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察机关经费保障问题浅析(写写帮整理)
检察机关经费保障问题浅析
[摘要]本文从贺州市八步区检察院管辖范围,装备情况和经费保障现状的角度,指出当前检察经费保障存在的问题和不良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主题词]检察经费保障;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央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意见》的出台,地方相继的建立县(市、区)人民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对检察机关的经费投入,办公设备、经费不断提升和提高。由于笔者所在院基础薄弱,起点低,检察经费与检察事业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八步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基本情况
一是管辖情况。八步区检察院对八步区和平桂管理区行使检察权。八步区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的便捷通道。八步区检察院辖区共有106.5万人口,22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面积5708平方公里,最远的乡镇距八步区约100公里。由于行政辖区农村化、人口多、地域面积广和治安环境复杂,以及刑事案件多发,该院办理刑事案件占全市同类案件的一半以上,且
刑事案件逐年上升。如,2009年,该院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案件531件873人,同比上升20.68%和25.97%。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453件715人,同比上升18.28 %和28.14%。随着案件上升,办案成本随之加大,地方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仍按原有编制数拨付经费,办案经费的严重不足,影响了八步区检察院履行检察职能维护社会稳定的力度和效果。
二是人员机构设备情况。八步区检察院现有政法编制66人,实有干警57人(包括法警5人),挂职领导1人,自愿者3人,临时工2人,10个内设机构。
装备有公务用车辆17台、电脑66台、打印机18台、复印机2台、传真机2个,联通了三级局域网,建成机要通道1个、多媒体警示证设备、摄像机1部,照相机5个;该院至今未完成“两房”建设,办案区建设未落实,相应的技术、信息设备落后,服务器已严重老化,侦查指挥设备处于空白,检验设备、同步录音录像设备、侦查取证所需的红外线夜视仪、车辆跟踪器、手机信号跟踪设备尚未配备。此外,公诉审判环节所需的速录机、出庭专用设备、无线屏蔽设备也无力购置,必要的硬件设施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检察各项职能的发挥,削弱了检察机关的战斗力和公信力。
三是当前检察经费基本现状。八步区2008年财政收入3.38亿元,2009年4.012亿元,与发达地区相比财力比较薄弱。2008年按照“先保工资,再维持基本运转”,笔者所在院所有经费靠办案款返还。当年未实行经费保障,追缴赃款234.08万元,财政返还160万元。同年,自治区级补助中央政法办案补助专款58万元(设备款占25万元)。2009年区政府将该院经费按人均1.6万元/年的最低标准,共8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同年追缴赃款210.9万元,没有返还款。同年,自治区级补助中央政法办案补助专款169万元(含设备款80万元)。四是各类案件办理成本。2009年初查贪污贿赂平均办案成本为2万元/件,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平均办案成本4万元/件,初查渎职侵权平均办案成本1.5万/件,立案侦查渎职侵权平均办案成本3万/件,审查逮捕平均办案成本2000元/件,审查起诉平均办案成本2000元/件,民事行政平均办案成本1.5万元/件,控申举报平均办案成本4000元/件。2009年全院需办案经费332万元左右,而2009年该院的专款和地方财政拨出经费共189万元,尚有143万元的资金缺口。五是经费管理。根据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区财政状况,八步区检察院制定了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内容:一是坚持经办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一单三签、一支笔审批”制度。二是院安排的招待由办公室负责。水电费、邮电费等一切公用开支院统一负责。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办案收取款项实行收缴分离。
二、检察经费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影响
检察机关经费困难,是现行检察经费保障体制弊病的必然反映,主要表现在:
一是影响了公正执法。由于检察经费实行三级财政保障,中央财
政和自治区级财政保障50%,50%办案经费由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供给;检察机关每年都有一批自侦案件流失的情况,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目前实行一半由同级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
二是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现行的检务保障体制增加了基层检察院对当地财政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的工作力度。这导致一些基层检察院不得不从自身利益考虑,而采取司法保护主义。
三是制约检察事业发展。从实际情况看,现有的经费与检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差距仍很大,特别是在检察工作日益繁重,科技强检、从优待检、人才培训、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对经费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检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承担国家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与其他司法机关相比有其特殊性,尤其在查办贪污、贿赂等腐败案件中要外出调查取证的开支成本非常大,检察机关的经费按人头摊派,制约了办案工作。
