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管理思想史第一次作业(大全)
1、论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征
答:第一,人是管理的重心。管理国家应以人为本,管理者必须"爱民贵民”,管理的成败在于用人,管理者要学会识人之方。第二,组织与分工是管理的基础。层次分明的组织体系,劳动分工的思想,明确组织内的相互关系,家庭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第三,农本商末的治理理念。倡导以农富国,强调保农限商,主张以农固国。第四,重义重情的管理价值观。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义利兼得的价值观,突出情对人的影响作用。第五,运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以谋取胜为上策,强调权变观念,思先于行的管理思想。
2、试论梅奥对管理思想发展的贡献。
第一,梅奥突出人的因素和对人的研究,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梅奥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力资源为首要资源,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倡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人,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工作生活的质量,培训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劳动效率。这些思想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二,梅奥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成果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体系。提出了一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说和方法,并在企业中实际应用,收到了相当的效果。许多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行为的特点、行为的环境、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的原因等多种的角度开展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使行为科学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
第三,梅奥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梅奥提出,工人在企业内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些工作以外的联系,这种联系会加深他们的相互了解,从而能形成某种共识,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组织。梅奥认为,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存在的。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而且会通过影响工人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目标的达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
第四,梅奥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以提高管理水平。比如在霍桑试验的总结中,梅奥特别指出了一些要求大家予以注意的问题。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提出的社会人、非正式组织等概念已为大多数行为科学家所接受。他们的成果使得管理者在对待下属问题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管理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篇:2013年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
2013年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2.柏拉图:是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的集中阐述者,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位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成果,设计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提出以社会分工原则为基础建立正义城邦。其阐述政治哲学的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3.双城论:双城理论:是古罗马时期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4.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他在雅典创建了“吕克昂学园”。他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他一生著述甚丰,其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是《政治学》和《雅典政制》。他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他把政治学视为“最高主宰的科学、最有权威的科学”。
5.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6.两剑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这一神学政治论观点,是教权派政治思想的主要代表。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比作两把剑,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把供它使用,一把为它使用。通过加冕仪式,教皇把世俗权力交给了皇帝。所以教皇是世俗权力的真正所有者,世俗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教会的授予和委托。必须服从教会,为教会服务,便成为世俗权力的必然。7.阿奎那: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神学大全》是他最重要、最系统的著作。阿奎那坚持基督教的信仰,致力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论证了教权高于俗权,以此阐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和有关法的问题。阿奎那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基督教神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他本人也有“神学界之王”之称。
8.权力政治观: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
二、简答
1.古希腊政治思想有哪些特征?
答: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决定了古希腊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城邦是家庭、部落和村社等各种自然的社会组织自然进化的产物。这种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
(2)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以理性对待事务是希腊人一贯的态度,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公民们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他们的法律和民主制度规范了政治权力,实现了政治生活的理性化。
(3)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希腊政治思想家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学遗产,对政治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政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在城邦的背景下提出并作出了解释。在探讨政治问题时广泛涉及了教育、经济、军事、人口、宗教、地理环境等问题。经过后世政治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一直流传到现在,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2.欧洲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征有哪些?
答: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时期,政治学的首要问题是教权与俗权的关系问题。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视《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世俗国家只是在教会之旁或教会之下的一个社会组织。教会控制人们生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各个世俗国家只在人们观念中处于次要地位。
(3)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据上风。教权高于王权,教权至上的思想成为思想的主流。
(4)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中世纪时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都是实践需要的直接产物,缺乏理性的加工和抽象的推演,政治理论基本上显得非常贫乏,很少产生杰出的政治学著作和论文。
3.宗教改革理论家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区分理性与信仰,并在世俗领域中承认理性的地位。由于理性与信仰的分开,使得理性得到了一个发挥作用的空间。这样,宗教改革理论家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把政治学从神学中解放区出来。
(2)建立民族教会。改变原来由罗马教廷决定各国教会的传统方式,摆脱罗马教皇对各国教会的干预,建立民族教会,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家的主张。
(3)宗教改革者提倡了改革罗马教会那种森严的教阶制,主张教会徒之间的平等。他们在自己的政治理论中初步地表达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布丹指出了主权的哪些特征? 答:(1)布丹明确将作为最高权力的主权赋予国家,从而衍生出了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国家主权概念。指出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权力,在一个共和国中,它是确定。布丹的主权具备了永恒性和绝对性、独立性等重要特征。
①永恒性,主权的永恒性意味着主权不受时间和任期的限制。②绝对性。就空间来看,在一国范围内,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它超越了任何限制;就时间来看,主权不受此前时代的限制。③独立性。就主权的空间范围上来看,主权只是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最高性,当这一权力超出民族国家的范围时候,它就不具有支配权,而只具有独立性。
(2)尽管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主权的具体运用却不是无限的。为了防止君主侵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布丹又指出,绝对不受限制的主权是不存在的。①主权的有限性:主权要受到上帝法、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神法和自然法先于国家而存在,它们高于国家和主权,所以主权之上还有神法与自然的限制。②主权者的权力不能侵犯财产权。私有财产权是神法和自然法早已规定的了,主权者要遵守神法和自然法,主权者的权力不能触及私有财产。③作为主权者的国王要遵守契约或协议。法律是主权者制定的,因此,主权者不受法律的限制,而臣民却必须服从。
三、论述
1.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 答:(1)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6世纪的古代希腊,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的面积有限的农村。城邦是自给自足的国家,城邦中的政府是公共权威,负责维护城邦的政治秩序。受地理环境影响,希腊的城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它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独立的城邦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也就无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2)希腊城邦中有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只有自由公民才在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城邦本质上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由于公民的人数有限,城邦普遍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公民通过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等机构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动议,作出决定。
