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影视论文
≤七宗罪≥观后感
摘要:没人会否认,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为此,我们就应该去做些什么,而不
是每天忙于生计,碌碌无为。富兰克林说:那些为了暂时的安全和舒适而放弃彻
底革命的人,即得不到安全和舒适,更得不到自由。约翰·多伊觉得崇高的精
神寄言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所以他要用用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自己崇高的精神寄言。但约翰·多伊通过灭杀人性来书写他的奋斗史,这样做绝对行不通
关键词:宗教心态客观热爱生活
威廉是纽约警察局的刑事警官,也是个凶杀案专家,他当了32年的警察,多年来几乎每一分钟都在辛劳地工作,他也看到和感受到了太多的不幸,他觉得
疲惫极了,幸好现在还有7天他就要退休了,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了。
为了接替他的工作,上司又给他派了一个新搭档——年轻气盛的米尔斯,他
是和妻子翠西一同搬到纽约来的,起初翠西并不同意来这座繁乱的城市,但米尔
斯认为只有这里才能让他接手一些重要的案子,于是在他的百般劝说下,翠西才同意了。威廉作风严谨,办事老成,米尔斯则有些冲动,心高气傲的他对威廉办
案的方式很不以为然。
也许是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了的,米尔斯的第一个案子正是威廉的最后一个案
子——一个胖得出奇的男人在家中被杀了,可是在现场,米尔斯和威廉却没有发
现什么线索。
紧接着另一起案子发生了,一位富有的辩护律师格特被杀害,在凶案现场的地板上,凶手用血写着两个字:贪婪。细心的威廉重新回到前一个案发现场,不
露掉每一个蛛丝马迹,终于在冰箱后面发现了两个字:暴食。这时他们才醒悟到
原来他是被强迫吃下大量的东西直到胃被撑破而死的。
威廉猛想到了《失乐园》中的语句——基督教的七重罪孽:暴食、贪婪、懒
惰、愤怒、骄傲、淫欲和嫉妒。他认为接下来还会发生5个谋杀案,分别与其他的诫条可怕地联系起来,可米尔斯却并不相信。
翠西邀请威廉来家中吃饭。米尔斯有些不高兴,但翠西却和威廉谈得很愉快。
在现场发现的指纹使格特的当事人毒贩维克多成了怀疑对象。他有前科,而
且有心理疾病。但当警察赶去拘捕他时,却发现他早已经死了,在墙上写着“懒
惰”二字。通过图书馆内部的调查资料,威廉终于把目标锁定为记者约翰·多
伊——一个为了不留下自己的指纹而将手指上的皮剥掉的变态者。但当威廉和米
尔斯前去寻找他时,他已经溜走了。在约翰家中,他们发现了一个金发妓女的照
片。但等他们找到她时,她也死了,旁边又是“淫欲”两个字。
到星期日,威廉就要退休了,而约翰打来电话告诉他们他又下手了。——一
个女人赤裸地死在床上,旁边写着“骄傲”。威廉决定办完这个案子再退休,可
约翰却突然来自首了。谨慎的威廉认为事情不会如此简单,因为还有两条罪未完
成,约翰一定还有花招。约翰招认还有两具尸体,并愿意带他们去找。这时,有人给米尔斯送了个包裹来。威廉打开时却发现了里面竟是翠西的头颅,约翰告
诉米尔斯是“嫉妒”杀死了翠西。盛怒和悲伤之下的米尔斯无法控制自己,开
枪打死了约翰——他犯了“愤怒”之罪,是完成7条训诫的最后一人。
看着米尔斯被押上警车,威廉面对夕阳默默无语。
看完《七宗罪》,我感到它让我接触带到人性最黑暗的一面,尽管它是虚构的,可是它的气息已经进入了现实的思绪和情感之中。记者约翰·多伊是一个变态的宗教杀手。他的杀人动机是以宗教为名义的,在杀手的彻底疯狂里似乎还有某种
理智,这是最恐怖的事。
《七宗罪》也是对人性的警示,《七宗罪》美国导演大卫芬奇1995拍摄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对现实生活中美国持续不断发生的连环变态杀手事件的反映
和体现。对我们来说,重视人性的健康发展,宣扬积极的人文思想,形成和谐的社会,才是我们工作奋斗的最终目的。人性,不应该被淹没在机械的工作中;人,不应该是无感情无思想无人性的机器;人与人之间也不应该只有相互攻击、相互
伤害的关系。一个不正常的社会是产生这样的杀手的根源。现实生活中美国持
续不断发生的连环变态杀手事件也在电影中不断有所反映和体现。然而,现实中
以完全相同的手段进行残害的杀手虽然还没有发现,但却有很多在精神气质和思
想观念上和他十分接近的人,让我们想想世界各地近年来出现的邪教组织和连环
杀手:太阳圣殿教、奥姆真理教、吉姆·琼斯、邮包连环杀手大卫·卡钦斯基„„
最终都是以悲剧收场。
约翰·多伊在《七宗罪》里撕声力竭地喊出他的世界观:“一个人人该死的世界” 除了先前几个必死的家伙,有趣的还有另外几个在约翰·多伊的世界中
被否定的人。
首先是米尔斯,他该死,不仅仅因为“愤怒”。他有美好的家庭,妻子美
丽贤惠;还有两条爱犬,无聊的时候可以逗它们玩。他没有什么雄心大志,追求
平静无事的生活。他安于表象,萎靡于对真理的追求,完完全全一个世俗化的中
产阶级形象,“愤怒”就是他无知和盲目的表现。在杜约翰看来,这种人不过是
