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适应新形势 努力提高消防部队经费保障力
适应新形势 努力提高消防后勤经费保障力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在后勤保障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采取了诸多措施,但因各地发展不平衡,地方财力相对短缺以及消防工作外延不断扩大、工作成本不断提高等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与消防工作后勤保障供需矛盾仍非常突出。提高经费保障能力,是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推动后勤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新修订的《消防法》颁布实施后,人民的新期待和法定的新职责,对消防后勤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消防部队经费保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原因入手,寻找制约消防经费保障体系建设的良策,是我们亟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新形势下消防部队经费现状的特点
(一)消防部队管理经费保障总体水平与形势发展不适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防部队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公安交警队伍在不断壮大,各种装备每年也在大量增加,消耗维护经费支出逐年递增,而预算经费每年增长却很少,比例相距甚远。诸多经费保障要靠每年追加,或者去做工作才能获得,牵制了支队领导和管理部门相当一部分工作精力。
(二)领导体制特殊,事权财权交错。消防部队由同级政府和上级消防机构双重领导,经费开支由同级财政负担,但机构设臵、人员编制、装备配臵要求,业务活动的规范由上级制定,事权与财权的不同步,也造成了公安交管经费在足额与及时上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三)业务招待费“超标”。业务招待并不为过,但一些单位业务招待费占建设管理费的比例偏高,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二、三十,远远超出百分之十的标准,有的单位以顾问费、走访费、咨询费等名义将业务招待费变相支出,这就大大增加了基建工程的造价,造成经费的漏洞。
(四)消防部队经费不确定因素大。每年应急保卫任务重,使得年初预算难以做全、做细,年中预算执行东挪西垫,预算追加又不能全额得到保障,造成工作缺乏计划性,忙于应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地方经济发展迅速,用钱“缺口”大。目前,地方党委政府已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了足够重视,但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投入的数额越来越大,要拿出更多资金补贴也不可能,大多数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还十分馈乏,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其他行政单位也存在基础不牢的问题,如此厚此薄彼,肯定会带来部门之间的不和谐,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党委政府“有心无力”的心态更加突出。
(二)科学理财能力不足。少数基层单位领导理财、管财观念落后,对财务知识知之不多,只注重经费来源数量,而忽视经费使用效率,导致经费使用有效性不高;对财务管理工作只停留在收与付的肤浅认识上,忽视财务工作预测、计划、控制作用,不能对经费使用进行科学决策,造成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三)财务人员紧缺,素质不高。基层单位由于人员编制少,普遍缺少专职财务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任务繁重。而大部分基层财务人员都属于半路出家,财务专业知识不精通,执行标准不熟悉,开支无计划,账务处理不规范,错帐差帐、多报漏报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消防部队后勤经费保障能力的建议
(一)坚持科学管理思路向财务管理要效益。进一步打牢财务人员科学管理的基础,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思想指导财务工作,使有限的财力和物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障能力,真正形成“愿管、会管、敢管”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资金安全管理预防职务犯罪。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有关财经纪律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规范,杜绝资金管理中的违法违纪问题。二是加强机关事业性经费支出管理。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中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消耗性支出,并做到管钱与管物相结合。三是加强消防部队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的执行。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积极参与预算计划的编制,提高预算计
划的编制质量,对各部门预算要加以审核指导,从而为正确实施创造条件;同时严格监督预算执行的全过程,使各项经费收支符合预算计划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对无计划、超预算的款项依照规定不予报销,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
