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寨里河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汇报材料
寨里河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寨里河镇共有53个村,3.8万口人,3.8万亩耕地,对空面积72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丘陵乡镇。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该镇实际,认真抓好了贯彻落实。重点培育烟、桑、果、茶、菜五大支柱产业,确立了稳定桑蚕,整合茶叶,扩大黄烟、果品、蔬菜种植面积,突破有机蔬菜的发展思路。2011年全镇新调整种植业2873亩,100亩以上大片9个,其中黄烟3个、核桃2个、苹果2个、大棚蔬菜2个、有机蔬菜基地一处。具体做法是:
1、做好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干群思想。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前提下,党委政府多次召开联席扩大会,研究今年结构调整工作,确立了发展思路,制订了奖扶政策,规划了发展区域。在2月20日,召开了全镇2011年度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动员会,会上对2011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出台了《寨里河镇人民政府关于春季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补充规定》,明确了全镇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目标。会后,镇党委政府有针对性的组织部分村干部、带头户外出参观学习12次,分别到沂源县、蒙阴县、费县等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地区学习经验。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
2、制定奖励扶持政策,提高群众积极性。分别对总支、村、农户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
①对成方连片发展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村,在农村干部千分制考核中加30分。
②对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好的村,党委政府优先统筹安排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③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扶持,成立了镇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对今春土地流转到位的,5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资金100元,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200元。
④对群众新建冬暖式大棚,每户补助1000元,黄烟百亩以上大片每亩补助苗款60元。对百亩以上果品大片每亩补贴种苗款300元,茶园、桑园、药材每亩补贴300元。今春结构调整党委政府预计需补贴资金50万元,现已拨付10万元,今年10月份考核验收后全部拨付到位。
3、突出产业重点,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①实现有机蔬菜产业突破:今春以唐家河水高标准有机蔬菜基地为依托,突破有机蔬菜的发展,基地的建成将带动全镇蔬菜向更高标准、更高档次发展。
②高标准温室大棚蔬菜取得了好效益:目前,王标西村、向阳寨村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西红柿正在采收,现在棚产值达到了3.5万元,到7月份栽植秋延迟西红柿,预计全年棚产值8万元。
③实现林果生产大片突破:以牛店、王标总支为中心发展林果生产,孙家沟发展油桃大棚30个,陡崖村发展大樱桃124亩,姚家沟村发展富士苹果230亩,白家王标、东王标等村发展新品种核桃600亩,通过标准化栽植、规范化管理,目前苗木成活率达97%。
④实现食用菌生产工厂化突破,永兴食用菌采用山东农科院成果,利用陈旧恒温库,在去年生产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目前,日产金针菇、鸡腿菇、平菇等食用菌2000公斤,产值达1.5万元。
⑤规划引导蔬菜分散种植向规模化种植发展:今春发展土豆套种红辣椒400亩,新发展百亩以上蔬菜大片4个,新发展大姜、西兰花、荷兰豆面积1500亩。
4、强化服务措施,让群众得到实惠。
党委政府协调安排银行、供电所、农机站、农技站、水利站、果茶站等部门积极在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品种、销售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服务,为林果大片深挖土地500亩,修路3000亩,新建塘坝5座、改造修建塘坝7座,开挖大口井3眼,为温室大棚蔬菜基地架设高压线2000米,下步为果品大片配备灌溉设施。
2011年6月日
第二篇:寨里河镇2011年春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汇报材料
寨里河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汇报材料
寨里河镇共有53个村,3.8万口人,3.8万亩耕地,对空面积72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丘陵乡镇。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认真抓好了贯彻落实。力争三年达到14000亩的规模,其中果品、桑园、茶园各1000亩,黄烟2000亩,药材、蔬菜9000亩。重点培育烟、桑、果、茶、菜五大支柱产业,确立了推广药材业,稳定桑蚕,整合茶叶,扩大黄烟、果品、蔬菜种植面积,突破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展思路。2010年冬天以来全镇新调整种植业亩。今春新调整100亩以上大片个,其中苹果、大樱桃、黄烟大片各1个,土豆、辣椒大片2个,新建冬暖式大棚60个。具体做法是:
1、做好宣传发动。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前提下,党委政府多次召开联席扩大会,研究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确立了发展思路,制订了奖扶政策,规划了发展区域。在月日,召开了全镇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动员大会,制订了《寨里河镇人民政府关于今冬明春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全镇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目标。镇党委政府有针对性的组织部分村干部、带头户外出参观学习次,分别到
学习苹果、大樱桃、蔬菜、药材、茶叶等高效作物的先进种植经验。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
2、制定奖励扶持政策。分别对总支、村、农户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
①对成方连片发展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村,在农村干部千分制考核中加30分。
