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角练习课

时间:2019-05-14 03:0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面角练习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面角练习课》。

第一篇:二面角练习课

二面角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够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难点:根据题目的条件,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学设计过程

重温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定性分析,定位作图,定量计算,其中定性是定位、定量的基础,而定量则是定位,定性的深化.在面面关系中,二面角是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的度量归结为平面上角的度量,一般说来,对其平面角的定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一步.可是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其定位的基本思路而导致思维混乱,甚至错误地定位,使问题的解决徒劳无益.这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二面角是怎样定义的?

学生: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 教师: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怎样定义的?

学生: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师:请同学们看右图.

如图1:α,β是由l出发的两个半平面,O是l上任意一点,OC α,且OC⊥l;OD β,且OD⊥l.这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环境背景,即∠COD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特征:

(1)过棱上任意一点,其平面角是唯一的;(2)其平面角所在平面与其两个半平面均垂直;

另外,如果在OC上任取一点A,作AB⊥OD,垂足为B,那么由特征(2)可知AB⊥β.突出l,OC,OD,AB,这便是另一特征.

(3)体现出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环境背影.

由于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由一点和两条射线构成,所以二面角的定位可化归为“定点”或“定线”的问题.

特征(1)表明,其平面角的定位可先在棱上取一“点”.耐人寻味的是这一点可以随便取,但又总是不随便取定的,它必须与问题背影互相沟通,给计算提供方便.

例1 已知:如图2,四面体V-ABC中,VA=VB=VC=a,AB=BC=CA=b,VH⊥面ABC,垂足为H,求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顶点V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是底面的中心,所以连结CH交AB于O,且OC⊥AB,由三垂线定理可知,VO⊥AB,则∠VOC为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图2)

正因为此四面体的特性,解决此问题,可以取AB的中点O为其平面角的顶点,而且使得题设背影突出在面VOC上,给进一步定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征(2)指出,如果二面角α-l-β的棱l垂直某一平面γ,那么l必垂直γ与α,β的交线,而交线所成的角就是α-l-β的平面角.(如图3)

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考虑找“垂平面”.

例2 矩形ABCD,AB=3,BC=4,沿对角线BD把△ABD折起,使点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A′落在BC上,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的余弦值.

在Rt△AA′O中,∠AA′O=90°,课堂练习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2,E为BC的中点,求面B1D1E与面BB1C1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的正切值.

练习1的环境背景表明,面B1D1E与面BB1C1C构成两个二面角,由特征(2)可知,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必定互补.

为创造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景,线段C1D1会让我们眼睛一亮,我们只须由C1(或D1)作B1E的垂线交B1E于O,然后连结OD1(或OC1)即得面D1B1E与面CC1B1E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C1OD1,2.将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一个面与棱长为a的正四棱锥的一个侧面吻合,则吻合后的几何体呈现几个面?

分析:这道题,考生答“7个面”的占99.9%,少数应服从多数吗?

从例题中三个特征提供的思路在解决问题时各具特色,它们的目标分别是找“点”、“垂面”、“垂线段”.事实上,我们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另两个就接踵而来.掌握这种关系对提高解题技能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本题如果能融合三个特征对思维的监控,可有效地克服、抑制思维的消极作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

如图9,过两个几何体的高线VP,VQ的垂足P,Q分别作BC的垂线,则垂足重合于O,且O为BC的中点.

OP延长过A,OQ延长交ED于R,考虑到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影,∠AOR为二面角A-BC-R的平面角,结合特征(1),(2),可得VAOR为平行四边形,VA∥BE,所以V,A,B,E共面.

同理V,A,C,D共面.

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5个面.

(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组例题与练习题,或边练边评,或由学生一鼓作气练完后再逐题讲评,达到练习的目的.其间要以学生“练”为主,教师“评”为辅)

由例

1、例2和课堂练习,我们已经看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有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互相联系,客观存在,但在许多问题中却表现得含糊而冷漠,三个特征均藏而不露,在这种形势下,需认真探索.探索体现出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景,有了“垂线段”,便可以定位.

