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经济概论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013年12月
一、名词解释
1、出口导向战略
也称为出口替代战略或者外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利用出口积累资金,带动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2、发展中国家
是发达国家的对称,通常是指过去那些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国家殖民统治和剥削,现已获得政治独立,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面临着经济发展问题的国家。
3、“休克疗法”
在经济学中指通过实施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一系列严厉经济措施。
4、保护贸易政策
也称保护贸易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5、国际直接投资
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6、进口替代战略
也称为内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就是利用贸易保护政策,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本国经济的工业化,同时通过进口替代减少贸易逆差,缓解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增强经济独立性。
7、石油美元
是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石油输出国由于石油价格大幅提高后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于发展本国经济和国内其他支出后的盈余资金。
8、跨国公司
指在两个或以上国家进行投资活动,并因此对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9、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发展中国家中形成了一批工业发展较快,制成品出口迅速增加、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上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和地区。
10、世界经济失衡
在高度相互依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世界供求关系不平衡以及该体系内部的某些长期因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所导致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无法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过
程及其状态。
11、新经济
是指在信息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和一系列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由经济全球化推动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良性互动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12、最优货币区
由那些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一级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也比较协调的国家所组成的独立货币区。
13、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是指那些其破产或基本职能丧失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实体经济平稳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的金融机构。
14、经济结构二元化
在一个国家内,落后甚至原始的经济成分与先进的甚至现代化的经济成分并存。
15、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一种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可调整固定汇率的国际货币制度。
二、简答题
1、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1)引发世界性大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进入了滞胀阶段
2)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
3)石油美元的兴起
4)形成了石油美元计价机制
2、战后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国际资本流动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成熟而从流通领域逐步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的1)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2)发达国家生产集中趋势的加强与国际竞争的激化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巨大推动力量
3)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为直接投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4)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国际产业机构的调整也是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简述“拉美模式”的主要特点。
1)政府同样对经济进行了比较积极的干预,但更多侧重于通过制定经济计划、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刺激需求,以及通过国有化和贸易管制等措施直接控制和保护国内进口替代产业。
2)依靠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以初级产品出口支持工业化,在保护国内市场的情况下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实行典型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3)国内积累率较低,投资率不高,对外资依赖较重。
4)公共政策并不积极,收入分配不均现象突出,对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投入相对较少。
4、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积极影响:1)国际储备资产的多元化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供给提供了多种渠道
2)浮动汇率多元化赋予各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更大的自主权
3)多元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使各国在国际收支调节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消极影响:1)仍然难以克服广义的特里芬两难
2)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并因此受到美元等主要货币波动的影响
3)现行国际收支机制加剧了顺差国与逆差国之间的不平等
5、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原因。
1)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
2)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3)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动因
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关系的表现和产物
6、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原因:1)储蓄投资视角:由于储蓄率差异所导致的各国投资储蓄缺口差异所造成的。
2)汇率视角:一些国家,特别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对本币的低估刺激了本国出口,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3)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视角:市场要素的国际流动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方式,形成了生产要素在一些国家或地区集中而主要面向全世界市场的格局;国际分工变化期间,中国等国家与美国比较优势实现的周期不同步,故失衡是临时性的,可以随着美国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出口增长得到解决。
根本原因:1)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国际分工发生重大变化
2)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的快速崛起
3)美元体制的影响
7、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1)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2)促进了生产国际化
3)促进并控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
5)促使科技的开发和利用日趋国际化
8、简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
1)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2)经济结构呈现二元化
3)产业结构相对落后
4)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9、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政府运用严厉的规则要求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利用利益机制诱导企业行为,使用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行政指导使企业尊重政府的意图。
1)政府制定经济计划
2)政府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
10、实行美元化的国家或经济体,其代价和利益有哪些?
