业务流统一管理,针对城市治安管理的现实需要,特开发了这套《城市治安社会信息综合采集系统》,本系统包括了城市治安管理的近三十个方面,下面简介其中几个子系统:

1、特种行业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按照公安部印刷业.机修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业、二手车交易业、洗浴娱乐场所的管理标准,为了方便用户使用,以及管理的统一性和便利性,该套系统采用了与”宾馆旅店住宿信息管理终端”同样的硬件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将各类硬件功能集于警务通一体,使用户摆脱了单独采购电脑、二代身份证阅读器、扫描仪及标准信息采集软件、正版操作系统等多套软硬件设备带来的价格高、兼容冲突的烦恼,产品集成度高,操作简便,功能强大,具有一代身份证识别,二代身份证阅读功能,通过采集身份证信息,可将从业人员相关信息自动录入警务通,并可实现劣迹即时比对,系统并有强大的综合查询统计功能,有效地从源头扼制的不法交易的发生,从而实现了对印刷业.机修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业、洗浴娱乐行来等特种行业的管理。

信息采集专用智能终端采用先进的计算技术、智能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智能图像压缩技术、数码影像等,自动识别身份证栏目,并依靠程序自动实现身份证信息登记、存档、数据查询。并且完美集成了一代、二代身份证阅读功能,既可以类似PC机独立使用,也可以作为终端与行业系统联机使用。工作速度快,二代身份证阅读仅需1秒钟,识别准确有效,伪证辨别率高。此产品已通过国家公安部检测。

产品特点:

★ 能阅读二代居民身份证,通过数码相机采集人员车辆图片。

★ 嵌入式单板机,高速CPU,频率可达到466MHZ。

★ 符合公安部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相关规范,达到专用PC功能,能独立工作,内含高容量存储器。

★ 能直接连接现有符合公安部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相关规范要求的后台。

★ USB直接取数据,既可作为专用计算机独立使用也可与PC连接作为终端设备使用。

★ 支持手写识别、T9输入等多种输入法。

★信息快速采集、实时识别、实时通信和网络传输(包括无线传输)。

★信息查询、统计,自动核查与报警等系统功能和管理功能。

2、《机动车修理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一、概述

随着汽车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机动车的社会拥有量成倍增长,这就使得机动车修理企业和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日渐增多,这虽然解决了机动车修理难的问题,可也给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企业将走私、盗窃来的非法车辆和已报废的车辆进行非法拆解重新拼装换面后出售,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主要:一是机动车修理企业和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受利益诱惑没有严格审核所修(报废)车辆及送修人的相关证件;二是治安信息反馈严重滞后,治安部门没有一种有效的手段使机修(报废)企业工作人员即时当天将所修(报废)车辆、送修人资料送达公安部门。

《机动车修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对机动车修理企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进行实时、有效、快速的管理,提高了执法的科技含量并 防止了走私、非法拆解和拼装车辆等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同时,对可疑车辆和违法犯罪人员进行布控,及时发现走私、盗抢及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有效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二、系统功能介绍:

前台系统

信息管理: 拥有完善的前端信息采集录入功能,可对车辆维修 配件 美容 停放信息车辆基本信息、送修人、取车人身份资料、及报废证明发证机构名称、报废证明编号、解体批次号及车辆照片等多项内容进行录入。

查询、统计 :可根据录入的各项车辆、送车人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查询也可根据所录入时的年、月等进行统计查询。

数据打包上传功能: 按系统设定时间将所录入数据进行特定格式打包,并进行上传动作;系统为分定时上传、即时上传。

可疑车辆信息管理:针对可疑的车辆录入其 可疑情况类别、疑点详细描述、报告人、报告时间等信息,采用系统即时上报功能即时上报公安机关。

事故车辆信息管理:针对承接事故车辆的修理,详细登记事故证明编号、出具单位名称、损毁部位、及报告人等信息 , 对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加大了查控力度

后台系统

信息管理:可对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从业人员基本信息、企业设备(修理设备或报废设备)信息等情况进行录入管理。

安全隔离:自主研发的安全隔离系统,可以将企业前台在上传数据时与公安专网进行安全的隔离。

数据解包-比对-报警:将上传数据进行特定格式解包,解包后在存储同时将从业人员信息与全国 CCIC 人员在逃库、本地人员布控库进行比对、承修车辆基本信息与盗抢机动车数据库、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数据库进行比对、报废车辆拆解信息与报废机动车数据库进行比对,如 有相符的比对结果则自动产生报警信息。

短信报警功能:可将人员比对报警信息、承修车辆报警信息、非法车辆拆解报警信息根据不同的报警级别以短信息的方式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中。