(二)管好用好每笔经费,保障部队建设急需。一是抓好开源节流工作,提高自我保障能力。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要保证部队供给,必须积极主动争取地方财力的支持,以弥补标准经费不足。各单位要因地制宜,积极争取社会相关单位对消防事业的支持,广开经费来源渠道。二是精打细算,勤俭持家。“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一直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充分发扬优良传统,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保障部队建设急需。三是机关抓实事,重点保基层。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经费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保障有力。为此应当重点保障执勤任务相对较重,条件相对艰苦的单位作为投入重点,经费向基层倾斜,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一是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原始凭证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直接填制的最初书面证明,是独立核算单位进行核算的原始资料,是会计核算的依据和起点,是保证会计数据真实、完整的关键。每个会计人员都应该知道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这是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权力。二是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要正确处理好知法与守法、执法与护法,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关系,二者目标一致,都是为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服务,二者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三是处理好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的关系。在会计监督中会计部门的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并通过群众了解事实真相。
第二篇:浅析新形势下基层消防部队管理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基层消防部队管理工作
张京良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消防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消防部队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火灾发生起到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但同时,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基层消防部队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切实加强基层消防部队管理工作是消防部队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不断探索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基层消防部队管理问题分析对策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消防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消防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火灾发生起到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消防部队高度重视,认真思索,都在大力加强部队管理和建设,希望打造一支“攻坚克难、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军队伍,更好的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然而,我们也应清醒看到部队管理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何应对、解决这些难点、热点问题,关系到消防部队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关系到消防部队内部的稳定与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
一、当前基层消防部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学习不实,业务训练不精。
近年来,基层消防部队对官兵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的学习安排较紧,各地都制定下发了学习计划。然而,在具体教育过程中,理论学习却大都流于形式。有的干部上课照本宣科,采用“填鸭式”灌输,授课方法单
一、枯燥,战士学习激情不高;部分中队没有将上级布置的教育内容具体化,不注意因人施教,教育效果不明显;有的单位学习仅停留在表面上,更多的是应付了事。在日常业务技能训练中,虽然加强了单兵、班组技能和实战演练,但训练与实战的差距仍很大,训练场上“战场”气氛不浓,演练 “走过场”,“练为战”的作用不明显。有的中队因人员少不便组织业务技能训练,基本上只进行单双杆、长跑等体能训练,业务技能或战术训练被放空了,大大地减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二)人浮于事,部分官兵安于现状。
绝大多数中队干部都能恪尽职守,不畏艰难,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也有少数干部心存侥幸,认为“山高皇帝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思想和行动上存在懈怠和懒散的问题;有的干部表率作用不强,对自身工作要求不高,当“甩手掌柜”——业务训练全交给班长和骨干,基础工作交给文书,后勤管理交给司务长,自己只负责当“领导”;有的干部对外交往过多,精力过度外移,直接影响了本职工作,从而造成了部队管理工作的松懈。士官方面,在转士官前后反差大,转士官前工作积极,训练刻苦,学习认真,但转士官后却又安于现状,考虑个人成长进步和婚姻问题,不注重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组训能力。
(三)执勤力量不足,公差勤务较多。
当前,除特勤中队、铁军中队外,其余中队官兵人数普遍较少,再除去炊事员、门卫岗哨,执勤实力就显得很薄弱。每天,打扫营区卫生需要占用人力和时间,加之部队所处的城区范围大,社会关系复杂,不时有有关领导或其他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向基层消防中队要车、要人,帮助送水、冲洗街道、整治市容卫生等,基层干部虽然为难,但又不得不服从安排,这些工作也花费了大量的警力、物力,使得原本就不足的兵力更加紧张了。
(四)消防装备仍有欠账,人与装备的结合没有发挥最大效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总队和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消防装备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很多边远基层大队的装备仍比较落后,欠账较多。绝大多数中队只有
一、两辆主战消防车,有的消防车已超期服役,经常发生故障;有的中队随车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配备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平时开设的器材装备训练课较少,部分官兵对器材装备的性能不够熟悉,不能熟练操作和使用,这就出现了部分中队在现有条件下还未能充分发挥现有装备的作用,没有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装备的最大效用。
