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发行结算服务调研思考
当今社会,快捷、畅通的结算网络系统被称之为“金融高速公路”,它不仅是承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支柱和主导社会经济活动资金的“大动脉”,更成为各金融机构精心开发和维护,并以此擦亮招牌吸引客户的主要措施。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农发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批粮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农业小企业纷纷与农发行建立了信
贷关系,结算业务量也随之猛增,但由于结算手段滞后、办理程序复杂、内控制度严密,早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如何在竞争日趋强烈的银行服务激战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如何通过优质的结算服务业绩来保障新业务拓展带来的美好前景,如何为企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结算方式,是当前农发行结算服务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新业务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农发行现行结算服务工作谈一些浅显的意见和建议:
一、农发行结算服务的现状
农发行结算服务主要是运用人行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同城清算系统和系统内网络等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结算服务,现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是在农发行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形成的。但随着农发行的业务发展及支付结算手段的迅速发展,农发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发展不协调,结算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不到位等原因,从而影响到农发行的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结算工具滞后,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涨的结算需求。目前,农发行最常用的结算工具仍局限于传统类型,具体来讲,包括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兑、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等,但相对于前三种结算工具而言,后两种包括后继推出的结算品种,不仅对申办企业来讲门槛高,而且办理手续更繁杂。从结算工具的适用范围来讲,商业银行的客户范围没有过多的界定,而农发行受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只针对企业或单位客户提供结算服务。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银行业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在结算方式上引进了更多的科技含量,推出了大量新品种,不仅结算种类多,为客户提供更宽松的选择范围,其办理速度更趋快、便、捷,特别是信用卡(借记卡),因满足了企业资金快、风险低和便于查询余额的需求而被广泛应用。因此,与商业银行相比,农发行新推出的结算品种(例如:牡丹金山卡、网上银行等)不仅开发晚、起步慢,还依赖于建立合作关系的商业银行,其宣传力度和适用范围也尤显不足,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内部管理兼或外部环境来讲,都无法与商业银行媲美。随着新业务的拓展及现代支付结算产品的创新,农发行现有的结算手段显然已不能适时、适事地满足现代化企业和高端客户的结算服务需求。
(二)结算手续繁琐,过多人为因素牵制业务办理速度慢。目前,但凡该行的贷款客户前来办理结算业务时,首先要经过客户服务部门分管客户经理审批签字,如遇大额资金汇划,不仅要经客户主管审核,还需提前一天向资金计划部门报备,以便计划专管员向总行请调安排资金,待信贷监管手续完备后,方能到营业部门办理业务,而营业部门处理结算业务的流程繁琐,要由记账员录入,经复核员复核后,再由坐班主任审核发送。这样一来,一笔业务最少要经五人之手,才能顺利完成。而在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只要客户帐户资金充足,就能及时办理,既可以选择到各营业网点办理,也可以选择利用网上银行自助处理,不仅不需要客户经理审批,而且资金使用限额较宽松,基本上属于柜面人员“一手清”,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不仅手续简便,工作效率也高。因此,即使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客户在该行办理一笔结算业务所用的时间也要高出商业银行的几倍,若遇网络不通,或其他不可遇料的人为因素制约,业务办理时间还会延长。
(三)窗口设置过少,过度依赖网络制约结算速度的提高。目前,受机构和人员设置要求,该行大多数营业机构,只有一名记账员,故而设置的众多窗口基本上属于名存实亡;而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可谓是星罗棋布,一个最小的营业网点也设置有两个业务窗口,相比之下,该行的业务窗口过少,不能满足大业务量的现实需求。同时,该行营业机构所使用的综合业务系统对网络通信十分依赖,网络设备、通信线路质量和网络故障都会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处理;大量的数据查询也可导致系统处理速度过缓或长时间无反应等。而办理结算业务时,须经由记账员、复核员、授权员分别录入和审核业务信息,本身占用时间较长,加之受网络通信影响,综合业务系统审核发送后,人行支付清算系统搜索和反映数据信息不迅速,时而出现异常挂账和发送速度过缓等情况,如遇临近系统签退时间,通常网络繁忙,有时甚至一个小时还办不完一笔结算业务,因此,大多数营业机构只能选择在下午四点之后不处理结算业务。而商业银行只需临柜人员一手操作,许多业务转到后台进行,且网络畅通,从而大大缩短了结算业务办理的时间。
(四)人员熟练度低,临柜人员综合素质制肘业务办理速度。近年来,随着该行业务的全面拓展和人员结构的优化组合,各级行的人员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加之农发行自身体制改革,大多数行面临临柜人员新老交替的现象。建行之初,农发行人员结构、年龄层次较好,因此没有对外招聘员工,但随着员工的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弱化以及员工的正常离退休,人员数量在逐年递减