例3 如图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C的中点,F在AA1上,且A1F∶FA=1∶2,求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分析:在给定的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中,没有出现二面角的棱,我们可以设法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找出两个面的共点,则这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即为二面角的棱,最后借助这条棱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略解:如图10.

在面BB1CC1内,作EH⊥B1C1于H,连结HA1,显然直线EF在底面A1C1的射影为HA1. 延长EF,HA1交于G,过G,B1的直线为所求二面角的棱. 在平面A1B1C1D1内,作HK⊥GB1于K,连EK,则∠HKE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平面A1B1C1D1内,作B1L⊥GH于L,利用Rt△GLB1∽Rt△GKH,可求得KH. 又在Rt△EKH中,设EH=a,容易得到:所求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教师:有时我们也可以不直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通过等价变换或具体的计算得出其平面角的大小.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平移法.由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若两平行平面同时与

显见平面FGH∥平面A′B′C′D′.

则二面角B′-FH-G的平面角度数等于所求二面角的度数.

过G作GM⊥HF,垂足为M,连B′M,由三垂线定理知B′M⊥HF.

所以∠B′MG为二面角B′-FH-G的平面角,其大小等于所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 例4 已知:如图12,P是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PD=a,AB=a. 求:平面APB与平面CPD相交所成较大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为了找到二面角及其平面角,必须依据题目的条件,找出两个平面的交线. 解:因为 AB∥CD,CD平面CPD,AB平面CPD. 所以 AB∥平面CPD.

又 P∈平面APB,且P∈平面CPD,因此平面APB∩平面CPD=l,且P∈l.

所以 二面角B-l-C就是平面APB和平面CPD相交所得到的一个二面角.

因为 AB∥平面CPD,AB平面APB,平面CPD∩平面APB=l,所以 AB∥l. 过P作PE⊥AB,PE⊥CD.

因为 l∥AB∥CD,因此 PE⊥l,PF⊥l,所以 ∠EPF是二面角B-l-C的平面角. 因为 PE是正三角形APB的一条高线,且AB=a,因为 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所以 EF=BC=a. 在△EFP中,小结: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正确而合理的定位,要在正确理解其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其基本特征,并灵活运用它们考察问题的背景.

我们已经看到,定位是为了定量,求角的大小往往要化归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解,因此寻找“垂线段”,把问题化归是十分重要的.

作业

1.120°二面角α-l-β内有一点P,若P到两个面α,β的距离分别为3和1,求P到l的距离.

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以BD1为棱,B1BD1与C1BD1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第二篇:复习讲义—二面角复习课

复习讲义(4)二面角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根据题目的条件,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定性分析,定位作图,定量计算,其中定性是定位、定量的基础,而定量则是定位,定性的深化.在面面关系中,二面角是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的度量归结为平面上角的度量,一般说来,对其平面角的定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一步.可是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其定位的基本思路而导致思维混乱,甚至错误地定位,使问题的解决徒劳无益. 看右图.

如图1:α,β是由l出发的两个半平面,O是l上任意一点,OC α,且OC⊥l;OD β,且OD⊥l.这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环境背景,即∠COD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特征:

(1)过棱上任意一点,其平面角是唯一的;(2)其平面角所在平面与其两个半平面均垂直;

另外,如果在OC上任取一点A,作AB⊥OD,垂足为B,那么由特征(2)可知AB⊥β.突出l,OC,OD,AB,这便是另一特征.

(3)体现出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条件背景. 特征(1)表明,其平面角的定位可先在棱上取一“点”.耐人寻味的是这一点可以随便取,但又总是不随便取定的,它必须与问题的条件背景互相沟通,给计算提供方便. 例1 已知:如图2,四面体V-ABC中,VA=VB=VC=a,AB=BC=CA=b,VH⊥面ABC,垂足为H,求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顶点V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是底面的中心,所以连结CH交AB于O,且OC⊥AB,由三垂线定理可知,VO⊥AB,则∠VOC为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图2)

正因为此四面体的特性,解决此问题,可以取AB的中点O为其平面角的顶点,而且使得题设背影突出在面VOC上,给进一步定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征(2)指出,如果二面角α-l-β的棱l垂直某一平面γ,那么l必垂直γ与α,β的交线,而交线所成的角就是α-l-β的平面角.(如图3)

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考虑找“垂平面”. 例2 矩形ABCD,AB=3,BC=4,沿对角线BD把△ABD折起,使点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A′落在BC上,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的余弦值.