(3)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民主制度已经在各个城邦中普遍建立。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带来公民的广泛参与。公民依靠他们自己制定并遵守的良好法律,从事协调一致的活动。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使其合乎规范,对统治者也同样进行抑制和监督,使其不能为所欲为。城邦的命运掌握在公民手中,这激发了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其中,一大批智者和苏格拉底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对发达的民主制度和活跃的公民政治生活进行了热烈的政治讨论,推动了政治思想走向繁荣。
总之,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史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
2.什么是哲学家治国?柏拉图哲学家治国思想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 答:(1)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治国。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柏拉图所讲的“哲学家”具有特殊的含义。柏拉图提出,“知识”和“意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他把一般人所谓的知识归结到“意见”范畴。“知识”只是哲学家才具有的,它是对“理念”的把握,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知识,但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只有哲学家才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家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根据专业分工的原则,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只有哲学家才能真正掌握它,也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执政。同时,柏拉图接受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信念,认为善出于识,恶出于无知。人一旦有了关于善的真知识,就会具备完善的德行。哲学家是最有智慧的人,也是惟一掌握了真知识的人,因而必然是德行最完美的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矫正国人恶劣的品性。
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他把这种哲学家视为城邦的“拯救者”。他相信,只有依靠哲学家治理,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2)哲学家治国思想是柏拉图的独创,也是理想国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这是柏拉图提出的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柏拉图生活的年代,正值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遭到失败,民主制出现危机,整个希腊城邦制度也走向衰落的时期。战争带来社会风气的败坏、社会的分裂动荡和政治危机。柏拉图认为,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而人的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要改变现实的不良政治,必须从改造人的品性入手,只有哲学家才能承担这个使命。(3)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这是对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否定。
如何评价亚里斯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答:
1、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创者。
2、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整体主义的框架内渗入了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如提倡有限的私有制。
3、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古希腊城邦高度的政治文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平时作业二 名词解释
1.自然状态:是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解释国家权力产生的出发点。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但是,人都有一种利己的本性,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利益上的竞争、对他人可能伤害自己的猜忌以及对名誉的追求都可能使人们从自由而平等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战争状态:因此,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这种状态使得产业无法存在,因为其成果不稳定,人们如同生活在一片丛林之中,死亡的恐惧时刻威胁着人们,人的生命是“孤独、贫穷、卑污、残忍而短寿”的。为了禁止人们的野蛮行为,就需要将他们置于绝对权威的管理之下,国家权力由此产生。2.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被西方学者尊称为“政治学之父”。《君主论》是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代表作。马基雅维利明确地将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的角度和从人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和研究现实的政治和国家问题,从而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还从权力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总结了君主统治的方略,全面地架构了权力政治观的体系。
3.霍布斯: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被后人誉为“现代人之父”。他将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应用到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当中,运用几何学等“真正科学的方法”进行政治学研究。在霍布斯那里,这种方法同人性论、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自称的所谓新“政治科学”。主要著作有《论法的原理》、《论公民》、《利维坦》。
4.社会契约论: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理论观点。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
5.洛克: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光荣革命后,洛克两年内连续发表了《论宗教宽容》(1689年)、《政府论》上下篇(1689年、1690年)、《人类理解论》(1690年)等重要的政治学和哲学著作,系统地总结了自英国内战到光荣革命期间,英国近半个世纪的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政权做了系统的理论论证。在《论宗教宽容》一书当中,洛克有力地批判了宗教偏执的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政教分离相信仰自由的原则。在《政府论》一书中,洛克在追求自由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治、分权的政治制度设计,总结了英国自中世纪晚期以来形成的宪政与法治传统,对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
6.卢梭: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一生都以“日内瓦公民”这一名号为豪。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最为有名。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卢梭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7.杰斐逊: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从1801-1809年,杰斐逊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执政期间,杰斐逊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以明确而坚定的语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利政治观的主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杰斐逊对于权利那种“不言而喻”的论证方法成为权利政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
8.边沁:耶利米·边沁,英国法学家、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二、简答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征?
答:通过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权利观念,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权力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就其政治思想关注的共同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财产权成为各派政治思想关注的出发点和归宿。主要是围绕着征税问题,英国的国王与贵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通过大宪章的制定形成了宪政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根源也在于确立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权。因此,对私有财产权的思考成为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霍布斯虽然在政治上主张专制主义,但他也承认私有财产权的合法性,要求在经济领域里实现经济自由,;洛克更是以私有财产权为自己政治理论的中心,;激进的掘地派代表温斯坦莱则围绕着财产权的问题主张公有制。第二,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成为人们政治思考的基本主题。英国内战的发生主要以国王为一方,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另一方而展开的。围绕着国王和议会的权力,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菲尔麦、霍布斯为代表的君主专制派为国王辩护,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以弥尔顿、利尔伯恩等人为代表的激进派要求废除王权,建立人民主权或议会主权的共和制度。在这两派之间,以洛克等人为代表的中上层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则主张君主服从议会的权威,实行君主立宪。
2.霍布斯为主权者规定了哪些义务? 答:(1)主权者必须保护好主权。因为权力是主权者履行其义务的工具,没有权力就不可能对人民的安全实行有效的保护。因此,君主一定要保持主权的完整,如果将其中任何一种让渡给别人或加以放弃,都是和他的义务相违背的。
(2)教育人民。为了让人民了解他们的基本权利的根据与理由,主权者有义务教育人民。主权者有义务教导人民遵守秩序,服从主权者,学习正义之德等内容。
(3)根据良好的法律和平等的原则进行统治。这一义务要求主权者应该制定良好的法律,既为人民利益所需,又清晰明确。君主要符合自然法,依据法律来治理人。另外,人民的安全要求具有主权的个人或议会对所有等级的人应该平等施法,公平征税。
(4)确定和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权。人民的一切财产、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主权者,主权者有义务以法律的形式对人民的财产权加以确定和保护。霍布斯强调,主权者只有在作为国家公共利益的代表时,才对人民的财产具有最高所有权,主权者如果作为私人利益的代表,就对人民的土地、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主权者如果为了私利而侵害人民的财产,那么人民就可以到法院,像对待一个普通的臣民一样对主权者提出诉讼。3.简述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 答:(1)在马其雅利、布丹、霍布斯、洛克等人之后,卢梭创造性地将主权学说同“人民”联系起来,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卢梭以“人民是主权者”为重点,以“主权在民”、“公意”、人民立法、直接民主等理论为核心,对主权学说做了全新的阐释。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2)卢梭的主权理论是同公意理论联系在一起的。他指出,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公意的本质决定了主权的特征。
(3)从公意理论出发,卢梭认为,主权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4)由于公意具有权威性、整体性,因此,人民主权也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即权威性和整体性。
(5)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确认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近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深刻地影响了后来资产阶级国家宪政制度的发展,然而,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亦存在着很多缺陷,如否认代议制的可能性、否认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的重要性、否认对主权的限制性等。
4.贡斯当是如何划分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的?