一些会说话的猪,和他理想中“人”的要求相去甚远,所以统统该死,包括米尔
斯的妻子。
如果按照约翰·多伊的标准,前面几个人当然都不能称其为“人”。那么,世界上还有没有完美的人呢?沙摩塞好像是。他客观理性,目光敏锐,所以他可
以看清世态炎凉。他抱怨世间的丑陋,不屑为了名利与世俗同流合污。但他又绝
非圣贤,和所有人一样,人性让他备受折磨。他为冷眼旁观付出惨重代价。一把
年纪没有爱情,没有家庭,直到退休都事业无成。表面上他似乎百毒不侵,内心
却因为得不到承认和被排挤而满腹不平,在他的世界里快乐少得可怜。这样一个
人,虽然值得尊重,但他和死人已无两样。就这一点而言,沙摩塞和约翰·多伊
之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虽然他们分别执掌“正义”和“邪恶”,但他们俩绝对
不会缺少共同语言。
英雄主义者的典型举动是通过否定对立面来确立自我。也有这种通过否定
一种价值来确定另一种价值的心理动机,但他又与众不同,他是分裂的。对于自
己的行为,他的态度是无比肯定。可以看到,他是那么骄傲地描述自己的所作所
为,脸上充满自命不凡的傲气。而对于自己这个人,他是否定的。需要对自我进
行评价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放到了受鄙视的那一面。他同样不能饶恕自己身上所
有的“七罪”,同样必须用死亡来惩罚这个丑陋的自我。
没人会否认,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为此,我们就应该去做些什么,而不是每天忙于生计,碌碌无为。富兰克林说:那些为了暂时的安全和舒适而放弃彻底革
命的人,即得不到安全和舒适,更得不到自由。约翰·多伊觉得崇高的精神寄
言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所以他要用用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自己崇高的精
神寄言。但约翰·多伊通过灭杀人性来书写他的奋斗史,这样做绝对行不通。
反过来,否定建立在人类智慧上的社会秩序也行不通。5000年的时间可以
改变文明,但改变不了人性。这点时间对一种生物的进化来说实在太短了,而社
会对人的要求与日俱增。为了配合文明的需要,社会建立了道德体系来约束人类的一些天性,“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愤怒”
这些本性都被一一否定。作为灵长类动物家族的一员,我们身上充满了原始的“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愤怒”本性,上天也
不会无故的发展出一种生物特性。
畸形社会的药方有两个。要么回到原始状态,和动物一样,完全按照自然法
则生存。这样的话什么道德约束,是非观,邪恶善良,统统没有了。动物只按照
本能采取行动,那么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人得向前
看,需要发展所以需要建立一套标准的社会模式,并且制订出对人的要求。
对他人的贪婪、淫荡、嫉妒、愤怒、懒惰等社会丑恶现象仅仅持悲观、指责
甚至进行屠杀的态度,那只会造成对他人人权的蔑视,对秩序的破坏,而丝毫不
能增进社会福利。所有的社会丑恶现象都是社会造成的,解决之道也只能从社会
之中去寻找,改良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使得贫富均衡,培养公民良好健
康的人格,这是我们更应该做的。
约翰·多伊是一个变态的宗教杀手,这在中国社会不大可能出现!纵观中国
几千年历史,并没有出现个人因为维护宗教教义而滥杀的。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宗
教的维护大都是通过国家来完成的。再者,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和现实性,而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具有很强的教义意识。中国宗教的大众信仰具有
多元化的信仰特征,而西方宗教的群体信仰则具有一元化的信仰特征。这些差异
也促成中国社会不具有产生这种极端宗教杀手的土壤。
但随着西学东渐,基督教在中国也悄然兴起,特别是近代及改革开放以来。
基督教堂遍地开花。虽然马克思曾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但也不能否认宗教
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下,应该引导基督教本土
化,以符合中国国情,使之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完全做到不犯七宗罪的任何一种,但是保持
着一份健康的心态、热爱生活、尊重生命是我们能努力做到的。世界是美好的,我们应该为此奋斗!。
第二篇:影视与人类心理论文
《美丽人生》观后感