这是一道由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折叠前后的“变”与“不变”.

如果在平面图形中过A作AE⊥BD交BD于O、交BC于E,则折叠后OA,OE与BD的垂直关系不变.但OA与OE此时变成相交两线并确定一平面,此平面必与棱垂直.

由特征(2)可知,面AOE与面ABD、面CBD的交线OA与OE所成的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另外,A在面BCD上的射影必在OE所在的直线上,又题设射影落在BC上,所以E点就是A′,这样的定位给下面的定量提供了可能.

在Rt△AA′O中,∠AA′O=90°,通过对例2的定性分析、定位作图和定量计算,特征(2)从另一角度告诉我们:要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我们可以把构成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摆平”,然后,在棱上选取一适当的垂线段,即可确定其平面角.“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映生辉,不仅便于定性、定位,更利于定量.

特征(3)显示,如果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之一,存在垂线段AB,那么过垂足B作l的垂线交l于O,连结AO,由三垂线定理可知OA⊥l;或者由A作l的垂线交l于O,连结OB,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可知OB⊥l.此时,∠AOB就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如图6),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找“垂线段”. 课堂练习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2,E为BC的中点,求面B1D1E与面BB1C1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的正切值.

练习1的条件背景表明,面B1D1E与面BB1C1C构成两个二面角,由特征(2)可知,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必定互补.

为创造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景,线段C1D1会让我们眼睛一亮,我们只须由C1(或D1)作B1E的垂线交B1E于O,然后连结OD1(或OC1)即得面D1B1E与面CC1B1E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C1OD1,2.将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一个面与棱长为a的正四棱锥的一个侧面吻合,则吻合后的几何体呈现几个面?

分析:这道题,学生答“7个面”的占99.9%,少数应服从多数吗?

从例题中三个特征提供的思路在解决问题时各具特色,它们的目标分别是找“点”、“垂面”、“垂线段”.事实上,我们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另两个就接踵而来.掌握这种关系对提高解题技能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本题如果能融合三个特征对思维的监控,可有效地克服、抑制思维的消极作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

如图9,过两个几何体的高线VP,VQ的垂足P,Q分别作BC的垂线,则垂足重合于O,且O为BC的中点.OP延长过A,OQ延长交ED于R,考虑到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影,∠AOR为二面角A-BC-R的平面角,结合特征(1),(2),可得VAOR为平行四边形,VA∥BE,所以V,A,B,E共面.同理V,A,C,D共面.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5个面.

例3 如图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C的中点,F在AA1上,且A1F∶FA=1∶2,求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分析:在给定的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中,没有出现二面角的棱,我们可以设法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找出两个面的共点,则这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即为二面角的棱,最后借助这条棱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略解:如图10.在面BB1CC1内,作EH⊥B1C1于H,连结HA1,显然直线EF在底面A1C1的射影为HA1.

延长EF,HA1交于G,过G,B1的直线为所求二面角的棱. 在平面A1B1C1D1内,作HK⊥GB1于K,连EK,则∠HKE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平面A1B1C1D1内,作B1L⊥GH于L,利用Rt△GLB1∽Rt△GKH,可求得KH. 又在Rt△EKH中,设EH=a,容易得到:所求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注:我们也可以不直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通过等价变换或具体的计算得出其平面角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平移法.由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若两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这两个平行平面与第三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或互补.因而例3中的二面角不易直接作出其平面角时,可利用此结论平移二面角的某一个面到合适的位置,以便等价地作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略解:过F作A′B′的平行线交BB′于G,过G作B′C′的平行线交B′E于H,连FH. 显见平面FGH∥平面A′B′C′D′.则二面角B′-FH-G的平面角度数等于所求二面角的度数.过G作GM⊥HF,垂足为M,连B′M,由三垂线定理知B′M⊥HF.