答:现在人们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与古代、甚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大不一致,人们主要的已不是要求参加行使政权或者像卢梭所说的使政权掌握在人民的手里,而是个人对国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是个人的权利自由。在贡斯当看来,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政治自由既不可能也毫无意义,而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乃是个人的主动创造精神。自由就是个人独立性的胜利。今天人们所需要的真正的自由就是个人的财产、经营、贸易等自由。
在处理国家和个人关系的问题上,他对国家干预个人自由,主张自由竞争,他认为自由竟争是自然的事情,是改善企业经营最可靠的办法。这是事物的本性,国家不应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去限制、干预个人的经营、贸易自由。相反国家应该鼓励个人的主动精神,保护个人自由。为了维护这种个人自由,贡献当认为,不仅要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神权政治学说,反对个人、人民、人民代表或属于任何名义的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国家制度。认为即使属于法律的权力也应受到限制。他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并根据英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国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状况,提出了一套旨在充分保障个人自由的分权主张。
三、论述
1.洛克是如何论证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的?他的法治包含了哪些原则? 答:洛克的法治理论是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正是通过对自由的界定,洛克论证了法治的原则,从而在政治制度上为自由提供了保障。将法治同自由联系在一起,对自由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洛克区分了两种自由:一种是“自然自由”,这种自由既不受人间任何上级权力的约束,又超出了人们的意志或立法权,只以自然法作为它的准绳;一种是“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这种社会状态下的自由,只能是承认法律约束的自由,如同自然的自由是除了自然法以外不受其他约束那样。
(2)从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下两种自由出发,洛克论证了法律的存在与自由的共容。洛克断定,“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那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洛克是通过对立法权的限制,提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原则的。洛克认为,立法权,这一国家最高权力也需要限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原则。即立法权对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是、并且也不可能是绝对专断的。除了为人民谋福利这一最终目的之外,立法不应再有其他目的。
(2)方式原则。即立法或最高权力机关不能以临时的专断命令进行统治,必须以颁布过的经常有效的法律,并由有资格的著名法官来执行司法和判断臣民的权利。在法律适用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财产原则。立法权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在具体政策上,这一原则表现为,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国家绝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4)独有原则。立法机关的权力只是来自人民的一种委托权力,它不能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转让给任何他人,或把它放在不是人民所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洛克通过立法权的限制,提出了法治原则,从而为确立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
2.卢梭是如何论证不平等的产生的? 答: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棱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状态下存在着一种真实的平等,人们即便存在着自然的不平等,但这一不平等的影响几乎为零。人类自我完善的能力使生产不断发展,但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人类却越来越走向不平等。卢梭将这一过程分解为富人和穷人的不平等状态、强者和弱者的不平等状态、主人和奴隶的不平等状态三个阶段。
3.边沁是如何看待政府的作用的?为什么说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 答:边沁视个人利益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基本动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德原则,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在。因此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应以增加人和社会的幸福、减少人和社会的不幸为目标的,由于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只要使人能够追求和实现他自己的最大利益,就会实现整个社会的最大利益。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边沁否定自然法的存在,否定成立政府的原始契约的存在,他提出国家或政府并非起源于契约,而是形成于人们服从的习惯。
边沁提出,政府活动和立法的目的可以具体分为四个目标:“生存、富裕、安全与平等,他认为这四项目标实现先得越完全,社会的幸福就越大。
在边沁看来,自由政府和专制政府的主要区别,在于权力是否受到限制。他还认为,在权力是否受到限制,他还认为,在权力受到限制的自由国家里,社会的变革会较为顺利和容易,较少采取暴烈的行动。
边沁根据功利主义提出了改革建议,他的许多思想并不成熟,但他根据功利主义提出的政治原则和改革建议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进步要求平时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周公:名旦,是周武王之弟。周公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开山祖”。周公主持政务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政局,巩固统治,他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节为特色,对统治思想进行重大修正,天命的赋予不是固定不变的,君德和民情在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成功论证了朝代更替的合理性,提出民德,保民,慎罚的措施,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尚书》中的周书部分。2.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他继承丁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称为“六经”。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他成为儒学的祖师。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孔子外,有孟子、荀子。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三:其
一、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其
二、崇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其
三、尊崇孔子.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振,都尊奉孔子为祖师。(3.法家学派:法家学派兴盛于战国时代,代表人物有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等。法家学派具有比较鲜明的派别意识,他们在理论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是:第一,注重运用国家强制力来治理国家,建立统治秩序。法、术、势理论正是这种政治理念的系统表达。第二,极力主张君主专制,明确提出君主的权力和利益具有至上性。第三,以耕、战政策作为富国强兵的主要途径。
4.贾谊:贾谊,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著名文学家、政论家。他是西汉初年儒学复兴的代表人物。他18岁时就以文学才华闻名于郡中。20岁时,经人推荐,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后升为太中大夫,参与了制定礼仪、律令等工作。贾谊长于议论,认识深刻,政治思想以儒家为主,辅以法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作有《新书》58篇传世,其中最著名的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他关于强秦二世而亡教训的总结和重民思想等对于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5.王安石: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这里的“法”不仅指法律,也包括政府政策、指导思想、政府规章等。王安石前后共执政几年,在任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王安石提出了较全面的政治改革思想,并全力实施,对增强宋的国力,巩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影响巨大。但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朝积贫积弱的问题,在实践中也有不少负面影响。王安石著有《易义》《论语解》《孟子解》《老子注》《陆川先生文集》等,但除《临川先生文集》外,余皆散迭。
6.尚同:墨子的政治思想。谓在“尚贤”的基础上,推选贤者仁人。主张地位居下者逐层服从居上者,如家君服从国君、国君服从天子,从而达到“一同天下之议”的治世。《墨子·尚同中》:“﹝里长﹞率其里之万民,以尚同乎乡长。曰,凡里之万民,皆尚同乎乡长,而不敢下比。”《墨子·尚同中》:“﹝乡长﹞有率其乡万民,以尚同乎国君。曰,凡乡之万民,皆上同乎国君,而不敢下比。”
7.李贽:字卓吾、笃吾,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李贽曾做过县教谕、南京国子博士、南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官职,晚年辞官归家,专心读书著述。学术上,他学习过王阳明心学,又与泰州学派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交往,后又拜王艮之子王襞为师。其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四书评》、《李氏文集》等。李贽发展了泰州学派中的积极因素,提出童心说和自己的是非观,否定了天理、圣人、经典的权威性,主张是非无定,肯定私利,痛斥道学虚伪,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异端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个性、主体性、自由思维,主张多样化,对于打破束缚、解放思想有积极意义。8.黄宗羲:黄宗羲是复社的主要成员之一。明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失败后,拒绝与清合作,家居著述,今有《黄宗羲全集》传世。(4分)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大师,其思想是对传统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有不少具有时代特色的积极因素,如天下为主君为客、学校议政思想等,对清末维新思潮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简答
1.儒家学派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儒家的创立者是孔子。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并成为儒学的祖师。汉代起始,儒家学说成为政治指导思想,孔子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1)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以重道德、讲礼仁为特色,注重的是政治秩序,着眼于从整体上调节社会关系。
总之,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有三个方面:其一,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祟先王之道。其二,祟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其三,尊崇孔子。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都尊奉孔子为祖师。(2)儒家学派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体现为:①礼治与正名。礼治是儒家学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之一。礼治儒家政治思想所倡导的礼,其在本质上强调尊卑上下有序的等级原则,礼治的核心就是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政治关系,约束人的行为。②仁、仁政。儒家学派极为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他们在理论上阐述忠孝仁义的政治意义和政治功能。③德治教化。儒家学派主张以德治国和教化百姓。德治的要求首先是针对统治者。2.什么是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
答:秦灭后。包括儒家在内各家学说得到了恢复,思想领域又重新活跃起来。汉初,统治者积极寻求治国经验,政治气氛宽松,各个学派也纷纷探讨政治得失,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其中,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初年社会恢复、发展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兴盛一时,成为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指导思想。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原先残破、凋敝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汉代社会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色。但刘邦在逐一消灭异姓王后,构成了对统一王朝的严重威胁。同时,思想领域的多元发展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需要,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确立新的政治指导思想成为时代课题。
汉武帝多次下诏,访求治国之道。董仲舒对答最符合武帝的心意。他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下令设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此后儒学即上升为政治指导思想,并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是中国政治思想演进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思想文化专制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君主集权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儒学能获得独尊地位,与其自身特点有密切关系。它既维护专制、等级,又重视德治、教化、以缓和矛盾,较好地满足了统治者的多方面需要。此后,历代帝王都尊崇儒学,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主流,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儒学在获得尊贵地位的同时,也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属品,丧失了自由发展活力,不可避免地走向僵化。3.李世民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开明,功绩卓著的君主。他的为君之道,治国之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他的民本、纳谏的思想中。(1)民本思想;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突出部分。民本思想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国为君之本,民为国之本,在君、国、民三者中,民是最基础性的要素。所以在政治上要以民为本,围绕民本来制定和执行政策。李世民的关于民本的认识主要有:立君为民、民养君、民择君。民本理论基本结论是“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即统治者要无力节欲、因民心从民欲、以农为本。李世民将其治民思路概括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2)积极纳谏整治调节思想。进谏与纳谏是君主政治时代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内容,是君主政治的一种调节机制。李世民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帝王。他还对纳谏进行了理论思考,〈帝范〉中就有〈纳谏〉〈去谗〉谈论纳谏问题。其思想主要包括:其一,认识到纳谏民必要性及其政治中的作用。其二,虑心纳谏、积极求谏。李世民还采取一些措施来鼓励、倡导进谏。例如,奖赏谏臣、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如宰相分权合议制、创立谏宫入阁仪事制等。4.如何理解北宋改革思想的主要特点?