(五)警营文化建设滞后,创新性能力弱。
基层官兵对警营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不会结合形势任务、中心工作和官兵的不同层次需求来开展文化活动,对文化活动缺乏组织和策划,把文化工作当成不变老一套,内容陈旧,一惯效仿,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如:有的认为文化工作不是中心工作,抓不抓无关紧要,不如搞教育、训练实在管用;有的觉
得花钱搞文化建设投资大、见效慢;有的认为基层单位人少、事多没有必要;还有的感觉警营文化建设只是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而已,对警营文化的建设更多的是模仿社会各项文化活动,可往往又学不到精髓,造成营区文化“不伦不类”,更别说具有消防部队特设的“品牌”文化建设了。久而久之,使得一些官兵生活枯燥,偷偷到地方违章娱乐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部队管理的难度。
二、基层部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消防部队的双重性对部队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
消防部队的双重性(消防部队管理的军事性与工作的地方性)也是影响部队管理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它是正规现役部队,就应该严格按照部队的条令条例依法从严治军,强化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另一方面因消防部队受地方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直接领导,是公安机关的一个职能部门,直接参与社会的消防管理。这就不可避免地给消防部队打上了深深的“地方”烙印,使消防部队事实上成了一支由地方非军事机关领导的,需要“关门”实行军事化,“开门”从事地方工作的队伍。因此,它一边要克服地方上那些松散、稀拉的不良风气和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排除来自地方上的各种干扰,努力按条令条例抓部队管理,又要学会适应地方工作的各种习惯,认真搞好地方工作。这样,不可避免的对部队管理教育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部队军事化管理和正规化建设。
(二)兵员结构复杂,思想多样化,增加了管理难度。
过去消防部队兵员成份单一,官兵思想稳定,便于管理。现在的兵员较为复杂:有在社会上打工或工作几年后才当兵的,他们入伍前就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思想相当活跃;有的是关系兵,他们路子多,在部队内部利益面前能通过各种关系得到优先照顾,让老实、踏实工作的战士不服气,增加了部队管理难度;有的是“独子兵”,从小养尊处优,到部队后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服从管理;再加之战士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士官比例增大等现象,都给部队管理增添了难度。
(三)基层干部管理不严,缺少足够的力度。
在部队管理工作中,有的干部管理不严,缺少足够的力度。其一,基层干部中很多都是院校毕业的“学生官”,与“土生土长”的士官相比,年纪轻,军龄短,生怕“碰钉子”、被顶撞而丢面子,造成了不敢管或不愿管的被动局面;其二,士官的考核、晋升等级等权限不在基层组织本级,影响了基层干部对士官管
理的权威性;其三,有的士官因工作关系直接管钱、管物,具有一定的实权,造成基层干部在管理上迁就,放不开手;其四,基层干部,特别是中队干部的管理资历不深,管理经验不足,直接造成士官管理工作中的“失控漏管”。
(四)部队管理观念不适应新形势下管理工作需要。
一是对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一些基层大中队,有少数干部不能以防灭火工作和队伍建设全局着眼来认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片面追求防灭火工作而疏于队伍管理,只要不出责任事故就大可高枕无忧。二是对管理工作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到位。有些大队对部队管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教育整顿活动上,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平时、抓经常上。三是对管理工作复杂性认识不到位。一些大队领导做工作缺乏全局观,对新时期部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四是对管理工作存在的“症结性”问题认识不到位。目前,部队管理中存在着约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作风不扎实、力度不够大等问题,这才是当前部队管理教育中存在的真正的症结。
三、加强基层消防部队管理的对策探究
针对基层消防部队在管理工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冷静分析,认真思考,从组织上、制度上和日常管理等诸多方面寻找对策,对症下药,不断提高基层消防部队的管理水平。
(一)优化兵员结构,改革训练模式。
消防部队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增强基层一线的执勤实力,士官除了从现役义务兵中挑选外,也可采用从地方院校应征入伍,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和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装备操作人员。同时,要细化对士官的考核制度,优化兵员结构,最大限度发挥士官队伍的专业作用和主体作用。一是增加一线战斗班士官的编制比例;二是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招聘合同制消防队员,充实执勤实力。第三,要大力改革创新,采取综合训练模式。即业务理论知识学习、消防技术、灭火救援战术集于一体,开展综合性灭火救援训练,通过综合训练,把多项业务知识、技能、战术连接起来。通过综合训练,将各级指挥员和各类战斗员连接上,激发不同人员的学习、训练热情,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大力提高综合实战水平。
(二)强化干部培训机制,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一是要强化各级领导班子的职责意识,将干部培训工作与领导班子政绩挂
钩,将其作为各级领导班子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出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统领作用。二是强化政治机关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出政治机关职能作用,将干部培训工作纳入经常性工作范畴,而非阶段性工作范畴,将其当成常规性的素质工程来抓,而不是当成临时性的亮点工作来抓。三是完善干部培训奖惩激励机制,将干部培训情况、考核结果切实与干部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并与干部晋职、奖惩、福利搭钩,通过兑现奖惩增强干部的学习动力,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浓厚学习氛围,大力提升干部管理能力。
