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练习课经验总结
语文练习课的处理初探
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高考命题不直接取材于教材,教师对练习题的处理就表现为可有可无了,甚至是置之不理,从而让练习题失去了其让学生思考、领悟的独特价值。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灵活而有效地处理语文的课后练习题呢?笔者试着从指导学生自学、训练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一探究。
一、利用练习题,指导学生自学
叶圣陶曾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围绕练习内容专注地自学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利用练习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墓础知识。
这点,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在文言文的练习题中,词类活用、辨析古今异义词、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的训练题也很常见。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这些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题,指导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知识要点,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己完成练习题,并通过练习题去学习、理解课文。对于小说、散文、戏曲等文学作品课后的练习题,笔者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学习掌握重点词语、易混易错词语、优美句子的识记等练习,充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得益于练习。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练习题,要求学生填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比喻句的表格。指导学生自己完成了练习题,同时引导学生回忆了比喻的明喻、暗喻、借喻三种主要形式,并利用课文中的句子引出了通感和博喻这两种修辞方法比喻形式,让学生对比喻这种修辞格有了清晰的认识。利用好练习题,学生能找到基础训练的落脚点,从而很好地自学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利用练习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杜牧的《阿房宫斌》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提示找出文中有关的描写和议论:①阿房宫的来历;②阿房宫的外在形式;③阿房宫的本体构筑;④宫人的生活情境;⑤有关“秦爱纷奢”的描写;⑥有关国家兴亡的议论。笔者指导学生以该题为切人点,迅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完成了练习题的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很快就背诵了文章,真可谓是一题多用。笔者利用课后练习题,启迪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结合练习题,训练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此,教师可灵活地结合语文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训练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1.结合练习题,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
语文练习题旨在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有些练习题为学生的课外练笔或课堂写作提供了写作素材和契机,教师可充分利用练习题的训练元素来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如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甚至是大作文,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林黛玉进贾府》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说说王熙凤的“辣”。笔者指导学生结合课文而不限于课文,可以联系《红楼梦》中其他有关王熙凤的描写去谈,也可以发挥想象。学生们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很感兴趣,对她的“辣”更感兴趣,纷纷查阅资料,精心构思,很快,一篇篇精彩的短文便写成了。这样,把练习题引人写作教学,学生可趁热打铁,在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又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2.结合练习题,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题训练学生大胆说话、讨论、朗诵、演讲、辩论等听说读写的能
力。曹禺的《雷雨》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分小组或分班表演《雷雨(节选)》片断。学生对这种活动很感兴趣,积极参加,深人剧本研究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语言表达,表演得非常成功。借助练习题,学生获得了新知,也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巧借练习题,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是思想之船的船帆和鼓满船帆的劲风,有了它才能破浪前进。没有阅读,也就没有船帆和劲风。”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石,而课外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可巧借练习题,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1.巧借练习题,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沈从文的《边城(节选)》,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边城》全文。《边城》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很高的作品,笔者敏锐地抓住这一练习题,鼓励学生阅读《边城》全文,去体会作者要在小说中表现的“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方式,理解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通过课外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接触到了多民族、多地区的不同思想、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也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了情操,获得了美的享受。
2.巧借练习题后的课外资料补白,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有些内容无法直接在课文中体现出来,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是非常重要的,于是编者就以课外资料补白的形式展现了出来。王勃的(腾王阁序》练习题后的课外阅读材料讲到了骄体文的句式特点是骄偶和“四六式”,使学生理解了文章中的句式特点,又对学生的对联创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后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左传》的内容、体例及深远影响作了详细的介绍,《勾践灭吴》练习题后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国语》的内容、思想及艺术成就作了详细的介绍,再配上笔者对《战国策)的讲解,学生对这三部古代历史著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借助练习题后所附的网址,学生可直接登录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课外资料补白,学生增强了自己的文化意识,提高了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高中语文练习题,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利用练习题,可以指导学生的自学;结合练习题,可以训练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巧借练习题,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要认真对待练习题,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二语文组郭洁璇
第二篇:课改经验总结
加强管理,家校交流
“十三五”课改经验总结
“十三五”期间,我校的课改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一如既往的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
一、强化组织领导 优化课改管理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为使学校课改工作真正做到领导有力、措施落实,真抓实干。
二、将课改管理常规管理并轨,规范教学,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已经打破了原有的教学常规,新常规必须要处理好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多元发展和学会选择、张扬个性和尊重他人等多重关系。
四、落实过程管理 提高课改质量