利益:1)汇率风险将消失或大大降低
2)为本国提供更为严格的金融纪律,进而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
代价:1)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自动放弃“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和货币发行者的角色
3)铸币税收益的完全丧失
11、简述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1)汇率安排多样化
2)黄金非货币化和储备货币多样化
3)扩大基金份额,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12、简述“东亚模式”的主要特点。
1)为了克服市场弱化压力,有效实施政府替代,即强制扭曲某些市场价格及其资源配置,培植主导产业及其主要企业组织。政府对特定部门进行积极的扶植与干预,即实施所谓选择性干预,施加直接影响,以达到纠正市场失灵的目的。
2)政府一方面通过强有力的行动,创造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给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控制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努力维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
3)在“强政府”的主导下,实行典型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将出口导向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采取“加工组装型工业化”的模式。
4)一方面依靠国内高储蓄和政府控制的借款实现高增长。另一方面将引进外资和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促进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及时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重视公共政策的积极作用,强调通过政策调整收入分配,建立相对合理的收入结构,重视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提供。
13、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自由企业制度与平等竞争原则
2)以间接性和波动性为特征的宏观经济调节
3)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4)对外经济关系的国家调节
5)其他领域的国家调节
14、简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
1)国际储备资产形成以美元为主体的多元化
2)汇率制度多元化与主要货币的频繁波动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多元化与集团化管理趋势
4)资本流动的自由化趋势
5)国际金融机构及其监管治理的改革要求迫切
15、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1)全球经济循环的非对称性
2)实际汇率安排的多元化难以克服汇率的频繁波动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非对称性
4)国际金融治理机构的代表性不足
5)跨国金融监管的缺失和弱化
16、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2)政府为市场竞争创造基本条件
3)有效的稳定货币政策
4)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
5)以平等参与为核心的经济民主化
17、简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1)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2)中国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
3)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各国地区的投资者提供了创业机遇
4)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邻国吸引外资
5)中国加大对外投资步伐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
6)中国为稳定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贡献
7)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8、导致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经济恶化的原因有哪些?
1)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直接控制或管制的效率下降
2)政府干预产生了诸多不良后果
3)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4)进口替代战略不再适应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5)社会问题加剧
三、论述题
1、论述房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能带动很多行业
1)虚假购买力,透支中国未来经济
2)贫富差距拉大,财富过于集中,影响社会稳定
3)拉高物价水平,提高了劳动力成本
4)境外资本炒作房产掏空国民财富
2、论述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提供了机遇:1)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合理的内部定价机制
2)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3)有利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4)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面临严峻挑战:1)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2)潜藏的利率风险给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
3)可能引发商业银行资产风险上涨
第二篇: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总结与心得
12国贸2班 黎淑仪 201242601228 摘要:《世界经济概论》是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了解世界经济格局、把握世界经济脉搏的要求,更加凸显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一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正确理解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运行机制及发展趋势,世界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发展道路以及世界基本政治经济格局和当代世界主题;增强了我对世界经济的学术动态和前沿的了解,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具体说明了本人在学习这一门课程后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世界经济 课程 总结 心得
一、《世界经济概论》课的内容总结
龚老师的教学内容涉及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和一般趋势、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等,同时,还选编了许多相关案例和阅读材料,使教学更为鲜活和独具特色。在讲授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时,老师讲授了两者的概念和区别,告诉我们,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促进和交替发展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作,推动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区域经贸集团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热潮。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和地位更为重要。它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过渡形式和步骤。其次,老师再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等区域经济组织。世界经济是发展中的学科,新的事物、现象不断出现,而教材的更新难以跟上实际的变化,但龚老师在讲解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现状时,花费精力去寻找并引用了最新的数据,以保证新数据的来源准确、可靠。
在讲《世界经济概论》课时,老师适当联系了中国经济的实际,在讲美国的GDP、失业率、通胀率等时,对比一下中国的相关情况。这样使教学更具说服力,也使我们看清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位置,也更好地体现出世界经济的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中国经济腾飞。
二、《世界经济概论》课的学习心得
我国对世界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初,学术界提出关于世界经济学科建设的问题,并就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及其具体内容展开了讨论。直到80年代初,在钱俊瑞先生的倡导下,我国才全面展开该领域的学科建设,经过80年代的努力,到90年代初,世界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得到了提高,已形成了对学科体系的几种不同的看法,对推动国内关于世界经济学科的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经济学科的学生,《世界经济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们应在完成课程的学习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上。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一门课程能够让我们大学生了解世界经济格局,把握世界经济脉搏,拓展在校大学生视野。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三篇: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一:学习《世界经济概论》的收获和体会
