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吟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范文)
龙吟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在全县秋冬农业生产暨农业产业化挤进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就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敬请请参会的各位领导及同志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我镇位于普安最北端,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5公里,全镇土面积178.5平方公里,辖7村1社区111个村民组23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2%。境内居住着苗、布依、汉等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乡镇。镇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和多雨,年降水量在1400——15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5.4——17.4C,无霜期长达295——30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最高海拔1804米,最低海拔633米,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主要河流有北盘江、乌都河、石古河。山区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为33.1%。矿产资源有铅锌、硫铁等,但品位不高,开采困难,储量尚未探明。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有水电站、硅锰合金厂、茶场、优质米加工厂、砖厂等乡镇企业和工业。普水油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有城子洞、石古恒河猴保护区、天马山公园、根抱石、河洋狭谷风光、双巴岩等自然景观,普纳山古战场、喇叭苗山歌、大花背苗多声部合唱等民族历史文化不断得到发掘。镇境内自然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
近年来,龙吟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确立了“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畜茶果烟、提升载能工业、注重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努力打造“米袋子、肉案子、菜篮子、果盘子、市场子”;明确到“十二五”期末一、二、三产业发展目标是:第一产业:实现人工种草1.5万亩,优质米基地1万亩,发展经济林1万亩(茶叶5000亩、密柚5000亩),发展烤烟5000亩;第二产业,小水电装机容量达4万千瓦以上,载能工业有新突破;第三产业:以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及 1
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兴起,大力发展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小城镇容纳人口增加到5000人以上,城镇化率达20%。
围绕上述目标,我镇将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基本目标。为此,镇党委政府着力于:(1)利用我镇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坚定不移的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把发展草地畜牧业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以泡木山示范场为核心草地畜牧业发展工作,实施好石漠化治理区域的半边山、下圳草场,将草场确权划界与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已建成的泡木山4000亩示范草场,经受住了百年一遇的旱灾检验,效益损失不大。在泡木山草场的示范带动下,半边山300亩、下圳3000亩草场建设正在启动实施。(2)采取政府引导,产业协会、合作社主导,技术部门指导的方式抓好全镇1万亩无性系优质茶园建设。我镇现有普纳茶场,始建于1993年,茶园规模400亩。该场生产的普纳碧螺春、普纳翠芽、普纳垠针等系列产品,畅销省内外,深受客户青睐。茶产业发展势头较好。通过农业部门土壤取样调查,我镇老厂、圳广、半边山、种植场、水坝、下圳一带约有万余亩可开垦的荒山草坡均适宜种植茶叶。目前,在普纳茶场的带动下,我镇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李福彬已在高阳村云上组开始创建云上茶场300亩。今年,我镇在省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在硝硐村发展茶叶1000亩,现已完成土地开垦、整理等前期工作,九月底将进行茶苗移栽,预计十月底移栽结束。党委政府已把茶叶作为富民及生态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专人抓。同时还专门主持召开了县茶叶办、镇班子成员和村干部参加的茶叶发展座谈会。讨论研究了我镇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1万亩无性系优质有机生态茶园建设。(3)以文笔村康荣蜜柚、锦橙科技示范园为示范,抓好5000亩经果林项目基地建设。我镇海拔高差较大。最低海拔633米,最高海拔1804米。立体气候明显。在石古、北盘江、吟路电站低海拔河谷一带适宜
种植蜜柚等水果。为培植好水果产业,镇党委政府专门组织群众代表到重庆和晴隆鸡场等地参观、考察。通过考察和宣传发动,群众种植经果林的积极性较高。目前,已从晴隆鸡场引进5000株锦橙,从重庆引进蜜柚15000株到我镇北盘江、文笔村种植,面积达500亩。(4)建立优质米基地,稳定粮食生产。引进先进的生产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在提高增产、主攻质量上下功夫,扩大杂交良种种植面积。依托金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实施排楼、红旗两个坝子3000亩优质水稻基地的基础上,扩展优质米基地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建成万亩优质米基地,促进群众增收,把我镇真正建成普安“四大粮仓”之一。
(5)继续扩大烤烟生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我镇试种130亩获成功后。2009年增长到850亩,2010年已增加到1000亩,紧紧抓住县委政府“南烟北植”及国家烟草局将黔西南定为全国五个优良烟叶储备基地的大好机遇。本着“培育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群众,促进一方发展的思想”,下大力抓好烤烟产业。力争“十二.五”期末烤烟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产量15000担以上。(7)旱熟蔬菜基地建设。依托普水油路,充分利用我镇北盘江、石古低海拨河谷地带大力发展早熟蔬菜,把我镇建成周边城市——普安县城、水城乃至贵阳等地的菜篮子。