②对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好的村,党委政府优先统筹安排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③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扶持,成立了镇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对今冬结构调整占地未流转到位的,每亩补助资金
元。④对群众新建冬暖式大棚,每户补助1000元,对成方连片发展100亩以上果品种植户每亩补贴种苗款200元,茶园、桑园、药材每亩补贴300元。今春结构调整党委政府预计需补贴资金21万元,现已拨付万元,今秋考核验收后全部拨付到位。
3、抓重点求突破。
①实现有机蔬菜生产新突破:今春以唐家河水有机蔬菜基地建设为依托,突破有机蔬菜的发展,该基地共亩,周围全部用高速护网围绕,采用有机化进行生产,生产的产品全部出口。
②实现林果生产大片突破:以牛店、王标总支为中心发展林果生产,孙家沟发展油桃大棚30个,陡崖村发展大樱桃100亩,姚家沟村发展短枝富士苹果120亩,白家王标、东王标村发展优质新品种核桃400亩。
③实现食用菌生产工厂化突破,永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用山东农科院成果,利用陈旧恒温库,成功生产出了金针菇,又生产出了平菇和鸡腿菇,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④规划引导蔬菜分散种植向规模化种植发展:今年春天新发展土豆、辣椒、西葫芦100亩大片4个,大姜、西兰花、荷兰豆新发展面积1500亩。
4、强化服务措施。
党委政府协调安排信用社、供电、农机、农技、水利等部门积极在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品种、销售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服务,协调农行为每个冬暖大棚户贷款5万元,联系农机局购置自动卷帘机,让每户可享受到购机补贴。
总之,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领导的要求,和兄弟乡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规模化程度不高(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另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比较低,我们将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继续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汇报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0年11月2日
第三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汇报材料
谷里镇2012年上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汇报材料
今年上半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全县农业产业 “54321”工程要求,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及“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无性系福鼎大白茶推广、青蒿和蔬菜种植为突破口,完善产业链,推进产业化,实现全镇“游古镇、看产业、泡温泉、品绿茶”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推动谷里经济跨越式发展。现将半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是强化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特成立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和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共同抓,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强大合力,让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分项实施、狠抓落实。在茶叶种植方面。继续与黔西艺鑫有限公司合作,在五里、新金等村种植茶叶4273亩。在蔬菜种植方面。继续沿袭“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香山、中狮、龙井沟等村种植1000亩二金条辣椒和1000亩大葱。在青蒿种植方面。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在乌木、牛角、健全等村流转土地种植青蒿7100余亩,着力建设万亩青蒿示范基地。在经果林种植方面。我镇在五里、天桥、中狮、龙井等村流转土地种植200余亩葡萄、3333亩核桃。在烤烟种植方面。我镇在新阳、仙鹅等村种植烤烟3000余亩,完成了县下达的种植任务。在畜牧养殖方面。建成建全村、松林村生猪养殖基地两个,辐射带动农户零星养殖,现有生猪存栏量8000余头。
总之,我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财政资金紧,建设难度大;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步的工作中,竭力采取措施:一是加大投资力度,整合资金,拓展融资渠道;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多措并举,为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谷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汇报材料
谷里镇2012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现将我镇2012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谷里镇位于黔西县东部,距县城17公里,经贵毕高等级公路距贵阳102公里,距毕节135公里,总面积6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584亩,其中田5991亩;全镇辖16个村1个社区,共8283户、33264人,森林覆盖率达41%。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除探明煤炭上表储量达2.5亿吨外,还有大量的硅、铝、铁等矿产。谷里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奢香夫人设立“龙场九驿”,谷里驿就是其中之一。同时,谷里镇素有“煤海茶乡”之称,现有生产型煤井7对,2011年累计生产原煤149万吨;拥有规范种植的茶园近万亩,其中“谷里毛尖”更是享誉省内外的优质明前茶。
二、2011年完成情况
我镇按照全县农业产业化要求,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着力建设茶叶、金瓜、大葱、辣椒、青蒿、马铃薯、经果林等示范基地。在贵毕路和运煤大道沿线流转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完成了500亩二金条辣椒,2022亩日本钢葱,1000亩金瓜种植任务。在乌木、牛角等村流转土地种植青蒿,完成了3139亩青蒿种植任务。在五里、新金、天桥等村流转土地种植福鼎大百茶,完成了4135亩福鼎大白茶种植任务。带动农户种植早熟马铃薯、大蒜、白菜等作物,完成了5000余亩早熟马铃薯,2000余亩大蒜,5000余亩白菜种植任务。
