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大问题制约我国汽车销售行业的发展
八大问题制约我国汽车销售行业的发展
日期:08-07-17来源:太平洋汽车网作者:阅读:502 次
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罗磊剖析了当前我国汽车销售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问题
一、品牌授权合同不规范,存在强权条款
在我国汽车销售行业中,目前实行的授权合同中有很多强权条款,主要体现在厂家对经销商的商务政策中有过多的限制性条款:
一、厂家往往规定由经销商承担广告宣传费用,以此来分摊自己的成本,却加重了经销商的负担。
二、厂家编制过高甚至无法完成的年度计划,向经销商强行分解,造成经销商库存严重积压。
三、厂家对旗下的经销商实行严格的区域限制,不允许跨地区售车或购车,剥夺了消费者的消费自由。
四、单一的零部件供应策略,剥夺了经销商自由采购的意愿。
要剔除授权合同中的强权条款,国家政策应制定授权合同示范文本,并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新的授权合同应体现以下原则:
一、体现权利义务对等;
二、明确授权合同期限;
三、合同期内不得中止授权,否则要赔偿经济损失;
四、授权合同以中国法律为基准,适合我国国情;
五、体现授权合同的唯一性原则;
六、建立授权合同执行监督机制;
七、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供应商对经销商的强制性政策。
问题
二、单一的模式、过高的建店标准加重经销商的负担
近年来,我国汽车销售行业中以4S为主的销售模式发展单一化,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4S店越建越大,越建越奢侈,造成资源浪费,加剧了环境污染。
二是厂家往往向经销商收取过高的建店保证金,并指定建店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加重了经销商的成本负担。
三是厂家强压给经销商的“铺底库存”多为“过季产品”,造成经销商手中的库存越来越多,容易导致滞销。
对于以上问题,罗磊提出应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4S店建设标准。基于我国各地区经济
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根据当地的经济标准建设不同规模的4S店,而不是一味地求大求好。问题
三、营销网络盲目扩张,易造成恶性竞争
部分品牌在部分城市的4S店数量
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雪铁龙 一汽丰田
北京38382722
上海954711
广州51459
深圳6997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汽车企业的4S店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销售网点分布不均匀,这样容易造成同品牌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
对此,应由经销网络备案工作发挥各级汽车流通行业组织的作用。是否新增网点,应由经销商和厂家实地考察后共同来决定。
问题
四、部分厂家的分网策略同样会引发恶性竞争
近两年,当合资企业纷纷开始并网销售的时候,某些自主品牌企业却正好相反,不约而同地实施着分网销售的策略,拼命扩张建店。当前,奇瑞、吉利、比亚迪、江淮、东南、一汽轿车等企业的分网销售虽然是扩充网络的另一手段,但4S店越来越多,后果同样会引起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
对此,国家政府部门应完善品牌销售政策,引导企业科学管理,调动各方积极性,合理搭建并充分利用营销网络,确立供应商与经销商之间合作共赢的关系。
问题
五、零部件、汽车装饰、汽车金融等方面的强权策略待改善
汽车后市场的问题跟4S店的问题类似,同样厂家对经销商的授权存在着强权条款,如指定采购渠道、强行压库、搭配销售等。
要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应完善相关政策,明令禁止供应商以下行为,违反者予以惩处:
一、向经销商收取建店保证金;
二、指定建店施工单位、用材、装饰材料、办公设施、维修通用设备;
三、向经销商强行配送“过季产品”;
四、不顾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强压库存;
五、强行搭配产品;
六、指定广告投放数量、投放媒体与版面;
七、强行向经销商滩派汽车美容用品及设定销售额度;
八、指定汽车金融机构;
九、延缓支付经销商应得返利。
同时还应规定经销商积压零部件,供应商应提供回购服务。
对于经销商库存问题,由经销商自行设定,供应商向经销商提供指导,规定经销商库存最多不得超过其上年度平均月销售额的150%。
规定供应商有关商务政策,如建店支持、广告费、奖励政策等,应公开透明,取消模糊返利,在每年初供销双方签订合同时一并写清,以利于市场平等竞争。
规定汽车供应商取消汽车交易区域限制,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消费者异地购买汽车的权利。
问题
六、退出机制缺失,给消费者造成损失
前几年奥克斯汽车退出市场,一走了之,售后服务无人负责,造成车主集体应诉;今年南京菲亚特又重演退市事件,与全国100多家经销商解约。
对于退出汽车市场的厂家和经销商,国家应完善品牌销售政策,建立完备的退出机制:
一、普通经销商退出,按照授权合同予以补偿;
二、厂家、总经销商退出,设立强制性条款,除按授权经营合同向经销商支付违约金以外,还应向国家相关机构支付维护消费者10年售后服务应花费的费用。
无论是内资企业、合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由国家执法机构向其投资关联企业按照股份比例追缴相应的款项。
问题
七、跨国公司高度掌控进口车流通环节,消费者没有得到实惠
车型宝马 X5 3.0I英菲尼迪 FX35
到岸价$58,042$35,440
综合税率1.66191.7206
汇率6.96.9
完税价格¥665,574¥426,846
批发价¥832,350¥624,000
零售价¥895,000¥678,000