四是“两房”建设有较大资金缺口。中央、省级和本级财政只保障办案和办公经费,由于本级财政困难没有配套资金,笔者所在院基础薄弱,起点低,经费不足,“两房”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一是土地价格昂贵,无法承受。目前笔者所在院处在购地阶段。由于土地升值、购置建设用地需200万元,目前笔者所在院自筹款仅能支付1/10土地款。二是“两房”建设资金不足。随着建材涨价原需投入680万元的“两房”建设项目,现需投入1080万元以上才能完成,仅有微不足道的200万元国债限于支付“两房”基建,购地近200万元和“两房”建设尚有8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无法落实。
三、基层检察院经费保障的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并落实好“开源节流”的原则。在现有财政保障体制的情况下,基层检察机关要继续坚持并落实好“开源节流”的原则和要求。一方面,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上级部门反映检察经费保障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争取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内部挖潜,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规章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收紧开支,节约办公及办案成本,使有限的资金用在急需的工作上。
二是改革现有经费保障体制。首先必须通过立法对全国范围内的检察院的经费开支实行单独的预算。从原则上说,各地的司法机关不是地方的司法机关,而是国家的司法机关。为防止司法机关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必须从经费上保障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对各地检察院的经费应当实行由中央统一拨付的制度。即各地应根据其财政情况,每年向中央财政拨出一定的款项,由中央统一集中后,根据对各地检察院所作出的统一预算,逐级专项下达拨款到各地检察院。对贫困地区应当由中央财政给予补助,使检察院割断与地方政府的财政联系。三是逐步实行高薪制,建立健全检察官经济保障机制。为了保障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保障司法公正,可以借鉴国外实行检察官经济保障制,保证检察官的收入一般较为丰厚,从而避免受金钱、物质和其他利益的诱惑。我国检察官法也规定了检察官独特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将其与行政人员的工资序列分开。但是,法律上的规定并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现在检察官的工资与行政人员差别不大,甚至仍混为一体。
四是面向基层,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检察机关大多数的人员在基层,大多数的业务量在基层,大多数的经费困难也在基层。上级检察院要加大对下级检察院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帮助基层检察院解决实际问题。建议区别不同情况,根据财政贫困地区、案件多少、管辖范围大小、管辖人口多少等,合理确定办案经费定额。通过一系列的经费保障体制,切实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检察院经费困难,全面提升基层检察院的经费保障水平,促进检察经费保障的良性发展。五是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力争渠道解决“两房”建设资金缺口。一方面,希望在上级检察机关支持下解决“两房”建设资金。另一方面,我们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上级部门反映“两房”建设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第二篇:再谈人民法院经费保障问题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确定,人民法院作为国家专门审判机关,行使独立审判职能是人民法院实现司法公正的一项重要组成部份,而要实现独立审判,离不开充足的经费保障,司法经费是保证审判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物质条件。而现行的经费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并成为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泛滥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有关情况表明,相当数量的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法院,由于经费困难连工资都无法发放。由于经费困难,一些法院审判工作所需经费无法保障,一些法院干部的差旅费、医疗费长期得不到及时报销。一些法院的办公条件极差,审判法庭更无法满足正常审判工作的开展。许多基层法院反映,最高法院或高级法院下拨的专项经费常常被地方财政截留,甚至截留后也不告知法院。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比较宽裕,法院物质装备搞得比较好,但欠发达地区的基层人民法院经费困难,物质保障不力,严重制约审判工作的发展。因此,探讨人民法院在新时期条件下的财务保障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一、人民法院经费的主要来源及缺陷
