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婚姻法---论大学生在校结婚问题
试论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
论文摘要:在教育部颁布了自2005年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条例》,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做退学处理”的规定。一方面,这体现了国家行政管理法规与相关法律的接轨、统一;另一方面,大学生结婚恰当与否以在高校内乃至社会中引起强烈共鸣。本文试通过实地调研和阐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法律认定和权利认可,以及各高校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高校对相关问题管理的完善。关键词:大学生结婚 法律认定 权利认可 管理机制
国家政策:从法律上看,结婚是指男女双方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依照法律所规定的条件以及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缔结夫妻关系的双方将由此产生权利、义务以及相对责任。
当前教育部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涉及在校生婚育以及婚育退学的规定予以删除,这无疑是趋向于与目前的国家的基本法律相一致,也是国家法律法规在结婚问题上的进一步放宽,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已经也不在要求结婚登记时需要有关单位的,教育部更是放弃了原来高考的结婚限制以及年龄限制。教育部的新《规定>对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最新调整符合法律的规定,是尊重人权、尊重法律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依法办学,依法施教思想的具体落实。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强。高校管理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机会与挑战,高校管理工作也将不断成熟和日趋完善,国家的教育事业也将日益繁荣。应当限制:教育部径直做出取消禁止在校本科生结婚的决定仍有不妥善之处,其更应该对于在校本科生的结婚行为略作限制。诸如是否拥有相关财产来源,是否具有一定高度的思想素质。而作为大学本科生所在的大学(其对大学生的了解程度甚于任何一个政府部门),不仅在大学生进行结婚这一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劝、提醒义务,更应该承担相应的审核义务。即具体审核大学生具有相应的财产来源以及是否达到一定的思想觉悟。
现实现象:大学生结婚的现象在各地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有向上增长之趋势。就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大学生结婚之态度而言,其普遍采取不予支持的态度。尤其,有一个问题及其回答值得关注,即大学生结婚又离婚,其复合的概率。结婚双方在结婚时候并没没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在结婚而又离婚的时候,能够较为清楚地认为到自己对于婚姻所真正的需求。才能认识到:恋爱是浪漫的,而婚姻是现实的。你必须有勇气面对婚姻生活里的各种问题.理解到“相爱容易相处难”的生活哲学之后,再走进婚姻的殿堂。
民众对于大学生结婚之态度而言,其依旧普遍采取不予支持的态度。这也可以说明,民众认为大学生结婚双方在结婚时候是一种有欠妥当的行为,同时,民众也比较理性地看到,大学生结婚,对于自身学业,还是家庭来说,都必将是沉重的负担。在校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来自社会各界压力的加大,他们的心理、生理、观念才会趋于成熟,对自己的身份以及能力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在校大学生结婚,存在着诸多弊端。
首先,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习。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就存在一个时间和精力合理分配的问题。恋爱、婚姻、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习,应该说是很紧张的,要想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在校学习的时间很短暂,应当好好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光阴才对,也正应了那句老话,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这种感觉,也许在校的时候是难以体会到的,但当走向社会以后,再想学习,不是说不可以,但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会让人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更不会有更多的时间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还有一点,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错过了学习的机会,等到感觉所学的知识太少时,为时已晚。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习,是不值得提倡的。