如今,经济全球化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慢慢地被卷入这个全球经济大循环中。经济全球化从表面上看是经济范畴的理论问题,但实际上它还涉及了国家政治、外交关系、对外政策、海外军事、国际大事件应对、国家对国际事务参与和决策等许多关于政治方面的问题。学习世界经济概论可以让我们很好地融入社会经济中,进而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效。
从《世界经济概论》所学到的知识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突飞猛进,每一个国家都很清楚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的重要影响。特别是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形成,若一个国家并不能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他将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好好地去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认真去思考。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使得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贸易区域的出现。同时,使得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实行开放以济政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殊途同归、互动发展的关系。这对于每一个贸易区的成员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一轮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也会随之而出现并且得到快速的发展。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流通的网络、通信卫星和计算机技术等,促使通信技术以前未有的速度迅速在全球形成了市场。同时,其他的新技术了也突发猛进,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新经济,进一步推动了新经济的成长。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企业出现集团化发展趋势,其基本动向是组建具有多元化的产品和生产能力,以达到全球性扩张。
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过程中,不仅发展中国家需要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不得不对其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产业调整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制造能力弱,因此这些国家先后采取了改革开放政策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投资大幅度增长,从而对本国传统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而在传统工业制造领域,其行业与企业基本上处于无力营运的状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贸易量也会增长。从理论上说,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经济依存度提高,作为以国际贸易为主体的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则应该越来越开放、自由,这样才能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吻合。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化,外汇市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国际清算、兑换功能、授信、套期保值、投机等方面。并且,国际外汇市场也越来越活跃,国际外汇市场职能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其表现为:
1、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
2、提供资金融通;
3、提供外汇保值和投机的机制。正因为如此,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之一便是更大规模地促进国际资本流动,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际组织在全球性公共基础设施如信息传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争端与冲突地解决、主权国家的救助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世界各国之间发挥的协调作用,它所解决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依存度迅速提高,一方面加速了发展中国家的以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存在相当大的风险。
学习《世界经济概论》的体会和感受
通过学习这一门课程,我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与其他国家交往而独立存在,通过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国家之间建立了经济关系,其中包括企业、个人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效率在不断增长,但这种效率增长产生的“红利”却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着不公正、不全理、不公平的分配。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在全球内的两极分化是并行的,并且是严重对立的。在现实中,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世界经济格局的急剧变化更加突出了国家的安全问题。
学习这一门学科让我认识到了世界经济无论是对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可以让我们以后立足于社会起到很好的帮助。所以,我们还需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经常关注这个社会的经济变化,进而让我们更好地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实际当中。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二:《世界经济概论》课程学习心得>>(2207字)
将近二十多天的《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网络培训已经结束了,南开大学的周申老师悉心授课,使我深深体会到世界经济学有多么的错综复杂。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南开大学世界经济学科在学科评估中屡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世界经济概论》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世界经济学是一门前沿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理论经济学。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从一体化的角度来对世界经济原理和问题进行阐述,分析了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阐述了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平衡发展,研究了世界经济的相互往来与国际协调以及经济增长中的全球化问题,诸如环境污染、人口膨胀、资源利用等等,这让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立足点,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南开大学的《世界经济概论》,不仅师资力量雄厚,而且课程的定位与课程设计指导思想非常先进。经济学院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更新和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即强化课程间的衔接,理顺课程学习顺序,协调各门课程内容,取消相对陈旧的课程,重新规划每门课程的内容,避免重复,形成有机衔接而不重复的系统课程教学体系,并把最新的相关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和南开大学相比,我所在的西安培华学院是一所民办三本院校,没有开设世界经济专业,我们所开设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这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进行开设。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经过认真思考,归纳了几点原因:
1、《世界经济概论》与其它学科知识内容交叉重复。《世界经济概论》在教学中存在着与其它学科知识内容交叉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内容会与《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和《国际经济学》等课程重复,因此在讲到这些部分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会认为内容都已经学过,觉得再听的话没有什么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因此如何建立本门课程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还有待于在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逐步认识和完善。
2、由于《世界经济概论》学科性质,有些章节在教学中有理论部分尤其定性分析部分,存在着讲授枯燥等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等问题还有待继续研究与实践。
3、由于教师的能力有限,对有些专题的驾驭能力不够,课堂无法生动出彩。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给自己充电。同时,学校也要创造条件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将教师送出去学习。如像南开大学的教师95%的都有机会去美国、欧洲等国家的著名大学作为访问学者交流学习,一方面锻炼了自身的语言水平,一方面也增长的专业知识。
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与激活学生学习?