1、地方财政。主要是依靠各级政府财政的拨款及法院自身收入的诉讼费作为补助经费,这是法院经费的最主要来源。目前我国财政对于法院收入的诉讼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即法院收缴的诉讼费全额上缴给财政专户,财政统筹后再以预算外资金的形式,根据其经济实力与法院的开支预算报告决定拨款数额的多少。依靠当地财政部门供给,是基层法院业务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法院经费的分配和划拨权由地方财政独揽,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划拨的随意性很大,何时划拨、划拨多少,完全受制于财政部门,而且审批程序也繁锁,造成经费核拨不及时,经费保障率极不稳定,财政拨款主要是人员经费,每月开支了正常的工资、社会保障费和规定的福利费后所剩无几。同时,不同地区的法院得到的财政拨款是各不相同的,也因此形成了有的法院经费相对有余,有的法院经费缺口很大。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的法院,诉讼费收入多,经费相对较充足,基础设施建设,硬、软件建设相对也较先进。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法院,诉讼费收入少,财政困难,得到的经费也相对不足,人员经费尚无法保证,更何况办案经费和建设资金?即使富裕地区法院,经费完全仰仗地方财政,司法天平也难免向地方利益倾斜。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屡禁不止就不奇怪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早在3年前就指出,“一些法院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经费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物质装备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法官队伍的稳定”。经费缺乏,已成为困扰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一个难题。
2、上级法院补助收入。上级法院通过财政专户核拔,用于统一购置辖区内法院系统必需的业务设备和补助贫困地区法院业务经费。虽然实行这样的制度,但法院系统(特别是基层法院)必需的业务设备购置仍处于落后水平,跟不上法院工作的需要。此外,补助贫困地区法院业务经费的工作尚不能尽如人意,上级法院利用各地统筹的经费,对落后地区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质装备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大。相反,投入中级以上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的资金比例远比投入到基层法院的大得多,因此,上下级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的水平差距非常大。而中级法院的设置在一个省来说,数量不多,就广西而言才16个中院,而基层法院的设置为111个。作为中级法院来说,无论从人员还是案件的数量对比,在基层法院中所占的比例都不大,但所投入的资金数量总和却大的惊人。建设一个中院的资金投入量,可以用来建设二个基层法院,甚至还不止。可见,在省、市、县(区)三级法院之间,对于省、市两级法院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权力因素倾斜度很大,这明显不利于基层和贫困地区法院。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的重点仍停留在省、市两级法院,这是造成基层和贫困地区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长期进步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中央和省级财政的专项补助经费。由于贫困地区财政困难,法院收取的诉讼费用有限,导致了经费严重不足,妨碍法院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需要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基层及贫困地区法院业务装备和办案所需的经费。可见,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实行贫困专项补助经费,是居于我国国情和我国法院现行经费保障制度下所产生的无可避免的一种补救性保障措施。
4、中央政法委专项补助拔款。主要用于给贫困地区法院购置办公车辆及办公装备的经费。这项拔款与中央和省级财政的专项补助经费同样,只是补救性保障,其发放数量十分有限、不集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费缺乏的问题。
二、解决经费保障制度的对策人民法院经费保障工作做好了,直接体现了国家对法院工作的重视,体现了法律的尊严,体现了法院的公正与效率,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再谈人民法院经费保障问题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确定,人民法院作为国家专门审判机关,行使独立审判职能是人民法院实现司法公正的一项重要组成部份,而要实现独立审判,离不开充足的经费保障,司法经费是保证审判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物质条件。而现行的经费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并成为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泛滥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有关情况表明,相当数量的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法院,由于经费困难连工资都无法发放。由于经费困难,一些法院审判工作所需经费无法保障,一些法院干部的差旅费、医疗费长期得不到及时报销。一些法院的办公条件极差,审判法庭更无法满足正常审判工作的开展。许多基层法院反映,最高法院或高级法院下拨的专项经费常常被地方财政截留,甚至截留后也不告知法院。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比较宽裕,法院物质装备搞得比较好,但欠发达地区的基层人民法院经费困难,物质保障不力,严重制约审判工作的发展。因此,探讨人民法院在新时期条件下的财务保障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一、人民法院经费的主要来源及缺陷