答:宋朝建立不久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其主要表现有: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及地主阶级内部官僚地主和普通地主间的矛盾都比较突出。政治上,过度集权的负面效应暴露,主要体现为冗官、冗兵、冗费,造成政府机构和军队庞大,机构重叠,员额众多,办事效率和战斗力极为低下,政费、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而且,在与西夏、辽的对峙中,宋居于劣势,奉行守内虚外、屈辱求和政策,每年奉送大量的银、绢,称为“岁币”。这又进一步恶化了宋的财政状况。各种因素互相影响使宋的局势更加严峻。这种情况下,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主要是吏治与财政改革。1)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减少冗官,提高效率。2)改善经济和国家财政状况,达到富国的目的。3)整顿军队,加强国防力量,实现强兵的目的。
三、论述
1.老子的“小国寡民”说是要回到原始社会农村公社时代吗? 答:小国寡民是老子的理想国,他是这样描述的:“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说,要消灭一切技术,消灭一切文化,把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交往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人更多地变成生物人。小国寡民说不是从历史的回顾中得出来的结论,而是从逻辑中演绎出来的。它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礼义是人类文明进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主要不是反对压迫和剥削,而是反对文明与技术进步。
2.怎样理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
答:董仲舒是把儒学与阴阳五行融合起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关于天的认识,最早是周公为了论证小邦周何以战胜强大的殷商,为论证政权的合法性时提出对天的崇拜。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天的地位下降,是人的自我认识时期,这时思想家讨论问题,提出历史观、人性论,人的地位上升,关注现实问题。董仲舒把阴阳五行思想与儒家思想融合,重新塑造天的权威,形成天人合一。
在董仲舒看来,天是什么?天是至上神,天是百神之大君,天是所有神的至高主宰。
天是有结构,天有十端。一方面是天,一方面是人,中间是阴阳五行,然后形成人。天地之间是阴阳二气,二气交互作用,产生五行,然后产生人。这叫“天有十端”。他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为此,他提出“人副天数”。他说:天大致分为四季,人的形体有四肢;天一年 12个月,人的四肢合起来是 12段;天的小数是 365,人的小节就是小骨头有 365块。天地之间有气流行,人要呼吸也是气流行;天地之间有河流,人有血脉。天人是一回事。以此说明天与人有必然联系,解释权力合法性问题和权力制约问题。既然天是最高主宰,天就会控制人类社会。不是所有人能与天对话,只有君主可以与天对话。君主是天的儿子,是受命于天的。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就成为天之下和整个社会之上的最高主宰。天子是天在人间的代表。这种思想叫君权神授。
祭天思想早就有,经过汉代董仲舒的一番理论构造,祭天就成为统治者必然的一种形式。在当时,天被归为至上神,具有至上权威,无法超越。君主有了天做后盾,其权威就具有了至上性。
既然天子受命于天,他治理国家就要受到天的制约,君要服从天的意志,天子要根据天的所作所为制定基本政策,他叫“圣人副天之所行以为政”。
天一年四季,春夏秋体现天的仁德之心。只有冬天表明天的严厉、严酷、肃杀。所谓天之所行以德行,以教化,以仁爱作为政治主要方面,而暴力、刑杀是次要的。这叫“四时之政”,学术上叫时正论。
作为天子,如他不能以德为主治天下而出现失误,这时天就要对他进行警告,通过灾异警告天子。这种理论叫“天谴论”。天灾是第一步,出现了灾后,天子应赶紧醒悟去改正。如不改正其行为,天就会有“异”出现,如日食、月食、地震(这是自然现象,但在当时理解不了)。“异”是严重警告,如果天出现了“异”,君主还不改正错误,就会有大难临头,就会王朝覆灭。这是“天谴论”。
汉之前经过一系列改朝换代,桀、纣是亡国之君。这两个君主被看作是倒行逆施,严刑酷法的典型。为避免失控,避免由于帝王权力过大,不受制约,导致矛盾激化,王朝覆灭,他们想方设法既给君主权力以制约,同时不能影响君主的权威。董仲舒天谴论思想的源头在先秦,并非董仲舒首创。但是天谴论作为完整的理论提出是董仲舒的贡献。董仲舒天人合一、天有十端、人副天数,通过天谴论,这样在政治运作上能保证权力归属是天子所掌握,以保证君主政治自身的稳定性;通过勾连人与天的联系,政治上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权力合法性,君权神授;第二个是权力制约,天谴论。同时在政治运作上有保辅佐、化险为夷的作用。
3.泰州学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政治实质是什么?
答:王阳明心学在流行过程中发生分化,形成十多个不同流派,其中以泰州学派最具特色。该学派发展了心学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泰州学派的创始人是王艮。王艮之后,泰州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何心隐等。
(1)百姓日用之道——道的世俗化。道在传统儒学中一向是神圣至极的东西,只有圣人才能领悟和贱行道,普通人则做不到这一点,即所谓“上智下愚”。王守仁也坚持上智下愚的观点,但他反对程朱理学的繁琐教条,提出了简单易行的修习方法,从而扩大了道的施用范围,也使道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
(2)平等思想。王艮的平等思想的内容包括:第一,人我平等——强调自己思想和意志的独立性,反对外部力量的干涉,并认为这是安身立命、最终达于至善的前提条件。第二,身与道平等——王艮强调身的重要性,认为身与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何心隐的平等思想内容包括:第一,肯定人的自然欲求,主张对人欲不能禁绝,而是要有所节制,即寡欲。第二,讲仁义。
泰州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第一个启蒙学派”。他们从万物一体、人性自然出发,否定道的神圣性和凡圣差别,肯定个人利益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向往人人君子、君臣师友的平等社会。泰州学派有力地冲击了礼法名教等传统教条,批判了社会政治弊端,也因此被视为异端,并遭到迫害。
4.什么是破心中贼?王守仁提出这一思想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答:王守仁长期致力于镇压民众反抗斗争,”破山中贼”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只靠武力镇压还远远不够,民的思想认识问题没有解决,会留下后患,所以必须”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即要”破心中贼”.而他的致良知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思想武器,因为致良知就是要革除人们超出其社会地位的物质欲求和犯上作乱之心,即人欲,而保留良知、天理,即回归封建道德。致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作用是用来对付被统治者,以消除其反抗,使之安心接受统治。所以他说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肖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用致良知教化民众,则有破心中贼的奇效。如果人人如此,统治就会安如泰山。平时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墨家学派: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家学派具有强烈的派别意识,以墨子为首领,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团体,自称“墨者”。墨子卒后,其首领称为“钜子”。墨者集团有着鲜明的社会政治责任意识,史载他们扶助弱小,救民苦难,为此而“赴火蹈刀,死不旋踵”。墨子去世后,墨家学派一分为三。《墨子》一书汇集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是研究墨家政治思想的主要材料。墨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十分注重实用,墨子曾经提出了十大主张,主要有:尚同、兼爱、尚贤、非攻及节俭思想等。
2.法家学派:法家学派兴盛于战国时代,代表人物有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等。法家学派具有比较鲜明的派别意识,他们在理论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是:第一,注重运用国家强制力来治理国家,建立统治秩序。法、术、势理论正是这种政治理念的系统表达。第二,极力主张君主专制,明确提出君主的权力和利益具有至上性。第三,以耕、战政策作为富国强兵的主要途径。
3.董仲舒:我国西汉早期的著名思想家,被誉为当时的儒学宗师。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是汉代公羊学的大师。董仲舒着力阐发了儒家典藉《公羊传》中的王权大一统思想,又吸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董仲舒促成了汉武帝独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并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这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深远的影响。4.民本:国家为君主之本、庶民为国家之本、安定民生为政治之本是民本思想的核心论点。它是关于君民关系的政治理论。从盘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孔子的“爱民”,到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再到汉唐以来形形色色的民本论,民本思想不断被充实和丰富。许多统治者宣称“以民为本”,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政策。最有代表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思想及其政治实践。