1、灵活设置授课内容,加强教学中热点难点的要求。如中国入市过渡期满后将会给中国经济、产业等带来什么影响;能源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纺织品配额问题;区域经济合作等。
2、增强教师的感染力。如果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课堂上旁征博引,谈吐不凡,而又不乏风趣幽默,必定会有极高的个性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和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寓教以情,以情感人,使学生以热爱的心态来进入学习,其结果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此外在授课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注意开场白,一开始便投入讲授枯燥的课本内容,学生的情绪定会逐渐低落,对这堂课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教师如果注意每堂课都来一个新颖的开端,自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这一点值得借鉴。首先,南开大学完善实验课程建设,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包括六个实验室,如经济分析实验室、实务模拟实验室、金融分析实验室、规划仿真实验室、基本技能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积极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项目的设计,国贸模拟软件的使用,学生还可以利用贸易网络平台进行国贸实务的演练,如何发盘,还盘等。其次,进行实践教学与实地考察。克服困难建立实践基地,利用省会城市的地理优势,组织学生深入码头、大型物流企业、海关、开发区等参观学习。同时,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写实践考察报告、实习报告和学习收获,通过学习交流活动,加强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消化和理解。再次,邀请实际企业业务人员的讲座与交流。
我所在的三本院校更应该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因为其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多购置外贸教学模拟软件,增设实验室,并对其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也希望学校能有些改革,如新招聘的教师先放到外贸企业实习1-2年,再回来给学生上课,这样能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
4、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作为三本院校,理事长在教学方法改革的理念上非常前沿,我校从2008年就开始倡导过程性考核方式,即不以最后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作为最终成绩,而是强化平时的过程性考核成绩。我校的过程性考核比例原来是3:7,后来提高到4:6。平时的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章节测试等环节都以一定的比例给予分值。另外,在双语课程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口语考试环节,作为期末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上两点感触,是这次网络培训课程的一点认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将兄弟院校好的做法进行借鉴,运用到教学中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三: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2613字)
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够发达,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运输工具无法达到达到长途运输的迅捷性和安全性要求,商品交换的内容和范围极其有限,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都不发达,还存在真正意义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世界经济也没有形成。到14-15世纪,围绕地中海进行东西方贸易发展起来,但商品交换只限于那些具有资源优越或生产成本差别很大的少数商品,贸易的地理位置范围也十分有限,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带有很强的区域性,也还没有形成把各国经济链接在一起的世界经济。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世界经济财逐步开始形成。
通过学习这一门课程,我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与其他国家交往而独立存在,通过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国家之间建立了经济关系,其中包括企业、个人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效率在不断增长,但这种效率增长产生的“红利”却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着不公正、不全理、不公平的分配。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在全球内的两极分化是并行的,并且是严重对立的。在现实中,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世界经济格局的急剧变化更加突出了国家的安全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突飞猛进,每一个国家都很清楚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的重要影响。特别是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形成,若一个国家并不能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他将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好好地去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认真去思考。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使得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贸易区域的出现。同时,使得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实行开放以经济政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殊途同归、互动发展的关系。这对于每一个贸易区的成员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区别。经济全球化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跨国经济,资本和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市场机制作用的推动,是市场机制其主导作用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世界各国联结在一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则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和有序发展为目标,在政府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措施、实现一体化目标,是国家期主导作用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过国家对国家的谈判把那些愿意参加一体化结盟的国家联结在一起的;在全球自由市场的状态下,风险是很难规避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风险;而在经济区域化的状态下,风险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化解,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可以有效地降低资源配臵的成本,降低违约风险。