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并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加强课改中的家校交流
通过课改课改,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学习。
六、存在的困惑
我们要对课改工作的进一步认识、总结、提高有待于解决。
第三篇:课改经验总结
真心实意抓课改 循序渐进求实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在我们这里实行已经一年多了,伴随着新的教育理念,新 的教学方法的出现,面对新的挑战。积极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以课程改革为目标,以课堂教 学模式为突破点,以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逐 级 落实、全员参与的课改工作管理机制,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学校带来了发展变化的良好时机,使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一、以新课改为契机,树立教育新观念,促进教师素质再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领导重视,准备充分,各项课改制度健全。
1、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教务处、教研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具体负责实验教师的培训,协调解决实验中的困难和问题,组织新课程教学汇报课、研讨会等,确保了新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学校成立了七、八年级语、数、英、艺体类共四个课改协作小组,还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信息小组等。
2、在认真学习各种文件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研讨课制度》《实施新课程教学常规》、《课改教师工作职责》、《课改评价方案》等各项课改制度;对《教师工作考核办法》也作了适当的调整,使奖励制度与课程实验成果相结合。并且每个方案在实施过程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3、保证课改工作所属的资金投入。为完善各科课改工作资料,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我校对课改工作经费给予了倾斜支持。学校在购买教师用电脑、软件、软盘、录音机、照相机等方面投入了数万余元的经费,保证了课改的顺利开展。
4、领导深入课堂,把握课改方向。我们认为,课改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课改的真正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因为课改实验中的偏差,影响了教学质量,那是要尽量避免的。因此,校领导班子对课改工作十分重视,每次课改协作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课改研讨课活动,都到场指导,并亲自组织研讨。
5、发挥好新老教师的互助协作功能。我校十分注重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注重教师组合的新老搭配。为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把思想好、业务强的教师放在初一年级。由于新课程标准给了教师更大的空间,一种全新观念的冲击,容易使青年教师步入这样的局境: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忽略双基,导致课堂失控。这时,老教师的教学经验给了他们很多的帮助。我校课改教师有较强的群体合作意识,在集体备课、课改研讨等方面都能畅所欲言,互相促动,互相学习,氛围很浓。
(二)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市教体局的新课改培训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种讲座、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2)实施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求教师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六个解放”:
一是要“解放眼睛”看形势。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当今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
二是要“解放头脑”敢为先。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素质教育期待着教师更大程度的思维创新。
三是要“解放双手”去开辟。教育创新之路靠教师用双手去开辟,教育新观念、新创意、新事物靠教师自己用双手去创造;
四是要“解放嘴巴”多质疑。教师要谈天论地话创新,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
五是要“解放空间”觅食粮。“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教师要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向大自然,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
六是要“解放时间”寻乐趣。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七是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①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八是要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②学习、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有外出学习、考察提高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以新课改为动力,搭建平台,博采众长。
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促进师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师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尽可能的为师生创设舞台,提供机遇。认真开展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我校的课改主课题是《新课标环境下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此主课题的统领下,我们分设了各门学科,确定课题组长和课题组成员,制定实验方案,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并通过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把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加深领悟新课程,进一步丰富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使新课程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搭建平台,博采众长。
1、全体教职工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书,记一本读书笔记,写一本读书体会,上缴一篇学习总结。在此我们:狠抓了一个“学”字、强化了一个“思”字、重在了一个“用”字、落在了一个“实“字。每一位教师,把每节课、把每个学生,把教材及有关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努力做到“三有”即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心中有课堂。力求使每节课都成为高品味的课堂。从而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强化自己对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和个性发展的认识。
2、已获市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名师”称号的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优秀教师,做好带动辐射帮教工作。每人带帮教师2—3名,“师徒挂钩”,从教学的各个层面去带动、去研究、去探索,做到:落实到人,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有结果。同时每学期还要作一次高品位的“公开示范课”和经验交流报告会。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发展,共同提高。
4、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把现有的资源开发使用,充实资源,扩大视野。实验部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把更多的资源与学科教学的充分整合,实现再提高,再发展。同时每人还要帮带1名普通部教师,使他们在本内掌握运用电脑制作课件,扫除电脑文盲,使每个教师的素质再上一个新台阶。
5、走出去,请进来。支持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方法、价值观、学术研讨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定期请专家或学者到校做学术报告,提高业务水平,促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6、试办了青年教师论坛,通过此项工作,让新教师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成败,畅谈教学的得失及经验体会,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