所以∠B′MG为二面角B′-FH-G的平面角,其大小等于所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 例4 已知:如图12,P是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PD=a,AB=a. 求:平面APB与平面CPD相交所成较大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为了找到二面角及其平面角,必须依据题目的条件,找出两个平面的交线. 解:因为 AB∥CD,CD平面CPD,AB平面CPD.

所以 AB∥平面CPD.又 P∈平面APB,且P∈平面CPD,因此平面APB∩平面CPD=l,且P∈l.

所以 二面角B-l-C就是平面APB和平面CPD相交所得到的一个二面角. 因为 AB∥平面CPD,AB平面APB,平面CPD∩平面APB=l,所以 AB∥l.过P作PE⊥AB,PE⊥CD.因为 l∥AB∥CD,因此 PE⊥l,PF⊥l,所以 ∠EPF是二面角B-l-C的平面角.

因为 PE是正三角形APB的一条高线,且AB=a,因为 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所以 EF=BC=a. 在△EFP中,小结: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正确而合理的定位,要在正确理解其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其基本特征,并灵活运用它们考察问题的背景.我们已经看到,定位是为了定量,求角的大小往往要化归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解,因此寻找“垂线段”,把问题化归是十分重要的.

四、作业:

1.120°二面角α-l-β内有一点P,若P到两个面α,β的距离分别为3和1,求P到l的距离.

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以BD1为棱,B1BD1与C1BD1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第三篇:复习讲义—二面角复习课

复习讲义(4)

二面角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根据题目的条件,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定性分析,定位作图,定量计算,其中定性是定位、定量的基础,而定量则是定位,定性的深化.在面面关系中,二面角是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的度量归结为平面上角的度量,一般说来,对其平面角的定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一步.可是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其定位的基本思路而导致思维混乱,甚至错误地定位,使问题的解决徒劳无益.

看右图.

如图1:α,β是由l出发的两个半平面,O是l上任意一点,OC α,且OC⊥l;OD

β,且OD⊥l.这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环境背景,即∠COD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特征:

(1)过棱上任意一点,其平面角是唯一的;(2)其平面角所在平面与其两个半平面均垂直;

另外,如果在OC上任取一点A,作AB⊥OD,垂足为B,那么由特征(2)可知AB⊥β.突出l,OC,OD,AB,这便是另一特征.

(3)体现出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条件背景.

特征(1)表明,其平面角的定位可先在棱上取一“点”.耐人寻味的是这一点可以随便取,但又总是不随便取定的,它必须与问题的条件背景互相沟通,给计算提供方便.

例1 已知:如图2,四面体V-ABC中,VA=VB=VC=a,AB=BC=CA=b,VH⊥面ABC,垂足为H,求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顶点V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是底面的中心,所以连结CH交AB于O,且OC⊥AB,由三垂线定理可知,VO⊥AB,则∠VOC为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图2)

正因为此四面体的特性,解决此问题,可以取AB的中点O为其平面角的顶点,而

且使得题设背影突出在面VOC上,给进一步定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征(2)指出,如果二面角α-l-β的棱l垂直某一平面γ,那么l必垂直γ与α,β的交线,而交线所成的角就是α-l-β的平面角.(如图3)

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考虑找“垂平面”.

例2 矩形ABCD,AB=3,BC=4,沿对角线BD把△ABD折起,使点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A′落在BC上,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的余弦值.

这是一道由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折叠前后的“变”与“不变”.

如果在平面图形中过A作AE⊥BD交BD于O、交BC于E,则折叠后OA,OE与BD的垂直关系不变.但OA与OE此时变成相交两线并确定一平面,此平面必与棱垂直.

由特征(2)可知,面AOE与面ABD、面CBD的交线OA与OE所成的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另外,A在面BCD上的射影必在OE所在的直线上,又题设射影落在BC上,所以E点就是A′,这样的定位给下面的定量提供了可能.

在Rt△AA′O中,∠AA′O=90°,通过对例2的定性分析、定位作图和定量计算,特征(2)从另一角度告诉我们:要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我们可以把构成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摆平”,然后,在棱上选取一适当的垂线段,即可确定其平面角.“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映生辉,不仅便于定性、定位,更利于定量.