其次,在校大学生结婚,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家庭,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基础。在校大学生经济未独立,结婚首先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例如婚后解决夫妻住宿问题要增加开支;若婚后生育后代则产生子女抚养问题等,更需要物质基础作保证。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婚后生活矛盾,从而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好证明。我们知道,大多数大学生完成学业,学习费用是需要家庭承担的,即使有的学生在不断地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习费用,但也难以完全自理,能够自已解决学费问题的学生,是极少数的。本来,供一个大学生上学,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高额的费用就是难以承受的,更有许多学生是凭借贷款完成学业的,如果再要承担恋爱、婚姻、家庭的费用,对于家庭来说就是更大的经济负担,可以说大多数家庭是根本无法承受的,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易在校结婚。
再次,在校大学生结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以后,会有许多需要做的事,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当然,自2001年高考报名取消年龄25周岁的限制和2003年新婚姻法颁布结婚登记不需要单位证明以后,许多高校已取消了对学生结婚的限制,学校不干预和不禁止,但并不等于教育部门提倡在校学生结婚。更为现实的是,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学校没有义务给大学生提供完成婚姻以及实现家庭的一些诸如住房之类的物质保证,因此许多结婚大学生势必在校外租房生活,这与教育部“原则上不允许大学生在外租房居住”的管理规定相矛盾。即使允许大学生在校外租房生活,随之会带来一些社会治安问题。另外,从情感角度来说,多数大学生结婚是基于双方恋爱的结果。爱情是人类美好而神圣的情感。但是,这份情感以何种标准进行界定并判断其是否能够成为结婚的根基,这个社会并没有也根本没办法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评判体系。众所周知,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在思想意识上处于空虚的状态,很多的同学沉溺于玩游戏、上网或者无所事事的状态中。而在这种情况下,恋爱这种既时尚,又浪漫的“消遣方式”无疑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首选目标。殊不见,更多的已谈恋爱的大学生,在一段恋情的惨淡收场后,没来得及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行为恰当与否。便已马不停蹄地开展了另一端风风火火、“惊天动地”的恋情。无疑,爱情对于很多应该奋斗的大学本科生来说,是一种难以戒除的精神鸦片。在这样一种以自我排泄,自我满足乃至自我解脱为中心的恋爱过程中,我们诉求那些责任意识淡薄的大学生能够顾虑结婚后将面对的各种现实难题,诸如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极度不现实的。简单地来说,他们既然不能在恋爱过程中体现粗自尊、自爱、自重、自律的优秀品质,那么也无法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体现出他尊、他爱、他重的情感因素,因此就更无法体积对家庭、社会乃至婚后对方的责任意识。当然,我们不排除在大学生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群体。即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互容、互助、互扶。在恋爱因素的冲击下同时能够用理性的眼光,客观地分析彼此将来应该循于的人生道路、方向。当时,恋爱毕竟和结婚处于很大的不同。一位已婚女大学生就说出了这样一句戏言:结婚之前,感觉找到一位能够结婚的男士好难好难;结婚之后,感觉找到一位适合结婚的男士好多好多。这说明,恋爱和婚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一个人不可能将结婚所处于的高度激情时刻运用于婚后平淡的生活过程中。因此,恋爱双方的思想认识能否达成统一,即在能否或者意愿成为“患难夫妻”以及共同面对柴米油盐的现实问题上达成高度统一,以及双方的经济条件能否支撑双方或者单方顺利完成学业并保证婚后生活的井然有序。这是当事人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
解决:大学生结婚系合法的民事法律行为,但其又存在较多的现实问题。如何去既尊重大学生的结婚权,又消除大学生结婚带来的负面影响呢?作为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增加晚婚晚育的教育,理顺婚姻与学业的关系,确立“先立业,后成家”的婚姻观,对大学生结婚现象应当进行疏,而不是堵。特别是女学生要慎重,不要轻易地考虑结婚、怀孕、生育等问题,否则不仅给女大学生带来精神压力和心理创伤,还容易导致学业和就业的失败。要让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各高校当务之急要做的是,根据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的新形势,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管理手段,加强服务,积极应对,科学疏导,尽可能把因允许大学生结婚带来的冲击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二篇: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
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
摘要:在教育部颁布了自2005年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条例》,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做退学处理”的规定。一方面,这体现了国家行政管理法规与相关法律的接轨、统一;另一方面,大学生结婚恰当与否以在高校内乃至社会中引起强烈共鸣。本文试通过实地调研和阐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法律认定和权利认可,以及各高校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高校对相关问题管理的完善。关键词:大学生结婚 法律认定 权利认可 管理机制