7、开展达标课评选活动。近几年,为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对教师的课堂授课相继开展了各种评选活动。先后开展了达标课、优质课、创新课三个系列活动。系列达标课活动由立标、学标、达标三个环节构成,这一活动带动了大批教师学业务、学先进,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丰富了教师的经验。系列优质课活动由评选优质课教案、优质课、优质课教学能手三个环节构成,这一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课堂授课能力。系列创新课活动由评选创新课教案、创新课、名牌教师三个环节组成。通过三个系列活动,使教师在“实践—读书—科研—实践”的不断循环中,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现实、最有效途径。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使教师意识到科研先导的重要作用。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达标是带动,优质是提高,创新是科研先导。”
8、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技能,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教师的基本功可以分为内功和外功两个方面,教师既要练好内功,又要练好外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练好外功,非有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不可。外功分为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简笔画、电教手段的掌握等,这项工作开展容易,坚持难,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长抓不懈。内功分为钻研教材能力、设计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等。教师要提高内功,既需名师指点又要个人付出极大的心血。要达到学生负担既轻而教学质量又高的境界,练好内功是关键,这需要教师一生不懈追求。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内功带外功、内外功结合的办法,有目的、有计划、有辅导、有检查、有验收,把练功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扎扎实实。学校部分教师参加我市举行的教师基本比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9、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活动。随着学校青年教师数量不断增加,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对那些素质较好,确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要加紧培养。“响鼓须得重锤敲”,对这部分教师要严格要求,同时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上,“压担子”,“开小灶”,缩短他们成为骨干教师的“成熟期”,要积极送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强调德才兼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他们能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并能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骨干教师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独木不成林”,人的培养,靠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要靠群体效应。选一批来自各校的骨干教师组成流动的师资培训队伍,定期“送教上门”,通过几年的时间,帮助部分教师提高素质;也可以聘请他们做进修学校的兼职教师,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经验与教学技能传授给各校教师,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学校开展了三项“工程”,具体是:
(1)、创建工程:结合市教体局2004年“名师工程”补充通知精神,做好“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推荐工作,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督导,使他们快速成长。争取在今年的评选中再实现长葛名师1—2人,优秀学科带头人3—5名,骨干教师10人以上。
(2)、发展工程,对骨干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给予大力支持,使他们业务上不拘一格,各具风采,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3)、启动名师工程
已获市以上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在搞好教学实践,传帮引领中青年教师基础上,还要把自己的课堂、经验、向外校乃至全市开放,打造学校品牌。
三、以课改为目标,创设课堂教学新环境。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围绕实施新课程和课堂教改的总要求,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落实到每堂课上,走一条“构建模式—实践模式—完善模式—突破模式”的课堂教改之路。以前的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少,只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做法,没有了明确的课文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教学提示以及背景知识等,要求教师自己拟定教学目标,到教材和教辅书以外查阅资料,一些教师很不习惯,感到难度很大,无从着手。我们就先分教研组讨论,然后由教务处召开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会议,领导和教师共同探讨,达到共识,要教好新教材,首先要人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领会教材意图,但这只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第一步,关键性的一步则是要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把位定准确,离开了具体环境和条件下的学生实际,是教不好的。这样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在我校形成。
每周安排两次集体备课时间,做到“三定”“五统一”即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进材,教师备课更加注重探讨新教材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研究出合适的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老师们共同合作、探讨、交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每次课后,针对课堂反馈的实际情况,老师再一起研究、反思,相互交流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力争使教案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达到最好效果。
运用新课标,优化课堂结构,重视教学过程。我们把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突破口,进行改革实验,现确定为十大步骤:1导引目标与内容;2 设计明确六点:重点、难点、空白点、情境点、德育点、创新点;3 教学策略;4提供信息或点拔指导或启发讲解;5学生研究、体验;6合作学习;7巩固与创新性应用;8媒体应用;9反思小结;10研究性,体验性作业。无固定格式,教学设计,共同探究、合作,完成设计方案,学期末搞一次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1、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做大量的尝试工作
a、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b、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理科教学中,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收集收集图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科学探究方法。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文科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只有学生投入的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课。所以老师们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老师们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c、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d、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e、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把好课堂教学关,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摒弃教师“一言堂”,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注重层次性,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合作、重实践、重创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主动探索的兴趣浓郁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扣实践能力却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工作中,我们要求教师既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又要求教师写好课后回顾、实验日记、教学随笔,把教学经验或感悟积累起来,整理出来,形成理性的东西,进而指导下一步工作,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收到良好效果。