综合信息查询 :可对企业基本信息、前端用户上传的数据信息、报警类别等进行查询统计。

报表功能:要将查询、统计出的结果按数据库主档内所存储的内容以标准的报表方式输出。

3《印刷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现今社会,各类纸制宣传广告条、宣传画册等印刷类产品日渐增多,各类大小印刷厂、印刷企业成倍增长,其中夹杂着许多为劣制、无照印刷企业,这给治安部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得一些盗版图书、黄色、反动类印刷品流入社会,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向。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印刷企业受利益诱惑没有严格审核印刷品的内容及送印人的相关证件;二是存在无照、劣制的印刷企业,三是治安信息反馈严重滞后,治安部门没有一种有效的手段核查印刷企业当天将所产生的业务信息、印刷内容及送印人员资料等。

《印刷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高效率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对印刷企业、印刷厂进行实时、有效、快速的管理,提高了执法的科技含量,从源头上制止了盗版、黄色等书刊的流通。系统将印刷企业前端所采集的印刷品、从业人员、可疑印刷品、印刷设备等信息经过加密打包后通过 PSTN 传送至市局管理中心,在经过安全隔离后将解密数据与相应的比对库进行比对,如有相符则产生报警信息。

系统功能介绍:

前台系统

信息管理: 拥有完善的前端信息采集录入功能,可对印刷品名称、类别、印刷品内容、出版物号、受托方与委托方信息、送印证件信息、印刷品图像等多项内容进行录入管理。

查询、统计 :可根据录入的各项印刷品基本信息、受托方与委托方等信息进行统计、查询,也可根据印刷的年、月、日等进行统计查询。

数据打包上传功能: 按系统设定时间将所采集的印刷信息数据进行特定格式打包,并进行上传动作;系统为分定时上传、即时上传。

可疑印刷品管理:对所承接的印刷品信息可设置为可疑,录入可疑情况类别、疑点详细描述、报告人等信息,为治安管理人员提供了排查线索。

后台系统

信息管理: 可对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从业人员基本信息、企业设备(印刷设备)信息等情况进行录入管理。

安全隔离: 自主研发的安全隔离系统,可以将企业前台在上传数据时与公安专网进行安全的隔离。

数据解包-比对-报警: 将上传数据进行特定格式解包,解包后从业人员信息与CCIC 全国人员在逃库、本地人员布控库等进行比对,印刷品、印刷设备信息与可疑印刷品、设备库进行比对如有相符的比对结果则自动产生报警信息。

短信报警功能: 可将人员比对报警信息、承接印刷品报警信息、根据不同的报警级别以短信息的方式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中。

综合信息查询 :可对企业基本信息、前端用户上传的数据信息、报警类别等进行查询统计。

报表功能: 要将查询、统计出的结果按数据库主档内所存储的内容以标准的报表方式输出。

案事件管理: 对印刷企业所发生的案事件进行处理,登记案件性质、类别及详细描述等信息。

4.《非机动车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

针对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丢失被盗问题,本系统通过在警务通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二代身份证的比对与信息采集,进而完成采集购车者,非机动车辆,销售基础信息及与车辆相符的最新信息采集,通过对非机车主发放IC卡,对车辆进行管理,做到了一车一卡,一人一卡,便于查询相关车辆信息,有效地预防了非机车被盗,对旧车的流通市场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确保了二手市场的正常交易。

1、旧车入网流程:在指定或流动入网点对旧车进行入网登记。旧车入网时必须提供发票或其他能够证明车辆的合法来源的有效证件和申请人的身份证信息通过系统来实现车人信息的绑定功能;信息登记完成后把预设车证发放给车主,同时系统读取车证信息实现人、车、证的统一存储。发放完成后,发放点通过传输设备把车辆的完整信息上传的后台数据库。购车人信息在上传过程当中经过后台告警系统处理,对可疑信息进行报警处理。

2、新车入网流程:在已联网的车辆登记点,对出售车辆由相关负责人员负责把新车信息和购车人信息登记入网同时发放车证。对入网的人员数据同样进行数据比对和数据核验功能。

3、车辆过户、更改流程:对车辆主要部分的更换和车辆的过户必须到指定地点进行。信息登记完成后设备提供对已有车证信息的更改功能。如果是车辆更改对车辆更改部分的信息进行登记,更改前后的情况;如果是车辆新过户,对过户前后车辆使用人的情况进行登记上传,使车辆信息完整,便于通过车辆号码即可获知车辆当前的正确状态信息。在所有信息的上传过程当中同样经过数据的过滤处理,及时发现可疑信息。