5.王艮:初名银,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少时,他因家贫辍学,参加煮盐劳动。十九岁后,开始经商,家境渐宽,王艮也得以专心研究学问。他潜心自学达十年之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并开始讲学。正德十年(1502),王艮赴江西拜谒王阳明,并投入其门下,学习王学。王阳明卒后,王艮自立门户,授徒讲学。王阳明心学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分化,形成了十多个不同流派,其中以泰州学派最具特色。该学派发展了心学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素来不喜著述,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其子孙及门人编有《心斋王先生全集》,清人又编为《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6.郝经: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出身儒学世家。金亡之后,郝经移居顺天,后为顺天守帅延为上客,因而得以博览两家所藏的大量图书。宪宗时,忽必烈开府金莲川,召请郝经。郝经“条上数十事”,受到忽必烈的赏识。忽必烈即位后,郝经被任命为翰林侍学士,出使南宋议和。但被宋权相贾似道扣留于真州达十六年之久。后郝经被送归,不久就去世。其著作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有《陵川集》传世。郝经最为著名的就是提出了用夏变夷的思想。7.破心中贼
8.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出身于儒学世家。他曾组织过匡社,参加过武装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衡阳石船山,潜心著述,自称“船山遗老”,因而被称为“船山先生”。其著作主要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等,有《船山遗书》传世。王夫之及其思想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二百年后始被发现,并受到高度评价。其成就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方面。王夫之精研儒学,对佛道亦有深入的理解,在对各家思想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综采各家所长,形成了内容丰富、庞大的政治哲学体系。其要点有:理势关系与通变思想——认为时、事、势、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因时而变法就是自然和合理的;理欲合一的观点——理欲都是自然的产物,因而欲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合理性,理欲可以并行不悖,和谐共处;道器统一——道为本,器为末,器具有普遍性,道器相须,两者有机结合。王夫之是传统政治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近代其思想的价值为人们所发现和承认,对推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革和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二、简答
1.什么是无为而治?老子和庄子提出无为而治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 答:(1)无为政治是道家学派基本政治主张,老子和庄子都持这种观点。他们说的无为不是统治者放弃统治,什么都不做,而是通过某种“无为”方式以达到治理,这就叫“为无为而无不为”其他主要内容有:①君子无为,即统治者要小心翼翼治理国家,减少政治干预和政治活动,“治大国若烹小鲜”。②使民无为,就是要使民不想为了、不能为、不敢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采取适当的办法,消除能使民有为的种种条件。(2)无为政治提出的依据是基于道家学派对“道”的考察。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源是“道”而是“道”是“无为”而“自然”的,人效法“道”也应以“无为”为主。老子关于道的表述。主要有三层含义: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不是人们的常识可以认识的,也不是一般语言可以说清楚;②道先于天地而存在,是有规律运行着的,却是不能完全准确把握的。③道派生出天地万物,本质曰一,曰无。特征是运动与“用弱”。老子关于道的认识论证了两个事实。一是道是天地万物的母体和本源,因而人类社会要受到道的制约。二是道的本质是无,而人类社会特点是有。老子期待着使民不能有为,民风就会复归于善良,淳补,社会也就好治理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体现了老子政治思想本质。
2.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思想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答:董仲舒是汉代公羊学的大师,主要研治《春秋。公羊学》。《公羊学》在政治上基本主张是王权大一统、注重等级原则和华夷之辩。董仲舒着力阐发了《公羊学》中大统一的思想,又吸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对《公羊学》进行了神秘主义改选,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主要内容有:
(1)天人合一,天人关系是我国古代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命题。董仲舒所讲的天,既有理性成分,也有神秘因素,既指自然规律,也包括伦理原则。这样的天的权威自然是至高无上的。
(2)君权至上与天谴说。在现实政治中,董仲舒主张君权至上,拥护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为巩固这一体制,保证汉家天下的长期延续,他为君权至上的合法性、合理性、神圣性作了精心论证。
(3)阴阳合分论与纲常理论。认为天的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体现为阴阳分合运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论,由天人关系、天道运行规律论证了君权至上和等级原则,又主张以天制约君主,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从而提高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适应能力,这是儒家政治学家成熟的表现。
3.韩愈人才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4.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王安石是北宋“熙宁变法”的主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影响巨大。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
(1)财政思想。王安石改革侧重于解决财政问题,所以财政思想是其改革思想的主要方面。其要点有:其一,为理财正名。其二,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增加政府收入、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其三,重视节约。
(2)立法与变法思想。这里的“法”不仅指法律,也包括政府政策,指导思想,政府规章等。其主要内容有:其
一、法之善恶关系天下之治乱,立善法是致治的关键。其
二、鼓吹法令制度的改易更革,并以之为政治上最急迫的任务。其
三、法令制度变革的指导思想是法先王,而且必须是法先王之意。其
四、制订法令制度要从现实出发。
(3)人才思想。人才思想也是王安石改革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立法相辅相成。其要点有:其
一、批评国家人才现状,论证人才对改革求治的重要性。其
二、独特的人才标准。王安石的人才标准一是赞同改革,主张变法;二是具有治国理政的实际才能。其
三、人才的教育培养。其
四、人才的选拔。要从下自上、严格审查、以才取才。其
五、人才的任用。要因德才授任、久任。
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特征:王安石勇于进取,又非常务实,他提出了较全面的政治改革思想,并全力实施,对增强宋的国力,巩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是为了巩固君主统治,因此,只能立足于缓和社会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积贫积弱的问题。而且他依靠君主和封建管理制度来推进改革,实践中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三、论述
1.如何评价郝经的用夏变夷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答:12世纪末,蒙古族掘起于草原.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完成了全蒙古的统一.随后他又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大规范地对外扩张,先后灭西夏、金。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大元”,定都大都。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建立起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
面对强悍而文化落后的蒙古统治者,儒生们在深信儒学论理原则的先进性、正确性、权威性的同时,只能接受被异族统治的既成事实。为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想,郝经提出“用夏变夷论”。
郝经明确提出“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他认为,儒家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只有践行道,所获得的政治权力、政治地位才是合法的、正当的。民众对于统治者是承认还是服从也在于其是否有道。所以君主的民族并不是天命所归、人心归附的论据,关键在于统治者是依从还是背离儒道。
具体到当时,如果蒙古统治者能遵从儒学,重用儒生,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下,统治汉及其他各族人民。对一这样的政权,儒生也应积极合作,为之尽忠出力。郝经的观点反映出儒家理论在新形势下的自我调适,是华夷之辩在当时的应用和发展。用夏变夷也是儒家传统权变思想的一次运用,是权变牟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它突出了儒家伦理纲纪原则和神圣性、权威性,为蒙古统治者提出了建立其统治全国合法性的可能性和途径,也为儒家与新统治者合作作出了理论辩护。这表明儒家试图从思想上对蒙古统治者进行改造,使之也代表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即用夏变夷。用夏变夷体现了儒家文化强大的适应能力,客观上有利于汉蒙文化的交流,也使儒学得以保存和延续。