之前在百度上收搜索值得一看的电影就搜到过《美丽人生》,不过刚看了开头以为它是一部纯粹的喜剧片,于是就没有耐心继续往下看。直到这次影视与人类心理课上欣赏了这部影片,才知道它并非一部纯粹的喜剧片,而是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更是一副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拥有着温暖的质感,清新、乐观,而又生机盎然。
《美丽人生》这部影片是由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兼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并与其妻子尼可莱塔·布拉斯基联袂出演。此片以德国法西斯捕杀犹太人为背景,讲述一个犹太人与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姑娘传奇般地相识并很快结婚生下一名男孩。父亲惨淡经营一家书店,母亲有一份教师的工作,生活平静而美好。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久法西斯占领了他们所在的城市,将所有居民抓进集中营做苦役。年幼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慈爱的父亲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存有战争的阴影,便谎称他们是在做一个能赢取积分获得真正坦克作为奖励的游戏。最终他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场面不算壮烈,也没有太多血腥,只用几声枪响“草草”带过,然而浓浓的父爱含盖其中。盟军的到来使居民们重获自由,孩子乘坐在盟军的坦克上寻找人群中的母亲,重新投入母亲怀抱的孩子只当
是做了一场规则严厉游戏。很多年后他才会明白原来当时是父亲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的美丽人生。其实,他的父亲的人生又何尝不是美丽的呢!导演罗伯托·贝尼尼在本片中发挥了高度创意,用妙想天开的方式将一种几乎已经拍烂的题材—纳粹迫害犹太人点石成金,效果绝佳。
该影片在第7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佳外语片、最佳男演员、最佳戏剧片配乐三项大奖,一举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的黑马。像这种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集中营中悲惨生活的电影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辛德勒名单》。然而天性乐观幽默的意大利电影艺术家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鲜的东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丽人生》,即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找到了一种美丽。片中他用全新的视角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而观众则在笑声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生活是美好的,哪怕一时被黑暗所笼罩,我们依然能够找到美之所在。
影片主要可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欢快、明亮的基调;后半部分主要是灰暗、沉重的基调。但父爱的伟大是贯穿整个影片的主要思想。这绝对不是一场悲剧,从一开始圭多搞笑的出场就可以看出导演想营造一种喜剧的氛围;而基度在追求多拉时候种种离谱的举动,特别是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学在课桌上跳起脱衣舞的情节将喜剧的因素加强到了闹剧的程度,有趣的场面甚至不断贯穿在集中营里,就是基度最后被押走处死时,出现在躲在铁箱里的约书亚面前的也是一个扮着小丑夸张模样的爸爸。
编导以喜剧的手法表现一个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难道是为了媚俗大众不惜而故意削弱电影的思想性。其实恰恰相反,悲剧才是媚俗。贝尼尼这么处理就是为了不媚俗,为了表现更深层的思想,不让观众再沉溺在浅层的感动上。试想,基度在狱中仅仅是为了约书亚心灵不受到伤害才故意“欺骗”他的吗?难道基度自己不是这么认为的吗?所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一场疯狂游戏,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他们。热爱生活的人们,就算在集中营里,基度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只是在给儿子演戏,没有发自内心对生活热爱的人,是不会有这种灿烂的、让人喜悦而充满力量的笑容!基度知道噩梦是暂时的,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儿子纯洁幼小的心灵。