。针对人员锐减的情况,总行审时度势地出台了人才引进战略,各省级分行每年都按总行核定指标对外招聘应届大学生,以充实员工队伍,改善人员结构,优化年龄层次,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营业部门作为对外服务窗口,受大学生的学历高、年龄小、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等优势引导,被大批的安排进了新鲜面孔。但新进人员存在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技能转化的过程,必须由熟练员工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教育,且对假币及伪造、变造票据没有敏锐的洞察力,缺乏一定的反假实际工作经验。当然,经验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根据个人领悟能力和驾驭工作的实践能力,来完成和缩短整个知识转化过程,努力由“学徒”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业务能手。因此,处理业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业务的办理速度,这也是影响结算业务效率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对农发行结算服务的建议
(一)改进现行结算手续,努力提高结算服务速度。在科技手段日益更新的时代,不断创新和改进结算方式,是各大银行争相研发的重要技术。因此,该行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加结算种类,完善结算工具,改进内控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部门衔接,简化内部手续,提高结算质量,确保资金安全。企业到该行办理结算业务时,应适当放宽到客户服务部门办理签字等有关手续,这些手续可以通过内部进行办理,例如:由客户经理主动陪同客户到营业厅办理,或通过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通知客户经理后获得授权事后再补签,也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经营状况等具体情况,界定无需客户经理审批的结算额度等。营业部门也可根据各行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设置岗位,可根据业务量大小考虑增加营业窗口,真正使该行的各项业务系统正常发挥功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方便、适用、快捷的结算服务。
(二)适时完善结算工具,健全结算风险防范体系。随着新业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开办农业小企业的贷款业务以来,给该行的结算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急、周转速度快,其会计人员和经办人员大多数对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和业务办理程序欠缺了解,片面地要求银行结算速度快、手续简便,资金能及时到帐。所以,结算服务手续的简易、速度的快慢、风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客户资金营运质量和速度,继而影响着该行业务的发展。加之,该行自身体制原因和内部机构设置欠缺,保卫机构基本上由办公室代理,无法自行管理金库,目前大多数行不得不由商业银行代理寄库,很多业务的处理依赖于商业银行。因此,该行首先应尽快开办符合农发行特点的结算方式,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合理的情况下,研究新的结算工具,开发新的结算品种,以便适应新业务的需要。同时,要加强系统的日间监控和信息反馈,构建结算风险防范体系,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资金清算管理,确保客户结算资金的安全,可采取汇划监控等方式,时时查询结算资金发送情况,充分发挥系统网络优势,跟踪和监测结算资金,并及时提醒客户查询和管理,帮助客户选择安全、快捷的结算方式,缩短资金汇划时间,避免结算风险。
(三)改进结算网络建设,增强结算服务科技支撑。目前,该行所辖30个省级分行、共2200多个分支机构,共同使用综合业务系统处理各项结算业务,通常在日终签退、月初及结息日就会出现网络繁忙、通信受阻等情况,从而影响到基层行的日常业务办理。因此,该行应首先完善和改进自身网络的建设和使用,确保在任何时间段都不会出现通讯繁忙、受阻等情况,针对月初及结息日可采取分省、分片的方式,选择性地使用服务器,避免使用同一服务器,而出现网络繁忙等情况。其次,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上下沟通及配合,加强对综合业务系统运营状况的信息反馈工作,对普遍出现和反映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研究和系统改造。其三,加大对机器设备、线路质量等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可适当增加服务器或调整网线容量,确保行内网络和行外对接网络的通信畅通,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各项设施真正发挥功效,为客户结算服务保驾护航。
(四)加强临柜人员培训,促进结算服务熟练程度。近年来,该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真正达到了人尽其材、材尽其用的效果。随着近年来,大批专业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新入行大学生,从考前审查、考后公示,到岗前培训,直至分配到各基层行全程进行跟踪管理。但在新入行大学生的岗前培训中,存在重理论知识教育,轻实际操作教育。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收益甚少,应借助计算机网络,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业务场景,进行身临其境的培训。当然,组织一次业务培训无疑是要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但通俗易懂、实用直观的教育培训,无形中也是一种经验和财富的积累。因此,对临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容忽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业务技能和临柜业务知识的培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在系统内大力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反洗 钱知识教育和票据识别、辨别培训,不断提高柜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熟练程度,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金融企业发展需求的柜面服务人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银行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
当然,根据农发行现有的机构体制和各项软硬件设施,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所有薄弱环节的整合,例如:建立健全保卫机构,自行管理金库;自行发行和办理信用卡业务,开发专属的网上银行等新型结算系统,从而彻底摆脱对商业银行的依赖。但是经过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农发行实际情况以及业务特点的规章制度、管理经验和结算品种,虽然还存在一些瑕疵和弊端,但是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在总结经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业务发展瓶颈的突破,就会迎来一个全盛的业务大发展时代。