三、201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目标:按照全县农业产业化“54321”工程及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沿袭去年“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无性系福鼎大白茶推广、青蒿和蔬菜种植为突破口,完善产业链,推进产业化,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实现谷里产业化发展的新飞跃。主要目标是:一是完成县下达的8000亩茶叶示范园种植任务;二是完成万亩青蒿和万亩蔬菜示范园基地建设;三是完成经果林和烤烟种植。
(二)主要做法:为确保我镇茶叶种植工作顺利进行,将种植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我镇成立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和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共同抓,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强大合力,让责任落实到人。在茶叶种植方面,继2011年我镇完成4135亩茶叶种植任务后,继续与黔西艺鑫有限公司合作,拟在五里、新金等村完成8000亩茶叶种植任务。目前,已平整土地4500余亩,已栽种茶叶2500余亩,其他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当中,预计4月底基本完成全部种植任务;在蔬菜种植方面,继续沿袭“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贵毕路沿线涉及的香山、中狮、龙井等村建设万亩蔬菜核心示范基地,主要种植1000亩二金条辣椒和1000亩大葱。目前,土地平整工程已全部完成,育苗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4月份开始移栽;在青蒿种植方面,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在乌木、牛角、健全等村流转土地9800余亩种植青蒿,着力建设万亩青蒿示范基地。现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育苗工作正在进行,预计三月底开始移栽;在经果林种植方面,我镇拟在五里、天桥、中狮、龙井等村流转土地3833亩,规划种植葡萄500余亩、核桃3333亩,截至目前,已完成100亩葡萄种植任务、2200亩核桃种植任务,预计4月底全部完成。在烤烟种植方面。我镇拟在新阳、仙鹅等村规划种植烤烟3000余亩,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当中。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虽然已取得阶段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一是财政资金紧,建设难度大;二是种植面积小,集中度、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低。针对这些问题,我镇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资力度,整合资金,拓展融资渠道,打破资金短缺这个“瓶颈”制约因子,开展培训班、专题讲座、技术咨询、外出学习等不同形式,对干部、种植户进行重点培训,提高科技到位率,做大做强我镇农业产业示范园。
第五篇:关于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汇报
关于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汇报
盘山县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月十一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向本次会议作以汇报,请予审议。
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情况
多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跳出农业调整农业结构的总体战略,放眼整个县域,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大农业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全力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来讲,就是“三个围绕”,即围绕四大主导产业调结构,围绕农产品形态调结构,围绕农村人力资源调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9年前三个季度,全县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1.5亿元,同比增长7.6%;农业总产值实现22.1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6754元,同比增长17.8%。
(一)围绕四大主导产业调结构,调大、调优生产基地
1、调大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86.3万亩,产量实现47.5万吨,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设施蔬菜发展迅猛,总面积达到15.34万亩,新增3.5万亩;渔业规模达到108万亩,同比增长6.4%;畜牧业饲养总量突破3500万头只,肉蛋奶产量15.8万吨,较上年有大幅度增长。
2、调优生产基地。以功能小区建设为抓手,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加大对功能小区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力度,使之成为高标准、高技术、高效应的集合体,示范带动整村、整乡(镇)生产基地的提档升级。2009年,全县新建、扩建各类功能小区750余个(其中按省定标准,新建棚菜小区680个),辐射带动4万余户。小区总量已达到1200余个,催生出55个专业村、3个专业镇,“两高一优”生产基地规模与数量快速攀升。
(二)围绕农产品形态调结构,调高、调精农业增效空间
1、调高农产品初级形态附加值。积极申请农产品产地与产品认证,大力发展三品农业。2009年,全县“三品”农业生产面积累计达到79万亩和90万只;13家企业55个品种获得“三品”食品标识使用权。使农民在出售初级形态的三品农产品时,能够以高于同类普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出售,实现增收。
2、调精农产品加工形态附加值。重点培植加工型龙头企业,扩大企业对农户辐射带动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农产品由初级形态转变为加工形态。积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由简单的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方向转变,促进农产品加工形态向精深加工形态发展,如米糠油、熟食制品等,促进户、企获得更大的增值空间。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75家,新增7家,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达54家,占总数的72%,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了80%,精深加工率达到18%,较上年略有增长。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8万户,产业化带动率近40%。