为了不给约舒亚幼小纯洁的心灵留下阴暗与血腥的记忆。从刚进犹太人集中营的时候基度就对儿子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这是在进行一个游戏,只要能积满1000分就可以得到一辆真的坦克,并且不懂德语的他积极地跑上去给德国军官做翻译,并将军官所说的全翻译成参加这场游戏所需遵守的规则,这让小约舒娅对这场游戏深信不疑;基度则冒着生命危险用德国人广播用的喇叭给妻子报了平安信;后来,他碰到了一个他曾经服务过喜欢猜谜的医生,他使基度能够和他的儿子平安的熬过这几年。为了使他的儿子不被纳粹残杀,基度让约舒亚去和德国的孩子混到一块去,可在基度给他儿子端早餐的时候,约舒亚无意中说了谢谢,被德国人发现,基度教那群小孩说谢谢,终于巧妙的化解了
危险;犹太人集中营瓦解的时候,基将小约舒亚藏在一个铁箱中,接着去给妻子报信叫她不要上车的时候被发现,被军官押解着路过藏约舒亚的铁箱时,他故意迈着夸张步伐挤眉弄眼的逗约舒亚开心,自己却死在纳粹的枪口下了。基度不仅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个好父亲。不管有多困难,他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也许正是他的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让他选择了用这种乐观的方式去呵护儿子的心灵。他唤醒了我们的爱,也给了我们爱得信念。在他的爱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大义,看到了他成就了自己的美丽人生,也成就了他儿子美丽人生的开始。
第三篇:心理影视鉴赏结课论文
心理影视鉴赏结课论文
——《危情十日》观后感
旅游管理二班 侯梦婷 20112052032在第八周的课上观看了罗布·赖纳导演的惊悚片《危情十日》,这部片子是上课以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冲击力最大的电影。原本决定写《双食记》来痛斥一下那些不负责任、玩弄感情,滥情的男人迟早要遭报应什么的。但没想到自认为阅鬼片无数,身经百战的我竟然被一部惊悚片吓着了。于是我决定来写这部电影。
《危情十日》是根据史蒂芬.金原著小说改编的心理惊悚片,题材十分别致,描述书迷与所崇拜的作家之间一段微妙关系。其貌不扬的中年女星凯西·贝茨饰演独居在科罗拉多山上的护士安妮,她偶然将在风雪中发生车祸摔坏双腿的流行小说作家保罗救回家中休养,亲自细加照料。但当她知道保罗打算将她最喜爱的故事结束,另外撰写一本严肃的小说后,不禁怒火中烧,认为保罗背叛了她,于是将保罗捆绑起来加以折磨,威胁他要将原来的系列小说女主角复活,而保罗则尝试一切可能逃出这个疯狂女书迷的魔掌。
当保罗出车祸被安妮救了的时候,我直觉就觉得安妮肯定不是什么好人。但是老师说你们看他多幸运被粉丝救不说,而且粉丝还是一名护士。我就稍稍放松了一点警惕。而且一开始安妮对保罗照顾的无微不至,处理伤口,端茶倒水毫无怨言。但这些只是暴风雨到来前麻痹人心的宁静,当真正的灾难来临时只会加深人的恐惧。
当安妮获准阅读保罗悲情系列的最后一部书的初稿时,她真正的情绪就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了。先是她冷着脸喂保罗喝汤,保罗问她是不是说有什么问题。她吞吞吐吐的说受不了书中低俗的用词。当保罗向她解释说这是源于生活的创作时安妮第一次发飙了,毫无征兆的歇斯底里大喊,汤汤水水的撒了一床。也表现出了她非常情绪化,当事情没有依照她的主观意愿发展时就会大发雷霆。
随后保罗在安妮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在想,这女的连书里有几句脏话都受不了,要是看到她最爱的小可怜被保罗写死了还不得冲过来掐死他。果不其然,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安妮闯进了保罗的房间,大骂保罗是个卑鄙无耻的骗子。使劲摇晃保罗的床,让双腿骨折的保罗承受疼痛的折磨。还举起花架砸在保罗床头的墙上。
保罗被囚禁在了这个屋子里,他尝试出去过两次,但是却留下了致命的痕迹。一个小企鹅摆放的错误让他承受了酷刑。这也是我觉得非常变态的一个举动。安妮把保罗的脚用锤子生生砸断。而且他试图用药物迷昏安妮的尝试也在阴差阳错下被安妮搅乱了。