第二篇:农发行支付结算初探
新形势下农发行柜面支付结算工作初探 邳州市支行 姜澍 完善适合农发行特色的结算服务方式,培养适合农发行业务的综合柜员精英,创新与完善结算业务手段,进一步提高农发行金融服务水平,是打造现代化政策性银行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农发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批粮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农业小企业纷纷与农发行建立了信贷关系,结算业务量也随之猛增,但由于结算手段滞后、人员配备不齐、业务创新不济等诸多因素的存在,成为了制约农发行业务发展的瓶颈。新的形势下,如何在竞争日趋强烈的银行服务激战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就农发行柜面工作来说,通过优质的结算服务业绩来保障新业务拓展带来的美好前景,为企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结算方式,是当前农发行结算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清现状,了解农发行支付结算薄弱环节。
(一)现有结算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程序设计存在欠缺。虽有较为先进、便捷的综合业务系统,方便客户办理日常业务,但由于对支付结算业务宣传的力度不够,部分客户对农发行的结算业务品种缺乏了解,使得综合业务系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此外,综合业务系统部分功能模块不尽完善,相对现行规章制度要求较为滞后,例如综合业务系统程序在科目调整后,系统生成的个别登记簿需进行手工调整,增大了业务量,降低了业务结算水平及服务效率。
(二)电子支付平台不完善,与业务需求不匹配。作为涉农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农发行没有开办独立的专属信用卡业务,对国家下拨的财政补贴资金不能直接补贴到农户手中,无法有效做到惠农补贴资金专款专用。同时因无自主开发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pos机等电子支付平台业务,客户在非工作日时段无法直接办理资金结算业务,虽然与工行已合作推出了信用卡及网上银行业务,但在方便企业结算及经营活动开展的同时,造成了我行部分中间业务收入及存款的流失。
(三)人员配置少,熟练程度低,分工不专一,制约临柜柜员的业务办理效率。一是老员工在计算机上通过专业的电算化软件进行业务办理熟练程度低,影响了业务办理速度。二是新员工上岗前缺乏专业培训且存在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技能转化的过程,存在着操作风险。三是由于人员短缺,分工不够专一,临柜柜员经常担负其他工作,甚至处理其他工作的时间多于接柜时间,无法实现全天候接待客户业务,“先外后内”的原则无法得到贯彻,例如企业会计来我行支取大额现金,在库存现金不足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两名会计人员前往农商行调拨款项(同业存放账户设在农商行,相距1.5公里,途中还有两处交通信号灯),这样营业室内就只剩下两名会计人员,使得柜面其他业务的办理不得不推迟,造成了柜员精力的分散和业务办理的滞后性,与现代银行的服务理念尚有相当差距。
二、立足现实,提升农发行支付结算服务水平。
(一)外强宣传、内强指导,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针对部分客户对农发行的结算业务品种缺乏了解,综合业务系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加强对整个支付结算业务的总体宣传,让客户了解不同结算产品的用途和特点,不断提高农发行结算产品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同时针对基层行在业务程序操作使用中汇集的问题,及时更新程序相关模块,进一步扩充完善在线业务系统功能,不断提高结算业务服务效率。
(二)推进业务创新,加快电子支付、信贷管理等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支付平台建设,借助高科技手段,着力构建高效、快速、便捷的银行柜面业务系统,不断提高支付结算业务的科技含量,使之功能多样化、产品多元化,打造方便客户、扩大转账结算、减少现金流通的支付工具,在电子支付结算业务上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和规模效应。如自主研发农发行信用卡,并将该卡应用到商业银行、信用联社,实现通存通兑及网上银行交易功能,既方便财政补贴资金直接拨补到农户卡中,确保财补资金专款专用,又可将发放客户贷款信贷收购资金在农发行内部得到充分循环和利用,更好的发挥政策性银行支农惠农作用。
(三)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制度,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专业化脱产培训,促进结算服务高效完成。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组织对老员工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其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提高业务办理的速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应对新入行人员上岗前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待接触一段时间具体业务后,定期进 行后期专业化脱产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面,掌握各项业务操作技能,以此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要把专业化脱产培训当做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同时,提倡采取“一对一、一帮一”地新老结合方式,鼓励新老员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努力打造一支符合现代银行业务发展需求的会计人员队伍。
三、把握机遇,打造农发行支付结算业务品牌。
(一)依托基础业务系统,扎实做好做细农发行特色的常规业务。目前农发行结算业务主要包括支票、电子汇兑、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业务,均依托于我行综合业务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及同城交换系统,形成了较为方便快捷的电子化结算平台。尤其随着业务领域拓展,为适应“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格局,发挥科技先行技术支撑服务功能,总行于2008年、2009年对综合业务系统先后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造升级,综合业务系统功能模块不断得以完善,有效适应了业务发展需要。