国际市场批发价¥291407-¥345966¥241362-¥250843
国际市场零售价¥316710-¥376050¥262545-¥272895
如上面的表中所例的进口车流通价格,外资总经销商通过定价可以直接在中国市场获得高额稳定的利润,而广大消费者却没有享受到关税大幅度下调、人民币升值、市场开放、竞争升级带来的好处。
由于跨国公司和外资进口车总经销商之间存在关联交易,直接干预经销商日常管理,向中国的汽车销售网络全面渗透,原来的内资进口汽车品牌总经销商面临降级和下岗。
对此,国家政策应细化总经销商准入条件及备案流程,制定总经销商设立标准,主要包括注册资金、网络规模、功能、设施、人员、经验、经营记录等各项指标,并由汽车流通行业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另外,还应建立进口汽车价格监测信息平台,以维护国内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问题八、二级经销商与汽车有形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直以来,汽车销售以4S模式占主导,二级经销商不被厂家认可,甚至受到排挤和打压。由于没有厂家授权的合法地位,造成二级经销商鱼龙混杂,竞相压价,从而扰乱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
对此,国家应该完善品牌销售政策,鼓励多业态并存的多元化经营理念,具体为:
一、从政策层面鼓励多品牌集中经营;
二、补充对二级汽车经销商的授权规定;
三、倡导发展多种汽车营销方式;
四、鼓励汽车维修保养服务多元化;
五、鼓励汽车零配件供应多元化;
六、搞好行业规划和行业准入,避免盲目竞争。
第二篇:2013-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行业快速发展,地位和作用得到彰显的同时,还面对着很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一、成本急剧上涨
以广州为例,2010至2012年三年间,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保福利的政策性刚性调升接近50%。今年5月份最低工资标准再次上调至1550元/月,涨幅达19.2%。随着用工成本的持续刚性上涨,物业服务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加剧,由此也引发降低服务标准和弃管小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价格调整机制缺失
哈尔滨市一些老旧住宅小区至今实行十多年前制定的0.3元/平方米左右的收费标准;珠海市“多层住宅物管费收取指导价格0.35~0.55元/平方米·月”10年没有调整;北京至今仍在执行上世纪90年代末制定的经济适用房物业服务费政府指导价格0.55元/平方米的标准,此间仅以保洁员月工资为例,已由当年460元上调至按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的2500元,物业服务收费与成本已严重倒挂。
三、从业队伍人才匮乏
管理规模扩大和业主要求的提高,使得行业对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知晓法律,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取得物业管理师资格的43919人,仅占全国612.3万从业人员的0.7%,全国平均每家物业服务企业仅0.6名物业管理师,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此外,一线员工流动率不断走高,也是当前企业遇到的难题。江西省有关调查显示,行业平均工资待遇仅为城镇职工平均收入的57.87%,造成人员流动性加大,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深圳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资料表明,基层员工年平均离职率在50%左右,秩序维护员离职率有的高达80%。企业留不住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熟练操作员工,对保持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都带来负面效应。
四、部分企业生存状况堪忧
刚性成本急剧上升,税负居高不下,导致相当数量的物业服务企业陷入生存困境。福建省住建厅开展的“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专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93家企业,有接近40%处于亏损状态,收不抵支引发对部分项目的弃管。广东汕头市
调查显示,超过75%物业服务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亏损,直接导致企业对日常服务投入的减少,影响物业服务质量,引发矛盾和纠纷。
五、服务理念有待端正
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一直是影响行业公信力的主要瓶颈。不尊重业主权利,不按合同约定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多收费少服务以及收费不透明、甚至乱收费等问题在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
六、行业责任边界不清
物业管理涉及政府部门、建设单位、业主、物业管理企业等多方主体,权利义务关系十分复杂,责任交织,边界模糊,成为矛盾和纠纷的多发地。建设单位遗留的质量缺陷、车位不足造成的“停车难”、市政公用设施设备运营管理出现问题、业主私搭乱建等产生的矛盾,致使物业管理行业代人受过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
此外,部分省市至今没有落实《物业管理条例》关于“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向最终用户收取有关费用”的规定,导致水、电、气、暖等总表和分表的差额部分由物业服务企业承担。如哈尔滨市二次加压供水管理发生的费用约占物业管理成本6%左右,加重了企业负担,损害了业主权益。
七、业主大会制度实施难