四、以课改为载体,营造教研教改新氛围,夯实基础,力求提高。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
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集体备课更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
① 集体备课要突出研究风气,增强实效性。
集体备课要研教研学,尤其要研课堂之教,学生之学,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每周各组的集备务必达到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② 发挥教研组作用,集集体之智慧,按教材内容(尤其是新教材)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集备中都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
③ 鼓励倡导教师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集体备课意义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但不能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照搬照教,要发展教师个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探讨中敢为先,争创先。在加强同学科教师交流的同时,特别倡导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文、理相通,相互借鉴。
④ 加大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不断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开展务求实效的评课活动,一步一个脚印。学校领导分学科、分年级、分专题进行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从评课的目的上看,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研讨,而不是挑三拣四,监督检查,让教师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课改之中;从评课的身份看,不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在教师面前,而是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从评课的态度上看,与教师和平共处,多采用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摆正心态,共同商量,而不是一言堂,我说了算;从评课的语言看,以肯定为主,体现出研讨的气氛,如:“你认为这节课怎么样?”“你想怎样上这节课?为什么?”“备课前你为学生的学是怎样设计思路的?”“你觉得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原因是什么?”;从评课的方式看,先让教师自己谈感受,领导再从他们的自我评价中解决观念、方法等问题。一年来,从校长到中层干部,全体教师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人竞相上课。上学期,我校举行了“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五位执教老师在各组的齐心努力合作下,围绕本组的研究课题,上出了一堂堂新课和理念课。我们认真开展评选优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CAI课件和优秀研究课题的活动,举行了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积极撰稿,积极制作课件,掀起了课改的一轮又一轮高潮,通过选拔,把校内获奖的优秀教师推选到市里参赛,近两年来我校有多位教师在省市评优质课中获奖。
3、抓好课题研究工作。调动校内的一切积极因素,克服困难,联系本校实际,进行课题研究与实验,以课题为载体,深化教育科研活动。制定方案,校级领导带头引领,带动全校性的课题实验工作。目前,有镇级课题项目3个,校级课题17个。本学期,我校重新调整和充实“教研室”的组织机构,侧重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课程开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切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二是认真组织实施“五优工程”,开展评选优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CAI课件和优秀研究课题的活动,举行了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积极撰稿,积极制作课件,掀起了课改的一轮又一轮高潮,通过选拔,把校内获奖的优秀教师推选到市里参赛,上学期,我校有多位教师在市评优课中获奖。
开展校本教研,互助交流,形成个人反思,同事互助,领导参与的课改教研的新格局,形成案例+反思+研讨的 课改教研 的新形式,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名师骨干引领中完善自我,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质量,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达到五个结合,是我们教研的总体思路。
“一个中心”既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既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既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五个结合”既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依托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转变思想,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
1、交谈、讨论,每组利用单周教研日,双周活动日,围绕某个具体的问题(问题可由组长提出,也可由其他教师提出)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交谈讨论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在备课组内开展合作说课、研讨课,即由一个人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有教学设计,有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克服不足之处,一人上课大家参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同学科之间互通信息,共同提高。“创设问题交流中心”以各学科为单位,创设教师之间互助的氛围和新型教研风气,提升研讨质量,达到资源成果共享,改变了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局面。
3、帮助:充分发挥组内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作用,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路作用。对当年获省、市级优质课的教师,在学校作“公开示范课”,供大家观摩,讨论评析,使广大教师在此得到启迪,一人引路,共同发展
4、自我课堂案例分析。利用互联网、图书资源、电教资料,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创建教研环境。在本内,用多媒体每人准备一节高水平的课,进行剖析,自我研讨,同时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优秀教师撰写的案例,展开论坛。提高自我研讨素质。
5、强化“教后记”,促教学水平再提高。改进教案备写方法,在内容、项目、格式上不做统一的要求,可详可略(青年教师还必须写详细教案),注重使用价值,提倡写个性教案、实用教案、创新教案。继续撰写“教后记”。改变过去不切合实际的做法。切实起到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对今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使教师在教案备写中真正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教案迸发出鲜明的个性和生命力,从而实现教案自研水平的提高。
6、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运用新课标,优化课堂结构,重视教学过程。本我们把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突破口,进行改革实验,现确定为十大步骤:1导引目标与内容;2 设计明确六点:重点、难点、空白点、情境点、德育点、创新点;3 教学策略;4提供信息或点拔指导或启发讲解;5学生研究、体验;6合作学习;7巩固与创新性应用;8媒体应用;9反思小结;10研究性,体验性作业。无固定格式,教学设计,共同探究、合作,完成设计方案,学期末搞一次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7、开发校本资源,提高办学品位
每个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特点,每月设计一套试题,形成学校学科试题库。试题要体现当前改革的动向,题型的变化,学生能力的发展,又能表现个体特色,造出自己的拳头产品,使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再造一中新品牌。
8、课题牵动,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提质量。