(二)研发新业务系统,努力做大做强农发行特色的新兴业务。今后随着农发行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服务空间逐步扩大,服务范围逐渐延伸,符合农发行信贷支持的客户将遍部城镇乡村,如果缺少全面、安全和完备的结算服务,势必会影响新业务的健康发展。“一卡在手、走遍神州”既是商业银行方便客户、抢占业务的宣传用语,同时又是银联卡服务结算功能的真实写照,按照目前国内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实际状况,在任何商业银行办理一张银联卡,存入款项后,均 可在国内自动取款机上支取定额的现金,在异地系统内办理各种现金或转帐结算服务,信用卡独具银行业其他结算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服务功能。建议在农发行系统尽快开办信用卡业务,这样即方便了开户单位办理各种结算业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加速了资金周转,同时也减少了现金流通环节,规避了客户支付业务风险,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了开户企业的经营利润。
(三)不断适应新形势,培养具有高度责任心、制度执行力强的业务菁英。
要树立和强化责任意识。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现代化政策性银行的会计柜面人员,树立和强化责任意识意义深远而重大。努力增强责任的理念和意识,把履行工作责任、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落实到会计柜面业务各个环节,并通过加强责任教育,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努力形成责任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促进全行的和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要建立完善和坚决执行各项制度。一是制度引导。在大的会计基本制度下,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细则,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和操作手续;二是机制支撑。合理建立工作责任评价体系,并使之长期、常规、有效运转,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三是强化执行。制度是基础,执行是根本。要力避由“歪嘴和尚念真经”。在工作中,要力求“钉是钉铆是铆”,切忌打所谓的“政策擦边球”。
二0一三年五月
第三篇:对完善农发行会计结算服务的几点建议
对完善农发行会计结算服务的几点建议
根据今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有关规定,农发行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在做好当前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和农业产业化龙头及加工企业等信贷支持外,逐步开拓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城镇中小型粮棉油深加工企业贷款、农业种子贷款业务和种植、养殖、畜牧等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惠农信贷投入。随着农发行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当前的会计结算业务已经不能适应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必须尽快增加会计结算服务品种,完善会计结算功能,拓宽结算服务渠道,以适应当前农发行内部综合改革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农发行整体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农发行会计结算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受过去粮棉油政策性业务封闭管理模式的制约,农发行服务客户仅限于粮棉油等购销企业的商品储备和购销,且长期以来实行统一和固定的结算流程方式:即开户企业在粮棉油收购旺季,农发行根据国家收购政策,核打码单,发放贷款→开户企业支取现金,发放到农户手中。企业库存商品物资在符合市场顺价销售条件后,将粮棉油商品库存作价销售→回笼货款缴存在农发行开立的账户上收贷收息。几年来,上述单一的会计核算结算方式在农发行系统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地不断延续。
(二)、结算业务品种的单一也是目前农发行会计结算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障碍,表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少信用卡业务。开户企业因自身购销业务发展需求,盼望开户银行能够提供灵活、方便、快捷的多形式结算方式,以满足市场瞬息万变的购销行情,以赢得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截止目前农发行还没有推出任何款式的单位或个人信用卡业务,开户企业开展购销业务只能使用传统的现金、转帐、汇款等结算方式,要么是肩背大包的现金谈业务,要么就是将资金直接汇入对方指定的银行帐户,缺少那种一卡在手、走遍神州、支配自由的信心和感觉,企业谈业务感到十分的被动和落后,同时也已经成为目前影响开户企业开展购销业务结算的一大障碍。
(三)、由于缺少金库,企业办理大额现金支付业务时,我行需要到现金寄库行办理调拨手续,增加了业务环节,延长了客户等待时间,尤其是在旬头、月底、季度末或现金投放旺季,现金寄库行一旦出现现金供应紧张时,他们往往首先保障自身现金业务需求,其次再考虑他行现金供应,影响了我行自身业务发展。
二、对完善结算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简化支付业务审批手续
目前企业在办理各种支付核算业务时,无论金额大小,全部需要逐级审批。为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客户办理支付业务的占用时间,建议研究制定一个合理的支付核算业务审批权限,明确规定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确定审批手续签字范围,进一步优化支付业务核算环境。
(二)、确保网络传输畅通无阻
综合柜员制的上线运行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推广应用,是以网络数据传输为基础的全国业务处理大集中的核算系统,网络传递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基层营业网点正常会计手续处理能力,目前业务拓展之后,势必会增加大量的会计核算手续,业务高峰时极易形成系统拥堵现象的发生,建议各级行职能部门重视和维护好网络传输系统正常运行。
(三)、建议开展信用卡核算业务