1、地方财政。主要是依靠各级政府财政的拨款及法院自身收入的诉讼费作为补助经费,这是法院经费的最主要来源。目前我国财政对于法院收入的诉讼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即法院收缴的诉讼费全额上缴给财政专户,财政统筹后再以预算外资金的形式,根据其经济实力与法院的开支预算报告决定拨款数额的多少。依靠当地财政部门供给,是基层法院业务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法院经费的分配和划拨权由地方财政独揽,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划拨的随意性很大,何时划拨、划拨多少,完全受制于财政部门,而且审批程序也繁锁,造成经费核拨不及时,经费保障率极不稳定,财政拨款主要是人员经费,每月开支了正常的工资、社会保障费和规定的福利费后所剩无几。同时,不同地区的法院得到的财政拨款是各不相同的,也因此形成了有的法院经费相对有余,有的法院经费缺口很大。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的法院,诉讼费收入多,经费相对较充足,基础设施建设,硬、软件建设相对也较先进。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法院,诉讼费收入少,财政困难,得到的经费也相对不足,人员经费尚无法保证,更何况办案经费和建设资金?即使富裕地区法院,经费完全仰仗地方财政,司法天平也难免向地方利益倾斜。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屡禁不止就不奇怪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早在3年前就指出,“一些法院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经费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物质装备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法官队伍的稳定”。经费缺乏,已成为困扰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一个难题。
2、上级法院补助收入。上级法院通过财政专户核拔,用于统一购置辖区内法院系统必需的业务设备和补助贫困地区法院业务经费。虽然实行这样的制度,但法院系统(特别是基层法院)必需的业务设备购置仍处于落后水平,跟不上法院工作的需要。此外,补助贫困地区法院业务经费的工作尚不能尽如人意,上级法院利用各地统筹的经费,对落后地区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质装备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大。相反,投入中级以上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的资金比例远比投入到基层法院的大得多,因此,上下级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的水平差距非常大。而中级法院的设置在一个省来说,数量不多,就广西而言才16个中院,而基层法院的设置为111个。作为中级法院来说,无论从人员还是案件的数量对比,在基层法院中所占的比例都不大,但所投入的资金数量总和却大的惊人。建设一个中院的资金投入量,可以用来建设二个基层法院,甚至还不止。可见,在省、市、县(区)三级法院之间,对于省、市两级法院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权力因素倾斜度很大,这明显不利于基层和贫困地区法院。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的重点仍停留在省、市两级法院,这是造成基层和贫困地区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长期进步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中央和省级财政的专项补助经费。由于贫困地区财政困难,法院收取的诉讼费用有限,导致了经费严重不足,妨碍法院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需要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基层及贫困地区法院业
务装备和办案所需的经费。可见,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实行贫困专项补助经费,是居于我国国情和我国法院现行经费保障制度下所产生的无可避免的一种补救性保障措施。
4、中央政法委专项补助拔款。主要用于给贫困地区法院购置办公车辆及办公装备的经费。这项拔款与中央和省级财政的专项补助经费同样,只是补救性保障,其发放数量十分有限、不集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费缺乏的问题。
二、解决经费保障制度的对策
人民法院经费保障工作做好了,直接体现了国家对法院工作的重视,体现了法律的尊严,体现了法院的公正与效率,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经费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1、健全经费保障监督机制,保障经费使用的公正、透明、廉洁。建立健全人民法院经费保障监督机制。首先要解决管理机制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实行上级监督下级,如纪检监察人员的配备由上级法院指派、由上级法院任命和领导,这样才能彻底解决以往监督不力的问题。人民法院的经费监督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法院经费保障工作实行监督;二是对法院重点项目要实行跟踪监督,从各项招投标、施工、验收整个工作环节实行监察。通过监督,切实保障人民法院经费保障制度得以落实,为人民法院的司法公正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2、建立垂直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在目前的体制下,人民法院不可能完全公正行使审判权,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经费保障体制,就不能确保法院的公正司法。而如果建立了中央垂直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为审判机关提供了稳定、有保障和较高数额的经费,则会使各级法院不会受制于地方,彻底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真正做到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所谓垂直的中央经费保障体制是指各基层法院在认真做好各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上,逐级上报、编报,由中央统一拨款到最高院,再由最高院统一拨款到各高院后,再拨款到各法院。要建立垂直的中央经费保障体制,重点是做好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部门预算经人大审批通过、财政部门下达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各单位应严格按预算执行,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是整个过程的最重要的手段。