以上流程当中,因为专业设备已完全集成了软硬件包括网络接口的所有功能,并且经过实际证明其性价比较高,因此是比较理想的人员信息与其他信息绑定登记的专业设备,并且对二代证有完全识别真伪的功能。不仅如此,针对部分已经具有电脑主机的网络登记点我们提供了专用的登记软件使用户的联网投资最小化。

以上几个子系统集成度高,实用性强,维护简单,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便于携带,对于加强安全防范,综合分析各类信息数据,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篇:运用综合手段 禁止酒后驾车

运用综合手段 禁止酒后驾车

2010-04-13 17:30: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2010年4月1日,《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实施。根据《决定》,机动车驾驶人员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的记分,从原来的一次记6分修改为记12分。《决定》的正式实施,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信息:公安部门将加大对饮酒或者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驾驶人员的处罚力度。笔者作为一名律师,一名法律工作者,在对此信息给予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对“如何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这一社会问题的深层思考。

一、不断完善对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罚规定

(一)我国法律对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相关处罚规定,可见于公安部门的规章、《道路交通安全法》、《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酒后驾驶分为饮酒后驾驶和醉酒后驾驶两种。根据国家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阀值与检验》(GB19522-2004)的规定,“饮酒驾车”,指车辆驾驶人员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毫克,小于80毫克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指车辆驾驶人员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毫克的驾驶行为。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了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根据该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般处以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和并处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先由公安交管部门约束至酒醒,处行政拘留和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 一年内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另外,根据4月1日正式实施的《决定》的规定,对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与记分同时执行。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了交通肇事罪,第一百一十四条和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

醉酒驾车是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而日益凸现的社会问题。如南京张宝明造成5死4伤的 “6?30”特大醉酒驾车肇事案,成都孙伟铭造成4死1伤的“12?4”醉酒驾车案,不但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而且也引发了社会上对醉酒驾车量刑的大讨论。对酒后驾车造成严重后果予以定罪量刑的相关规定,主要见于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33号)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辆,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第一条规定: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对此类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应依法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意见》第二条规定:醉酒驾车,放任危害结果发生,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应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二)加强对酒后驾驶机动车处罚的法律的完善工作

我们根据上述规定分析后认为,目前我国对酒后驾驶机动车处罚的法律,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完善。我国《刑法》关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规定,均没有对酒后驾驶或醉酒后驾驶的行为规定作定性描述。酒后驾驶或醉酒后驾驶行为,是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中规定为犯罪的。如果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取得成熟经验,就应当考虑尽快上升为法律,即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百一十四条和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做相应修改和完善。

而我从律师执业的角度看,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特别是《意见》中的文字表述仍有缺陷。笔者试分析如下:

《意见》第一条规定,行为人明知酒后驾驶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应依法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这条意见,总体规定不错,但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会产生如下问题:

第一,酒后驾驶违法和醉酒后驾驶危害公共安全,在司法解释中,实际上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罪名的犯罪行为特征,前者构成交通肇事罪,后者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但是如果按照《意见》的规定,将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危害公共安全均列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同一款中,在理解上容易发生歧义。

第二,在该款规定中,规定行为人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应依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这一文字描述,是理解为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还是醉酒驾车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才能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显然,该条款在文字表述上前后矛盾,在理解上容易发生歧义。

第三,我们传统的刑法理论,对一百一十四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规定的“其他危险方法”,其中有一项,即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主要是对社会不满人员,为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而驾驶车辆冲撞人群,危害公共安全。显然,这种传统理论描述的危险方法,在主观上是直接故意。而醉酒驾车,通常可以理解为间接故意。至于行为人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是否可以转化为直接故意,则需要看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的强弱,具体分析而定。在该款规定中,将酒后驾驶、醉酒驾车、肇事

后继续驾车冲撞的几种情况,在同一条款中予以描述,容易在司法实践中,对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如何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的掌握,发生歧义。

二、我们应从民族文化民族心态方面根绝醉酒驾车

我国历史悠久的酒文化,过去总是和某些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相联系。进入商品社会,酒文化又和商业文化相融合。为了实现商业目的,以喝酒联络感情,以喝酒促成交易,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商业方式。而随着近两年我国机动车大幅增长,私家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以车代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日常生活方式。因此,醉酒驾车的问题,才开始变得越来越突出。如果喜欢喝酒,喝醉酒,以酒会友等,仅限于个人和小群体行为,并不危害他人人身生命健康,不危害公共安全,则不会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我国目前日益突出的,却是酒后驾驶导致交通事故数量大幅攀升,已经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醉酒驾车的背后,是对法律的一种忽视,是对他人人身权、生命权的一种忽视。从根本上说,反映出我国社会目前道德水准仍需不断提高。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醉酒后驾车的问题,不仅要靠法律规定,严刑峻法,使酒后驾驶违反交通管理、醉酒驾车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成本大幅提高,而且要在思想意识上,宣传尊重他人生命和健康,提升精神文明。