今后随着农发行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服务空间逐步扩大,服务范围逐渐延伸,符合农发行信贷支持的客户将遍部城镇乡村,如果缺少全面、安全和完备的结算服务,势必会影响新业务的健康发展。“一卡在手、走遍神州”既是商业银行方便客户、抢占业务的宣传用语,同时又是银联卡服务结算功能的真实写照,按照目前国内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实际状况,在任何商业银行办理一张银联卡,存入款项后,均可在国内自动取款机上支取定额的现金,在异地系统内办理各种现金或转帐结算服务,信用卡独具银行业其他结算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服务功能。建议在农发行系统尽快开办信用卡业务,这样即方便了开户单位办理各种结算业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加速了资金周转,同时也减少了现金流通环节,规避了客户支付业务风险,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了开户企业的经营利润。
目前随着农发行支农业务的不断拓展,全行上下应着力在增加服务品种、健全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结算服务水平方面下功夫。完善的支付结算服务既能吸引更多的业务客户登门理财,同时又是促进开户企业扭亏增盈、做大做强的后勤服务保障,建议上级行根据《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农发行实际业务发展情况,健全和完善对开户企业的支付结算服务功能,全面促进农发行各项业务健康、稳步发展。
第四篇:浅谈农发行结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农发行结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今社会,快捷、畅通的结算网络系统被称之为“金融高速公路”,它不仅是承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支柱和主导社会经济活动资金的“大动脉”,更成为各金融机构精心开发和维护,并以此擦亮招牌吸引客户的主要措施。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农发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批粮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农业小企业纷纷与农发行建立了信贷关系,结算业务量也随之猛增,但由于结算手段滞后、办理程序复杂、内控制度严密,早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如何在竞争日趋强烈的银行服务激战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如何通过优质的结算服务业绩来保障新业务拓展带来的美好前景,如何为企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结算方式,是当前农发行结算服务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新业务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农发行现行结算服务工作谈一些浅显的意见和建议:
一、农发行结算服务的现状
农发行结算服务主要是运用人行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同城清算系统和系统内网络等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结算服务,现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是在农发行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形成的。但随着农发行的业务发展及支付结算手段的迅速发展,农发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发展不协调,结算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不到位等原因,从而影响到农发行的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结算工具滞后,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涨的结算需求。目前,农发行最常用的结算工具仍局限于传统类型,具体来讲,包括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兑、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等,但相对于前三种结算工具而言,后两种包括后继推出的结算品种,不仅对申办企业来讲门槛高,而且办理手续更繁杂。从结算工具的适用范围来讲,商业银行的客户范围没有过多的界定,而农发行受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只针对企业或单位客户提供结算服务。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银行业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在结算方式上引进了更多的科技含量,推出了大量新品种,不仅结算种类多,为客户提供更宽松的选择范围,其办理速度更趋快、便、捷,特别是信用卡(借记卡),因满足了企业资金快、风险低和便于查询余额的需求而被广泛应用。因此,与商业银行相比,农发行新推出的结算品种(例如:牡丹金山卡、网上银行等)不仅开发晚、起步慢,还依赖于建立合作关系的商业银行,其宣传力度和适用范围也尤显不足,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内部管理兼或外部环境来讲,都无法与商业银行媲美。随着新业务的拓展及现代支付结算产品的创新,农发行现有的结算手段显然已不能适时、适事地满足现代化企业和高端客户的结算服务需求。
(二)结算手续繁琐,过多人为因素牵制业务办理速度慢。目前,但凡我行的贷款客户前来办理结算业务时,首先要经过客户服务部门分管客户经理审批签字,如遇大额资金汇划,不仅要经客户主管审核,还需提前一天向资金计划部门报备,以便计划专管员向总行请调安排资金,待信贷监管手续完备后,方能到营业部门办理业务,而营业部门处理结算业务的流程繁琐,要由记账员录入,经复核员复核后,再由坐班主任审核发送。这样一来,一笔业务最少要经五人之手,才能顺利完成。而在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只要客户帐户资金充足,就能及时办理,既可以选择到各营业网点办理,也可以选择利用网上银行自助处理,不仅不需要客户经理审批,而且资金使用限额较宽松,基本上属于柜面人员“一手清”,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不仅手续简便,工作效率也高。因此,即使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客户在我行办理一笔结算业务所用的时间也要高出商业银行的几倍,若遇网络不通,或其他不可遇料的人为因素制约,业务办理时间还会延长。
(三)窗口设置过少,过度依赖网络制约结算速度的提高。目前,受机构和人员设置要求,我行大多数营业机构,只有一名记账员,故而设置的众多窗口基本上属于名存实亡;而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可谓是星罗棋布,一个最小的营业网点也设置有两个业务窗口,相比之下,我行的业务窗口过少,不能满足大业务量的现实需求。同时,我行营业机构所使用的综合业务系统对网络通信十分依赖,网络设备、通信线路质量和网络故障都会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处理;大量的数据查询也可导致系统处理速度过缓或长时间无反应等。而办理结算业务时,须经由记账员、复核员、授权员分别录入和审核业务信息,本身占用时间较长,加之受网络通信影响,综合业务系统审核发送后,人行支付清算系统搜索和反映数据信息不迅速,时而出现异常挂账和发送速度过缓等情况,如遇临近系统签退时间,通常网络繁忙,有时甚至一个小时还办不完一笔结算业务,因此,大多数营业机构只能选择在下午四点之后不处理结算业务。而商业银行只需临柜人员一手操作,许多业务转到后台进行,且网络畅通,从而大大缩短了结算业务办理的时间。