3、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1985年8月召开的第七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了《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下称“基本原则”),“基本原则”第七条规定“向司法机关提供充足的资源,以使之得以适当地履行职责,是每一会员国的义务”,在基本原则的有效执行程序解释中,“向司法机关履行职能提供充足的资源”包括根据承办案件数量任免足够人数的法官,为法院配备必要的支助人员和设备,以及向法官提供适当的人身安全、报酬和津贴。在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将法院经费独立出来,单独列入国家预算,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针对我国的司法经费财政管理体制中的弊端,我们应该改革这种体制,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体制,这是以经费保障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基础。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利于保证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地方政府干涉支配,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有利于保障法院有充足的办案经费,保证审判职能的实现,防止司法腐败的产生,维护司法公正;有利于保障法官们享有应有的物质待遇和福利待遇,提高法官们的社会地位,纠正少数干警的不正之风,有利于防止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有利于保证拨给的经费能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使地方保护主义失去其存在的空间,进一步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
目前法院经费收支管理实行的“收支两条线” 的管理模式,即法院收取的诉讼费全额上缴财政,由财政统筹后,再以“业务补助经费”拨给法院。财政在统筹时,将法院上缴的诉讼费按比例分成,大部分回拨给基层法院,再将一定比例的诉讼费作为统筹基金,分配给较不发达的基层法院,这样,在办案经费分配上,满足了发达地区法院的需求,又兼顾了不发达地区的法院。实行“收支两条线”,使监督部门能够发挥监督的作用,根除了法院在收费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实行“收支两条线”,最大的缺点就是把经费的主动权完全地交到财政部门手中,财政拨款是否及时,是否充足,会直接影响着法院的审判工作,使地方政府有条件对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干预、干扰,影响了法院司法独立。因此,实行“
第四篇:经费保障
学校安全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1、经费保障制度是学校为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确保安全工作各项措施贯彻落实的安全管理制度。
2、学校每学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安全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安全隐患
整治、安全知识宣传、事故应急救援、先进个人的奖励等。
3、学校应尽力保证安全工作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和投入。
搬经镇初级中学
2009.09
第五篇:部队后勤经费保障问题小议
浅谈部队管理经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近年来,我们财务工作以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和军队的规章制度为依据,立足现有经费,精打细算、强化管理,从严格经费开支入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的新路子,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坚持经费向基层倾斜的政策,为基层官兵创建了良好的训练、生活环境,也为防火、灭火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使我局出色地完成了灭火救援任务,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预算编制不按程序,内容不符合要求。部队经费预算的编制,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复杂又重要的财务活动。部队各级预算单位编制年预算经费时,财务部门首先要核准实力,了解当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掌握单位家底经费后,组织各个部门编制详细具体、符合实际的分项经费预算。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上报的预算,参照往年经费执行情况,结合党委确定的当年中心工作任务,编制单位本预算草案,报经党委审批;预算批准后,财务部门再给各个部门下达预算经费指标。有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年初预算不及时,致使经费开支盲目无序,有多少花多少,工作没有计划性、没有重点。有的单位预算草案考虑不全面,有遗漏项目,造成预算与实际相脱节,有的单位预算项目列支内容不具体,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二)不严格执行预算,经费超支项目多。单位经费预算批复下达各部门后,财务部门应严格执行预算,不得无理由地办理任何超预算开支,如确需追加经费的项目应上报党委审批后方可追加经费。但在工作中,常常有单位实际支出与预算安排相脱节,没有按年初计划将经费支出放在工作的重点问题上,这就失去了预算的作用,同时也没有达到宏观调控的效果。