三、对酒后驾驶行为进行治理,还要通过综合治理的方法才能有效

2010年1月20日,公安部、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实行酒后驾驶与机动车交强险费率联系浮动制度的通知》(公通字[2010]8号)。该通知指出,自2010年3月1日起,逐步实行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即交强险)费率联系浮动制度,其中饮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一次上浮的交强险费率控制在10%至15%之间,醉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一次上浮的交强险费率控制在20%至30%之间,累计上浮的费率不得超过60%。对此,笔者建议,除了目前已经采取的对酒后、醉酒后驾驶在行政处罚、刑事法律制裁上予以重罚之外,在经济上予以加重处罚之外,还特别要注意动员社会力量,宣传酒后驾驶、醉酒后驾驶的严重危害后果和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应受到全社会的谴责。

譬如说,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宣传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我们并没有采取严厉的法律制裁手段和经济制裁手段,而是在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张贴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标志。仅此一条,就使很多烟民,在公共场所抽烟的时候,变得偷偷摸摸,或者逐渐自觉的到室外去抽烟,或到吸烟区去抽烟。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以行为人文明程度的提高为根本原因。

因此,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在所有餐馆的醒目之处,张贴“严禁酒后驾驶、严禁醉酒后驾驶”的警示标志;在餐桌上摆放警示标志;在酒瓶上张贴警示标志;服务人员对同桌饮酒的人给予温馨提示;在停车场树立警示标志;使喷着酒气的人,一旦触摸方向盘,就会受到周围各种信息的压力、指责,并逐渐将禁止酒后驾驶、醉酒后驾驶从法律制裁的角度,扩展

为社会道德舆论的谴责。

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充分运用社会舆论和道德的力量,才真正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酒后驾驶和醉酒后驾驶的违法行为和不道德行为。(本文作者系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律师)

第四篇:综合运用教学手段 促进电子技术教学

综合运用教学手段 促进电子技术教学

摘要:《电子技术基础》是职业学校电类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而目前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学习和生活习惯不好,厌学情况相当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扩展思路,充分调动各种因素,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自觉学习,主动探知,掌握相关理论和技能。关键词:综合 手段 促进 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安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对每个学生表现出真诚的关注和接纳。如果一个学生处于一个安全的、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把老师当作朋友来看待,会忘了师生之间的区别,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有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他们的先天具有的良好体验,判断力以及学习的动机将会出现,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会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的基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一些内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教师对学生的想象,理解并给予赞赏,学生得到赞赏后会十分兴奋,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

关爱每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尤其是潜能生。中职学生一般是考不上普高,只好转读中职学校,而且素质参次不齐,有的顽劣,有的接受能力较差。对于每个学生都不能持以偏见,要一视同仁地倾注爱心,一个也不能落下。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的爱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老师的关爱还可以激励和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激发潜能,在快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所谓兴趣,是指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倾向,是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有所满足的心理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底子薄,接受能力差”,而且普遍存在厌学思想和,因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我们一定要重视“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上好第一堂课。要抓住学生心态,约法三章,治理好课堂秩序。

然后从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电子类产品为切入点,引入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并沟起学生的兴趣。

接着向学生简单地介绍电子技术包含了些什么内容?电子专业主要培养哪些技术人才?日常生活中的电子类产品有哪些?是怎样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其次在对每个知识点教学时也都尽可能先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思想上对学习不够重视,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并且各个方面的纪律较 差。因此,要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和课堂后给学生积极准备元器件,动手制作。通过先理论后实践,或者先实践后理论的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有兴趣的过程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掌握理论,让学生在有所收获的同时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采用模块式教学。

对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理论偏深的内容和陈旧的知识要大胆进行删减,对《电工基础》、《电子元件材料》、《电子技术基础》等相关课程有机地整合,对所需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及新器件则应进行补充。联系企业与公司等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将常用的基本知识按模块编制成知识点,按模块进行教学,使各部分知识互相独立,自成体系,可根据岗位需要适当取舍。在教学中恰当掌握难度,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而且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可以将《电子技术基础》编成以下十大模块及相关知识点:

(一)、电阻 1.电阻分类

2.电阻英文全称与简称 3.色环电阻识别 4.贴片电阻识别

5.电阻作用与特性与符号 6.电阻国际单位与换算

7.画出电阻串、并联电路电阻 8.电阻串、并联计算

9.电阻串、并联电压与电流 10.欧姆定律(公式)11.电阻好坏识别

(二)、电容 1.电容的分类

2.电容英文全称与简称 3.电容电路符号 4.电容标称与识别 5.电容作用与特性 6.电容国际单位与换算 7.画出电容串、并联电路 8.电容串、并联计算

9.电容串、并联电压与电流 10.电容好坏识别

(三)、电感 1.电感的分类

2.电感英文全称与简称 3.电感电路符号

4.电感国际单位与换算 5.电感作用与特性 6.电感好坏识别别

(四)、二极管

1. 二极管分类(按材质与用途)2. 二极管英文全称与简称 3. 二极管电路符号 4. 二极管结构

5. 二极管作用与特性 6. 硅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7. 锗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8. 二极管极性判别 9. 二极管好坏判别 11.二极管三种整流电路

(五)、三极管 1.三极管分类

2.三极管英文全称与简称 3.三极管电路符号 4.三极管结构 5.三极管特性 6.三极管参数

7.三极管好坏判别 8.三极管好坏判别

9.三极管三种基本放大电路

(六)、场管

1.场效应管分类

2..场效应管英文全称与简称 3.场效应管特性 4.场效应管符号

5.场效应管与晶体管差异

(七)、晶振

1.晶振电路符号 2.晶振测量方法 3.常见晶振型号

(八)、进制转换

1.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 2.二进制与八进制转换 3.二进制与十六进制转换

(九)、模拟电路 1.偏置放大电路 2.直流放大电路 3.功率放大电路 4.反馈电路 5.振荡电路 6.滤波电路 7稳压电路

(十)、数字电路 1.基本逻辑门符号 2.逻辑门真值表 3.逻辑门电路

4.组合逻辑门电路 5.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 6逻辑函数化简与变换 7.CMOS门电路 8.TTL门电路 9时序逻辑电路

10.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

三、任务驱动,重视实训技能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指以培养学生心智技能或操作技能为目的,教师设计并提出可以考核的,体现技能要求的工作任务,结合学生易感知的实例或实物,讲解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演示完成该任务的操作步骤与要点,学生在理解所讲内容的基础之上,顺利完成该任务,掌握所要求的心智技能或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

例如:模拟部分的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在理论教学后,应安排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板,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让学生巩固万用表的使用(其中包含元器件好坏的判别、欧姆档、交直流电压或电流档的使用)。

2、观察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值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源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

3、观测电路的静、动态电流随负载改变的情况。

4、还可用示波器演示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过程。

5、在实践中还可练习基本功(如焊接技术、连线方法等)。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学生安装调试并帮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而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又可拿来作为例子,避免其它学生犯同样错误。实验的成功,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四、注重实效,分阶段知识点与技能过关

在新课讲授阶段,不能盲目追求进度。要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表达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在平时将知识点与技能分解成单个,要求每位同学逐个或以分成小组形式默写或实际操作过关,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容易过关,学生过关后及时记录并给予表扬,学生会有成就感与荣誉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学完新课后,在复习阶段,增加过关知识点与技能数量,要求每位同学逐个 或以分成小组形式默写或实际操作过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讲到底”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将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而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教学有两大要素所组成:

1、信息:教学内容;

2、信息载体:运载传播教学信息工具的教学传媒。怎样把信息通过合适的载体传输给学生,寻找一些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特征的信息载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对调动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参与教学活动是相当重要的。

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体,具有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特点,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在课堂上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自己动手检验等是一种尝试,这样可以改变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的声音或视频素材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作为知识背景展示给学生,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赋予动感、更具情趣,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全都集中到课堂上,可以加强学生记忆,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二极管时,为了使同学们对二极管这一基本电子器件有更深刻的印象,结合二极管的教学录像片制作的课件作为背景知识进行介绍。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激起他们想深入了解二极管结构与工作原理的欲望,在此学习动机的支配下,学生们将会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六、以竞赛活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竞赛过程中,树立威信的动机或自尊与成就的需要极为强烈。社会性的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人们的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取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在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在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一些竞赛测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好处的。但过于频繁的测验、评比,不仅会失去激励的作用,而且会制造过度紧张的气氛,使学生产生过分焦虑的心理状态,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竞赛频繁,考试过多,常会因失败而丧失信心和兴趣。所以采用竞赛必须慎重、适量,注意方式。竞赛后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强化其正确的学习动机,纠正错误的学习动机。

七、合理的考核方式

把以理论为主的考试改革为以考核学生对单元电路的分析测试等综合技能为主,考核方式也从笔试为主改革为平时实际动手操作与笔试相结合,考核内容要与企业要求相结合(比如参考企业招聘试题),强化平时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重视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为培养和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应在教学计划中专门设置技能训练环节,通过实际训练使学生达到相应的等级水平。