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由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定的,两者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经济全球化刺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又不断地冲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框架限制。全球化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经济全球化通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增进区域经济组织间的合作,以便得到更多的合作利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经济全球化准备了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家分工,加强了区域内部各加盟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各加盟国的经济发展,再此基础上通过强化跨国公司的贸易功能,必然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区域经济一体化使集团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特定区域外的国家要想获得竞争力,就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贸易制度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比较来说,区域经济对经济全球化的阻碍作用比较明显。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合作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欧盟等发展完善。各加盟国对区域经济依赖性加强,再加上区域对外合作能力的提高,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竞争局面,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经济也制造了贸易壁垒。如区域经济组织的排他性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边贸易体制之间就存在隔阂。区域经济是为了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区域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则是为消除全球经济间的贸易壁垒努力,区域经济在这一方面与之出现矛盾,区域经济以地域为名为贸易提供一种新的保护手段,这种保护手段对于区域外的成员来说就是阻碍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的贸易壁垒。区域经济强化了其内部产品的竞争力,对区域外的产品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防范制度和措施,不惜一切手段组织其他区域或国家的产品进入。这一行为,满足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与经济全球化来说,则伤害了全球经济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加大了国与国或区域与区域之间对话的难度,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程。从长远利益来,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顺利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但这两者之间的 矛盾又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漫长的过渡时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慢慢形成互补。两者之间虽然实施途径相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都为企业创作了统一的市场环境,为世界各地的商务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其正面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是次要的,。因此,WTO要进一步加强对区域经济集团的监督和约束,协调好各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改进和完善其倡导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同时,各区域经济集团也要不断扩大自身的对外开放程度,将自身运作纳入WTO的监控范围,充分发挥集团经济的优势和特长。只有如此,才能尽量消除或减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负面影响,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成为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作用必然会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两者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相辅相成,在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必然会克服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最终推动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学习了课文,我认识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认识到世界全球化的必然性,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全球化将更加深入。所以我们国家要更好的发展国家经济,提高GDP指数,改善民生,就必须要适应世界全球化的脚步,跟上世界全球化的脚步,我们才能与时俱进,发展我国经济,再加上我过市场广阔,是各国经济投资首要考虑对象,所以我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作为参与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员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经济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市场与世界市场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投身我国经济建设做好准备。
第四篇: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经济管理学院08国贸(2)班温小贝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发展之道
摘要:我国经济外贸依存度高达百分之六十,出口行业、出口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家庭已将近十载春秋,我国已经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合作与竞争中,这为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提供
了空前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正竭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身,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外经贸
发展战略,推动外贸企业加快“走出去”、“走得好”的步伐。与此同时,作为主体的外贸出口企
业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适时实现发展战略升级,通过以质取胜、科技领跑等战略实现企业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精彩。
关键词:全球化转身蜕变和谐发展