一、大学生结婚的现象产生及现状从法律上来界定,什么事结婚。结婚是指男女双方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依照法律所规定的条件以及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不难开出,缔结夫妻关系的双方将由此产生权利、义务以及相对责任婚姻法第五条至第十条作出了如下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水利论文发表/sllwfabiao/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当前教育部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涉及在校生婚育以及婚育退学的规定予以删除,这无疑是趋向于与目前的国家的基本法律相一致,也是国家法律法规在结婚问题上的进一步放宽,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已经也不在要求结婚登记时需要有关单位的,教育部更是放弃了原来高考的结婚限制以及年龄限制。笔者认为,教育部径直做出取消禁止在校本科生结婚的决定仍有不妥善之处,其更应该对于在校本科生的结婚行为略作限制。诸如是否拥有相关财产来源,是否具有一定高度的思想素质。而作为大学本科生所在的大学(其对大学生的了解程度甚于任何一个政府部门),不仅在大学生进行结婚这一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劝、提醒义务,更应该承担相应的审核义务。即具体审核大学生具有相应的财产来源以及是否达到一定的思想觉悟。这两项义务,在我看来,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这是,为相关大学生从事结婚行为避免出现有关基于一时冲动导致后悔终生的类似现象的有力举措。笔者综合几份问卷调查,在调查中不难发现,大学生结婚的现象在各地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有向上增长之趋势。就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大学生结婚之态度而言,其普遍采取不予支持的态度。尤其,有一个问题及其回答值得关注,即大学生结婚又离婚,其复合的概率。从调查问卷中,没有复合成功的例子。这至少说明,结婚双方在结婚时候并没没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在结婚而又离婚的时候,能够较为清楚地认为到自己对于婚姻所真正的需求。才能认识到:恋爱是浪漫的,而婚姻是现实的。你必须有勇气面对婚姻生活里的各种问题.理解到“相爱容易相处难”的生活哲学之后,再走进婚姻的殿堂。
就民众对于大学生结婚之态度而言,其依旧普遍采取不予支持的态度。这也可以说明,民众认为大学生结婚双方在结婚时候是一种有欠妥当的行为,同时,民众也比较理性地看到,大学生结婚,对于自身学业,还是家庭来说,都必将是沉重的负担。在校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来自社会各界压力的加大,他们的心理、生理、观念才会趋于成熟,对自己的身份以及能力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二、大学生结婚的社会影响如上文已经论述,从法律角度上来说,大学本科生结婚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从现实来说,大学本科生是否应该、能够成为负担结婚义务的主体就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事实上,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法律上的界定和权力上的认可,而并非现实的迫切需要。即真正想结婚的大学生并不多,他们在乎的只是结婚的权利——结不结婚是一回事,能不能结婚是另一回事。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上或者能力上的无准备,酿就了很多大学生结婚后婚姻生活的不幸福乃至造成离婚的惨剧。毋庸置疑,在校大学生结婚,存在着诸多弊端。
首先,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习。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就存在一个时间和精力合理分配的问题。恋爱、婚姻、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习,应该说是很紧张的,要想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在校学习的时间很短暂,应当好好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光阴才对,也正应了那句老话,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这种感觉,也许在校的时候是难以体会到的,但当走向社会以后,再想学习,不是说不可以,但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会让人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更不会有更多的时间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还有一点,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错过了学习的机会,等到感觉所学的知识太少时,为时已晚。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习,是不值得提倡的。