(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发挥模仿带头作用。
自古以来,军队的管理非常注重带兵干部的带头作用。作为管理,本身也是一门艺术,管理者自身的魅力对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在消防部队中,领导干部是部队的管理者,是治兵带兵的骨干和中坚,对部队具有全局性的影响。领导干部的言行对部队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强化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带动部队,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为此,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率先垂范,在工作中要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引导战士,在训练中,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参训;其次,要强化党性观念,以严格管理、严格纪律的良好形象,切实当好部队的表率和楷模,从而成为部队合格的管理者,把部队教育好、管理好。
(四)奖赏与惩罚相结合,重在实效。
部队的奖与罚是一个目的,两种手段。而当前部队在运用激励机制上一只脚长,一只脚短,奖励大张旗鼓,处分偃旗息鼓。必须坚持赏罚分明的方法,做到奖励一个人,激励一大批,处分一个人,警示一大片,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管理者应尽量避免滥用惩罚手段,某些问题应用其它手段解决而一味地频繁使用惩罚,只会过犹不及。管理者应切实把管理工作情况与个人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认真履行职责的,要舍得重奖;对严重违纪的,要敢施重典,敢于施行处分、撤职等手段,真正作到赏罚分明。
(五)加强部队警营文化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
凝聚功能是指当积极向上的正确观念得到部队官兵人民群众的认同后,而产生的一种共鸣,一种向心力,一种凝聚力。一支队伍有没有战斗力,取决于这支队伍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凝聚力又来源于官兵共同的价值取向、一致的意志信念和战斗精神。对于公安消防部队来说,战斗力不仅要靠科学的管理、先进的装备、充足的经费,更取决于高觉悟、高素质的消防官兵队伍。先进的警营文化熏陶,可以使官兵信念更加坚定、意志更加顽强、热情更加饱满,可以在部队内部建立起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把全体官兵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合力,全面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赵建平,《论强化消防部队管理执行力》,《武警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2.余培荣,《浅析消防部队管理工作存在的几方面问题与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2期。
3.彭安成,《消防部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12期。
4.李经明,《适应新形势切实加强消防部队管理工作》,《武警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王信友,《在新形势下如何全面加强基层消防部队管理工作》,《云南消防》,2003年06期。
第三篇:适应新形势努力提高皖江示范区投融资能力
适应新形势
努力提高皖江示范区投融资能力
■发布时间:2011-05-06
■ 信息来源: 经济研究院
今年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入实质性大建设的关键之年。推进集中区和示范园区载体平台建设,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示范区城镇化进程,都需要合理、高效、安全的融资保障。如何在国家不断提高“双率”加大信贷紧缩力度的新形势下,保持皖江示范区投融资的持续较快增长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皖江示范区投融资现状
1、投资持续快速增长,融资能力不断增强
2010年,皖江示范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580.5亿元,是2005年的5.6倍,“十一五”年均增长4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底,皖江示范区九市各项贷款余额8437.6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占全省比重为71.9%;上市公司51家,通过首发和再融资共募集资金120.9亿元,占全省的70.6%;2010年债券市场实现融资225亿元,占全省债券融资额的68.4%,其中发行企业债券77亿元,发行中期票据96亿元,短期融资券52亿元。2010年,示范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473.3亿元,占全省利用省外资金的72.5%。
2、制造业及开发园区投资规模大,资金集聚能力强
近年来,皖江示范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工业主导优势明显。2009年皖江示范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2250.5亿元,2006—2009年年均增长51.5%,高于全省制造业投资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占皖江示范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示范区开发园区吸纳投资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10年底,示范区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园区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113.2亿元,占示范区总投资的36.3%。