由于业主大会召开程序复杂,协调成本过高,业主参与积极性不足,主管部门监督指导乏力,加之建设单位消极抵触,以及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不主动配合,致使业主大会制度推进总体缓慢。北京市居住项目业主大会成立比例仅为25.94%,有效运行的业主委员会占比更低,直接导致专项维修资金支取使用率仅为1.38%等问题难以解决。此外,对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的行为缺乏制约机制,部分业主权利义务对等及守约意识较为薄弱,不遵守管理规约。有的业委会不能代表大多数业主利益,任意决定业主共同事务,致使业主状告业委会的问题时有发生。
八、地域发展不平衡
根据本次报告撰写前所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物业管理面积占比分别为51%、19%、22%、8%,从业人员数量占比约为48%、19%、25%和8%,物业服务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46%、22%、23%和9%。在全国已通过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的总人数中,北京、上海、广东占比分别为12%、11%和14%,三省市物业
管理师人数占到全国的37%。行业发展地域差异十分明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物业管理推进缓慢,不能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趋势。
上述分析表明,尽管行业呈现快速发展局面,但却面临重重困难和问题。7万多家物业服务企业和600多万从业人员,为了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始终在困境中默默地坚守,顽强地坚持,体现了忍辱负重、勇往直前、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行业精神。要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继续发扬拼搏精神,下决心、下气力妥善解决以上问题。
第三篇:试析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
内容摘要: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潜在的汽车消费欲望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 个人信用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但贷款购车占新车销售总额的比例尚不足20%,我国个人消费性汽车信贷余额从2002年的2000亿元降到2005年的1600亿元,汽车信贷市场出现了逐渐萎缩的迹象,本文就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做出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社会个人联合征信体系不健全。汽车信贷市场的良好运转与发达的个人信用体系密切相关。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全国统一联网的个人征信体系,但存在着覆盖面过小、涉及金额过少、项目不完善等问题,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条件下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效应成为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扩大规模的最重要原因。
缺乏适宜的汽车消费信贷模式。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模式,即银行直接面对用户开展汽车贷款业务;另一种模式是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体的模式,即由汽车金融公司直接面对用户,能够提供比银行更专业的汽车金融服务。这两种汽车消费信贷模式在目前政策约束下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促进汽车信贷规模迅速扩大。
缺乏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目前,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在我国具有明显的行业垄断性质,几大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而又自成体系,由于政策性的原因汽车金融公司还未形成规模,致使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不能有效展开,尚未开放的市场体系严重阻碍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汽车消费信贷担保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汽车消费贷款担保方式包括:房产物业抵押、有价证券质押和第三方担保三种。但目前房产抵押需由房屋管理部门进行评估、抵押登记,汽车抵押需到车管所登记,手续繁杂;依据《担保法》,学校和机关不能做担保,有能力提供担保的企业大多不愿意提供担保,私人企业原则上不能做担保,而致使贷款人无法按要求申请银行贷款。
购车环境与消费环境不配套。除去国家规定的税费之外,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争相对汽车消费收费。据调查,在国家统一规定的车辆购置费之外,有23个省级政府在购车落户环节外又加收了各种不同名目的收费,平均收费相当于车价的8.6%,同时在许多城市,由于停车场地少、停车费用高、汽车服务业不发达等原因,常常出现私人汽车不如出租车方便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社会个人联合征信体系