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就是那个死的不明不白的老警长。他在电影中的种种表现无不彰显出他的智慧与细心。但也正是细致入微的观察找出的蛛丝马迹把他推入深渊。当他终于发现失踪多日的保罗时,竟然被安妮一枪打死了。干净利落毫不犹豫。说实话,这一幕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原本以为这个警长是就保罗于水火的英雄呢。死的真是不值得。不过也正是他的死将影片推向了高潮。生死抉择的最后一夜。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不止一次觉得保罗的心理素质真是好,要搁一般人早就哭天喊地了。他到还能镇定自若。最后拼死一搏逃出生天。
这部电影里安妮这样的疯狂追星举动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了。早在远古时代就有追星现象,比如晋代潘安,他的出现总会引来大批大批的女性围观,甚至向他的车子扔果子。进入21世纪,追星现象愈演愈烈,明星们的fans已不再是单纯地跑上舞台献花、索吻,而是以自残、自杀等近乎疯狂的举动来追星,真是发人深省。
杨丽娟疯狂追逐明星刘德华13年之久,其父亲为了帮助女儿圆了追星之梦,放弃原本正常的生活,导致倾家荡产,最终演变成为自杀。
由此回顾过去,疯狂追星事件一直都在不停上演:女粉丝迷恋黎明吞药自尽;男fans
为了见偶像陈慧琳刀架脖子,以死相逼;女歌迷为谢霆锋跳河寻死;女粉丝为了向林俊杰示爱,威胁说要跳河自杀;一位偏瘫少年因为不能与周杰伦面对面交谈而服安眠药;一名歌迷为了表示对罗志祥的喜爱而割腕自杀……
频繁出现的疯狂追星事件让人震惊,该是我们好好思考的时候了。追星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一旦走上极端,就会演变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引发种种不可思议的极端行为。要如何摆正心态,理性追星呢?
我们身处在高度竞争、物质至上的社会,环境日新月异,诱惑层出不穷,压力与日俱增,内心的不安全感也愈发强烈,随之而来的是没有目标,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渐渐地已找不到自己的精神依托。都说21世纪是精神溃乏的世纪,为了内心所谓的完美追求,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把生活的重心投入到追星当中,以填补内心的空虚,也因此失去了自我。
所以,现代人急需认知自我,确立人生目标,更要有信仰与信念,这样,内心才会不断获得充实,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不再盲目追星。
第四篇:心理题材影视
心理题材影视
电影
盗梦空间、禁闭岛、当尼采哭泣、我美丽的守护天使、追风筝的人 战略特勤组、机械师、搏击俱乐部、冷冻灵魂、沉默的羔羊、致命ID 谎言的诞生、心灵捕手、入殓师、爱德华大夫、异度空间、火柴人 少女初体验、春风化雨、放牛班的春天、美丽心灵、美丽人生、荒岛余生 记忆碎片、灵异第六感、楚门的世界、七宗罪、死亡实验、海上钢琴师 钢琴师、钢琴教师、阿甘正传、雨人、失控陪审团、心理医生、心理游戏 肖申克的救赎、大象、三个白痴、生死朗读、变脑、唐山大地震、绿茶 返老还童、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充气娃娃之恋、浪潮王子、人性的污点 纵欲、越过死亡线、大鱼、东京塔、人工智能、冬天的骨头、自闭历程 布达佩斯之恋、社交网络、国王的演讲、黑天鹅、源代码、忧郁症 连续剧
In treatment(扪心问诊)
Criminal minds(犯罪心理)
Lie to me(别对我撒谎)
The inside(重案疑云)
第五篇:影视心理赏析结课论文
自动化1104班 41151122 贺冰珝
心灵的涤荡与自我的救赎
——《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他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翱翔天空,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找他吧
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他却在独辟自己的蹊径,路途艰难,又毫无忧烦 我们时常为明日烦恼,他简单的为今日狂欢,把每一刻都活的精彩,他来自何处
触动你我心弦却消失不见,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找他吧
在炽热的阳光下,他犹如一片林荫 在无尽的沙漠中,他便似一片绿洲 在破碎的心灵中,他是一阵甘霖
我们都泥足于井底,恐惧着,他畅游于海天之际,无畏着,毫不犹豫的迎接潮汐他如一片浮云独自飘逸,却是我们最好的知己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找他吧
三个白痴,三个白痴,他们不是三个白痴,是圣人,是从挫折和污泥中走出来的三个真正的圣人,吾王圣明,我要对你脱下裤子,献以我最崇高的尊敬。理想重要吗?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去追求。空有梦想是不够的,要勇敢地去追求。否则,那美丽的画面永远只会停留在梦里。就像Rancho梦到Pia时一样,永远都只会在接吻时,鼻子相撞的那一刹那惊醒。