3、调强农产品商品形态附加值。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努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强化市场建设。今年重点是胡家河蟹市场的改扩建工程,投资1000余万元,2010年底可投入使用,增强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经纪人队伍不断增强,全县有近万人活跃在农产品销售领域,促进了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培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今年新增114家,总数达到194家,带动农户超过5000户,产业化带动率达7%以上,提高了农民搞生产、闯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专业农产品的大宗销售。培育农产品地域品牌与产品包装。重点加强了对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了“羊圈子香瓜”、“胡家河蟹”等地域品牌的知名度,实现了农户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加强了对蔬菜、河蟹等鲜活农产品的包装,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全县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
(三)围绕农村人力资源调结构,调宽、调多农民增收渠道
我县始终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做一项产业来抓,当做一项农民快速增收的工程来抓,努力调整农村人力资源就业结构。2009年前三个季度,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8350人,人均每月纯收入800元左右。具体采取的措施是:
1、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促进农民转变身份。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调整土地经营权流转结构,促进土地向大户集中。2009年,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8.4万亩,使一部分农民彻底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调整农业作业主体结构,以大规模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今年,全县机插秧、机收割、机播种面积共计85.4万亩;使一部分农民成为失业农民。从而促进其向二三产业专业。
2、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为农民就业创造条件。调整农民知识结构,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今年,以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龙头,整合县职教中心、鑫安源职校等培训资源,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利用“创业带头人”、“科技带头人”、“市场经纪人”引领推广普惠制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达万人以上。
3、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调整三次产业比重,拓宽农民充分就业渠道。在农业内部挖掘潜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设施蔬菜,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在农业外部找出路,通过培植壮大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增强吸纳农民就业能力;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大农民创业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民向第三产业转移;同时加强劳务输出,减轻县域内的就业压力。
总体来看,我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民面临两难选择。近年来,种粮与农民增收得到了很好的统一。一方面,中央有要求,市场有需求,农民有种植习惯,粮食不能不种;另一方面,种粮与农民增收有一定的矛盾,种植结构不调整不行。特别是明年我县将面临干旱的严峻挑战,如何处理粮食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始终是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应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
2、市场农业两腿偏短。发展市场农业主要靠“两腿”支撑,一靠龙头企业,二靠合作组织。我县农业的这两条腿明显偏短,支撑力不够。龙头企业少,大的更少,带动作用不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更加滞后,各种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很多乡镇没有建立,建立了的进行规范运作、有效运转的很少,致使我县农业市场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仍然不高,农产品和农民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劳动力转移两个趋缓。目前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有所趋缓。一是向县内二、三产业转移趋缓。主要是我县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能力较弱造成。二是向县外转移速度变慢。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不够,服务滞后,劳动力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要,使得劳力向县外输出速度趋缓,再加上粮食价格上扬,部分农民又回到农场,出现“回流”现象,使我县在通过减少农民增加收入的竞争中面临挑战。
4、土地流转步伐不快。近年来粮食价位持续保持高行,导致土地炙手可热,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持高昂的态势,但也为土地的有序流转与集中设臵了障碍,使得土地不能向大户或者产业化经营组织集中。由于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生产规模过小,过小的生产规模增大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劳动力与生产工具得不到充分利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化的普及,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成为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瓶颈。
5、一体化经营缺乏凝聚力。在产业化经营中,由于户企双方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在农产品市场价格发生波动时,订单合同约束力不大,户企双方互相转嫁危机;大多数农民不能参与龙头企业利润的二次分配,致使农民的增收幅度与企业获得的巨大效益形成强烈反差,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产业化经营链条脆弱。
二、下步工作安排部署情况