3、融资创新活跃,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皖江示范区融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银团贷款、系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合肥公共安全、芜湖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两只创业投资基金列入国家首批试点;皖江物流产业投资基金获批筹备,成为我省第一支、中部第二支获得国家批准设立的大型产业投资基金。同时,示范区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信用安徽”建设稳步推进,联合征信体系建设加快,铜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一批信用担保机构相继成立,不断优化的融资环境为皖江示范区进一步扩大投融资规模创造了良好条件。
当前皖江示范区投融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是融资缺口大。融资规模总体较小,成本较高,难以满足示范区建设发展旺盛的投资需求。二是融资结构不优。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利用外资规模小、质量不高;高端制造业产业转移资金偏少,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融资渠道偏窄;县域、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薄弱。三是地方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民间金融发展不足,规模偏小,民间资本利用不充分,与周边的江浙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四是融资平台尚需规范。融资平台家数多,但规模小,资产分散,融资渠道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县以下平台融资困难,地方财政负担压力较大。
二、面临形势和总体思路
未来一段时期是皖江示范区建设见成效、大发展的关键期,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及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推动新一轮投资热潮。从融资形势看,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国家货币政策逐步转向稳健,收缩市场流动性,信贷扩张幅度逐步收窄。国家和省将继续加大对示范区财政支持,但地方财政压力仍然较大,随着房地产调控措施的深化,地方政府进一步扩大土地出让收入受到掣肘,保障性住房等大量民生方面资金需求可能压缩地方财政的其他建设支出。国家强调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未来示范区资本市场融资孕育重大突破。示范区正全面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势头强劲,在良性互动发展过程中,示范区集聚外部资金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综合内外部形势看,满足如此大规模的融资需求,有挑战、有压力,但也存在不少机遇和可供挖掘的潜力。
皖江示范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融资体系,需要全新的融资思路。必须秉承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开放合作、多元融资,多措并举、创新融资,安全高效、健康可持续的融资原则,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千方百计寻找信贷增长空间,抓好用好资本市场扩容机遇,不遗余力集聚域外金融资源,充分发挥信贷融资、资本市场融资、利用省外资金的融资主渠道作用,着力加强和改善平台融资,形成以企业融资为主体,以园区融资为载体,以市场融资为主导,以政府融资为引导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投融资路径,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强化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投融资规划安排,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投融资效率,以投资带融资、以融资促投资,促进示范区投融资良性循环、高效健康发展。
三、对策建议
1、加大重点园区融资力度
依据示范区各类园区发展基础和特点,适应产业承接和集聚发展新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示范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鼓励有条件的示范园区组建投资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构建市场化投融资主体。加强集中区和示范园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积极推广银团贷款,加大信贷融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战略投资者通过合作共建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发行企业债券和中、短期票据,创新土地权属抵(质)押、征地拆迁贷款、片区开发、融资租赁、公私合营等园区基础设施融资模式。鼓励保险资金以债权或股权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利用市政债券支持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思路。
2、提高现代产业融资水平
先进制造业要充分发挥良好的市场化融资基础,多渠道、多形式广泛集聚吸纳国内外各类转移资本,积极探索融资租赁等融资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用好用活产业引导资金,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基金,积极推动企业在创业板、中小企业板和主板市场融资,形成财政专项资金为先导、风险资本为主体、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的融资体系。现代服务业要把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行业差异多领域开发金融产品,积极利用信托、保险、风险投资资金,加快资本市场融资步伐。现代农业要充分利用二、三产业充裕的产业资本,形成产业间合作互动的融资模式。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融资贷款,探索建立农业担保风险基金和农业农村投融资平台,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多元化融资体系。
3、做大做强融资主体