其次,在校大学生结婚,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家庭,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基础。在校大学生经济未独立,结婚首先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例如婚后解决夫妻住宿问题要增加开支;若婚后生育后代则产生子女抚养问题等,更需要物质基础作保证。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婚后生活矛盾,从而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好证明。我们知道,大多数大学生完成学业,学习费用是需要家庭承担的,即使有的学生在不断地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习费用,但也难以完全自理,能够自已解决学费问题的学生,是极少数的。本来,供一个大学生上学,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高额的费用就是难以承受的,更有许多学生是凭借贷款完成学业的,如果再要承担恋爱、婚姻、家庭的费用,对于家庭来说就是更大的经济负担,可以说大多数家庭是根本无法承受的,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易在校结婚。
再次,在校大学生结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以后,会有许多需要做的事,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当然,自2001年高考报名取消年龄25周岁的限制和2003年新婚姻法颁布结婚登记不需要单位证明以后,许多高校已取消了对学生结婚的限制,学校不干预和不禁止,但并不等政工论文发表/gcslwfabiao/于教育部门提倡在校学生结婚。更为现实的是,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学校没有义务给大学生提供完成婚姻以及实现家庭的一些诸如住房之类的物质保证,因此许多结婚大学生势必在校外租房生活,这与教育部“原则上不允许大学生在外租房居住”的管理规定相矛盾。即使允许大学生在校外租房生活,随之会带来一些社会治安问题。
第三篇:对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思考
对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思考
内容摘要:结婚是每个公民的法定权利,我国现行的法律保护大学生的结婚权。可是,大学生结婚缺乏现实基础,大学期间结婚不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应当对大学生的结婚权进行限制。
关键词: 大学生、大学、结婚权
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从《婚姻法》的角度说这不是个问题,大学生能不能结婚?只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说了算。《婚姻法》里明确规定: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也就是说,一对男女,不论是不是大学生,只要自愿,没有《婚姻法》所载明的禁止结婚的情况,且男已满二十二周岁,女已满二十周岁,就可以结婚,任何第三者不得加以干涉。这个“任何第三者”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当然也包括大学。
那么为什么新《婚姻登记条例》出台后,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会成为问题呢?为什么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改变校规,同意符合条件的在校本科大学生结婚
成为新闻呢?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校本科大学生游离于《婚姻法》之外,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绝对不允许在校本科大学生结婚。还由于在校本科大学生结婚的确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在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充分尊重大学的办学自主权。
一、法律是否允许大学生结婚?
法律上,大学生享有结婚的权利,这种主体的自由意志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它具有合法性,表现为一种普遍的权利,任何对于它的侵犯都不仅仅是对主体意志的侵犯,也将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回映。这一点在我国的法律中已经得到了体现。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婚姻法》作为民事领域处理婚姻关系的基本法律,则对公民的结婚权作出了进一步地细化,规定男女双方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只要符合法定婚龄,没有法律禁止结婚的情况,经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后就确立了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从立法的角度看,立法者在制定《婚姻法》时并没有考虑对大学生结婚作出任何限制。大学生可以自由地行使自己的结婚权,这是双方意思自治的表现,如同当事人之间签订的一份合同,只要不违背法律,国家即予以确认,任何第三方不得干涉。德国圣哲康德就曾经把婚姻比作是男女双方互相利用对方性器官的契约。当然,我们
认为,婚姻也是男女双方建立在两性结合基础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既然如此,为什么新《婚姻登记条例》出台后,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原1994年实施的《婚姻登记条例》中,对于公民登记结婚时要求提交的文件主要包括身份证、户口本和单位介绍信等,而在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取消了对于单位介绍信的要求。这意味着什么?结婚提交介绍信,就是要求公民所在单位(或所在地居委会)出示公民婚姻情况的证明,身处异乡的大学生们,他们要结婚就必须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得到所在学校出具的未婚证明后才能登记结婚。