从去年开始要求每个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归类总结,确立自已的教研目标,选择周期短、实际可操作的课题,(课题要与教学工作平行,迅速获得研究所需要的资料、数据,不要拖拉、等待,以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一年、甚至一学期,一人或几个人均可。实验、小结,材料积累,对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要做好研究笔记,积累教学实践课例,及时书写总结体会,逐步由经验上升到理论,形成研究性、是自己的教研论文。只有不懈的实践探索,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特别在在语文学科中开展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为主题的课题研究,要按照课题的研究方案,强化科研意识,勇于实践,做到:立足一个“实”字,就是要实实在在的去做;强化一个“研”字,就是要抓要点,研究探索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抓好一个“导”字,就是要引路指导;落实一个“推”字,就是要把得出的经验加以推广,尽早得出结论,争取早日验收。
五、新课改,初步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各项制度的相应变革,首先是管理制度的重建过去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现在有的方面已经过时了,以前考虑的是如何教,现在是注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前是突出结果的获得,现在重视的是探究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所以评价机制必须对此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调控,因此我校以新课程的要求重新修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夹”,将学生参加的课内、课外活动,如课堂三分钟演讲、课堂小品剧表演、课堂讨论、发言、课下完成作业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收集的图片、剪报等,与学生课堂教学相结合,每次活动教师及负责的学生都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学生活动情况和成果收集进学生学习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
我们将考试测查平时与期末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较全面、客观,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可以从多个方位、角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同时,通过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观察出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评价方式逐步变化。虽然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如何进行评价尚不明确,但大部分学校都开始倡导激励性评价,注重过程表现,淡化了等级划分,名次评定,个别教师还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为创造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机制积累了经验。
随着评价的方式的改变,班级管理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⑴、各班教室更美了:
七年级的十个班主任都能在教室环境布置上下功夫,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一走进七年级的教室,课改的气息就能迎面扑来,班风由“合作、探究”代替了以往的“勤奋、守纪”,学习园地也变成了成功展示台。七(9)班还设立了“班级图书角”,把学生手中的课外书集中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七(10)班墙上还挂着一只写有“畅所欲言”的小箱,又多了一条师生交流的渠道。在教室环境布置评比中,七年级各班在三个年级中脱颖而出。
⑵、管理方法更活了:
班级管理上倡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很多班级推行了“班务承包责任制”,把班务工作细化为几十个岗位,如“讲台长、收发员、图书馆长”等,明确其职责范围,竞聘上岗。通过这种形式,班务工作落实到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也缩短了进初中的适应期。
⑶、班主任更亲切了:
班主任能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积极地看,耐心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就像学生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各班主任都在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表扬多了,批评少了,言语亲切了。、班级的活动更多了:
单调、重复的作业少了,学生的负担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班主任不失时机地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能力、锻炼了自己。
通过以上各项工作地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校本教研的再提高,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研队伍逐步成长起来,成为我市教育战线的先锋队。我校180多名教职工,全国优秀教师1名,市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8名,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25名,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9名,长葛名师2名。在市级以上各项评比活动中具有我校的教师参加,且次次拿奖。我校贺俊霞等一批教师在省优质课评选中分获一、二等奖。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在市级以上论文交流420篇,其中46篇获省级奖,23篇获国家级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先后确立实验课题。我校先后被评为省实验装备示范单位,市教学示范学校,市规范化学校。
以上成绩的取得,验证了我校“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科学性。当然,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抓不懈。我们将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实践中求变化,在教研中谋发展,开创我校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二○○四年十一月十日
第四篇:课改经验总结
鹿泉市白鹿泉乡西胡申小学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一、课改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课改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了如下培训:
(1)岗前培训:组织实验教学师参加了多元化、实效性各级培训。
(2)校本培训:加强新课改思想、理念、方法等培训。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纲要》和有关新课程资料的学习,以参与式培训为主,提高实验教师的课改实效。
(3)家校培训。起始年级投入实验,及时召开家长会,注重对新课程的宣传,为实施新课改营造良好的氛围。
2、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
⑴规定每周三为教研活动时间为课改实验研讨日,进行课改通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或收看典型课例,或听专题讲座,或交流课改经验,或研读《课程标准》。
⑵定期集体备课、互相探讨。每周由年级组长组织实验教师集体备课时间,教科室派专人负责,及时了解实验情况,指导、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⑶定期进行形式多样的月总结,学期总结,如教改经验,教学随笔、课后反思、教学札记等,进行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教师研讨会,课改教学质量分析,研讨,课改教学成果展示。
⑷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指导,研究制定新课改中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改革。
⑸安排学校计划安排进行新课改教学研讨课、课改教学展示课、课改教学问题研讨、利用周三科技文体课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实践。
⑹从本校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内容,确立区级、校内或市级课改研究课题,引导教师走上教研之路。
(7)落实《纲要》和《方案》的精神,逐步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全面实行新课改革做好准备。
3、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促进课改实验。
(1)以课改实验为龙头,大力开展教学研究。
(2)创新教法,将课改理念不断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3)广泛开展了“愉快教育”,创设“和谐教育”的课堂情景。
(4)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5)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4、建立科学、规范的校本教研体系,推动课改工作。
(1)理论启动:启动了“创新教育教学”思路。
(2)课题推动:实施“教育科研工程”,切实抓好教学研究工
(3)系统活动:教研活动抓落实,有实效,形成了“教导处——学科组——教师”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体系,使教研活动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4)信息传动:加强学校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引导广大教师接受和应用科研成果。