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加强示范区地方金融资源整合,推动成立皖江区域性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改造城市商业银行,探索设立社区银行,推动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加快发展非银行地方金融机构。规范发展政府融资平台。立足示范区融资平台现有基础,鼓励融资模式创新,探索整合政府资产、注入经营性资源,多方充实平台公司资产,加强融资平台对社会资金的吸纳力,构建政府投入为主导,银行、社会资金、外资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格局。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支持合肥、芜湖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成为立足皖江、辐射安徽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皖江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大资金支持。
4、探索产业链和“飞地”融资
把握皖江示范区产业链式转移趋势,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供销企业,全方位地为链条上各个企业提供 “一揽子金融集成服务”,为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形成金融机构、大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利用国家和省鼓励示范区发展“飞地经济”的政策优势,建立和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吸引省外资本参股地方投融资平台,投资园区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及主导产业,实现“飞地金融”与“飞地经济”的有机结合。
5、加快发展股权融资
把握国家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机遇,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境内外资本在皖江示范区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风险投资基金。明确基金投资方向和范围,有效增强基金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推动股权投资基金与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联动发展,建立股权资本良好的退出机制。稳妥推进国有股减持,有效整合减持资金,探索减持资金注资地方融资平台建设、发起或参股股权投资基金等模式,最大程度利用国有股减持资金支持皖江示范区发展。
6、不断拓宽利用民间资本渠道 针对皖江示范区利用民间资本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把吸引集聚民间资本作为当前皖江示范区融资工作的重点。积极创造条件,规范发展民间金融,鼓励民间资本有序组建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探索成立以民间资本投资为主的保障房建设投资基金,支持示范区保障房建设。引导民间资本利用信托平台参与城市公用事业、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示范区构筑新的融资平台,为民间资本提供安全、稳定的投资渠道。
7、继续加大利用外资力度
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加强与境外企业合资合作。推进企业境外上市,引导成立海外上市扶植专项基金,对于优势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前期费用予以补助。鼓励境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人和机构投资者,对示范区市场前景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入股。鼓励外资加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力度。针对世界银行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对华政策变化的特点,积极争取并扩大世界银行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对示范区的贷款。重点把城市化、环境保护、贫困地区脱贫与争取世行和亚行资金结合起来,超前谋划储备项目,争取贷款支持。
第四篇:多种消防队伍建设经费保障
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经验材料提纲
(一)健全稳固经费保障机制。近年来,支队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县级公安消防部队消防业务费基本支出保障机制的意见》及《山东省公安消防部队合同制消防员和文职人员招收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制度,将合同制消防员和消防文员的工资、服装、伙食、保险等人员经费,及人身意外伤亡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等经费纳入消防业务费保障范围,按照“政府统筹、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经费保障,并按照经济发展每年有所增加。泰安市财政每年173.1万元合同制消防员、消防文员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09年以来,全市各级投入合同制消防员、消防文员经费719.13万元,有效保证了工资、福利待遇和执勤训练、灭火救援等消防保卫任务的需要。
(二)着力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全市各级依托政府落实工资待遇,实行统一管理。按照《劳动法》等有关规定,通过劳动派遣部门与合同制消防员、消防文员签订劳务合同,并为其办理了养老、基本医疗、大额医疗救助等5类社会统筹保险采取季度结算的方式投保,避免了因合同制消防员中途辞职、辞退导致的保险资金流失问题。目前,全市合同制消防员工资1500—2000元/月,每人每年保险费用
元。同时,支队每年投入8万元为全市合同制消防员、消防文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三)落实专职消防队伍经费保障。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通过
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新泰在乡镇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了消防安全应急救援服务队业务费基本支出保障机制,解决了“经费”问题。(新泰专职消防队建设经费保障材料)
第五篇:部队后勤经费保障问题小议