二是推动工业发展,振兴镇域经济。无工不富,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采取措施致力于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做好一些“打基础”的工作,我镇喀斯特地形地貌突出、山高谷深,河流切割强烈,境内有主要河流三条,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乌都河,水能理论蕴藏量 8.2万千瓦,目前已建成水电站三座,共3.1万千瓦,为充分利用水能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兴建吟路三级站(猴子岩水电站),力争十二五期末小水电装机容量达4万千瓦以上,为发展载能工业奠定基础。积极支持外地客商到我镇开展铅锌矿探矿工作,为建立北部工业园区打好基础。积极支持砖厂等乡镇企业的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业强镇进程。
三是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我镇自然风光旖旎,民族风
情浓郁,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镇党委政府致力于生态项目建设、观光农业建设,为发展旅游业打好基础。同时,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努力打造旅游经济产业。
四是推动小城镇建设步伐,扩大市场客量,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按照“开发大坪社区、扩大城镇规模,拓展市场空间,完善城镇经,展现民族特色,带动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拟建的小城镇社区位于红旗社区大坪一、二、三组。占地80亩,已于2009年7月以向州、省国土部门上报了城镇建设用地相关资料,省国土厅已对建设用地审批手续进行了批复。小城镇建设的修建性详规已通过县级评审,目前即将开展征地等工作。小城镇新区建成后,将有效提高我镇的城镇化率。
五是抢抓获政策机遇。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扶贫开发战略,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及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为我镇推进扶贫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六是组织保障。镇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拱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中共龙吟镇委员会
龙吟镇人民 政 府
二0一0年四月二十八
第二篇: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最终版]
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镇共有53个村,3.8万口人,3.8万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丘陵乡镇。历年种植经济作物面积达7000亩。
今年以来,按照市、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确立了推广药材种植,整合茶叶,扩大黄烟、桑蚕、果品、蔬菜种植面积,突破有机蔬菜和设施农业的思路。全镇新发展标准化蔬菜基地一处,占地320亩,发展苹果、核桃、大樱桃等果品1000亩,新增黄烟面积500亩,标准化茶叶基地一处,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据统计,向阳寨村、王标西村深冬大棚蔬菜效益明显高于普通拱棚蔬菜,亩增效益万余元。工作中我们重点把握了以下四点:
一是明确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制订出台了《关于春季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目标,围绕培育烟、桑、果、茶、菜五大支柱产业,先后组织部分村干部、带头户分别到沂源、蒙阴、费县、寿光及本县等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地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同时安排村里积极做好土地流转,为结构调整打下了基础。
二是加大奖补力度,确保结构调整顺利进行。今年,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奖补政策,强化落实,保障调整的顺利进行。
1、对成方连片100亩以上的村,在千分制考核中加30分;
2、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今春全镇安排奖补资金50万元,加大扶持力度,对投入大、标准高的基地和设施农业,经镇政府验收后给予奖励,目前已发放10万元。
三是突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为了坚持走标准化、有机化发展的路子,唐家河水村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通过反复做群众工作,流转土地320亩,引进莒县恒盛食品有限工作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投资280万元。林果产业实现新突破,在县林业局和农业局的帮助下规划发展了1000亩林果,其中向阳寨村栽植苹果120亩,白家王标、东王标栽植薄壳核桃600亩,姚家沟村
栽植苹果210亩。
四是强化服务,保障农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积极为农业结构调整大片做好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在供电公司的帮助下为王标西村、向阳寨村架设输电线路3000米;在国土资源局的支持下,利用土地复垦项目为白家王标、东王标、王标西村等村的林果基地深挖土地600亩、修筑盘山道路3000米;为唐家河村高标准蔬菜基地开挖深水井2眼,铺设管道2800米。其他种植区在县水利局的帮助下,新建塘坝5座,加固塘坝7座,现在各基地和种植大片内,达到了道路顺畅,水、电配套齐全。
下步打算:
一、麦收后,继续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为完成全年的农业结构调整任务打下基础。
二、进一步组织外出学习,解放思想,引导群众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下半年增加一处标准化有机蔬菜基地,设施农业增加300亩,再发展3个百亩以上的林果大片。
三、加大奖励扶持力度,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总之,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领导的要求,和兄弟乡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规模化程度不高(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另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比较低,我们将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继续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汇报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和市场条件的根本性变化,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由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了需求约束。在此形势下,农业进一步发展,须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一、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改革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了较快的调整,但是与变化更快的市场关系相比,却总是慢半拍。特别是最近几年,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变,我国农业发生了重大的阶段性转变,农产品出现供给过剩,农民收入增加受到“卖难”和价格下跌的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变得非常突出。