5、改革考试与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我校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着为学生、为教师、为家长服务的指导思想,放弃校领导对教师、学生的权威性评价,建立了具体开放的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
(2)学生评价。采用每月一次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伙伴互评、教师评价的“四评”方式。
(3)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作业等六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能力的提高。
(4)用“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学理念评价学生。激励性语言、体态性语言广泛地走进课堂,融入学生心田。
(5)发挥奖赏分明的奖励制度的激励、促进作用,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多元化、开放式评价体系。
二、课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1、课改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各学科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讨活动,帮助教师树立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课改教学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专业化成长的平台。课改将教师推上了自觉参与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风已蔚然形成,成为我校教育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3.课程实验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建立了三级教研网络、校本教研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强化反馈制度、加强实验研究协作制度,从而提高了教研实效。
4、初步建立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开放式、多元化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和机制。实验中,我们以《课程标准》为向导,提出“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改变以往以考试来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权威性终结评价,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1)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教师评价体系。把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使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包括师德师风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常规评价、成果评价。
(2)、建立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评价分为学习成长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考试评价、非学业内容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伙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注重学习成长过程的评价、期末考试评价、非学生内容的评价。
三、存在的问题:
1、要继续提升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如何彻底转变陈旧的观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虽然通过培训和实践,我们的领导和老师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课程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2、要继续探索理念与实践的新的结合点。如何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如何处理好课堂的开放与课堂的有效性问题,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为新课改所用,这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进程,及时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课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3、继续推进经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在研究完善考试与师生评价体系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管理的评价改革体系。
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鹿泉市白鹿泉乡西胡申小学2013年12月
第五篇: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一)
抓教研促课改
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课改经验总结交流材料
(一)当课改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我校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积极投身这场基础教育的革命,以创新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学校,是新课程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导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每一所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自03年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给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校长的核心任务,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需要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抓好教育科研等方面综合努力,但我以为抓好校本教研,教研并举才是有效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制高点。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实行领导包抓教研组制度。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校长亲自参与课改,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导向。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学校领导包抓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参加课改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课改,撰写课改论文,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2、一任接着一任抓,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为确保课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抓。原任校长苏凡林同志带领班子成员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6年8月,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理顺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传统,创新思路,做到责任不变,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把课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了深化课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校长总体负责,重点保证课改师资和经费;业务校长对课改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并及时向全体教师做情况通报,提出改进措施;教导处主任带领教研组长长期占领课改前沿,在教学中掌握课改第一手资料,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及时小结。由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狠抓业务学习,树立课改新理念。