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将电子技术基础按模块编制了理论和实践知识点,分阶段以笔试与动手操作考核过关,而且融入安全生产、节能环保、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学政,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2]宋长池,职业教育中的任务驱动法,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全文字数:4275字

第五篇: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廉政交通的思考

文章标题: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廉政交通的思考

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和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我省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和谐

“音符”,在一些“工程上马”的同时,却出现了“干部下马”的现象。为了有效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我省交通系统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并将科技手段引入管理工作,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内部管理和监控,特别是对高风险岗位的监管,将防范的关口前移,防范职务违纪违法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我们将“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廉政交通”作为重点课题,组织力量进行专题调研,旨在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技含量,推动交通系统反腐败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一、科技手段对于打造廉政交通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我省交通正处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推进新跨越的关键时期,科技手段在交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科技手段在有力推动交通业务工作的同时,也促进了交通系统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科技手段是保障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十五”时期包括整个“十一五”时期,浙江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处于大发展阶段,工程建设的规模大、投资多、周期长,而且中间环节复杂,在目前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尚未建立、制度还不是非常完善的情况下,只要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就容易发生腐败消极行为,进而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建立跨岗位、跨部门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实行工程建设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加大了对权力运行的敏感环节和关键环节的重点监督,有助于铲除腐败滋生的环境和土壤。

(二)科学技术是规范执法行为的有力武器

在交通工作中,路政、运政、稽征等业务中普遍存在自由裁量权和现场即决权,这些权力落实到基层执法单位和岗位,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再加上执法人员自身素质问题,就会造成局部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现象。强化执法监督成为防治执法腐败的关键。运用科技和网络手段,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执法岗位和业务环节,可以统一执法标准,规范业务操作,增强执法透明度,有利于提高监督效能,减少人为因素对执法的干扰,降低廉政风险。

(三)科技反腐是完善监督的有效途径

交通工程建设量迅速增长,执法队伍日益扩大,反腐败任务繁重,要求我们着眼健全长效监督机制,切实解决被动监督、多头监督、责任不清、机制不灵、合力不够等问题。发挥信息技术在制约权力、强化监督、提高效能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形成灵敏的监督机制和强大的监督合力,是完善监督的重要途径。

(四)科技反腐是新时期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必然要求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反腐败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具有浙江交通特色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创新的结合点。搞好科技防腐,既是新时代新形势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纪检监察队伍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素质的具体体现。

二、运用科技手段预防腐败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厅按照“科技促建”的构想,结合交通实际,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和交通行政执法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深化网上审批和政务公开,工作效能和廉政建设得到了共同提高,成为具有浙江交通特色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堵塞工程建设监管漏洞

一是开发建设市场诚信信息系统。将交通行业的建设项目、从业单位、从业人员、市场信息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通过该系统能够查询到建设市场各方主体在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招投标交易、合同签订履行、业主工程款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诚信信息。自该系统运行以来,已经有42家企业因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受到了通报。二是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对在建高速公路的监管,实时掌握各合同标段、驻地单位及监理单位的项目建设情况,省厅在“诸永”等高速公路实施了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工程建设设计变更、资金拨付、工程监理等关键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如在资金拨付过程中,资金的审核、审批、支付等环节都实现由计算机控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专人的电子签名,资金的流动情况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实时查询,此举有效防止了工程款结算由“一个人说了算”。

(二)推进管理智能化、网络化,强化行政执法监督

一是开发了“超限运输联网跟踪查询系统”和“道路运输稽查管理系统”。通过“超限运输

联网跟踪查询系统”,建立超限案件的情报库,开通了公路、运管以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间联动执法的信息通道。各管理单位通过治超系统在网上可以随时得到处罚金额的信息,及时产生管辖区域内的各类案件查处、处罚金额、赔补偿金额等治超业务统计报表,增强了执法透明度,并且将监督触角延伸到了执法第一线,有效地防止了治超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现象,推动了交通

行风的好转。同时该系统具有联网查询和统计分析的功能,通过联网查询,可以获取相关车辆的历史犯案信息。科技手段的运用,增强了治超的透明度,规范了治超流程,提高了治超效率。2005年,全省公路平均超限率下降到10%以下,因超限超载引发的事故隐患明显减少,去年全省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3.45%,死亡人数同比下降8.85%,下降幅度为历年之最。通过实施“道路运输稽查管理系统”,将行政处罚的依据、内容、金额通过软件固化,约束了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规范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该系统实施以来,行政处罚案件逐年下降,从02年的18万件下降到了05年的11.5万件。二是开发了全省公路规费稽征管理系统和水路规费稽征系统。实现了规费征收的网上监控,保证了征费政策的统一性,减少了规费征收过程中的人情操作。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减少了征费上的漏征现象,网络化的稽征管理系统还打破了传统的车、船属地征缴规费的模式,减少了人力,方便了车主和船户,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港航部门自实施水路规费稽征系统以来,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生一起执法人员违规稽征的行为。