二、政府与市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特别是目前,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要求对农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在原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完全是政府的行为,是通过中央计划、层层下达任务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的诱导机制实现的,是农业生产者的行为和自下而上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经营能力十分有限,市场发育离成熟完善的程度还相差甚远,加之农业特殊的产业特性,致使广大农民很难顺利实现结构的调整。这表明,目前微观决策与宏观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障碍。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关注我国农民人数众多、经济容量狭小和抵御风险能力很弱这一特点,既要看到市场化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利益,也要认识到市场经济对个体小农的冲击。
因此,在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问题,并在政策安排上有充分的体现。特别提出以下几点:1.调整农业结构,首先要调整总量供求关系。2.保持农民利益,妥善处理财政负担与农民收入的关系。3.加强信息服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结构是否能够得到优化调整,取决于产品和要素的价格信号是否真实、准确,即在发展市场农业的过程中,价格信号是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规模和速度的核心因素,进而是引发结构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变化的基本动因。
三、进一步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1.扩大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增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农产品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缓解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矛盾。通过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程度如何,归根结底是取决于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的水平,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优质率和产出率,使我国农业的整体科技含量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取得较好的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2.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逐步优化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国土荒漠化趋势加重,自然灾害频繁,都是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很大关系。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和开垦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在粮食充裕情况下的一时安排,而是长远的战略性措施。
3.调整农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除了要从全国着眼农业总体结构外,还必须从各个地区着手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和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有着直接关系。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既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和劣势,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较为有利的地位,进而形成一个具有活力的全国农村产业结构,并且促进和保持农业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区域优势没有很好形成,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4.健全农业产业体系,保证农民收益增加。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应当是生产、加工、流通等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完整的农业产业结构,不仅包括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而且包括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在农业发达国家,农业早已不是指单纯的农产品生产环节,而是包括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在内完整的农业体系。相比之下,我国农业至今基本上仍然没有摆脱单一生产环节的束缚,总体上存在着与加工、流通环节脱节的结构缺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个举足轻重的任务就是解决结构缺位问题,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连成一体、协调运转的农业产业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带领农民有组织走向市场的组织形式,形成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利益分配机制