浅谈部队管理经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近年来,我们财务工作以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和军队的规章制度为依据,立足现有经费,精打细算、强化管理,从严格经费开支入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的新路子,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坚持经费向基层倾斜的政策,为基层官兵创建了良好的训练、生活环境,也为防火、灭火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使我局出色地完成了灭火救援任务,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预算编制不按程序,内容不符合要求。部队经费预算的编制,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复杂又重要的财务活动。部队各级预算单位编制年预算经费时,财务部门首先要核准实力,了解当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掌握单位家底经费后,组织各个部门编制详细具体、符合实际的分项经费预算。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上报的预算,参照往年经费执行情况,结合党委确定的当年中心工作任务,编制单位本预算草案,报经党委审批;预算批准后,财务部门再给各个部门下达预算经费指标。有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年初预算不及时,致使经费开支盲目无序,有多少花多少,工作没有计划性、没有重点。有的单位预算草案考虑不全面,有遗漏项目,造成预算与实际相脱节,有的单位预算项目列支内容不具体,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二)不严格执行预算,经费超支项目多。单位经费预算批复下达各部门后,财务部门应严格执行预算,不得无理由地办理任何超预算开支,如确需追加经费的项目应上报党委审批后方可追加经费。但在工作中,常常有单位实际支出与预算安排相脱节,没有按年初计划将经费支出放在工作的重点问题上,这就失去了预算的作用,同时也没有达到宏观调控的效果。
(三)没有严把审核报销关,存在账目处理不规范问题。有的单位制定了一系列经费报销制度,但财务人员碍于面子,并没有按要求按标准卡住经费,对票据的审核不仔细,有些原始发票填写内容不全,招待费支出控制不严等等,有些帐目处理不规范,经费标准把握不准。
(四)有的单位基层财务管理薄弱。有的中队司务长兼任职务较多,基础差,平时学习时间少,致使经费开支较乱、不能按要求正确处理账务等。
二、解决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调控能力。当前,由于受国家财力所限,部队经费供应面临着诸多困难,也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为做好消防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在现有的经费供应下,管好用好经费,真正做到投向合理,投量节约,使用有效,对部队提高经费质量和使用效益是十分必要的。第一,集中财权,党委理财。由于消防部队既担负着防火、灭火的重要职责,又担负着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任务,部队财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它方面的工作。因此,党委要坚持加强财务管理,保障经费供应和面向部队,服务基层,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集体理财,科学管理,“财”尽其用。大项开支党委要集体研究决定,花钱看“家底”,办事看缓急,开支看效果。在安排使用经费时
对部队建设全盘计划,借鉴经验,总结教训,实施正确有效的调配,确保重点,兼顾一般,使有限的部队经费在宏观调控下发挥出最大的效用。第二,严格预算、遵照执行,人常说“凡事预则立”。在经费管理中,加强预算更是起着“龙头”的重要作用。每始,首先要求各部门依照本年工作计划,根据实际需要,编制详细的开支计划。作为财务部门则根据经费标准,切实把握经费来源及标准、本工作任务、部队实际保障能力,本着量入为出、计划不留缺口、预算不出赤字的原则,通盘考虑各个相关因素,经过多次商议讨论,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报经党委讨论通过。预算执行中,如有确需追加经费的,要严格遵照要求报批,严禁乱开经费口子。并且在季度末要及时做好经费开支分析报告,及时掌握经费流向、流量、从严控制经费借款,从而有效地克服经费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编制中不尽人意之处,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也为来年的预算编制提供了可参照的样本。第三,合理配置,落实经费。在经费使用问题上要合理配置经费使用结构,本着为基层官兵服务的精神,坚持经费向基层和边远艰苦地区倾斜的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部队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重点问题。
(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加强经费管理,我们要从强化制度意识入手,从完善规章制度上,落实管理措施。首先根据军委、总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率先出台了出差借款、日常报销、经费审批等相关具体规定,励行节约、制止浪费奢侈。在经费报销上严格规定标准予以开支,超额部分自理;对于各县市来局办事的干部一律在机关食堂就餐等一系列节约经费开支的相关规定陆续出台。在一段时期的规范化管理之后,出差经费超支、招待费开支较大的问题随之减少了。同时,各基层后勤部门也相应制定了《营房营具管理规定》、《被装库管理规定》、《给养库管理规定》、《消防大队(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其次,严格审核,严把报销关。大项经费开支事前要经党委会讨论决定,报销时手续齐全、签字符合规定才能予以报销。对于无经费保障、不符合开支范围、凭证不完备、违反规定、发票不符合要求、开支超标等都坚决不予报销。在一系列日益完善的制度约束下,机关日常消耗性经费开支呈下降态势,有效地节约了部队经费,提高了办事效率。再次,加强审计监督。多一分监督,就会减少一分疏漏,有效的监督也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经费保障范围的扩大,部队财务监督也越来越重要,监督体系也越来越复杂。只有在完备的监督体系下,财务人员才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财务工作环节的分工和协作才可能遵守共同的程序和节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发挥部队的财力保障作用。各单位除了加强经常性财务监督检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内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增强单位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揭露存在的错误弊端,制止收支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制度、财经纪律以及侵吞国家财产和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财务监督机构要进一步拓宽监管领域,不断改进监管方法,找准监管重点,提高监督质量,正确评价财务管理成果,合理实施奖惩,提高经费效益,保证部队建设和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建立健全经常性制度化的审计监督和财务监督。各级财务应根据职能权限,搞好本级财务的审计工作,对下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审和复审,检查指导各单位财务工作。要充分调动各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支持各大队开展的各级审计监督工作。坚决杜绝财经法规流于形式,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失之于软,失之于偏的现象。各级财务监督部门必须依法认真