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化的步伐一步步走向深入,以加入WTO为标志,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融入到了全球化的浪潮中,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同时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世界范围的资本、人才、技术、服务等资源的流动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但与此同时,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的挑战。首先是在规则把握方面,众所周知,作为全球化主要表现之一的WTO是一个谋求贸易自由化的组织,在WTO的规则中,仍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和例外,某些制定或者熟知规则的国家进而可以借助这些大做文章,而中国作为新成员,在规则把握上处于被动地位,这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发展是一个不小的阻碍。其次是各种壁垒及其他限制,较突出的有关税壁垒、技术性壁垒、知识壁垒、反倾销调查、反补贴、数量限制、以劳工标准为代表的潜在壁垒以及服务贸易壁垒和投资壁垒等。再次是我国出口企业面临信息的不完整性、不对称性及信息滞后的挑战。
此外,在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也面临着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其他人
力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正以相对优势抢占对外贸易的商机。
成长的中国------酝酿华丽转身
为应对全球化的巨大浪潮,促进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目
前的以出口为主要驱动力之一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出口发展战略,以确保我国在处于全球化劣势地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
目前,国家正努力推动外贸的战略转型,推动和谐贸易,由单一的鼓励出口创汇扩展
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 1
到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对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来。具体而言,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三大战略。一是以质取胜战略,切实提高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上升、精深加工、高技术含量以及高附加值。作为此战略的纵深发展,倡导品牌战略,推行科技兴贸,全力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市场多元化战略,包括引导出口企业增加产品涉及领域的多元化以及深化对区域为单元的贸易对象地区进行深层次分析,进而将市场多元化推向前进。三是“走出去”战略,以前单纯依靠贸易方式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的方式,已经受到了来自贸易对象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贸易摩擦频生,针对这种压力,其破解策略之一就是鼓励并引导对外直接投资,减少贸易摩擦,以投资与贸易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方式,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外,国家还积极探索研究WTO的规则体制,以便为我国的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优越的政策和国际发展环境。一言以蔽之,我国正努力推动外贸经济的战略转型,实现我国外贸由“量”到“质”的跨越,酝酿外贸发展的华丽转身。这无疑为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出口企业------把握机遇,破解难题,实现蜕变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国家实施的各项促进战略和政策引导与支持,作为出口主体的出口企业理应把握机遇,破解难题,实现蜕变,开拓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对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之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原料采集上,出口企业应该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全球意识,采集质优价廉的生产原料;第二,在企业管理上,应该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结合本国、本行业、本企业实际,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尤其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人事考核机制;第三,企业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培养起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企业的人才层次结构;第四,企业还应该在科技创新上加大投入,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通过开展高附加值产品的深加工结转业务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深化加工层次,形成产业内以及产业问相互配套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并可根据企业规模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基础上,寻求创新突破并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竞争,具体而言,一是全面提升企业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并把其看作外贸出口和技术引进提高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杜绝技术重复引进和技术闲置,并建立相应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考核规范制度,二是完善企业研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配套经费的投入,积极培养相关紧缺专业技术人员、行业技工和高级技术专业工艺管理人员,根据本企业技术特点有侧重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积累和再开发人才的系统工程,加快企业创新突破的步伐,三是跟踪跨国公司核心技术的发展动向,结合我国的产业优势,根据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利用好我国高新技术的产业扶植政策,推动企业出口产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竞争;第五,在这个信息的时代,企业应该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并设立专门的信息分析部门,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国际经济信息资源,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不断更新行业技术标准,遵循按国际惯例建立起的本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准入门槛,关注国际市场最新产品技术标准动态,紧跟核心技术发展,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标准,积极运用信息服务网络加强沟通,包括了解出口到东道国产品市场技术标准,避免与贸易伙伴国发生技术性贸易措施摩擦,一旦发生纠纷及时化解争端,可以预先获得贸