第四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材料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围绕“三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一调(产业结构调整)一转(转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于“六抓六促(抓设施建设,促经济发展;抓扶贫攻坚,促农民致富;抓农村教育,促素质提高;抓龙头企业,促结构调整;抓工业发展,促财政增收;抓统筹发展,促社会进步)”和逐步建成“四个中心(水城县南部交通枢纽中心、工业组团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的发展思路,本着“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的原则,逐步构建“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已任,调整优化结构,稳定粮食基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扩大经作比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水城县西南部,全乡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距市心中76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温度18.5℃,降雨量1100-1200mm,气候温热,雨量便低,干湿季节明显,属典型亚热带河谷气候,素有“天然温室”之称。耕地面积21210亩,其中水田9810亩,旱地11400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全乡辖15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布依、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45%。2008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86093万元,农业生产总值9183万元,粮食总产量完成10828吨,财政收入完成8371万元,人均占有粮319公斤,人均纯收入2698元,-1-
粮经比35∶65。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情况
***乡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从本乡的实际出发,引导群众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种养殖业,走姜、果、蔬、猪、蜂的发展路子。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日益增强,几种支柱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一)抓春耕生产,促规模发展。在春耕备耕中,农用物资准备方面:进杂交玉米种45000公斤,杂交水稻13000公斤,氮肥800吨,磷肥400吨,复合肥60吨,农膜40吨,农药0.4吨;春播进度方面:完成蔬菜种植13000余亩,占县下达任务8500亩的147%马铃署种植8300亩,占县下达任务8000亩的103%,玉米种植7150亩,占县下达任务7600亩的94%,大豆种植800亩,占县下达任务1300亩的61.53%,杂粮种植400亩,占县下达任务3000亩的13.33%,杂交玉米高产示范基地1个,面积200亩,正在移栽。在工作中主要围绕“五抓”落实春耕生产工作。一是抓“早”。提前安排部署,2008年未召开会议对春耕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提前调运优质良种,确保了种子及农用物资的供应,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户进行种植规划,推广良种良法。二是抓“巧”。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带队,组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站及驻村工作人员组成的宣讲组,带政策、带信息深入全乡15个村,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动员会,向广大种植农户发放《致***乡种植户的一封信》5500余份,在全乡范围内采取悬挂宣传布标、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牌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三是抓“实”。专门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春耕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以乡纪委书记为组长的春耕生产工作督查组,专抓春耕生产工作。乡政府与各单位各村签订责任书,将各项春耕生产工作任务落实到相关单位、村和人头上。督查组一周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各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将种植指标落实到村,再由村组分配到户。在技术指导上,定点到人,实行量化考核,与月工资挂钩,确保了种植技术。春耕生产工作做到措施、督查、人员、责任、技术五到位。四是抓“好”。各点上的农技指导员与各挂村工作组、各村齐心协力,从整体规划布局到指标分配、良种选购、种植指导和病虫防治等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春耕生产指标完成,形成规模,种出实效。五是抓“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注重连片种植,因地制宜,种出特色。以新联村为示范点,规划了3000亩的茄子和辣椒等早春蔬菜基地,切实带动了早春蔬菜的发展。在民主村规划200亩优质玉米高产示范种植基地,在市、县每亩补助3斤良种的基础上,乡政府每亩补助农户地膜50元。目前,地块丈量已结束,种子、农用物资等已调运到位,正组织农户做各项准备工作。
(二)抓产业模式,促结构优化。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初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二厂五合作社”(金农食品加工厂、生姜脱硫加工厂、四季鲜果蔬专业合作社、横发养蜂专业合作社、永鑫兔业合作社、天合养殖专业合作社、德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正在形成,精肉渣、蜂蜜产品已打开省内市场,生姜脱硫加工厂已投产,产业化经营的步子在迈进。继续加大“四个基地”的建设力度。一是双井村建黑山羊基地1个,养殖规模500只以上,投资50万元,实行圈养;二是加大大寨村养猪基地建设力度,2011年饲养母猪达3000余头,产仔猪达20000余头,生猪年出栏达2万余头;三是白岩脚村继续实施好种
草养牛基地,有基础母牛160头,计划将规模发展到种草100亩,养牛300头;四是新光村大力发展养蜂基地,已发展4000箱,产值120万元;五是发展万亩蔬菜基地,投入12万元给果蔬协会建常年大棚20个,投入3万元解决民主村500亩辣椒基地的种子地膜,促成基地与金农食品厂签定保护价销售协议,价高随行就市,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通过资金帮、科技扶、人员带的方式,扶持和鼓励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带动全乡产业结构的发展。
(三)抓区域布局,促农业增效。根据交通、气候、水资源及销路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在交通便利的5个低海拔村大力规划蔬菜种植;在4个中海拔的村大力发展生姜种植;在铁路沿线5个村发展经果林种植,在特色村扩大种养殖规模。为确保科学种植,引导好农民选好品种,做到品种调优、规模调大、结构调特,切实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在抓好农业工作上,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与其他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2008年,投入蔬菜种植经费12万元,在大寨村发展8亩常年蔬菜大棚的建设;投入资金10余万元,建成民主村300亩“百果园”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500亩辣椒基地、500亩弥猴桃基地、500亩杨梅基地、500亩雪莲果基地。为确保农产品能及时进行市场,在小城镇为蔬菜商贩搭建收购摊位20个,卖肉摊位20个,保证了蔬菜和生猪产品的畅销。加大养殖业扶持力度,抓好春秋两防工作,全年W疫苗注射密度达98%以上、猪温注射密度达95%以上,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注射密达98.5%以上。目前全乡母猪存栏8408头,年出栏仔猪4万头,生猪存栏32304头,家禽存栏129336羽。