2.韩愈道统论的政治意义? 答:这是韩愈为强化儒学的真理性而提出的学说。佛教作为宗教思想是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经过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发展到隋唐时,佛教思想广泛流行。当时帝王、官员、百姓,绝大多数人都信佛。但佛教信仰、仪式等与儒家思想相冲突。如伤害身体,儒家讲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损伤,父母全而生之,死后全而归之。信佛教后要自残身体。佛教要出家,不能娶妻生子,不能敬养父母。儒家第一条就讲要敬养父母,而且不孝有三。这些与儒家思想格格不入。韩愈要从理论上去纠正它。韩愈提出了道的传承系统的问题,并虚构了一个道的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道统的思维方式来自佛教。佛教禅宗重视佛法的传承关系,提出了一个由释迦牟尼直到弘忍、慧能的传法系统,称为祖统。这代表了佛教思想的真理性。
而儒家思想从孔子创立,进入汉代成为政治思想的主流,在文化传承上发生变化。在研究儒家学派中产生各自流派,而且界限严格。这些经师又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圣人,彼此互相争论。在这种情况下,儒家本身在学术的真理性上陷入困境,受到置疑。韩愈为强化儒学的真理性,提出道统说。
道统:一个圣圣相传的序列。“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愈认为,人类的一切规范和政治制度都是道的具体体现: “其文,《诗》、《书》、《易》、《春秋》;
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 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 君主条件下的一切规范和政治制度都是道的具体体现。
韩愈道统说表明,儒学之道的产生远早于佛老,是华夏文化之正统。而孟子之后,儒家经学不能继承道,将道发扬光大,只重儒学的皮毛说法,而忽视其根本,结果导致儒学的衰微。解决的方法就是破除经学旧说,以道为核心,重建儒学。而他自己就是这个任务的完成者。道统说的政治意义:把儒家思想认识规范到孔孟,打破汉代以来种种学术障碍。3.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批驳程朱理学的疏漏之处和空疏学风,以心为宇宙本体,认为封建道德内含于人们的心中。由此,他提出致良知、破心中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观点。(1)心的学说与理想政治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心的本质是至善至德,良知、天理是心的不同表现,心在观念、心理层次上是良知,在理论、原则层次上则是天理天地万物与人都是一体,他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王守仁把这种认识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提出他的理想政治模式即“天下一家”。这一理想的实现需经过两个步骤,即《大学》中说的“明明亲”、“亲民”。(2)“致良知”与“破心中贼”
王守仁认为,良知是人的是非之心,良知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自然本能。纯善无恶的良知本来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但人的私欲会蒙蔽良知,而使人表现出恶,所以要去恶,就须重新发明良知,即所谓“致良知”。
王守仁大讲致良知、存理灭欲,最终还是着眼解决社会政治问题,要以旨在维护现有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的良知之学去规范社会,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解决社会政治问危机,稳定明朝天下。王守仁在镇压民众反抗斗争,“破山中贼”的过程中,认识到只靠武力镇压还远远不够,要“破心中贼”,解决民的认识问题,而致良知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思想武器。因为致良知就是要革除人们超出其社会地位的物质欲求和犯上作乱之心,即人欲,而保留良知、天理,即回归封建道德。(3)政治道德实践思想
致良知是要实践良知,即以良知指导自己的行动。王守仁以“心即理”为理论根据,批判程朱的观点,并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
知行合一的政治意义是维系封建统治,矫正时弊。王守仁心学思想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为特色。4.黄宗羲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参加过抗清斗争,著有《黄宗羲全集》。从理论上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对宋明理学和君主专制提出了批评。(1)对君主政治的批判和反专制思想 黄宗羲提出君主与天下关系问题,认为君主大公无私是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君主化公为私是社会不治的根源。黄宗羲认为君主制度的危害有:君主视天下为自己的财产,给人民带来无尽苦难;封建法制为非法之法,要用天下之法来取代一家一姓之法;批判君臣主奴关系,主张分工合作的君臣关系;提出新的治乱判断标准,“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抓住君臣关系、君民关系、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在政治体制的高度上进行批判,揭露了君主制的危害,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性。但他没有彻底否定君主,还赞同设立君主,只是君须为天下、养万民。
(2)崇尚三代政治。黄宗羲赞赏井田、分封、学校等制度,但并不主张尽复旧制,而是抽取以往政治制度中的合理成分并加以发挥。其主要主张有宰相理政;学校议政;方镇御边等。
第三篇:《中国教育思想史》作业
《中国教育思想史》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有教无类” 2.“六艺” 3.“六经” 4.“四教” 5.“教学相长” 6.京师大学堂
7.“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8.“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9.“小先生制” 10.“生活教育” 11.“艺友制”
二、简答题
1.简述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2.简述孔子的教师理论。
3.简述《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4.中国古代对教师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5.简述朱子读书法。
6.简述中国古代读书法的精华。7.简述早期维新派的教育主张。
8.“百日维新”中提出哪些教育改革的主张? 9.简述梁启超的教育改革主张。10.简述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11.简述陶行知为晓庄师范制定的培养目标。12.在陶行知看来,自由平等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13.简述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大主张。
三、论述题
1.论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原则与方法。2.论述孔子关于教学的原则与方法。3.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4.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
四、材料分析题
1.“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
问题:这段话出自中国古代哪部教育著作?讲的是什么意思?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问题:这段话出自中国古代哪部教育著作?讲的是什么意思? 3.“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于天也,如此其贤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 为众人而已耶!”
问题:这段话出自中国古代哪部著作?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4.“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彼自七八岁人皆入学,有不学者责其父母,故乡塾甚多。” 问题:这段话是谁讲的?讲的是什么意思?
5.“我的观察,一地方若是没有一个大学,把有学问的人团聚在一处,一面研究高等学术,一面推行教育事业,永没有发展教育的希望。”“没有好大学,中学师资那里来?没有好中学,小学师资那里来?所以我们第一步,当先把大学整顿。” 问题:这段话是谁说的?讲的是什么道理?
6.“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问题:这段话是谁讲的?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
7.“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教育良,则伪领袖不期消而消,真领袖不期出而出。而多数之横暴,亦消于无形。况自由平等,恃民胞而立,恃正名而明。同心同德,必养成于教育;真义微言,必昌大于教育。” 问题:此话出自谁之口?讲的是什么意思?
8.“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过糊里糊涂的生活,便是受 糊里糊涂的教育。” “过的少爷生活,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过的迷信生活,虽天天听科学的演讲,不算是受着科学教育;过的是随地吐痰的生活,虽天天写卫生笔记,不算是受着卫生教育;过的是开倒车的生活,虽天天谈革命的行动,不算是受着革命教育。”
问题:此话是谁讲的?讲的是什么样的教育道理?
9.“教育必须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否则不能前进。”“任何教师必须擅长一门自然科学,没有自然科学训练的,不配做现代的教师。”“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问题:这段话出自谁之口?讲的是什么样的教育道理?