(四)人员熟练度低,临柜人员综合素质制肘业务办理速度。近年来,随着我行业务的全面拓展和人员结构的优化组合,各级行的人员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加之农发行自身体制改革,大多数行面临临柜人员新老交替的现象。建行之初,农发行人员结构、年龄层次较好,因此没有对外招聘员工,但随着员工的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弱化以及员工的正常离退休,人员数量在逐年递减。针对人员锐减的情况,总行审时度势地出台了人才引进战略,各省级分行每年都按总行核定指标对外招聘应届大学生,以充实员工队伍,改善人员结构,优化年龄层次,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营业部门作为对外服务窗口,受大学生的学历高、年龄小、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等优势引导,被大批的安排进了新鲜面孔。但新进人员存在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技能转化的过程,必须由熟练员工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教育,且对假币及伪造、变造票据没有敏锐的洞察力,缺乏一定的反假实际工作经验。当然,经验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根据个人领悟能力和驾驭工作的实践能力,来完成和缩短整个知识转化过程,努力由“学徒”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业务能手。因此,处理业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业务的办理速度,这也是影响结算业务效率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对农发行结算服务的建议
(一)改进现行结算手续,努力提高结算服务速度。在科技手段日益更新的时代,不断创新和改进结算方式,是各大银行争相研发的重要技术。因此,我行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加结算种类,完善结算工具,改进内控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部门衔接,简化内部手续,提高结算质量,确保资金安全。企业到我行办理结算业务时,应适当放宽到客户服务部门办理签字等有关手续,这些手续可以通过内部进行办理,例如:由客户经理主动陪同客户到营业厅办理,或通过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通知客户经理后获得授权事后再补签,也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经营状况等具体情况,界定无需客户经理审批的结算额度等。营业部门也可根据各行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设置岗位,可根据业务量大小考虑增加营业窗口,真正使我行的各项业务系统正常发挥功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方便、适用、快捷的结算服务。
(二)适时完善结算工具,健全结算风险防范体系。随着新业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开办农业小企业的贷款业务以来,给我行的结算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急、周转速度快,其会计人员和经办人员大多数对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和业务办理程序欠缺了解,片面地要求银行结算速度快、手续简便,资金能及时到帐。所以,结算服务手续的简易、速度的快慢、风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客户资金营运质量和速度,继而影响着我行业务的发展。加之,我行自身体制原因和内部机构设置欠缺,保卫机构基本上由办公室代理,无法自行管理金库,目前大多数行不得不由商业银行代理寄库,很多业务的处理依赖于商业银行。因此,我行首先应尽快开办符合农发行特点的结算方式,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合理的情况下,研究新的结算工具,开发新的结算品种,以便适应新业务的需要。同时,要加强系统的日间监控和信息反馈,构建结算风险防范体系,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资金清算管理,确保客户结算资金的安全,可采取汇划监控等方式,时时查询结算资金发送情况,充分发挥系统网络优势,跟踪和监测结算资金,并及时提醒客户查询和管理,帮助客户选择安全、快捷的结算方式,缩短资金汇划时间,避免结算风险。
(三)改进结算网络建设,增强结算服务科技支撑。目前,我行所辖30个省级分行、共2200多个分支机构,共同使用综合业务系统处理各项结算业务,通常在日终签退、月初及结息日就会出现网络繁忙、通信受阻等情况,从而影响到基层行的日常业务办理。因此,我行应首先完善和改进自身网络的建设和使用,确保在任何时间段都不会出现通讯繁忙、受阻等情况,针对月初及结息日可采取分省、分片的方式,选择性地使用服务器,避免使用同一服务器,而出现网络繁忙等情况。其次,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上下沟通及配合,加强对综合业务系统运营状况的信息反馈工作,对普遍出现和反映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研究和系统改造。其三,加大对机器设备、线路质量等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可适当增加服务器或调整网线容量,确保行内网络和行外对接网络的通信畅通,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各项设施真正发挥功效,为客户结算服务保驾护航。
(四)加强临柜人员培训,促进结算服务熟练程度。近年来,我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真正达到了人尽其材、材尽其用的效果。随着近年来,大批专业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新入行大学生,从考前审查、考后公示,到岗前培训,直至分配到各基层行全程进行跟踪管理。但在新入行大学生的岗前培训中,存在重理论知识教育,轻实际操作教育。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收益甚少,应借助计算机网络,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业务场景,进行身临其境的培训。当然,组织一次业务培训无疑是要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但通俗易懂、实用直观的教育培训,无形中也是一种经验和财富的积累。因此,对临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容忽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业务技能和临柜业务知识的培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在系统内大力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反洗钱知识教育和票据识别、辨别培训,不断提高柜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熟练程度,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金融企业发展需求的柜面服务人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银行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