实践中,这就成为了大学生结婚的一个前置性程序,学校可以通过这个前置性程序来审查和控制学生的结婚权,并作为一种手段来禁止大学生结婚,这种制度设计,巧妙地将婚姻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主张兑变为毫无权力支持的程序请求,而权利的被规制实质上意味着权利的被蔑视或权利的消灭。对于打算结婚的大学生们来说,这一纸未婚证明就成为一道无形的限制,难以逾越。而介绍信这一法定要件一旦被取消,学校某种程度上就丧失了对于学生结婚权的控制,只能直接面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无法挽回,这将给学校正常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而更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担忧的问题是:大学生在各方面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旦结合将难以承受两人世界所带来的种种难题,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实现求知权而耽误学业,影响前程。因此,由于新《婚姻登记条例》的变化,学校实际上陷入了尴尬和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大学生结婚;另一方面,大学生结婚明显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弊大于利,也会给学校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二、高校对大学生结婚的态度
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它可以自由地治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最小程度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干扰和支配.这种自主管理权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教育法》第28条第一项中指出高校有权按照规章进行自主管理,在第43条规定了受教育者应当遵守所在高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1条也规定高等院校应当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高校作为公法人,既然手中握有自主管理权这一利剑,面对大学生结婚,校方所能做的就是通过事后惩处来予以控制。原国家教委在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30条曾对此作出具体地规定,指出“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将作退学处理,”并在第33条强调“取消学籍或退学的学生,均不得申请复学。” 应当说,行政机关把如何处置大学生结婚问题的权力授权给了各高校,在这一问题上,校方可以自主规章、自主判断、自由裁量。对此,各高校管理层
对大学生结婚的普遍心态是以限制大学生的结婚权为代价保障其教育权和求知权的实现。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和具体国情来看,这一做法也是合情合理的,是站在学生的利益角度来考虑问题,社会和家长对此基本上持赞同和默许态度。
现在的问题在于,高校拥有了处置大学生结婚的法律权力,但是在以个人权利为原点的现代法治社会,这种权力同大学生享有的法定结婚权之间发生了冲突。从法律位阶的角度,高校禁止在校大学本科生结婚的法律依据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而《规定》本身只是原国家教委制定的一个部门规章,它的法律效力根本不足以对抗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公民婚姻关系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且,当我们重新审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立法主体时,不难发现,原国家教委(教育部)作为国务院下属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制定《规定》时根本无权对大学生能否结婚作出任何形式的限制,《规定》第30条明显违背了法律保留原则。结婚权应属于宪法第二章中公民的基本权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的规定,能对这一权利进行限制的立法主体仅限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原国家教委的行为是属于典型的越权立法,该条款应视为无效。
三、大学生是否应该结婚
对于婚姻,马克思曾经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他指出,一个人干不了事,要想美好地渡过一生,就只有两个人结合,因为半个球是无法滚动的。所以每个成年人的重要任务就是找到和自己相配的另一半。的确,婚姻是人生的重要支柱,缺少它,就不算是完美的人生。但是,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大学生处于人生的最重要阶段,是成才的黄金季节,理应好好把握,在青年时期扎扎实实地打好学业的基础,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对大学生来说,奋斗才是根本;相反,婚姻爱情会冲击学习。在人生的宝贵时期,把美好的时光浪费在花前月下,沉溺在脉脉柔情之中,不仅浪费时间,劳民伤财,造成精神上的困扰,也丧失了大学生应有的责任,势必要影响学业。那么,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处理学业和婚姻两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答案只能是个人的情感应当服从于事业(学业),如果脱离了事业(学业),婚姻和爱情就会变得渺小和苍白,失去鲜活的力量。正如培根所说,“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人是唯一有理性的存在,但是理性并非人的一切,人类的情感、意志、欲望乃至群体的无意识等诸多非理性因素每时每刻都在驱动着人们的行为,导向得当,控制有方,它就会和人们的理性相辅相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反之,它将如脱缰之马,决堤之河,造成意想不到的灾祸。婚姻作为人类情欲的体现,其本身的理性与否深刻地影响着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发展和活动,关系到人们是否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与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和全面发展。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得出了一个逻辑上相矛盾的结论,法律上不禁止大学生结婚,而高校禁止大学生结婚虽然违反了法律,却又合乎情理。