(三)没有严把审核报销关,存在账目处理不规范问题。有的单位制定了一系列经费报销制度,但财务人员碍于面子,并没有按要求按标准卡住经费,对票据的审核不仔细,有些原始发票填写内容不全,招待费支出控制不严等等,有些帐目处理不规范,经费标准把握不准。
(四)有的单位基层财务管理薄弱。有的中队司务长兼任职务较多,基础差,平时学习时间少,致使经费开支较乱、不能按要求正确处理账务等。
二、解决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调控能力。当前,由于受国家财力所限,部队经费供应面临着诸多困难,也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为做好消防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在现有的经费供应下,管好用好经费,真正做到投向合理,投量节约,使用有效,对部队提高经费质量和使用效益是十分必要的。第一,集中财权,党委理财。由于消防部队既担负着防火、灭火的重要职责,又担负着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任务,部队财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它方面的工作。因此,党委要坚持加强财务管理,保障经费供应和面向部队,服务基层,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集体理财,科学管理,“财”尽其用。大项开支党委要集体研究决定,花钱看“家底”,办事看缓急,开支看效果。在安排使用经费时
对部队建设全盘计划,借鉴经验,总结教训,实施正确有效的调配,确保重点,兼顾一般,使有限的部队经费在宏观调控下发挥出最大的效用。第二,严格预算、遵照执行,人常说“凡事预则立”。在经费管理中,加强预算更是起着“龙头”的重要作用。每始,首先要求各部门依照本年工作计划,根据实际需要,编制详细的开支计划。作为财务部门则根据经费标准,切实把握经费来源及标准、本工作任务、部队实际保障能力,本着量入为出、计划不留缺口、预算不出赤字的原则,通盘考虑各个相关因素,经过多次商议讨论,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报经党委讨论通过。预算执行中,如有确需追加经费的,要严格遵照要求报批,严禁乱开经费口子。并且在季度末要及时做好经费开支分析报告,及时掌握经费流向、流量、从严控制经费借款,从而有效地克服经费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编制中不尽人意之处,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也为来年的预算编制提供了可参照的样本。第三,合理配置,落实经费。在经费使用问题上要合理配置经费使用结构,本着为基层官兵服务的精神,坚持经费向基层和边远艰苦地区倾斜的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部队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重点问题。
(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加强经费管理,我们要从强化制度意识入手,从完善规章制度上,落实管理措施。首先根据军委、总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率先出台了出差借款、日常报销、经费审批等相关具体规定,励行节约、制止浪费奢侈。在经费报销上严格规定标准予以开支,超额部分自理;对于各县市来局办事的干部一律在机关食堂就餐等一系列节约经费开支的相关规定陆续出台。在一段时期的规范化管理之后,出差经费超支、招待费开支较大的问题随之减少了。同时,各基层后勤部门也相应制定了《营房营具管理规定》、《被装库管理规定》、《给养库管理规定》、《消防大队(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其次,严格审核,严把报销关。大项经费开支事前要经党委会讨论决定,报销时手续齐全、签字符合规定才能予以报销。对于无经费保障、不符合开支范围、凭证不完备、违反规定、发票不符合要求、开支超标等都坚决不予报销。在一系列日益完善的制度约束下,机关日常消耗性经费开支呈下降态势,有效地节约了部队经费,提高了办事效率。再次,加强审计监督。多一分监督,就会减少一分疏漏,有效的监督也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经费保障范围的扩大,部队财务监督也越来越重要,监督体系也越来越复杂。只有在完备的监督体系下,财务人员才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财务工作环节的分工和协作才可能遵守共同的程序和节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发挥部队的财力保障作用。各单位除了加强经常性财务监督检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内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增强单位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揭露存在的错误弊端,制止收支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制度、财经纪律以及侵吞国家财产和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财务监督机构要进一步拓宽监管领域,不断改进监管方法,找准监管重点,提高监督质量,正确评价财务管理成果,合理实施奖惩,提高经费效益,保证部队建设和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建立健全经常性制度化的审计监督和财务监督。各级财务应根据职能权限,搞好本级财务的审计工作,对下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审和复审,检查指导各单位财务工作。要充分调动各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支持各大队开展的各级审计监督工作。坚决杜绝财经法规流于形式,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失之于软,失之于偏的现象。各级财务监督部门必须依法认真