针对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政府将进一步明确思路,完善措施,继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一)201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主要指标安排
1、第一产业增加值计划实现31.6亿元,增长13%;
2、农业总产值计划实现59.3亿元,增长13%;
3、农民人均纯收入按照20%的速度递增;
4、粮食播种面积确保85万亩生产底线;
5、设施蔬菜新增4万亩,总规模达到19.84万亩;
6、努力维持108万亩水产养殖总面积,养殖重心向海域偏移;
7、畜牧业饲养总量力争突破4000万头只;
8、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家,总量达到85家;
9、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0家,总量达到270家;
10、农业产业化覆盖率达到55%,增长5个百分点;
1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人,累计转移总数突破6万人;
12、土地流转与集中总面积达到17万亩,新增5万亩。
(二)下步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1、发展与粮食生产兼容的设施蔬菜,解决结构调整中部分农民面临的两难选择问题。在确保粮食生产底线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明年我县将面临严重的干旱形势,无水可供区超过30余万亩。但这也给我县调整农业结构创造了一个好的契机。国家有规定,耕地不允许改作鱼塘、养殖畜禽或者种植苗木,但可以发展蔬菜。我县将把与粮食生产兼容的设施蔬菜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设施蔬菜既是一个避水害产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一个高效产业,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农民快速增收等具有巨大的作用。而且上级有扶持政策,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很高,年底前,我们还要完成5000余亩的设施蔬菜建设。
2、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与社会服务化水平,初步解决市场农业两腿偏短问题。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关键在于培植龙头企业,明年政府将既培植大龙头企业,也注重发展中小龙头企业,形成大中小结合的格局;既培植龙头企业,也培育市场,各类专业市场对农民增收同样有着很大的带动作用。在培植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努力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政府重点建设农村的农技、农机、防疫检疫服务体系,新建标准化生产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二是政府引导农民组建和完善各种协会,专业合作社、社区合作社及股份合作社,提高自我服务和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三是政府将鼓励社会层面建立健全生资供应、市场信息、农产品运销等服务机构和经营主体。
3、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破解劳动力转移两个趋缓问题。政府将进一步拓展农业生产的领域和深度,从空间和时间上挖掘实现农民充分就业的潜力,农村不但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且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时间。拓展与种养业在时间上兼容的途径大有文章可做,例如利用稻草、麦草、玉米秸秆栽培食用菌,不仅效益十分可观,而且还使粮食主产区变废物为资源,延长产业链条。从根本上讲,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是要着眼于农业外部。要统筹城乡发展,在统筹的前提下,现阶段要坚持城镇优先,工业优先。城市优先不是优先发展城镇建设而是优先发展城镇的二、三产业,工业优先要注意发展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容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在更高程度上促进农民增收。当前,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是我们解决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性矛盾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明年,我们计划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
4、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初步破解土地流转不快问题。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流转。大力推广坝墙子农场土地流转做法,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鼓励农户与农户之间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由一个种粮大户经营几户、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土地,由种粮大户按照合同给予被承包者一定的经济补偿。土地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农业科技与机械化的推广与应用;被承包者在获得补偿的同时,可以转变身份,进城、进厂务工。
5、探索密切户企关系新途径,初步破解一体化经营缺乏凝聚力问题。针对订单合同对密切户企关系作用的弱化,政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一种新的途径。简单地说,就是引导户企建立股份制的合作关系。政府将鼓励龙头企业允许农民以耕地或者其他资产(如禽舍等)入股,成为企业的一名股东,农民的耕地或其他资产成为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农民享受企业的工资待遇,且年底享受分红,即农民可以参与企业利润的二次分配。从表面上看,“二次分配”让公司减少了利润,但企业受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只有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快速发展壮大,同时农民收益高,就会学习先进技术,努力提高种养水平,使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大幅度提高,企业也收到稳定的原料供应、产品质量好的效果,进而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真正形成一种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关系。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全县党员干部将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为实现农民富足、农业高效、农村稳定和谐的美好前景,不断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又好又快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