易伙伴需要的附加服务信息,为扩大企业的服务贸易增加值提供快捷信息,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和海外市场份额,促进企业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向高层次发展;第六,企业要树立并强化品牌意识,塑造企业正确的知识产权观念,加强保护意识,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和保护组织,加强品牌和商标在境外的注册工作,使其获得法律的保护,挖掘品牌文化价值、增强企业品牌竞争力;第七,企业应高度重视SA8000标准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劳工问题不但使我国许多出口企业因达不到SA8000国际标准而失去了出口机会,而且也损害和牺牲了我国劳动者的利益,致使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抑制了内需的增长,不利于出口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更是与我国新时期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严重背离;最后,我认为,出口企业应该树立一种与时俱进的出口观、外贸观,树立企业持续发展意识,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的和谐出口、和谐发展。而对于那些确实难以适应全球化发展步伐并且发展模式落后、自觉转型希望渺茫的出口企业,我认为可以尝试出口转内销,实现企业的发展重心转移,把握我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通过以下努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即市场要分内外,营销要分关键,定位决定方向,运营决定成效,整合放大价值,创新因时因地,持续精进,先求活,后图强。
最后,我认为我国出口企业应切实把握全球化、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发展战略转型的大好机遇,转变发展模式、优化出口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实现发展蜕变,开拓出口企业在国际经济舞台的发展新局面,展示我国贸易强国的夺目风采。
参考文献:
(1)王绍媛,《中国对外贸易》(第二版)
(2)李钢,《迈向贸易强国---中国外经贸战略的深化与升级》
(3)王珏,《国际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
(4)http:///onews.asp,确立我国外贸出口和谐发展的竞争力优势
导向战略,2009年12月3日访问
(5)http:///zwgk/swzc/gzyj/200709/t20070919_203983.shtml,“质”
“量”变迁:中国外贸实践“转身”之道,2009年12月3日访问
第五篇:世界经济概论最后
浅谈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问题
一、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现状
(一)物价上涨总体概况
基本上是物价普遍上涨
(二)物价结构性上涨
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
(三)物价上涨性质
本轮通货膨胀是在资产价格飞涨之后发生的二、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
(一)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对生产、收入领域的影响
1.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对生产发展的影响
2.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二)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对资产领域的影响 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对资产的影响
三、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预防和控制
(一)需求角度
调整我国的需求结构
(二)心理因素角度
维护物价稳定的预期
三)货币政策角度
央行加息
四)财政政策角度
减税政策
五)企业经营管理角度
改善管理、深化改革,以降低成本
摘要
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问题的加剧,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和严峻考验已经不容忽视。通货膨
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和复杂。它既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又能对宏观经济失衡进行必要的调整。当前我国政府更是将控制通货膨
胀、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 通胀控制
一、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现状
(一)物价上涨总体概况
基本上是物价普遍上涨
在8大类商品中,除了衣着、交通和通讯两大类商品之外,其他各大类商品价格均上涨而且通货膨胀率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也从年初的低于100逐步上涨到100以上。
(二)物价结构性上涨
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
而且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与其他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
不断扩大,2010年10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指
数高出5.7个百分点。而在食品类价格中,蔬菜类价格的涨幅又
远远高于其他食品价格的涨幅,10月份鲜菜价格的同比上涨率达
到31%,鲜果价格的上涨率达到17.7%。
(三)物价上涨性质
本轮通货膨胀是在资产价格飞涨之后发生的与商品价格的上涨相比,资产价格在近几年的上涨更为引人
注目。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高速上涨,其中仅2009年,从年初到年末,北京的房价几乎翻了一番,而政
府的房价调控措施几乎毫无效果。玉石、文物、古董、字画、高
级酒等可以储藏的商品价格也大幅度上升。
二、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
一)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对生产、收入领域的影响
1.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对生产发展的影响
首先,因为我国的通胀表现为能源、原材料等进口产品价格的上涨和劳
动、土地、物流等成本的上升,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和成本的增加明显
快于下游制成品价格的上升,从而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影
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次,在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下,我国的实际
存款利率出现较大的负值,从而诱发社会过度的资金需求,并导致资金
从生产部门流向非生产部门,引发对部分商品的投机和通货膨胀预期,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再次,由于担心温和物价上涨演变为严重通货膨胀,在公众的压力下,会迫使政府采取一些价格管制的办法,如限制电价、暂缓水价和天然气价格改革以及资源税改革等,这些限制措施降低了市
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削弱了经济的活力。最后,通货膨胀不利于促进劳
动者努力工作。工人会以物价上涨为由要求增加工资,若得不到满足,将影响生产情绪,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当然,当前的通货膨胀
主要是结构性的,能源、原材料、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刺激这些行业的生
产,同时,也会迫使部分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降
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2.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恶化国内外、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使收入分