(四)抓技术推广,促质量提升。为强化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加强农技科技培训力度,2008年完成农技普及培训
2.5万元人次;完成“绿证”培训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0人,引导性培训220人。组织各村支书、主任和部分种养殖大户到大寨村四季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常年蔬菜基地和养猪基地进行实地参观,由乡农技人员现场作技术示范和讲解;组织农技便民服务队深入各村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群众科学种植;由农业服务中心和兽医站技术人员实行定点指导,为农户提供选种、种植、喂养、防疫等全程管理服务。有力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
(五)抓资源优势,促特色种植。
充分利用***区位和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早熟蔬菜种植。2008年完成早熟蔬菜种植11125亩,品种10余个,产量达到16092吨,2011年为全乡种植户补助地膜和种植50万元,发展早春蔬菜13000亩。在蔬菜种植上推行“三不”政策。一是不买单。保证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鼓励农户发展种植;二是不强求。在种植品种上不强求农户种植单一品种;三是不一刀切。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群众按什么品种价格高种植什么品种的自愿方式进行种植。在政府引导上注重“三性”。一是注重示范性。通过为大寨村示范点在网上购买新品种实行示范种植,成功后再在全乡推广;二是注重引导性。乡农业服务部门在充分分析市场的基础上,再引导农户种植,努力克服供过于求,价贱伤农的问题;三是注重综合性。不要求农户统一种植单一品种,对早熟蔬菜种植进行综合发展。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充分利用***乡气候自然资源丰富的这一大优势,做强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产业,进行规范化种植和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建设和开发。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做好***优质早
春蔬菜和仔猪养殖两个特色产业的开发,突出打基础、找市场、调结构三个特点,努力培育等支柱产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乡战略、特色经济战略和集镇化战略。
(二)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地规范化建设,有条件的村大力发展科技示范种植和养植。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围绕支柱产业,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逐步建成各类经果林、养殖业、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等。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完善小城镇农产品交易市场。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使***产业平衡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利用***煤电项目开发的大好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片区开发等,着力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优势产品。特别是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鼓励发展商贸、餐饮、运输及文化和其它公共事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全乡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以二、三产业来拉动***农业的发展,使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第五篇:2012年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简介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简介
今年以来,****党委、政府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土地流转为依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宣传发动、政策拉动、考核促动为抓手,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1.1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5万亩,建成了70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3000亩的园林苗木基地,10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主要措施为:
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今年4月份,镇党委、政府开展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宣传月”活动,镇、管区、村分别召开了动员大会。在参观杨屯、贾寨棚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组织管区书记以上领导干部、部分群众代表到寿光参加了第十三届蔬菜博览会。通过现场观摩、与当地种植户座谈,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政策拉动,挖掘镇村潜能。为挖掘全镇结构调整工作潜力,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完善了扶持政策。一是发放新建棚补贴。对新建的食用菌、蔬菜大棚,镇政府给予农户每棚2000元的奖励;二是发放棚占地实物补贴。对新建的蔬菜大拱棚、食用菌小拱棚,镇政府按棚占地面积给予补贴(每亩补贴小麦500斤)。
考核促动,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完善了目标考核办法,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列为村级考核工作重点,加大了所占分值。同时,进一步加大奖惩力度,对形成专业村的村支部书记奖励5000元,对结构调整先进管区奖励6000元。对于结构调整连续两年列后5名的村、最后1名的管区,对主要负责人罚款1000元。
今年六月,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先后在北街、周集、苇子园等三个村流转土地1500亩,稳步推进中药材、棚菜、花卉种植基地筹建工作,同时落实棉花良种补贴面积4000亩,并完成农户信息统计、微机录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