在当代中国,面对社会的深刻变革,如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重要、最急需、最紧迫的就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前进。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他们的成才与否、是否具备较高的素质是决定整个民族生死攸关的大事。大学生应通过不懈的努力,利用大学创造的育人和成材环境,为个人充分、自由、全面地发展创造条件。结婚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将从各个方面影响大学生的成材,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也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那么,在当前提倡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面对学生权利和高校管理中因限制结婚而引发的冲突,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这又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第四篇:婚姻法常识 >>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wad();《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采访婚姻法律问题专家胡晓琳律师。该文章涉及如下内容:
一、在校大学生能不能结婚?2004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不再限制在校大学生结婚,使在校大学生结婚违反校规成为历史。在校大学生只要符合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完全可以结婚。结婚条件包括:
1、双方完全自愿;
2、结婚年龄,女年满20周岁,男年满22周岁;
3、双方不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比如是姨表兄妹或姑表兄妹;
4、双方无配偶;
5、双方无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能结婚的传染疾病。由于有观点认为患有传染疾病的人也有结婚的权利,有争议,所以具体有哪些疾病,我国相关部门还没有确定,现在结婚只要双方宣誓无疾病或告知对方有疾病、对方同意即可。
二、2004年教育部发布的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使在校大学生有了结婚的权利,但不意味着在校大学生一定要结婚,该规定给了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权利,但这一权利是否行使,完全取决在校大学生的认识和具体情况。
三、在校大学生结婚后果的几个问题思考:
1、结婚使感情有了归属;
2、结婚满足了想结婚的在校大学生的愿望;
3、结婚后住哪?
4、结婚后万一有了孩子是要还是不要?如果要学业是否受影响?
5、没有经济收入和结婚有无关系?
6、夫妻关系的维护和表现是否影响其他非婚学生的心理感受?……Ajust();
第五篇:关于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问卷
关于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问卷
你好!最近社会上大学生是否可以在校结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特此调查。需要同学们的帮助,忠心的希望朋友们配合我们完成这次调查活动。本调查只作为参考依据,不作其他用途,我们郑重承诺对于您的资料我们将妥善保管。请您如实填写,谢谢!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级是:
3.你认为在校大学生是否应该享有结婚的权利?A应该B不应该
4.你赞成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这项政策的出台吗?A 赞成B不赞成5.你对大学生在校结婚持什么态度?A赞成B 不赞成C无所谓
6.你身边有大学生结婚的事情发生吗?A 有B 没有C 没有关心
7.在你身边想结婚的人多吗?A挺多的B 有但不多C 极少D 没有
8.你身边的同学结婚你会怎么样?* A 表示理解,祝福他们B反感C 觉得太早替他们担心
9.你觉得大学生在校结婚对学业的影响A会产生不良影响B 无不良影响C有促进作用D 产生的影响难以确定
10.您认为大学生结婚,将会给学校带来哪些问题?(多选)A住宿问题B生育问题C校风问题D学制管理问题E其他()
11.您认为大学生结婚,将会给自身带来哪些问题?(多选)A 家庭方面B经济方面C 社会舆论方面D其他()
12.您觉得下例哪个是最重要的?A 爱情B学业C 家庭D朋友E其他()
13.如果有条件你会在大学期间结婚吗?A会B即使有了适合对象。也不会选择在校结婚C 不确定
14.如果会结婚,你考虑的是什么因素A感情到位B想过夫妻生活C 家庭条件允许D 相互促进E 其他()
15.如果不会结婚,你考虑的是什么因素?A 无经济基础B 年龄太小不够成熟C 不稳定因素太多D 无能力对对方负责E其他()
16.您对现在大学生谈恋爱是怎么考虑的?A希望自己能找到和我天长地久的伴侣,将来走入婚姻殿堂B能有个长期一点的伴侣,但大学毕业后不结婚C即时享乐,找人填补自己的课余生活
17.如果大学生在校结婚,又离婚了,对当事人有何影响?
18.对于大学生在校结婚,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