配进一步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快速攀升,我国进口价格被迅速拉高,而我国出口价
格涨不上去,会使贸易条件恶化,这表明进口同样多的商品要支付更多的外汇,或要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过去同样多的东西,导致我国相当一
部分收入转移到其他国家;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征税,会加
速收入向政府聚集。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17.6%,而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3.1%,增值税和所得税增速明显提高;
由于大多数人依靠工资和薪金生活,同时工资存在刚性的特点,在通货
膨胀时期,工资的增长常常滞后于物价的上涨。因此,工薪阶层受通货
膨胀的影响较大。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
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上
游行业利润大增。只要存在工资对物价的调整滞后,总体上企业的利润
往往会增加,特别价格涨幅较高的行业,利润增长会更快,从利润中获
取收入的人都能得到好处,从而加大收入分配差距。今年第一季度,全
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2%,特别是上游企业利润增长
更快,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33.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增长80.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5.1%。由于本轮通货膨胀
也表现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作为土地的经营者也获得相应的好处,自2010年通货膨胀加速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011
年第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
增长14.3%,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1.4%。
(二)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对资产领域的影响
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对资产的影响
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同时,许多企业和家庭还有负
债,如汽车、房地产等消费信贷。在通货膨胀环境中,实物资产如房地
产、收藏品等随通货膨胀变动而变动,往往能够保值。但金融资产比较
复杂。由于我国利率倒挂,居民的存款利息和债券收入将受到损失,而
借债者的实际债务负担可以减小,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却有损于债
权人。股票市场比较复杂,持有价格涨幅较高和利润增长较快行业的股
票已经获得了超出保值的收益。虽然政府已采取政策管理通胀预期,当
前股市的波动也较为剧烈,但当前股票依旧可以作为应对通货膨胀的资
产形式。
三、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通货膨胀预防和控制
(一)需求角度
调整我国的需求结构
将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从优化产业结
构出发,抑制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把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政策,优化出口结构、有效管理出口增长,坚决限制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低成本出口;加快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减弱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提高居民的消费倾
向。
(二)心理因素角度
维护物价稳定的预期
政府首先应该在舆论上引导人们形成物价稳定的预期,使人们对未来物价环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遏制,并协调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进口计划,缩小未来的供求缺口,特别是对于粮价等牵涉城乡平衡发展大计、应该合理回升的因素,应通过库存储备和产量计划的调节,使其价格保持每年稳中略升的态势,避免因供求缺口过大以致价格突然暴涨的现象,进而对物价预期造成冲击。
(三)货币政策角度
央行加息
应对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一方面,由于近期热钱加速流入,外汇
储备爆发性增长,国内再次面临钱太多的问题,在通胀压力不断走高的情况下,存款利率保持在低位,使得存款的实际负利率水平不断扩大,居民储蓄意愿下降,资金四处冲突,导致房市、农产品等资产价格暴涨,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央行需通过上调存款利率来缩小负利率,引导资金
流向
(四)财政政策角度
减税政策
降低企业的税收,比如企业所得税、企业增值税等,这些都有助于
提高企业实际得到的利润率,有助于刺激供给。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增
长率一直高于gdp的增长率,意味着资源急剧向政府积聚,政府税收占
gdp的比例持续攀升。给企业减税有助于抑制这种趋势,同时也抵消了
成本上升给企业增加的负担,增加了总供给。
(五)企业经营管理角度
改善管理、深化改革,以降低成本
比如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有助于改善政府服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金融体系改革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劳动就业体系改
革有助于促进劳动力要素的流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
率;等等。
参考文献:
[1] 卜永祥.流动性过剩的特征、成因及调控[J].经济学动态,2007,(5).
[2] 徐传谌,刘凌波.对当前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的几点认识[J].财贸研究,2007,(5).
[3] 吴思莹.加息能否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J].科学教育家,2007,(10).
[4] 马克.2007的十个为什么[N].南方周末,2007-12-20.1.陈东琪,当前物价形势的特征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2.封建强,袁林,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与物价波动研究[J],经济科学,2000年06期
3.刘树成,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4.王少平,李子奈,我国货币需求的协整分析及其货币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2004
年07期
5.刘金全,陈广华,顾洪梅,我国通货膨胀名义成因和实际成因的检验分析[J],吉林
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6.刘荣茂,黎开颜,我国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黄新飞,舒元,基于VAR模型的FDI与中国通货膨胀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
年10期
8.王少平,我国通货膨胀成因与货币政策及其经济运行目标与宏观调控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年05期
9.李军,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长期与短期关系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
年11期
10.刘弘,姜国麟,我国通货膨胀成因解释的理论模型选择与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
术经济研究,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