10.“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儿教育更应当普及。” 问题:这段话出自谁之口?讲的是什么样的教育道理?
第四篇:管理思想史
科目:管理思想史
学院:
班级:2008
姓名:
学号:20080511404
历史与社会*历史学 级(1)班 郎治伦
浅析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及对中学课堂管理的影响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类本科生,在本学期选修了“管理思想史”这门课程后,受益良多。其实,在以后的中学课堂生活中,也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运用到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在“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中,有着太多的伟人提出了纯理论的或者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理论,但是在这其中,我最为推崇的是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他被人们尊称为“管理过程之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同泰勒的科学管理主张不同的是,法约尔从总经理的办公桌旁,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管理理论体系;这不仅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是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所在。他第一次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了管理活动;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这三个方面也构成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一、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简介:
(一)、独立管理活动和分析管理五大职能
法约尔首先从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这6中基本的企业活动中把管理和其他活动加以区分,这成为了以后的管理过程学派和组织理论的重要基础。
法约尔把管理活动划分了五大职能,分别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就如同在课堂上,现实按照课前设想进行教学,再在课中组织学生学习,并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时候的班级就好比一个有了良好的管理系统的企业。
1、计划是否具有统一、连续、灵活和精确的特性,对管理工作具有首要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整个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
2、组织职能则是进行管理活动的基础,组织职能就是要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3、指挥职能即运用领导艺术以推动组织业务、促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减少无效耗费的过程,使组织成员的活动得到保证。要进行有效的指挥的话,就应当做到以下几点:a.对职工有深入地了解;b.对组织和职工之间的协定要很了解;c.对组织要进行定期检查,并使用概括的图表来促进这项工作;d.召集主要助手开会,以便统一指挥和集中精力;e.力争使组织成员团结、主动、积极和忠诚;
4、协调职能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即要分清主次,就是使事情和行动都有合适的比例,从而良好的协调好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进度。在课堂上也应当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学习进度,立秋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5、控制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最终手段,是用来防止和改正在执行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偏差。没有控制,其他四种要素活动的效果既得不到验证,也得不到保证。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有 :首先是要及时采取行动;其次是要检查人员应具备必要的条件;最后则是应注意控制的度,避免对各部门的领导和工作进行过多的干预。这也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能够良好的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变
化,控制好课堂教学的方向!
统观以上管理的五大职能,这五大职能互不干涉,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它们基本概括了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具有全面性;管理活动浓缩为五大职能,简洁易懂,具有很强的简洁性。法约尔提出的这五大职能的三种特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后人难以取代。管理是以计划为中心的各个管理职能交替发挥作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法约尔被人们称为“管理过程之父”。其实,当课堂上能够良好的运用这五大职能过后,课堂也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管理的十四大原则
1、劳动分工:这是合理的利用个人力量和集体量的最好的方法,这使得大规模生产和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了可能;
2、权力与责任:权力指挥与要求别人服从的力量,权力与责任二者互为因果,有权必有责;
3、纪律:纪律对于企业取得成功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几率是企业同雇员之间关于服从、勉励、积极、规矩、尊重的契约;
4、统一指挥 :一个下属都应该接收而且只应接收一个上司的命令;
5、统一领导 :凡是具有同一目标的全部活动,仅有一个领导和一套计划;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组织要考虑的首要目标,获得个人利益不可以牺牲集体利益为代价;
7、合理的报酬:薪给制度应当公平,对工作成绩与工作效率优良者应有奖励,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既能够奖励有益的努力和激情,又不超过合理限度,达到双方的满意;
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要根据本组织的实际情况,适应改变集权与分权的程度这一原则已经成为了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问题和原则问题;
9、等级制度:在取得授权的情形下,不同部门的低层级管理人员越过上级权力与信息链直接进行沟通与交流,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时也是执行权力的路线;
10、秩序: “凡事各有其位”(各有其位,各称其位),即保证一切工作都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
11、公平:善意和公道.公道是执行已订立的协定,善意地对待员工,关注平等.12、保持人员稳定:任何组织都有必要鼓励职工做长期的服务,因为这是组织相对稳定的基础所在;
13、首创精神:是创立和推行计划的动力,也是企业发明和建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可能性的大小的关键点;
14、人员的团结:全体成员的和谐与团结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最大的力量,努力地实现组织内部的和谐,避免组织内部的纷争和分裂!
对于这是四点原则来言,课堂中老师应当尽量的保持在教学事务中的公平、有序、团结、积极向上,并且老师也应当合适的估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以求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
二、对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分析与评价:
(一)、法约尔的贡献
法约尔是“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他对于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的开创性
研究,其中特别是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以及管理原则的描述,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法约尔系统性、理论性的提供了科学的管理理论构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适用于各行各业,给实际管理人员带去了很大的帮助。法约尔还强调要使管理真正有效,还必须积累自己的经验,并适宜地掌握合理运用这些原则的尺度。
(二)、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1、管理原则缺乏弹性,以至于有时实际管理工作者无法完全遵守;
2、有些概念关系还有些混乱:如管理与领导之关系,领导之于指挥、协调、沟通等。
三、法约尔的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法约尔指出管理理论具有普遍性,因此,他认为可以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通过进行管理教育来培养所需的管理人才。因此,法约尔的管理思想还具有计划的重要性;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的实践性。如果一个老师良好的理解的法约尔的主张过后,又能够很好的运用到中学课堂上的话,那么法约尔的主张就是一份很好的课堂管理守则!遵从这些守则,有助于良好的进行中学的课堂管理!
第五篇:中外教育简史(第一次在线作业)
中外教育简史 第一次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得分:0V 1.在教育对象上,____提出了“ 有教无类”。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
得分:0
2.___ 首次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3.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__ __ 年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A.1862年
B.1898年
C.1863年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4.______是赫尔巴特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兴趣 B.经验 C.统觉
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
得分:0
5.下列不属于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__
A.教育适应自然
B.和谐教育
C.文法教育
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
得分:0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___ ___ 提出的。
A.周敦颐
B.董仲舒
C.汉武帝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7.古罗马的教育主要分为__和帝国时期前后两个阶段。
A.共和时期
B.罗马化时期
C.军事化时期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8.古罗马的教育主要分为共和时期和____ ____前后两个阶段。
A.帝国时期
B.罗马化时期
C.军事化时期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9.万木草堂的创始人是 A.梁启超 B.谭嗣同 C.康有为
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
得分:0
10.明清时期的太 学,我们称之为:
A.国子监
B.书院
C.学宫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11.“三艺”中不包括以下哪项?