特征(3)显示,如果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之一,存在垂线段AB,那么过垂足B作l的垂线交l于O,连结AO,由三垂线定理可知OA⊥l;或者由A作l的垂线交l于O,连结OB,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可知OB⊥l.此时,∠AOB就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如

图6),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找“垂线段”.

课堂练习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2,E为BC的中点,求面B1D1E与面BB1C1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的正切值.

练习1的条件背景表明,面B1D1E与面BB1C1C构成两个二面角,由特征(2)可知,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必定互补.

为创造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景,线段C1D1会让我们眼睛一亮,我们只须由C1(或D1)作B1E的垂线交B1E于O,然后连结OD1(或OC1)即得面D1B1E与面CC1B1E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C1OD1,2.将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一个面与棱长为a的正四棱锥的一个侧面吻合,则吻合后的几何体呈现几个面?

分析:这道题,学生答“7个面”的占99.9%,少数应服从多数吗?

从例题中三个特征提供的思路在解决问题时各具特色,它们的目标分别是找“点”、“垂面”、“垂线段”.事实上,我们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另两个就接踵而来.掌握这种关系对提高解题技能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本题如果能融合三个特征对思维的监控,可有效地克服、抑制思维的消极作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

如图9,过两个几何体的高线VP,VQ的垂足P,Q分别作BC的垂线,则垂足重合于O,且O为BC的中点.OP延长过A,OQ延长交ED于R,考虑到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影,∠AOR为二面角A-BC-R的平面角,结合特征(1),(2),可得VAOR为平行四边形,VA∥BE,所以V,A,B,E共面.同理V,A,C,D共面.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5个面.

例3 如图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C的中点,F在AA1上,且A1F∶

FA=1∶2,求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分析:在给定的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中,没有出现二面角的棱,我们可以设法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找出两个面的共点,则这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即为二面角的棱,最后借助这条棱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略解:如图10.在面BB1CC1内,作EH⊥B1C1于H,连结HA1,显然直线EF在底面A1C1的射影为HA1.

延长EF,HA1交于G,过G,B1的直线为所求二面角的棱. 在平面A1B1C1D1内,作HK⊥GB1于K,连EK,则∠HKE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平面A1B1C1D1内,作B1L⊥GH于L,利用Rt△GLB1∽Rt△GKH,可求得KH. 又在Rt△EKH中,设EH=a,容易得到:所求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注:我们也可以不直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通过等价变换或具体的计算得出其平面角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平移法.由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若两平行平面同时与 到的一个二面角.

因为 AB∥平面CPD,AB

平面APB,平面CPD∩平面APB=l,所以 AB∥l.过P作PE⊥AB,PE⊥CD.因为 l∥AB∥CD,因此 PE⊥l,PF⊥l,所以 ∠EPF是二面角B-l-C的平面角.

因为 PE是正三角形APB的一条高线,且AB=a,因为 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所以 EF=BC=a. 在△EFP中,小结: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正确而合理的定位,要在正确理解其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其基本特征,并灵活运用它们考察问题的背景.我们已经看到,定位是为了定量,求角的大小往往要化归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解,因此寻找“垂线段”,把问题化归是十分重要的.

四、作业:

1.120°二面角α-l-β内有一点P,若P到两个面α,β的距离分别为3和1,求P到l的距离.

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以BD1为棱,B1BD1与C1BD1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第四篇: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及二面角专题练习

线面垂直专题练习

一、定理填空:

1.直线和平面垂直

如果一条直线和,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2.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判定定理1: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于一个平面,那么判定定理2: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性质定理3: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二、精选习题:

1.设M表示平面,a、b表示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a//baMaMa//Mb∥M④bM②a//b③b⊥M.abaMbMab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现在沿DE、DF及EF把△ADE、△CDF和△BEF折起,使A、B、C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那么,在四面体P—DEF中,必有()

第3题图

A.DP⊥平面PEFB.DM⊥平面PEFC.PM⊥平面DEFD.PF⊥平面DEF

3.设a、b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过不在a、b上的一点P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和a、b都相交