1、抓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课改的关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什么课改理念、教材、教法、师生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争做“学习型教师,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业务学习。首先,学校不惜财力,拿出经费,添置学习资源。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的新课程图书。为教研组和青年教师征订教学刊物,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其次,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教师学习视野。我们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借助电子备课室、微机室的网络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再次,倡导全员读书,撰写业务笔记和教育随笔,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广大教师不甘落后,买书读书成为时尚,发表感想,自觉反思成了常事。一些青年教师自行购买质量精美的笔记本,学习中或摘录,或剪贴,或撰写,还精心配以钢笔画、铅笔画,笔
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看后使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成为值得长期保存的艺术珍品。爱学习、爱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嗜好。
2、抓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的重点。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首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曾先后派出30多名教师参加县级培训,10多名教师参加过市级培训,8名教师参加过省级、国家级培训,他们回来所做的报告、所上的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其次,制订了《业务培训制度》和《业务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在日常培训中,我们做到“三定”(即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内容,定培训人员),一是定时间,即确定每周二放学后开展教研活动,确定双周一晚上为教师业务学习,双周四晚上为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学习,单周四晚上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光碟;二是定内容,即确定每周的培训专题,如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安排“多媒体资源的浏览与下载”,“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三是定人员,即事先确定辅导教师或主持人,要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扎实的学习与培训,课改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风格与特色。
三、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凸显校本教研特色。
1、深入教学实际,选定教研课题。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解决教师自己的教学困惑。
2、关注研究细节,夯实课题研究过程性管理。
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课题组结合实际制定了翔实的研究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步骤。根据各学段的教学特点,两个课题组进一步细化研究,将本组成员划分为高、中、低段三个小组,分别确定研究的子课题,子课题的研究也有负责人及研究实施方案。
为增强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力度。每学期初,课题组梳理整合教师的教学困惑,制订阶段性研究方案。平时要求教师每周撰写两则教后记;每周教研会上针对困惑,做专题发言,让教师谈经验、说方法,交流感受;每两周各教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每月从刊物或网络上搜集一份相关资料;学期末每人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课题组上交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性小结。同时还重视研究材料的收集,一年多来,语、数课题组共收集材料:教师教学设计40余篇,教学案例7个,搜集相关资料50多份,专题发言稿30余篇,教学反思近200篇,教育故事11个,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制作课件32个,业务摘录笔记22本;学生语文日记200多本,课外读书笔记90多本,“情系灾区,奉献爱心”优秀征文60余篇,学生数学日记100多本,数学积累100多本。这些材料都进行了分类归档,整理装订,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课题成果的应用。
一年多来,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语、数课题组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
我们组织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课观摩活动,教师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心得,反思总结,共同促进,共同进步。语文组从“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模式中总结出的美读、配乐朗读、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诵读等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热情。
语文课题组2009年6月开展了“唱支赞歌给党听”个人演讲赛,2009年11月又进行了“勿忘国耻,爱我中华”集体朗诵赛,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朗读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为提高朗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2010年3月,在全校倡导“营造书香校园,塑造美好心灵”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大胆运用情感朗读法,开展教
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多种原因,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曾一度处于低谷,萎靡不前。面对这一现状,我校新一届班子高度重视、冷静思考、深入调研,幸好到了落后的根源—即就是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方法不适应新课程,课堂40分钟效益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学校只有走以研促教,教研并举之路,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才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才能使学校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管理的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开展“课堂为镜,以正教风”的活动。做到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5节,教导主任不少于35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5节,任课教师不少于20节,听后及时座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上学年,我们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系列活动,采取理论补养、典型带动、困难帮扶、比赛拉动的做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端正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在2007至2008学县级质量检测中,我校由上学年全县第十四名上升至第二名,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五、注重总结提高,锤炼出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
五年来,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注重学习总结、不断反思提高。一是积极为全体一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二是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所授课进行课后反思。起初,许多教师不知反思方法,反思不够到位,后来,在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采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历次的研讨课后,语数教研组长都要组织全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议,所有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认真分析教学中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最后形成小组评课分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课改的花朵绽放娇艳,课改的果实压满枝头: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更专心了,读书积累的更多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主动上研讨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了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创建富有特色的科研型学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