应尽快扩大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涵盖面,建议由央行牵头,各级政府部门协助,组建社会认可的个人信用调查、评估事务所,把分散在各金融机构、税收、交管、劳动就业等部门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形成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合理评价借款人履行金融义务的能力,有效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个人信用风险管理。
(二)构建“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消费信贷模式
“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消费信贷模式是指汽车金融公司在台前、银行在幕后的合作格局,这种模式既可整合资源,又可相互促进,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者、经销商和汽车厂商之间多方共赢的局面,同时减少对金融机构的政策约束,建立开放的市场体系,推进整个汽车信贷市场的发展。
(三)完善汽车消费信贷中的担保与风险机制
大力推行法人担保和车辆抵押的担保方式。对资信较好的客户,实行第三方保证人担保,尤其应大力推行法人担保,因其具有可靠性强、风险小、方便快捷的特点,而对信誉一般的客户可继续实行保证保险方式;车辆抵押方式的关键是建立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作保障;另外汽车信贷机构还可以通过二手车市场、租赁等业务处理违约车辆,以减少其经营风险。
(四)完善配套的法律规范和社会消费环境
现有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及《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为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搭建了一定的法律规范框架,但还应逐步完善和制定《担保法》、《经济合同法》、《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法》、《个人信用征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框架内,约束政府的不规范行为,为消费者建立一个良好的购车消费环境,推动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
1.张先锋,单培,尹红.中日汽车金融服务业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12)李静.对困境中的我国“车贷险”业务的现实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5(9)
第四篇:汽车销售行业纳税问题
交的税种取决于开展的业务。
销售汽车,按销售价款连同价外费用一并交增值销项税,税率17%。可抵扣进项税。
代理服务,代理办理购置税、牌照什么的,如果与车款分别收取,则可交营业税。税率5%。
代垫代收保险费,只要保险发票开具的是客户名字,则不属于店里的经营业务,不交税。
取得厂家返点,如果与销售直接挂钩,交增值税,直接冲减进项。如果与销售无关,交营业税5%。
所有缴纳的营业税和增值税还要按两种税税额的3%交教育费附加,7%交城建附加(城建附加各地税率不同,您那里的税率要具体问税局)
企业所得税一定要有。
员工和外聘人员的工资佣金奖金什么的,要有个人所得税。法律规定由发工资的单位代扣代缴。
销售合同和租赁合同要交印花税。
如果购买了土地和房屋,还有契税、印花税。
基本就这些了。上述税种在地税交的有:个人所得税、印花税、营业税、契税、两种附加;在国税交的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第五篇: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的发展
作为汽车品牌的拥有和管理者,究竟应该按照何种原则和方 法,确定经销商呢?我们首先考察目前国内汽车的各种营销模式:
我(11汽车的销告模式,大概经过以几个阶段:
(1).上世纪80年代初之前的闪家专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汽车一直是作为生产资料由国家物资部门进行统一分配.存放汽 车的成品库称之为国库。期间,承担闰家物资分配计划的执行机 构主要是中国机电总公司。
(2)上世纪so年代初期的大机构封闭经营国家改革汽车
流通领域,分转汽车的机电部、内贸部和中汽总公司,组建中国三 大汽车流通企业—机电总公司、,卜川汽车贸易公司和中国汽车 销咨公司.按行政区域在全国划分分支机构.形成早期的流通 网络。
(3)上个纪80年代,11期至90年代初的企业经营我国的汽车生产跨越了100万辆.(F1.在产品的结构上仍以载货汽车为 主导,汽车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三大汽车流通企业经营 规模放缓。
(4)上世纪90年代初的开办市场经营政府指导开办汽车 交易市场,销w商进人无序竟争状态。
(5)1994一1998年的背销模式经营推销模式向营销模式的 转变代表传统销售模式向现代背销模式的转变。
(6)1998年后现代营销模式的建立1998年后.中国人民银 行批准国有商业银行开办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汽车营销向适应Iii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的营销网络《包括品牌专营、连锁经 营等有形市场)发展,同时吸引了众多的民背、个体经销商.初步 1衫成了多种销售形式并存的格局。
加人WTO后,汽车销冉从面向产品的经销向面向市场的品
牌背梢转变的过程更加深化,销II的范围和外延也不断扩大,逐步 形成了完善的新车交易、二手车交易、汽车信贷、汽车租赁、汽车置 换、汽车拍卖等多种背销方式的汽车销将市场。但由于中网经济 体制的变革和国际经济的接轨,汽车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汽车市场并不成熟.汽车销冉模式仍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更多的可以看看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