B.过不在a、b上的一点P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和a、b都垂直

C.过a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垂直

D.过a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平行

4.如果直线l,m与平面α,β,γ满足:l=β∩γ,l∥α,mα和m⊥γ,那么必有()

A.α⊥γ且l⊥mB.α⊥γ且m∥βC.m∥β且l⊥mD.α∥β且α⊥γ

5.有三个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

③异面直线a、b不垂直,那么过a的任一个平面与b都不垂直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0B.1C.2D.36.设l、m为直线,α为平面,且l⊥α,给出下列命题

① 若m⊥α,则m∥l;②若m⊥l,则m∥α;③若m∥α,则m⊥l;④若m∥l,则m⊥α,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如图所示,三棱锥V-ABC中,AH⊥侧面VBC,且H是△VBC的垂心,BE是VC边上的高.求证:VC⊥AB;

8.如图所示,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AD.(2)求证:MN⊥CD.(3)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9.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BAC=30°,BC=1,AA1=6,M是CC1的中点,求证:AB1⊥A1M.

10.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M是AD的中点,N是BD′上一点,且D′N∶NB=1∶2,MC与BD交于P.(1)求证:NP⊥平面ABCD.(2)求平面PNC与平面CC′D′D所成的角.面面垂直专题练习

一、定理填空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二、精选习题

1、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成直二面角后,AB与CD所成的角等于

2、三棱锥PABC的三条侧棱相等,则点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是△ABC的____心.3、一条直线与两个平面所成角相等,那么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_

4、在正三棱锥中,相邻两面所成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l是直二面角,A,B,A、Bl,设直线AB与成30角,AB=2,B

到A在l上的射影N,则AB与所成角为______________.6、在直二面角AB棱AB上取一点P,过P分别在,平面内作与棱成 45°角的斜线PC、PD,则∠CPD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

7、正四面体中相邻两侧面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答题:

8.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求证:平面ACD1 ⊥平面BB1D1D

DA

1D

B1

C1

C

A

B10、如图,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AC⊥BC,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BAC11、如图,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平面PAC⊥平面PBC.问△ABC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若是,请给出证明;若不是,请举出反例.

BA

C

二面角练习1210

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A-BD1-C的大小是()A.52B.C.D.632

32.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中,AD⊥BC于D,沿AD折成二面角B-AD-C后,BC=

a,这时二

2面角B-AD-C的大小为()A.30°B.45°C.60°D.90°

3.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BC上的高为折痕,将△ABC折起,若折起后的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则二面角C-AD-B的大小为()

A.30°B.60°C.90°D.120°

4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B,AD=CD,E、F、G分别 是AC、AD、CA的中点。求证:平面BEF

^平面BEG。

性质定理: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A1B和平面A1B1CD所成的角.。

二面角的基本求法

(1)定义法:在棱上取点,直。

9.SA^平面ABC,AB^BC,SA=AB=BC,(1)求证:SB^BC;(2)求二面角S-BC-A和C-SA-B的大小;

(3)求异面直线SC与AB所成角的余弦值。

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1)二面角A-B1C-A1的大小;(2)平面A1DC1与平面ADD1A1所成角的正切值。

11.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P是AD的中点,求二面角A-BD1-P的大小。

(2).三垂线法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三垂线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垂直。

12.平面ABCD^平面ABEF,ABCD是 矩形且AF=

AD=a,G是EF2

A

平面AGC^平面BGC;(2)求GBB

角的正弦值;

(3)求二面角B-AC-G的大小。

13.点P在平面ABC外,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1)求证:平面PAB^平面APA^BC。PAB是正三角形,(2)求二面角P-AC-B的大小。

(3).垂面法

14.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拼接,并沿BC折起成直二面角,设AB=AC=a, ∠BAC=∠DCB=90°,∠DBC=30°,求二面角B-AD-C的大小 及二面角C-AB-D的正切值。

C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案:二面角复习课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二面角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根据题目的条件,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定性分

析,定位作图,定量计算,其中定性是定位、定量的基础,而定量则是定位,定性的深化.在

面面关系中,二面角是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的度量归结为平面上角的度量,一般说来,对其平面角的定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一步.可是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其定位的基本思路而导

致思维混乱,甚至错误地定位,使问题的解决徒劳无益.