履行职责,防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各级党委对遵守财经纪律和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好的单位、部门、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个人依法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三)提高人员素质,发挥管理职能。作为影响当今世界大趋势之一的知识经济正在蓬勃兴起。而会计人员作为社会经济利益的见证人和协调者,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更面临着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解决新问题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核心要素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单位效益的高低,将取决于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防部队财务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财务工作质量的关键,对部队各方面的建设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要切实提高新形式下部队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就必须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善管理的干部队伍。一是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财务人员身居“管钱”这一特殊的工作岗位,要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立志献身消防事业,努力为基层服务,廉洁奉公、克勤克俭、模范执行和维护部队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敢于同违反财经纪律的人和事作斗争,积极发挥监督职能。二是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财务干部要善于学习、勤于钻研、爱岗敬业、精通业务,不断学习各项新的财务标准制度和规定及财务工作程序,了解与财务工作相关联的知识,为发挥管理职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要掌握好科学技术知识,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应用财务管理知识做好财务分析,用有限的经费谋求最大的保障效益。要摈弃“管帐先生”的偏颇看法,在市场经济发展时期,财务工作不仅是一种事后记账的单一记录行为,而且还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数据的记录、归纳、分析来判断某项决策的可行性,为如何进行操作提出更为切实有效的建议及得出事后分析的管理程序。如何加强经费管理,不仅要从微观数据入手,而且还要依赖于宏观调控,更大可能地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党委决策提供科学、切实可行的依据,使有限的部队经费发挥最佳使用效益。由此可见,选择财务干部是关键,增减和造就人才就更重要了。所以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仅仅靠埋头苦干是不行的。要选择多渠道、全方位的人才增减途径。一是选择地方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地方大学生有着头脑灵活、工作热情高昂、知识丰富等优点,将这些新生力量充实到部队里来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新的思路和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地方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兵在部队中越来越显现出重要的作用。二是正规培训与函授、自学考试相结合。正规培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周期长,不可能满足财务工作的急需。因此,在做好正常财务工作的前提下,搞好人才培养,提高素质,就要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短期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职培训,使财务人员在不脱岗的情况下完成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以达到提高财务管理的目的。三是部队培养和地方培训相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军地两用人才互补性增大,再者消防队与地方联系又很多,及时学习地方的财务知识很有必要。一方面使部队财务人员不断学习借鉴地方好的经济管理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部队和地方的人才交流,使部队财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在必要时能发挥自己特长,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四是局一级的财务人员要多下大队、中队及时了解司务长的工作情况。消防部队的司务长大多身兼数职,平时训练疏于学习。针对这一情况局级财务人员更应积极组织司务长多学习,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加强中队财务的制度建设和账目管理,而且经委会也确实各司其职,司务与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四是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定期考评财
务人员的工作,实行奖优罚劣,进一步增强财务人员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财务人员要廉洁自律,不贪不占,以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专业素质去完成各项工作。