履行职责,防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各级党委对遵守财经纪律和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好的单位、部门、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个人依法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三)提高人员素质,发挥管理职能。作为影响当今世界大趋势之一的知识经济正在蓬勃兴起。而会计人员作为社会经济利益的见证人和协调者,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更面临着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解决新问题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核心要素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单位效益的高低,将取决于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防部队财务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财务工作质量的关键,对部队各方面的建设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要切实提高新形式下部队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就必须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善管理的干部队伍。一是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财务人员身居“管钱”这一特殊的工作岗位,要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立志献身消防事业,努力为基层服务,廉洁奉公、克勤克俭、模范执行和维护部队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敢于同违反财经纪律的人和事作斗争,积极发挥监督职能。二是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财务干部要善于学习、勤于钻研、爱岗敬业、精通业务,不断学习各项新的财务标准制度和规定及财务工作程序,了解与财务工作相关联的知识,为发挥管理职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要掌握好科学技术知识,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应用财务管理知识做好财务分析,用有限的经费谋求最大的保障效益。要摈弃“管帐先生”的偏颇看法,在市场经济发展时期,财务工作不仅是一种事后记账的单一记录行为,而且还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数据的记录、归纳、分析来判断某项决策的可行性,为如何进行操作提出更为切实有效的建议及得出事后分析的管理程序。如何加强经费管理,不仅要从微观数据入手,而且还要依赖于宏观调控,更大可能地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党委决策提供科学、切实可行的依据,使有限的部队经费发挥最佳使用效益。由此可见,选择财务干部是关键,增减和造就人才就更重要了。所以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仅仅靠埋头苦干是不行的。要选择多渠道、全方位的人才增减途径。一是选择地方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地方大学生有着头脑灵活、工作热情高昂、知识丰富等优点,将这些新生力量充实到部队里来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新的思路和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地方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兵在部队中越来越显现出重要的作用。二是正规培训与函授、自学考试相结合。正规培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周期长,不可能满足财务工作的急需。因此,在做好正常财务工作的前提下,搞好人才培养,提高素质,就要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短期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职培训,使财务人员在不脱岗的情况下完成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以达到提高财务管理的目的。三是部队培养和地方培训相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军地两用人才互补性增大,再者消防队与地方联系又很多,及时学习地方的财务知识很有必要。一方面使部队财务人员不断学习借鉴地方好的经济管理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部队和地方的人才交流,使部队财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在必要时能发挥自己特长,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四是局一级的财务人员要多下大队、中队及时了解司务长的工作情况。消防部队的司务长大多身兼数职,平时训练疏于学习。针对这一情况局级财务人员更应积极组织司务长多学习,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加强中队财务的制度建设和账目管理,而且经委会也确实各司其职,司务与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四是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定期考评财
务人员的工作,实行奖优罚劣,进一步增强财务人员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财务人员要廉洁自律,不贪不占,以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专业素质去完成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