看右图.

如图1:α,β是由l出发的两个半平面,O是l上任 意一点,OC α,且OC⊥l;OD β,且OD⊥l. 这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环境背景,即∠COD是二面 角α-l-β的平面角.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特征:(1)过棱上任意一点,其平面角是唯一的;(2)其平面角所在平面与其两个半平面均垂直;

另外,如果在OC上任取一点A,作AB⊥OD,垂足为B,那么由特征(2)可知AB⊥β.突出l,OC,OD,AB,这便是另一特征.(3)体现出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条件背景. 特征(1)表明,其平面角的定位可先在棱上取一“点”.耐人寻味的是这一点可以随便取,但又总是不随便取定的,它必须与问题的条件背景互相沟通,给计算提供方便.

例1 已知:如图2,四面体V-ABC中,VA=VB=VC=a,AB=BC=CA=b,VH⊥面ABC,垂足为H,求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顶点V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是底面的中心,所以连结CH交AB于O,且OC⊥AB,由三垂线定理可知,VO⊥AB,则∠VOC为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图2)

正因为此四面体的特性,解决此问题,可以取AB的中点O为其平面角的顶点,而且使得题设背影突出在面VOC上,给 进一步定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征(2)指出,如果二面角α-l-β的棱l 垂直某一平面γ,那么l必垂直γ与α,β 的交线,而交线所成的角就是α-l-β的平面角.(如图3)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考虑找“垂平面”.

例2 矩形ABCD,AB=3,BC=4,沿对角线BD把△ABD折起,使点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A′落在BC上,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的余弦值.

这是一道由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 图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搞 清折叠前后的“变”与“不变”.

如果在平面图形中过A作 AE⊥BD交BD于O、交BC于E,则折叠后OA,OE与BD的垂直关 系不变.但OA与OE此时变成相交

两线并确定一平面,此平面必与棱垂直.

由特征(2)可知,面AOE与面ABD、面CBD的交线OA与OE所成的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另外,A在面BCD上的射影必在OE所在的直线上,又题设射影落在BC上,所以E点就是A′,这样的定位给下面的定量提供了可能.

在Rt△AA′O中,∠AA′O=90°,通过对例2的定性分析、定位作图和定量计算,特征(2)从另一角度告诉我们:要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我们可以把构成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摆平”,然后,在棱上选取一适当的垂线段,即可确定其平面角.“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映生辉,不仅便于定性、定位,更利于定量.

特征(3)显示,如果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之一,存在垂线段AB,那么过垂足B作l的垂线交l于O,连结AO,由三垂线定理可知OA⊥l;或者由A作l的垂线交l于O,连 结OB,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可知OB⊥l.此时,∠AOB就 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如图6),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找“垂线段”.

课堂练习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2,E为BC的中点,求面B1D1E与面BB1C1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的正切值.

练习1的条件背景表明,面B1D1E

与面BB1C1C构成两个二面角,由特

征(2)可知,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

必定互补.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为创造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

景,线段C1D1会让我们眼睛一亮,我们只须由C1(或D1)作B1E的垂线交

B1E于O,然后连结OD1(或OC1)即得面

D1B1E与面CC1B1E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C1OD1,2.将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一个面与棱长为a的正四棱锥的一个侧面吻合,则吻合后的几何

体呈现几个面?

分析:这道题,学生答“7个面”的占99.9%,少数应服从多数吗?

从例题中三个特征提供的思路在解决问题时各具特色,它们的目标分别是找“点”、“垂面”、“垂线段”.事实上,我们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另两个就接踵而来.掌握这种关系对提高解

题技能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本题如果能融合三个特征对思维的监控,可有效地克服、抑制思维的消极作用,培养思维

的广阔性和批判性.

如图9,过两个几何体的高线VP,VQ的垂足

P,Q分别作BC的垂线,则垂足重合于O,且O为

BC的中点.OP延长过A,OQ延长交ED于R,考

虑到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影,∠AOR为二面角

A-BC-R的平面角,结合特征(1),(2),可得VAOR

为平行四边形,VA∥BE,所以V,A,B,E共面.同

理V,A,C,D共面.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

是5个面.