好久没有一部电影令我有落泪的冲动,笑中有泪,泪中带笑。而且毫无牵强的笑料和做作的煽情。两个多小时的片长,无半点拖沓的就把故事轻松的讲完了,有喜有泪,故事简单道理易懂。如果说这个世界太浮躁而我们都被牵着鼻子走,即使想追随自己的心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超脱,想升华,想隐居桃源世外,也放不下身边人幸福的使命,也逃不开亲朋好友的势利目光的层层枷锁,特别是我们几千年的传承文化,根深蒂固在人人身上的责任感使命感,从生下来就被灌输自然界的规律,要么竞争,要么死,活的好的标志就是有房有车事业有成,不这样就好像对不起几十年吃下去的白米饭似的。
看着Rancho那种天生的超脱万物的精神,我总觉得他是**转世,生来就是追随着心的自由,活的痛快,虽然有一些不现实,却让我狠狠的羡慕着。除非从校园出来就找个惬意宁静的地方隐居,远离是非,或许能像Rancho那样活的简单快乐。犹记得Rancho在说他家乡那个盲眼守夜人的故事时,那句“All is well”就像句咒语,给了所有人安定的力量。人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哄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告诉你的心“All is well”。虽然这样不能解决问题,但它让你获得面对问题的勇气。在这重重的学习生活压力下,我们确实需要学会这种自我鼓励。影片中Rancho对Pia姐姐的孩子说,还是好好待在里面吧,外面可是个马戏团,你爷爷是驯兽师,他会啪啪挥着鞭子“快跑!生活是场赛跑!要做工程师!”,做自己想做的吧,如果你爷爷逼你,就把手放在心前说“All is well”。而当孩子在对外界的一切都毫无反应时,只对这句“All is well”有了反应,挽回了这个小生命,让一切的矛盾与冲突像片中的暴风雨一样,雨过天晴„„ Rancho令朋友敬重又令那些傻小子羡慕嫉妒恨,要做成那样的人,要么成就非凡要么真实纯粹,可惜他都占全了,他那种内心的平稳强壮,我们俗人只能后
天的养心修行,然而最难得就是真实,吃奶的娃娃还会跟大人说几句好听的话骗糖吃。太真实了怕领导不喜欢太实在了又被人说傻,咧着嘴巴笑成了每个人脸上的商标。电影里不总说么,其实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慌。
在这部电影中,我曾不止一次的被 Raju感动,他有个破落不堪的家庭,家庭的重担让他对未来有着深深的恐慌。当他陷入昏迷,他选择逃避这个让他喘不过气来的世界,选择逃避压力,但Rancho让他获得了面对这一切的勇气。当他摘掉比手指还多的圣戒,坐着轮椅,参加面试时,他对希望他改掉曾经的直率的考官说:“我摔断了腿,才真正站起来。你保留你的职位,我保留我的性格!”我似乎看到了自己,保留自己的直率,保留自己的性格。相信自己的行为方式,“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抛掉恐惧,勇敢的做自己。当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这个越来越现实的社会改变自己的时候,在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生活失掉自我的时候,我相信,坚持自己的理想并将他付诸行动,一定能活出一种不同的人生。当我看到Raju重新站起来时,我哭了;当我看到Farhan的爸爸指着儿子的毕业礼物笔记本电脑说:“把这个送回去,够不够换一台专业照相机?”时,我哭了;当我看到校长把太空笔送给Rancho这个敌人时,我哭了。这部电影,本是喜剧,但比搞笑更重要的是它又感动的人热泪盈眶。在笑容里我不禁多次眼泪涌出,在泪光中,我又忍不住随着剧情大喊。
累不累啊,累不累?说不累的人就想Chatur似乎活着的意义就是追随着成功,被这些虚无的名利指引了一辈子,然后钻进镀金的小盒子里,洋洋自得的标榜自己的成功,肆意地嘲笑着他眼中的Loser。
虽说主题颇为老套,但应时应景的撩拨着我心,曾几何时只想做个随性自在的人,只为活的痛快,短短一年的时间,就什么都没了,这种质的退化让我很是羞愧。保持初衷是艰难的,生活的反复会让人绝望。但贵在保持一份真挚,一份质朴。
吾王圣明,让我脱下裤子,向你献上我最崇高的敬意。
All is well,当Rancho用奇怪的北印度英语说出时,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安抚了那颗不甘平庸的心。All is well, all is well!真是电影中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当我们彷徨时,对自己说句all is well,让自己的心不再恐惧;当我们犹豫不前时,对自己说句all is well,让自己勇敢的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