当然,根据农发行现有的机构体制和各项软硬件设施,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所有薄弱环节的整合,例如:建立健全保卫机构,自行管理金库;自行发行和办理信用卡业务,开发专属的网上银行等新型结算系统,从而彻底摆脱对商业银行的依赖。但是经过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农发行实际情况以及业务特点的规章制度、管理经验和结算品种,虽然还存在一些瑕疵和弊端,但是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在总结经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业务发展瓶颈的突破,就会迎来一个全盛的业务大发展时代。
第五篇:农发行对企业信贷投资问题调研思考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效益下降,资金短缺,生存面临危机等诸多困难。如何解决“贷款难、难贷款”,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成为金融界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以某市分行为例,分析农业政策性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难点,就改善和加强信贷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作以探讨。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的逐
步扩大,该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新思路、新措施,进一步拓宽信贷支农领域,加大信贷支农力度。近三年时间,贷款余额年增幅均超过50%,分别为58.19%、81.01%和76.99%,成为全省农发行系统贷款投放增幅最大的地市分行。信贷投向上,在继续做好传统政策性业务,积极促进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商业性信贷业务,加大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重点的商业性贷款投放力度。2007年底,商业性贷款余额首次超过政策性贷款余额,去年底已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7.88%。但是,该行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低。近三年时间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只有17199万元,仅占各类贷款累放额的13.38%,占商业性贷款累放额的19.6%。至2008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仅占商业性贷款余额13.89%。中小企业贷款投放总量及增速大大低于其他贷款投放量及全部贷款增速,与涉农中小企业贷款资金需求量大形成很大反差。
二、原因分析
该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不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银行层面分析:一是受农发行发展战略定位的影响。一方面农发行贷款局限于涉农类企业,相对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支持范围窄,而且中小企业贷款开办时间短。另一方面农发行的信贷投向主要侧重于政府重点关注、社会影响大、与“三农”息息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自开办商业性贷款业务以来,该行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中长期贷款累计达70550万元,占商业性贷款累放额的80.4%,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占全部商业性贷款余额的86.1%。二是受机构及人力资源的制约。该行包括市分行本级有9个机构,在岗67人,而且所辖的县(市)机构为清一色的信贷组,每个信贷组最多的4人,少的仅有2人。至2008年底,全市系统人均贷款占有量已接近1700万元,远超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人均贷款量。三是服务功能不完善。由于信贷组人员少,不能办理会计结算业务,除一个县信贷组委托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代理会计结算业务外,其他7个县(市)的开户企业均在市分行本级开户,办理存取款业务极不方便,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且成本高,大大降低了该行的服务效率,并严重制约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四是经营管理体制不配套。第一,缺乏适应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化信贷服务体系和制度。由于农发行开展商业性信贷业务时间不长,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少,信贷管理制度办法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第二,中小企业信贷准入门槛高。信贷准入审批权均在省级分行。贷款审批权,除贷款500万元以下的农业小企业贷款外,其他所有商业性贷款在省级分行或总行。第三,经营考核对不良贷款无适度的容忍比例。目前资产质量考核与费用、工资挂钩,不论一个行不良贷款比例高低,造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出现不良贷款就直接影响到该行的费用及员工收入。与此同时,对工作量大、成本高,风险也相对大的中小企业贷款未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不仅没有调动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贷款投放。
(二)从企业层面分析:一是中小企业基础差、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白手起家,存在先天不足。另外加上金融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融资渠道狭窄,严重制约其发展壮大。二是法人治理结构缺位。中小企业主要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