例3 如图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C的中点,F在AA1上,且A1F∶FA=1∶2,求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分析:在给定的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中,没有出现二面角的棱,我们可以设法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找出两个面的共点,则这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即为二面角的棱,最后借助这条棱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略解:如图10.在面BB1CC1内,作EH⊥B1C1于H,连结HA1,显然直线EF在底面A1C1的射影为HA1.

延长EF,HA1交于G,过G,B1的直线为所求二面角的棱. 在平面A1B1C1D1内,作HK⊥GB1于K,连EK,则∠HKE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在平面A1B1C1D1内,作B1L⊥GH于L,利用Rt△GLB1∽Rt△GKH,可求得KH.

又在Rt△EKH中,设EH=a,容易得到:所求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注:我们也可以不直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通过等价变换或具体的计算得出其平面角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平移法.由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若两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这两个平行平面与第三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或互补.因而例3中的二面角不易直接作出其平面角时,可利用此结论平移二面角的某一个面到合适的位置,以便等价地作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略解:过F作A′B′的平行线交BB′于G,过G作B′C′的平行线交B′E于H,连FH.

显见平面FGH∥平面A′B′C′D′. 则二面角B′-FH-G的平面角度数等于

所求二面角的度数.

过G作GM⊥HF,垂足为M,连B′M,由三垂线定理知 B′M⊥HF.所以∠B′MG为二面角 B′-FH-G的平面角,其大小等于所求 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

例4 已知:如图12,P是正方形ABCD所在

平面外一点,PA=PB=PC=PD=a,AB=a.

求:平面APB与平面CPD相交所成较大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为了找到二面角及其平面角,必须依据题目的条件,找出

两个平面的交线. 解:因为 AB∥CD,CD

平面CPD,AB

平面CPD.

所以 AB∥平面CPD.又 P∈平面APB,且P∈平面CPD,因此平面APB∩平面CPD=l,且P∈l.

所以 二面角B-l-C就是平面APB和平面CPD相交所得到的一个二面角. 因为 AB∥平面CPD,AB平面APB,平面CPD∩平面APB=l,所以 AB∥l.过P作PE⊥AB,PE⊥CD.因为 l∥AB∥CD,因此 PE⊥l,PF⊥l,所以 ∠EPF是二面角B-l-C的平面角.

因为 PE是正三角形APB的一条高线,且AB=a,因为 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所以 EF=BC=a. 在△EFP中,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小结: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正确而合理的定位,要在正确理解其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其基本特征,并灵活运用它们考察问题的背景.我们已经看到,定位是为了定量,求角的大小往往要化归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解,因此寻找“垂线段”,把问题化归是十分重要的.

四、作业:

1.120°二面角α-l-β内有一点P,若P到两个面α,β的距离分别为3和1,求P到l的距

离.

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以BD1为棱,B1BD1与C1BD1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下载二面角练习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面角练习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面角教案

    二面角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二面角的平面角”应该如何定义,在概念......

    二面角教学设计(大全)

    二面角教学设计四川梓潼中学 李光银 教学分析: 二面角的计算是立体几何中重要内容之一。是继空间异面直线、直线与平面夹角之后又一个空间角的计算。二面角的概念发展、完善......

    “二面角”教学设计

    “二面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二面角”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一个子内容,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去定义两平面垂直关系,同时它也是继讨论了......

    高中数学说课稿《二面角》(五篇模版)

    高中数学说课稿《二面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很普通的一个空间图形。“二面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下B)中9.7的内容。......

    教案-二面角的求法

    教学目标:学会用不同方法求二面角知识归纳: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

    《二面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面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是立体几何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二面角的概念发展、完善了空间角的概念;而二面角的平面角不但定量描述了两相交......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教学设计范文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教学设计 袁素燕(江西省泰和县第二中学 343700) 课题: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学科:数学 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版 年级:高二年级 册别:第二册下(A) 课时:1课时 一、......

    练习课教案(本站推荐)

    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的: 1、 学会乱句重组的解题方法。 2、 对标点符号有更近一步的认识,能灵活、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3、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时: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