(三)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信息透明度

开通浙江交通网,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一是从2004年开始,对全省乡村康庄工程计划和县省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计划以及交通厅补助各市乡村康庄工程和全省砂改油工程的资金全部实现网上公示。从网上可以看到:05年康庄工程计划建设13952.7公里,总投资额为364060.4万元;砂改油计划建设5990公里,省补资金147409.5万元。最近,全省普通干线公路路面专项整治计划也实现了网上公示。二是研究开发“财务集中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公布交通建设项目投资计划、预算、建设资金,做到资金调度的公开透明。三是实行厅机关、厅属各单位非政府集中采购大宗物品购置网上公示制度,规范非政府采购行为,遏制商业贿赂的发生。四是推行交通系统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实现审批项目的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公布,计划2006年将实现80%许可项目网上审批,2007年实现100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审批的目标;五是将交通系统的法律法规、最新文件、招标公告、中标公示、资金公示、规费标准、行政许可决定等向社会公开。

(四)畅通诉求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为接受社会的监督,省交通厅推出了厅长信箱、浙江交通手机短信投诉举报系统和网上投诉举报系统,交通厅运管局开通了96520投诉举报系统,在网上搭建起了政府与群众沟通互动的桥梁。如通过运管局96520投诉举报系统,群众可以对道路运输方面的问题进行投诉举报,交通主管部门可以进行信息记录、整理、分发、督办和统计,促进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据统计,2005年一年,全省共受理96520投诉电话6.3万次,查处违章行为1.4万件。

三、科技防腐的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

科技防腐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这些年来,我们对运用科技手段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运用科技手段防范腐败的意识明显增强。随着科技手段在防范腐败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各单位各部门对科技防腐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断加大,开始结合行业和地方实际,将科技手段运用于反腐倡廉工作之中。其次,运用科技手段防范腐败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来看,公路、港航、运管系统都结合实际,建立了电子化的防范“网络”,防范腐败的网络系统覆盖了工程建设、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交通业务工作,有的行业和业务系统还将防腐网络延伸到了市、县甚至基层站所,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第三,运用科技手段防范腐败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从已有的实践情况来看,早期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仅仅考虑到交通业务工作,防范腐败只是一个辅助功能。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一些单位已开始从防范腐败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对廉政风险和监督薄弱环节的分析,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岗位和重点部位,有针对性地开发防范腐败的监控体系,来降低腐败发生的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我省交通系统虽然在运用科技手段防范腐败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科技防腐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认识上还存在偏差。有的没有从促进惩防体系构建,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含量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防腐的重要性,认为科技手段的运用仅仅是变手工操作为计算机操作。有的担心科技手段的运用触动现有的权力结构和既得利益,不愿意去得罪人。还有得认为科技防腐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而产生的效益并不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心态。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制约了科技防腐工作的深化,影响了科技防腐水平的提高。

二是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横向的不平衡,即各个部门、各个地区间的不平衡。有的部门、有的地区领导重视,投入较多、信息化机构健全,信息化水平就高,防范腐败的能力就强。有的部门和地区起步较晚,投入较少,科技防腐的能力就弱。二是纵向的不平衡,即省、市、县三级发展的不平衡。省级交通部门起步早,起点高,市级部门次之,县级交通部门由于资金缺乏、忙于业务工作等原因,发展速度较慢,难以形成三级统一的有效防腐网络。

三是发展水平较低。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目前科技防腐手段的运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各部门各地方单兵作战的局面,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再加上各条业务系统的独立性,相互之间缺少联结,使得反腐倡廉信息资源还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难以实现共享。另一方面由于认识和技术上的原因,科技防腐的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例如政务公开还只是停留在部门职责、办事程序等一些静态的政务信息公开,距离权力运作动态公开、实现“阳光行政”还有着很大距离。

四是调查研究滞后。这几年,虽然我们在科技防腐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但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在科技防腐工作如何更好地融入惩防体系、如何紧密地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等等,这些与下一步深化这项工作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尚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影响了对实践的指导。

四、进一步推进科技防腐工作的对策建议

运用科技手段防范腐败,促进惩防体系的构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经过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在科技防腐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进一步推进科技防腐的时机逐渐成熟。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提高了,行动才会更加自觉。在推进科技防腐工作的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两个结合”的观念。