一、权责不明,家族性质较浓,甚至还处在“丈夫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夫人是会计兼出纳”的原始局面。企业主存在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不愿借用“外脑”。该行曾经扶持过的一家养殖企业,无专职的财务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以父子俩为主,缺乏财务知识,支票也不知如何开,但信贷人员多次动员他们为企业请一位财务人员,最终是死活不同意。三是财务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企业由股东直接经营,企业账户与经营者个人账户具有一定连通特点,为了方便,企业往往原材料采购资金先打到个人信用卡收购,产品销售货款直接打入个人账户。这样不仅使银行难以掌握企业资金使用流向情况,而且获取信息成本很高,造成银行更愿意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贷款,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服务。四是贷款抵押担保难。中小企业自身资产少,可提供的抵押物不足,有实力的企业不愿为其担保,担保公司收费高,企业难承受。为解决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该行曾先后探索并开办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方式,如折
地指标质押贷款、电费收益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以及林权抵押贷款等方式,但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仍然严重。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指明了农发行业务发展方向,提出“拓展农业发展银
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与此同时,作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共同形成合力,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情况下,帮助中小企业“过冬”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是政策性银行要体现先导示范职能和扶持弱质产业、弱质行业的职能要求;另一方面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扶持培育农发行自己的优质客户,扩大业务,才能保证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服务体制机制,增强支持有效性。一是进一步加大机构网点升格力度,提高服务能力。建议对贷款余额超过亿元的信贷组升格为县支行,并增加结算业务等服务功能。二是增加人员。随着该行近年业务快速发展,现有人员数量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求国家相关部门给政策,增加人员数量,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素质,促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三是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加强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建设的同时,完善不良贷款考核机制,科学合理地确定风险容忍度,并且对信贷人员尽职后发放的贷款,因客观因素造成不良的,不追究其责任,充分体现尽职免责原则,以切实提高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完善服务功能。一是根据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健全、不规范的实际,建立独立的企业信誉状况评价方式。选择易于获取且能够反映中小企业实力和经营管理状况的非财务指标,如年纳税额、年销售归行额、年运输量、加工企业年用电量,企业主信誉、注册资本、抵(质)押物,设备加工能力等情况。二是存款账户资金往来情况作为后续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与农发行建立信贷关系后,即要求企业的购销、加工等经济活动的资金往来通过在农发行开立的存款账户,以便信贷人员根据存款账户资金往来情况,结合企业流水账、库存商品账进行分析,更为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经济实力、负债情况,弥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与银行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三是注重第一还款来源,防范贷款风险。重视企业经营收入作为贷款第一还本付息来源,降低以抵(质)押担保作为防范信贷风险的依赖度,适当提高信用贷款比重。为确保企业经营收入能足以还本付息,贷款管理必要时可借鉴收购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封闭管理。信贷人员对贷款的发放、使用、回收进行全程跟踪、监测,掌握情况,防风险。四是根据企业需求开发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如中小企业自助循环流动资金贷款,创新中小企业贷款还款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企业信贷服务需求。五是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信贷抵(质)押担保方式。对于探索并取得成功的抵押担保方式,要进一步推广应用。如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大林权抵押贷款力度。六是进一步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积极探索信贷组代理网点撤销后贷款监管新模式,既解决贷款监管难问题,又方便企业资金结算。
(四)完善配套政策,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政策支持。一是建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落实对涉农中小企业贷款的贴息制度以及减免营业税政策。对非银行自身原因造成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政府给予适当补偿,降低银行风险。二是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性担保公司的扶持发展力度,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三是银行与农业、工商、税务等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对建立账务管理体系确有困难的企业,要动员企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对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增加企业成本负担,建议政府以补贴券的方式进行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