A.文法
B.修辞学
C.辩证法
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
得分:0
12.董仲舒的主要教育观 点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明人伦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3.苏格拉底最早提出并论证了知识和道德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被称为是: A.智德统一论 B.白板说
C.苏格拉底法、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14.__是苏联教育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学校描绘了第一个蓝图。
A.《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B.《中等教育计划》
C.《总纲计划》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起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经典名言出自:
A.《孟子》
B.《论语》
C.《中庸》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得分:0V 1.中世纪大学的领导制度的 类型有:
A.先生大学
B.学生大学
C.导生大学
D.正确答案:AC
满分:2.5 分
得分:0
3.宋元明清之 际,最流行的诗歌类蒙学读本是:
A.《千家诗》
B.《神童诗》
C.《唐诗三百首》
D.正确答案:AB
满分:2.5 分
得分:0
5.希腊三哲指的是 :苏格拉底、A.亚里士多德
B.西塞罗
C.柏拉图
D.正确答案:AB
满分:2.5 分
得分:0
7.提倡“经世致用 ”思想的有:______
A.张之洞
B.龚自珍
C.魏源
D.正确答案:AB
满分:2.5 分
得分:0
9.中世纪西欧晚期的教育形式:
A.经院哲学
B.城市学校
C.中世纪大学
D.正确答案:AC
满分:2.5 分
得分:0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得分:0V
1.古代教育史上,为了防守城池和生育健康的子女而重视女子教育的是斯雅典教育。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2.古代的教育产生于 劳动。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3.1870年,英国《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立学校。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4.洛克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绅士。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5.《四书 集注》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之一。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6.我国古代提出“性善论”的是荀子。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7.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是相对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8.柏拉图的代表作是《 理想国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9.洋务派的教育思想是代表人物是张之洞。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0.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是相对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1.明清科 举考试采用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八股文。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2.柏拉图在雅典创办 了“阿卡德米”学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3.孔子提出 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著名论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14.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学 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5.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仁”。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中外教育简史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得分:0V 1.苏格拉底最早提出并论证了知识和道德之间的关系,这一 理论被称为是:
A.智德统一论
B.白板说
C.苏格拉底法、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2.在教育对象上,____提出了“ 有教无类”。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
得分:0
3.中世纪西欧晚期的城市学校有两类,一类是__,另一类是行会学校。
A.经院哲学
B.基尔特学校
C.中世纪大学
D.正确答案:ABC
满分:2.5 分
得分:0
3.五项竞技的 内容包括______、______、掷铁饼、角力、投标枪。
A.赛跑
B.跳跃
C.骑马 D.正确答案:ABC
满分:2.5 分
得分:0
5.中世纪西欧晚期的教育形式 :
A.经院哲学
B.城市学校
C.中世纪大学
D.正确答案:BC
满分:2.5 分
得分:0
7.提倡“经世致用”思想的有:
A.张之洞
B.龚自珍
C.魏源
D.正确答案:AC
满分:2.5 分
得分:0
9.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论语》《中庸》和
A.《大学》
B.《学记》
C.《孟子》
D.正确答案:ABC
满分:2.5 分
得分:0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得分:0V 1.“中体 西用”。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洋务派的教育思想是
2.古罗马的教育主要分为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前后两个阶段。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3.骑士教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中世纪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4.万木草堂的创始人是康有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6.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7.夸美纽斯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 制的思想。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8.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9.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 德智统一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0.明清时期的太学,我们称之为国子监。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1.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2.明清科 举考试采用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八股文。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3.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学 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4.英国中世纪建立的最著名的古典大学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5.《论 语》的作者是孔子。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中外教育简史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得分:0V 1.拿破仑创立的___
__并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而是掌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领导部门。
A.公立大学
B.帝国大学
C.城市大学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2.由周敦颐提出,经二程发展,最后由朱熹完成的儒学理论史称.A.程朱理学 B.心学
C.儒学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3.中世纪西欧晚期的城市学校有两类,一类是__,另一类是行会学校。
A.经院哲学
B.基尔特学校
C.中世纪大学
D.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7.古代的教 育产生于:
A.交往
B.遗传
C.劳动
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
得分:0
8.被称为是“ 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育家 ”的是___
A.维多里诺
B.杜威
C.洛克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9.明清科举考试采用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____ __。
A.文言文
B.八股文
C.骈体文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0.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 _____。
A.《大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教育原理》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11.“三艺”中不包括以下哪项?___ ____
A.算术
B.修辞
C.辩证法
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
得分:0
12.认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的是__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3.古代教育史上,为了防守城池和生育健康的子女而重视女子教育的是
A.古埃及教育
B.雅典教育
C.斯巴达教育
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
得分:0
14.古代教育史上,为了防守城池和生育健康的子女而重视女子教育的是___
A.古埃及教育
B.雅典教育
C.斯巴达教育
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
得分:0
15.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是 在____ 倡导下设立的。A.彼得一世 B.罗蒙诺索夫 C.莫斯科公国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得分:0V 1.朱子读书法是指 _______、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______。
A.循循善诱
B.循序渐进
C.居敬持志
D.正确答案:BC
满分:2.5 分
得分:0
3.颜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颜元
B.颜之推
C.李恭
D.正确答案:ABC
满分:2.5 分
得分:0
5.宋初的太学的三次改革包括庆历兴学、A.熙宁、元丰兴学
B.崇宁兴学
C.崇浈兴学
D.正确答案:BC
满分:2.5 分
得分:0
7.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人 物是:
A.斯宾塞
B.洛克
C.赫胥黎
D.正确答案:AB
满分:2.5 分
得分:0
9.颜李学派的代表人物 是:
A.颜元
B.颜之推
C.李恭
D.正确答案:AB
满分:2.5 分
得分:0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得分:0V 1.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奴隶 社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2.1872年,英国《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立学校。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3.《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4.《国民 学校章程》是俄国历史上颁布的最早的有关国民教育的正式法令。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5.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学 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6.《 学 记 》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即“教学相长”。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7.万木草堂的创始人是康有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8.明清科举考试采用的 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八股文。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9.卢梭的代表作《 人的教育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10.卢梭提倡自然教 育。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2.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 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3.《学记》是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4.拉伯雷认为理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当是哲学家。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15.《四书 集注》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之一。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中外教育简史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得分:5V 1.中世纪西欧晚期的城市学校有两类,一类是__,另一类是行会学校。
A.经院哲学
B.基尔特学校
C.中世纪大学
D.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
得分:0
8.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 _____。
A.《大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教育原理》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9.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
A.《大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教育原理》
D.正确答案:AC
满分:2.5 分
得分:0 2.古罗马的教育主要分为__ ___和__ __前后两个阶段。A.共和时期
B.帝国时期
C.罗马化时期
D.正确答案:ABC
满分:2.5 分
得分:0 4.中 世纪西欧晚期的城市学校有 :
A.基尔特学校
B.行会学校
C.中世纪大学
D.正确答案:ABC
满分:2.5 分
得分:0
6.下面属于日本制定的教育法案 有:
A.《初等教育法》
B.《教育敕语》
C.《学校令》
D.正确答案:AC
满分:2.5 分
得分:0
8.下面教育家构成师徒关系的有:
A.苏格拉底 柏拉图
B.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C.老子 庄子
D.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AB
满分:2.5 分
得分:0
9.()被称为教育思想发展的里程碑。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卢梭的《爱弥儿》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正确答案:AC
满分:2.5 分
得分:0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得分:0V 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第一本专以教育为题材的古代西方的系统著作。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2.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 德智统一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3.《学 记》是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4.由周敦颐提出,经二程发展,最后由朱熹完成的儒学理论史称程朱儒学。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5.洛克的代表作是《教 育漫话》。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6.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师 说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7.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仁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8.早期的基督教教会学校主要有初级教义学校和高级教义学校。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9.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教育家是昆体良。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0.《 学 记 》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即“教学相长”。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1.“得天下英 才而教育之。”这句名言出自韩愈。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2.柏拉图在雅典创办 了“阿卡德米”学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3.张之 洞的教育代表作是《劝学》。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得分:0 14.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文雅教育的教 育家。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
15.洋务派的教育思想是“中体西用”。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得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