一是科技防腐必须与交通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科技手段推进反腐败工作必须着眼于党风廉政建设与交通业务建设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紧贴业务工作来开展。特别是要处理好制约与效能的关系,坚持制约与效能相统一,努力实现行业管理、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与防治腐败相结合,促进发展“双赢”甚至“多赢”。既要对那些权力和资金集中的部门和岗位,进行重点监督和防范,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示范,将腐败行为有效制止于萌芽状态,又要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二是科技反腐必须与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反腐败工作中,没有一种法规、政策、举措能够“毕其功于一役”,达到药到病除的功效。科技防腐手段也不是万能药,也需要与教育、制度、监督有机结合,协同配合。当前,反腐败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只有把教育、制度和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科技防腐的最大能量,共同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为我省交通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成立科技防腐领导小组,加大对科技防腐工作的领导力度,围绕促进惩防体系构建这一目标,对全省交通系统的科技防腐工作进行统一决策和部署,制定统一的规范,使科技防腐保持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要加强分类指导,对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行动迟缓的单位要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其加快步伐,确保科技防腐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是加强对科技防腐工作的规划。要围绕惩防体系构建和2005年至2007年工作要点的实施,制定科技防腐的相关规划,增强科技防腐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有效性。要将科技防腐技术开发和硬件建设的规划纳入到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之中,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一些防范腐败的应用系统,使其与各地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有机结合。要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要组织力量对科技手段防范腐败的功能进行系统开发,进一步拓展运用的领域和深度,并将开发成果付诸应用。

三是加强对科技防腐工作的调研。运用科技手段防范腐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探索新方法,深化对其规律性的认识和研究。要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总结实践中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了解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入研究解决措施,更好地推动实践工作。要加大理论研究力度,不断深化对科技防腐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合作,拓宽思路,扩展视野,推动科技防腐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权力监控。在消极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行业,要加大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在防范腐败方面的推广运用力度。目前,我们已经着手开始实施网上审批系统、行政处罚网上监管系统、行政许可实时监督系统和网上招投标系统的建设,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加快建设进度,通过对权力运用全方位、全程化的在线监控和对关键部位、环节的重点监控,形成符合交通系统实际、较为规范有效的科技防腐系统。

二是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的水平。政务公开是一项行政成本低而效果好的有效防腐措施。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要求,能公开的尽量公开,能向社会公开的就向社会公开。特别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定要社会公开。在全面公开的基础上,要把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作为深化政务公开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推动机关部门对其依法行使的权力,从依据到决策执行、结果实行全过程动态公开,实现阳光行政,以便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是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加快网上审批系统建设,逐步推行行政审批网上受理和办理,推进跨部门、多环节的网上并联审批系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网络“一站式”的便捷服务,防止因互相推诿、效率低下而带来的消极腐败现象。加强机关内网建设,促进内部各办事环节的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逐步实现机关内部的扁平化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相互监督和制约。

(四)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的协调作用

运用科技手段推进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管理、科技、业务等多个方面。党委(党组)要加强统一领导,业务和技术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机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推进业务科技一体化过程中,纪检监察机构要及时提出加强监督制约、控制廉政风险的要求,从程序设计、制度确立和操作方法等方面,做到既有利于改进业务工作,又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要加强各方面的联系沟通,建立信息综合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帮助协调和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摆正位置,讲究方法,注意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部门的牵头作用。纪检监察机构还应适应形势要求,运用科技和网络手段,改进履行职责的方式方法。

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科技防腐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科技手段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我们只是刚起了个头,与打造廉政交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2003年,浙江交通开始大力实施科技兴交战略,为运用科技手段推进反腐败工作,打造廉政交通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坚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更多科技手段在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浙江交通系统的科技防腐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效。

《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廉政交通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廉政交通的思考。

下载对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廉政交通的思考

    文章标题: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廉政交通的思考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和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我省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础......

    对运用电教手段强化中师化学教学初探

    对运用电教手段强化中师化学教学初探 】结合师范教育培养目标和中师化学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为了使师范生具备良好的科学修养,我们在中师化学中注意加强培养小学......

    对非营利组织的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而我国现阶段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这种模式,应当是一种过渡模式,似乎既存在交叉重叠,又存在空白之处,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模糊。......

    关于对新社会组织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新社会组织的几点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出现了新社......

    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廉政交通的思考(小编整理)

    文章标题: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廉政交通的思考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和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我省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础......

    学习型组织浅析及对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思考

    学习型组织浅析及对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思考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企......

    对组织语文课堂活动的几点思考

    对组织语文课堂活动的几点思考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组织是教师帮助学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完善课堂教学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语文教学设计......

    对学习型组织的冷静思考

    对学习型组织的冷静思考 王迪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中系统提出的。在这本被誉为“21世纪管理圣经”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